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学生版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学生版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学生版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学生版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

蜀道难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危.乎高哉今义:危险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尔.来四万八千岁今义:你,如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 )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去.死肌,杀三虫( )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

汝可去.应之( )

(2)但

但.见悲鸟号古木( )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

无他,但.手熟尔( )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问君西.游何时还( )

(2)砯.崖转.石万壑雷( )

(3)使人听此凋.朱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又闻子规啼夜月( )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杜甫诗三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画图省.识春风面今义:醒悟、探望、检查自己,或“节省、减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万里

..悲秋常作客今义:一万里的距离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一去.紫台连朔漠今义:表示行为的趋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4)百年

..多病独登台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5)艰难苦恨.繁霜鬓今义:仇视、怨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 )

又闻此语.重唧唧( )

琵琶声停欲语.迟( )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2)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 )

君将哀.而生之乎( ) 秦人不暇自哀.( )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玉露凋伤

..枫树林( )

(2)无边落木萧萧下.( )

琵琶行并序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明年

..秋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因为

..长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暮去朝来颜色

..故今义:色彩古义:________________

(4)老大

..嫁作商人妇今义:兄弟排行第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

(5)凄凄不似向前

..声今义:指方位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曲终收拨当心

..画今义:小心,留神古义:______________

(7)整顿

..衣裳起敛容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言

感斯人言.( )

凡六百一十六言.( )

自言.本是京城女( )

(2)为

因为.长句( )

初为.《霓裳》后《六幺》( )

为.君翻作《琵琶行》( )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2)商人重.利轻.别离( )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送客湓浦口( )

(2)转徙于江湖间( )

(3)感斯人言( )

(4)本长安倡女( )

李商隐诗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一弦一柱思华年

..今义:指青少年时代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望帝春心

..托杜鹃今义: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只是当时已惘然

..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迷

庄生晓梦迷.蝴蝶( )

迷.不知吾所如( )

棋迷.( )

以迷.天下之主( )

(2)及

不及.卢家有莫愁( )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

寡人之于国也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3)涂.有饿莩(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寡人

..之于国也

今义:指形影孤单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今义:泛指河流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弃甲曳兵而走.

今义:指一般的行走古义:________________ (4)请.以战喻

今义:常用于对方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

今义:经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

今义:保养身体。古义:________________

(7)王无罪

..岁

今义:没有犯罪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或

或.百步而后止( )

天之行,或.日或.雨( )

莫之或.止( )

云霞明灭或.可睹( )

(2)直

直.不百步耳(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理直.气壮( )

系向牛头充炭直.( )

直.上载公子上座( )

(3)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百发.百中( )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4)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数.罟不入洿池( )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5)以

申之以.孝悌之义( )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斧斤以.时入山林( )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

(6)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寡人之于.国也(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而耻学于.师( )

不拘于.时(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填然鼓.之( )

(2)树.之以桑( )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4)谨.庠序之教( )

(5)王无罪.岁( )

(6)然而不王.者( )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申之以孝悌之义。(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我也,岁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虽有.槁暴( )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3)君子生.非异也(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古义:________________

(3)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今义:阴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躁也 寄托 今义:把抽象的思想情感等放在具体的人身上或事物上 古义:________________

用心 今义:指读书用功或对某事物肯动脑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先达德隆望.尊( ) 适冬之望.日前后( ) (2)假 善假.

于物也( ) 乃悟前狼假.寐( )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3)强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太后不肯,大臣强.

谏(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 ) (4)木直中绳,( )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6)用心一.

也(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约从离衡.( ) (2)合从.缔交( ) (3)赢粮而景.

从(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宽厚而爱人..

今义:夫妻双方中的一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今义:山东省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流血漂橹.

今义:划船的工具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分裂..

山河 今义: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事物分开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吞二周而亡.诸侯( ) 追亡.

逐北,伏尸百万(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 (2)利 因利.

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3)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 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 吾固.

知公子之还也( )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4)制

秦有余力而制.

其弊( )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5)遗 秦无亡矢遗.

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6)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 策.

之不以其道( )

蒙故业,因遗策.( )

(7)因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蒙故业,因.遗策(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追亡.逐北( )

(2)却.匈奴七百余里( )

(3)约从离.衡( )

(4)序八州而朝.同列( )

(5)外连衡而斗.诸侯( )

(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7)会盟而谋弱.秦( )

(8)以愚.黔首( )

(9)履.至尊而制六合( )

(10)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1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12)天下云.集响.应( )

(13)赢粮而景.从( )

(14)内.立法度( )

(15)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或师焉,或不.焉(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今义:学识渊博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今之众人

..

今义:大家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小学

..而大遗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吾从而

..师之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师不必

..贤于弟子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义:________________

(6)年十七,好古文

..

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7)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会天大雨,道.不通( )

策之不以其道.( )

(2)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吾师.道也( )

齐师.伐我( )

师.旷鼓琴( )

(3)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舍相如广成传.舍(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4)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吾从而师.之( )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3)吾师.道也( )

(4)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 )

(5)小.学而大.遗( )

(6)圣.益圣,愚.益愚(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拘于时,学于余。(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步步高

基础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增加

C.填然鼓之.之:代“鼓”

D.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⑥执敲扑

..而鞭笞天下

⑦序八州而朝.同列⑧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①⑤/②⑧/③⑦/④⑥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②④⑥⑧/①③⑤⑦

D.①⑤⑦/②⑧/③④⑥

4.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何陋之有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量移①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礼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②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量移: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荣悴:兴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投:投送

B.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延:延请

C.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鄙:鄙陋

D.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振:传开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韩愈真率、坚正性格特点的一组是( )

①宫市之弊……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②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③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④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⑤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⑥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A.①③⑥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等到考中进士后,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

B.韩愈曾上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市的弊端,触怒了皇上;皇上就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因为韩愈有史学才能,所以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史馆修撰,编写史书。

D.本文叙述了韩愈在仕途起伏的经历,称赞了他的真诚、直率的品格和他的文学成就,但也写了他高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三 期末复习文言文知识 重难点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末复习文言文知识重难点汇总 必修3 《寡人之于国》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赵氏求救于齐向 2.以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3.之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 4.胜谷不可胜食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将兵万人士兵 穷兵黩武战争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通“ ”通“ ”通“ ”, ”) ”) ) 5.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6. 虽有槁暴 7. 君子生非异也(“ (“ (“”通“ ”通“ ”) ”通“ ”, ”,) ) 二、古今异义 1.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 然.而.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古义: 今义:认为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 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 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 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 《扁鹊见蔡桓公》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梁惠王上》 ) ( ( ) ) ( ) 4. 疾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西门豹治邺》 ) 《史记·孙膑列传》 ) ( ( ) 《三峡》) ( ( ) )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 《劝学》) ( ( )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 ( ) 余知而无罪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 (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3.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 ( ( ) ) 愿大王少假借之( 《荆轲刺秦王》 ) 乃以吴叔为假王( 《史记·陈涉世家》 ) ( ( ) ) 5. 闻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 ( )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列传》) (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 ) 6. 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 ( ( ) )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 )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2.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 ① 填然鼓.之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 ( ( ( ) ) ) ) ⑤王无罪.岁 ( )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 ) 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更多学习资料和名师公开课敬请关注公众号:好分数高中圈获取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 寡人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赵氏求救于齐向 2.以 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3.之 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必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以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 长译 4.胜 安 谷不可胜食尽 君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 为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质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兵 5.兵 乃 非我也,兵也兵器 出 军队将兵万人士兵穷兵黩武 战争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1

(四)重点词语 1 .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复 陈述; 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 三、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 形 容 词 使 动 用 法 , 使 ? ? 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一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必修三文言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九:《蜀道难》知识点梳理一、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二、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10.青泥何.盘盘多么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十:《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精心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篇一 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再见》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着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7、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的女诗人之一。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

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373句。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通“”)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通“”,) 、 6.虽有槁暴(“”通“”) 7.君子生非异也(“”通“”,) 二、古今异义 1.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然而 ..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古义: &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 ..轮古义: 今义:认为 5.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古义: ~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 乃以吴叔为假王(《史记·陈涉世家》)()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上》)() 4.疾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 5.闻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 6.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 (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归纳《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二、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三、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2.名词的为动用法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汇总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必修三文言文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1、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虚词 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不达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 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 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 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释义: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释义: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释义:4.直不百步耳通“”,释义: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数: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数: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数: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数: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直: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直: ⑤理直.气壮直: 3、发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②主人忘归客不发.发: ③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发: ⑤百发.百中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兵: 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兵: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兵: ④穷兵.黩武兵: 5、胜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 ②驴不胜.怒,蹄之胜: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胜: 6、加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加: ②臂非加.长也加: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 ④樊哙负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加: 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加: 7、食 ①鱼鳖不可胜食.食: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 ③谨食.之食: 8、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 ②寡人之于.国也于: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于: 9、之 ①王道之.始也之: ②寡人之.于国也之: ③填然鼓之.之: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之: 10、以 ①请以.战喻以: ②以.时入山林以: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以: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以: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 三、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河:古义:;今义: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答案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答案】 一、①涂同“途”,道路。②无通“毋”,不要。③颁同“斑”,花白。 4.通“横”5通“纵”6不,通“否”,表示否定7通“呵8通“崛”9通“影10通又11有通又暴通曝12生通性 13知通智 14匪:同非15受,通“授”,教授 二、1凶:荒年。2喻:说明。3胜:尽。4失:错过。5发:打开(粮仓)。6字7随意,8音节助词 9斧头 10 约束制止11年成12 但:只13去:离。 14扪,摸。 15膺,胸口。 16 来,不译,去来偏义复词,偏去17忽然一下子18推辞 19序:统治20致力,从事21 弱点毛病22攻取23匹敌相当24吝惜 25迎接26兵器27衡量,比较。28沿袭29窗户30担负31招纳32趁着 33 强 34符合35 停止 36横渡 37利用38因为 39使……弯曲40谁 41竟42学习,研究43却44赞许45赠送 三、1树名词作动词,种植。2衣名词作动词,穿上。3(王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 4罪名词作动词归罪5鼓名词作动词,敲鼓6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7名词作动词水:游泳 8.名词作动词履:登上 9名词作动词瓮:用破瓮作绳:用草绳系10名词作动词帝王:称帝称王11形容词作动词小,弱: 变小,变弱12名词作动词师,学习13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14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15名词作状语(象卷席子)(像用包子)(象用囊袋)16名词作状语对内17名词作状语向南18亡,北,动词用作名词,败逃的人19固: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固的地势20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1使动用法使......弱,削弱22..使动用法使……退却23使动用法离:使……离散24使动用法朝:使……朝拜25..使动用法斗:使……争斗26使动用法使……灭亡27使动用法,使……弱,削弱28使动用法使……愚蠢29意动用法以……为师30耻.意动用法以……为耻31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像云聚集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32使动用法,使……凋谢33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四、古今异义 1河,黄河。今泛指河流。2 “可”是“可以”,“以”是凭借。3走,跑,这里指逃跑。4或,有的人,不定代词。5第二年 6突然出击7因此作8 神态,脸色9整理10年龄大11金属制品,黄金12蟹腿,13帮凶、走狗14刚才15居住存身16指函谷关、崤山之东。 17一般人18金属19求学的人20用来……的21小的方面学习;22 一般的人23 不一定 24无论 五、一词多义 1.凶—— 1庄稼收成不好2不吉利的事3凶恶,残暴4 不幸,多指丧事 5杀人的人 2. 加——1更加2施加3放上4增加5. 夸大 3.直——1只不过2与“曲”相对3正确4同“值”5径直 4是——1正确,认为正确2这个,这样, 3表示肯定判断4是故,是以:因此 5行——1行走2去,离开;前往3实行;做4行为,品行5 古诗的一种体裁 6——于1比 2和3 对于4到 5 在 7——数1数目、数量 2几、若干 3命运 4 屡次 5密、细密 6 shǔ计算 8——发1发射2征发、派遣 3打开 4花开 5出发 9——度1尺码、尺度2程度、限度3规章、制度4风度、常态5回、量词6、创制7考虑、思虑8量、计算9推测、猜测10通“渡”,过 10——亡—— 1逃跑、逃脱2丢失、失去3灭亡、消亡4死亡5逃兵、逃亡的人6通“无”,没有7使动用法,使……灭亡 11固——1固执、顽固2巩固3坚持、坚决4 固然、本来5牢固、坚固的地势)6 既、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