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化学平衡练习

第七章 化学平衡练习

第七章  化学平衡练习
第七章  化学平衡练习

化学平衡练习

一、选择题:

1.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在特定温度下的 m r G ?可由下列测量计算的是………… ( )

(A)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B) 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变化

(C) 该温度下相应电池的电动势 (D) 该温度下反应的 m r H ?

2. 110℃ 密闭容器中,水气共存时,饱和水蒸气压为143 kPa ,则对于H 2O(l)H 2O(g),下述正确的是…………………………… ( )

(A) 水蒸气压达到 p 时,平衡向生成H 2O(g) 的方向移动

(B) O H 2p = 143 kPa 时, m r G ?= 0 (C) O H 2p = 143 kPa 时,不能达到平衡

(D) O H 2p = 143 kPa 时,Δr G m > 0

3. 已知:2H 2(g) + S 2(g)2H 2S(g) K p 1

2Br 2(g) + 2H 2S(g)4HBr(g) + S 2(g) K p 2

H 2(g) + Br 2(g)2HBr(g) K p 3

则K p 3 等于…………………………………………………………………………………( )

(A) (K p 1 / K p 2 )1/2 (B) (K p 2·K p 1)1/2

(C) K p 2 /K p 1 (D) K p 2·K p 1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标准平衡常数无单位,而实验平衡常数K p 一定有单位

(B) 对于溶液中的平衡, K 的值与K c 的值相同,所以 K 与K c 无区别

(C) 对于理想气体反应,当Δn = 0时, K = K p = K c

(D) 当 m r G ?< 0时, K >1,反应一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5. 在一定温度下,将1.0 mol SO 3放入1.00 dm 3的反应器内,当反应

2SO 3(g) = 2SO 2(g) + O 2(g)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有0.6 0mol 的SO 2

,其平衡常数是……( ) (A) 0.36 (B) 0.68 (C) 0.45 (D) 0.54

6. 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

(A) 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

(B) 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一定温度下,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

(D) K p 是生成物分压之积与反应物分压之积的比值,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某物质的分压,K p 也会变化

7. 反应A + B C + D 的平衡常数 K 为4.0?10-2,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处于标准态,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

(A) 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 (B) 反应不能自发向右进行

(C) m r G ?为0 (D) m r G ?与平衡常数 K 无关

8. 298 K 时, K 的数值大于K c 的反应是………………………………………………

( ) (A) H 2(g) + S(g) = H 2S(g)

(B) H 2(g) + S(s) =

H 2S(g)

(C) H 2(g) + S(s) = H 2S(l)

(D) Ag 2CO 3(s) = Ag 2O(s) + CO 2(g) 9. 将 7.0 mol PCl 5 放入1.0 dm 3 烧瓶中,加热至375 K 时有10 % PCl 5 按下式分解:

PCl 5(g)PCl 3(g) + Cl 2 (g) 此反应的K p 是…………………………………………( )

(A) 2.4 (B) 0.34 (C) 1.7 ? 10-2 (D) 4.0

10. 反应:Ag 2CO 3(s)Ag 2O(s) + CO 2(g) 在110℃ 时 K = 5.1 ? 10-4,今在110℃ 的烘箱内干燥Ag 2CO 3,为防止其分解,必须使空气中CO 2 的分压大于……………( )

(A) 5.1 ? 10-4 kPa (B) (5.1)1/2 ? 10-2 kPa (C) 5.1 ? 10-2 kPa (D) 101 kPa

11. 化合物A 有三种不同的水合物,它们的脱水反应的K p 分别为:

A ·3H 2O(s) =

A ·2H 2O(s) + H 2O(g) K p 1 A ·2H 2O(s) = A ·H 2O(s) + H 2O(g) K

p 2 A ·H 2O(s) = A(s) + H 2O(g) K p 3

为了使A ·2H 2O 晶体保持稳定(不发生风化与潮解) ,容器中水蒸气压力O H 2p 应为…( )

(A) O H 2p > K p

(B) O H 2p 必须恰好等于K p 1

(C) O H 2p 必须恰好等于K p 2 (D) K p 1>O H 2p >K p 2

12. 某反应的标准摩尔Gibbs 自由能变化在773 K 时为1.00 kJ ·mol -1,在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 是………………………………………………………………………… ( )

(A) 0.856 (B) 1.17 (C) 1.00 (D) 1.27

13. 一个气相反应m A(g) + n B(g)q C(g),达到平衡时………………………( )

(A) m r G ?= 0 (B) Q p = 1 (C) Q p = K (D) 反应物分压和等于产物分压和

14. 在一定温度下,将1.00 mol SO 3 放在1.00 dm 3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 2(s) + O 2(g)2SO 3(g) 达到平衡时,SO 2为0.60 mol ,则反应的K c 为…………( )

(A) 2.8 (B) 2.2 (C) 1.5 (D) 1.9 15. 在一定温度下,将1.00 mol SO 3放入1.00 dm 3的反应器中,当反应:

2SO 3(g)2SO 2(g) + O 2(g)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有SO 2 0.60 mol ,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为…………………………………………………………………………………………… ( )

(A) 0.36 (B) 0.68 (C) 0.45 (D) 0.54

16. 硫酸铜有多种不同水合物,它们脱水反应的K p 分别为

CuSO 4·5H 2O(s)CuSO 4·3H 2O(s) + 2H 2O(g) K p 1

CuSO 4·3H 2O(s)CuSO 4·H 2O(s) + 2H 2O(g) K p 2

CuSO 4·H 2O(s) CuSO 4(s) + H 2O(g) K p 3

为了使CuSO 4·H 2O 晶体保持稳定(不风化也不潮解),容器中水蒸气压O H 2p 应为……( )

(A) K p 1 O H 2p > K p 2 (D) K p 2 >O H 2p > K p 3

17. 已知在20℃,H 2O(l)H 2O(g),

m r G ?= 9.2kJ ·mol -1,H 2O(l)的饱和蒸气压为

2.33 kPa ,则…………………………………………………………………………………( )

(A) m r G ?> 0,H 2O(g)将全部变为液态

(B) 20℃,H 2O(l)和H 2O(g)不能达到平衡

(C) 20℃时,O H 2p = 2.33 kPa ,体系的Δr G m = 0 (D) 水蒸气压为100 kPa 时,平衡向形成H 2O(g)的方向移动

18. 在523 K 时,PCl 5(g)PCl 3(g) + Cl 2(g), p

K = 1.85,则反应的 m r G ?(kJ ·mol -1)

为…………………………………………………………………………………………… ( )

(A) 2.67 (B) -2.67 (C) 26.38 (D) -2670

19. 已知:Cd 2+ + CN -[Cd(CN)]+ K 1 = 105.48

[Cd(CN)]+ + CN -[Cd(CN)2] K 2 = 105.12

[Cd(CN)2] + CN -[Cd(CN)3]- K 3 = 104.63

Cd 2++ 4CN -[Cd(CN)4]2- K 稳= 1018.80

则 [Cd(CN)3] - + CN -[Cd(CN)4]2- 的K 4…………………………………………… ( )

(A) K 4 = 103.57 (B) K 4 = 1015.23 (C) K 4 = 1013.32 (D) K 4 = 1013.68

20. 一定温度下 SO 2(g) + NO 2(g)SO 3(g) + NO(g) K c = 0.240

NO 2(g)NO(g) +2

1O 2(g) K c = 0.012 则SO 3(g)SO 2(g) +21O 2(g) 的K C 为………………………………………… ( ) (A) 20 (B) 0.050 (C) 0.252 (D) 0.228

21. 已知 N 2(g) + 3H 2(g)2NH 3(g);N 2(g) + 21H 2(g)NH 3(g) 和 N 2(g) + H 2(g)2/3NH 3(g) 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K 2和K 3,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K 1 = K 2 = K 3 (B) K 1 = (K 2)2 = (K 3)3 (C) K 1 =21K 2 =3

1K 3 (D) K 1 = (K 2)1/2 = (K 3)1/3 22. 关于催化剂的作用,下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能够加快反应的进行

(B) 在几个反应中,能选择性地加快其中一、二个反应

(C) 能改变某一反应的正逆向速率的比值

(D) 能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改变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

23.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PCl 3 (g) + Cl 2(g)PCl 5(g) 达到平衡,当进行下列操作时,平衡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在恒容条件下,通入一定量的水蒸气 (B) 在恒容条件下,通入一定量的氮气

(C) 在恒压条件下,通入一定量的氮气 (D )在恒压条件下,通入一定量的水蒸气

24. N 2(g) + 3H 2(g)2NH 3(g) K c = 0.63,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再通入一定量的

N 2(g),则K c 、Q c 和 m r G ?的关系为………………………………………………… ( )

(A) Q c = K c , m r G ?= 0 (B) Q c > K c , m r G ?> 0

(C) Q c < K c , m r G ?< 0 (D) Q c < K c , m r G ?> 0

25. 可逆反应 PCl 5(g)PCl 3(g) + Cl 2(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其焓变小于零.当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使平衡向右移动

(B)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氮气使压力增加1倍,平衡向左移动

(C) 保持压力不变,通入氯气使压力增加1倍,平衡向左移动

(D) 向体系通入惰性气体,或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

二、填空题:

26. 当CO 2通入石灰水时,根据CO 2和Ca(OH)2物质的量的比值不同可能生成不同的产物, 当n n CO Ca(OH)22/≤1时,其产物为 ,当n n CO Ca(OH)22/≥2时,其产物

为 ;当1 < n n CO Ca(OH)22/< 2时,其产物为 。

27. 已知823 K 时反应 (1) CoO(s) + H 2(g)

Co(s) + H 2O(g) K p 1 = 67 (2) CoO(s) + CO(g)

Co(s) + CO 2(g) K p 2 = 490 则反应 (3) CO 2(g) + H 2(g)CO(g) + H 2O(g) K p 3 = _______________ 。

28. 对化学反应而言,ΔG T 是 的判据, T

G ?是 的

标志,若ΔG T = T G ?,则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处于 状态。

29. 已知25℃时Cl 2 (l)的 m f G ?= 4.79 kJ ·mol -1,在该温度下反应Cl 2 (g)Cl 2 (l)

的平衡常数K p =____________ ;液态 Cl 2在该温度下饱和蒸气压为_____________ kPa 。

30. 反应2A + B 2D 的K p

=B 2D /p p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力都使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是_______ 热反应,K c 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31. 已知在298K ,100 kPa 下

PCl 3(g) P(白) P(红) Cl 2(g)

m f H ?/ kJ ·mol -1 -287.0 0 -17.6 0

m S / J ·K -1·mol -1 311.67 41.09 22.80 222.96

2P(s ,白) + 3Cl 2(g)

2PCl 3(g) m r H ?(1) 2P(s ,红) + 3Cl 2(g)2PCl 3(g) m r H ?(2)

问:(1) m r H ?(1) 和 m r H ?(2) 哪个大?

(2)温度升高时, m r G ?(2) 是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

(3)温度升高时,反应(2)的平衡常数

p K 是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

32. 在温热气候条件下的浅海地区往往发现有厚层的石灰岩沉积,而在深海地区却很少见到,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说明CO 2浓度的变化对海洋中碳酸钙的沉积有何影响?

33. 反应 I 2(g)2I(g) 气体混合处于平衡时:

(1) 升温时,平衡常数加大还是减小? 为什么?

(2) 压缩气体时,I 2(g)的解离度是增大还是减小?

(3) 恒容时充入N 2气时,I 2(g)的解离度是增大还是减小?

4) 恒压时充入N 2气时,I 2(g)的解离度是增大还是减小?

34. 白磷是热力学规定的稳定单质,PCl 3(g) m f H ?= -287.0 kJ ·mol -1

2P(s, 白)+ 3Cl 2(g) =

2PCl 3(g) m r H ?(1) 2P(s, 红)+ 3Cl 2(g) = 2PCl 3(g) m r H

?(2) 2P(s, 红)+ 3Cl 2(g) = 2PCl 3(l)

m r H ?(3)

问哪个反应的反应热最大? m r H ?(1)是多少? 反应(1)随温度升高 K 加大还是减小?

35. 已知反应: N 2(g) +21

H 2(g)

NH 3(g) 673 K 时 p K =1.3 ? 10-2,773 K 时, p K = 3.8 ? 10-3,若起始分压为2N p = 400 kPa ,2H p = 100

kPa ,3NH p = 2 kPa ,试分别判断在673 K 和773 K 时净反应移动的方向。并简述理由。

第五章化学平衡

第五章 化学平衡 考研辅导题答案 说明:如果答案有问题,请及时联系 1、化学反应体系的ΔrGmθ是指( B )。天津工业2006 A 、 反应体系处于平衡状态下,体系G 的改变量; B 、由标准状态下各自独立的反应物变为标准状态下各自独立的产物,Δξ=1mol 假想变化中体系G 的改变量; C 、与ΔrGm 有相同的物理含义及数值; D 、总压力为101.325kPa 下,Δξ=1mol 的化学反应体系G 的改变量。 2、根据某一反应的ΔrGmθ,下列( D )不能确定。浙江工业2005 A 、 标准状态下,反应自发变化的方向; B 、在ΔrGmθ下所对应的平衡位置; C 、在标准状态下,系统所能做的最大非膨胀功; D 、提高温度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 3、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rGm 不仅是___T__ 的函数,而且还是__P__ 的函数。在G-ξ曲 线上的最低点处?rGm__=0_,此点即为系统的平衡点。在平衡点的左边?rGm<0_;在平衡点的右边?rGm_>0__。 4、在恒T 、恒P 、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某反应的△G 负值很大,表明该反应进行的程度 大,反应速度也快 ( 错 ) 5、在 中, 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摩尔吉布斯函数的变化值。 ( 错 ) 6、在T 、P 条件下化学反应2A(g)+B(g)?3C(g)自发地由反应物变为产物,则反应体系中化学势之间应满足( A ) A 、 2μA+μ B >3μ C B 、2μA+μB <3μC C 、2μA+μB=3μC D 、 μA+μB >μC 7、在恒T ,恒P ,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反应2O3 =3O2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这说明该反应的( C ) A 、 △H>0△S>0 B 、△H>0 △S<0 C 、△H<0 △S>0 D 、△H<0 △S<0 8. 若某一化学反应的ΣνBμB <0,那该反应能自发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此叙述能成立的条件是体系处于( C ) A 、等温 B 、等压.等温 C 、等温等压,除膨胀功外无其它功 D 、等温无非膨胀功 9、化学反应CaCO3=CaO+CO2,在某温度下若将CO2的压力保持在这样一个值,使得 μ(CaCO3 )> μ(CaO) + μ(CO2),则CaCO3将_分解_. 10、恒温恒压下,某反应的 =5kJ/mol ,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否自发。 ( 对 ) θθK RT G m r ln -=?θ m r G ?θ m r G ?

《化学平衡状态》基础练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1.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①2H2+O22H2O与2H2O2H2↑+O2↑ ②H2SO4(浓)+2HBr2H2O+Br2+SO2↑与Br2+SO2+2H2O2HBr+H2SO4 ③2NO2N2O4与N2O42NO2 ④2SO2+O22SO3与2SO32SO2+O2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的消耗速率等于CO2的生成速率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 B.CO的消耗速率是N2消耗速率的两倍时达平衡 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浓度等于CO2的浓度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3.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C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4.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2NO2(g)ΔH<0,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 B.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5.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 6.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C.A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7.在一定条件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g)+2B(g)3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同时生成n mol D 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1.5n mol C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8.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g)+3H2(g)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3个H—H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9.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 1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3Y2(g)2Z(g),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2 mol·L-1、0.6 mol·L-1、0.4 mol·L-1,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正确的是() A.X2为0.4 mol·L-1,Y2为1.2 mol·L-1

化学平衡常数归纳及应用

备课组 高三化学 主备人 陈倩倩 审核人 杜红星 课题 化学平衡常数间相互联系及考查方式 时间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3、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 【活动方案】 活动一 完成基础回顾1 1、对于可逆反应:a A(g)+ b B(g) ? c C(g)+d D(g),其中a 、b 、c 、d 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如CH 3COOH ? CH 3COO -+ H +,电离平衡常数 。 3、K w 的数学表达式是K w= 。 4、Fe(OH)3(s) ? Fe 3+(aq )+ 3OH -(aq ), 溶度积常数 。 思考在相同温度下,对于同一个可逆反应,若书写方式不一样,平衡常数表达式是否一样?以合成氨反应为例进行说明。 K 1 、K 2 、K 3间的相互关系为 。 活动二 完成基础回顾2。思考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5、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 12 N 2(g)+CO 2(g) ΔH =-373.4 kJ·mol -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活动三 分析以下数据,总结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表1:卤化氢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25°C ) 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 F 2 + H 2 ? 2HF 6.5×1095 Cl 2 + H 2 ? 2HCl 2.57×1033 Br 2 + H 2 ? 2HBr 1.91×1019 I 2 + H 2 ? 2HI 8.67×102 表2: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25°C ) 难溶物 K sp 溶解度/g 难溶物 K sp 溶解度/g 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表达式 N 2 + 3H 2 ? 2NH 3 K 1= 1/2N 2 +3/2 H 2 ? NH 3 K 2= 2NH 3 ? N 2 + 3H 2 K 3=

化学平衡常数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练习 【学习目标】: 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衡常数的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也叫)。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反应物转化率;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反应物转化率。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 c=C p(C)·C q(D)/C m(A)·C n(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Q c<K ,反应向进行 Q c=K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Q c>K ,反应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二、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C(s)+H2O(g)CO(g)+H2(g),K= _________________ Fe(s)+CO(g)Fe(s)+CO2(g),K=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例如: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1,1/2N2(g)+3/2H2(g)NH3(g)的平衡常数为K2,NH3(g)1/2N2(g)+3/2H2(g)的平衡常数为K3; 写出K1和K2的关系式:。 写出K2和K3的关系式:。 写出K1和K3的关系式:。 三、某个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化率越大,反应越完全! 【课堂练习】: 1、设在某温度时,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内,把氮气和氢气两种气体混合,反应后生成氨气。实验测得,

第五章 化学平衡

1、Δr G m ——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 对于化学反应(T、p):a A+b B = y Y+z Z 简写为 由多组分均相体系热力学基本方程: 对定温、定压下的化学反应: 根据反应进度定义 (2)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化学势保持不变。 2、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用作判据都是等效的:

用判断,这相当于图上曲线的斜率: ① 反应自发向右进行,趋向平衡 ② 反应自发向左进行,趋向平衡 ③ 反应达到平衡 3、化学反应通常不能进行到底的原因 严格讲,反应物与产物处于同一系统的反应都是可逆的,不能进行到底。 只有逆反应与正反应相比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反应,可以粗略地认为可以进行到底。这主要是由于存在混合Gibbs自由能的缘故。 以反应为例,在反应过程中Gibbs自由能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 示。

R点,D和E未混合时Gibbs自由能之和;

P点,D和E混合后Gibbs自由能之和; T点,反应达平衡时,所有物质的Gibbs自由能之 总和,包括混合Gibbs自由能; S点,纯产物F的Gibbs自由能。 若要使反应进行到底,需在van’t Hoff 平衡箱中进行, 防止反应物之间或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任何形式的混合,才可以使反应从R点直接到达S点。

5.1.2 化学反应的亲和势 1、化学反应亲和势A 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系统,亲和势有定值,它决定于系统的始终态而与反应的过程无关,与系统的大小数量无关。客观上它仅与体系中各物质的强度性质μB有关。 2、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对于一个给定反应:A——化学反应进行的推动力 ①A>0,反应自左至右自发进行(正向进行); ②A<0,反应逆向进行; ③A=0,反应达到平衡。 §5.2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等温方程式 1、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讨论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为理想气体的化学反应: 令 式中——:化学反应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 令压力商 理想气体的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素养提升7化学平衡基础问答1

化学平衡基础问答 1. 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一个常数,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 压强改变,反应速率是否一定改变? 3. 对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当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加快。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 对于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当加入KCl固体时,平衡是否发生移动?为什么? 5. 25 ℃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3H22NH3ΔH=-92.4 kJ·mo l-1,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 kJ,为什么? 6. 在一密闭容器中,a A(g)b 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7. 对于反应A(g)2B(g)+C(g),当减小压强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物质B的浓度增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8. DME(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工业上一步法制二甲醚是在一定的温度(230~280 ℃)、压强(2~10 MPa)和催化剂作用下,以CO和H2为原料制备。总反应式可表示为3CO(g)+3H2(g)CH3OCH3(g)+CO2(g) ΔH=-246.1 kJ·mol-1,在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必须要进行换热,以保证反应器的温度控制在230~280 ℃,其原因是___________。 9. 工业上常利用醋酸和乙醇合成有机溶剂乙酸乙酯:CH 3COOH(l)+C2H5OH(l) CH3COOC2H5(l)+H2O(l) ΔH=-8.62 kJ·mol-1,已知CH3COOH、C2H5OH和CH3COOC2H5的沸点依次为118 ℃、78 ℃和77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该研究小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0 ℃下反应40 min与70 ℃下反应20 min相比,前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后者(填

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 课堂达标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含解析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用起始浓度,生成物浓度用平衡浓度 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 C.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D.从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 解析:A项,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均为平衡浓度;B项,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改变,平衡常数随之改变;C项,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值减小,反应物转化率减小。 答案:D 2.对于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4?H2?c?Fe3O4? c3?Fe?c4?H2O? B.K= c4?H2? c4?H2O? C.增大H2O(g)的浓度或减小H2的浓度,会使平衡常数减小

D.改变反应的温度,平衡常数不一定变化 解析: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中,故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4?H2? c4?H2O? ,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 压强无关。 答案:B 3.某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4?C?·c2?D? c3?A?·c2?B?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B,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解析:C是固体,不出现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生成mol C 时,消耗了mol B,B的平衡转化率是40%;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的移动只能减弱改变,增加B,B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答案:B 4.物质的量之比为23的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并达平衡。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建立平衡的过程中,N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是2 3 B.N2的转化率始终为H2转化率的2倍 C.N2的转化率始终为H2转化率的1/2 D.达到平衡时,平衡体系的总物质的量与起始时的总物质的量

2019高考热点训练_化学平衡专题训练

高三化学限时训练 征服高考化学计算题之化学平衡一 1.(全国1). 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2)F. 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4(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 kJ·mol?1 2NO2(g)=N2O4(g) ΔH 2=?55.3 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t=62 min时,测得体系中p O2=2.9 kPa,则此时的=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 kP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全国2). 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已知:C(s)+2H2(g)=CH4(g) ΔH=-75 kJ·mol?1 C(s)+O2(g)=CO2(g) ΔH=-394 kJ·mol?1 C(s)+1/2O2(g)=CO(g) ΔH=-111 kJ·mol?1

化学平衡图像专项练习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3.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A.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第五章 化学平衡

第五章化学平衡 授课时数:8学时 主要内容: 1.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的亲的势 2. 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3. 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4. 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 5. 同时反应平衡 6. 真实气体反应及混合物和溶液中反应的化学平衡 重点: 1. 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 2. 平衡常数和平衡组成的计算; 3.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和等压方程式及其应用; 4. 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 1. 利用等温方程式判断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方向; 2. 范特霍夫方程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教学方式: 1. 采用CAI 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 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或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 3. 作业:1,3,4,5,8,10,11,14,15,18,20,21,22,24,26,27,28; 4. 答疑:(a) 课后答疑;(b) 通过网络答疑。

5.1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 1.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和化学反应亲和势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化学反应B 0B B ∑=ν的摩尔反应吉布 斯函数为 ? ?? ??=?<=自发 平衡0m r G 定义化学反应的亲和势A 为 m r G A ?-= A 代表在恒温、恒压和' 0W =的条件下反应的推动力。A >0反应能自动进行;A =0反应处 于平衡态;A < 0反应不能自动进行。 2.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与反应进度的关系,平衡条件 对于化学反应 B 0B B ∑=ν,随着反应的进行,各物质的量均发生变化,对多组分系统 B B B d d d d n p V T S G ∑++-=μ 如果在恒温恒压下 B B B d d n G ∑=μ 根据反应进度的定义 B B d d νξn = , 得 ξ νd n B B d =, 代入上式,则 ξ μνd d B B B ∑=G m r B B B ,)/(G G P T ?=∑=??μνξ 式中的 ()p ξ??T,G 表示在T ,p 及 组成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的 吉布斯函数随反应进度的变化率, 恒温恒压下均相反应的G -ξ曲线示意图

知识讲解_化学平衡(基础)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基础)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化学平衡的标志。 【考点梳理】 考点一、可逆反应 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 要点诠释: (1) 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能同时进行。 (2) 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进行完全,任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均小于100%。 (3) 最终只能得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 3.表示: 化学方程式中的“=”用“”代替。 考点二、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 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高清课堂:二、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等、定、动、变、同” 要点诠释: (1)“逆”:可逆反应。 (2)“等”:υ正=υ逆 对于同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消耗速率; 对于不同物质:要将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按照速率比等于系数比折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且满足上述条件(υ正=υ逆)。 (3)“定”:条件一定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反应物转化率等)不再随时间变化。 (4)“动”:正逆反应都在进行,对同一物质:υ正=υ逆≠0,体系处于动态平衡。 (5)“变”:反应条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可能不再相等,平衡就会发生移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正逆反应速率又达到相等。 (6)“同”:一个特定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等效平衡)。对于同一个可逆反应,只要条件相同(温度、浓度、压强),不论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或从正、逆两个方向同时开始,只要投料相当,均能达到同一平衡状态。 例如:相同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2SO2(g) + O2(g)2SO3(g),投料2 mol SO2和1 mol O2或投料2 mol SO3,最终达到同一平衡状态。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υ逆(对同一种物质而言),这是本质特征。 (2)恒浓标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即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这是外部特征。

第六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说课材料

第六章化学平衡练 习题

第六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解答 练习6.1 反应的r m G ?是(),/T p G ξ??,它可表示为G -ξ图中的 线。化学亲和势是 。 练习6.2 T 、p 及组成恒定时反应n 的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r m G ?与化学势的关系是 。 练习6.3 已知气相反应A(g)+B(g)D(g)??→←??在温度T 时的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r m G ?(T ),用r m G ?(T )判断反应自动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条件是 。 练习6.4 如用化学亲和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和程度的判式是 。 练习6.5 混合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是 ,化学反应通常不能进行到底的本质原因是 。 练习6.6 假设让反应能够进行到底,则使其反应在 中进行,使反应物和产物 。 讨论6-1 化学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它遵循什么原则?化学反应为何不能进行到底?怎样才能进行到底? 练习6.7 p K 与p Q 与分压力的关系不同的地方在于 。 练习6.8 在298 K 时反应N 2O 4(g)=2NO 2(g)的p K = 0.1132,当242(N O )(NO )1kPa p p ==时反应将向 移动。当 24(N O )10kPa,p =p (NO 2)=1 kPa 时,反应将向 移动。 练习6.9 若用下列两个化学计量方程来表示合成氨的反应, (1) 2233H (g)+N (g) 2NH (g) r m,1G ? ,,1p K (2)22331H (g)+N (g) NH (g)2 2 r m,2G ? ,,2p K 。,1p K = ;r m,1G ? = 。 练习6.10 标准平衡常数与经验平衡常数的区别是 。 练习6.11 298.15 K 时,平衡C 6H 6(l ) C 6H 6(g )的平衡常数 ,298.15 K 时苯的蒸汽压 。(已知苯的正 常沸点为80.15 ℃,它在10℃时的蒸汽压为5.96 kPa 。) 讨论6-2 Van t Hoff 等温方程有两种形式,哪种形式更严格?二者之间的差异如何? 练习6.12 在温度T ,压力p 时,理想气体反应()()()26224C H g H g +C H g 的平衡常数c x K K 比值为 。 练习6.13 对于理想气体间反应,以各种形式表示的平衡常数中,其值与温度和压力皆有关系的是 。 练习6.14 已知化学反应为A B B A+ B νν0,试证明该反应的()() B A eq eq B A B A b K T x b νν≠??= ? ? ?∏。 练习6.15 合成氨反应为3H 2(g )+N 2(g )2NH 3(g ),所用反应物氢气和氮气的摩尔比为3:1,在673 K 、 1000 kPa 压力下达成平衡,平衡产物中氨的摩尔分数为0.0385。试求:该反应在该条件下的标准平衡常数。 练习6.16 K 与p K 、f K 、a K 的区别是 。 讨论6-3 标准平衡常数是如何定义的?它与平衡时的压力和浓度关系是不是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式?它们的等式关 系是否绝对成立?如果不成立,其差异何在? 练习6.17 K 与平衡的压力的关系式中只出现气相的物质压力原因是 。 练习6.18 分解压是 ,解离压是 ,分解压和解离压的区别和联系是 。 练习6.19 设某分解反应为()()()A s B g +2C g →,若某平衡常数和解离压力分别为K ,p ,写出平衡常数与解离压力 的关系式 。 练习6.20 373 K 时,()()()()323222NaHCO s Na CO s CO g H O g =++反应的0.231p K =。(1)在 2310m - 的抽空容器中, 放入0.1 mol ()23Na CO s ,并通入0.2 mol ()2H O g ,问最少需通入物质的量为多少的()2CO g ,才能使 ()23Na CO s 全部转化成()3NaHCO s ?(2)在373 K ,总压为101 325 Pa 时,要在()2CO g 及()2H O g 的混合 气体中干燥潮湿的()3NaHCO s ,问混合气体中()2H O g 的分压应为多少才不致使()3NaHCO s 分解? 讨论6-4 对于纯固相的反应有没有平衡问题?它们与纯物质之间有没有平衡常数的浓度表达式? 练习6.21 试估计能否像炼铁那样,直接用碳来还原TiO 2(s),TiO 2(s)+C(s) =Ti(s)+CO 2( g)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与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 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备战2020高考化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及应用(含解析)

备战2020高考化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及应用 题型一“三段式”计算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 1.(2019·烟台调研)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A(g)+2B(g)2C(g)+D(g)。现将5 mol A和10 mol B加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至10 min时改变某一条件,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0~5 min内,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反应从起始至5 min时,B的转化率为50% C.5 min时的平衡常数与10 min时的平衡常数不相等 D.第15 min时,B的体积分数为25% 2.(2018·福建高三三模)如图,甲容器有一个移动活塞,能使容器保持恒压。起始时向甲中充入2 mol SO2、1 mol O2,向乙中充入4 mol SO2、2 mol O2。甲、乙的体积都为1 L(连通管体积忽略不计)。保持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2SO2(g)+O2(g)2SO3(g)。达平衡时,甲的体积为0.8 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小于60% B.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乙 C.打开K后一段时间,再次达到平衡,甲的体积为1.4 L D.平衡后向甲中再充入2 mol SO2、1 mol O2和3 mol SO3,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将4 mol CO(g)和a mol H2(g)混合于容积为4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10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H2为0.5 mol·L-1。经测定v(H2)=0.1 mol·L-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7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专题限时集训(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限时:45分钟) (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 1.密闭容器中,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CH3OCH3),其过程包含以下反应: ⅰ.CO(g)+2H2(g)CH3OH(g) ΔH1=-90.1 kJ·mol-1 ⅱ.2CH3OH(g)CH3OCH3(g)+H2O(g) ΔH2=-24.5 kJ·mol-1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中,CO平衡转化率随条件X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条件X为压强 C.X增大,二甲醚的产率一定增大 D.X增大,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减小 A[根据盖斯定律,将ⅰ×2+ⅱ得:2CO(g)+4H2(g)CH3OCH3(g)+H2O(g) ΔH=-204.7 kJ·mol-1,因此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正确;若X表示压强,根据2CO(g)+4H2(g)CH3OCH3(g)+H2O(g)可知,压强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与图像不符,B项错误;根据图像可知,X可能是温度,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二甲醚的产率减小,C项错误;根据图像可知,X可能是CO的浓度,增大CO的浓度,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但平衡常数不变,D项错误。] 2.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反应:C(s)+2H2O(g)CO2(g)+2H2(g) ΔH>0,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容积/L 温度 /℃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 时间/min 平衡常 数C(s) H2O(g) H2(g) 甲 2 T1 2 4 3.2 3.5 K1 乙 1 T2 1 2 1.2 3 K2 A.T12n(H2)乙,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说明T1>T2,A项错误;乙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c(H2O)

平衡常数K(Kp)的计算和应用

化学平衡常数K(Kp)的计算和应用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三中学魏勤 高考情况分析: 在近几年全国卷中,直接计算平衡常数K的题目有8道。它们在《题型训练》中的位置分别是: 原理题1(2013全国甲卷28题)P178 原理题3(2014全国甲卷26题)P182 原理题4(2014全国乙卷28题)P183 原理题5(2015全国甲卷27题)P185(只写表达式) 原理题6(2015全国乙卷28题)P187(只写计算式) 原理题8(2016全国乙卷27题)P191 原理题11(2017全国乙卷28题)P196 原理题12(2017全国丙卷28题)P198 专题目标 习惯依赖计算器的学生,对于化学试卷中的计算有一种恐惧,经常是直接放弃,特别是二卷中的计算。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还涉及转化率等有关平衡的相关计算,既是化工生产中必须关注的,也是高考的必考考点和热点。 不管是速率、起始(或平衡)浓度(或物质的量)、转化率,还是平衡常数的计算,都涉及到三段式,这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通过本训练,希望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三段式,掌握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从而克服对计算的恐惧心理。 引出问题1——直接利用数据或列三段式计算K或K p 例1.题型训练P182(2014全国甲卷26题)——直接代数型 在容积为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②列式计算温度T是反应的平衡常数K2:。 答案:L L 【变式训练1】 上题(1)中, 若起始压强为MPa,则平衡压强p总= ;分压p(NO2)= ,p(N2O4)= ,压强平衡常数K p= 。 答案: 方法指导:根据压强平衡常数的公式,分别求出总压强分压Kp 例2.题型训练P191 (2016·新课标全国Ⅰ,27)——给出三段式部分数据 (2)CrO2-4和Cr2O2-7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 m 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2-7)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大学物理化学3-化学平衡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课后习题 一、是非题 下列各题中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 某一反应在定温、定压且无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当该反应的?r G m <0时,则该反应能 正向进行。 ( ) 2. 如果某一化学反应的?r H < 0,该反应的K 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 3. 对理想气体反应:0 = ∑B νB B ,在定温定压下当∑B νB >0时,随着惰性气体的加入而平 衡向左移动。( ) 4. 对理想气体反应:0 = ∑B νB B ,在定温定压下当∑B νB >0时,随着惰性气体的加入而平 衡向左移动。(9. 如果某一化学反应的?r H 不随温度变化,那么其?r S 也不随温度变化, 但是其?r G 却与温度有关。( ) 5. 对于真实气体混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 二、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后的括号内: 1. PCl 5的分解反应PCl 5(g) == PCl 3(g) + Cl 2(g) 在473 K 达到平衡时PCl 5(g) 有48.5%分 解,在573 K 达到平衡时,有97 %分解,则此反应是( ) (1)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 (3)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为零的反应; (4)在这两个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相等的反应。 2. 设反应 a A(g ) == y Y(g) + z Z(g),在101.325 kPa 、300 K 下,A 的转化率是600 K 的2 倍,而且在300 K 下系统压力为101 325 Pa 的转化率是2×101 325 Pa 的2 倍,故可推断该 反应 ( ) (1)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成反比; (2)是一个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 ; (3)是一个体积增加的放热反应; (4)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 3.理想气体反应N 2O 5(g )== N 2O 4(g )+1/2O 2(g )的?r H 为41.84kJ ?mol -1, ∑=0)(,B C m p B ν。要增加N 2O 4(g )的产率可以( ) (1)降低温度; (2)提高温度; (3)提高压力; (4)定温定容加入惰性气体。 4. 影响任意一个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值的因素为:( )。 (1) 催化剂 ; (2) 温度 ; (3) 压力 。 5. 温度升高时,固体氧化物的分解压力(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 (1)降低; (2)增大;

2019——2020学年高二期末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专题复习(强化训练)

2019——2020学年高二期末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已知银氨溶液中存在平衡:[Ag(NH 3)2]+ Ag + +2NH 3。向银氨溶液中加入或通入少量下列物质, 能使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 .NH 3 B .HNO 3 C .KI D .H 2O 答案 A 2、 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B .在可逆反应里正反应的速率是正值,逆反应的速率是负值 C .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存在一定的限度 D .2H 2+O 2=====点燃 2H 2O 与2H 2O=====电解 2H 2↑+O 2↑互为逆反应 答案 C 3反应:A(g)+3B(g)2C(g) ΔH <0,达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B .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左移动 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 C 4、三氧化硫不但具有硫酸和发烟硫酸的性能,而且在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等行业中,其性能更加优越。合成三氧化硫的反应为2SO 2(g)+O 2(g) 2SO 3(g) ΔH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压、升温均能使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B .使用催化剂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C .当v 逆(SO 3)=2v 正(O 2)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答案 C 5、往FeCl 3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发生如下反应: FeCl 3+3KSCN 3KCl +Fe(SCN)3 (棕黄色) (无色) (无色) (红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往上述溶液中滴入Fe 2(SO 4)3溶液,溶液红色变浅 B .往上述溶液中滴入NH 4SCN 溶液,溶液红色不变 C .往上述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红色加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