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流高压试验装置电压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交流高压试验装置电压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交流高压试验装置电压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交流高压试验装置电压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电压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A.1 概述: A.1.1 测量方法:

用满足本校准规范要求的校准装置,在规定的校准条件下,采用标准分压器法,测量被校工频高压试验装置额定输出电压示值误差。将被校仪器与标准装置按照规范图1连接,将工频高压试验装置输出电压调至额定电压值,读取工频高压试验装置示值和标准装置参考值,并计算示值误差。 A.1.2 测量标准。

A.1.3 被测对象:

A.2 测量模型

A.2.1电压示值误差测量模型为:

%

100?-=

S

S

X U U U U δ 式中:

U δ——工频高压试验装置输出电压示值相对误差,%; X U ——工频高压试验装置输出电压示值,kV ;

S U ——校准装置电压参考值,kV ;

A.2.2 方差及灵敏系数

)()()(2

222212

s x c u c u c u δδδ+=?

式中,灵敏系数1)(/)(1=???=x c δδ;1)(/)(2-=???=s c δδ。 A.3 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评定

对被校工频高压试验装置额定输出电压示值误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主要分分量来源为校准装置的准确度,校准装置的分辨率,和被检工频高压试验装置引入。被校工频高压试验装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可能为测量重复性引入或被校工频高压试验装置分辨率引入,由于二者之间有重复部分,故只分析其中校大者。

A.3.1 由校准装置准确度等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1U u δ,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数字高压表的准确度等级为1级,则其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1%,按均匀分布计算。

31108.53/01.0)(-?==U u δ

A.3.2 由校准装置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2U u δ,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数字高压表在测量50kV 时的分辨率为0.01kV ,则其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05kV ,按均匀分布计算。

52108.5503

/005.0)(-?==

kV

kV u U δ

A.3.3 工频高压试验装置读数的分辨率引入不确定度分量)(3U u δ,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工频高压试验装置指针式读数盘的分辨率为1kV ,则其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5kV ,按均匀分布计算。

33108.5503

/5.0)(-?==

kV

kV u U δ

A.3.4 对被校工频高压试验装置在示值电压50kV 下连续校准10次,计算其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4U u δ,用A 类评定。

对被校工频高压试验装置在示值50kV 下连续校准10次,数据如下:

10

=

x (50.56+50.78+50.43+50.26+50.47+50.55+50.45+50.84+50.35+50.50) =50.519 kV

根据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计算公式:V x x n x s n

i i i k 178.0)(11)(1

2=--=∑= 故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为:

)(4U u δ=3

-106.3k 50/k 178.0)(?==V V x s i

由于重复性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和校准装置的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分量之间有重复部分,为避免重复计算,在评定时取两者中的交大值。由于)(4U u δ远大于)(2U u δ,故只考虑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4U u δ。 A.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A.4.1 输出量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经过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其各分量互为独立量,则:

=?+?+?==

∑=2423213

1

2

)()()()(δδδδu u u u

u i i

U c 3-109?

A.5 扩展不确定度计算

取包含因子k =2

)()(δδ??=?c u k U =2×3-109?=1.8%

A.6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由上述分析得到:电压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δ?U =1.8% ;k =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评定目的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评定依据2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概述 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被测量Y与输入量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 B类评定评类A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 评定扩展不确定 编制不确定度报告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4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X,…,X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N21 Y=f(X,X,…,X)N12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c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可由实验测定,iii即通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i量。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f 等)的局限性;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g 、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h 、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i 、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j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4.3.1 A 类评定 , x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a对输入量XI 1为xx,…x。算术平均值n2 n1 ∑xx = in n i=1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s(x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i 1 n ∑ i—i 2 ( xx )S(x)= n-1 i=1

电位差计的误差分析

电位差计的误差分析 电位差计是精密测量应用极广的仪器,可以用来精确测定电动势、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量,还可以用于校准精密电表和直流电桥等直读式仪表,在非电量(如温度、压力、位移等)的电测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电位差计不仅准确度等级高,而且测量结果稳定可靠。它不从被测对象中取用电流,因此测量时不会使被测对象改变原来的数值。电位差计可直接用来精密测量电池电动势及电位差。 箱式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图都采用图1所示的线路,包括三个部分: (1)工作电流调节回路,主要由E、Rn、R1、R、K。等组成; (2)校正工作电流回路:主要由Es、RS、K1、K2等组成; (3)待测回路:主要由EX、RX、G、K1、K2组成。 当电位差计达到平衡(实现补偿)时,有 (1) 电位差计虽是一种测量电池电动势及电位差等的精密仪器,但其本身也有一定的误差存在。 1 元件误差 元件误差是指因元件问题而产生的仪器误差。根据(1)式,可得相对误差公式:

(2) 因是标准电池,故属量具误差。通常处理量具误差的办法是选用准确 度等级足够高的量具,使该项误差成微小误差而可以忽略不计。“足够高”是指标准电池的电动势的相对变化不超过0.1a%。a为电位差计的准确度等级,0.1是由微小误差分配原则确定的。因此量具的准确度等级应比仪器的准确度等级高一个数量级,这样就能使该项误差忽略不计。这样电位差计的元件误差就为: (3) 若这两部分误差的大小和符号都相同,就可以互相抵消。因此在设计、制造电位差计时,和这两组电阻总是尽量选用时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以及误差符 号(正或负)都相同的电阻。在使用电位差计时,应合理选择量限而使全部读数盘都用到。这不仅能保证足够多的有效位数,而且可使上述两部分元件误差得到比较充分的抵消。 一般说,元件误差是电位差计各种误差因素中影响最大的一项,约占总误差的一半。只要使用电阻来调节和的比例,这一项误差就总是存在。电阻元件的准确度、电阻的时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限制了电位差计的准确度等级。 2温差电动势产生的误差 不同金属相接触(如焊接点、电键、电刷、接线端钮等)时,将产生接触电位差。当各接触点温度不同时,则产生温差电动势,简称热电势。对于精密电位差计,特别在被测量很小时,热电势的影响不容忽视。此外,因测量回路的热电势直接与被测电动势(或电位差)相串接,其影响最大。为了减小这项误差,在设计、制造电位差计时,应尽量选用彼此接触电位差小的金属元件和导线;在测量回路中应尽量减少焊接点、电键、电刷等;采用较小的工作电流,以减小元件的升温等。在使用时应注意,不要靠近冷源或热源(例如在直射阳光下进行测量)。当要求较高时,要采用恒温措施。

信号发生器和交流电压表实验报告

3.5 仿真信号产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LabVIEW中仿真信号的多种产生函数及参数设置。 2.掌握常用测试仿真信号的产生。 3.学会产生复杂的函数波形和任意波形。 二、实验内容: 1.采用Express VI仿真信号发生器,产生规定的附有噪声的正弦信号,并显示波形。 2. 采用波形发生器VI,产生规定的附有噪声的多波形信号,并显示波形。 3. 产生任意波形信号,并显示和存盘。 4. 采用公式节点,产生规定的复杂函数信号。 三、实验器材: 安装有LabVIEW软件的计算机1台 四、实验原理: 1.虚拟仪器中获得信号数据的3个途径: (1)对被测的模拟信号,使用数据采集卡或其他硬件电路,进行采样和A/D变换,送入计算机。 (2)从文件读入以前存储的波形数据,或由其他仪器采集的波形数据。 (3)在LabVIEW中的波形产生函数得到的仿真信号波形数据。 2.测试信号在LabVIEW中的表示 在LabVIEW中测试信号已经是离散化的时域波形数据,表示信号的数据类型有数组、波形数据和动态数据3种。 波形数据是一种特殊的簇结构,它由时间起始值t0、两个采样点的时间间隔值dt以及采样数据一维数组Y组合成的一个簇。它的物理意义是对一个模拟信号x(t)从时间t0开始进行采样和A/D转换,采样率为fs,对应采样时间间隔dt=1/fs ,数组Y为各个时刻的采样值。对周期信号,1个周期的采样点数等于采样频率除以信号频率。 3.仿真信号产生函数 在LabVIEW中产生一个仿真信号,相当于通过软件实现了一个信号发生器的功能。LabVIEW提供了丰富的仿真信号,包括正弦、方波、三角波、多频信号、调制信号、随机噪声信号、任意波形等。针对不同的数据形式(动态数据类型、波形数据和数组),LabVIEW中有3个不同层次的信号发生器(Express VI仿真信号发生器、波形发生器VI和普通信号发生器VI)。 4.公式节点产生仿真信号 用公式节点可以产生能够用公式进行描述的信号,用公式节点可产生经过复杂运算生成的信号。公式波形.Vi产生的信号是波形数据,它的途径是:模板函数→信号处理→波形生成→公式波形.vi。 五、实验步骤: 1.设计一个简易的正弦波发生器,频率、幅值和直流偏值在面板上可调,还可叠加噪声信号,并显示波形。 分析:采用Express VI仿真信号发生器可以完成。 (1)前面板设计:应包括的控件有波形频率、幅度和直流偏值输入设置,噪声的标准偏差设置,显示波形的图形控件,还可用一个选择开关控制程序启动和停止。见图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

响量(输入量)X 1,X 2 ,…,X N 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 Y=f(X 1,X 2 ,…,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实验测定,即通 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 局限性; g、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对输入量X I 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 , (x) n 。 算术平均值x为 1 n x n= ∑x i n i=1 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s(x i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 1 n S(x i )= ∑ ( x i — x )2 n-1 i=1

实验一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资料讲解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 理工组:张延鹏

实验一 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台上仪表的使用和布局; 2.熟悉恒压源与恒流源的使用和布局; 3.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内电阻的测量方法; 4.掌握电工仪表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通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而 电压表和电流表都具有一定的内阻,分别用R V 和R A 表示。 如图1-1所示,测量电阻R 2两端电压U 2时,电压表与R 2并联,只有电压表内阻R V 无穷大,才不会改变电路原来的状态。如果测量电路的电流I ,电流表串入电路,要想不改 变电路原来的状态,电流表的内阻R A 必须等于零。但实际 使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一般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即它们的内阻不可能为无穷大或者为零,因此,当仪表接入电路时都会使原来的状态发生变化,使被测的读数值与电路原来的实际值之间产生误差,这种由于仪表内阻引入的测量误差,称之为方法误差。显然,方法误差值的大小与仪表本身内阻值的大小密切相关,我们总是希望电压表的内阻越接近无穷大越好,而电流表的内阻越接近零越好。 可见,仪表的内阻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参数。通常用以下方法测量仪表的内阻。 1.用“分流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 设被测电流表的内阻为R A ,满量程电流为I m ,测试电 路如图1-2所示,首先断开开关S ,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I ,使电流表指针达到满偏转,即I =I A =I m 。然后和上开关S ,并保持I 值不变,调节电阻箱R 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在1/2满量程位置,即I A = I S = I m / 2 则电流表的内阻R A =R 。 2.用“分压法”测量电压表的内阻 设被测电压表的内阻为R V ,满量程电压为 U m ,测试电路如图1-3所示,首先闭合开关S , 调节恒压源的输出电压U ,使电压表指针达到满 偏转,即U =U V =U m 。然后断开开关S ,并保持U 值不变,调节电阻箱R 的阻值,使电压表的指针 在1/2满量程位置,即U V = U m = U m / 2 可调恒压源 R V U m 图1-3 图1-2 可调恒流源 R 1

CNAS-CL07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

CNAS—CL07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Evaluating and Reporting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 1.前言 1.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NAS)充分考虑目前国际上与合格评定相关的各方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关注,以及测量不确定度对测量、试验结果的可信性、可比性和可接受性的影响,特别是这种影响和关注可能会造成消费者、工业界、政府和市场对合格评定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CNAS在认可体系的运行中给予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以足够的重视,以满足客户、消费者和其他各有关方的期望和需求。 1.2CNAS在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应用要求方面将始终遵循国际规范的相关要求,与国际相关组织的要求保持一致,并在国际规范和有关行业制定的相关导则框架内制订具体的测量不确定度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CNAS对校准和检测实验室的认可活动。同时也适用于其它涉及校准和检测活动的申请人和获准认可机构。 3.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3.1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GUM).BIPM,IEC, IFCC,ISO,IUPAC,IUPAP,OIML,lst edition,1995.《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3.2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Basic and General Terms in Metrology(VIM). BIPM,IEC,IFCC,ISO,IUPAC,IUPAP,OIML,2nd edition,1993.《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 3.3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和定义》 3.4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电气测量(第5版)》习题答案

《电气测量》五版习题参考答案 (说明)以下答案并不是标准答案,因为有的题目可能有多解,任何一种解法都不能称为标准解法。其次,计算中在遇到多位数时,允许取近似的有效数,有效数可以取三位。有的时候也可以取四位或两位,这在工程计算中都是允许的。所以下面答案中取近似值的方法,也不是标准方法,所有答案都仅供参考。 第一章 1.用电压表测量实际值为220V 的电压,若测量中该表最大可能有±5%相对误差,则可能出现的读数最大值为多大。若测出值为230V ,则该读数的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为多大。 解:可能出现的读数最大值为 220+220×231100 5=V 若测出值为230V ,则该读数的绝对误差为 0A A X -=?=230-220=10 V 相对误差为 γ0A ?=×100%220 10=×100% =4.5% 2.用量程为10A 的电流表,测量实际值为8A 的电流,若读数为8.1A ,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若所求得的绝对误差被视为最大绝对误差,问该电流表的准确度等级可定为哪一级? 解:该读数的绝对误差为 0A A X -=?=8.1-8=0.1 A 该表的最大引用误差为 m m m A ?=γ×100% =0.110 ×100% =1.0% 按表1-1该电流表的准确度等级可定为1级

3.用准确度为1级、量程为300V 的电压表测量某电压,若读数为300V ,则该读数可能的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有多大,若读数为200V ,则该读数可能的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有多大。 解:准确度1级、量程为300V 的电压表,最大绝对误差为 V 3%)1(300±=±?=?=?m m m A γ 若读数为300V ,则该读数可能的最大绝对误差为V 3±,相对误差为 γx A ?===±300 3%1± 读数为200V 时,则该读数可能的最大绝对误差仍为V 3±,此时的相对误差为 γx A ?===±200 3%5.1± 4.欲测一250V 的电压,要求测量的相对误差不要超过±0.5%,如果选用量程为250V 的电压表,那么应选其准确度等级为哪一级?如果选用量程为300V 和500V 的电压表,则其准确度等级又应选用哪一级? 解:如果选用量程为250V 的电压表,可选准确度为0.5级的电压表,其最大绝对误差 为 V 25.1%)5.0(250±=±?=?=?m m m A γ 在测量250V 时相对误差不会超过±0.5%。 若选用量程为300V 的电压表,准确度为0.5级时,其最大绝对误差为1.5V , 测量250V 时相对误差为γx A ?===±250 5.1% 6.0±,不能满足要求,必须选用0.2级.最大绝对误差为0.6V ,测量250V 时相对误差为γx A ?===±250 6.0%24.0±,不会超过±0.5%。 若选用量程为500V 的电压表,准确度为0.2级时,其最大绝对误差为1V , 测量250V 时相对误差为γx A ?===±250 1%4.0±,可以满足要求.,

盲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盲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概述 1.1 测量依据 JJG119-2005《实验室(酸度)计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 温度(23±3)℃;相对湿度≤85%RH 1.3 测量标准: pH 标准缓冲溶液,中国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提供;酸度计:型号:pHS-3E ; 编号:600709040019;制造厂: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量程:(0.00~14.00)pH;分辨率:0.01pH;电极编号:05598709J 1.4 被测对象:盲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提供) 1.5 测量过程: 选用JJG119-2005《实验室(酸度)计检定规程》附录A 表1中规定的一种(或多种)标准溶液,在规定温度的重复性条件下,对pHS-3E 型酸度计进行校准后,测量盲样溶液,重复校准和测量操作6次,6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为盲样的pH 值。 2、数学模型 y=x 3、输入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3.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1 按照贝塞尔公式计算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 () 1 1 2 --= ∑=n pH pH s n i i (n=6) 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 u 1= 6

盲样检测 3.2酸度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2 用性能已知的pH(酸度)计,对未知pH值的盲样(酸度计溶液标准物质)进行测量。 选用JJG119-2005《实验室(酸度)计检定规程》参照酸度计使用说明书中校准点对传递的酸度计进行校准,用校准过的酸度计对盲样(酸度计溶液标准物质)进行测定6次,得出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1 。结合酸度 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2和盲样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3 得到合成标准不确 定度,扩展不确定度。

测量电压实验报告

测量电压实验报告 篇一:基于Labview的电压测量仿真实验报告 仿真实验一基于Labview的电压测量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压测量原理; 2、通过该仿真实验熟悉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的简单编程方法; 3、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交流电压测量的各种基本概念。 二、实验仪器 微机一台、LABVIEW8.5软件三、实验原理 实验仿真程序如下(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占空比30%、50%、60%):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自己编写LABVIEW仿真信号源实验程序,要求可以产生方波(占空比 可调)、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等多种波形,而且要求各种波形的参数可调、可控。 (2)编写程序对各种波形的有效值、全波平均值、峰

值等进行测量,在全波平均值测量时要注意程序编写过程。同时记录各种关键的实验程序和实验波形并说明。 实验所得波形如下:(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占空比30%、50%、60%): 正弦波: 三角波: 锯齿波: 方波(占空比30%): 方波(占空比50%): 方波(占空比60%): (3)对各种波形的电压进行测量,并列表记录。如下表: 五、实验小结 由各波形不同参数列表可知,电压量值可以用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表征。被测电压是非正弦波的,必须根据电压表读数和电压表所采用的检波方法进行必要地波形换算,才能得到有关参数。 篇二:万用表测交流电压实验报告1

万用表测交流电压实验报告 篇三:STM32 ADC电压测试实验报告 STM32 ADC电压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TM32的基本工作原理 2. 通过实践来加深对ARM芯片级程序开发的理解 3.利用STM32的ADC1通道0来采样外部电压值值,并在TFTLCD模块上显示出来 二、实验原理 STM32拥有1~3个ADC,这些ADC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使用双重模式(提高采样率)。STM32的ADC是12位逐次逼近型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它有18个通道,可测量16个外部和2个内部信号源。各通道的A/D转换可以单次、连续、扫描或间断模式执行。ADC的结果可以左对齐或右对齐方式存储在16位数据寄存器中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执行规则通道的单次转换,需要用到的ADC寄存器。第一个要介绍的是ADC控制寄存器(ADC_CR1和ADC_CR2)。ADC_CR1的各位描述如下: ADC_CR1的SCAN位,该位用于设置扫描模式,由软件

钢卷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钢卷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测量方法及数学模型 1.1测量依据:依据JJG4-1999《钢卷尺检定规程》 钢卷尺的示值误差:△L=L a-L s+L a*αa*Δt-L s*αs*Δt 式中:L a——被检钢卷尺的长度; L s——标准钢卷尺的长度; αa——被检钢卷尺的膨胀系数; αs——标准钢卷尺的膨胀系数; Δt——被检钢卷尺和标准钢卷尺对参考温度20℃的偏离值。 由于L a-L s很小,则数学模型: △L= L a-L s +L s*△α*Δt 式中:△α——被检钢卷尺和标准钢卷尺的膨胀系数差 1.2方差及传播系数的确定 对以上数学模型各分量求偏导: 得出:c(L a)=1;c(L s)= -1+△α*Δt≈-1;c(△α)= L s*Δt;c(Δt)= L s*△α≈0 则:u c2 =u2(△L)=u2(L s)+ u2(L a) + (L s*Δt )2u2(△α) 2计算分量标准不确定度 2.1标准钢卷尺给出的不确定度u (L s) (1)由标准钢卷尺的测量不确定度给出的分量u (L s1) 根据规程JJG741—2005《标准钢卷尺》,标准钢卷尺的测量不确定度为: U=0.02mm其为正态分布,覆盖因子k=3,自由度v=∞,故其标准不确定度: u (L s1)= 0.02∕3 =0.007 (2)由年稳定度给出的不确定度分量u (L s2) 根据几年的观测,本钢卷尺年变动量不超过0.05mm,认为是均匀分布,则:L a≤5m:u (L s2)=0.05∕31/2 =0.029mm 估计u (L s2)的不可靠性为10%,则自由度v=1/2×(0.1)-2=50 (3)由拉力偏差给出的不确定度分量u (L s3) 由拉力引起的偏差为:△=L×103×△p/(9.8×E×F)

电压测量练习题

第五章电压测量 一、填空题 1、用一只级50V的电压表测量直流电压,产生的绝对误差≤__伏。 答案: 2、用峰值电压表测量某一电压,若读数为1V,则该电压的峰值为____伏。 答案: 3、采用某电压表(正弦有效值刻度)测量峰值相等(Vp=5V)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发现读数相同,则该表为____检波方式,读数____。 答案:峰值 4、.峰值电压表的基本组成形式为________式。 答案:检波—放大 5、均值电压表的工作频率范围主要受_______的限制,而灵敏度受放大器_______ 的限制。答案:宽带放大器带宽内部噪声 6、在150Ω的电阻上,测得其电压电平为+20dBv,其对应的功率电平应为________。 答案:+26dBm 7、某数字电压表的最大计数容量为19999,通常称该表为________位数字电压表;若其最小量程为,则其分辨力为________ 。 答案:(或四位半) , 10μV 8、DVM测量系统输入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CMR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浮置 9. 四位半的DVM测量15V的稳压电源电压为,取四位有效数字时其值为。 答案: 二、判断题: 1、对双积分式DVM来说,串模干扰的最大危险在低频。()√ 2、数字电压表的固有误差由两项组成,其中仅与被测电压大小有关的误差叫读数误差,与选用量程有关的误差叫满度误差。()√ 3、峰值电压表按有效值刻度,它能测量任意波形电压的有效值。()√ 4、积分式DVM对一定的积分时间T,干扰频率越高,SMR越大。()× 5、有效值电压表适应于非正弦波的电压测量,其电压刻度与被测电压波形无关。()×

6、双斜式DVM 中,其平均特性可以抑制共模干扰影响。( )√ 7、双积分式DVM 中变换结果与积分器积分元件RC 有关,但其积分器线性不好也不会引起测量误差。( )× 8、对于双积分式DVM ,对输入信号积分的时间只有等于工频(50Hz )的周期时,才能抑制工频干扰。( )× 9. 一台四位半的DVM ,基本量程为2V ,则其具有超量程能力。( ) × 四位半的DVM 显示为19999,若基本量程为2V ,则不能再超过此值。 三、选择题: 1、交流电压的波峰因素Kp 定义为____。( C ) A:峰值/平均值 B:有效值/平均值 C:峰值/有效值 D:平均值/峰值 2、波形因素为______。( B ) A:平均值与有效值之比 B:有效值与平均值之比 C:峰值与平均值之比 D:峰值与有效值之比 3、设测量电压时的相对误差的γ,则其分贝误差γ[dB]= ____。( B ) A: 20γlg B: 20)1lg(γ+ C: 10γlg D: 10)1lg(γ+ 4、DVM 的固有误差表示为V ?=±(m x V V %%βα+),其中第一项x V %α 称为 ( B )。 A:满度误差; B:读数误差; C:量化误差; D:零漂误差。 5、交流电压V(t)的有效值的表达式为_____。( D ) A: ?T dt t v T 0)(1 B: ?T dt t v T 02 )(1 C: ?T dt t v T 0)(1 D: ?T dt t v T 0 2 )(1 6、一台5位DVM ,其基本量程为10V ,则其刻度系数(即每个字代表的电压值)为_____mv/字。( B ) A: B:0.1 C:1 D:10 7、一台5位半DVM ,其基本量程为2V ,则其刻度系数(即每个字代表的电压值)为_____mV/字。( A ) A: B:0.1 C:1 D:10 8、DMM 的串模抑制比定义为20b a U U lg ,其中a U 和b U 分别表示( )。( A )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 (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 1,X 2,…,X N 间的函数关系f 来确定,即: Y=f (X 1,X 2,…,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 实验测定,即通过变化第i 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 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 、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 、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 、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 、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 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 g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 、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 、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 、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 对输入量XI 进行n 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x n 。算术平均值x 为 1 n x n = ∑x i

电压测量练习题

电压测量 一、填空题 1、用一只0.5 级50V的电压表测量直流电压,产生的绝对误差≤__伏。 答案:0.25 2、用峰值电压表测量某一电压,若读数为1V,则该电压的峰值为____伏。 答案: 1.41 3、采用某电压表(正弦有效值刻度)测量峰值相等(Vp=5V)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发现读数相同,则该表为____检波方式,读数____。 答案:峰值 3.53V 4、.峰值电压表的基本组成形式为________式。 答案:检波—放大 7、某数字电压表的最大计数容量为19999,通常称该表为________位数字电压表;若其最小量程为0.2V,则其分辨力为________ 。 答案:(或四位半) , 10μV 9. 四位半的DVM测量15V的稳压电源电压为15.125V,取四位有效数字时其值为。答案: 15.12V 二、判断题: 2、数字电压表的固有误差由两项组成,其中仅与被测电压大小有关的误差叫读数误差,与选用量程有关的误差叫满度误差。()√ 5、有效值电压表适应于非正弦波的电压测量,其电压刻度与被测电压波形无关。()× 6、双斜式DVM中,其平均特性可以抑制共模干扰影响。()√ 7、双积分式DVM中变换结果与积分器积分元件RC有关,但其积分器线性不好也不会引起测量误差。()× 8、对于双积分式DVM,对输入信号积分的时间只有等于工频(50Hz)的周期时,才能抑制工频干扰。()× 9. 一台四位半的DVM,基本量程为2V,则其具有超量程能力。( ) × 四位半的DVM显示为19999,若基本量程为2V,则不能再超过此值。 三、选择题: 1、交流电压的波峰因素Kp定义为____。( C )

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doc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对产品或参数进行检测时,所得检测结果的测量不 确定度的评 定与表示。 2编制依据 JJF 1059 —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评定步骤 3.1概述:对受检测的产品或参数、检测原理及方法、检测用仪器 设备、检测时的环境条件、本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使用作一简要的描述; 3.2建立用于评定的数学模型; 3.3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各不确定度分量(即数学模型中 的各输入量)的来源; 3.4分析、计算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及其自由度; 3.5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其有效自由度; 3.6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3.7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评定方法 4.1数学模型的建立 数学模型是指被测量(被检测参数)Y 与各输入量 X i之间的函数

关系,若被测量 Y 的测量结果为 y,输入量的估计值为x i,则数学模型为 y f x1 , x2 ,......, x n。 数学模型中应包括对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由影响的所有输入 量,输入量一般有以下二种: ⑴ 当前直接测定的值。它们的值可得自单一观测、重复观测、 依据经验信息的估计,并包含测量仪器读数修正值,以及对周围温度、大气压、湿度等影响的修正值。 ⑵ 外部来源引入的量。如已校准的测量标准、有证标准物质、 由手册所得的参考数据。 4.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的确定 根据数学模型,列出对被测量有明显影响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如果所给出的测量结果是经过修正后的结果,注意应考虑由修正值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如果某一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小,则其分量可以忽略不计。 测量中可能导致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有: ⑴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⑵复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理想; ⑶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⑷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恰如其分或对环境的测量 与控制不完善; ⑸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001)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熟悉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熟悉交流电路中的矢量关系; 2.学习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尔图形的方法; 3.掌握R,L,C元件不同组合时的交流电路参数的基本测量方法。 【实验摘要(关键信息)】 1.在面包板上搭接R、L、C的并联电路; 2、将R、L并联,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和相位差,计算电路的功率因素。 3、将R、C并联,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和相位差,计算电路的功率因素。 4、将R、L、C并联,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和相位差,由相位差分析负载性质。计算功率因素。 【实验原理】 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初相角:决定正弦量起始位置; 角频率:决定正弦量变化快慢 幅值:决定正弦量的大小。 2.电路参数 在正弦交流电路的负载中,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电阻器、电感器或电容器,也可以由他们相互组合(以串联为例)。电路里元件的阻抗特性为 当采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和有功功率表对电路 测量时(三表法),可用下列计算公式来表述Z与 P、U、I相互之间的关系: 负载阻抗的模︱Z︱;负载回路的等效电阻 ; 负载回路的等效电抗; 功率因数cosφ;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φ 当φ>0时,电压超前电流;当φ<0时,电压滞后电流。 3.矢量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在电路电路里依然成立,有和,可列出回路方程与节点方程。 【电路图】

电路图1 电路图2

电路图3 【实验环境(仪器用品等)】 面包板,示波器,1KΩ电阻,47Ω电阻,导线,函数发生器,10mH电感,0.1μF 电容 【实验操作】 1.分别按照电路图1、2、3在面包板上连接电路; 2.调节函数发生器,使其通道1输出频率为1KHz,峰峰值为5V的正弦波; 3.示波器校准,通道1接入函数发生器输出的信号,通道2接入通过47Ω小 电阻的信号,两通道地线要接在一起; 4.调节示波器,使其为李萨尔图形,观察两波形相位差,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数据与分析】 1.R、L并联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测量方法 由标准晶振输出频标信号,输入到通用计数器中,在通用计数器上显示读数。 2、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A=A S +δ 式中:A —频率计上显示的频率值 A S —参考频率标准值; δ—被测与参考频标频率的误差。 3、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3.1 标准晶振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s A u ,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标准晶振的频率准确度为±2×10-10,即当被测频率为10MHz 时,区间半宽为a =10×106×2×10-9=2×10-2Hz ,在区间内认为是均匀分布,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s A u =a/k =1.2×10-2Hz ()=rel s A u 1.2×10-2/107=1.2×10-9 3.2被测通用计数器的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δ2) u(δ2)来源于被测通用计数器的测量重复性,可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 类方式进行评定。对一台通用计数器10MHz 连续测量10次,得到测量列9999999.6433、9999999.6446、9999999.6448、9999999.6437、9999999.6435、9999999.6428、9999999.6446、9999999.6437、9999999.6457、9999999.6451Hz 。 由测量列计算得 算术平均值 ∑==n i i f n f 1 1=9999999.6442Hz, 标准偏差 () Hz n f f s n i i 00091.01 2 1 =--= ∑=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δ 3 )=0.00091/=0.00029Hz u(δ 3 )rel=2.9×10-11 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输入量A S 、δ 1 、δ 2 相互独立,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 c (A)= 9 2 2 2 1 210 5.1 ) ( ) ( ) (- ? = + +δ δu u A u S 5 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取k=2,则 扩展不确定度为 U rel =k×u c=2×1.5×10-9=3×10-9 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f=f0(1±3×10-9)Hz,k=2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测量方法 由标准晶振输出频标信号,输入到通用计数器中,在通用计数器上显示读数。 2、数学模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例题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一.思考题 1.什么是概率分布? 答:概率分布是一个随机变量取任何给定值或属于某一给定值集的概率随取值而变化的函数,该函数称为概率密度函数。 2.试写出测量值X 落在区间[]b a ,内的概率p 与概率密度函数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dx x p b X a p b a ?= ≤≤ 式中,()x p 为概率密度函数,数学上积分代表面积。 物理意义 : 概率分布曲线 概率分布通常用概率密度函数随随机变量变化的曲线来表示,如图所示。 测量值X 落在区间[]b a ,内的概率p 可用上式计算 由此可见,概率p 是概率分布曲线下在区间[]b a ,内包含的面积,又称包含概率或置信水平。当9.0=p ,表明测量值有90%的可能性落在该区间内,该区间包含了概率分布下总面积的90%。在(一∞~+∞)区间内的概率为1,即随机变量在整个值集的概率为l 。当=p 1(即概率为1)表明测量值以100%的可能性落在该区间内,也就是可以相信测量值必定在此区间内。 3.表征概率分布的特征参数是哪些? 答:期望和方差是表征概率分布的两个特征参数。 4.期望和标准偏差分别表征概率分布的哪些特性? 答:期望μ影响概率分布曲线的位置;标准偏差σ影响概率分布曲线的形状,表明测量值的分散性。 5.有限次测量时,期望和标准偏差的估计值分别是什么? 答:有限次测量时,算术平均值X 是概率分布的期望μ的估计值。即:∑=n i i x n X 1 1= 有限次测量时,实验标准偏差s 是标准偏差σ的估计值。即:()() 1 1 2 --=∑=n X x x s n i i

交流电压测量实验报告

交流电压测量 姓名 学号 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了解交流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分析几种典型电压波形对不同检波特性电压表的响应,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测量结果做误差分析。 二、实验原理: 一个交流电压的大小,可以用峰值U ?,平均值U ,有效值U ,以及波形因数K F ,波峰因数K P 等表征,若被测电压的瞬时值为)(t u ,则 全波平均值为 ? = T dt t u T U 0 )(1 有效值为 ?= T dt t u T U 02 )(1 波形因数为 U U K F = 波峰因数为 U U K P ?= 而用来测量电压的指针式电压表中的检波器有多种形式,一般来说,具有不同检波特性的电压表都是以正弦电压的有效值来定度的,但是,除有效值电压表外,电压表的示值本身并不直接代表任意波形被测电压的有效值。因此,如何利用不同检波特性的电压表的示值(即 读数)来正确求出被测电压的均值U ,峰值U ?,有效值U ,这便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 根据理论分析,不同波形的电压加至不同检波特性的电压表时,要由电压表读数确定被 测电压的U ?、U 、U ,一般可根据表1的关系计算。 从表1可知,用具有有效值响应的电压表和平均值响应的电压表分别对各种波形的电压测量时,若读数相同,只分别表示不同波形的被测电压有效值U 相同和平均值U 相同,而其余的并不一定相同。

三、实验设备: 1、数字毫伏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双踪示波器, 1台。 4、真有效值万用表 1个 四、实验内容: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使示波器的峰值读数为1V,观测各种电压表的读数 六、思考题: 1、实验过程中为了仪器的安全,电压表量程是否应尽量选大一些(如3V,10V甚至 30V档)?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实验报告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三相负载作星形联接、三角形联接的方法,验证这两种接法下线、相电压及线、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 、充分理解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 二、基本原理 1 、三相负载可接成星形(又称“Y ”接)或三角形(又称“△”接)。当三相对称负载作Y 形联接时,线电压U l 是相电压Up 的 倍。线电流I l 等于相电流I p ,即 在这种情况下,流过中线的电流I 0 =0 ,所以可以省去中线。 当对称三相负载△形联接时,有,。 2 、不对称三相负载作Y 联接时,必须采用三相四线制接法,即Y 0 接法。而且中线必须牢固联接,以保证三相不对称负载的每相电压维持对称不变。 倘若中线断开,会导致三相负载电压的不对称,致使负载轻的那一相的相电压过高,使负载遭受损坏;负载重的一相相电压又过低,使负载不能正常工作。尤其是对三相照明负载,不能无条件地一律采用Y 0 接法。 3 、当不对称负载作△接时,,但只要电源的线电压U l 对称,加在三相负载上的电压仍是对称的,对各相负载工作没有影响。 三、实验步骤 1 、三相负载星形联接(三相四线制供电)

联接实验线路电路,即三相灯组负载经三相自耦调压器接通三相对称电源。将三相调压器的旋柄置于输出为 0V 的位置(即逆时针旋到底)。经检查合格后,开启实验台电源,然后调节调压器的输出,使输出的三相电压为 220V ,并按下述内容完成各项实验,分别测量三相负载的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中线电流、电源与负载中点间的电压。记录测得的数据,并观察各相灯组亮暗的变化程度,特别要注意观察中线的作用。 表(一) 开灯盏数 线电流( A ) 线电压( V ) 相电压( V ) 中线电流 I 0 ( A ) 中点 电压 U N0 ( V ) A 相 B 相 C 相 I A I B I C U A B U B C U CA U A0 U B0 U C0 Y 0 接平 衡负载 Y 接平衡 负载 Y 0 接不 平衡负载 Y 接不平 衡负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