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及表单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及表单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及表单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及表单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一、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I50.900 A~F及I50.901A~D)。(二)诊断依据。

根据ICD10标准:I50.900 A~F及I50.901A~D。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性心衰即收缩性心衰和LVEF保留性心衰即舒张性心衰。

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收缩性心衰诊断主要依据:①LVEF≤40%;②有心力衰竭典型症状如气短、乏力、夜间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踝部水肿;以及典型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第三心音奔马律,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以及双下肢水肿等;③NT-proBNP或BNP升高。

舒张性心衰诊断主要依据:①LVEF≥45%,且左心室不大;

②有典型心衰的症状和体征;③有相关结构性心脏病存在的证据(如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大)和(或)舒张功能不全;

④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瓣膜病,并可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浸润性)心肌病等;⑤NT-proBNP或BNP 升高。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力衰竭疾病编码(ICD-10:I50.900

A~F及I50.901A~D)。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根据病情轻重及复杂程度,平均约10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项、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像、CRP、NT-proBNP/BNP、肌钙蛋白T/I、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甲功三项、24h尿白蛋白;

(3)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冠脉CT或造影、心脏核磁、腹部超声、双下肢动、静脉超声、颈部血管超声、心肌灌注核磁显像、负荷超声心动图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某些特定心衰患者应进行血色病或HIV 的筛查,在相关人群中进行风湿性疾病、淀粉样变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性检查、心肌活检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治疗:心电血压监护,吸氧等治疗。

2.药物治疗:①病因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瓣膜病、先心病等病因治疗,治疗前后负荷增加或心肌病变等病因引起的心力衰竭。②诱因治疗:抗感染、抗心律失常、控制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等。③适当利尿:襻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静脉利尿剂(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期)。

④拮抗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安体舒通。⑤正性肌力药(地高辛主要用于收缩性心衰和/或房颤;静脉正性肌力药用于急性心衰)。⑥静脉血管扩张剂(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期)。⑦其他伴随疾病和合并症的治疗。(如心律失常、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3.非药物治疗:CRT或CRT/D;无创、有创呼吸机治疗;超滤及血液滤过治疗;机械辅助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需预防使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情况及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具有适应证的患者可以考虑CRT或者CRTD治疗;需要明确病因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心肌活检。

(九)术后恢复。

进行CRT或者CRTD治疗的患者术后根据病情监护3~7天,行冠脉造影或心肌活检的患者术后观察24小时。

(十)出院标准。

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典型心衰症状和体征、恶性心律失常得以控制、停用静脉用药。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心内科)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06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收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为: ①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LVEF≤40%; ②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 ③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 (水肿)等症状; 2、NYHA心功能分级: ①Ⅰ级:日常活动无心力衰竭症状; ②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呼吸困难、乏力); ③Ⅲ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④Ⅳ级:在休息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与心功能分级症状并非完全一致。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2006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国内、外治疗指南,心力衰竭一般治疗: (一)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所有心力衰竭患者都应对导致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进行评价。凡有原发性瓣膜病并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Ⅱ级及以上 ,主动脉瓣疾患有晕厥、心绞痛的患者均应予手术修补或置换瓣膜。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伴心绞痛, 左室功能低下但证实有存活心肌的患者 ,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可望改善心功能。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室壁瘤的手术矫正等均应注意。 (二)去除诱发因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并快速心室律;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 注意是否并发肺梗死等。 (三)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新的心脏损害的危险性:如戒烟、戒酒 ,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饮食宜低脂、低盐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入水量 ,应每日称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鼓励心力衰竭患者作动态运动。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或冬春季节 ,可给予流感、肺炎球菌疫苗等以预防感染。 (四)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及定期随访 (五)关于心肌能量药物的应用问题:心肌能量药物如辅酶Q10、肌苷、1,6二磷酸果糖或某些激素如生长激素等不推荐应用。 (六)注意避免应用的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吲哚美辛 (消炎痛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以及大多数的钙拮抗剂均应避免应用。 四、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在瓣膜性心脏病患者 ,主要问题是瓣膜本身有机械性损害 ,而任何内科治疗或药物均不能使其消除或缓解。实验研究表明 ,单纯的心肌细胞牵拉刺激就可促发心肌重塑 ,因而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关键就是修复瓣膜损害。 国际上较一致的意见是:所有有症状的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NYHA心功能Ⅱ级及以上) ,以及重度主动脉瓣病变伴有晕厥、心绞痛者 ,均必须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置换瓣膜 ,因为有充分证据表明介入或手术治疗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I50.900 A~F及I50.901A~D)。 (二)诊断依据。 根据ICD10标准:I50.900 A~F及I50.901A~D。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性心衰即收缩性心衰和LVEF保留性心衰即舒张性心衰。 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收缩性心衰诊断主要依据:①LVEF≤40%;②有心力衰竭典型症状如气短、乏力、夜间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踝部水肿;以及典型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第三心音奔马律,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以及双下肢水肿等;③NT-proBNP或BNP升高。

舒张性心衰诊断主要依据:①LVEF≥45%,且左心室不大;②有典型心衰的症状和体征;③有相关结构性心脏病存在的证据(如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大)和(或)舒张功能不全;④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瓣膜病,并可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浸润性)心肌病等;⑤NT-proBNP 或BNP升高。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力衰竭疾病编码(ICD-10:I50.900 A~F及I50.901A~D)。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根据病情轻重及复杂程度,平均约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项、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像、CRP、NT-proBNP/BNP、肌钙蛋白T/I、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甲功三项、24h尿白蛋白; (3)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中医临床路径(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的慢性稳定期的住院患者。 一、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衰病(TCD编码:BNX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ICD-10编码:I50.90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 3.分期诊断 (1)慢性稳定期 (2)急性加重期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临床常见证候: 气虚血瘀证 气阴两虚血瘀证 阳气亏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2.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的患者。 3.继发于肺部严重感染、恶性心律失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心电监测、B型利钠肽(BNP)或氨基末端前体BNP (NT-proBNP)、肌钙蛋白T(TNT)或肌钙蛋白I(TNI)、心肌酶、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传染性疾病筛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6分钟步行试验、24小时动态心电图、B超(肝、胆、脾、胰、肾等)、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地高辛血药浓度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虚血瘀证:补益心肺、活血化瘀。 (2)气阴两虚血瘀证: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3)阳气亏虚血瘀证: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泡洗技术 (2)灸法治疗 (3)穴位贴敷治疗 4.饮食疗法 5.运动康复 6.西药治疗 7.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胸闷、气喘、心悸、水肿等症状有所改善。 2.生命体征稳定。

急性左心衰竭 文档

新疆伊宁市人民医院 内三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 主管医师: 责任护士: 出院日期: 有无变异:

伊宁市人民医院 内三科临床路径病种管理知情同意书 姓名:科室:内三住院号: 诊断: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名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 先生/女士: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诊疗程序,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在这个程序下,您将得到更加规范、科学的医疗服务。现将临床路径病种管理有关事宜告知如下: 1、根据医师对您的入院诊断,您符合临床路径准入标准。如您同意,您将被纳入该病种的临床路径。 2、住院期间,您将按照临床路径病种诊疗程序接受规范、透明的治疗。如您因个人意愿不接受临床路径,有权退出,或因病情变异不适合继续接受临床路径治疗,为了不影响您的治疗,我们将及时作出退出临床路径管理。 如您同意接受临床路径治疗,请您配合我们完成临床路径诊疗工作,共同努力使您早日恢复健康。欢迎您对我们的临床路径工作进行监督。 患者(或委托代理人、亲属)意见:上述告知内容本人(或委托代理人、亲属)已知情,经慎重考虑,同意()/不同意()(括号内打“√”)接受临床路径管理。 患者签字: 委托代理人、亲属签字:患者的关系: 主管医师签名:年月日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修订版) 1.临床表现:①呼吸困难②疲劳虚弱③咳嗽④夜尿和少尿⑤胃肠道症状 2.体征:①心脏增大②静脉压增高③肝肿大④浮肿。 3.辅助检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BNP或NT-proBNP。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修订版) 1.一般治疗:①消除心衰的诱因②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心血管病变③调整生活方式限盐、限制液体入量、低脂、戒烟等④加强心理疏导和减少各种精神刺激 2.药物治疗

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②β受体阻滞剂 ③利尿剂 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⑤地高辛 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⑦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措施:若血压降低(收缩压≤90mmH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⑧原发病的治疗 ⑨其他心肌营养及心肌功能药物 3.非药物治疗措施:必要时可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超滤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 BNP)、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TNT或TNI、CK-MB)、凝血功能、D-二聚体、超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 一、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10:I25.501),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心肌病(由缺血性功能障碍及冬眠心肌所致的心力衰竭,广泛心肌纤维化,多次心肌梗死单独或联合产生的症状),不包括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异常或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 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和心律失常等。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冠心病》(陈在嘉高润霖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Bround心脏病学》(陈灏珠译第十版)相关章节。 1临床症状:心绞痛,劳累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有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急性左心衰竭的症状。晚期可有外周水肿和腹胀等症状。 2体征:查体可见颈静脉充盈,肺部啰音,心界扩大,外周水肿,多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奔马律。 3辅助检查: ECG: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室早、房颤,同时常有ST-T 异常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 X线:左室或全心扩大,肺淤血,间质水肿,肺泡性肺

水肿或胸膜渗出。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左室舒张末径增大,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还可见右室增大和心包积液。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室壁运动障碍及射血分数的下降。可检测到存活的冬眠心肌。 心导管检查:冠脉造影可见冠脉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几乎100%累及前降支),左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射血分数下降及二尖瓣反流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10:I25.501)。 2.除外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异常或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和心律失常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表单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 : 150.911 )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1-14 天 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 主要诊疗活动□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完成住院病历 书写 □安排相应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病情的观察和动态评价 □变异情况的判断及与其他路径的衔接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对 各项化验检查的综合分析 □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复查电解质等 □变异情况的判断及与其他路 径的衔接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三级医师查房记录 □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复查电解质等 □变异情况的判断及与其他路径的 衔接 重 占八、、 医 嘱长期医嘱: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特级护理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 和度监测等) □低盐饮食(根据血钠情况)□吸氧 (必要时用无创呼吸机)□卧床 □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体重 □测体重 □口服或静脉利尿剂 □口服补钾药(必要时) □口服螺内酯 □口服地咼辛(必要时) □口服ACEI/ARB □口服B受体阻断剂 □收缩压>110mmHg的患者可安全使 用,收缩压在90~110mmHg的患者谨慎 使用,静脉点滴或泵入硝酸酯、硝普钠 或重组BNP等扩张血管药□静脉点滴或 泵入扩张血管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 丁胺、米力农、左西孟旦(左室收缩功 能低下者可选用) □若收缩压<90mmHg则静脉点滴或泵 入收缩血管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 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可以与血管扩张 剂合用) 长期医嘱: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特级护理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 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低盐饮食(根据血钠情况) □吸氧(必要时用无创呼吸 机) □床旁活动(根据患者活动耐 量情况) □测体重 □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口服 或静脉利尿剂 □口服补钾药(必要时) □口服螺内酯 □口服地咼辛(必要时) □口服ACEI/ARB □口服B受体阻断剂 □收缩压>110mmHg的患者 可安全使用,收缩压在 90~110mmHg 的患者谨慎使 用,静脉点滴或泵入硝酸酯、 硝普钠或重组BNP等扩张血 管药 □静脉点滴或泵入扩张血管的 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 米力农、左西孟旦(左 长期医嘱: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特级护理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 氧饱和度监测等) □低盐饮食(根据血钠情况)□吸 氧(必要时用无创呼吸机)□床旁 活动(根据患者活动耐量情况) □测体重 □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口服或静 脉利尿剂 □口服补钾药(必要时) □口服螺内酯 □口服地咼辛(必要时) □口服ACEI/ARB □口服B受体阻断剂 □收缩压>110mmHg的患者可安 全使用;收缩压在90~110mmHg 的患者谨慎使用,静脉点滴或泵入 硝酸酯硝普钠或重组BNP等扩张 血管药 □静脉点滴或泵入扩张血管的正性 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米力农、 左西孟旦(左室收缩功能低下者可 选用) □若收缩压<90mmHg则静脉点滴 或泵入收缩血管的正性肌力

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护理篇)

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护理篇)

急症手术患者护理记录 送患者到手术室前准备进行项目打√执行时间签名 测量生命体征:T:°C P:次/分R:次/ 分BP:mmHg 核对腕带、更换病员服、去除发夹、饰物等,嘱患者大小 便或遵医嘱给予清洁灌肠 术前用药:□ 携带用物:□病历□X片□术中用药□其它 送病人去手术室时间:月日时分 术后护理处置后护理处置白班小夜大夜转入病房时间:日时分□是□否□是□否□是□否吸氧2L/分□是□否□是□否□是□否给予心电监测、血氧监测□是□否□是□否□是□否 监测生命体征:6小时□是□否□是□否□是□否检查敷料部位(穿孔处)是否有渗液 有渗液及时更换 □有□无 □是□否 □有□无 □是□否 □有□无 □是□否患者问题预期目标白班小夜大夜麻醉后烦躁较安静,配合治疗□是□否□是□否□是□否麻醉后恶心、呕吐、腹胀症状缓解□是□否□是□否□是□否刀口疼痛疼痛指数<5分□是□否□是□否□是□否疼痛评分参照下图:分分分 不痛微痛有些痛很痛疼痛剧烈疼痛难忍疼痛处置□无处置 □服止痛药缓解 □打止痛针缓解 □肌注镇静药物 □无处置 □服止痛药缓解 □打止痛针缓解 □肌注镇静药物 □无处置 □服止痛药缓解 □打止痛针缓解 □肌注镇静药物疼痛处置后疼痛评分分分分 护理指导结果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评价禁饮食6小时的目的:预防呕吐、腹胀□是□否□是□否□是□否术后6小时进流质饮食□是□否□是□否□是□否预防复发、阴囊肿胀:术后阴囊冷敷6小时,抬高阴囊 至肿胀消失,平卧或侧卧2周 □是□否□是□否□是□否 术后6小时适当床上活动:翻身、抬腿、深呼吸等□无法完成 □协助完成 □自行完成 □无法完成 □协助完成 □自行完成 □无法完成 □协助完成 □自行完成保持敷料清洁□是□否□是□否□是□否防止坠床:加护床挡,陪人看护□是□否□是□否□是□否指导患者如有不适症状能及早告知医护人员□有□无□有□无□有□无 其他护理记录: 护士签名: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ICD-10:I5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欧洲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 1.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2.体征:肺部干湿性罗音。 3.辅助检查:胸片呈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严重低下,心电图可出现严重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欧洲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取坐位,吸氧,心电、血压和指端氧饱和度监测。 2.急救措施:根据病情使用吗啡。 3.消除肺淤血的治疗措施: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4.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措施:若血压降低(收缩压≤90mmH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5.洋地黄制剂的应用:无禁忌证、必要时可使用。 6.其他药物: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 7.原发病的治疗:治疗原发病和诱因。 8.非药物治疗措施:必要时可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超滤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50.1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 BNP)、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TNT或TNI、CK-MB)、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气分析。 3.心电图、心电监测、床旁胸片及超声心动图。 (七)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可平卧。 2.生命体征稳定。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CD-10:I25.0-I25.9)。不包括:心血管病NOS(I51.6), 先天性冠状(动脉)动脉瘤(Q24.5)。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及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 稳定性心绞痛:表现为胸痛及运动耐量下降。 A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眼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B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诉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C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

过10分钟。D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休息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时,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一般在较长时间内(>3个月)大致不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过去有心电图或其他特殊检查诊断的心肌梗死,但近期没有症状。 2.心电图表现:静息心电图通常正常,当胸痛伴ST-T波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有助于心绞痛诊断。极量或亚极量运动试验(平板或踏车)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进行危险分层。 3.心肌损伤标记物/辅助检查: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 4.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静脉推注或滴注药物行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主要表现为病变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室壁节段活动异常(超声心动图)或缺血区心肌放射性核素摄取减低。 5.CT和磁共振显像CT造影,尤其应用64排或以上CT时,能较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的解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但对狭窄病变及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的限度,是否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工具尚未定论。磁共振显像在冠状动脉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心衰病临床路径表单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表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衰病临床路径) 2014年 患者姓名: 患者年龄: 住院号: 病房床号: 入院时间: 纳入路径时间: 实际住院天数: 主管医生: 主管护士: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及床号: 预计住院天数:14天-20天入院时间: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 第1天 项目目标:完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初步诊断评估病情 选择治疗方案,完成住院病例和首次病程记录,向家属交待病情, 辅助检查,中医治疗。 变异项目 及原因 执行人 诊断与评估心功能:□NYHAⅡ级□NYHA III级 原发病:□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 □心肌病□甲亢心□ 中医辨证:□气阴两虚,血瘀水停□阳气亏虚,血瘀水停□夹痰□夹瘀□ 检查必查:可查: □血常规ST!□凝血四项ST!(必要时)□急诊生化ST!□尿常规ST!(必要时) □心电图ST!□血气分析ST!(必要时)□胸片/必要时ST □心梗七项ST!(必要时) □D二聚体ST!(必要时) 饮食□低盐NaCl<5g/d □限水(必要时)□低脂□糖尿病饮食 活动□卧床休息,床边小坐 告知 病情 □书面病重通知口头病情通知 监护及给氧□记24小时出入量或称体重qd □测血压bid~tid 或血压监护(必要时)□心电监护(必要时) □低流量吸氧必要时 □监测SO2必要时□监测血糖必要时 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利尿剂(速尿/HCT/安体舒通) □ACEI 或ARB(洛丁新或代文,厄贝沙坦等)□β阻滞剂(倍他乐克或比索洛尔等) □洋地黄药物(地高辛或西地兰等) □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 □正性肌力药(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必要时抗血小板制剂或抗凝剂(阿司匹林) 中医辨证治疗(按方案执行) 口服成药:□温阳益气,活血利水(加味参附颗粒)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针剂(尽量减少静脉給药,如确需使用尽可能静推以控制入量):□生脉针□参麦针 □参附针□活血化瘀类针 汤药:□温阳益气,活血利水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 一般治疗□补液管理□血压管理□血糖管理 □电解质,酸碱平衡管理□血脂管理□辨证选择特色疗法□抗感染(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褥疮等) □心律失常控制□戒烟□ 健康教育□病人□家属 □病房环境介绍□检查教育 主管护士:护长:

急性左心衰住院流程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 (2011-9-18) 一、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欧洲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 1.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2.体征:肺部干湿性罗音。 3.辅助检查:胸片呈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严重低下,心电图可出现严重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欧洲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取坐位,吸氧,心电、血压和指端氧饱和度监测。 2.急救措施:根据病情使用吗啡。 3.消除肺淤血的治疗措施: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4.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措施:若血压降低(收缩压≤90mmH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5.洋地黄制剂的应用:无禁忌证、必要时可使用。 6.其他药物: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 7.原发病的治疗:治疗原发病和诱因。 8.非药物治疗措施:必要时可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超滤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 BNP)、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TNT或TNI、CK-MB)、心肌酶、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气分析。 3.心电图、心电监测、床旁胸片及超声心动图。 (七)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可平卧。 2.生命体征稳定。 3.胸片显示肺水肿、肺淤血征象明显改善或正常。 4.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合并肾功能不全需血液超滤或血液透析。 3.合并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需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4.合并严重感染不易控制者。 5.等待外科手术。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10:I25.501),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心肌病(由缺血性功能障碍及冬眠心肌所致的心力衰竭,广泛心肌纤维化,多次心肌梗死单独或联合产生的症状),不包括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异常或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和心律失常等。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冠心病》(陈在嘉高润霖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Bround 心脏病学》(陈灏珠译第十版)相关章节。 1.临床症状:心绞痛,劳累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有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急性左心衰竭的症状。晚期可有外周水肿和腹胀等症状。 2.体征:查体可见颈静脉充盈,肺部啰音,心界扩大,外周水肿,多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奔马律。 3.辅助检查: ECG: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室早、房颤,同时常有ST-T异常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 X线:左室或全心扩大,肺淤血,间质水肿,肺泡性肺水肿或胸膜渗出。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左室舒张末径增大,节段性室

壁运动异常。还可见右室增大和心包积液。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室壁运动障碍及射血分数的下降。可检测到存活的冬眠心肌。 心导管检查:冠脉造影可见冠脉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几乎100%累及前降支),左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射血分数下降及二尖瓣反流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10:I25.501)。 2.除外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异常或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和心律失常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D-二聚体、脑钠肽。

疝气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24小时心电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术后应用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2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必要时采取全身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多中心的实施效果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多中心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多中心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48例历史住院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再选取同期收治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路径组)48例,同期对照组48例,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同期对照组和历史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花费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功能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历史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脏疾病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随着对其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系列治疗指南开始出现,对治疗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提高疾病治愈率,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开始被构建和实施。为研究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48例历史住院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选取同期收治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路径组)48例,同期对照组48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8例历史住院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选取同期收治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路径组)48例,同期对照组48例。历史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观察组(路径组)男30例,女18例;同期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三组患者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1.3±5.2)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且观察组48例患者同意接受临床路径治疗。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同期对照组、历史对照组采用各医院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包括使用β-受体阻断药、ACEI抑制剂、利尿药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使用地高辛等药物。观察组(路径组)在以上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路径方案,根据慢性心理衰竭中西医结合路径表进行治疗,包括:(1)疾病知识宣传、实验室检查、中医饮食指导;(2)中医辨证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病症(气阴两虚、心阳不振、心血瘀阻等),采取不同的辨证治疗方案,选用苓桂术甘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桃仁红花煎、生脉散等进行加减治疗;(3)运动指导:循序渐进进行锻炼(如太极拳),注意运动量。 1.3 观察项目

腹股沟疝(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 临床路径 一、腹股沟疝(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 行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ICD-9-CM-3: 53.00004/53.01001/53.02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

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彩超及CT检查。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内植入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及表单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一、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I50.900 A~F及I50.901A~D)。(二)诊断依据。 根据ICD10标准:I50.900 A~F及I50.901A~D。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性心衰即收缩性心衰和LVEF保留性心衰即舒张性心衰。 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收缩性心衰诊断主要依据:①LVEF≤40%;②有心力衰竭典型症状如气短、乏力、夜间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踝部水肿;以及典型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第三心音奔马律,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以及双下肢水肿等;③NT-proBNP或BNP升高。

舒张性心衰诊断主要依据:①LVEF≥45%,且左心室不大; ②有典型心衰的症状和体征;③有相关结构性心脏病存在的证据(如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大)和(或)舒张功能不全; ④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瓣膜病,并可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浸润性)心肌病等;⑤NT-proBNP或BNP 升高。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力衰竭疾病编码(ICD-10:I50.900 A~F及I50.901A~D)。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根据病情轻重及复杂程度,平均约10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项、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像、CRP、NT-proBNP/BNP、肌钙蛋白T/I、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甲功三项、24h尿白蛋白; (3)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最全版)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最全版) 一、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I50.9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ACC/AHA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修订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欧洲急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2016修订版)。 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性心力衰竭诊断主要依据:①LVEF≤40%; ②有心力衰竭典型症状如气短、乏力、夜间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踝部水肿;以及典型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第三心音奔马律,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以及双下肢水肿等;③NT-proBNP 或BNP升高。 LVEF保留性心力衰竭诊断主要依据:①LVEF≥50%,且左心室不大; ②有典型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③有相关结构性心脏病存在的证据(如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大)和(或)舒张功能不全;④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瓣膜病,并可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浸润性)心肌病

等;⑤NT-proBNP或BNP升高。 LVEF中间范围心力衰竭:LVEF40~50%。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力衰竭疾病编码(ICD-10:I50.91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且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11-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项(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功能、CRP、NT-proBNP/BNP、肌钙蛋白T/I、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甲功三项、尿蛋白/肌酐比值; (3)胸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心脏超声。

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

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斜疝(ICD-10:,),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ICD-9-CM-3:)。除外嵌顿疝及复发腹股沟斜疝。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1.病史:腹股沟可复肿块。 2.体征:一侧或双侧腹股沟肿块,可还纳,透光试验(-)。 3.辅助检查:腹股沟、阴囊B超。 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三)标准住院日。 1-4日

(四)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感筛腹股沟及阴囊B超、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心脏彩超 泌尿系B超 肝胆胰脾B超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 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目前无需应用抗生素,根据病情使用. (七)手术日。 手术日一般在入院1-3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八)术后恢复。

术后住院恢复≤3天。 基本对症治疗方案。如出现术后感染,可结合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九)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切口无红肿,无渗出。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相关并发症,需要处理干预。 2.患儿入院后,在术前发生不适宜手术的情况,如发热,腹泻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二、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斜疝(ICD-10:,) 行疝囊高位结扎术((ICD-9-CM-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肝功能一、肾功能一、凝血四项、输血前查体;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前列腺彩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5g/次,一日2-3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4)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