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辅导员专业化的困境与突破_基于教师专业化的思考

当前我国辅导员专业化的困境与突破_基于教师专业化的思考

当前我国辅导员专业化的困境与突破_基于教师专业化的思考
当前我国辅导员专业化的困境与突破_基于教师专业化的思考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政治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根据文件精神,教育部于2005年1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文件针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问题作了详细表述:“要适时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学位”。“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近几年来我国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05年教育部思政司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2006年上海市在复旦大学等七大高校建立学生辅导员培训基地,2007年上海市教委下发《上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办法》,2008年复旦大学针对专职辅导员公开招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辅导员教育、培训、聘任等方面的专业化进程。但从全国辅导员专业化的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辅导员专业化却正面临着“庸人沉淀”、“沙上建塔”、“随高就低”的专业化困境。要继续推动与真正实现我国辅导员专业化,必须从辅导员高校教师身份出发,重新剖析辅导员专业化理念,明确辅导员专业化的基本含义与要求,将辅导员专业化融入到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之中,从而突破当前辅导员专业化的困境。

一、当前辅导员专业化的困境

1.专业人才“庸人沉淀”的困境

从当前辅导员专业化政策来看,“优出”是当前各教育部门、各高校所采取的普遍激励政策。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二十条指出:“高等学校应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建立辅导员与校内专业教师、党政管理干部的交流机制”,“建立专职辅导员与公务员、社会工作者、职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岗位的双向交流机制”。而从辅导员现实流动情况来看,一些优秀辅导员也较快地得到提拔与转岗,从而脱离辅导员一线岗位,但工作表现平常或是较差的辅导员却较难得到转岗的机会。这种“优出”人才流动机制,使得优秀人才不断离开辅导员队伍,形成辅导员专业人才发展中“庸人沉淀”的困境。

当前我国辅导员专业化的困境与突破

——

—基于教师专业化的思考

文/罗山鸿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然而也正面临着专业人才中“庸人沉淀”、专业化教育中“沙上建塔”、专业化标准中“随高就低”的困境。文章从教师专业化角度出发,对辅导员专业化理念进行深入剖析,力图在全面理解辅导员专业化基本含义与标准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国现有的辅导员专业化制度,突破当前专业化所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推动我国辅导员专业化的进程。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教师专业化

2.专业化教育中“沙上建塔”的困境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集教育、管理、咨询、研究于一体的复杂劳动,教育部24号令明确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有8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指导、就业指导、事务管理等内容。《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条例》(沪教委德[2007]2号)明确指出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包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教育的指导和组织工作、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党团组织和班级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困育人工作、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校园和谐安全与稳定工作、自身素质提高及德育研究13条。从当前辅导员专业化的现实情况来看,辅导员的专业学习涉及到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方方面面,而辅导员工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过程之复杂,使得辅导员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涉及的学科与理论知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青年学、党建知识、团建知识等多个学科领域。

与此同时,辅导员每天还需应付大量的日常事务,如果按教育部24号令辅导员200∶1生师比来看辅导员工作量,一名辅导员既要按要求完成200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还要进行涉及学科领域如此广泛的专业化学习,显然是力不从心的,所学习的知识也必然流于肤浅。因此,在这种情形下要对辅导员进行高度的专业化建设便犹如“沙上建塔”,缺少一个坚实的基础。

3.专业化标准中“随高就低”的困境

专业化是一个科学的、庞大的、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和依据可循。辅导员作为“专业工作者”的地位不只需要政策和制度,而且还需要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养成和提高,而建立辅导员专业标准是这一过程的重要前提,也是客观评价辅导员队伍素质和质量的依据。

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辅导员选聘的标准: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读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可以说这是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做的一个粗线条的标准。

各地与各高校根据这个总标准制定了各自的辅导员选聘指标体系,这一体系是易动的体系,常常根据各校的情况随意地发生改变,且不具有通用性,无法形成固定的标准体系。如上海在加强辅导员建设方面明确规定:“新聘辅导员应为中共党员、一般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和相关学科专业背景”。①在专业化培训方面明确规定:“专职辅导员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次的职业化培训或专题培训,以及不少于6次的校内日常培训。”②这就使得上海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标准普遍高于其他地方高校,也就形成了辅导员专业化标准“随高就低”的困境。

二、辅导员专业化的理念突破

辅导员专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的理念是专业化制度设计的基础,专业化的制度设计基本上受专业化理念的支配与制约,因而要突破当前辅导员专业化困境还需回归到专业化理念这一起点之上。

笔者以为辅导员专业化的理念应当建立在教师专业化理论基础之上,辅导员专业化应纳入到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之中。我国辅导员的身份首先应是高校教师,“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③因而剖析辅导员专业化理念,首先应当明确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

自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倡议书》,教师专业化已经历了由理论探索到实践研究的漫长发展过程,从感性走向成熟,教师专业化理念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与推崇: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国家

①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沪教办发[2006]35号

②关于上海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德[2007]4号

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

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这一基本含义对理解我国辅导员专业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四个层次来理解我国辅导员专业化的基本含义。

1.辅导员教育具有专业性,同时辅导员为社会服务的教育行为也应具有专业性,因而辅导员不仅在任职上有学历上的要求,同时还应有必要的高等教育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辅导员任职应当在学历层次和专业方向上有相应的要求,同时还必须具备普通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科专业知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知识)、高等教育专业知识(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三个层面的专业知识;必须具备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三个层面的专业技能;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来确保辅导员为社会服务的教育行为具有专业性。

2.辅导员教育应当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标准化的教育内容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实现辅导员专业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不断改善辅导员的专业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因而辅导员教育应与教师教育一样,在国家指定的机构进行专业养成教育、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研修培训,积极参加相关的研究活动。

国家应当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辅导员专业化教育,按照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辅导员的职前培养、职业培训和在职研修进行统筹考虑和总体设计。从教育内容上来看,应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学科专门教育、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和学校情境中的工作实践,做到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双专业的整合;从顺序来看,应包括职前培养、入门适应和在职培训,做到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在内的“一体化”教育;从形式来看,应包括正规职前学校教育和非正规的培训教育;从教育培养层次来看,应包括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3.国家应当有对辅导员资格和辅导员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统一规范

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均建立了教师教育和专业标准委员会及教师教育认可机构,如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A)、美国教师联合会(AFT)、英国教师联合会(ATF)、澳大利亚教师联合会(CTF)、日本教职员工会(JTU)及国际教师组织世界教育工作者组织联合会(WCOTP)。半个世纪以来,这些权威性的教师专业组织对于改革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师专业化组织权威性、提高教师的政治经济与专业地位、增进各国教师间的彼此了解与各国教师组织的密切合作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可见,辅导员专业化也应当有一个属于全国性的、公认的、有权威的、有强大凝聚力的专业性组织,来维护和发展高度的辅导员职业道德标准、维护和发展高度的辅导员专业标准、维护和发展高度的辅导员教育标准、维护和发展高度的辅导员社会服务标准、维护和发展高标准的辅导员工作环境。尤其在辅导员教育方面更应当有一个权威的组织来认可和鉴定辅导员教育机构以提高教育机构的专业化水平,来认定与检查辅导员教育的课程和教学计划以统一辅导员教育教学计划,从而使辅导员教育机构及课程认证化、规范化。

4.辅导员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既表现为辅导员个体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表现为辅导员职业群体专业化建设不断深化的过程

辅导员专业化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从教育学的维度来看,是指辅导员个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指辅导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辅导员专业知识技能,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在这里强调的是辅导员的研究与反思能力,反思是辅导员之所以成为专业教师的核心所在。辅导员在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成功,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很容易出现停滞性的“高原反应”。只有不断反思自我,不断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主动发现与研究大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才能突破高原反应,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得到发展。因而,辅导员须有较好的科研意识、扎实的科研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研究,以辅导员自己和团队的力量解决大学生教育中的问题,达到专业上的成熟。

二是从社会学的维度来看,辅导员专业化指辅导员

群体为争取辅导员职业专业化而进行的努力过程,辅导员群体通过建立专业组织,制定专业标准,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同时还需拥有更多的社会位资源,包括教育、培训、权力、工资、职业声望、发展前途等。这一专业化的过程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辅导员专业化的困境突破

任何制度都是一种理念的载体。理解辅导员专业化的基本含义与标准之后,再去审视当前我国辅导员专业化现有的制度设计,便不难发现当前辅导员专业化陷入困境的原因所在。要突破当前辅导员专业化困境,还需立足于我国现有的教师专业化制度,对辅导员专业化制度进行调整与完善。

1.进一步明确辅导员专业身份以突破“庸人沉淀”的困境

1987年出台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的实施意见》第一次将辅导员确定为教师身份。2006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又增加了辅导员的干部身份,这一规定进一步强调了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提升了辅导员的地位。辅导员这种二元化的身份从理论上为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是对辅导员这一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的肯定,也是当前激励辅导员积极性的权宜之计。但这种身份的定位加快了辅导员的流动性,鼓励辅导员成长为一名管理干部从而离开辅导员岗位,有悖于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因而要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首先应解除当前辅导员二元化身份的尴尬,将高校教师作为辅导员唯一的身份。

明确辅导员高校教师唯一身份后,便可将辅导员工作与科研的管理、考核、晋升纳入到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现有的教学与科研管理体制。辅导员可参照教师岗位设置,设计辅导员岗位级别,按级设岗,逐级晋升;可参照教师职务评定条例,对辅导员科研成绩评定讲师、副教授、教授职务。通过辅导员岗位与职务的晋升,完成辅导员个体专业化的进程。

对于管理能力突出的辅导员,不应引导或是鼓励其转岗离开辅导员队伍。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在相关范围内配置“双肩挑”干部,并合理地规定管理工作业务与辅导员工作的工作量分配比例,允许其在不影响管理工作的前提下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和科研工作。在工作量考核上,辅导员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可根据行政级别相应减少,充分发挥他们来自辅导员第一线、熟悉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势,使他们在领导岗位上实现管理与研究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研究水平。

2.构建辅导员学学科以突破“沙上建塔”的困境

要突破辅导员“沙上建塔”专业化困境,须在细分辅导员工作角色的基础上,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凝聚与锤炼辅导员专业研究方向,立足于大学生成长,构建相对独立、稳定的学科——

—辅导员学,为辅导员专业化教育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

首先要根据现有的辅导员工作职责对辅导员进行再次细分。从国外辅导员队伍建设来看,国外辅导员专业化是通过众多个体的高度专业化来形成高水平的整体综合化。我国辅导员则几乎要学习所有工作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是低水平的个体综合化。因而要提高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高度,还需对辅导员工作角色进行再次细分,达到凝炼辅导员工作的研究方向。从当前辅导员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来看,辅导员可再细分为三大类:教育类辅导员、咨询类辅导员和管理类辅导员。

从当前有关研究来看,关于辅导员与辅导员工作研究是一个热点。笔者就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论文进行整理,在以“辅导员”为关键词搜索的9649篇论文中只有2229篇论文是比较符合辅导员学的研究范畴或是研究规范,其中2000 ̄2006年收录的论文有706篇,2007年收录1171篇。从研究内容来看,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涉及的理论如表1所示。

可见,辅导员学已发展成为一门以辅导员和辅导员工作为研究对象,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作为主要理论支撑,综合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青年学、法学、传播学、职业辅导、党建知识、团建知识等多门学科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科学①。但辅导员学作为一门学科,

①罗山鸿.辅导员学的构成与学科依托性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7(12)

其研究边界模糊,许多基本概念尚未明确,尚缺少理论的积累与实践的检验,因而还需立足于大学生成长,一方面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平台、学科队伍、学科教学进行学科化发展,另一方面从多个学科中深入发掘可用于辅导员工作的学科资源,努力整合相关学科资源,经过消化吸收和融合,形成相对独立、稳定的学科化理论,为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学科与理论支撑。

3.建立多维度的专业标准以突破“随高就低”的困境

在辅导员专业化的初始阶段,国家应当有一个组织对辅导员专业化标准做出权威的规范与认定,根据辅导员工作时间的长短、标准所适用的范围、辅导员工作性质建立一套多维度的辅导员专业标准,适应辅导员队伍在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同情况。

根据辅导员工作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辅导员专业标准分为四类:①任职前专业标准,对象为接受相关专业教育的大学生;②初任辅导员专业标准,对象为新入职到工作三年以内的在职辅导员;③经验辅导员专业标准,对象为工作三年至五年的在职辅导员;④专家辅导员专业标准,对象为工作五年以上的专业发展比较成熟,堪称辅导员领域专家的在职辅导员。

根据所涉及的范围大小,可以将辅导员专业标准分为三类:①国家辅导员专业标准,这是一个国家关于辅导员专业标准的最高规定,是指导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全国性标准框架;②地方辅导员专业标准,这类标准是在国家辅导员专业标准的框架下,根据地方教育发展的情况而制定的适应地方情境下的辅导员专业标准,如适应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发展水平的地方性辅导员专业标准;③学校辅导员专业标准,这类标准是由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和发展水平所制定的校本化辅导员专业标准,对具体的学校辅导员发展和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又可将辅导员专业标准细化为三类:①教育类辅导员专业标准,这一标准主要适用于从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网络思想教育、党团建设等教育工作的辅导员;②咨询类辅导员专业标准,这一标准主要适用于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咨询工作的辅导员;③管理类辅导员标准,这一标准主要适用于从事社团管理、园区管理等管理类工作的辅导员。

只有建立了这样一套反映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辅导员专业标准,才能为辅导员培训转向辅导员专业学习提供系统的、循序渐进的专业发展台阶,才能全面评价辅导员专业发展状况,进而奠定科学的能力本位的专业发展基石。筝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陈立民.立足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J].思想教育研究,2006(8)

4秦在东,李丽华.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标准的制定[J].求实,2006(1)

5陈宁.辅导员队伍建设中“非专业化”障碍及其跨越[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

6罗山鸿.辅导员学的构成与学科依托性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7(12)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处)

责任编辑熊建辉

表1辅导员学的知识体系与涉及的研究理论知识体系涉及的研究理论

关于

辅导员的知识体系辅导员角色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青年学辅导员素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

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学、青年学、职业生涯理论辅导员队伍发展管理学、青年学、职业生涯理论

关于辅导员工作的

知识体系思想政治与形势

政策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

学习引导与教学

管理

管理学、教育学、青年学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青年学

网络健康教育心理学、青年学、传播学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理论、青年学

党团建设管理

党建知识、团建知识、思想政治教

育学、管理学

社团指导管理社团理论、管理学

学生事务管理管理学、教育学、法学

生活园区管理管理学、教育学、法学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代表已成为合格教师,当了一辈子教师也不一定其专业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时间有关,但又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发展成长的具体实际来看,我们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奉献”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因为培养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劳动,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合理。“公正”既

是教育基本目标之一,又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行为准则。不讲公正的教育将使学生的心灵失去平衡,其行为丧失应有的约束,教育过程也就失去了“善”的价值。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应有更高、更严的职业道德要求。2008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即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活化”之后,经由自身价值观作出判断、选择、重组而形成的动态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积极创造的结果。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教师在创造了新的学科教学知识时,也创造了崭新的自己。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专家必备的重要知识,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的特殊形式,它将学科专家和一般教师区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笔记专题一: 教师专业化的源与流一、教师专业化动因(一)教师专业化的背景 1、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一次性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教师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首要解决的问题。 2、终身教育思潮的提出 3、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二)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1966 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在会上提出并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2、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二、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教师非专门化阶段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阶段里,教师职业所以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其社会基础是: ① 教育是少数统治阶级的特权,学生数量少。 ② 社会还没有普及教育,教师需求量小,没有大量培养的社会需求。 (二)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 1681 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 1 / 22

(La Salle)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 1695 年德国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先驱。 1795 年法国在巴黎设公立师范学校, 1810 年设立高等师范学校。 1832 年法国颁布统一的师范学校系统,统一隶属中央。 1833 年的《基佐法案》明确规定各省均设师范学校一所。 从 1870 年到 1890 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也是在这个时代,即 1897 年创立了以专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的诞生与变革,标志着教师职业经验化、随意化的解冻以及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开始。 通过设立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定向专业化培养的社会基础是: ①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对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新需要。 ② 广泛实施的普及教育基础教育师资的大量需求。 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普及中等教育促进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三)教师职业专业化阶段(三)教师职业专业化阶段 20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令狐采学 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振兴国家、民族的根本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既是一种认识、一个奋斗过程,更是一名教师自觉追求的终身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认识的提高,我认为要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实践与认识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的认识才能科学的指导实践。换句话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也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不断升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发展最具积极性的因素。反思是总结、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失与遗憾。从目前实践看,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而且,现代教

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因为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有"高原现象"。有些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仍然没有多大的长进,教学方法老一套,老经验,一用几十年,他们是经验主义者,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但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不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只是一味的“灌”。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只是一味的争课时,加班加点。他们不去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结构,只是一味强调教材的变化太快……我们现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为了迎接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批判性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形成性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表现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连续历程。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评价,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优点、缺点和专业发展中所欠缺的能力,促使教师的自我进修和自我专业发展。一般来说,教师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形成性目的,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通过评价使教师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和需求,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二是总结性目的,把评价结果作为教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 1、教改的需要 ——课程改革 课程理念的发展趋向—学生素质发展本位;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重视学力的培养;课程设计的理论取向—均衡发展的思想;课程结构的组合趋向—增大学习者的选择;课程编制的统整趋向—技术整合与内容综合含开放;课程实施的改革趋向—着眼改变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的增值取向—重视过程与发展。 ——课程目标 1、民族精神、国际视野与现代意识。 2、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3、一般(通用)能力:阅读交流与表达、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团队合作与组织、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等。 4、学科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培养目标 1、突出以下通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言语信息能力、数理逻辑能力、探究实践能力 创新质疑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审美鉴赏能力 2、突出以下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团队精神、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社会责任、文明行为和诚信品质;开放意识、文化包容与情感态度;生命关爱、环境意识和科学发展观。 ——完善学习方式 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体验、探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的方式,倡导独立性与全体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校发展的基础——师资队伍的质量——教师个体的质量 3、教师个人人格尊严和价值体现的需要 外因是条件,内因起决定因素。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一,为人师者,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其二,为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教师个人的价值体现既有个体性——引导学生个体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又有社会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从某种角度分析,教师个人的教育价值在学生的成长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表现为教师本身人格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还表现为教师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功底。 二、存在问题 1、教师的敬业思想和精神 是职业还是事业?我们的回答是:是职业也是事业。教师应该成为职业型和事业型结合的的教师。教师的敬业思想和精神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就是我们常讲的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核心是爱生。确实,热爱学生并且兢兢业业工作是一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 赵村中心小学张莉 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新课程在我市已进入全面实验的阶段,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下: 1 要学会宽容和等待。 免过多地苛刻地评价学生的“对”与“错”,从而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教学关系上,注重帮助、引导、交往 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保证,在教学中我将尽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引导学生完成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强调师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的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加强师生的对话、交流,力争完成从 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在对待自我上,做到设疑、反思、创新 ?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尽可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问题的形 生于问题情景之中。 ?4 5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比赛,不断的磨练自己,在挫折中不断的成长、完善。同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者、专家请教,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创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新世纪的教师重任在肩,我愿与新课程同行,与课程改革一同成长,与 全体教师一起共创辉煌。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 安仁小学靳东双

浅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近年来,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除了在教学过程中用到信息技术,教师能力培训中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起来,现在全国性进行的各种教师培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专业能力也提出了诸多要求:强调教师“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达到“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

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在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不仅引起了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变革,而且给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教师信息素养必须提升。然而就在这样的信息技术环境中,传统落后的观念、僵化保守的体制、教师信息素养的参差不齐,制约着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 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达到上千亿元,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其中主要原因是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和技术能力较低。笔者了解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和技术能力的状况是城市好于县乡,男教师好于女教师,年轻教师好于中年教师。以城市为例,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时基本不使用信息技术。而且,仍有部分40岁以上的教师基本不知如何操作电脑!这种状况,县乡学校更为严重!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淡薄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若干思考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若干思考 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长远的影响。作者不但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升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升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持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水平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持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升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水准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但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但注重“跑道”的设置,面更注重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但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但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持续自我更新的人;不但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当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点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展开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持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持续更新教育观点,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持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理解到,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持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2018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范文精选

2018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范文精选 一、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有关概念 (一)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 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 1、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准确性——表现在 课堂教学上是知识表述科学、准确,教学过程思维科学、精细;思维的条理性——在课堂上思路清晰、有条理;思维的概括性——在课堂教学上对教材内容处理恰当,即反映全貌、有突出重点;思维的发散性——在教学中能多方向、多层次、

多侧面的思索问题、开展教学,思路开阔,能提出多种假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的变通性——能变通思路,产生超常的教学设想,提出教学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思维的独创性——能产生新颖的、别人未能想到的好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措施。 2、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指教师口头表达科学准确、简洁易懂,逻辑严密、生动能吸引学生;较强的文字表达及板书能力——文字功底好、能写一手好字,板书结构好,既能反映教学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较强的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充分恰当运用身体的位置、姿势、动作与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善于运用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能力——指善于运用实验设备、录音机、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教学。 3、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善于与学生交往 的能力,善于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善于营造课堂教学环境的能力,善于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能力,善于管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与纪律的能力,善于反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善于评价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能力,善于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 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振兴国家、民族的根 本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 必由之路。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既是一种认识、一个奋 斗过程,更是一名教师自觉追求的终身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认识的提高,我认为要想促进教师 的专业化成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实践与认识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的认识 才能科学的指导实践。换句话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也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不断升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发展最具积极性的因素。反思是总结、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审 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失与遗憾。从目前实践看,教师的各 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

而且,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因为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有"高原现象"。有些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仍然没有多大的长进,教学方法老一套,老经验,一用几十年,他们是经验主义者,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但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不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只是一味的“灌”。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只是一味的争课时,加班加点。他们不去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结构,只是一味强调教材的变化太快……我们现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为了迎接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批判性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形成性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表现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连续历程。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评价,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优点、缺点和专业发展中所欠缺的能力,促使教师的自我进修和自我专业发展。一般来说,教师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形成性目的,以促进教师发 展为目的,通过评价使教师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和需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认识 及自身专业水平分析和发展规划 随着人类文明飞越式的发展进程,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价值有着更为理性,客观的认识,对教育的期望正逐渐升高、膨胀。由此,对老师是的价值有了深层的认识,继而对教师的期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不单是教育界所关注的话题,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以往对我“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概念是模糊的,认识是浅显粗略的,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 总体来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师专业性的过程"是其两者强调的共同体。 细化说来,二者又有些许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关注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发展方向。所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化已成必然趋势 (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变革与挑战已经是21世纪的代名词,各行各业的都在一片改革声中崛起,创新。教育界的改革可谓轰轰烈烈,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已经掀起的惊天巨浪,各国都在不断的互相学习,交流,借鉴成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教师成为教育变革中最受关注的因素。教师即是教育改革的前沿实施者,也是改革中改进和提高的先锋。同时,教育改革的契机,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因此,不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指出: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到具体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课程、教学、学校的“文化震荡”。在这震荡中明白教师是这个舞台的“领舞者”。变革为教师提供发展成长的阳光和水、为其专业发展创造实践活动,践行实践智慧,让教师们跃上时代的新舞台。可以说课程改革也为教师设置了“最近发展区”,让教师“跳一跳”收获成长的“果实”。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集中体现。推行素质教育关健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程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内涵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内涵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要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实现提升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价值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点成绩。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新教师培训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的热情,提升了素质,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拓宽研修渠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把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建立、健全了专业的、稳定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稳步、和谐、有序发展。不断强化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狠抓落实。充分调动基层学校和培训单位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促进区域培训、教研、科研、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更好地履行学习中心、资源中心的职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支撑作用。 二、加强专业引领,开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话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在教师自身,根本动力在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没有教师的理解和主动参与,没有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只会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了组织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我们充分利用这一

平台,每学期定期开展骨干教师论坛,新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这种活动, 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达到交流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教师与文本、与大师对话中了解教育理论,在接受、感悟、实践过程中丰富、修正个人的实践理论。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就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 三、制定区域教师的评价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注重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进而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和平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充分地调研,我们提出了合格教师的标准,即:一是在本学科领域有深厚广博的知识。二是能随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三是能督促、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成绩。四是具有课堂问题解决能力和对问题的反思、研究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既有教的技能,又有指导学生学的技能。可以说教师专业化的愿景在和平区正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正经历着转型。 总之,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教委文件和规划的要求,继续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心得体会1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后,我获益匪浅,尤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成为专业发展型教师。现就参加新课程学习的一些感悟,谈谈自己对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提升发展的动力 一切语言活动都是思想、思维的表现形式。如果一个教师处于“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之中,那么他就把自己看作了社会中的一分子,他所做的工作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更看重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好处。这样,他从事的教育工作,都变得具有意义。他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为学生的成长感到快乐,在付出与给予中感到满足。他往往首先是教育了自己,然后再来教育学生,或者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这样的教师,他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并且是出于自觉去做。教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一个教师把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他就完全超越了世俗的功利,超越了自身的道德伦理价值,从而达到了一个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二、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个创新专业型的教师,必须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认清形势,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使读书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特有的生存习惯。 第一学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

思想和依据,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教育实践,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因此,我们应加强理论学习,如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深刻领会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需要、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现代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要求人的一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优秀教师也只有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才能实现教育实践的科学性。 第二,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是中小学优秀教师从事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基础教育学科综合发展的态势,又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拓宽知识渠道,加快信息获取速度,以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有了文化才有高度,才有广度,才有视野。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群体有个现实的问题,即文凭不高,文化知识欠缺。因此,应该好好补一补文化的课。要了解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对本民族文化发展的精华、糟粕有准确的清晰的认知。我们的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如主题怎么把握,价值观怎么把握,都与文化功底不深有关。同时对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也要有一定了解,能够正确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根据考试系统自动生成其中10道,难度系数:轻易 4道;适中: 12 道;较难:4道) 1、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 )难度系统:容易 A.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 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 A. 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B. 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2、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B )。难度系统:较难 A. 牧师、医生和教师 B.牧师、医生和律师 C. 医生、教师和律师 D. 牧师、医生和教师 3、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B )难度系统:适中 A、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B、中师、师专、本科 C、幼儿、小学、中学 D、以上都不对 4、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B )难度系统:适中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A和B D、以上都不准确 5、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 C )难度系统:适中 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B、职业道德精神 C、A和B D、以上都不正确 6、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D )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7、优秀教师的前提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8、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准备期 B、专业形成期 C、专业成长期 D、专业更新期 9、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 D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形成期 B、专业成长期 C、专业更新期 D、专业成熟期 10、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B、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C、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D、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 11、( A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难度系统:适中 A、教学反思 B、教学实践 C、课堂教学 D、校本培训 12、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要害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A )难度系统:适中 A、在职教育 B、教学实践 C、校本培训 D、教学反思 13、( A )教师专业发展的“降压阀”和“转换钮”。难度系统:适中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一、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有关概念 (一)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 1、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准确性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是知识表述科学、准确,教学过程思维科学、精细;思维的条理性在课堂上思路清晰、有条理;思维的概括性在课堂教学上对教材内容处理恰当,即反映全貌、有突出重点;思维的发散性在教学中能多方向、多层次、多侧面的思索问题、开展教学,思路开阔,能提出多种假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的变通性能变通思路,产生超常的教学设想,提出教学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思维的独创性能产生新颖的、别人未能想到的好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措施。 2、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指教师口头表达科学准确、简洁易懂,逻辑严密、生动能吸引学生;较强的文字表达及板书能力文字功底好、能写一手好字,板书结构好,既能反映教学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较强的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充分恰当运用身体的位置、姿势、动作与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善于运用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能力指善于运用实验设备、录音机、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被普遍认可与自觉建设是在20 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从教时间有关,却又不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从社会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保证。时代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而且体现在专业素质的内涵要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上。因此,只有清楚地认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建立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体系,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科教兴国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丛教育意义上讲,教师专业法杖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实、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和要求。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才能担当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 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带有阶段性特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和应对路径,既有助于教师根据发展阶段特点去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提供促进专业发展的辅助性条件。 因此,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从目前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教师发展的具体实际来看,终身学习、教学反思、同伴合作、行动研究、专家引领、课题实验、网络研修和教师成长记录袋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强化专业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自主性,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联系与区别 就广义而言,两个概念是相通的,都是用来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它们的目 的都是为了使教师专业日趋完美" 关于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区别,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看法"叶澜教授主张,教 师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然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 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换言之,教师专业化是国家或社会对教师群体的客观要求, 教师个体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主动适应职业要求,不断实现自我 更新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保证,只有教师个体不断的专业 发展,才能确保教师群体的整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师专业化0和/教师专业发展0两个概念的区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世界教育年鉴1963的主题是/教育与教师培养0(EudcationnadTrainingofTeachesr), 由于当时各国的教师极为短缺,采取的是教师群体专业化的策略;1980年的主题为/教 师专业发展0P(orefssoinalDveelPomeniofTeachesr),此后则着重强调教师个体主动 地专业发展"从/教师专业化0到/教师专业发展0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工会主义 的教师群体专业化)专业主义的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化)教 1Lttile,J.W.TeacherdeveloPmnetnadedueationalPoli.CyTeacherdeveloPmentnadedueationalehnage .London& W助hington,D.C.:FalmerPress,1992,170 2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一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173 3申继亮等.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1,33一39师个体主动专业化即教师专业发展" 本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指过程又包括状态,意为教师不断成长与发展的动 态过程及发展所达到的具体状态" .12.1.6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是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内在的规 范和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对学生身心发展 有直接或潜在影响的品质"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修改3)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省府路小学唐玉华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及保障措施,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应从制定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策略及完善其保障措施入手。 【关键词】教师;教师专业化 教师兴,教育兴,才能国家兴。在需要高质量的教育背景下,教育界提出了教师专业化,而我国的教育现状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相比,仍然具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多方面的,在教师素质方面尤其明显。比如说,在教师的学历方面就很明显, 2003年我国的小学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40.5% ,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也仅有23.8% 。所以说教师素质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师专业化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倡导了《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对教师专业化标准进行了界定。概括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二,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三,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这个行业和医生、律师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性。概括地说,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和结果。前者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二者共同构成了教师的专业化。 二、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外部因素 1、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尤其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