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1《供应商专用工装、模具清单》

17-1《供应商专用工装、模具清单》

17-1《供应商专用工装、模具清单》

供应商专用工装/模具清单

表格编号:JL-ZY-CG-08-19

注:“华泰所有权”确认栏,为根据合同约定,由华泰支付制造费用和/或供货摊销后,资产为华泰可回收的专用工装、模具及设备。

编制:沈荣繁审核:陆兴刚日期:2012.6.20

遥感导论答案

第一章 1.遥感的概念: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 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系统的基本构成: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 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传输与记录, 信 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3.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2)时效性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4)经济性5)局限性 第二章 1.电磁波: 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就是电磁波 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辐射通量φ: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3.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辐射规律:1)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2)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 3)黑体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 4.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5.常见的大气散射及其特点,解释蓝天、朝霞、夕阳 1〉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的多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对可见光的影响很大 2〉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散射在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潮湿天气对米氏散射影响较大 3〉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因为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使太阳辐射传播方向的蓝光被大大削弱。在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向地面,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时要厚得多。在过长的传播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次之,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加上剩下的绿光,最后合成呈现橘红色。 6.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地球辐射的特点 波段名称可见光与近红外(微米)中红外远红外 波长0.3~0.5 2.5~6 〉6 辐射特性地表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地表反射太阳辐射 地表物体自主热辐射为主 和自身的热辐射 发射光谱曲线:某种物体的比辐射率(发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曲线

第1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鲁教版六年级上)doc初中语文

第1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鲁教版六年 级上)doc初中语文 一、积存运用 1.阅读下边的文字,体会其表达成效。 〔1〕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2〕我听见有人抽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觉原先是我自己。 〔3〕我曾多次发觉,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专门久往常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体会,我便能应对一切。 2.仿照课文中的用法,用以下成语造句。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二、阅读明白得 〔一〕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小孩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脆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小孩讲。其他小孩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假如你想待在那儿,就待着好了。〞有个小孩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看起来有点不放心,但依旧和大伙儿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然而,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抽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觉原先是我自已。时刻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安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惧怕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显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小孩,〞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讲,〝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讲,〝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讲吧,〞我父亲讲,〝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躯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讲。 〝好,〞他对我讲,〝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忧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看起来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赶忙有了信心。〝专门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点,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抽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庞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久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多次发觉,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专门久往常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体会,我便能应对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点。这时,我便能够惊奇而自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修订) 2001北京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修订)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1年6月1日 2001北京 关于批准发布《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1]77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委,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制订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几点意见》(计标[1987]2323号)和建设部、国家计委 《关于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工作暂行办法》([90]建标字第519号)的要求,按照建设部《关于开展〈城 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工作的通知》(建标综[1999]24号)的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 计研究院修订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全国统一标准予以发布, 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2001年4月16日 修订说明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是受国家计委委托,由建设部组织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 计研究院等单位修订的。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注重推动技术进步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贯 彻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国家有关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技术政策,结合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国 产化、标准化、系列化的要求,对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几年来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论证了大量的统计资料,广泛征求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 及专家的意见,最后召开全国审查会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建设标准共分八章: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工艺与装备、配套工程、建筑与建设用地、环境保 护与安全卫生、劳动组织与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建设标准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请将需要修改和补充的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

《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耸.立()迂.回()啜.泣()嶙峋 ..()()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词语:(4分) ⑴我听见有人啜泣,正(惊奇,诧异)那是谁。( ) ⑵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地伸出脚去探那块岩石。( ) ⑶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告诫,教导)。( ) ⑷我的心在(形容人瘦削)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 3:(3分) 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 4.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3分) 5.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3分) 6.说说读了本文后,你从中悟出什么哲理。(3分) 7:(4分) ⑴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⑵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⑶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⑷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8.依次填入下面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⑴由于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⑵下游河床狭窄,()河水容易泛滥。 ⑶他已失败了多次,()并不灰心。 ⑷听说老人家身体欠安,()特来看望。 A.然而故而因而从而B.从而因而然而故而 C.故而然而因而从而D.故而从而然而因而 第二部分: (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中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在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双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办要记下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9.选文开始的景物描写有什么?(3分) 10:(3分) “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听了父亲的话,觉得一小步,“”,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成功,“”。这个经验,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对付一切。 11.明知孩子有摔下来的危险,然而父亲却不去救他,你如何理解父亲的做法?(4分) 12.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得要死,为什么呢?文章多处有伏笔,请举出来。(4分) 13?(3分) 14.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为什么?(4分) 15.选文最后说“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

遥感导论考试重点(旗舰版)

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 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 遥感与遥控遥测的区别:遥感不同于遥测和 遥控。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 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 应用 遥感的类型: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 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 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 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按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惑、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等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电磁波谱: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的 顺序把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波段划分:长波,中波和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波段 电磁辐射: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辐射测量内容:辐射能量、辐射通量、辐照度、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 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大气散射有三种情况: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 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对应的光谱段: 0.3—1.3y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1.5-1.8pm和 2.0— 3.5tm,即近、中红外波段。 3.5—5.5_um,即中红外波段。 8-14pm,即远红外波段。 0.8~2.5cm,即微波波段。 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 可见光与近红外:波长0.3-2.5辐射特性-地 表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中红外:波长2.5-6辐射特性-地表反射太阳 辐射和自身的热辐射 远红外:波长>6辐射特性-地表物体自身热辐 为主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分类: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 航天比例尺(像片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 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扫描成像成像方式:光/机扫描成像、固体 自扫描成像、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 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 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微波遥感特点: 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 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主动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向目标地物发射微波 并接收其后向散射信号来实现对地观测遥感 方式。 雷达:意为无线电测距和定位。 遥感图像特征:几何特征、物理特征、时间特 征 表现参数: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 辨率、时间分辨率 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来描述 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 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 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 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 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热红外像片的解译: 直接解译标志包括:色调、形状与大小、地物 大小、阴影、 地物的解译:水体与道路、树林与草地、土壤 与岩石: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3)室内详细判读 (4)野外验证与补判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 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 状况的地图。 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复合步骤如下: 1.地理数据的网格化 (1)网格数据生成、(2)与遥感数据配准: 2.最优遥感数据的选取 3.配准复合 数字图像的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 几何校正三层次: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几 何畸变校正、控制点的选取 控制点的选取: (1)数目确定:控制点数目的最低限是按未知 系数的多少来确定的。 (2)选取原则:控制点的选择要以配准对象为 依据。以地面坐标为匹配标准的,叫做地面控 制点。有时也用地图作地面控制点标准,或用 遥感图像作为控制点标准。无论用哪一种坐标 系,关键在于建立待匹配的两种坐标系的对应 点关系。 数字图像增强的5种方法:对比度变换、空 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多波段数字图像数据格式:BSQ、BIP、BIL 度量特征空间中的距离经常采用的算法:绝 对值距离、欧氏距离、马氏距离、均值向量的 混合距离、相关系数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 和非监督分类。 水体遥感: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获得 水体的分布、泥沙、有机质等状况和水深、水 温等要素的信息,从而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和 水环境等作出评价,为水利、交通、航运及资 源环境等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水体遥感的研究内容:水体的光谱特征、水 体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 探测、水体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植物的光谱特征:可使其在遥感影像上有效 地与其他地物相区别。同时,不同的植物各有 其自身的波谱特征,从而成为区分植被类型、 长势及估算生物量的依据。 健康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健康植物的波谱 曲线有明显的特点,在可见光的0.55附近有 一个反射率为10%~20%的小反射峰。在0.45 和0.65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谷。在0.7-0.8 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在近红外波段 0.8—1.3之间形成一个高的,反射率可达40% 或更大的反射峰。在1.45,1.95和2.6—2.7 处有三个吸收谷。 影响植物光谱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植物叶子的颜色、叶子的细胞构造 和植物的水分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不 同种类、灌溉、施肥、气候、土壤、地形等因 素 不同植物类型的区分: 1.不同植物由于叶子的组织结构和所含色素 不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 2·利用植物的物候期差异来区分植物 3.根据植物生态条件区别植物类型 大面积农作物的遥感估产三方面内容: 农作物的识别与种植面积估算、长势监测、 估产模式的建立。 高光谱遥感与一般遥感区别(特点)在于: 高光谱遥感的成像光谱仪可以分离成几十甚至 数百个很窄的波段来接收信息;每个波段宽度 仅小于10nm;所有波段排列在一起能形成一条 连续的完整的光谱曲线;光谱的覆盖范围从可 见光到热红外的全部电磁辐射波谱范围。 应用领域: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在植被研 究中的应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1.投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 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有统一的比例尺。中心 投影则受投影距离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高 度和焦距有关 2.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当投影面倾斜时,垂直 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有所放大,像点相 对位置保持不变。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其比例 关系有显著的变化,各点的相对位置和形状不 再保持原来的样子 3.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时,随地面起伏 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 成比例缩小,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 面起伏越大,像上投影点水平位置的位移量就 越大

遥感导论答案

第一章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第二章 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2.电磁波谱主要分为哪几个波段?遥感利用最多是那些?分析原因 频率由大到小: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最常用的是:红外,可见光(被动遥感);微波(主动遥感) 3、几类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性.1.植物: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的反射强,在绿波段形成波峰,在红和蓝是两个吸收带,在远红外波段有一反射陡坡,是因为植物的叶细胞结构不同,同时植物的种类、季节、病虫害影响、含水量也影响植被的光谱性质 2.土壤: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3. 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是近红外波段吸收更强。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4. 岩石: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5.城市道路,建筑物的反射波谱曲线受太阳的位置影响 第三章 1.主要遥感平台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地面平台:高度在0~50m范围内,与地面接触的平台称为地面平台或近地面平台。它通过地物光谱仪或传感器来对地面进行近距离遥感,测定各种地物的波谱特性及影像的实验研究。 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飞机按高度可以分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和高空平台。 航天平台: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高度在150km以上。航天飞机240~350km高度。卫星:低轨150~300km,大比例尺、高分辨率图象;寿命短,用于军事侦察;中轨:700~1000km,资源与环境遥感;高轨:35860km,地球静止卫星,通信、气象。航天平台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气象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 2.垂直摄影相片的几何特征? (1)中心投影(2)像点位移(3)ao/AO = f/H(正地形会向相片边缘移动,负地形会由相片边缘向中间移动) 3.微波成像的特点? (1)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2)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4)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5)分辨率低,但特性明显 4.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一、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地面分辨率取决于胶片的分辨率和摄影镜头的分辨率所构成的系统分辨率,以及摄影机焦距和航高。二、图象的光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传感器的波段选择必须考虑目标的光谱特征值。三、辐射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某个波段遥感图像的总信息量与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有关。 四、图象的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时间分辨率对动态监测很重要。 第四章 1.理解假色法与减色法的原理和使用条件 加色法原理:不同颜色(波长)的光混合后生成白光 使用条件:显像管(电视、电脑) 减色法原理:2块滤光片组合产生颜色混合时,入射光通过滤光片时都会减掉一部分辐射,最后透过光是经过多次减色的结果使用条件:颜色的配制、彩色相片的染印等 2.真彩色与假彩色的区别 真彩色:用地物对红光的反射率作为红,对蓝光的反射率作为蓝,对绿光的反射率作为绿 假色光:(1)根据加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此时原来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真实的颜色。(2)对于单波段遥感图像,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不同彩色图像

建标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2001]77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设备产业化进程,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达到治理水体污染,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上地、劳动安全、消防等有关政策和排水行业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统筹规划,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按系统分期配套建设,并与城市发展需要相协调。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由污水管渠系统、泵站、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污水厂)、出水排放系统等构成。工程项目的系统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受纳水体的条件以及环境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城市污水厂采用集中或分散建设应在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一般宜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水厂。 根据城市排水规划的要求,城市排水管渠、泵站应与污水厂同步建设。城市污水厂应选择经济技术可行的处理工艺,并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一次建成,当条件不具备时,可分期建设,分期投产。 第六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性质、流域环境规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报告以及水域功能区的要求进行综合论证。 第七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并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对于需要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应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综合效益,推进技术进步为原则,在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基础上确定。

教案二拖一2《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教学设计 同步练习)

《走一步,再走一步》练习题 练习重点目标 1.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2.从文中得到一定启示 3.学习文中所用描写手法 一、基础部分 1.下边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啜泣(chu?)一堵墙(dǔ)峭壁(qiào)耸立(sǒnɡ)B.崩土(bēnɡ)蓬乱(pénɡ)颤抖(zhàn)嶙峋(xún) C.凝视(nínɡ)嘲笑(cháo)头晕(yūn)目眩(xuàn)D.陡峭(dǒu)动弹(tɑn)摔死(shuāi)翼翼(yì)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悬崖:高而陡的山崖训诫:告诫,教导 B.嶙峋:形容人瘦削灌木:灌溉树木 C.目眩:眼睛昏花啜泣:抽抽搭搭地哭 D.纳罕:惊奇,诧异小心翼翼:谨慎小心 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 B.“我”在伙伴的怂恿下爬悬崖。 C.伙伴们勇敢地一个接一个地爬了上去。 D.我终于爬了上去并跟他们一块艰难地下来了。 4.用课文中词语填空。 那座悬崖就________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________垂直的________,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灌木。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_________(啜泣、哭泣),正_______(纳罕、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_______(恐惧、害怕)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 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⑥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⑦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⑧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⑨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

遥感导论复习总结

1. 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2.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3. 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4. 大气散射:大气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 5. 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6. 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 7. 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8. 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9. 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差。 10. 互补色: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11. 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二种颜色混合想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之为三原色。 12.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13. 电磁辐射的性质:是横波;在真空以光速传播;电磁波具有玻粒二象性;满足fλ=c E=hf 14.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辐射的特性: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15. 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就是因为蓝光波长段,散射强度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使太阳辐射传播方向的蓝光被大大削弱。这种现象在日出和日落时更为明显,因为这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向地面,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时要厚得多。在过长的传播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加上剩余的少量绿光,最后合成呈现橘红色。所以朝霞和夕阳都偏橘红色。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也就是说,在符合无选择性散射的条件波段中,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如云、雾粒子直径虽然与红外波长接近,但相比可见光波段,云雾中的水滴的粒子直径就比波长大很多,因而对可见光中各个波长的光散射强度相同,所以人们看到云雾呈现白色。 16. 0.3~1.3μm,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波段。1.5~1.8和2.0~3.5.近、中红外波段。3.5~5.5中红外波段。8~14远红外波段。0.8~2.5微波波段。 17. 亮度温度:衡量地物辐射特征的重要指标。指当物体的辐射功率等于某一黑体的辐射功率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即为该物体的亮度温度。 18. 同物异谱:是指一种地物对应几种不同的光谱特征(有周围环境,时相上的原因)例如坡度,破向,密度,季,相,覆盖度以及地物的组合方式。 异物同谱:不同类型的地物具有相同的波谱特征。 19. 气象卫星的特点:(1)轨道,有低轨和高轨两种,运行中每条轨道都要经过地球南北两极附近上空。优点:每天对全球扫描两遍,获取全球气象资料,得全球大气变化宏观资料;缺点:对一定特定区域一天只能观测2次,不能取得连续变化观测。 (2)短周期重复观测(3)成像面积大,有利于获得宏观同步信息,减少数据处理容量(4)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 20. 摄影机分类:分幅式摄影机、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数码摄影机。 21.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①投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没有统一的比例尺。中心投影则受投影距离(遥感平台高度)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高度H和焦距f有关。②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当投影面倾斜时,垂直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有所放大。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比例尺有显著的变化。 ③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时,随地面起伏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成比例缩小版,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面起伏越大,像上投影点水平位移量就越大,产生投影误差。 22. 像点位移的特征:①位移量与地形高差h成正比。即高差越大引起的像点位移量也越大。②位移量与像主点的距离r成正比。即距主点越远的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较小。③位移量与摄影高度成反比。即摄影高度越大,因地表起伏引起的位移量就越小。 23. 微波遥感的特点: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对某一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遥感导论试题

遥感导论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遥感的基本概念。 2.简述遥感探测系统的几个部分。 3.简述遥感的类型。 4.简述遥感的特点。 5.试述全球及我国遥感技术的进展与趋势。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1、电磁波含义及电磁波的性质。 2、电磁波谱的含义,电磁波区段的划分就是怎样的? 3、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的物理意义。 4、简述辐照度,辐射出射度与辐射亮度的物理意义,其共同点与区别就是什么? 5、朗伯源与黑体的概念? 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7.什么就是大气窗口?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与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8、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体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9、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

物反射波谱特性。 10、列举几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的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11、在真空中电磁波速为3×108 s m (1)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从约3、8×10-7 m 的紫色光到约7、6×10-7m 的红色光,其对应的频率范围为多少? (2)X 射线的波长范围约5×10-9—1、0×10-11m,其对应的频率范围就是多少? (3)短波无线电的频率范围约为1、5MH Z ---300MH Z 其对应的波长范围就是多少? 12、在地球上测得太阳的平均辐照度I=1、4×10 3 2m w 设太阳到地球 的平均距离约为1、5×1011m 试求太阳的总辐射能量。 13、假定恒星表面的辐射与太阳表面辐射一样都遵循黑体辐射规律。如果测得到太阳辐射波谱λ=0、51μm ,的北极星的λ=0、35μm ,试计算太阳与北极星的表面温度及每单位表面积上所发射出的功率就是多少? 14、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496×103m,太阳的线半径约为6、96×105KM (1)通过太阳常数I 0,计算太阳的总辐射通量E 。 (2)由太阳的总辐射通量E,计算太阳的辐射出射度M 。 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1. 传感器,遥感平台的含义。

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二

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业导航 1.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2.从文中得到一定启示 3.学习文中所用描写手法 一、基础部分 1.下边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啜.泣(chuò) 一堵.墙(dǔ) 峭.壁(qiào) 耸.立(sǒnɡ) B.崩.土(bēnɡ) 蓬.乱(pénɡ) 颤.抖(zhàn) 嶙峋.(xún) C.凝.视(nínɡ) 嘲.笑(cháo) 头晕.(yūn) 目眩.(xuàn) D.陡.峭(dǒu) 动弹.(tɑn) 摔.死(shuāi) 翼翼.(yì)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悬崖:高而陡的山崖训诫:告诫,教导 B.嶙峋:形容人瘦削灌木:灌溉树木 C.目眩:眼睛昏花啜泣:抽抽搭搭地哭 D.纳罕:惊奇,诧异小心翼翼:谨慎小心 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 B.“我”在伙伴的怂恿下爬悬崖。 C.伙伴们勇敢地一个接一个地爬了上去。 D.我终于爬了上去并跟他们一块艰难地下来了。 4.用课文中词语填空。 那座悬崖就________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________垂直的________,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灌木。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_________(啜泣、哭泣),正_______(纳罕、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_______(恐惧、害怕)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 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⑥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⑦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⑧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

遥感导论考试重点

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遥感与遥控遥测的区别:遥感不同于遥测和遥控。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遥感的类型: 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按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惑、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等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电磁波谱: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的顺序把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波段划分:长波,中波和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波段 电磁辐射: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辐射测量内容:辐射能量、辐射通量、辐照度、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大气散射有三种情况: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对应的光谱段: 0.3—1.3y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1.5-1.8pm和 2.0— 3.5tm,即近、中红外波段。 3.5—5.5_um,即中红外波段。 8-14pm,即远红外波段。 0.8~2.5cm,即微波波段。 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 可见光与近红外:波长0.3-2.5辐射特性-地表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中红外:波长2.5-6辐射特性-地表反射太阳辐射和自身的热辐射 远红外:波长>6辐射特性-地表物体自身热辐为主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分类: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 航天比例尺(像片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扫描成像成像方式:光/机扫描成像、固体自扫描成像、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 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微波遥感特点: 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 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主动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向目标地物发射微波并接收其后向散射信号来实现对地观测遥感 方式。 雷达:意为无线电测距和定位。 遥感图像特征:几何特征、物理特征、时间特征 表现参数: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 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 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7.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和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对于遥感传感器而言,只有选择透过率高的波段才有观测意义。根据卫星传感器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波段区间进行观测,选择电磁波通过大气层透过率高的大气窗口,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8.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1大气的吸收作用;○2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反射、折射、散射、透射 9.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两峰交叉之处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