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宪法学》课程优势

《宪法学》课程优势

《宪法学》课程优势
《宪法学》课程优势

《宪法学》课程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与积淀,《宪法学》课程累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新的形势下,尤其是网络在线课程日新月异并不断冲击固有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宪法学》课程需要进行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同时也初步具备了在互联网上传播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宪法学的理论体系,从内容上看应由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学中的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理论等部分构成。

宪法的基本理论,包括宪法原理和宪法史论。宪法的原理对宪法的涵义、本质、分类和结构,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等进行了介绍,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中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宪法监督等问题;宪法史论分析了近现代宪法产生的一般条件和发展阶段,总结了旧中国宪法实施的历史经验,勾画了新中国宪法发展的轨迹。

宪法学中的基本制度,主要探讨了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国家机构和国家标志等问题。

公民基本权利理论部分介绍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基本知识,着重分析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特点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实现途径。

.使用了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十分注重教学方法的试验与改革。我们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效果较显著。

()讲授式教学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课堂讲授,对宪法学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概括和归纳演绎,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中国宪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相关法律制度。我们的讲授特点,一是在讲授教材内容时,穿插相关经典著作的背景和内容介绍,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激起他们的兴趣;二是给学生开出经典书目,供学生选择阅读。经典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法学感悟能力,提高其理论素养。

()参与式教学法:利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学习认知的能动性和灵活性,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和思辨能力。在参与式教学中,事例教学法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和推广的教学方法,我们发动学生收集涉及宪法问题的典型案例或事件,作为课堂讨论之用,使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强宪法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感。

()指导式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及其他参考书籍、文献资料,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根据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完成比较复杂的作业或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使学生在这种自主研究的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术研究的兴趣。另外,在课堂教学之外,适当组织、指导学生撰写书评、读后感等小评论性文章,培养批判能、思考能力;通过指导撰写学年论文、调查报告、学术报告、读书杂记等多种形式辅助课堂教学。

()实践式教学法: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开展各种各样的宪法咨询活动,普及宪法知识;组织学生调查、了解社会各阶层的宪法意识,从而找出中国宪法发展的方向所在。同时也使用法律诊所式教学,主要是针对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程序、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规章的程序,进行诊断,探讨病因,并试开药方。

.提供了丰富完备的教学条件

()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分两种情形:一是采用国家统编教材,如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刘茂林主编:《中国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等;二是主讲教师积多年教学与研究心得编著的教案,虽然尚未正式出版,但是内容较为丰富,编排较为科学,受到多届学生的认可。

在教材建设上,我们正准备将多年宪法教学的积淀形成教材出版,目前正在编著之中。

()课程资料使用与建设

在课程资料上,我们主要形成了如下几部分的资料,具体有:

第一,宪法学案例库的汇编和选编;第二,宪法学推荐阅读书目的提供;第三,宪法学相关法律汇编;第四,宪法学相关政治文件汇编;第五,宪法学相关讲座录像、课程录像和录音等;第六,宪法学相关精品课程网站推荐。

这六个方面的资料既有视听资料也有文字资料,涵盖面广泛,多届学生的使用过程中又进行了有效的完善,尤其是案例库的汇编与选编已经形成了积淀,并成功申报了年的山东省社科普及与应用重点项目:《读案例学宪法》,而且获得经费支持。

()题库使用与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宪法学》课程的练习题目有了较为丰富积累,主要形成了如下几类试题库;

第一,分章节练习题;第二,期末考试试卷样题;第三,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法律硕士考试、事业单位考试、自学考试中涉及到宪法部门的真题集;第四,期末考试机考的试题库。

现在,所有宪法学练习题有近两千题,涉及到《宪法学》课程所有的重要知识点,我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对题目进行了划分和编排。根据教学的进度,将题目进行了章节分类;根据考试项目的不同,对司考、公考等考试涉及的宪法题进行了分类;根据期末考试的需要,形成了综合的机考题库。所有题目既有部分交叉重合,也有自己特色。此外,题库每年都要进行更新,更新的题目既有学生自命的题,也有各类考试的真题以及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题。

()网络教学环境

第一,学校创建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最基本亦是最直接的网络教学体现;

第二,任课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公布自己的电子信箱、微信号码等网络联系工具,学生课后可通过这些媒介与教师交流,也为教师和学生互动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第三,法学院网站开设的“法律动态”为迅速快捷地传播学术信息以及法律现象营造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第四,校园网以及链接的各种特色学术网站,信息量大,更新及时,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网络环境。

.建立了合理可行的课程考评机制

()改革考试评估模式

已经打破过去一份试卷决定成绩的固有模式,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闭卷、开卷、笔试、机考等多种考核方式。

()改革考试目标与考试题型

考试的目标不在于检验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见解的能力。因此,考核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以闭卷考试为主,题目设计灵活,侧重分析能力的考评,使学生的应试技巧由死记硬背转向融会理解。

()改革成绩的结构化构成

学业成绩由主卷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即学业成绩主卷(%)+平时(%)。有时根据班级和授课情况的不同,也采用学业成绩主卷(%)+平时(%)的情况。总之,加大平时的过程性考察是结构化成绩构成的指导思路。

其一,关于主卷。

考试试题应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主卷的命题必须贯彻全面性、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原则。试题内容既覆盖全部教学内容,又注意突出重点,既考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考察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卷由任课教师或请校外专家命题。考试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法条理解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其二,关于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由考勤、作业、读书笔记、课堂表现和小测验等构成,占总学业成绩的。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材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 最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教育已经从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可语文教学并没有因这种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向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原因究竟何在呢?笔者以为,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关于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这是一篇大文章,涉及很多问题……我只想说一点意见,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教师的水平高,才能教出好学生。”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因此,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加速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进程。而加速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进程的根本是师范中文系教材建设的改革。 长期以来,高校师范中文专业一直存在着忽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现象,其中突出表现为课程的设置未能充分体现鲜明的师范性特点,教材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中学教学脱节,学生职业意识淡薄,不重视师范类课程的学习和师范生技能的训练,毕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教学工作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发后,一场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在中学全面展开:体现全新教学理念的新课程标准相继公布;各种实验教材陆续出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改革遍地开花……这一切使得师范中文系教材与中学教学之间

原有的脱节现象日益加剧,这主要表现为: 过去高校师范中文专业教材内容无法形成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优势,无法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在过去高校师范中文专业设置的课程中,各类文学课程(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是培养师范生的文学素养的;语言学课程是培养他们言语学素养的;写作学课程是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的;“语文教学法”是培养他们的语文教学技能的。从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看,过去高校师范中文专业课程中的语言学、语文教学法、写作学等课程均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语言学课程中对言语静态结构描述的理论知识体系已无法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实践表明,这些言语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基本上没有多大用处。语文教学法本来是最能体现师范性的一门专业课程。但是,过去的语文教学法课程在教育科学理论与语文学科理论及其教学实践的联系上严重脱节,基本上变成了一般课程论、教学论的演绎、例证,让人觉得“有理而无用”。以其中的作文教学法为例,对兴趣作文教学、成功作文教学讲得津津乐道,可是,当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调动起来后,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写作训练呢?这时,教材和教师均感到无能为力了。这就是说,脱离汉语听、说、读、写自身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只依靠一般性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的空头理论,是不能形成语文教学法课程的科学体系和有效性的教学内容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法是没有多大实用价值的。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语文教学改革,向原有的高校师范中文专业

宪法学笔记大全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的定义 古代中外典籍和立法中所称的宪法,均指一般的法律和典章制度,且多含刑法之意,或者是指法律的公布。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并取得国家政权后产生的,是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基本原则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是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二、宪法的法律特征 1.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着一个国家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一些根本、重大的问题。包括国家性质、政治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职责权限、工作原则和制度。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包括两层含义:(1)宪法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处在最高地位,与普通法律相比较,其效力最高。(2)宪法是一国之内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较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严格的程序是为了确保宪法的相对稳定性,以维护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宪法的实质 宪法是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表现,也可以说宪法是现实政治的反映。 1.从宪法产生的过程来看,它以阶级斗争为先导,经过了阶级斗争之后由取得胜利并掌握政权的阶级来制定。 2.从宪法的内容来看,它是阶级斗争胜利成果的记载和总结。 3.从宪法的发展变化来看,它是随着各个时期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四、宪法的分类 1.宪法的形式分类 (1)按宪法是否具有统一书面文字形式为标准,可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2)宪法的修改是否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为标准,可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3)按制定宪法的主体不同为标准,分为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2.宪法的实质分类 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运用阶级分析的分法对宪法所作的科学分类,即以宪法的阶级本质为标准,将世界各国的宪法分为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两大类。 第二节宪法规范的特点 一、宪法规范的含义 法规范或称宪法规则,是法律规范的一种,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确认的用以调整国家生活中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层意思:(1)既然由同家制定或确认,那就能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施行;(2)所谓基本社会关系则是指国家生活中涉及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社会关系;(3)作为行为规则,它既然明确指示人们应当怎样做或者不能怎样做,那么宪法主体便负有服从和遵守的义务。 二、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 1.宪法规范的原则性

宪法学复习题及答案

宪法学复习题及答案(2) 一、简答题 1.简述宪法学及其研究对象。 答:宪法学是以宪法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即是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也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正因为宪法学是关于宪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之科学,由此可知,宪法是宪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具体而言,是指宪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宪法现象是相对于宪法发展规律而言的,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以外的一种法现象,即表现于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成文与不成文宪法(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宪法概念)及其形式、宪法的运行制度(宪法的创制、实施、监督制度)、宪法行为(合宪与违宪)、宪法关系、宪法文化、宪法传统等总和。具体说来,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1)宪法的基础理论,这主要是关于宪法的概念界定、宪法的本质与分类、宪法的渊源形式与结构、宪法规范概念、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价值与作用、宪法与宪政的关系、中外宪法的历史发展等宪法的理论层面问题。 (2)宪法的实体规范,这是关于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性规范与操作性规范的展开,它具体涉及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系列问题的宪法确认、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维护与国家机关权力体系的规制等宪法的规范层面问题。 (3)宪法的运行程序,这主要涉及宪法的创制(包括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的实施和实现(包括宪法关系、宪法的适用与遵守、

宪法秩序的形成与宪法实现)、宪法实施的监督等宪法的实践层面问题。2.简述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由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所决定,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和核心地位。一般而言,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至上是宪政与法治的关键。宪法的至尊地位使宪法学具有了超越于其他部门法学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宪法学通过其研究成果促进宪法、法治、宪政以及宪法学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宪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之间的联系远比宪法同其他部门法的联系要紧密得多。宪法学的原理构成了各部门法学统一性和“合法性”的依据,它是一国法律、法学体系的基础。一部法律可以没有宪法条文上的依据,但一个法学部门却不能超越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精神。没有宪法学的繁荣,就“不会有其他部门法与部门法学的繁荣,更不会有整个法律体系和法学的繁荣”。 3.何为宪法学的基本问题? 答:宪法学作为一个部门法学,也存在诸多要研究和解决的特殊学科“问题”:如宪法的本质和特征问题、宪法的形式和结构问题、宪法的基本原则问题、宪法的价值和作用问题、宪政问题、宪法的产生和演变规律问题、国家基本制度问题、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问题、宪法的创制与实施问题、宪法的保障实施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可归结为宪法本质问题、宪法原则问题、宪法历史问题、国家权力的规制问题、公民权利的配置问题、宪法实施问题共六大问题。在这六大问题中,有一个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基本问题,即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

宪法学(多选题)(同名40531)

:在我国,人大监督权的行使存在的问题包括() .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的监督形式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 .主要运用的是诸如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听取专题工作汇报、询问、评议工作、 执法检查、视察工作等比较软的手段 .对于比较硬的手段诸如质询、撤销、调查、罢免等运用得少。 .监督权的行使比较薄弱 答案为: :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中华人民共国主席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国务院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中央军事委员会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常 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答案为: :下列由全国最高法院负责实施违宪审查的国家包括() .法国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答案为: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选举本次会议的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本次会议的议程和其他准备事项的决定 .会议主席团设常务主席若干人,轮流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名以上的代表,可以就国家生活和国计民生的任何问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 议案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案,在交付大会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由大 会主席团审议决定是否终止审议 答案为: :中国加入的国际人权公约之中,规定了一些我国宪法所没有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其中包括() .公民的生命权 .公民的知情权 .公民的迁徙自由 .公民的隐私权 答案为: :根据《宪法》规定,下列哪些权利是公民享有的监督权() .罢免权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答案为: :在我国,“一国两制”用来解决的是() .香港问题 .西藏问题 .台湾问题 .澳门问题 答案为: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关于动员和紧急状态的决定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摘要: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课标实验教材,本文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课改理念、实验困扰、内容把握、教材衔接等方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改实验把握教材衔接问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从2004年9月率先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区铺开,一年之后江苏省进入实验,2006年9月又有天津、浙江、安徽、福建、辽宁五省市进入第三批实验,2008年将全部进入新课程. 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在课改理念、教材内容、实施措施上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结合自己对课标教学的一些研究,谈谈如何把握课标教材.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贯彻课改理念: 1. 研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由教育部制订的纲要性文件,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它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一本《课标》的指引下,高中数学课标教材涌现出众多的实验版本,如人教A版、人教B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等,教材编写的风格各不相同. 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自主权,各省市的教材并不能实现统一,但考试评价的要求是统一的,惟一的做法是以《课标》为纲,借助教材这一课程标准实验的载体,规范、科学地实施组织教学. 不能单纯以教材为本,抛开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例如,《选修2-1》中《圆锥曲线》一章内容,人教A版只是把椭圆、双曲线的准线方程及统一定义进行渗透,出现在例题、习题和阅读材料中,很明显,准线(抛物线的准线除外)及统一定义不再像大纲教材一样,在学习上有明确的要求. 而苏教版的教材中,有一节《2.5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毫无疑问,两个版本的教材存在分歧,我们如何处理,只能以《课标》为依据. 各个版本教材在某些知识点上的处理略有不同,面对这样的情况,坚持以《课标》为纲的原则肯定是正确的. 2. 怎样研读课程标准: 读书大家都会,但读后能过目不忘的恐怕是微乎其微,个人认为《课标》应当常读. 既要备一份《课标》的电子稿,也要备一本《课标》的纸质书. 人教社在一项关于课改实验的调查中,有一项是关于《课标》学习的情况,统计是否有《课标》的人数. 其中有《课标》的622人,没有《课标》的173人,没有《课标》的占22.06%. 虽然这1/5的数量不大,但也折射出一些问题. 人教社的调查是在课标教材实验一年后进行的,那么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连续两届的高一年级参与课标实验的老师是否都配备了《课标》,肩负课改实验的老师是否认真研读过《课标》.大部分老师都是专心研究课标教材,抛开了课程标准,所以对教材疑惑不解的地方是许许多多. 我们研读《课标》,不应只是进入课改实验时浏览一遍,而应当做到:在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前,查阅《课标》中相应模块的内容标准;在各章节的教学时,查阅《课标》中相应章节的内容标准;在各次命题等教学评价时,查阅《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遇到种种疑惑时,翻翻《课标》. 例如,模块2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相关的一些判定定理,是否还需要像大纲教材一样进行严格的证明,我们查《课标》之后可以明确得知,有些判定定理只需要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来即可,并不需要加以证明. 3. 课改理念到底是哪些: 在《课标》中,已经明确课程的基本理念,共有如下10条:(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宪法学试题及答案

《宪法学》试卷与答案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宪法的内容同其他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社会的 A.阶级力量对比B.物质生活条件C.精神文明建设D.经济制度的改革 2.在宪法中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的典型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瑞士 3.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对该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的合宪性所进行的审查,叫作 A.事后审查B.预防性审查C.附带性审查 D.事先审查 4.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1689年的《权利法案》B.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 C.1777年的《邦联条例》D.1787年的《美国宪法》 5.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 () A.到会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B.到会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C.全体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6.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是 A.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 B.工农联盟为基础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7.现行宪法序言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A.即无产阶级专政B.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C.形式上接近无产阶级专政D.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 8.现行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 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D.国家所有制 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A.爱国统一战线B.全体劳动者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新课程标准、教材及其

新课程标准、教材及其实践的一些感想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基本理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施五年来的一些困惑与问题,对今后课改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材,困惑与问题,建议 2007年秋季,我校数学学科开始使用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A版)。近五年来,全新的课程理念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确立,良好的课改氛围初步形成,涌现出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数学学易”,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感到了一些困惑。下面就这些问题来谈点想法,供参考。 1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基本理念 从它的内容来看,我们体会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感觉到个好的地方有: 1.1 从数学内容来看,它突出了数学内容的人文性和亲和力,应用性与现实感,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2 从教学要求来看,它希望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1.3 从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来看,它试图分解知识难点,降低难度,从而实现“螺旋式”上升。 1.4从教育形态来看,它试图使高中数学课程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2 困惑与问题 2.1 这套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和亲和力,应用性与现实感。教材每一章的正文一般都从实际引入概念,从实际中提出问题,例题、习题也增加了一些联系实际的内容,同时,增加了“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特别是它的每一章都设计了一幅章头图及描述和一段引言。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用数学眼光揭示与数学本质内容有关的人文背景、数学应用现象,及其在数学与各领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某些数学知识应用的内容与我们湘西民族地区的学生与教师的实际,以及所拥有的教学资源的状况不相符合,这给教学带来了不便。 2.2教材的“螺旋式”上升的设计意图是非常好的,但是有些内容的教学实际效果好象并非“螺旋式”上升。如教材将数列、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简单的线性规划、均值不等式集中到一起,安排在必修五,使得重点与难点过于集中;必修二第四章“圆与方程”中列出了有关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不仅与章节名

西南大学《宪法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单选题] A:环境权 B:平等权 C:出版自由 D: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 A: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B:国务院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C:国务院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对同级人民政府负责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 A:县级以上各级人大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须报上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B: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罢免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C: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罢免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须报上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D:县级以上各级人大选举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须报上级党委批准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宪法规定了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但没有规定对侨眷权益的保护 C: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 D: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 参考答案:D 6:[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有关法规"批准”生效的情形哪一个是错误的? 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C:省、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参考答案:C 7:[单选题]宪法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下列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因而其法律效力当然应与一般条款相同 B:附则是宪法的特定条款,因而仅对特定事项具有法律效力 C:附则是宪法的临时条款,因而仅在特定的时限内具有法律效力 D:附则是宪法的特别条款,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因而其法律效力高于宪法一般条款 参考答案:D 8:[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A:公民在年老时 B:公民在疾病时 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宪法学

《宪法学》考点知识 1.宪法学的概念 我们从宪法学的研究对象着眼,将宪法学界定为:宪法学是关于国家权力控制与公民权利保障的学说。 2.规范性宪法的概念 具有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且在政治实践中发生实际效力的宪法,谓之规范性宪法。 3.近代宪法,现代宪法的含义 近代宪法是指近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宪法。这一时期的宪法体现了自由主义原则,公民权利主要是自由权,国家职能比较简单,以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宪法为代表。 (自由主义:排斥政府干预,强调个人自治。自由权也叫做第一代人权或消极权利)现代宪法是指20世纪初以来的宪法,宪法宣告的公民权利从自由权扩大到社会权,与此对应,国家职能得到加强。(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转型的标志:一是1918年《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简称1918苏俄宪法;二是1919年德国的魏玛宪法。社会权被称为第二代人权,或叫积极权利/受益权) 4.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宪法的制定,修改及实施过程之中的最基本的准则。 一.近代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个人自由原则 在启蒙思想家的论述中,自由即指个人自由,指个人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近代宪法上的个人自由是指个人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而不是国家干涉的权利。 (二)形式平等原则 形式平等原则是对不特定的人适用的原则,而实质平等原则是对特定的人适用的原则。因此,实质平等原则与法律原则是不相容的。 现代宪法上出现了两种意义上的“平等”: (1)形式平等,又称机会平等、条件平等,即指同样情况同样对待,而不论结果如何;(2)实质平等,又称结果平等,即指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以实现相同的结果。 (我们把近代宪法所确定的平等原则称为形式平等原则。) (三)主权在民原则 主权是指制定宪法的权力,所谓主权在民,指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具体是指制宪权属于人民所有,宪法授予国家机关的权力应当对人民负责。 (四)权力制约原则 权力制约是指将国家权力的各个组成部分彼此分配,使其相互监督、制约,避免权力腐败和权力滥用。 二.现代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主原则 “民主”的含义是指“人民的统治”。(即多数人的统治) 一般来说,民主有两种常见的分类: (1)根据人民的意见对于公共决策的作用,可以把民主分为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 (2)根据人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可以把民主分为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指人民亲自参与公共决策;间接民主又称代议制民主,是指人民选举自己的代理人,由其代表自己参与公共决策。) (二)人权原则

2018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宪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B.它是一种宣言或声明 C.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D.它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2.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 B )。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法院 D.国务院 3.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 )。 A.修改的程序不同 B.制定的主体不同 C.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D.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4.宪法的主要功能是(A )。 A.保障公民权利 B.规范国家权力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经济发展 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多党合作制 6.下列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方能生效的是( C )。 A.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B.国务院部门的行政规章C.自治区的自治条 D.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7.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中设立常委会的有(D )。 A.全国人大 B.各省级人大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 8.民族自治地方的( B )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人大常委会主任B.政府行政首长 C.法院院长 D.检察院检察长 9.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B )召集。 A.委员长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委员长会议 10.我国的哪一部宪法结构体系有严重缺陷,全部宪法仅有30个条文?( B )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11.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 )。 A.主权在民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权力分立原则 D.法治原则 1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党制度 13.旧中国惟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A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1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 )。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D.1982年宪法 1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C )。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使用

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运用 南阳中学地理组陈韶文 随着高中课改试验的深入,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内涵的理解及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科学而高效地使用教材,恰当处理好“用”与“教”的关系,已成为教师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及参编鲁教版教材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领会课改精神,正确认识教材作用 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一标多本”取代“一纲一本”,为打破“教师教教材、学生背教材、考试考教材”的教学模式铺平了道路。教材不再束缚学生思维、禁锢教师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补充教学内容、变更教学顺序、更换呈现方式。教材不再“神圣不可侵犯”,而给学生留下参与空间,让学生观察地理事实、分析地理原理、归纳地理规律、展示自己思想。 地理专业人士指出:地理教材是“学”的材料,而不是“教”的材料;地理教材不是教学的依据,更不是考试的依据。如何正确领会这种观点,准确把握“学”的材料与“教”的材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正确处理教材非教学依据与学生学习材料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效果。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补充、变更材料,但教材的核心内容:学科基本原理、理论、规律,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组织编写的,不能随意删减、改变。因此,不能因为实施新课程,放松对教材的研究。我们应旗帜鲜明地表示:新课程不惟教材,但不能抛弃教材。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蓝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也是联系课程标准的纽带,以及实现课程标准的桥梁。 二、践行课程标准,高效发挥教材作用 1. 重组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 教材的编写都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但由于编写教材的各个专家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同一内容所呈现方式,围绕某原理所选案例材料等方面的差异,每套教材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吸取各版本教材的优点,对知识内容、呈现方式进行重组,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如有关气候类型的判断,鲁教版以单元活动方式作了专题介绍,且叙述简练、层次清晰、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关“全球气候变

宪法学名词解释

宪法学 名词解释 1、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有时也叫文书宪法或制定宪法。 2、不成文宪法:是指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的宪法。 3、刚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的宪法。 4、柔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5、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或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 6、协定宪法:是指由君主和国民或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定的宪法。 7、民定宪法:是指由民意机关或全民公决制定的宪法。 8、规范性宪法:是指既在规范条文上,也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具有法律效力的宪法。这类宪法与国家的政治生活融在一起,支配着政治权力的运行,规范着社会生活的全过程。 9、名义性宪法:是指内容上远离实际政治生活,在生活中并不适用,实际上只是一种将来可能会成为现实的宪法。 10、语义性宪法:又称标签性宪法,是指既不反映现实状况,有不起实际作用的宪法,是指为维护实际掌握国家统治权者的特殊利益,而将现有政治权力状况,按其原状予以形式化的宪法。 11、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12、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将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13、宪政:也称“立宪政体”、“立宪主义”,是指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它有以下特征: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 14、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授予的自治权的政治制度。 15、特别行政区:它是“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可以容许局部地方由于历史的原因而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依法保持不同于现行制度的特殊制度。)下的产物。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 16、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必不可少的某些权益,是公民实施某一行为的可能性。 17、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是公民对于国家的具有首要意义的义务,构成普通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的基础。 18、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西南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2013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必须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并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及填涂准考证号等信息。 2.本次考试与一般的考试不同,它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3.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为120分钟。 5.考试结束铃声一响,请你立即放下笔,将试题、答题卡和草稿纸交给监考员验收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1分,共35分) 1.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 D)年通过的。 A.1954 B.1975 C.1978 D.1982 2.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有一百三十八条,其四个修正案共有(B )条。 A.三十 B.三十一 C.二十 D.二十一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 D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态平衡 B.生存环境 C.自然环境 D.生态环境 4.我国宪法规定,(C )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任何公民,非经( A )批准或者决定或者()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6.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C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西南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2013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必须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并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及填涂准考证号等信息。 2.本次考试与一般的考试不同,它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3.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为120分钟。 5.考试结束铃声一响,请你立即放下笔,将试题、答题卡和草稿纸交给监考员验收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1分,共35分) 1.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 D)年通过的。 A.1954 B.1975 C.1978 D.1982 2.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有一百三十八条,其四个修正案共有(B )条。 A.三十 B.三十一 C.二十 D.二十一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 D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态平衡 B.生存环境 C.自然环境 D.生态环境 4.我国宪法规定,(C )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任何公民,非经( A )批准或者决定或者()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6.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C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新课标改革后的教材与原教材比较分析

新课标改革后的教材与原教材比较分析 ——必修1 基本初等函数的分析 2008年,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一次新课标改革,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新教材的理念,与旧版教材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在哪里,这么改是好还是不好等等。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独立思考;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教学内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数学教师要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的教学理念。 下面我就必修1的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这个内容来比较一下新课标和原版的教材的差异吧。 在基本初等函数这个部分。编者变了函数与映射出现的顺序;教材通过三个具体的实例,体会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即函数。再通过问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来阐述上述三个问题的共同特点?”引出数集之间的对应,从初中函数定义上升为高中函数定义,而将映射概念作为函数概念的推广放在《函数的表示》一节的最后处理。 个人觉得,函数概念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掌握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尝试列举各种各样的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函数的研究,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新课标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内容上与原大纲有较大区别,新课标更侧重于指数型函数与对数型函数的教学。 新课标中删去了“反函数”一节;教材中删去了“反函数”一节,将反函数的定义放在对数函数的相关链接里。这一做法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反函数处理“不要求一般地

中央电大《宪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宪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B.它是一种宣言或声明 C.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D.它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2.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 B )。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法院 D.国务院 3.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 )。 A.修改的程序不同 B.制定的主体不同 C.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D.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 4.宪法的主要功能是(A )。 A.保障公民权利 B.规范国家权力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经济发展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多党合作制6.下列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方能生效的是( C )。 A.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B.国务院部门的行政规章C.自治区的自治条 D.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7.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中设立常委会的有(D )。 A.全国人大 B.各省级人大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 8.民族自治地方的( B )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人大常委会主任B.政府行政首长 C.法院院长 D.检察院检察长 9.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B )召集。 A.委员长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委员长会议 10.我国的哪一部宪法结构体系有严重缺陷,全部宪法仅有30个条文?( B )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11.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 )。 A.主权在民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权力分立原则 D.法治原则 1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党制度 13.旧中国惟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A )。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1、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怎样的教材观?你在这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答: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教教材”是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常常把教材分析、讲解、灌输得过细过多,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搞成沉闷、单调、乏味的样子。甚至有教师认为,将教材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的每一段、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要求“用教材教”则要求重视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延伸知识结构,活用了教材,使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延伸。这种教学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了开放的势态,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能力培养、态度形成的过程中。 因此,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因此,教师必须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学生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做教材的主人:即遵循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二、我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实施如下: 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如果从实验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中的学生情况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调整等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自变量的

华工《宪法学》大作业及标准答案

华工《宪法学》大作业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宪法学·宪法学2012-2013学期上(一) 1.下列法律中,哪一部不属于我国的基本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院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答案:C 2.根据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的法官,应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B.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官,根据当地法官和法律界及其他方面知名人士组成的独立委员会推荐,由行政长官征得立法会同意后任命,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C.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长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由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D.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行政法院。行政法院是管辖行政诉讼和税务诉讼的法院。不服行政法院裁决者,可向终审法院上诉 参考答案:C 3.与法律相比,属于宪法的基本特征的是: 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B.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C.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D. 宪法不具有制裁性 参考答案:ABC 4.下列哪一选项是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分类标准? A.宪法文件的有无 B.制定主体的特定性 C.制定程序的严格与否 D.宪法典的有无 参考答案:D 5.下列有关宪法与宪政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B. 近代的宪法与宪政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为目的 C.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D. 近代的宪法与宪政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参考答案:ABCD 6.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我国宪法的渊源?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及其修正案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D. 宪法判例 参考答案:ABC 7.宪法修改是指为了使宪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由制定宪法的国家机关或者其他有权修宪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宪法条文予以废止、增加、修改的活动。下列关于我国宪法修改的论述正确的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