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_纯威慑_到_实战威慑_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核战略的演变

从_纯威慑_到_实战威慑_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核战略的演变

从_纯威慑_到_实战威慑_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核战略的演变
从_纯威慑_到_实战威慑_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核战略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简析讲解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简析 学院名称: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专业:世界历史 学生姓名:苏芳芳 学号: 201100350123 指导教师:孙琇 2015 年5 月11 日

论文(设 计) 题 目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简析 选题时间 完 成时间 论文 (设计) 字数 关键词 美国学生运动、消费观念、婴儿潮、麦卡锡主义、激进主义传统、垮掉的一代、越南战争 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理论和实践意义: 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而美国的大学生运动作为典型,更能体现那时的社会状况以及时代特色。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既有研究试图全面介绍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爆发的原因,使读者能够更全面的了解那个时代的美国社会状况,更直观容易地理解和认识美国的学生运动,有利于增强的历史思维以及理解、分析史实的能力。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主要内容: 二战后,美国空前的经济繁荣和消费主义的迅猛扩张使美国社会逐渐从传统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这激烈地冲击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政治方面“麦卡锡主义”将整个社会置于红色恐怖阴霾之下;原子时代美苏之间剑拔弩张的冷战对抗以及越南战争,使美国民众处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之下;美利坚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反叛传统为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大学生对自由、正义的渴求使得美国的学生运动变得更加义无反顾;而国外,米德的“代沟理论”认为60、70年代反战争、反歧视的学生运动证明“代沟”因素是美国学运爆发的重要因素。 创新:本文力图结合前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美国学生运动爆发的原因;而且突出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因素;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能切身地体会美国学生的那种激情和正义感,这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 附:论文(设 计) 本人签名:年月日

美国创新战略

美国创新战略 美国创新战略首次发布于2009年,用于指导联邦管理局工作,确保美国持续引领全球创新经济、开发未来产业以及协助美国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重困难。2015年10月底,白宫再次发布《美国创新新战略(New Strategy for American Innovation)》,主要力挺以下9大战略领域: 1.先进制造 奥巴马政府提出全面的议程加强美国制造业,推出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来恢复美国在高精尖制造业创新中的领先地位,重新投资供应链创新,支持扩大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公司等等。 2.精密医疗 大多数医学治疗是为大众患者而设计,这种“一刀切”的方法对一些病人来说很成功,但有的就很失败。精密医学协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病人的健康程度,疾病细节和身体状况 ,更好地预测哪些治疗方法最有效。2016年,美国预算投资2.15亿美元启动精密医学倡议,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推动基因组学、大型数据集分析、和健康信息技术的发展。 3.大脑计划 社会和经济负担造成的神经疾病时有发生,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通过基因对大脑进行全方位的认知,协助科学家和医生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神经类疾病,奥巴马政府预算3亿美元支持大脑计划。

4.先进汽车 突破在传感器、计算机和数据科学方面的发展,把车对车通讯和尖端自主技术投入商用。加速先进汽车技术开发和部署应用,据统计,超过90%的事故涉及人为错误,而机器智能决策反应速度和精度度可以提升交通的安全性,每年可以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奥巴马总统2016年财政预算加倍投资汽车技术研究、提升全自动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标准。 5.智慧城市 越来越多的社区管理者、数据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企业联合建立“智慧城市”。奥巴马政府2016年财政预算3000多万美元用于投资智慧城市新研究和部署智慧城市设施。 6.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 在过去六年的时间里,美国来自风能和太阳能的电力生产增加了20多倍,联邦政府决定通过部署和开发清洁能源技术、鼓励投资倾向气候变化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升美国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继续保持新能源生产量增加这一势头。 7.教育技术 目前,美国教育领域科技的使用与其他领域技术的使用程度之间差异显著。在过去五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统计,经受过数字化训练的海军学生比98%的通过传统训练的海军学生表现要更为优秀。总统提议为99%的学生在2018年之前接通高速宽带网络。此外,为取得在教育领域新技术突破,美国2016年将投资5千万美元建立教育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ED)。

19世纪60年代美国生活

1 The youth involved in the popular social aspects of the movement became known as hippies . 在参与运动的普及社会各方面的青年作为被称为嬉皮士。 2These groups created a movement toward liberation in society, questioning authority and government, and demanding more freedoms and rights for women这些群体创造走向解放的运动,在社会上,质疑权力和政府,并要求更多的自由,并为妇女和少数民族的权利。3The movement was also marked by the first widespread, socially accepted drug use (including LSD and marijuana ) and psychedelic music. 运动也标志着第一个广泛的,社会公认的药物使用(包括LSD总和大麻总和)迷幻乐的声音。 4女权主义的兴起Feminists took to the streets, marching and protesting, writing books and debating to change social and political views that limited women. 女权主义者走上街头,游行和抗议,写书和辩论,以改变这种状况限制了妇女的社会和政治观点 5 By 1966, the movement was beginning to grow in size and power as women's group spread across the country and Friedan, along with other feminists, founded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 .到1966年,运动开始增长在规模和力量,为妇女团体在全国铺开,弗里丹,以及与其他女权主义者,成立了全国妇女组织。6African-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7The rise of the counterculture movement, particularly among the youth, created a market for rock , soul , pop , reggae and blues music. 反文化运动,特别是在青年人中,创造了摇滚,灵魂,流行,雷鬼和蓝调音乐市场。 8Psychedelic drugs , especially LSD , were widely used medicinally, spiritually and recreationally throughout the late 1960s, and were popularized by Timothy Leary with his

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

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 【摘要】: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生在德国,长在德国。1933年,由于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权实行排犹主义政策,他随法兰克福学派流亡到了美国,从此便扎根美国。他加入战略情报服务局、秘密服务局为反法西斯战争工作。1951年,社会研究所迁回德国,而马尔库塞则开始了他在美国大学工作的生涯。他先在哥伦比亚大学(1952-53)、哈佛大学(1954-55)从事研究工作,后在布兰戴斯大学(1954-1964)、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1965-1970)执教。虽然六十年代中期以前,马尔库塞在学术研究领域已经颇有建树,出版的《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苏联马克思主义》、《单向度的人》等著作,但他的社会影响颇为有限。随着西方各国学生运动迅速发展,批判理论从“历史的后台走到了历史的前台”,马尔库塞也声名鹊起。他被奉为“青年造反者之父”、“新左派的精神领袖”、“发达工业社会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甚至与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三M”(Marx、Mao、Marcuse)。“他的书已经成为美国革命学生的工作手册”。本文立足于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社会转型的时代大背景,研究一个著名的思想家——马尔库塞和一场伟大的运动——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之间、即社会理论与社会运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我将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社会大背景,马尔库塞思想与学生运动宣言纲领之间的文本联系,马尔库塞与学生运动事件上的联系,媒体对马尔库塞“学生运动精神领袖”地位建构四个方面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分四章

论述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之间的关系:《第一章静悄悄的革命》着重从宏观背景来考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之间的联系。在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科学从造福人类的福娃变为压迫人的上帝,社会从生产时代过渡到消费时代,大众传媒从被压制状态到拥有第四权,生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人们的政治思维逐渐从分裂对抗转向和平共处。在这种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也静悄悄地发生了革命。大学从“象牙塔”变成了“社会轴心”,人文主义教育逐渐让位于工具理性,接受高等教育从少部分人的特权发展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也因此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社会问题和高等教育中的问题的交织是六十年代社会动荡的温床。《第二章轰轰烈烈的批判》首先分析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出现相对微观的背景,即在二战后形成的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文化背景和精神氛围。在这个批判群体中,既有美国学者C.赖特·米尔斯、保罗·古德曼,也有来自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尔库塞、弗洛姆和诺曼·O.布朗,还有来自第三世界的法农、卡斯特罗、格瓦拉和毛泽东;既有来自哲学和社会学理论家的理论批判,也有从垮掉派到荒诞派的离经叛道的文学批判,还有来自摇滚乐的大众文化批判。马尔库塞依托法兰克福学派以及黑格尔、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和名声,并以其与时俱进的政治批判和彻底的批判精神成为批判群体中耀眼的明星。其次介绍轰轰烈烈的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的概况,并从“学生权力”和“学生权利”角度分析学生参与运动的原因和诉求,分析这场带有诗化特征的学生运动的批判性质。最后,探讨马尔库塞通过教学、演讲、参加集会等形式介入六十年代美国学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不变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反共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 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②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年)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最初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谈话时提出的。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

美国核战略变化及原因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18726907.html, 美国核战略变化及原因探析 作者:赵骞 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14期 【摘要】美国对核战略作出调整主要是基于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因素的考虑,在维护美国核优势的前提下恢复与完善核不扩散机制。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核战略的转变对核裁军及国际安全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但其核战略的本质仍是维护美国在核军事领域的绝对优势,因此核军控进程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战略武器军备控制利益博弈核战略 2010年是核军控领域重要的一年,核安全峰会的召开、美俄削减战略武器新条约的签 署、美国颁布新《核态势评估》报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成员国审议会等,都预示着核武器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其中,美俄于2010年4月8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的《进一步裁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措施的条约》尤其引人注目。2009年4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是在此发表了名为“无核世界”的倡议演讲,承诺美国将致力于创造一个没有核武器的和平与安全的世界。一年后条约的签署,除兑现其竞选承诺外,也昭示着美国整体核战略的转变。 美国对核认知的转变及原因 早在2007年1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舒尔茨、前国防部长佩里、前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纳恩四位重量级前政要就联名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的文章,呼吁世界各国努力减小对核武器的依赖,阻止核武器扩散到潜在的危险分子手中,从根本上消除核武器对整个世界的威胁。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美国面临的核威胁重新作出了判断,认为美国所面临的核威胁已发生实际转变。当前时代背景下,奥巴马对美国核战略作出调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军事领域。冷战后,作为军事强国的中、俄等国对美国的军事威胁日益减小。美俄之间不再存在意识形态的对立,双方矛盾在冷战后大为缓解,发展双边关系,促进双边合作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而中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极小,更不会轻易使用核武器。与此同时,所谓试图发展核武器的“无赖国家”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核威胁日益增大。而对于这种威胁,传统的核威慑战略收效不大,规模庞大的核武库反而更容易加剧核原料的遗失与外流,从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政策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增长性”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政府试图用“补偿性”政策来最大限度地缓和经济周期波动,其结果尽管使战后几次经济衰退比较缓和,但在艾森豪威尔执政的8年中,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却非常缓慢,萨缪尔森将这个时期称之为“艾森豪威尔停滞”。 到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总统执政以后,为了克服“艾森豪威尔停滞”,加速经济增长,保持美国的霸主地位,在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赫勒、托宾、奥肯等人的帮助下,开始实行“增长性”财政货币政策。 “增长性”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不但要在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回升,即使在经济回升时期,只要实际产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也要通过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加速增长。伯恩斯曾把“增长性”政策总结如下:“这个学派的中心教义是:商业周期的阶段与健全的经济政策没有什么关系;政策应该是增长取向的而不是周期取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是否存在。当缺口存在时,应该使用财政赤字和货币工具来促进(经济)扩张;倘若在刺激过程中没有形成向上的较大通货膨胀压力,那么必须保证刺激足以填补缺口。”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认为,有两种赤字必须加以区别:为了挽救经济衰退所造成的赤字是软弱的赤字;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积累的赤字是强有力的赤字。【注释】刘涤源、王平洲:《后凯恩斯主义》,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40页。【注尾】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政府预算既不应追求年度收支平衡,也不应要求周期性预算平衡,而要以充分就业下的预算平衡为目标。因此,必须抛弃以缓和经济波动为目标的间断的“补偿性”政策,而采用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连续的“增长性”赤字财政政策。 赫勒认为,美国的力量在于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美国的软弱就在于不能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因而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因此,要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并缩小产出缺口,关键仍然是刺激总需求。具体地说,赫勒主张通过减税以扩大个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扩大政府部门的需求,这样才能缩小产出缺口,扩大就业,使闲置资源得到利用,生产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经济实现较快增

美国发展历程

美国发展历程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压制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标志:莱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 (3)转折点:萨拉托加战役(1777年)。 (4)领导人:华盛顿。 (5)重要文献: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美国的诞生。 (6)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7)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激励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 (1)根本原因:南方奴隶制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南北矛盾的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3)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4)领导者:林肯。 (5)重要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历史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3.罗斯福新政(1933年) (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 (2)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内容:中心措施是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以及对农业、金融业的调整、兴建公共工程。 (5)历史意义: ①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得到加强。 ②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民主制度得到巩固,经济危机得到缓解。 ③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 4.美国与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走在前列。美国的成就:“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对美国的重大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1945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5.美国与两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初美国宣布“中立”。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1921-1922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首次把侵略的目光瞄向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2)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 ②1942年1月1日,美、苏、中、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成立。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是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提出的战略,并且其始终是贯穿美国对外政策的中心。全球战略是指大国调动和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参与国际斗争,维护和增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全球性超级大国才有资格、有可能形成全球战略。深入透彻地研究美国的全球战略,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和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着重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好地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富强。 一、二战后美国战略部署的演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之所以提出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因为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发展很快,又垄断着原子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整个全球参战国家关系和美国国际战略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和美国自身实力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第一阶段是美国战后第一次战略扩张期,是从战后初期到六十年代末,美国奉行的是对外扩张战略,这一时期对外战略带有明显的扩张、进攻和侵略的霸权色彩。1947年3月12日提出的杜鲁门主义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一时期的全球战略要求推行实力政策,主张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一场全球战争。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际战略的收缩期。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被迫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大肆推行缓和战略。尼克松政府确定了全球战略计划的4项原则:①遇到战略核战争依靠美国的核力量。②遇到战区核战争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英国等承担部分责任。③战区常规战的任务由美国和盟国部队分担。④对次战区或地区性战争,由当事国和盟国承担主要责任,美国提供一定援助。

简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_张希民

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青年大规模的反主流文化运动,青年们以各种方式攻击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以及社会规范,企图实践他们创造新的社会、新的生活方式的理想。这场运动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对美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反主流文化运动因何而发?采取哪些方式?对美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本文简单予以剖析。 一 20世纪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是“一场紧缺时代的传统文化与丰裕时代新文化的文化内战”。二战后,美国经历了经济繁荣的黄金时期,50年代经济高涨的强劲势头一直持续到60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60%的美国人跨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繁荣程度举世无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二战结束时,美国国民年人均消费为1350美元,1960年达到1824美元,增长了35%。到1956年,81%的美国家庭有了电视,96%的家庭有电冰箱, 67%的家庭有真空吸尘器,89%的家庭有洗衣机。生活水平的节节上升和社会强有力的消费导向,迅速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无限度地追求物质享受和超前消费蔚然成风,二战后的美国已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消费社会。 “婴儿潮”一代是“丰裕社会”的宠儿。战后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生育高峰——“婴儿潮”,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美国大约有4000万人降生,占全国人口的20%。“婴儿潮”一代基本上是在电视机前、在成堆的玩具中享受着电烤箱和微波炉食品长大的一代,被置于前所未有的充满纵容与溺爱的家庭环境中。历经大萧条时代的父辈,竭尽所能给予自己的子女物质上的满足。60年代,“婴儿潮”一代大多进入青年。年轻人追逐新潮的特点,使他们不仅仅被动地适应市场,接受商品,而且还创造时尚,甚至领导商品消费的新潮流,一种新的青年文化悄然形成。汽车、电视、唱片、摩托车、时髦服饰、流行音乐,都成为青年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以对消费和享乐的追求不断冲击着强调节俭、自律的传统价值体系,“资本主义新教伦理”趋于瓦解:人们不再认为勤俭持家是美德,劳动与积累不是目的,只是消费的手段,享乐才是根本。以清教为本源的传统工业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与消费社会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这一文化矛盾成为隐伏在繁荣背后导致社会动荡与变迁的深层次的原因。 反主流文化运动爆发于美国社会的转型期。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社会处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期。随着工业技术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决定因素,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庞大的机器世界和自动化程序面前感到无能为力和惶惑不安。在这个社会里,机器主宰着一切,生活的节奏也是由机器来调节的。能源和机器的大规模使用改变了工作的性质,技艺被分解为简单的操作步骤。人、材料、市场都是为了生产和分配商品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世界里,人的待遇跟物件没有什么不同。人成了工业生产中的“奴隶”,从事着机器和自动化程序“命令”下的重复 性操作,无法在工作中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精神需求被忽视。物质的高度繁荣无法使机械式工作后满怀压抑感的人们愉悦起来,他们更渴望身心愉快、新奇探险的感觉。60年代的美国人普遍信奉“感觉好,就干”、“做你自己想做的事”等享乐观点,积极追求新的精神和文化。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动荡不安,成了反主流文化运动爆发的温床。60年代,美国社会在经历了战后50年代的经济繁荣后,潜在的不安因素几乎全部爆发了出来。黑人要求改变不平等现状,反对种族歧视,民权斗争轰轰烈烈;新“左派”青年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青年造反风起云涌;妇女要求打破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社会理念,女权运动如火如荼……60年代美国群众运动此起彼伏,波澜壮阔。与此同时,暴力暗杀不断发生,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等著名人物都在60年代被暗杀者的子弹夺去生命。 在富裕社会中出生和成长的这一代人,面对眼前的社会,突然发现繁荣民主的美国并非尽善尽美,它充满了偏见、不平等、甚至腐化和堕落,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真假、善恶和美丑的观念突然颠倒了过来,他们追寻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意义。 残酷的越南战争推动了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大规模爆发。1964年,美国国会批准了东京湾决议案,美国开始直接投入对越战争。在此后的10年,越南战争问题在美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引起广泛争论的问题。新闻媒体对越战的大量报道不断把战场上的情景生动地展示在美国人民面前,越南战争给参战的美军和美国人民带来了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越南战争更是把“婴儿潮”一代人直接拖入战争。60年代,“婴儿潮”一代已开始步入青年,成为美国的巨大兵源。1967年美国进行征兵制改革,规定不再缓征研究生和大学生。这就意味着大学生毕业后将被直接送往越南前线。越南战争引发了学生大规模的反战活动,60年代末,这场学生反战运动把当时的整个美国社会引向了“反主流文化”方向。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美国政府、美国社会出了问题,他们要进行反抗,拯救美国。“婴儿潮”一代公开彻底地宣告了他们同美国主流文化模式的决裂。他们不再遵循传统价值观念,沉湎于毒品,提倡“性自由”。他们一面设法逃避兵役,一面高呼“做爱,不要战争”。 残酷的越南战争推动了反文化运动的大规模爆发。 二 摇滚乐、吸毒、性革命、群居村、奇装异服、东方宗教等都成了60年代美国青年反抗和拒绝主流文化的斗争方式。 摇滚乐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开始叫“节奏与布鲁斯”,当时还完全是黑人自己的音乐。1952年,克利夫兰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艾伦·弗雷德为白人观众播出了第一支“节奏与布鲁斯”音乐,称这种音乐为“摇滚”,这种音乐在那些厌倦了缺乏性感,多愁善感的民谣的青少年中很快流行开来。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 简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

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第五章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是全球性的。 2、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 第一节当代美国经济 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历史短,没有封建的包袱,因此思想不受束缚,创新能力强。 200多年的历史中就发生过两场战争,不打内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能源多,地大物博。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实力基础。 冷战时期美国始终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其经济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战后初期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 第三次技术革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经济危机、美元危机、能源危机 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增长。 里根经济学 ●紧缩性货币政策 ●削减福利开支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对企业大幅减税 老布什时期,美国经济开始疲软,美国经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调整与改革。

二、美国经济的调整与改革 克林顿时期 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 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措施: 1.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干预。 2.压缩政府津贴,削弱国防开支,增加税收 3.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4.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周期。 一高三低:低赤字、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率 小布什时期 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 小布什采取的措施: 对内经济政策:通过减税和降息,力图扩大就业和投资,推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对外经济政策:美国政府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连续贬值,促进了出口,缩小了贸易逆差。 三、美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第一,美国经济始终在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循环往复。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和股市两个泡沫相继破灭 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 第二,财政和金融政策摇摆不定。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以财政赤字加大投入,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上升,刺激经济增长。金融政策: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控制或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 美国经济四大难以根除的经济疾患。 一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二是国债连年攀升。 三是个人储蓄增长有限。 四是贸易逆差。 第三,贫富两极分化难以消除,社会问题愈益严重。 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2007年3月爆发的次贷危机,是上述美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 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贫富悬殊等深层次矛盾,表明美国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只能部分地改进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却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

美国白宫(White House):美国创新战略——保障我们的经济增长与繁荣

美国创新战略:保障我们的经济增长与繁荣美国创新战略:执行摘要 美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及国际竞争力取决于我们的创新能力。通过投资于美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也是美国的最出色之处——可以创造未来的工作机会和产业。为了赢得未来,我们必须在创新、教育和建设上超越世界其他国家。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赤字负责,投资于强国产业、避开前景不好的产业,改革政府运行方式使其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并准备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奥巴马总统的《美国创新战略》旨在运用美国人民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来保证美国经济快速、全面、可持续的增长。以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增长会为全美国人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更高质量的工作,并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美国创新战略》为保证美国的未来繁荣提供了一条多方面、常识性而又可持续的途径。 本文更新了2009年9月颁布的《美国创新战略》,详细叙述了美国政府、美国人民以及美国企业如何携手共同巩固美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开篇阐述了创新在过去和未来繁荣中的关键作用,私营机构作为创新动力的核心作用,以及政府在支持创新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这一框架和首份创新战略文件所提出的举措为基础,本文列举了我们最初努力的进展,讨论了过去一年中实施的其他政策,并提出了新的重要举措,以如下金字塔图所示。

新举措 国家重点的优先领域将在很多关键方面提高美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和竞争力。 ·政府提出的“无线网络计划”将帮助企业实现使98%的美国人在五年内用上高速无线网络的目标,并且推动建立全国性可互操作公共安全网络。通过在10年内释放500赫兹频段,此举将大力推动新的无线宽带频谱的发展。拓展新的商业频谱对于避免“频谱危机”并促进快速发展的无线技术革命十分必要。这一计划将会支持安全性、可靠性和其他关键无线网络特征上的进步,加速无线网络在医疗、教育、交通和其他应用领域的创新,并让公众参与下一代无线应用的生成和示范。 ·专利改革议程对于缓解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专利申请大量积压的问题至关重要。专利的积压阻止了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流向市场,从而阻碍了经济增长和创造高薪职位。《专利改革法案》将使美国专利商标局通过使用费来提供维持运作的充足资金,并允许该局采取新措施提高专利质量,同时把专利申请的平均滞延时间从35个月缩至20个月。一经实施,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的“三轨道模式”将允许申请人优化申请,使最有价值的专利在12个月内面市。 ·政府正在制定新举措来改善中小学教育(K-12 education),注重让每名高中毕业生都为接受高等教育和就业做好准备。政府2012财年预算案将发起成立教育高级研究项目署

《美国创新战略(2011)》主要内容及解读

《美国创新战略(2011)》主要内容及解读 2011年 全球经济的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只有那些拥有受过最好教育的劳动力,严谨对待科研和技术,建有像道路、机场、高速铁路和高速互联网等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的国家,才会在这场竞争中获得胜利。这些因素都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种子,这些种播种在哪里,工作和企业就会在哪里扎根。 ——巴拉克·奥巴马,2010年12月6日 我们创新战略的起点是几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教育、科研和基础设施。首先,我们必须创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为日益增长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储备劳动力的教育体系。其次,我们必须对科研项目进行投资以确保美国在支撑私营企业进行创新过程中创造重大科技成果上的领先地位。最后,我们必须投资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这些创新基本要素将推动美国拥有一个更加繁荣的未来。 2011年2月4日,白宫再次发表“美国创新战略”报告,具体阐述此前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战略目标,即赢得未来,保持美国在创新能力、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竞争力。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创新要素、激励创新创业、催生重大突破等几个层面。这也是美国在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为确保其国家经济增长和繁荣所作出的最新政策安排。为使读者了解“美国创新战略(2011)”报告的主要内容,本刊特选登其中部分内容,并约请专家做相关解读。 竞争核心是教育 培养掌握21世纪技能的下一代,创造世界一流素质的劳动力 美国在许多衡量指标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包括高校毕业生占人口比率等。我们必须 改革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劳动力培训体系以确保美国人获得未来就业的资质。这些必要性成为

奥巴马政府的关注焦点,重点关注总体教育改革,尤其关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教育改革。还必须在妇女和在少数群体中推广STEM教育,扩大就业机会,使所有的美国人可以找到好工作和推动未来数十年的技术创新经济。 改善提高美国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 总统承诺在10年内储备增加10万名拥有较强教育技能和知识渊博的STEM教师。使美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STEM教育更加通俗易懂,帮助美国学生位列国际STEM排名前列。为了响应总统的号召,100余位CEO组成了名为变革平等教育的组织。2011年,这些企业领导承诺在至少100个落后的社区增设STEM项目。着重点是在扩大公民参与度上,从而培养和挖掘出所有美国人在这一领域的技能和潜力。 改革初等和中等教育 政府实施的“力争上游”教改项目通过利用竞争性经费,促使国家和地区初等和中等教育质量改革。政府将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并与国会合作,更新和完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将推动在全国范围内的5000所学生表现欠佳的学校改变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并为发展和扩大有效创新战略的学校投资,以提高教学成果。 创建一流的早期教育体系 根据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的观点,“早期的儿童教育不仅培养了认知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儿童的注意力、动机、自我控制力和社会性——也发展了一些角色技能。这些技能帮助人们从掌握知识转化为追求原因,将普通人改造为具有生产力的公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在对以成果为基础的早期教育和发展进行投资,并通过测试课堂教学质量和对表现不佳的课程进行资金竞争等措施,努力促使启蒙教育课程具有更强的义务性。 基础研究的领先地位 公布美国历史上增幅最大的研发投资 《复苏法》提供的研发资助为183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增幅最大的研发投入。总统提出的2012年财政预算案为科学和基础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总统承诺将对三个核心基础研究机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提供双倍的经费支持。 研发投资要占到GDP的3% 总统提出的目标是美国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研发投资达到GDP的3%以上。这将使美国研发投资占GDP的比例超过太空竞赛时的水平,并能通过一系列政策实现这一目标。这些政策包括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私营企业创新建设新的奖励,促进在国家优先领域的研究突破,并改进STEM教育。 建造先进的基础设施 发展高速铁路,构建新的运输体系 奥巴马总统已经确定了要在25年内将80%的美国人与高速铁路系统连接起来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建议根据复苏法对高速铁路进行持续的投资,帮助建立一个高效的、拥有时速100~600英里的城际高速铁路网络。这一举措将更好地连接美国各地的社区。这一构想建立在成功的传统高速公路和航空业务发展模式上,同时配以洁净、节能的适宜21世纪的解决方案。 开发下一代空中交通控制系统 下一代空中交通系统将对我国航空系统进行进一步投资,创造更加便捷、可靠和节能高效的空中旅行网络,从而尽可能保障航班的安全性能。奥巴马总统在2012年度财政预算按中对这一关键领域的投入增加了拨款。 信息技术生态系统 发展覆盖全国的、高水准通信网络

透析美国核威慑战略

透析美国核威慑战略 ?原报告名: ?报告页数: 13 ?更新时间: 2009-06-27 ?报告作者:佚名 ?以下是对于美国不扩散、威慑和武器削减战略的不同观点。 ?●NPR提出发展新型核能力,可能会重新开始核试验,还计划对认为具有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非核国家进行核打击。如果美国果真对非核国家进行核威胁的 话,这些国家必然会觉得有必要发展本国的核武器以提升自身的威慑能力,这与核 不扩散的倡议背道而驰。 ?●一旦使用核武器, 就会造成大规模平民伤亡和核辐 射,这是极其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的。 ?●美国退出了反弹 道导弹条约,并拒绝批准全面禁 止核试验条约。NPR指出的核威慑 战略可能会让国际社会质疑美国

是否会履行其核裁军责任。这使美国的诚信度大打折扣,并增加的世界的核危机。 ?●NPR在阐述核裁军问题时使用了“作战部署”这一术语,但并没明确用于各级战备和用于储备的和核武器数量各是多少,也没有对包括480枚战术核重力炸弹在内的约1100枚战术核炸弹进行说明,这些核武器并没有根据1991年9月的“总统核问题倡议”进行销毁。因而,这些大量的未部署的非战略核弹头有爆炸、被窃取和不正当使用的风险。 ?●如果美国没有受到来自俄罗斯的打击,几百枚核弹头就应该足以对来自包括俄罗斯或其他国家的威胁实施威慑。 ?●美国继续依赖和保留核武器违背了1968年的核不扩散条约,为了让无核武器的国家承诺放弃发展核武器,该条约要求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最终消除核武器。在2000年的核不扩散条约回顾会议上,美国和其他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承诺“坚决消除所有核武器”。所以,美国的责任是彻底消除核武器,而非继续保留。 ?●美国威胁对无核国家或跨国恐怖组织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举措削弱了核不扩散的努力成果,并让无核国家认为需要WMD保护本国安全。 ?●威慑作用的成功发挥必须依赖在其不起作用时,仍有其它选择性预案。但核报复、先发制人打击和核力量提升可能会被视为对世界的威胁,“……宣称需要和有权利进行核威胁可能会促使更多的国家也利用同样的需要和权力为理由,导致进一步的核扩散。”我们应该注意到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对美国的核能力提升作出了反应,并下令在欧洲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2007的NPR和NSS后续声明的关键主张是美国需要注入资金重新开始制造核武器,维持更大规模的武器储备,或者转向进行爆炸测试以确定其耐用性。这种说法遭到了2007年元月的Jason研究的质疑,在为能源部提交的这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当前核武器的核心部分可以持续100年性能不受影响。某些技术专家和政府咨询人员认为RRW毫无必要,并猜测其是受政府签约企业驱使的。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政府顾问Sydney Drell指出美国的核武器安全耐用,他认为研发新技术将使导致重开地下核试验。

试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试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摘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了全国性的妇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妇女运动的再度崛起,是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运动之一。这次运动的目标,是解放女性的思想,帮助她们获得自由、取得普遍平等的社会地位。运动着力地开展思想和理论建设工作,大规模地发展和建立组织,制定明确的斗争目标和策略,有力地推动了其本身的发展和深入,在改善美国妇女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就这次运动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关键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原因 1920 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第十九条宪法修正案,该修正案规定美国适龄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此后女权运动便转入低潮。六十年代美国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如反越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女权运动,史学界一般称为现代妇女运动的再度崛起。本文拟就这次运动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一、40至60年代美国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地位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美国社会带来诸多变化, 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妇大批进入劳动力市场。二战开始后,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男子走上战场,留守后方的妇女不得不逐渐走上工作岗位,从1941年到1945年全美国有650万妇女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就业增长率为57%。美国历史学家威廉·H·查夫指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妇女就业史上的分水岭,它给妇女经济地位带来的变化远远超过女

权主义者半个世纪的宣传鼓动所能达到的。” 5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发展,妇女有条件受到高等教育,获得大学毕业证书。这样,大学里聚集了大量的年轻女性一起学习和生活, 这给她们提供了集体生活的场所,使她们树立起了良好的自我意识,使她们能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促进了她们的自由、独立、平等的意识观念,在一个视男子为一等公民、女子为二等公民的社会中,促进了女权运动的发展。当时,美国的政府和企业都在扩大,这就给她们带来了很多的工作机会。50年代末期,一些妇女需要通过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维持家庭的开支。 六七十年代,中产阶级和普通工人阶级妇女出去工作的机会逐渐增多,其工作岗位也逐渐稳定下来。成家的妇女中有49% 都在工作,中等收入的家庭中妻子的收入几乎达到17000美元。 在这一背景下,妇女意识提高了,强烈要求融入主流社会,但社会形势却阻碍了她们实现自己的男女平等愿望、获取与男性平等地位,因而她们渴望改变当时的美国社会歧视妇女的主流意识。 二、政治气氛的影响 当时的社会政治气氛是促使美国妇女运动兴起的一个原因。一方面,美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上而下地荡涤了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中的封建主义的污泥浊水,增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意识,使那些歧视妇女的陈腐观念和束缚妇女的伦理道德没有太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活和保守的性别意识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女权主义复活的主要社会原因。战后初期,由于美国政治反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