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教案

翻译教案

翻译教案
翻译教案

使用教材: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一讲翻译原则简介

教学目标:了解基本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研究的问题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1.翻译的定义和内涵(Translation is an n art/science/craft?)

2.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严复、傅雷、钱钟书、刘重德

3.中国翻译史上的论争:鲁迅—宁信而不顺;梁秋实、赵景深:宁顺而不信

难点:1.直译与意译

2.归化与异化:归化派代表人物尤金.奈达,异化派代表人物韦努蒂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6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20分钟

教学内容:

1.翻译的定义和内涵:(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Translation is an art/ science/craft?

2.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influential translation principles):

严复:信达雅---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 The “three character guide” is regarded as a plumb-line of long standing to measur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ranslating.

傅雷:神似---spiritual conformity. Emphasizing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强调原作神韵再现。

钱钟书:化境---sublimed adaptation. Focus on the transl ator’s smooth and idiomatic Chinese version for the sake of the Chinese reader.

刘重德:信、达、切---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closeness.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6 第三大题

第二讲翻译的过程

教学目标:怎样去理解和表达;学会表达的基本策略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理解与表达

a.理解语言现象

b.理解逻辑关系

c.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事物

难点: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注意;习惯与表达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55分钟;课堂小节5 分钟;课堂作业30分钟

教学内容:

1.理解与表达:

He found them pushing needles, thread, pots, pans, ribbons, yarns, scissors and buttons to house wives.他发现他们在向家庭主妇推销针头线脑,锅碗瓢盆。(国外没有瓢)

改为:他发现他们在向家庭主妇推销针线,锅罐,绸带,剪刀和钮扣。

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

It is an order from President Bush/ I don’t care if it is from bush, tree, or grass.

这是布什总统的命令,管他什么布什,布头儿,布片儿,我才不在乎呢。

Th e old man’s heart missed a beat when he saw the pearl.

这位老人一看到这颗珍珠高兴得连心都跳不过来。

A good dancer never missed a beat.善于跳舞的人从不漏跳一拍(总能跟上节拍/总能采对步点)

If we don’t hang together, they shall hang us separately.

咱们要是不摽到一块儿,保准会吊到一块儿。我们不紧紧团结一致,必然一个个被人绞死。

我们必须共赴沙场,否则就得分赴刑场。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18 第二、三大题

第三讲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教学目标:了解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的不同,词汇对应与不对应等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1.中西思维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犹如母与子的关系。先有人类思维后有语言、图画、音乐等外在表现形式

2.英汉词语完全对应:如Aspirin, Marxism, Capitalism

3.英汉词语部分对应(one word with multiple equivalents of the same meaning)

难点:1.英汉词语不对应(words without correspondence)

2.汉英表达尽量简洁(brevity)

3.形合和意合(hypostasis and parataxis)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65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15分钟

教学内容:

1. 中西思维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犹如母与子的关系。先有人类思维后有语言、图画、音乐等外在表现形式。Language serves as dress of thought/Thoughts are always expressed by words /Without thinking,language would be meaningless

那么,思维又是如何作用在语言形式上的呢?通过研究可知:思维---表现法---语言具体形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即所谓“靠天吃饭”。农业、土地与民生息息相关,所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即把人与自然视为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

The Taoist notion Of following nature is closed related,as in other naturalistic movements,to the idea of fate.

这种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使中国人习惯于崇尚自然、行于自然;不违天命、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和宿命论,即Let things remain as they are.而在人与天地万物协调共存的世界中,则存在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发展变化。美国人说这是moving in endless circles and repeating it over and over again。中国的儒家与道家哲学就深深体现了这种观点。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道”等,这就是汉民族的循回式思维方式,比如在语言表现法中有回环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及递进式表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中国人表达事物总是按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由因到果、由先到后、由大到小进行阐述,这种思维模式可称为具体一般型表达(Particular-General Pattern)。习惯于问题解决型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它们不仅在语言上如此,在文化艺术、经济活动中也都占有统治地位。也就是说中国人擅长具象思维。西方人恰恰相反,他们一向将人与自然分隔开来,认为思维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客观事物,讲究“人物分立”,人能够通过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说过的一句话之中我们就可见一斑: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35 第五大题

第四讲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

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句子中词的意义,从而在翻译时作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选择和确定原句词义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2.根据上下文联系以及词在句子中的搭配关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难点:1.将词义作抽象化或具体化的引申

2.翻译时注意词义的褒贬性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7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10分钟

教学内容:

词义的选择: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

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一词多义就是说同一个词在同一个词类中,又

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选择

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的词义。选择和确定词义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选择某个词的词义,首先要判明这个词在原句中应属哪一种词类,然后再进一步确定其词义。例如,在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 一句中,like用作形容词,它的汉语

对应意义是“相同的”,因此全句可以译为:“相同的电荷相斥,不同的电荷相吸”。

但在下面例句中,like又分属其他几个不同词类:

1)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

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学。(动词)

2)In the sun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window there are fine grains of dust shining like gold.

在射入窗内的阳光里,细微的尘埃象金子一般在闪闪发光。(前置词)

3)Like konws like.

英雄识英雄。(名词)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35 第四大题

第五讲词法和句法的差异

教学目标:主要了解英汉句子构成的差异,学会基本的转换方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1.词的搭配(matching of words) e.g cut wheat/cut cake/cut finger-nail

2.词在句子中的位置(order of words in the sentence),以副词为例

3.句序(sentence order)

a.汉语按照时间的先后

b.英语复合句应改为汉语简单句

c. 英语复合句应改为汉语复合句

d.被动句改为主动句

难点:英语句子结构的转换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5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30分钟

教学内容:

1. 词的搭配 ( matching of words)

(1)Cut wheat / cut cake/ cut finger-nails

(2)炉子着得很旺

The fire is burning briskly in the stove.

(3)她着凉了

She has caught cold.

(4)你猜着了

You have guessed right.

(5)老李躺下就着了

Lao Li fell asleep as soon as he lay down.

(6)他走错了一着

He has made a false move./ take a wrong step

(7)这些孩子穿着整齐。

These children are all neatly dressed.

(8)这些措施都着眼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All these measures are aimed to further emancipating the productive forces

(9)Some Americans pop across the border simply to fuel up on flavorful Mexican food and beer

(fuel up on: 加燃料于)一些美国人越过国境线,只是为了吃些可口的墨西哥食物,喝点美味的墨西哥啤酒。(fuel up on: 加燃料于)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34 第二大题

第六讲加注和释义法

教学目标:了解在翻译时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加注和释义法适用的情况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加注法(Annotation)

难点:释义法(Paraphrase)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55分钟;课堂小节5分钟;课堂作业30分钟

教学内容:

1.Annotation加注法:

You told me the other day that you weren’t going to write anything about yourself. It would be rather like a dog in manger to keep to yourself a whole set of material that you have no intention of using.前些日子,你告诉我你自己不打算写有关他的任何东西,可你却又占着大批材料自己不用,这岂不是狗占马槽太自私了吗?

A dead leaf fell in Soapy’s lap. That was Jack Frost’s card.

一片枯叶飘落到苏比的膝头。那是杰克弗罗斯特的名片。

But I am short-tempered, frazzled from all responsibilities. I am the “Sandwich Generation”, caught between kids and parents.但我的脾气不好,都是这些事给烦的。我是个夹在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三明治人”。

People considered that what he had played on that occasion was no more than a Judas Kiss.人们认为他在那种场合所表现出的不过是犹大之吻,居心险恶。

The favors of Government are like the box of Pandora, with this important difference that they rarely leave hope at bottom.

政府的恩惠如同潘多拉的盒子,后患无穷,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盒底很少留有希望。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44 第三大题

第七讲词类转换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翻译过程中词类的活用情况,以便在翻译是采取灵活的策略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转译为动词

a.名词转移成动词

b.前置词转译成动词

c.形容词转译成动词

难点:转译成名词

a.名词派生的动词

b.名词转用的动词

c.被动句式中的动词可转译成动词

d.形容词转译成名词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5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30分钟

教学内容:

1. 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火箭已经用来探索宇宙。

2. The sight and the sound of jet planes filled me with longing.

看到我们的喷气式飞机,听到隆隆的机声,我感到心驰神往。

3. The streets are marked by an absence of color.

街上明显缺乏色彩。

4. We are enemies of all wars, but above all of dynastic wars.

我们反对一切战争,特别是王朝战争。

5.After several blocks, he found an empty park bench.

过了几个街区,他发现一条公园里的长凳,空着没人坐。

6.Party officials worked long hours on meager food, in cold caves, by dim lamps.

党的干部每天长时间工作,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冰冷的窑洞,点的是黯淡的油灯。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53 第一、二大题

第八讲正反表达转换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翻译过程中正面表达与反面表达的灵活使用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1.英语为肯定式,汉语译为否定式

2.英语为否定式,汉语译为肯定式

难点:1.双重否定

2.一些习惯表达的译法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50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5分钟

教学内容:

1.英语为肯定式,汉语译作否定式(affirmative in English but negative in Chinese).

You are quite a stranger here.

这儿的人都不认识你.

Free-frost refrigerator

Wet paint!

He yelled “freeze!”

Keep off the lawn!

I failed to understand your meaning.

我弄不懂你的意思。

A person who does a regrettable action is often regretful afterwards.

一个人做了不该做的事,日后往往会懊悔。

But I could see that my arguments were hopeless. Those pigeons would have to go.

但我发现我的争辩是徒劳的,这些鸽子留不住的。

2. 英语为否定式,汉语译作肯定式 (affirmative in Chinese but negative in English).

Where is the wretched girl? Why do you not come when I call you?

这死丫头去哪里了?怎么叫你半天才来?

Pierre: hey, what the…! You old fool.

Lena: don’t talk to me that way! I am not your wife.

皮埃尔:哎,怎么,你这傻女人!

莉娜:嘴里放干净点!我又不是你老婆

The United Nations organization has not, so far, justified the hopes which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set on it.

到目前为止,联合国辜负了世界人民寄予的希望。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110 第一,二大题

第九讲增词法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增词法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1.根据意义或修辞上的需要增加动词:根据意义上的需要在名词前增加动词

2.增加形容词

3.增加副词

4.增加名词

a.在不及物动词后面增加名词

b.在形容词前增加名词

c.在抽象名词后增加名词

d.在具体名词后增加名词

5.增加重叠词表示复数

6.增加表示事态的词

难点:1.增加语气助词

2.增加量词

3.增加根据上下文需要及反映背景情况的词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120分钟;课堂小节20分钟;课堂作业40分钟

教学内容:

A.根据意义上或修辞上的需要for purpose of rhetoric or coherence

1.1增加动词

根据意义上的需要,可以在名词前增加动词。如果把下面例1中的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able tennis exhibition译为“在宴会、音乐会、乒乓球表演之后”,意思似乎

不够明确。如果在词之前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动词,译为“在参加宴会、出席

音乐会、观看乒乓球表演之后”,形成三个动宾词组,那就意思明确,读起来也较通顺自然,

符合汉语习惯。

1)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banquets,the concerts and table tennis exhibitions,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muniqué.

晚上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会、观看乒乓球表演之后,他还得起草最后公报。

2)There were no speeches, no foreign diplomats,no “ordinary Chinese” with paper flags and banquets of flowers。没有发表讲话,没有各国外交官到场,也没有“普通中国人”挥舞纸旗、花束的场面。

3)Rostow was about to become,for lack of anyone or anything better,a very influential intellectual—the very wrong man at the wrong place with the wrong idea。

因为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罗斯托就要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知识分子,这真是在错误的地方任用错误的人去实行他的错误主张。

4)They had been through it al at his side—the bruising battles,the humiliations of the defeat|…through empty

mid-1960s—until at last,in 1968,they were able to savor the sweet taste of triumph。

他们始终站在他的一边,经历过残酷的厮杀,忍受过辛酸的失败,熬过了一事无成的六十年代中期,毫不容易挨到了一九六八年,他们才尝到了胜利的甜头。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60 第一、四大题;p.P74 第二、五大题

第十讲省略法(减词法)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翻译过程中省略法的应用策略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省略法是指原文中有词在译文中译不出来,因为译文中虽然无其词而已有其意,或者在译文中是不言而喻的

从语法角度考虑而采用省略

1.省略代词

2.省略非人称的或强调句中的it

3.省略连接词

4.省略冠词

5.省略前置词

难点:从修辞角度考虑而采用省略

1.有些短句重复出现,译文可作适当省略

2.根据汉语习惯,译文可以省略一些可有可无的词

课时安排:课堂讲授100分钟;课堂小节20分钟;课堂作业60分钟(分两次讲授)

教学内容:

省略(omission)是指原文中有写词在译文中译不出来,因为译文中虽无其词而已有其意,或者在译

文中是不言而喻的。换言之,省略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而嫌累赘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

但省略并不是把原文的某些思想内容删去。现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分别举例探讨省略法:

A.从语法角度来看

1. 省略代词

1.1省略作主语的人称代词

(1) 根据汉语习惯,前句出现一个主语,后句如仍为同一主语,就不必重复出现。英语中通常都有

主语,因此人称代词做主语往往多次出现,这种人称代词汉译时常常可以省略。

1) He was thin and haggard and he looked miserable

他消瘦而憔悴,(……)看上去一副可怜相。

2) But it’s the way I am and try as I might , I haven’t been able to change it.

但我就是这个脾气,(……)虽然几经努力,(……)却未能改变过来.

3) They had ground him beneath their heel, they had taken the best of him, they had murdered his

father, they had broken and wrecked his wife, they had crushed his whole family.

他们把他踩在脚底下,压的粉碎,他们榨干了他的精髓,(……)害死了他的父亲,(……)摧残了他的妻子,(……)毁了他的全家。

4)Laura wished now that she was not holding that piece of bread-and-butter ,but there was nowhere to put it and she couldn’t possibly throw it away.

这时劳拉宁愿(……)手里没有这块涂上黄油的面包,拿着又没有地方放,(……)又不可能扔掉。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101 第一、七大题;p.101 第二、五大题

第十一讲重复法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翻译过程中重复法的使用策略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重复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增词法,只不过所增加的词语是上下文出现过的词语。

1.重复名词

2.重复动词

3.重复代词

难点:英语原文中即使没有次的重复,翻译时为了是译文生动,有时候可以采用下列各种重复手段

1.运用两个四字词组

2.运用词的重叠

3.运用四字对偶词组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5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30分钟

教学内容:

重复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增词法,只不过所增加的词是上文刚刚出现过的词。翻译和写作一样,本应力求简练,尽量省略一些可有可无的词,但有时为了明确,强调或生动,却往往需要一些关键性的词加以重复。

1. 重复名词

1.1 英语中作宾语的名词

1) Let us revise our safety and sanitary regulations.

我们来修订安全规则和卫生规则吧

2) I had experienced oxygen and/or engine trouble.

我曾碰到过,不是氧气设备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两者都出故障。

3) They begin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the enemy.

他们开始研究敌情,分析敌情。

4)Thus, I wrote “Spain in Arms,1937”and saw china in revolut ion in 1925-27,and later in war with Japan.

这样,我就写了《战斗中的西班牙(一九三七年)》。我也看到了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正在革命中的中国,后来又看到了正同日本作战的中国。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84 第一、二大题

第十二讲定语从句的翻译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方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限制性从句与非限制性从句

1.定语词组

2.并列从句

3.状语从句

难点:1.独立句

2.复合宾语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5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30分钟

教学内容:

限制性定语从句

限制性定语从句对所修饰的先行项起限制作用,在意义上与先行项密切不可分。如被省去,主句的意思就含糊不清,甚至变得毫无意义。关系词和先行项之间一般不用逗号分隔。1. 定语词组

①I have but one lamp by which my feet are guided.我只有一盏指路明灯。

②the thread which bound her so lightly to girlhood and home were irretrievably broken ……而那些把她和少女时代以及故乡轻轻系住的柔丝,不得不就此断绝了。

翻译这类从句,常常是将关系词省去,在句未加“的”字,放在被修饰项之前。当然,也可视其情况不用“的”字,如①和②。这种译法用得普遍,尤其适用于译简短的定语从句。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143 第一、四大题

第十三讲习语的翻译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翻译过程中习语的处理策略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1.汉英习语对比

a.形义完全相同

b.形义部分相同

2.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

a.直译

b.直译加注

c.释义

难点:异化与归化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5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30分钟教学内容:

英汉习语对比

1.形义完全相同

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吠犬不咬人

life in short and time is swift 人生苦短, 岁月易逝

as cold as ice 冷若寒冰

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Heart to heart 心心相印

2.形义部分相同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as strong as horse 力大如牛

teach a pig to play on a flute 赶鸭子上架

talk horse 吹牛

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 杀鸡取卵

laugh off one's head笑掉牙

as strong as horse 力大如牛

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P53 第一、二大题

第十四讲无生命主语句的翻译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翻译过程中无生命主语句的翻译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1.把无生命主语转换成有生命主语,必要时切分句子,将主语译成分句

2.把无生命主语转换成有具体事物的主语。

3.把无生命主语转换汉语的状语

难点:把无生命主语转换汉语复句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5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30分钟

教学内容:

无生命主语句(Non-life subject sentences):

类型:

The past decade saw much great progress in our society.

我国社会在过去10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That night sleep eluded him那天夜里他没有睡好。

Rome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 events.罗马城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性事件。

Her illness prevented her from attending the conference on linguistics.

她因病没有参加语言学术会议。

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这位曾使全世界发出笑声的人自己却饱尝辛酸。译法:

1.把无生命主语转换成有生命主语,必要时切分句子,将主语分译成分句。

The word “expect” always crept into Dad’s stories.爸爸讲故事时,总要不经意地说出“期望”这个词。Absence and distance make the overseas Chinese heart increasingly fond of the Peking regime.

华侨背井离乡,远居国外,因此他们在感情上越来越向往北京政权。

My total ignorance of the connection must plead my apology.恕我孤陋寡闻,对此关系一无所知。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113 第一、二大题

第十五讲 Metaphor的翻译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修辞的翻译方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Metaphor的双重含义;翻译方法

1.保留原文的形象,即 find an equivalent image

2.实行翻译“补偿原则”(compensation)

难点:保留或恰当转换原文的形象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5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30分钟

教学内容:

Metaphor 这里指广义上的修辞figurative speech. 也就是,不仅指它的本义denotation,也指它的转义connotation. 如以下例句:

The girl murmured her thanks. 她轻声道了声谢。

It is a long story with many ands. 这故事说来话长,包括许多细节。

They cap when they pass the dean. 他们路遇系主任时,脱帽以示敬意。

A narrow trail snakes between the trees. 一条窄径在林中蜿蜒向前。

He pocketed all the profits. 他侵吞了所有的利润。

Shanghai mirror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 of China.上海反映了中国的发展和现状。

When a surviving ship’s officer was later asked whether “women and children first” was the captain’s rule or the rule of the sea, he replied that it was the rule of human nature.

后来有人问一幸存的该船官员:“妇女与儿童优先”是船长的规定还是航海的规矩。他答道,这是人性的准则。Parallelism

There are teachers and teachers. = There are good teachers and bad teachers.

误译:世上有许许多多的老师 / 正确:世上有好老师也有坏老师。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182 第一、二大题

专业英语翻译教案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课程大纲及教案 专业名称:英语专业 课程名称:《翻译》(1) 主导教材: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所属课程组:翻译组 课程负责人: 适用年级:英语专业本科2003级200 5 —200 6 学年第一学期

翻译(1)(2)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翻译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030903081,030903082 学分:4 学时:68 开课学期:五、六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理论认识,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其翻译能力的基本要求,即:能运用翻译理论与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译文忠实、流畅,译速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汉字,使之可以胜任未来的中学英语教学以及其他涉及翻译能力的工作。 2、[课程要求] 本课程为系列专业基础课,由英译汉和汉译英组成,要求学生按顺序修读。为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布臵相当数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要点] 本课程教学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重点是翻译技巧的介绍与练笔,翻译内容涉及各类文体、各个领域。课程安排按照讲练结合的原则展开,帮助学生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训练翻译的基本技能。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讲评,强化学生对不同文本语体特点和翻译原则的认识,为其将来从事翻译工作或运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打下坚实的双语转换实践基础。 2、[教学安排] 本课程教学依据教学大纲,安排在本科三年级上、下两学期进行,共计68学时,其中36学时为英译汉,32学时为汉译英,每周2学时。教学计划允许授课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有一定的灵活度,但至少应包含以下3部分的主题内容: 1)翻译概述(含翻译的标准、原则、过程、中外翻译简史及翻译名家的主要观点等); 2)翻译技巧讲练(介绍主要的英汉互译技巧,结合学生的练笔进行讲评); 3)多视角的翻译实践与研究(不同领域的翻译实践及其操作原则与技巧,如外来词 翻译、报刊标题及新闻翻译、旅游翻译、科技翻译、广告翻译、文化与翻译等; 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始涉猎翻译的前沿理论,提高学生对翻译的理性认识,目的在 于训练其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为其将来从事翻译实践或理论研究开辟一个窗 口)。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毛荣贵:《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 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课程的教学分为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和短文翻译两个阶段,其分别要求是: 1、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掌握10000-12000 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 个词 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 (2)语法: 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阅读能力: 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 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翻译能力: 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 词。 2. 短文翻译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1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学分: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 适用研究生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课,适用该学科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是研究译学理论及实践技能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翻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语言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等在翻译学研究和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具有翻译学科意识及翻译理论研究的创新意识,对翻译研究和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正确应用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掌握较高的英汉互译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概述 1.熟悉翻译的定义,判断翻译是科学和/或艺术。 2.认识翻译的目的、弄清翻译的任务。 3.了解翻译的标准、熟知翻译的过程。 4.分析译者的素养。 5.了解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的关系。 二、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 1.了解中国翻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理解三不易、五不翻、五失本、案本、信达雅、信达切、信与顺、化境、形似与神似、三美、猫论、以及忠实与通顺等的内涵。 2.了解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理解翻译三原则、等值翻译、功能对等、动态对等、形式对等、文化翻译观、民族主义翻译观、女性主义翻译观等的内涵。 3.了解翻译理论中的不同学派,如:文艺学派、文学-文化学派、语言学派、莱比锡学派、解构学派、交际学派、社会符号学派、释义学派、摆布学派、辨证逻辑学派、翻译研究学派等。 4.了解翻译学的不同分类,熟悉并尽可能掌握比较翻译学、描写翻译学、普通翻译学、特殊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玄翻译学的基本特征。 5.了解异化与归化,学会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应用异化或归化。 6.学习了解翻译界对翻译单位的定义,掌握翻译单位(音位、词素、词、词组、句、语段、语篇)在翻译中的可行性。 三、英汉语言差异与译文可接受性 1.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要差异。 2.了解英汉两种语言表现在形合与意合上的差异。 3.比较英汉语言的词类、词性的异同。 4.比较英汉语言在表达上的视点差异。 5.比较英汉句型结构的异同。 6.了解并掌握翻译过程中的词性转换。 7.了解并掌握翻译过程中的主被动关系转换。

第二章 翻译的性质 策略和方法

第二章翻译的性质、策略和方法 2.1 什么是翻译? 定义林林总总,可谓太多,但有一点很明确,翻译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转换过程,它牵涉到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内容,是一种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inter-culture)、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是把“原语”SL(Source Language)的语言、文化信息用“的语”TL(Target Langue)的语言形式进行转达的活动,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一种媒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是一种更换语言形式和转移信息内容(包括思想、意义、情感、修辞、文体、风格、文化等)的复杂的思维及表达活动(毛荣贵)。而对这一活动规律的探讨和研究必然牵涉到哲学、美学、思维学、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翻译是一门科学。 翻译还是一门艺术。在翻译实践中,离不开直觉(instinct)、推敲(word-weighing)、灵感(inspiration)、顿悟(insight)等艺术思维方式,离不开各种艺术手段和技巧的运用。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展示的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在不悖原文的基础上,力求尽量完美地再现原文的语言艺术风采。 翻译更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积累,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见识。译者虽不需通晓各门专业,但至少应是一位“杂家”。翻译离不开原文文本和译文读者,否则成为无本之木、无的之矢,谈不上“翻译”二字,因为它离不开原文的限制。因而有人说它是“戴着镣铐跳舞”,不能长袖舒展,随心所欲。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常常为一词一句的理解和表达而煞费苦心,固有“一名之立,旬月踌躇”之说。 从形式上看,翻译有口译、笔译之分。口译又可分为交传(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两种形式。各自的标准和要求也不一样。口译强调“快捷、准确”(quick and accurate response)和“通顺”(smoothness),笔译则要求在“准确”与“通顺”的基础上,还要深究原文内涵,讲究行文用字自然得体、通顺地道。 而按体裁划分,翻译又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经贸翻译、时政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公文翻译、医学翻译以及广告宣传翻译等等。除文学翻译外,其它体裁大多归属于应用翻译的范畴。 2.2 什么是应用翻译? 应用翻译,英语又称为pragmatic translation,practical translation或applied translation。(方梦之[M],2003:前言),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其范围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不同于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的文学翻译。就内容来看,它几乎囊括了除文学翻译以外的所有作品,“包括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经营活动等方方面面”。而就文本体裁而言,它“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本、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各类文本”(方梦之[J],2003),甚至还包括各种通俗读物。 从文体特征来看,“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是这类文本的主要特点”(方梦之[J],2003)。信息性是指突出传递真实世界的客观信息和现象,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它往往重内容而

汉英翻译教案

汉英翻译教案 I 提示 ·原文来源 林庚、冯沅君主编,1980年,《中国历代诗歌选》(下编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文来源 < 1 >译文1为翁显良译,选自翁显良,1985年,《古诗英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 2 >译文2、3选自吕俊、侯向群编著,2001年,《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译文4为Schlepp译,见黄国文《从<天净沙? 秋思>的 英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中国翻译》2003年第2期。 <4>译文5为丁祖馨&Burton Raffel译,见黄国文《从<天净 沙? 秋思>的英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中国翻译》2003年第2期。 ·语体特征与翻译策略 < 1 >篇章本单元为一首曲,作者马致远(1250-1323)是

元代戏曲家,但散曲更著名。《天净沙?秋思》不仅是 他的代表作和元朝散曲小令中的杰作,也是脍炙人口、历代传诵的名篇。全曲描写一个秋暮行人的见闻与心 情,情景均嫌衰飒。 < 2 >句式曲,源于民间,属于可以合乐歌唱的长短句,是诗词发展到元代的新的文学形式。曲和诗词的区别 是:曲没有字数限制,而诗词是有字数限制的。不过 在句式结构上,曲与诗词一样,句式结构多为名词或 名词词组,很少使用完整的简单句或复合句,这是因 为在短的篇幅中“要舒展相当丰富的想象,不能不力 求简洁,凡可以省去而不至于影响语意的字,往往都 从省略。”(王力.2002:261)由于多种原因而省略 去主语、谓语或其他成分,或是介词或是连词,但是 所省略的部分究竟是什么,往往又是很难确定的;即 便如此,诗句的大意还是容易猜着的;诗人以大意的 表达为满足。(王力.2002:270)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汉语的意合性在诗/词/曲的运用中达到极至。汉语是 一种诗歌式语言。 < 3 >语义散曲是一种吟唱,用韵密,几乎是句句押韵,而且不准换韵,一韵到底。散曲用词也比较口语化, 整体上的语言都是朴素新鲜的。 < 4 >翻译策略传统的翻译研究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即重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 电子教案 专业名称: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主导教材: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 所属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 任课教师: 适用年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

Teaching Plan for Translation (1) #Title of Lesson: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Week 1 #Time Needed:Two periods(40 minutes per period) #Teaching Objectives: 1.Help the students achie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its nature,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role of translator, etc. 2.Briefly introduce to the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Key Teaching Points: 1.The nature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2.The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translating process. #Teaching Contents: I.Discussion: ●What is translation? ●What is a successful translation? ●What difficulties might occur in translating process? A.What is translation? 1.Key words: source language(SL) / receptor language / target language(TL); reproduce; message / information; equivalence / correspondence 2.Nature of translation (Eugene A. Nida):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3.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a.Oral interpretation / written translation b.Human translation / machine translation c.Literary / scientific / political / commercial translation d.Domestication (naturalization) / foreignization (estrangement, alienation) e.Literal translation / free translation B.What is a successful translation? 1.严复: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2.傅雷: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象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 似 3.钱钟书:诱、讹、化 4.Eugene A. Nida: natural / close; dynamic/functional equivalence C.What difficulties might occur in translating process? https://www.doczj.com/doc/7418591577.html,nguage / Cultural Barriers Translatability is lower when (1) the work to be translated is quite distant both in time and space; (2) its form is very much unique; (3) the content is not shared in the two cultures.

英语翻译教案 (8)

2.3.3 Omission Great disparities exi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vocabulary, grammar and rhetoric, so if the words or some elements of the sentence that are indispensable in English are translated directly into Chinese without any adjustment, the translation may turn out to be redundant, and the translation may be found to lack smoothness. Such case calls for the omission of the redundant words or phrases. However, omission does not mean to omit som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text; instead it aims to avoid unnecessary repetition or redundancy so as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conform to the idiomatic expression of Chinese. 2.3.3.1 Omitting Conjunctions 汉语倾向于注重意合(paratactic),以意统形,词句之间往往以意联结,没有一定的连接词,比较灵活;英语则倾向于注重形合(hypotactic),以形统意,词句之间有一定的联结关系,比较呆板。English is characterized by hypotaxis, so a lot of conjunctions are used to make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tences clear. However, Chinese emphasizes parataxis. It does not care much about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form; as long as the meaning is clearly expressed, some elements in the form can be omitted. Thus some conjunctions are omitted in E-C translation. (39) The soft can overcome the hard, and the weak can defeat the strong. 柔能克钢,弱能制强。 (40) If my thin smile didn’t match father’s full-fledged grin, it was because I had prayed for a guitar or a piano. 我淡淡一笑,满不像爸爸那么喜笑颜开,因为我一直巴望着有一把吉他或一架钢琴。 2.3.3.2 Omitting Pronouns One of the devices to achieve cohesion in English is to use pronouns to refer to the nouns previously mentioned, but the use of pronouns is not as common in Chinese as in English. Therefore, so long as the meaning is clearly expressed, the pronouns are always omitted in E-C translation. (41) I wrote a letter to him last week, but I wonder if he has received it. 我上周给他写了一封 信,不知收到没有。 (42) The significance of a man is not in what he attains but rather in what he longs to attain.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已获取的,而在于渴望获得什么样的东西。 2.3.3.3 Omitting Articles Articles are a special English word class. There are no articles in Chinese, so wh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they are always omitted. For example: (43) Any home appliance must be handled with care whether it is a TV set, a VCR or a microwave oven. 家电都需要轻拿轻放,不论是电视机、录像机、还是微波炉。(44) Autumn is the truth. It had to be autumn (unless the fabled apple fell unseasonably) that inspired Newton to discover the law of gravity. 秋天就是真理。只有秋天才能激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灵感,除非那只传说中的苹果落得不合季节。

关于文学翻译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文学翻译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文学翻译的论文范文一:接受美学视阀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一、审美特征 首先,儿童文学相较成人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独有的稚拙性。为适应儿童的口味,儿童文学作品往往稚嫩、淳朴、清新自然,具有成人文学所没有的原初本真的“傻里傻气”。这种稚拙之美通过的作家的笔深入作品中,折射出儿童内心真实的思想和情感。其次,提及儿童文学,人们就会联想到浪漫与想象、梦幻与诗意、神秘与瑰丽的意境。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往往与幻想联系起来。没有幻想就没有儿童文学。儿童的理性思维偏弱、现实感不强,分不清现实与想象,也不懂得事物的内在联系。为接近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文学主张要张扬幻想。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能为儿童打开通往幻想世界的大门。再次,寓言这种文学形式被儿童常态化适用。在童趣审美意象组成的单纯简约的外层结构下,儿童文学浓缩着创作主体的复杂深厚的社会文化积淀。单纯想象的审美符号体系下,寓言形态的儿童文学容易被儿童接受,引发共鸣。蕴含于作品中关于社会、人类、自然等复杂的深层内涵可以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释放能量,帮助儿童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健康人格的建立。 二、语言特征

首先,儿童文学的语言浅显易懂。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思维能力弱,语言能力在逐步完善,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浅显、简洁、准确、流畅,能够被儿童读者理解接受,并未儿童的语言习得提供范本。其次,儿童文学的语言具象化。由于儿童抽象思维差,以形象思维为主,儿童文学的语言是形象、生动、具体、动态的。运用儿童熟悉、常见的具体形象进行描述,把人物和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神态等具体、直接的表现出来,与儿童闹钟的形象相吻合。再次,儿童喜游戏玩乐的特点决定了儿童文学语言的幽默性。幽默有趣的东西符合儿童的心理要求,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快乐的情趣。有经验的儿童文学作者往往把“引起兴趣和引人发笑”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receptionaesthetics)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也是文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由于它主要探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也被称为“接受理论”、“接受研究”。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姚斯(hansrobert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iser)。这一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使西方文论实现了从“作者中心”和“作品中心”向“读者中心”的现代转向。文学作品要以读者为中心,读者为导向,相应的,儿童文学的翻译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的审美要求、视野期待是译者翻译活动的重要指导指标。 四、接受美学理论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1.以儿童读者为中心

英汉互译一第1课教案

广西师范学院《英汉互译(一)》课程教案 编号: 15-1 开课单位:外语系授课教研室:翻译写作 课程名称:《英汉互译(一)》授课教师:唐旭光 教材:《新编英汉互译教程》,授课对象:06级英语专业2、3、5班

《英汉互译(一)》第一讲翻译简论与主要翻译方法 (A Brief Discussion of Translation and Majo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1.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studies started along with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lation theories developed flourishingly in the 20th century, especial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last century. In fact, translation, which is a very complex phenomenon, is related to different disciplines, such as linguistics, psychology, sociology, cultural anthropology, communication theory, literary criticism, aesthetics, and semiotics. As translation study is a cross-discipline and cross-culture subject involving many aspects of human knowledge, the lack of a fully acceptable theory of translation should not come as a surprise. Meanwhile, quite a number of translation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have become universally acceptable and widely applicable. They are, of course, the fruits of many translation theorists and translation practitioners at home and abroad. 2.The Origin of Translation Language makes it possible for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freely so as to complete important tasks in human life. Translation makes it possible for people from different languages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so as to complete important tasks in their life. Theodore Savory points out, “Translation is almost as old as original authorship and has a history as honorable and as complex as that of any other branch of literature”(申雨平, 2002:4). In Zhou Dynasty there were different forms of address for translators in different places. “Translators are called Ji in the east, Xiang in the south, Didi in the west, and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06401405 课程学时:56 学分: 3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商务方向) 开课时间:三、四年级(2)、(1)学期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大纲执笔人:金惠康大纲审定人: 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ranslation)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它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有英语翻译成汉语与汉语翻译成汉语,现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与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侧面及其相互的联系和在综合技能培养中的作用,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说明本课程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1.教学目的: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指南。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系统地传授翻译基本理论,结合翻译实践训练、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的翻译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72学时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外翻译研究动态,掌握翻译学的理论系统,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他们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翻译理论;英译与汉译语基本实践 2. 教学难点:翻译的基本技能技巧;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读辅导材料,写学习心得,参与翻译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本课程两学期,36课时/36课时,专题讨论1-3次,计9课时,考试2课时。 第一学期: 第一章汉字英词(Chinese Characters & English Words) 第二章汉英表达的不同(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Ideas) 第三章汉文明礼貌语言(Chinese Language of Respect & Humanity) 第四章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 第五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架构(Chinese Soc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第六章现代说法反映现代社会(Modern Sayings Reflect Modern Life) 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Language,Culture & Society) 第八章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第九章语言与翻译(Language & Translation) 第十章翻译技巧杂谈(一)(On Skills of Translation)(1) 第十一章翻译技巧杂谈(二)(On Skills of Translation)(2) 专题讨论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专题讨论二:岭南文化翻译讨论 第二学期: 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第二章跨文化差异与融合(Inter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 第三章跨文化理解与翻译(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翻译策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11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翻译策略 作者:蒋新亮 摘要:文学翻译的策略,是文学译者不可回避的问题。究竟是采用“归化”策略,还是采用“异化”策略,成为众多翻译理论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话题。介绍了中西方对“归化”和“异化”的研究、“归化”和“异化”的对立及“归化”和“异化”的统一。通过关于“归化”和“异化”策略关系的分析,提出过度的“归化”和“异化”都会对文学翻译造成不利影响,不能简单地采用这种或那种策略;文学译者应根据文学翻译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从事翻译活动,在“归化”和“异化”策略中寻求最佳的结合点。 关键词:文学翻译;翻译策略;归化;异化 在人类文明史上,翻译一直是传播外来知识的重要渠道。翻译,不但能促进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还能给这种文化输入新的血液。诚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英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因此,从文化交流的高度来认识翻译活动,无疑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把握翻译活动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处理出发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对这一问题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提倡“异化”,即以出发语为导向;另一种观点提倡“归化”,即以译入语为导向。“归化”和“异化”是文学翻译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这两个术语最初是由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基于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rcher)的理论在他的著作《译者的隐身》中提出的。Schleiermarcher认为,“要帮助译作的读者在不脱离译入语的情况下正确而完全地看懂原作,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种是尽可能地不打扰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地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但是对这两种翻译,他并没有用专门的术语来概括。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Schuttleworth和Cowie在著作《翻译研究词典》中明确提出“归化”和“异化”(“domestication”和“foreignization”)这一对翻译策略术语。此后,许多翻译家及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这个课题。 一、中西方对“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现在的“归化”和“异化”之争就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归化”的主旨以译入语文化为中心,而“异化”的主旨是以出发语文化为中心。翻译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双语转换的原则应以译出语文化为依托,以译入语文化为基础,以两种语言的最佳结合为追求目标。中西方分别对归化与异化做了大量的研究。 1.西方研究“归化”和“异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归化”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交际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他提出了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和其他一些翻译理论。根据这些理论,“归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使目的语读者做出与出发语读者一样的反应,它强调的是译文的交际功能,只有译入语读者获取了与出发语读者一样的信息才能说这个翻译文本是忠实的。 正如“异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劳伦斯·韦努蒂(Venuti)指出的,试图把结构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并提出了阻抗式翻译来反对传统的、通顺的翻译。阻抗式翻译可以有助于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译出有陌生感和疏离感的文本。然而,就交流而言,“异化”翻译也有不足。由于存在不熟悉的表达方法和语法结构,在交流中会对译入语普通读者产生信息传递的障碍。 2.中国对“归化”和“异化”的研究。中国对“归化”和“异化”的研究始于直译与意译之争,在历史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英汉翻译》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英汉翻译 课程模块:三年制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方向必选课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时:总学时为36学时,一学期内上完,每周2课时。 先修课程: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 适用专业:三年制英语教育专业 成绩考核:考试课 开课教研室:英语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英汉翻译教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教学分配在英语专业二年级进行。 课程任务:《英汉翻译教程》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与要求 第一章翻译概论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介绍世界和中国翻译史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情况,使学生对翻译标准、翻译基本方法、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初步的了解,认识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在翻译练习中体现并强调翻译理论的运用。 【教学内容】 翻译的作用与使命,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方式,笔译与口译,可译性与不可译的补偿,中国翻译史,翻译练习

实用英汉翻译教案(第一)

1. 翻译的定义 1) To render in another languag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转换成另一种语言。--《韦氏大词典》 2)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 target language 译入语)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原语),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Dubois 3) “把一种语言的文字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辞海》、《现代汉语词典》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有时在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有时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进行,这种实践活动更多的应用于前者。 2. 翻译的目的 翻译作为一门课程,其目的就是在掌握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基础上,结合不断的翻译实践,学习翻译的各种技巧,提高翻译水平。翻译是较高层次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对象为英汉两种语言都达到了相当水平的学生和自学者。因此通过翻译,对已掌握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验,找出漏洞,弥补不足,并使这些能力在应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搞翻译,而翻译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学习。 3. 翻译的历史 1)Translation in Bible O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ere is a central paradigm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at is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the Bible, the most translated book in the world. Now the whole earth had one language and few words. And as men migrated from the east, they found a plain in the land of Shinar and settled there… Then they said, ―Come, let us build ourselves a city, and a tower with its top in the heavens, and let us make a name for ourselves, lest (otherwise) we be scattered abroad upon the face of the whole earth.‖And the Lord came down to see the city and the tower, which the sons of men had built. And the Lord said, ―Behold, they are one people, and they have all one language; and this is only the beginning of what they will do; and nothing that they propose to do will now be impossible for them. Come, let us go down, and there confuse their language, that they may not understand one another’s speech.‖ So the lord scattered them abroad from there over the face of all the earth, and they left off building the city. Therefore its name was called Babel, because there the Lord confused the language of all the earth; and from there the Lord scattered them abroad over the face of the earth. 上帝造人之后,赐福于人,人们安居乐业。然后,一群无聊人士希望后世记住这个时代,决心合力修建一座通天高塔,即Babel Tower。上帝恐慌,不希望这个奇观建成,于是让人们分化成不同的语言,令其不能交流。之后,因为沟通不畅,工程被迫放弃,而且人类从此不再团结,因为语言不通而分化成不同部落,并由于沟通问题,经常发生战乱,因此再无力撼动上帝的权威。巴别塔就是通天塔,比喻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也表示变乱(人类不再团结)。拜Lord所赐,我们今天要拼命学英语,外国人也要受汉语煎熬。而且,各种分歧,甚至战争,都或多或少由语言文化沟通不良引发。 2) Translation in China Actually the earliest translation can be dated back to ancient time. Versions in two languages used 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