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制度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制度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制度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制度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

国家统计局批准

2020年1月

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目录

一、总说明 (1)

二、报表目录 (3)

三、调查表式 (4)

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表情况(卫健统ZYWHD表) (4)

四、统计表式 (6)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按地区)(卫健统ZYWHT1表) (6)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按行业)(卫健统ZYWHT2表) (7)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按规模)(卫健统ZYWHT3表) (8)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按登记注册类型)(卫健统ZYWHT4表) (9)

五、主要指标解释 (10)

六、附录

(一)行业分类和代码表 (14)

(二)抽样方案 (16)

(三)向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具体统计资料清单 (18)

(四)向统计信息共享数据库提供的统计资料清单 (18)

一、总说明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全面了解我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数量及不同行业、地区、经济类型、规模等用人单位分布情况;掌握我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电离辐射的劳动者数量、岗位分布等情况;了解我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健康培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与职业健康检查等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完善我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数据库,为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统计范围

本调查的调查范围为全国32个省级单位、347个市级单位、3027个县级单位;调查的行业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统计对象为调查期间正常运行的,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企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其他非法人单位。

(三)调查内容

本调查制度内容为企业基本情况、职业病危害情况和职业健康管理情况。

(四)调查频率和时间

调查时间为2020年11月30日前。

(五)调查方法

本调查制度采用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方法。

(六)组织实施

本调查制度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分级实施,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数据的审核和上报。

(七)报送要求

由调查员完成现场调查后,当天将调查情况录入系统并上报。由县级审核人员对调查数据进行初审,地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对县(市、区)上报数据进行复核,合格后上报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再次对数据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将数据报送至国家职业病危害调查技术指导组办公室。

(八)质量控制

为确保调查效果和质量,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规范化,本调查制度针对以下方面加强调查工作的质量控制。

1.本次调查全国统一调查工作手册和相关培训教材,统一调查方法、统一

填报标准。

2.国家技术指导组负责对省级调查技术骨干和师资进行统一培训,省级技术指导组按照本方案和调查工作手册的规定对辖区内的调查人员和技术指导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3.国家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全国调查工作进行现场指导,掌握调查工作进展,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解决。

4.及时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最迟于现场调查结束第二天,由县级审核人员对所有调查数据完成审核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告知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5.对于调查员不能确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由技术指导组成员根据生产工艺和使用的原辅材料进行识别确认,必要时重新赴用人单位现场进行调查确认。

6.市级、省级技术人员分别抽取5%和1%的数据进行审核,重点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接触人员数量等内容进行审核。

(九)统计资料公布的时间、渠道

本次调查结果于2021年1月在部门内公布。

(十)统计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时限、渠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主要调查结果可与其他部门及本系统内共享使用,根据工作需要,经协商后统计汇总数据可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提供。

责任单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责任人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负责人。

(十一)使用名录库情况

本调查使用国家或部门基本单位名录库。

二、报表目录

三、调查表式

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表

表号:卫健统ZYWHD表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20﹞8号

四、统计表式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按地区)

表号:卫健统ZYWHT1表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20﹞8号综合机关名称:有效期至:2020年12月

续表一

续表二

续表三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计,逐级上报。

2.省级卫生健康委于9月30日前报本表。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按行业)

表号:卫健统ZYWHT2表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20﹞8号综合机关名称:有效期至:2020年12月

续表一

续表二

续表三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年月日说明:1. 本表由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计,逐级上报。

2.省级卫生健康委于9月30日前报本表。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按规模)

表号:卫健统ZYWHT3表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20﹞8号综合机关名称:有效期至:2020年12月

续表一

续表二

续表三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年月日说明:1. 本表由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计,逐级上报。

2.省级卫生健康委于9月30日前报本表。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按登记注册类型)

表号:卫健统ZYWHT4表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20﹞8号综合机关名称:有效期至:2020年12月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年月日说明:1. 本表由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计,逐级上报。

2.省级卫生健康委于9月30日前报本表。

五、主要指标解释

1.调查表编号¨¨¨¨¨¨¨¨¨¨¨¨,共12位。

前6位为县区行政代码:以2017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行政代码为准。

第7-8为乡镇(街道)编码,按01、02、03依次进行编码。

第9-12为企业编码,按0001、0002、0003依次进行编码。

2.调查员参加调查人员的姓名。

3.调查日期调查当天日期。

4.审核人审核人员姓名。

5.用人单位名称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上的登记注册名称填写。

对于非法人单位,又称企业非法人,指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从事营利性生产经营活动,但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企业非法人主要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企业的分支机构(分公司、办事处、代表处)等。

6.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指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规定,由赋码主管部门给每一个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

7.工作场所地址指用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地点,调查当时实际地址。

8.单位注册地址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填写,如地址已发生变化,以调查当时的地址为准。

9.行业代码:指用人单位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类型,详见附录(一)。

10.法人代表姓名: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姓名,非法人单位不需要填写。

11.联系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人员姓名。

12.联系电话: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人员电话,包括座机和手机号。

13.在岗职工人数:指用人单位所有在岗职工人数,包括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人员和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工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其劳动报酬由劳务派遣机构支付)。

调查统计时间节点:调查时间在1月1日至3月31日之间,以

上一年度12月31日的人数为准;其他调查时间,以调查当时为准。

14.登记注册类型:指按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印发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将企业划分成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等类型,分类及代码见表5-1。

15.用人单位规模: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企业规模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四种规模,划分标准见表5-2。

收入指标;其他未设置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行业,采用营业收入指标;

(2)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否则下划一档;微型企业只需满足所列指标中的一项即可。

16.生产产品:用人单位实际生产的产品名称及年产量。

17.主要原辅材料:用人单位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名称及年使用量。

18.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为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其他因素五类。

(1)粉尘: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种类。若之前未开展过检测,且无法判定粉尘类型,则选择其他粉尘。

(2)化学毒物: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化学毒物种类。

(3)物理因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噪声、电离辐射等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4)生物因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生物因素种类。

(5)其他因素:除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外的其他危害因素种类。

19.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

(1)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人数:指用人单位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的总人数。由于一个人可能接触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人数不能由接触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的人数简单相加,同时接触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按实际人数算,不能重复统计。例如,某工作场所内既接触粉尘又接触噪声的1个劳动者,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1人统计。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人数,可采用工作场所内在岗职工人数减去不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的简单计算方式获得。

调查统计时间节点:调查时间在1月1日至3月31日之间,以上一年度12月31日的人数为准;其他调查时间,以调查当时为准。

(2)接触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其他因素人数:按接触人次统计,可重复统计。例如1个电焊岗位人员,既接触电焊粉尘,又接触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则分别按照接触1人次粉尘、1人次化学毒物和1人次物理因素统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归类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20.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指是否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如实进行了申报,并取得了申报回执。申报时间应在最近一次新改扩建工程完成之后,申报回执日期需在通知调查日期之前。

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应由取得国家认可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完成。2017-2019年之间开展职业病危害检测情况,3年均未开展则为未开展,若在此期间开展过,则选择相应的年份。

年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情况:指2017-2019年之间组织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情况,3年均未开展则为未开展,若在此期间开展过,则选择相应的年份。

(1)职业健康检查总人数:当年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总人数,总人数不能由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的体检人数简单相加,同时接触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参加体检的劳动者按实际人数算,不能重复统计。

(2)接触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的体检人数:指分别针对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按体检人次统计,可重复统计。

(3)异常人数:是指出现禁忌证或疑似职业病的人数,包括出现异常且体检报告要求复查但没有按要求进行复查的人数。

23.职业健康培训情况:指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参加职业健康培训的情况。用人单位负责人是指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如果是二级公司,则指调查企业第一责任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是指在企业内负责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

六、附录

(一)行业分类和代码表

——来源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 4754-20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