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德树人整改措施

立德树人整改措施

立德树人整改措施
立德树人整改措施

“立德树人敬业爱生”整改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使师德师风活动月更好的扎实有效的继续开展,在查摆出问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整改措施。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敬业意识

在这次活动月中,学校党支部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地做了学习笔记,有所遵循,就有了制约,这样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享有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二者相辅相承,通过学习,广大教师的政治修养和师德水准得以进一步提升。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爱岗敬业的典范在不断的涌现;杨宝林、耿长利、杨秀萍、周宏伟、任丽娟、崔玉龙、季玲玲、白明等老师每天早晨很早就来到学校,她们用“良心、爱心、细心、尽心”的耐心地为班级最差的学生辅导功课,指导作业,而且从不求名利,在她们看来,这是自己必须这样做的,让每个孩子都学会,让每个孩子都会学,让每个孩子都成才,这是她们的特点,也是她们感到最快乐最幸福的的事情。“四心”教育在一些教师中得以充分体现。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要求教师做到,要按师德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

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通过学习,广大教师结合实际,查找出自身的不足,都写出了切实可行的自查报告。

二、充分发挥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的作用,党员和包保年组的领导率先垂范。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学校结合本年度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去,每位党员在活动月中要率先垂范,大力配合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师德师风的楷模。包保年组的学校领导经常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解决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设立师德师风投诉箱,向学生、家长公开学校投诉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开展了师德师风家长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37份。通过向学生发放师德师风调查问卷及教师自查等形式,找出了学校在师德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品德修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及时了解、及时整改。

三、认真查摆,及时梳理

我校按照局里的部署和要求,在查摆问题、剖析原因的基础上,对摆查出的问题进行梳理。而且今后还要继续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学校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教师个人的对照检查,尤其是对照《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若干问题的规定》逐条的自我对照剖析,查找问题,进而又开展了包保年组领导与教师的谈心活动。做为学校师德师风第一责任人,校领导要经常与群众谈心,对于出现的突出问题,要认真对待,妥善解决,让家长对我们健康小学的老师满意,让社会对健康小学认可。通过整改,要积极争创师德师风先进单位。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做法

1、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进一步坚持、完善、落实学校工作目标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3、进一步学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履行教师的职责。

4、加强学校对教师的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

5、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有开拓创新意识。

6、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努力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长期做到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都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起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领导班子要带头抓好整改,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提高效率,要求教师做到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首先做好;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整改措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7、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榜样作用,认真制定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注重抓目标的落实;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体作用,激发广大教师的内动力,认真开展“落实整改措施,从我做起”的大讨论活动和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广泛在教师中开展教师用语“二十条”、“教师忌语十条”及“十要六不准”活动,促进教师自觉践诺,规范从教行为。

8、充分发挥好学校领导班子是教育、管理、监督教师队伍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作用,充分发挥好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着重在抓好基本工作职责上下功夫,将政治理论学习、教育与提高广大教师理论素养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结合,将对广大教师的管理监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问题相结合。

9、严格规范执行学校的各项制度,强化管理监督力度。理论学习制度、思想汇报制度、报告工作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定期分析教师思想状况制度、交心谈心制度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队伍管理的有效措施。首先严格学习制度,做到每周有一次集中学习的活动时间;二是每年不少于四次师德师风教育大会;三是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四是在学校领导成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校长每年至少与全体教师进行一次谈心,从现在起,请全体教师和上级领导部门监督我们执行。

10、学校领导班子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认真研究学校工作的新情况,采取新措施,用开拓创新的精神去解决新问题,创造性的去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力争每年有2条新的工作建议或措施来更好的发挥学校领导班子的职能和效用。

五、师德师风整改要达到的效果

1、将把这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与推进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第一要务,时刻铭记“两个务必”;带领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转变作风,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为人民服务,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的意识,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从而努力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f6831999.html, 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 作者:彭佳景 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7年第10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特别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有道是,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学校工作首位,并将德育细化为学生素养指标和学业质量指标,推动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促进德育、智育的交融,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一些地方出现门庭若市的“培优班”、疯狂逐利的办学机构等,仍在放大“分高遮百丑”的片面导向;一些家庭和学校、一些书籍和影视作品热衷教孩子如何“出人头地”、如何走捷径获得高分,宣扬功利、短视的所谓“成功教育”。这些做法与立德树人的目标背道而驰,也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现象与做法,無不说明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已迫在眉睫。 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法治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 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体会

学习《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心得体会《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我认为这个文件会成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需要认真领会,扎实落实。如果能够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关心教育,把顶层设计和群众探索结合起来,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根据局党组的工作安排,我就“立德树人”为主旨,为商议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切实问题做出如下汇报:《礼记·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立德树人”就是弘扬道德教育,是对于纯粹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对于学校教育来讲就是要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自身修养,形成高尚的个人品格。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就是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学校教育的主体就是老师与学生,德育为先就是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的师资力量,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打造国家的“四有”新人。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学校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探讨和解决意见: 1、教育中存在“重教”而非“育人”的方向性偏差教育的最根本任务是培养高品质、高素质的的国之栋梁,我国教育素来重视做人的教育,而在学校教育中切实存在着一些以教学成绩为主责而忽略学生德行培养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有些教师之间为了提升教学成绩而互相攀比,认为教学成绩的排名就代表着学生是否优秀,鼓励甚至压迫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而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建设。这也是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弊端,师说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传道”才是教育之先,构建学生正确思想政治建设是教育之本。针对这一现象应当从源头抓起,加强授业师资团队关于“立德树人”的学习教育。组织本校老师召开学习会议并展开深入探讨,切实加强老师对于“育人”重要性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监督审查。 2、教育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学校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主要有重点班级的形成、教学过程中的不公平、教学目标的定位偏差等造成对学生不利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人员和老师长期的公平观念薄弱,对教育的公平性认识模糊。教育的公平性对于学生的影响巨大,使得学生因此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也有可能因此丧失本该拥有的机会,造成了教育发展的不和谐。孔子提出过“有教无类”,对于所有的学生应该一视同仁,马卡连柯提出“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教育的失败就是国家发展的失败。对于这种现象,应该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的评价机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构建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教育的导向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方式,通过转变形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得到教育公平正义,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够成为教书育人的庄严殿堂。 3、教育中教师的素质问题教师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但是教师团体本身存在着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其对国家的教育发展的危害不可估量。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这个人生阶段,善于观察、模仿,很容易受到教师行为素质的影响。虽然每个学生的力量看似渺小,但是正《老子》中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关乎未来国运的中坚力量。国运的兴衰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成败在于教资团队的全面建设,所以实行以德修身、以德服众、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全面加强教资团体素质的提升势在必行。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方针下,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切实抓紧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端,与教育局和党的领导方针相结合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及时谈论并制定出解决办法,只有教育机制不断的进步才有望今早实现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先驱条件。 “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国之栋梁,它不仅关系着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关系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发展前景。“立德树人”就是奠定国之基石,建设国之远望,成就国之大业!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 单位:惠民县何坊街道大商小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是继续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 一、为人师表,立德树人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的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的顺着路标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老师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时期,模仿性极强。教师怎样做,他们就会怎样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为首先在课堂上讲课时也要按照要求学生的注意事项来要求自己。例如,在讲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这道题时:“超市新进来一批新鲜海鲜:每千克螃蟹40元,若买7千克,问300元够吗?”在做这道题时,首先应该先算7千克共需要多少元,然后才能比较大小,如果在教师在讲课时直接列式计算,不写单位,直接写40*7=280,280<300.那么同学在以后的应用题中也普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出现了不必要的错误。 二、注重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提高堂课的教学质量。怎样提高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先要自己明白;其次要讲得清楚;第三要让学生听懂;第四要让学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规范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或者利用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增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 立德 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 立德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立德树人:(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使大家了解到立德树人这个词的含义,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活动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立德树人整改措施

“立德树人敬业爱生”整改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使师德师风活动月更好的扎实有效的继续开展,在查摆出问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整改措施。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敬业意识 在这次活动月中,学校党支部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地做了学习笔记,有所遵循,就有了制约,这样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享有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二者相辅相承,通过学习,广大教师的政治修养和师德水准得以进一步提升。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爱岗敬业的典范在不断的涌现;杨宝林、耿长利、杨秀萍、周宏伟、任丽娟、崔玉龙、季玲玲、白明等老师每天早晨很早就来到学校,她们用“良心、爱心、细心、尽心”的耐心地为班级最差的学生辅导功课,指导作业,而且从不求名利,在她们看来,这是自己必须这样做的,让每个孩子都学会,让每个孩子都会学,让每个孩子都成才,这是她们的特点,也是她们感到最快乐最幸福的的事情。“四心”教育在一些教师中得以充分体现。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要求教师做到,要按师德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

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通过学习,广大教师结合实际,查找出自身的不足,都写出了切实可行的自查报告。 二、充分发挥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的作用,党员和包保年组的领导率先垂范。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学校结合本年度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去,每位党员在活动月中要率先垂范,大力配合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师德师风的楷模。包保年组的学校领导经常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解决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设立师德师风投诉箱,向学生、家长公开学校投诉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开展了师德师风家长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37份。通过向学生发放师德师风调查问卷及教师自查等形式,找出了学校在师德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品德修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及时了解、及时整改。 三、认真查摆,及时梳理 我校按照局里的部署和要求,在查摆问题、剖析原因的基础上,对摆查出的问题进行梳理。而且今后还要继续学习《教

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新发中学校长高景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将“立德树人”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好,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抓好德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保障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即使智育再高,没有好的道德,也将是“废品”。鉴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立德”对教师来说是立师德,对学生来说是立学德。教师立德树人,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作为一名中小学的校长,办好一个学校,让人民群众满意,首先要以德育工作为先。领导要用更多的人文理念,在工作上给与更多的是表扬,激励教师去工作。同时,还要用真诚的阳光照耀学生成长的道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学校德育要从课程教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单纯学习知识为服务社会的思想理念。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集中办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养成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要体现学生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我们建设了层次楼廊文化、国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艺术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在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二、抓好学生素质教育是“立德树人”前提和基础 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提出:“立德树人”之时,提高人的素质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增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 立德 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 立德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立德树人:(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使大家了解到立德树人这个词的含义,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活动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适用地理)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2018年12月25日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就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成绩如何用、试题谁来命”发表了重要意见。 作为国家考试命题机构的“掌门人”,姜钢主任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新观点,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1.高考是素质教育的正向指挥棒(不是唯分数、唯升学的指挥棒); 2.高考全流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涵盖体系设计、标准建设、命题实践、成绩报告); 3.高考主要考查“4点4性12方面”(是内容、是要求、更是方向); 4.高考后不仅要公布成绩,还将向高校和学生提供成绩综合分析报告(或成为招生录取重要依据); 5.高考命题教师队伍要完善学科机构(国家规定高中课程的学科教师都要有); 6.成立高考内容改革指导委员会(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教育官员都参与); 7.建设新型高考国家题库,将面向社会征集高考试题。 上述观点可以说是对高考内容改革方向的“最新定调”,对于2019年乃至今后高考命题尤其是全国卷的命题,具有非常明确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考生复习和老师指导也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引作用。 今年9月党中央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考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考评价体系。 核心任务有3项: ?完善考试内容 ?创新考查形式

?丰富评价手段 目标功能: 充分发挥高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着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健康和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最终任务: 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体系设计、标准建设、命题实践、成绩报告的高考全流程中。 (一)高考命题的依据—— 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 (二)高考考查的内容—— 突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考查内容。(4点) 【解读】这4项考查内容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学科素养。无论是2018年的高考大纲,还是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都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19年乃至今后高考的命题热门。 一、来看看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地理核心素养包括: 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2.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分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4部分。 《意见》正文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单位:惠民县何坊街道大商小学作者:聂成红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是继续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 一、为人师表,立德树人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的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的顺着路标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老师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时期,模仿性极强。教师怎样做,他们就会怎样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为首先在课堂上讲课时也要按照要求学生的注意事项来要求自己。例如,在讲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这道题时:“超市新进来一批新鲜海鲜:每千克螃蟹40元,若买7千克,问300元够吗?”在做这道题时,首先应该先算7千克共需要多少元,然后才能比较大小,如果在教师在讲课时直接列式计算,不写单位,直接写40*7=280,280<300.那么同学在以后的应用题中也普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出现了不必要的错误。 二、注重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提高堂课的教学质量。怎样提高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先要自己明白;其次要讲得清楚;第三要让学生听懂;第四要让学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规范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或者利用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根本任务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 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 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 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 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 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 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 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 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 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 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 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 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 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 定了基础。

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德育实效

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任务,提升我校德育实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是继续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我校实际校情,提升我校德育实效。 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新课标实施的核心和根本是变革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式。为响应课改的号召,结合我校校情,我校形成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评精讲。实现了教学中心的转变:由“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为中心”;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使教育学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德育要突破当前面临的困境,必须走向"生本"。必须明确谁是学校德育主体?这是德育改革必须要解决的根本性的、深层次

的首要课题。生本德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校德育的主体,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生命的提升,而生命的提升则必须依靠其生命自身。学生不仅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生本德育体系,努力营造适合学生生命发展的环境,搭建有利于全体学生健康向上、都可以获得最好发展的德育平台。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的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的顺着路标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我校一向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健全制度,保障教师发展。学校始终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树师德,铸师魂”活动,要求教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先后制定了《教职工学习制度》、《浑源中学师德师风建设规划及措施》、《教师管理条例》、《教师文明行为和文明用语》、《班主任工作职责》、《教师上岗五不准》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教师思想觉悟的提高,形成了积极进取的良好风

心得体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

心得体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扎实办好思政课,从理论武装、价值引领、实践养成等方面持续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理论武装 青年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实现人生目标有着强烈渴望。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是他们的特点,也是他们的优点。作为塑造青年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筑牢思想根基。

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要把彻底的理论讲透彻,必须深化研究阐释、学懂弄通做实。要加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型智库建设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组织力量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攻关,为办好思政课打下坚实理论基础。近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 抓好理论学习教育。理论武装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是塑造灵魂的工程。青年大学生坚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和分析问题,决定其人生发展方向。思政课是事关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课程,必须重视理论学习教育。要继续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遵循不同学段、年龄段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透彻,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清楚。采取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抓好理论学习教育,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中南财经政法大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将“立德树人”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好,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抓好德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保障,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即使智育再高,没有好的道德,也将是“废品”。鉴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立德”对教师来说是立师德,对学生来说是立学德。教师立德树人,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办好一个学校,让人民群众满意,首先要以德育工作为先。领导要用更多的人文理念,在工作上给与更多的是表扬,激励教师去工作。同时,还要用真诚的阳光照耀学生成长的道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

方面的有机结合。学校德育要从课程教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单纯学习知识为服务社会的思想理念。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集中办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养成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要体现学生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我们建设了层次楼廊文化、国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艺术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在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二、抓好学生素质教育是“立德树人”前提和基础 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提出:“立德树人”之时,提高人的素质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

【教师工作汇报立德树人】 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教师工作汇报立德树人】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根据局党组的工作安排,我就“立德树人”为主旨,为商议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切实问题做出如下汇报: 《礼记·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立德树人”就是弘扬道德教育,是对于纯粹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对于学校教育来讲就是要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自身修养,形成高尚的个人品格。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就是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学校教育的主体就是老师与学生,德育为先就是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的师资力量,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打造国家的“四有”新人。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学校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探讨和解决意见: 1、教育中存在“重教”而非“育人”的方向性偏差教育的最根本任务是培养高品质、高素质的的国之栋梁,我国教育素来重视做人的教育,而在学校教育中切实存在着一些以教学成绩为主责而忽略学生德行培养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有些教师之间为了提升教学成绩而互相攀比,认为教学成绩的排名就代表着学生是否优秀,鼓励甚至压迫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而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建设。这也是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弊端,师说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传道”才是教育之先,构建学生正确思想政治建设是教育之本。针对这一现象应当从源头抓起,加强授业师资团队关于“立德树人”的学习教育。组织本校老师召开学习会议并展开深入探讨,切实加强老师对于“育人”重要性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监督审查。 2、教育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学校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主要有重点班级的形成、教学过程中的不公平、教学目标的定位偏差等造成对学生不利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人员和老师长期的公平观念薄弱,对教育的公平性认识模糊。教育的公平性对于学生的影响巨大,使得学生因此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也有可能因此丧失本该拥有的机会,造成了教育发展的不和谐。孔子提出过“有教无类”,对于所有的学生应该一视同仁,马卡连柯提出“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教育的失败就是国家发展的失败。对于这种现象,应该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的评价机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构建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教育的导向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方式,通过转变形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得到教育公平正义,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够成为教书育人的庄严殿堂。 3、教育中教师的素质问题教师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但是教师团体本身存在着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其对国家的教育发展的危害不可估量。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这个人生阶段,善于观察、模仿,很容易受到教师行为素质的影响。虽然每个学生的力量看似渺小,但是正《老子》中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关乎未来国运的中坚力量。国运的兴衰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成败在于教资团队的全面建设,所以实行以德修身、以德服众、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全面加强教资团体素质的提升势在必行。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方针下,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切实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