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3.2板块构造学说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3.2板块构造学说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3.2板块构造学说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3.2板块构造学说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3.2板块构

造学说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2. 知道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用两个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难点】

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填空)

1、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部海岸与南美()部海岸轮廓线十分相似。这一

偶然发现,促使(

)提出了()假说。

2、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可分为()大板块,各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3、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戴位于()板块与()板块、()板块、()板块等的交界地带。

4、六大板块的名称是

( ) 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澳大利亚位于的板块是()

二、课堂助学

1、引导学生观察图2.14 和2.15 大陆的漂移,明确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的。

2、学生完成活动1 和活动 2。(39页)

3、学生阅读材料启发科学探究的精神。

4、观察图2.19 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明确六大板块名称和主要火山、地震

带的分布。

5、完成活动1(42页)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新的海洋和裂谷。活动2(43页)

板块发生碰撞积压时,地表会产生新的山脉和海洋的消失。

6、引导学生看图2.23和2.24了解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达标训练】

1、下列实例中,证明了地球上海陆发生过变迁的是()

A 流水堆积成的三角洲

B 风力侵蚀成的蘑菇石

C 经常发生地震现象

D 在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2、首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A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B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

C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D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3、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一块整体

B 全球各大板块都处于相对的稳定之中

C 板块内部地壳不稳定

D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A 板块内部

B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 大陆内部

D 地壳比较稳定地带

6、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这是由于()

A 板块运动的结果

B 海风吹拂的结果

C 海水侵蚀的结果

D 海洋中砂砾磨蚀的结果

7、海牛和驼鸟在非洲和南美洲都有分布。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原因是()

A 两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B 两大陆之们的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

C 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D 两大陆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地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之间来回活动

8、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那个大洋仍在继续扩张之中()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D 北冰洋

9、本初子午线穿过的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10、阿拉伯半岛位于下列哪个板块中()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1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

1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D、南极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13、下列现象,是由板块张裂运动产生的是()

A、地中海正在缩小B、阿尔卑斯山的隆起

C、喜马拉雅山脉的升高D红海的形成

14、下列不属于六大板块的是()

A、太平洋板块B、大西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15、红海位于下列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处()

A、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

二、综合题

16.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写出下列板块的名称

A B C

D E F

(2)板块学说认为,板块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

(3)各板块中只包括大洋的是[ ]板块。

(4)日本、我国的台湾多地震,主要是因为它们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D

4、B

5、B

6、A

7、C

8、B

9、A 10、C

11、D 12、B 13、D 14、B 15、B

二、(1)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版块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内部交界火山、地震

(3)太平洋板块

(4)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2019高考地理练习1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解析版.doc

夯基提能卷 1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 夯基提能卷①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19 ·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调研] 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和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呈一直线排列。这时,通信卫 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发出的较强的电磁波就会进入接收系统,干扰通信信号,产生日凌现象。如图为卫星日凌示意图。据此完成1~2 题。 1.地面接收站受到日凌干扰使对应波段电视节目图像不清的时间最可能出现在一天中 的() A.日出前后 B .日落前后 C.中午前后 D .午夜前后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日凌现象出现时,太阳发出的强大的电磁辐射会对卫星下 行信号造成强烈的干扰,中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故此时最有可能出现电视节目图像不清的现 象。 2.下列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C.指南针失灵 D.太阳东升西落 答案: D 解析:太阳活动强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 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 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失灵;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 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产生极光现象;太阳东 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与太阳活动无关。故选D。 [2019 ·江苏兴化三校联考] 下图为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 4 题。 3.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表形态 B .风速大小 C.天气状况 D .土壤性质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图中光伏农业通过太阳能发电获得能源,因此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四个选项中只有天气状况可以影响光照条件, C 正确。 4.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大棚夜间温度

地球表面及变化知识点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 1.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湖泊、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陆地上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丘陵等。 3.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是山地;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丘陵;低平而宽广的是平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的是高原;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盆地;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是峡谷。 4.我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形,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6.地球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7.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如地震、火山;有时出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如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8.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现在的大陆板块。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9.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0.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2.根据颗粒大小把土壤的微粒分:沙砾、沙、粉沙、黏土,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4.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5.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6.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把土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土壤上有“白汽”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把沉积物的上层抹在手上,感觉很细腻,那是黏土。 17.雨水和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18.影响侵蚀的因素:土地的坡度大小、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9.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20.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1.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22.自然力如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都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 23.防止和减少灾害发生采取的措施: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修筑水坝、修梯田、封山育林、加强灾害预警预报…… 24、谈谈你对“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的理解 答: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1~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读图2,回答3~4题。 3.在上图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③在④的方位是(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5~7题。 5.若bd 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50°E ,则ab 、bd 、cd 、ac 四段经纬线的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 A.ab>cd>ac=bd B.cd>abbd>ab>cd D.bd=ac>ab=cd 6.若a 点比b 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 ①a 点在d 的西北方 ②a 点在d 的东北方 ③bd 的经度为90°W ④bd 的经度为30°W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在ac 经线上,若由c 点至a 点,各地日出的时刻越来越早,则 A.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B.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6点 C.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出现 D.此时是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 读下图,回答8~9题。 8.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的是( ) A.a 图 B.b 图 C.c 图 D.d 图 9.上面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 、b 、c 、d 四处坡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 B.a>c>d>b C.b>d>c>a D.c>b>a>d 读等高线图,判断10~13题。 10.关于四个村庄所处地形区的名称正确的是 1150 1000 丁山 大王山 1050 800 900 900 600 500 李村 余村 1100 60° 10° c d b a 120°E ● ● ● ●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3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3.1 地球的起源和圈层分异 地球起源问题自18世纪中叶以来同样存在多种学说。目前较流行的看法是,大约在46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开始分化出原始地球,温度较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并无分层结构。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于继续吸积太阳星云物质使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同时因重力分异和放射性元素蜕变而增加温度。当原始地球内部物质增温达到熔融状态时,比重大的亲铁元素加速向地心下沉,成为铁镍地核,比重小的亲石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的水圈和大气圈。从此,行星地球开始了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频繁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演化历史。 正是由于地球形成以来经历过复杂的改造和变动,原始地球刚形成时的物质记录已经破坏殆尽。我们是怎样推测它已经有46亿年寿命的?这需要从地球自身的最老物质记录、太阳系内原始物质年龄和相邻月球演化史几方面来探讨。 3.2 地球的年龄 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石英岩,一种由石英颗粒组成的沉积岩,后来遭受过温度、压力条件变化)出露于澳大利亚西南部,根据其中所含矿物(锆石)的形成年龄测定,证明已有41~42亿年历史。根据地质学研究,这种岩石和矿物只能来自地壳的硅铝质部分(见第四章1),而且必须经过地表水流的搬运、筛选和沉积。所以我们可以据此作出推论,地球的圈层分异在距今42亿年前已经完成。 地质学领域较精确的测定年龄方法,主要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蜕)变原理:放射性元素的原子不稳定,必然衰变为它种原子(如238U衰变为206Pb等),而且衰变速率不受外界温压条件变化影响(如238U经过45亿年后其一半原子数衰变为206Pb,故称为半衰期)。我们只需在岩石中测出蜕变前后元素的含量,就可以获得母体岩石形成的年龄。 不同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其测年的精度也存在重要区别(表2-2)。因此,要根据研究对象实际情况选择测试物质,采用合适的方法。例如,时代很新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考古发掘中,西汉初期(约200BC)的棺木保存完好,可以用14C法测得木材的绝对年龄数值与古墓内的文史资料相当符合。至于地球漫长演化史中保存的物质记录(岩石和矿物),只能采用238U-206Pb、87Rb-87Sr等方法,精度误差允许达到几个百万年。实际操作中包含复杂的技术因素,如测试手段的误差,测年方法使用条件的偏离,野外采样不当(标本已受风化影响,不够新鲜),地质关系观察错误等。这种方法已发展为地质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同位素年代学。

初中中考专题中考地理考点练习世界地理第九单元地球和地图(含13年中考试题)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 世界地理第九单元西半球的国家 2.B 解: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又名旧金山,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硅谷”,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该地区高等院校多,科技力量雄厚. A.专门化、现代化B.专门化、自由化C.现代化、一体化D.特色化、集中化 解:美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劳动生产率很高,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美国的农业具有生产过程的全部现代化和地区生产的专门化两大特点.故选项A符合题意. A.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B.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解:安第斯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之间互相碰撞挤压,形成安第斯山脉.故选项A符合题意. 5.(2013?大庆)巴西北部的亚马孙河流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有关巴西雨林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B.调节全球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C.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D.吸烟滞尘,美化城市环境 5.D. 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有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选项A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6.(2013?长沙)小刚、小毅、小勇、小强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一起讨论有关巴西的问题,各自的观点不同.你认为谁 A.小刚认为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B.小毅认为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

C.小勇认为巴西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D.小强认为巴西首都是里约热内卢 6.D. 解: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其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圣保罗是巴西第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是巴西最大的海港,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覆盖着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选项A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7.(2012?株洲)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一度出现雨林被大规模砍伐的现象.对此当地居民观点正确 A.居民甲:大规模砍伐雨林势必会破坏生态环境 B.居民乙:大规模砍树可以增加耕地和牧场 C.居民丙:大量砍伐树木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解决就业 D.居民丁:珍贵树木必须保护,其它就可以大量砍伐 7.A. 解:A、大规模砍伐雨林势必会破坏生态环境,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B、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和牧场面积大规模砍树,此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为了增加收入和解决就业问题,大规模砍树,此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D、不管是珍贵树木还是普通树木,都应该禁止滥砍滥伐,故不符合题意. A.巴西B.墨西哥C.美国D.加拿大 8.A. 解: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并且属于“金砖五国”之一的国家. A.是世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最广的大洲 B.地形平坦,被称为“高原大陆” C.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流,注入大西洋 D.经济发达,以出口工业产品为主 解:亚马孙平原是由亚马孙河长期冲积而成.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亚马孙水系跨高温多雨的赤道南北,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孙河支流众多,水流平缓,航运便利.河口为喇叭形海湾,宽达300多千米,洪水季节一片汪洋,号称“河海”. 10.(2011?泰安)根据右图分析判断,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世界第四长河﹣﹣亚马孙河 B.②是纵贯南北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C.③城市附近有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硅谷 D.按美国农业带的划分,④处应该是玉米带 解:观察地图可知,①是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②是纵贯南北的落基山脉;③是纽约,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硅谷在旧金山附近;④按美国农业带的划分,④处应该是玉米带.故选项D符合题意.11.(2013?青岛)读北美局部地区相关信息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地层、化石、卵石这些名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对于地球及地层运动的知识,如:火山、地震、风化现象等,作为探究的主题让小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分析、去研究,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意识到地层变化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密切性,还可以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本单元遵循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编写。 二、单元课时内容 本单元由《火山》、《地震》、《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作一块卵石》5课组成。 三、单元课时之间的联系: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对地球的概貌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知识和能力上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球内部的构造、火山和地震现象、卵石的形成、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矿物以及地表变化等有关地球与地表变化的内容进行探究活动。学习本单元,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外部及内部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火山和地震》一课,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火山和地震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矿物》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认识他们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做一块卵石》,让学生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地表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的活动都会对地表的改变发生作用,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使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实验。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练习题(含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运动与公转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自转方向是北逆南顺,即北极是逆时针方向,南极是顺时针方向;地球公转图中,公转方向表现为逆时针。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在侧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一般是在地轴北端或沿赤道用一个自左向右的箭头表示。在极地俯视图上,如果是在北极点俯视,地球为逆时针方向自转;如果是在南极点俯视,地球为顺时针方向自转。 2.下图是某地气温年变化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位于( ) A.热带

B.北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 A.20℃ B.-5℃ C.25℃ D.30℃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该地最冷月是1月,最热月是7月,是在北半球,最冷月小于0℃,是位于北温带;C符合题意。(2)从图中可知,该地最冷月是1月-气温是-5℃,最热月是7月-气温25℃,其气温年较差约为25℃-(-5℃)=30℃;D符合题意。【点评】(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上分为五带,其中终年炎热,也就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太阳光热少,终年寒冷的地区为寒带,即南北极圈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2)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公式是:气温年较差=全年最高气温-全年最低气温。一般来说,受大陆性影响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陆地大于海洋,少云雨区大于多云雨区,平原大于山区,裸地大于植被覆盖区。 3.关于下面经纬网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点位于N点的西北方向 B. M点位于热带,N点位于东半球 C. M点位于中纬度,P点位于低纬度 D. 当太阳直射在P点所在的纬线时,N地昼短夜长 【答案】 C 【解析】【分析】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M点位N点的东北方向,图中M点的经纬度是160°W,40°N.应位于西半球、北温带;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M点位于中纬度,P点位于低纬度;当太阳

2015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考试答案

2015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考试答案旧金山1906年发生了几级地震?1.0 分 A、 7.3级 B、 8.3级 C、 8.5级 D、 9级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什么导致了雪球迅速融化?1.0 分 A、 板块运动 B、 地震 C、 太阳黑子 D、 温室气候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地震预报三要素不包括哪个要素?1.0 分 A、 时间 B、 地点 C、 震级 D、 震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地质时代兽类大概多长时间就会灭亡一个种群?1.0 分 A、 1100年 B、 1000年 C、 900年 D、 800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液化一吨煤,需要从地下抽取多少吨水?1.0 分 A、

B、 6吨 C、 6.5吨 D、 7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不包括1.0 分 A、 时间 B、 地点 C、 震级 D、 成因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月球上的水来源于1.0 分 A、 木星 B、 水星 C、 金星 D、 彗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大气污染的三个阶段不包括哪个阶段?1.0 分A、 粉尘污染时代 B、 胺化合物污染时代 C、 二氧化硫、硫酸盐污染时代 D、 大气符合污染时代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谁的诗句?1.0 分A、 陈毅 B、 苏东坡 C、

D、 毛泽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证明印度大幅度北漂的是1.0 分 A、 海岸线形态 B、 生物分区 C、 古地磁 D、 古气候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青藏高原的总体地势是1.0 分 A、 东北高,西南低 B、 西北高,东南低 C、 西南高,东北低 D、 东南高西北低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2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是1.0 分 A、 构造隆起 B、 热隆起 C、 构造隆起和热隆起 D、 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3月壤中的什么资源是人类最感兴趣的?1.0 分A、 氧化铝 B、 铁矿 C、 钛矿 D、 氦3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高中地理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相关素材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已历46亿年。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三颗,位于水星和金星之后;在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四。在英语里,地球是惟一一个不是从希腊及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 aia,大地母亲)。地球目前是人类所知道的惟一一个存在已知生命体的星球。 地球数据 年龄:44~46 亿年。 公转周期:约365.2422天 回归年长度: 366.2422 天。 公转轨道:呈梨形。7月初为远日点,1月初为近日点。 自转周期: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04秒。太阳日为24小时。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卫星(天然)——1颗(月球) 大气主要成份——氮(78%)、氧(21%)和二氧化碳( 0.037%)水蒸气(0.03%)稀有气体(0.933%) 地壳主要成份——氧(47%)、硅(28%)和铝(8%)。 表面大气压——1013.250毫帕,或760毫米高汞柱。 赤道半径 = 6378.140 公里 极半径 = 6356.755 公里 平均半径 = 6371.004 公里 赤道周长 = 40075.13 公里 体积=10832亿立方公里。 质量=5.9742×10^21 吨。 平均密度=5.518 g/cm^3

地球 表面积=5.11亿平方公里。 海洋面积=3.617453亿平方公里。(占总表面积的70.8%)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公里(占总表面积的29.2%) 纬度1°长度 = 111.133-0.559cos2φ 公里 (纬度φ处) 经度1°长度= 111.413cosφ-0.094cos3φ 公里 大气中的声速(0度) V = 331.36 米/秒 大气中的声速(常温) V = 340米/秒 地球表面磁场强度~5×10-5 特斯拉 北磁极:76°N, 101°W; 南磁极:66°S, 140°E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φ = 45°) : g = 9.8061 米/秒2 地球表面脱离速度= 11.2 公里/秒 光行差常数(J2000) k = 20.49552" 黄赤交角(J2000) ε = 23°26'21".448 黄径总岁差(J2000) P = 5029”.0966 (每世纪) 岁差周期= 25800 年 平均轨道速度= 29.79 公里/秒

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 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场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已远远超出海陆表面,达到地球高空,甚至宇宙空间,但地球表层依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环境。 地球表层系统包括非生物,生物,人类。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包括:四大圈层、三大界(有机界,无机界,人文界)、固气液物质。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 一、地球表层系统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 1、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2、地球表层系统的区域分异与三大人种的形成 3、地球表层系统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4、地球表层系统与自然灾害 5、地球表层系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地球表层元素的组成与人类健康 二、人类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 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2、人类对地貌的影响 3、人类对土壤的影响 4、人类对大气圈层和气候的影响 5、人类对水圈的影响 三、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产生于地球表层,在地球表层环境中发展、演化。可以说,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在不断地改变着地球表层环境。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由人类诞生早期的环境对人类的单向影响为主,变为现在的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格局。 一、地球表层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着人类。人类在地球表层环境中产生,人类是地球表层环境发展、演化、分异的产物。 研究发现,人类是由森林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第三纪晚期是古猿的繁盛时期。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面积缩小,草原范围扩大。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留在森林中生活,它们逐渐演化成今天的猩猩、大猩猩等。另外一部分古猿不得不在草原上生活。草原环境的生活,促使它们直立行走和利用前肢抓取食物。从而引起身体器官功能的改变,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当草原上生活的古猿不仅学会了使用工具,而且学会了制造工具时,也就完成了由古猿向人类的转化,人类也就诞生了。可以看出,在古猿向人类发展、转化的过程中,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与分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含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下列各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山峰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①图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②图等高线重叠在一起,表示陡崖;③图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峰;④图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下图中①、②、③为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简图。下列排序最符合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是()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 ①→② 【答案】 D 【解析】【分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着直觉认为“天圆地方”;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0世纪中期人造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基础训练答案

1、地球内部有什么 ★我想研究的问题 2、我们怎么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 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4、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观察实验 ●地球内部有什么? 我的猜想:有石油、煤、矿产、岩石、水等 我的交流:地球内部能开采出煤、石油、矿产等;泉水和井水说明地球内部有地下水;火山喷发说明地球内部有岩浆、火山灰等…… 我的发现:地球内部有丰富的资源。 ●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我的交流: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幔、地核由很多成分组成。 我的发现: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 火山 ★我想研究的问题 2、火山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害处。

★观察实验 ●对火山的了解。 我的交流:火山喷发时炙热的岩浆从火山口流出,浓烟冲向高空,火山灰、石块等落下。 我的发现: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火山的成因。 我的猜想:地球内部的岩浆流出来了就是火山的爆发。 我的方案:1、在铁盒子里放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我的记录:番茄酱受热后沿洞口四周外溢。 我的发现:地球内部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我的收获1、填一填 (1)红色热水自下而上迅速蔓延开来。 (2)岩浆地壳番茄酱从土豆泥的裂缝中流出来地壳内部压力大,温度高,导致岩浆运动剧烈。 (3)温度压力。

2、生活中的科学。 利:火山喷发会在地下形成铁、金刚石等矿藏;火山附近会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火山灰使土地肥沃。 弊: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田野,污染空气。 拓展与应用 我国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省、昆仑山区、黑龙江省、长白山和云南腾冲等地。 3 地震 ★我想研究的问题 2、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 3、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地震发生前会出现什么预兆? ★观察实验 ●对地震的了解。 我的交流:地震发生时大地、建筑物剧烈晃动,甚至倒塌,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我的发现: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是由岩层断裂造成的。 ●地震的成因。 我的猜想:岩层的断裂引发了地震。

2020高考湘教版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夏威夷群岛中的毛伊岛和希腊的锡拉岛(如图所示)上有世界闻名的红沙滩。读图,完成1~2题。 1.从毛伊岛到锡拉岛的最短航线的航向是() A.一直向西北 B.一直向东 C.先向北,后向南 D.先向南,后向北 2.两岛间最短距离约为() A.7 000千米 B.11 000千米 C.13 600千米 D.16 000千米 读某岛屿示意图,完成3~5题。 3.根据图中的信息,估算该岛屿的面积约为() A.105平方千米 B.209平方千米 C.549平方千米 D.1 025平方千米 4.若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实际表示的面积为原来的() A.1/2 B.2倍 C.1/4 D.4倍 5.该岛屿位于北京的()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下面为两国轮廓图,A、B两城市分别是甲、乙两国的首都。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图比例尺比右图大 B.甲国的面积较乙国大 C.甲、乙两国面积相当 D.甲、乙两国气候相似 7.A城市位于B城市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019江苏盐城中学模拟)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51米 B.该地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河流分布 C.该地西部地区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 D.开垦沼泽发展种植业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9.下列关于该地河、湖开发利用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河流中下游地区可以发展内河航运 B.河流上游地区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 C.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 D.将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以便供水 (2019天津滨海新区重点校联考)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完成10~11题。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检测题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探究填空(18分) 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6300千米。地壳越深,其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2、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进行探知。 3、卵石的现状都近似圆形,表明光滑。 4、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能源矿产;铁、铜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属于非金属矿产。 5、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6、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一些远古时代的海洋化石。 7、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二、探究选择(16分) [ 1、地震危害很大,但人们目前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这说明③。 ①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准确预测地震 ③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 2、到目前为止,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②。 ①岩石分析方法②地震波研究③电波测试 3、我国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地震是①。 ①汶川大地震②唐山大地震③台湾大地震 4、下列属于地质作用的对地表改变的是①。 ①岩浆活动②毁林活动③开山修路 : 5、地核温度约为②。 ①2000℃②4700℃③3400℃ 6、地震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是②。

①日食或月食②地下水位突然改变③太阳黑子突然爆发 7、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上层,中间一层是②。 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8、下列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利的活动是③。 ①乱砍乱伐②毁林开荒③植树造林 三、探究判断(16分) 1、地壳各处的厚度是一样的。(×) … 2、地球的表面不是一成不变的。(√) 3、雨水对岩石没有破坏。(×) 4、煤、石油都是可以再生的能源。(×) 5、地球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的特殊的固体物质。(√) 6、地球的结构如同鸡蛋。(√) 7、火山的喷发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8、我们要研究,开发新能源,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 四、名词简答(6分) 1、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2、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 五、填表(9分) 六、回忆实验,回答问题(20分) 1、回忆温度对岩石影响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观察到的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②、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岩石受到的温度有高有低,这种变化会使岩石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篇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 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 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导学案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主备人:李嗣林审核人:梁世斌上课时间:第1-2周 第一节地球 一、【学习目标】 1.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一、预习导学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两极_________,赤道略鼓的_________。赤道周长:约_________千米。 (二)经纬线和经纬网 1.经线和纬线

2.经度和纬度

3.经纬网与地理坐标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

10° 20° 30° 40° 50° 10° 20° 30° 40°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 经线向东至东经 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 经线向西至东经 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三)、经纬网及意义: 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 二、案例探究1:定位 以常见经纬网图来理解经纬网的组成 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 (1)经纬网图上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首先要判断出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出经纬度。如上图中A 点为(23°26′N,70°E),B 点为(23°26′N,135°W),C 点为(66°34′S,45°W)。 (2)根据北极星仰角确定纬度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2.确定半球位置 0180 90 90 北北北北北北北北 E W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练习题 6.火山 一、我来填一填: 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下会沿着裂缝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 2.火山是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和涌出地面的冷却而成的堆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 4.火山喷发给我们造成灾难,也给我们带来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等矿藏。 5.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那里的物质热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叫做。 二、当好小法官: 1.我国现已发现的600多座火山,全部是死火山。()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火山活动的星体。() 3.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4.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5.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我来选一选: 1.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喷发的火山叫。 A.活火山 B.死火山 2.地壳厚薄不均,高山处地壳较厚,海洋下面地壳较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有千米。A.20 B.30 C.40 3.地球内部的温度。 A.很低 B.与地面一样高 C.很高,能把岩石熔化 4.岩浆冷却后变成的是岩石,说明岩浆的成分。 A.与岩石接近 B.与岩石完全一样 5.火山喷发是,岩浆是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 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 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

7.地震 一、我来填一填: 1.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作用下,会不断发生。 2.地壳中岩层,既受到自上而下的压力,又受到来自侧面的推挤压力,使岩石有的地方,有的地方,形成褶皱,在这个过程中,岩层本身也储存了巨大的。 3.当产生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压力作用时,岩层可能发生,这时储存在岩层中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使大地震动,这就是。 4.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的国家,早在1800多年前,科学家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它叫。 二、当好小法官: 1.构成地壳的岩层厚薄是均匀的,所以它们受到的压力也是均匀的。( ) 2.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3.发生地震时,应拉开电闸,关掉天然气,灭掉炉火。( ) 4.地震现象可以说明地壳的岩层也是在不断变动着的。() 5.凡是地震,人都能感觉得到。() 三、我来选一选: 1.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弯曲 B.岩层断裂 2.如果发生地震,应该及时。 A.进入室内B.离开屋子,到空旷的地方去 3.地震发生前,常有或等前兆。 A.井水突然升降B.天气转暖C.动物惊慌D.天降大雨 四、科学探究: 如果你居住在地震多发地区,请你与家人制定一个抗震方案,要求包括以下内容: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如何关闭煤气管道? 8.各种各样的矿物 一、我来填一填: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绪论(一) 1 地球系统是指由地核、地幔、岩石圈、大气层、水层、生物圈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体。正确答案:√ 2 钱学森何时提出建立地球表层学思想的人是 A、1981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正确答案:C 3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 A、王淦昌 B、钱三强 C、钱学森 D、邓稼先 正确答案:C 4 地球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时间是 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正确答案:B 5 美国何时提出地球系统和地球系统科学概念 A、1980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3年 正确答案:D 6 地球系统科学以广义的“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 正确答案:√ 7 地学和天文学有密切的关联。 正确答案:× 8 在哪一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八十周年? A、2000.0 B、2002.0 C、2007.0

正确答案:B 9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包括找矿、环境、资源、灾害。 正确答案:√ 10 地学属于以下哪一类? A、系统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应用科学 正确答案:C 11 地球系统科学即为传统的地学科学。 正确答案:× 12 地球系统科学以美国航天局出版《Earth system science》为标志而建立,这一年是哪一年? A、1983.0 B、1985.0 C、1987.0 D、1990.0 正确答案:C 1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地球学的发展不包括以下哪条? A、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B、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C、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D、太阳系研究 正确答案:D 14 1983年提出要建立地球表层学的思想的人是谁? A、冯如 B、邓小平 C、李四光 D、钱学森 正确答案:D 15 温家宝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友。 正确答案:√ 16 狭义的地球系统是由地核、地幔、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体? A、自然环境 B、生态系统 C、动植物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试题含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 地球内部可划分为三层,从内到外分别是、、。 2. 科学家利用和等提供的信息来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索。 3. 火山大致可分为、、三类。 4. 风化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是、、。 5. 地震发生前,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等。 6.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早的国家,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发明了世界 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为地震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7.煤、石油、天然气属矿产,铁、铜等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矿产。 8. 为了保护矿产资源,我国颁布了《》。 9.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或。 二、明辨是非。 1. 地球内部是平静的,地球表面也是一成不变的。() 2. 地震与火山对人们的生活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3. 煤可以制作燃料、染料、消毒剂、杀虫剂等。() 4. 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 地下储藏的能源有很多,所以人类用不着开发新的能源。() 6.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7. 模拟实验是一种很好的科学研究方法。() 8.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三、珠海拾贝。 1.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地核的半径有()多千米。 A.3400 B.2900 C.800 2. 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 A.一样的 B.陆地部分薄海洋部分厚 C.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级大地震,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A.7.8 B.8.0 C.8.1 4.()是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 A.李四光 B.竺可桢 C.陈景润 5.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千米 A.6300 B. 3400 C. 2900 6. 卵石的形成与()有密切的关系。 A.水 B.石头 C.风 7. 下列现象中,()不是自然因素对地表影响的结果。 A.火山喷发 B.地震 C.修路架桥 D.地球板块移动 8.在探究温度对卵石形成的影响试验中,用酒精灯的()来加热岩石。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四、我的科学研究。 1.如下图(1),当手用力一定时,小木棍会,断裂时,手有的感觉;用力挤压毛巾的两端,毛巾会。这两个图都是模拟形成的实验,毛巾和小木棍相当于地震中的,手用的力表示地球受到的来自的力。2.如下图(2),将石块在火上烧,之后迅速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会发现石块,说明五.科学与生活。 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个实验方案。 2、在教室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