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阅读总结报告

文献阅读总结报告

文献阅读总结报告
文献阅读总结报告

文献阅读总结报告

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和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人体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注射剂的主要特点是药效迅速、适用于不易口服的药物、适用于不能口服的病人、准确局部定位系统,但是由于一些药物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点可能会影响其作为注射剂来使用。如药物的溶解度过低或分布靶向性低、毒性强等原因。

近年来,出现了新型注射剂,主要有微球注射剂、脂质体注射剂、纳米粒注射剂、微乳和亚微乳注射剂、原位凝胶注射剂、包合物注射剂、聚乙二醇长效注射剂等。脂质体因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安全性、靶向性、缓释性、制备条件温和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靶向性差且易发生药物泄露。近年来通过不断改良处方工艺得到了长循环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靶向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主要对象是抗肿瘤药、疫苗和核酸类药物。药物包裹在脂质体中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延缓药物的氧化和体内被酶代谢过程。实验证明,脂质体包封的药物在血液循环中保留的时间,多数要比游离药物多。Kohei Hironaka等在试验中证明依达拉奉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玻璃体内注射后进行药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脂质体注射剂更容易被细胞捕获,在玻璃体内的停留时间显著增加。体内动力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脂质体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可以从几分钟到几天,在脂质体双分子层的的亲脂性还会影响到其在体内的分布状况,从而改变其药动学参数。L ing Zhao等通过实验比较了多西紫杉醇脂质体和自由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脂质体显著改变了药物的组织分布和动力学参数。Améliel等人通过在玻璃体内注射脂质体制剂脂质体可以减少药物的毒性,增加一些药物分子在眼部的停留时间,在体内脂质体可以保护诸如肽和核酸等一些容易被体内酶降解的药物。Lyseng-Williamson等人阐述了长春新碱的作用机制,Susan O’Brien,在试验中证明了长春新碱脂质体注射剂的可行性以及优越性。Xianhuo Wang等将紫杉醇制成脂质体注射剂后进行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结果证明脂质体的毒性明显降低而且其达到治疗目的所需的药物浓度明显降低。Ji Dong等将塞来考昔脂质体注射液注入到骨关节腔内后进行试验,结果证明脂质体注射剂在增加药效的同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1长循环脂质体注射液

为了延长药物在循环中的停留时间,通过对脂质体表面的修饰得到了不同循环时间的脂质体。通常是在脂质体的成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糖脂或磷酸分子上连接含多羟基的物质,例如聚乙二醇,是脂质体的表面暴露出一些亲脂性的集团,躲开内皮网状系统的的吞噬作用,从而增加药物在循环系统中停留的时间。申文晋等制成的聚乙二醇化新型集成干扰素注射液的动力学研究证明其比普通的脂质体制剂在循环系统中停留的时间要长。但是在聚乙二醇长循环脂质体注射剂的应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Yongxue Zhao等在研究中发现,在小鼠身上,聚乙二醇脂质体注射液会诱发血浆清除速度的加快,而ChunLei Li等则在再研究中发现延长注射给药间隔能消除聚乙二醇脂质体的这种效应,这位长循环脂质体注射剂的剂量设计及给药间隔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另外也有报道使用神经鞘髓磷脂和二硬酯酰磷脂酰胆碱制备的脂质体可以在体内存在较长的时间。

2 靶向脂质体注射液

脂质体注射剂本身具有被动靶向性靶向性,能够被网状淋巴系统捕获而蓄积在肝脏、脾、骨髓等部位,对于治疗这些部位的疾病效果良好。另外可以对脂质体的表面进行修饰,使载药脂质体的表面携带配体、抗体等集团,这样脂质体就会具备主动靶向性使的脂质体注射进入体内后能够特定的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另外可以制备温敏或热敏的脂质体,使具有物理靶向性。周雪苹等人在5-氟尿嘧啶热敏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和评价中通过在形成脂质体成分中加入热敏性成分,并使用人为的方式提高作用部位的温度,从而使脂质体具备靶向性。很多研究通过聚乙二醇来修饰脂质体表面,然后通过在聚乙二醇上结合配体的方式使脂质体获得靶向性。Ryo Suzuki等人在奥沙利铂脂质体的聚乙二醇基团上结合上了转铁蛋白后,药物在肿瘤位置的浓度大大增加、红细胞中的分布减少,从而增加了奥沙利铂抗肿瘤的活性,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Tamer A. Elbayoumi . Vladimir P. Torchilin等人在聚乙二醇脂质体上键合上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而识别正常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从而使脂质体对肿瘤组织产生靶向性。Katsumi Morimoto等研究发现在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过程中加入阳离子脂质TRX-20,制得阳离子长循环泼尼松龙磷酸盐脂质体注射剂,静脉注射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离子脂质体优先结合在肾炎小鼠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上,具有靶向性。从而提高了药物在肾炎部位的浓度,明显降低了达到理想的抑制肾小球细胞

增生所需的药物浓度。Hilary Shmeeda等人制成了DPPG-叶酸靶向唑来膦酸脂质体和PEG-叶酸靶向脂质体注射剂,并使用一定的分析方法来考察其静脉注射后药物的活性,结果表明叶酸靶向脂质体中的药物进入细胞内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是自由药物的几十倍。靶向脂质体脂质体注射剂正在不断的被研发出来,其面临的挑战是进一步增加脂质体的组织的选择性,识别出只在病变部位表达或过度表达的靶向结合位点,从而进一步增加药物的疗效,降低对正常组织产生的影响。

3 缓控释脂质体注射液

注射用缓释脂质体可通过皮下或肌内注射途径给药,注射后,脂质体滞留在注射部位或被注射部位的毛细血管所摄取,并随着脂质体的逐步降解,释放出药物。另外,脂质体的缓释效果还与给药途径有关,如对氯喹脂质体进行的体内研究表明:对于小粒子脂质体,皮下注射比肌内注射时的药物释放速度更快,而注射部位的皮下组织结构也会影响脂质体在注射部位的滞留时间;而对于大粒子脂质体,则无论是皮下注射还是肌内注射,脂质体均可长期滞留在注射部位。另外,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单室或多室脂质体的新型脂质体——多囊泡脂质体。其经体腔和组织注射后,进入淋巴和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量很小,大部分停留在注射部位,为药物的缓释提供了一个真正的贮库。当某个囊泡破裂时,其它囊泡仍可保持完整,因而多囊泡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和贮库效应。

4 影响脂质体注射剂质量的主要参数

影响脂质体注射剂的主要参数有药物包封率、脂质体的稳定性和粒径的大小。一般情况下,载药量越大,效果会越好。在脂质体的制备过程中可以加入不等量的胆固醇开调节脂质体的强度以适应不同的要求。另外,人们也在寻求不同的方法来提高脂质体的载药量和控制粒径。N. Mirahmadi等制备不同粒径的脂质体注射液,分别是100,400,1000 和3000 nm。并注入到小鼠的腹膜内,通过示踪法来观察脂质体在腹腔中的分布。结果表明1000 nm的脂质体在腹腔内的浓度水平最高。Ji Dong的关节腔脂质体注射剂只有在脂质体的粒径大于腔的缝隙是才能避免全身性作用,降低毒性。现阶段很多人使用pH梯度法和硫酸铵梯度法来增加弱碱性药物的包封率,使用醋酸钙梯度法来增加弱酸性药物的包封率。

5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干燥法、逆向蒸发法,超声法、乙醇注入法和复乳法,挤压法,冷冻干燥法,钙融合等,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用不同的方法。

6 脂质体的质量检测

对脂质体粒径大小和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的方法主要有电子显微镜法,counter 计数法,激光散射法,微孔滤膜-光密度法,透射光电子显微镜法等。

对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透析法,该法不适合分离大分子药物;离心法,该法不适宜于小粒径脂质体;凝胶过滤法。最近又出现不同的检测方法,例如Naozumi Ohnishi等利用柱切换技术分别来分析游离药物和包封药物的量从而计算脂质体制剂中药物的包封率。Ulrik Franzen等使用毛细管电泳法来检测奥沙利铂脂质体的包封率。

脂质体注射剂在临床的应用在更多方面的应用被开发出来,Maiko Kaga等人将血红素脂质体注射入妊娠小鼠内发现脂质体不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内,而只能集中在胎盘上,从而改善胎儿的缺氧状态,这为临床开发孕妇使用的药物提供了一些参考。但是,脂质体不是万能的,李凌云等人就曾研究托泊苷脂质体注射液的过敏性,溶血性和血管刺激性。

为了更加广泛的使用脂质体注射剂和充分发挥脂质体的优势就必须对脂质体进行改造,使脂质体具备不同的特性。近年来,新型注射剂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脂质体注射剂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临床应用的品种还很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 Rupa R. Sawant and Vladimir P. Torchilin1,2. Challenges in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Liposomal Therapeutics.The AAPS Journal, V ol. 14, No. 2, June 2012

[2] Ryo Suzuki.,Tomoko Takizawa a,1, Yasuhiro Kuwata a,Mahito Mutoh ,Nobuyuki Ishiguro .Naoki Utoguchi.Atsuko Shinohara b, Masazumi Eriguchi.Hironobu Yanagie .Kazuo Maruyama .Effective anti-tumor activity of oxaliplatin encapsulated in transferrin–PEG-liposo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346 (2008) 143–150

[3] Amélie Bochot, Elias Fattal.Liposomes for intravitreal drug delivery: A state of the art,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161 (2012) 628–634

[4] ChunLei Li,Xi Zhao,YaJuan , HanYu Yan. Prolongation of time interval between doses could eliminate 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phenomenon induced by pegylated liposomal topotec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443 (2013) 17–25

[5] Yongxue Zhao, Chunling Wang, Long Wang, Qiang Yang, Wenya Tang, Zhennan She, Yihui Deng.A frustrating problem: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of PEGylat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following subcutaneous injection in rats.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 81 (2012) 506–513

[6] Kohei Hironaka , Yuta Inokuchi, Takuya Fujisawa , Hiroki Shimazaki, Mai Akane , Yuichi Tozuka ,Kazuhiro Tsuruma, Masamitsu Shimazaw, Hideaki Hara, Hirofumi Takeuchi.daravone-loaded liposomes for retinal protection againstoxidative stress-induced retinal damage.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 79 (2011) 119–125

[7] Renee R. Hood & Chenren Shao & Donna M. Omiatek & Wyatt N. Vreeland & Don L. DeV oe

.Microfluidic Synthesis of PEG- and Folate-Conjugated Liposomes for One-Step Formation of Targeted Stealth Nanocarriers. Pharm Res (2013) 30:1597–1607

[8] Tamer A. Elbayoumi & Vladimir P. Torchilin.Tumor-Targeted Immuno-liposomes for Delivery

of Chemotherapeutics and Diagnostics. J Pharm Innov (2008) 3:51–58

[9] Katsumi Morimoto,Masayo Kondo,Kazuo Kawahara,Hideto Ushijima,Yasuhiko Tomino,

Masaharu Miyajima and Junji Kimura1.Advances in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to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by Long Circulating Cationic Liposomes for the Treatment of Glomerulonephritis. harmaceutical Research, V ol. 24, No. 5, May 2007 [10] Tracy S. Harrison ? Katherine A. Lyseng-Williamson.Vincristine Sulfate Liposome Injection. BioDrugs (2013) 27:69–74

[11] Susan O’Brien, Gary Schiller, John Lister, Lloyd Damon, Stuart Goldberg, Walter Aulitzky, Dina Ben-Yehuda,Wendy Stock, Steven Coutre, Dan Douer, Leonard T. Heffner, Melissa Larson, Karen Seiter, Scott Smith,Sarit Assouline, Philip Kuriakose, Lori Maness, Arnon Nagler, Jacob Rowe, Markus Schaich, Ofer Shpilberg,Karen Yee, Guenter Schmieder, Jeffrey A. Silverman, Deborah Thomas, Steven R. Deitcher,and Hagop Kantarjian.High-Dose Vincristine Sulfate Liposome Injection for Advanced,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Adult Philadelphia Chromosome–Nega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VOLUME 31 NUMBER 6 FEBRUARY 20 2013

[12] Tatsuhiro Ishida, Masae Harada, Xin Yu Wa, Masako Ichihara,Kenji Irimura, Hiroshi Kiwada.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of PEGylated liposomes following preceding liposome injection: Effects of lipid dose and PEG surface-density and chain length of the first-dose liposome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105 (2005) 305–317 [13] Hilary Shmeeda a, Yasmine Amitay a, Jenny Gorin a, Dina Tzemach a, Lidia Mak a, Joerge Ogorka b,Saran Kumar, Alberto Gabizon.Delivery of zoledronic acid encapsulated in folate-targeted liposome results in potent in vitro cytotoxic activity on tumor cell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146 (2010) 76–83

[14] Mirahmadi, Babaei,Vali. Dadashzadeha.Effect of liposome size on peritoneal retention and organ distribution afte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in m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383 (2010) 7–13

[15] Yuan-yuan Jiao, Xue-qing Wang, Wan-liang Lu, Zhen-jun Yang, Qiang Zhang.A novel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8-chloro-adenosine by

the dual combination of lipophilic derivatisation and liposome formul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48 (2013) 249–258

[16] Ji Donga, Dinghua Jiangb, ZhenWangb, GuizhongWub, Liyan Miaoa, Lixin Huang.Intra-articular delivery of liposomal celecoxib–hyaluronate combination for the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in rabbit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441 (2013) 285–290

[17] Maiko Kaga , Heng Li, Hidenobu Ohta , Kazuaki Taguchi, Shigeru Ogaki, Hitomi Izumi,

Masumi Inagaki, Shigeru Tsuchiya , Kunihiro Okamura , Masaki Otagiri, Hiromi Sakai, Nobuo Yaegashi.Liposome-encapsulated hemoglobin (hemoglobin-vesicle) is not transferred frommother to fetus at the late stage of pregnancy in the rat model. Life Sciences 91 (2012) 420–428

[18] Theresa M. Allen a, Pieter R. Cullis.Liposo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From concept to clinical applications.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65 (2013) 36–48 [19] Ling Zhao, Yu-mengWei, Xiao-dong Zhong, Yan Liang, Xue-mei Zhang,Wei Li, Bi-bo Li, YaWang, Yu Yu.PK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docetaxel in rabbits after i.v. administration of

liposomal and injectable formulation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49 (2009) 989–996

[20] Xianhuo Wang , Junchao Zhou , Yongsheng Wang, Zhengyan Zhu, You Lu,Y uqan Wei, Lijuan Che.A phase I clinical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paclitaxel liposome infused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EUROPEANJOURNALOFCANCER 46 (2010) 1474 – 1480

[21] X. P. Wang, Ph.D., K. Yazawa, M.D., N. S. Templeton, Ph.D., J. Yang, M.D., Shihe Liu, M.D., Zhijun Li, M.Sc.,M. Li, Ph.D., Q. Yao, M.D., Ph.D., C. Chen, M.D., Ph.D., F. C. Brunicardi, M.D.ntravenous Delivery of Liposome-mediated Nonviral DNA Is Less Toxic than

Intraperitoneal Delivery in Mice.World J. Surg. 29, 339–343 (2005)

[22] Naozumi Ohnishi, Eiichi Yamamotob, Hiromasa Tomidac, Kenji Hyodob, Hiroshi Ishiharab, Hiroshi Kikuchi,Kohei Taharac Hirofumi

Takeuchi.Rapid determination of the encapsulation ef?ciency of a liposome formulationusing column-switching HPL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441 (2013) 67–74

[23] Ulrik Franzena, Tam T.T.N. Nguyena, Charlotte Vermehrenb, Bente Gammelgaarda, Jesper ?stergaard.Characterization of a liposome-based formulation of oxaliplatin us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Encapsulation and leakage.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55 (2011) 16–22.

[24] 吴志军,王晴,李郑武,李会成,杨宝峰注射用小干扰核糖核酸脂质体药效学研究, 药物研究2008年第17卷第7期

[25] 谢鹤,周建平,液体型缓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药学进展,2004年第28卷,第10期,第44页

[26] 周雪苹,艾又生,5-氟尿嘧啶热敏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和评价,https://www.doczj.com/doc/7f6211205.html,/kcms/detail/42.1204.R.20130703.1653.007.html

[27] 温志强,桂双英,王均,陈维金,脂质体作为抗癌药载体的应用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9年第18卷第9期

[28] 郭红艳,王雪源,PEG 长循环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广州化工,第41 卷,第13 期,2013 年7 月

[29] 申文晋,李春雨,蔡永明,宋紫辉,项宗尚,孟宪丽,张宗鹏.聚乙二醇化新型集成干扰素注射液大鼠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 年12 月,第33 卷第6 期

[30] 王凯平,张玉,张俊,猪苓多糖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第36卷第3期2005年3月367-368

文献调研报告格式

cad/cam技术及应用文献阅读报告 指导教师:梅益 引言 模具cad/cae/cam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是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借助于计算机对产品性能、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生产管理进行设计和优化。模具cad/cae/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模具界的共识。 模具cad/cam技术现状 模具cad/cam是cad/cam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模具cad/cam技术发展很快,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冲压模、锻造模、挤压模、注塑模和压铸模等方面都有比较成功的cad/cam/cae系统,并且涌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采用cad/cam技术是模具生产革命化的措施,也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1、国外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外模具cad/cam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开始对冲模cad进行研究。进入70年代,出现了面向中小企业的cad/cam的商品软件,如日本机械工程实验室成功研制的冲裁级进模cad系统,美国diecdmp公司成功地研制出计算机辅助设 计级进模的pddc系统。但仅限于二维图形的简单冲裁级进模,其主要功能如条料排样、凹模布置、工艺计算和nc编程等。80年代,弯曲级进模cad/cam系统开始出现,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绝大多数采用了cad/ cam技术。为了能够适应复杂模具的设计,富士通系统采用了自动设计和交互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在该系统中除毛坯展开、弯曲回弹计算和工步排序为自动处理外,其余均需要设计人员的参与。这些系统均具备实体造型和曲面造型的强大功能,能够设计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进入90年代后,国外cad/cam技术向着更高的阶梯迈进。在80年代的基础上,从软件结构,产品数据管理,面向目标的开发技术,产品建模和智能设计,质量检测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为实现并行工程提供了更完善的环境。印度学者yk.d.v.prassad、s.som sundoram等开发了普通冲裁模cad/cam系统(cadds),美国striker-system:公司开发了冷冲模设计软件系统ss-die professional等。另外ug、proe、caxa等软件的成功开发,使得模具cad/ cam的功能更加完善,应用也更加广泛。 2、国内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模具cad/cam的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发展也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的有精冲模、普通冲裁模、辊锻模、锤模和注塑模等cad/cam系统,它们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冲模cad研制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不少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都开发了面向中国制造的cad软件,强调软件产品的专业化和本地化。如天津大学的td系统和一汽、二汽企业用的模具cad/cam系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机电研究院等相继开展了级进模cad/cam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如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autocad软件平台上开发出基于特征的级进模cad/cam系统hmic,包括饭金零件特征造型、基于特征的冲压工艺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标准件及典型结构建库工具和线切割自动编程5个模块;西安交通大学开发出多工位弯曲级进模cad系统等。近年来,国内一些软件公司也竞相加入了模具cad/cam系统的开发行列,如深圳雅明软件制作室开发的级进模系统cmcad、富士康公司开发的用于单冲模与复合模的cad系统fox-cad、北航研发的caxa等。 模具cad/cam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阅读文献的心得

阅读文献的心得 之一 1。由点到面。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热点,由一个小枝节,检索较全的文献,一般近期的20 篇左右已经相当多了。之所以不必在意3年以前的,是因为知识更新非常快,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学习别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领域:谁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去图书馆找他的文章看全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 2。由杂到精。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探究其原因。培养个人的学术修养。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工作中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都应该写下来。我和王忠诚院士、顾玉东院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都有记卡片的习惯。病例随访、文献观点,等等。到写作文章时,都是现成的材料。现在有了电脑,但是写文献综述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好方法。随时记下论点,个人心得,会有事半功倍的成绩。无论写在纸上,还是记载在电脑内,都应该有一个记事簿,并且经常整理。 4。对于下载的文献,要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哪些需要仔细阅读并保存,哪些用处不大,待删除,哪些需要阅读却尚未阅读。以后想到时,还能及时找到。 5。天天学习。文献天天有。如果只作为一个收藏家,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下载的目的是学习。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知识。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之二: 对于初次进入一个领域的新手,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把握本领域的动态和方向。 记得一个留洋的研究生说,起初导师让他读大量的文献,而且每天都规定了数量,

文献阅读报告 .doc

文献阅读报告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重大问题频出,国内外学者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象、原因及对策的探究逐步增加和深入。我国针对食品安全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较晚,缺乏制度保障。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而美国的《食品和药品法》早于1906年就已开始实施,迄今为止已105年。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对我国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以下是国内外学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相关成果与文献: 一、国内文献综述 李怀(2005)从我国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组织结构对比中,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多部门监管体制的不合理性,认为当前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与管理,树立起执法的权威性。提出我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统一性及协调性,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存在多头执法,监管权责不明的问题。进而提出要从立法上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协调统一监管权责,完善食品召回制度。邹立海(2005)认为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的发生特点,应建立食品安全危机预警机制、完善食品安全的监测检验机制、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信息情报中心,建立信息数据库。 谢敏(2007)在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基础上从食品供应商的收益函数角度分析了政府监管的机理,并对目前已有措施未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周应恒(2008)认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存在食源性疾病引发、制假贩假引发及管理不当引发的三种问题,并分别提出加强预防、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汪建明(2009)和郭林海(2009)系统地比较了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体制的特点,并概述了我国食品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能及我国现行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在分析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性改革的建议,认为应该加强我国食品安全需要多方面工作的配合和协作。

参考文献检索报告模板

一、利用CNKI中国知网检索参考文献,检索关键词:信息、控制 最终检索到的参考文献: [1]王枫. 网络财务之我见[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6:143+145. [2]王尧. 论如何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J]. 中外企业家,2009,16:32. [3]张玉茹. 浅谈网络会计中的风险防范[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08:73-74. 二、利用IEEE/IET数据库检索参考文献,检索关键词:information & control 最终检索到的参考文献: [1]Yuksel, S., Stochastic Nestedness and the Belief Sharing Information Pattern[J]. Automatic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 vol.54, no.12, pp.2773,2786, 2009. [2]Yao Liu, Research on Technical Control Models in Network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IFITA), 2010 International Forum on , vol.1,2010, pp.251-254.

[3]Lei Bao; Skoglund, M.; Johansson, K.H., Iterative Encoder-Controller Design for Feedback Control Over Noisy Channels[J]. Automatic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 vol.56, no.2,2011, pp.265-278. 三、利用Elsevier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参考文献,检索关键词:information & control 最终检索到的参考文献: [1]Antonio Noguera, Sriram Yennurajalingam, Isabel Torres-Vigil, etc. Decisional Control Preferences,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Preferences, and Satisfaction Among Hispanic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Volume 47, Issue 5, 2014, PP. 896-905 [2]Amin Ranjbar, Muthucumaru Maheswaran, Using community structure to control information sharing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J].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Volume 41, 2014,PP.11-21. [3]Esa Viljamaa, Irina Peltomaa, Intensified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trol using information integration[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Volume 39, 2014, PP.126-133.

研究生阅读文献经典心得01-17

一.首先,是读文献问题。导师要求研究生读的文献基本上全部都是英文版的。如果平时几乎没看过英文原文,读不懂怎么办其实我以前也根本没读过原文,也看不懂。这儿有个好办法:找一本中文经典的书籍,仅看某一节你感兴趣或与你相关的内容,然后先找一两篇英文的综述(review)认真阅读一下,不会的单词可用金山词霸查一查,也许你读第一篇文章需要花两天,你过两天再读第2遍时,你也许只要一天;然后你再读第2篇时也许你只要半天!然后你一定会真正发现读英文文献的快感!人家的文章分析真的透彻,内容丰富!当你需要重点研究时,一般先通览一下近期研究的文献的摘要,有选择的读几篇好文。如果平时读得多了,自然会有感觉,找更高级别杂志的文章读。国外著名的科学家一般都有一个习惯,即每周都认真读1-2篇Science,Nature,Cell等高级别文章。这个习惯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而且Science对中国人是免费的!Nature中也有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即使没有密码之类,也能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呀。 二. 三.二. 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 四.我的师兄(我导师的最早几届学生,在日、美、德做了三个博士后之后,回校任教)曾说到:作为你们的师兄,我现在每周工作60小时,踏踏实实的60小时。阅读,实践,思考,讨论和请教,周而复始。其实这还不够用,因为我既要独立做这边自己的课题,还要协助各位完成你们的课题。那么对你们的要求降低一些,每周50小时吧。希望是真实而有效率的50小时,思维和四肢都处于激活状态的50小时。大家千

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得了的,跟国外就不用比了,我在国外时,晚上在实验室基本呆到23:30才回宿舍,弄完自己的琐事后,还要帮导师写书写到2点多,睡觉,早上照样得8:30之前到实验室。单就国内而言,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状态,比50小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能否认我们学生的天赋,但我们的天赋大约不比北大、清华、中科院或Stanford,Harvard,UCBerkeley的学生高很多。一周工作40小时或更少,我们拿什么去竞争 五.上面说的比较抽象,那再给各位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请大家考虑:现在你阅读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在字典帮助下,能否在3小时(研究生)或6小时(本科生)内完全读懂和理解现在你阅读一篇本领域的文献时,能否自然地联想起3篇以上相关的文献如果你还做不到,那就还没有跨入研究的门槛,还需加油。 六. 三. 再谈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 在此,我就本人攻读硕士期间的想法尽量详细一点与诸位交流,请批评指正或讨论!我个人觉得,研究生期间为人、为学确实要注意方式方法。 1、作为低年级研究生,你的师兄师姐(尤其是马上毕业,即将离开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是你不容错过的资源!无论他们的工作做得是不是特别出色,最好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向他们请教,将他们掌握或领悟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学到手,这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由于毕业有诸如发表文章等硬性要求,实验室内部也存在隐形竞争,有的师兄

情报学必读的经典文献

情报学专业必读经典文献阅读和考核要求 硕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及导师组的指导下进行文献阅读。文献阅读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PPT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硕士研究生需要在第二学期期末上交两篇文献阅读报告(每一篇5000 字以上)。完成发表(PPT 报告)与文本报告后,记 1 学分。 情报学专业经典文献: 1.严怡民.情报学概论(修订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王崇德.情报学引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严怡民.现代情报学理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查先进:情报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戴维民.20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6.米哈依诺夫.科学交流与情报学.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0年版7.张琪玉.情报语言学基础(增订2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包昌火主编.情报研究方法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9.马费成等著.信息资源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胡昌平著.信息服务与用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陈光祚等编著:科技文献检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3.邱均平著.信息计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焦玉英.信息检索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胡昌平,柯平,王翠萍.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7.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9.Bertram C. Brookes. The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Part I. Philosophical aspects ;Part II . Quantitative aspects;Part III. Quantitative aspect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Vol. 2, No. 3-4, 125-133 (1980)(译文见B.C.Brookes著;王崇德,邓亚桥,刘继刚译:《情报学的

阅读文献的心得体会

阅读文献的心得体会 读文献的实质:teach yourself,也即是自学。但是中文“自学”字面意义上没有反映出阅读中的一些关系。teach yourself,谁teach?第一反应当然是自己教自己。我看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作者教你。 这怎么是可能的呢?作者不在你身边,你只是和他的文字打交道,“他”如何教你呢?根据个人的阅读经验来看,阅读的过程似乎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作者和自己的互动的问答过程。在这里,我更愿意承认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的个人人格实际上“分裂”为了两个人,一个代表作者,一个代表自己。 当“自己”不懂的时候,通过文字去努力理解作者意图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自己努力变成“作者”的过程,试图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回答“自己”的问题。这样,阅读就是“自己”努力地去“移情”成为作者从而教会自己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要有一个“作者的意识”,始终要考虑和琢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要那么写,他当时的意图是什么?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应该是通往作者心理的不二法门。 2. 文献至少要读三次 “数学书有两种,一种是看了一页就不想看下去的,一种是看了一行就不想看下去的”,杨振宁曾这样讲过。这大概也是不少学科文献阅读的感受。事实上,万事开头难。我个人的阅读经验经常是这样的:第一次努力读下来,可能只懂了全文的1%,读第二次大概懂了5%,可是第三次我大概就懂了30%。也就是说理解的程度是随次数增加而指数增长的。 所以说如果一篇文献你没有(认真地)读过3次,你是没有资格说难的。许多人常常只读了第一遍以后就觉得难读不下去放弃了。我相信他如果再读上两次,他可能就不这么认为了。“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马云的说法和这里“文献至少读三次”有异曲同工之妙。 3. 非名作不读吗?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报告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说实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会读书。读书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欢读书罢了。阅读文献,对于开题期间的研究生和写论文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 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

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

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 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 学号 姓名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姓名、职称 培养学院 (要求:所引用文献不得少与30篇(本),并在文献综述最后将所引用文献列出。)

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XLT信息网络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选题意义 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战略管理,它在现代的任何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战略管理是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从企业未来的角度来看,战略是计划;从发展历程来看,战略是模式;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是定位;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是观念;从企业竞争来看,战略是计谋。战略并不是“空的东西”,也不是“虚无”,而是直接左右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和持续盈利最重要的决策参照体系。战略管理则是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对企业的战略实施加以监督、分析与控制,特别是对企业的资源配置与事业方向加以约束,最终促使企业顺利达成企业目标的过程管理。 西方管理界探索者称战略管理为企业管理的“顶尖石”。如果一个企业的战略方向失误将导致企业走向下坡路,乃至会将一个成功的企业引向衰落而灭亡,这也是企业管理中最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事实证明,往往在失误的战略方向引导下,企业就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扩张能力、提升能力、牵引能力和支撑能力,相反地,当一个企业的各项相关要素作用发挥越充分,企业偏离目标的程度就越严重,企业衰落的速度也就越快。 战略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战略管理涉及影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不可控

文献调研报告模板

安全关键系统通信协议调研报告(2015.4.12) 1 调研题目 安全关键系统通信协议的建模与分析 2 任务说明 1) 查阅国外的相关文献; 2) 补充通信协议中的具体网络; 3) 阅读标准EN50159; 3 关键字 检索词: CBTC;安全关键系统;安全通信协议;EN50159;safe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 检索策略: 无线*通信;总线*通信;以太网*通信;CBTC*communication protocol;safety*protocol;verification/ test/ model / simulation / design / analysis *(safe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 4 检索范围 中国知网 百度http web of science(SCIE) https://www.doczj.com/doc/7f6211205.html,/ IEEE Springer LINK ELSEVIER ScienceDirect(SDOL) 在不同关键词组合下,检索范围内,近三年的文献总数 5 主要的检索文献 [1] BS EN50159 Railway applications—Communication, signal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s- Safety- related communication in transmission systems[S]. [2] 安全通信与安全通信标准EN50159[J].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4. [3]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railway signaling systems [J].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005. [4] Verification and conformance test generation of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railway signaling systems [J].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007. [5] Development of verification and conformance testing tools for a railway signal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 [J].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009. [4] Group communication on highways: An evaluation study of geocast protocols and applications[J].Ad Hoc Networks, 2013. [6] Compositional verific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a remotely operated aircraft[C]. Scienc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2013. [7] Verification of the safe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 train control system using colored Petri net[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2012.(国内-陈黎洁) [8]Si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RSSP-II safe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C].2012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Computing and Global Information, 2012.(国内-许孟华) [9] Formal verification of safety protocol in train control system [J].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1 (国内-北交团队)

(完整版)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研究生必读)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研究生必读)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阅读报告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阅读报告,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文献阅读心得

文献阅读心得 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梳理文献及时回顾 心得和经验: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回顾重要内容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的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 二、根据文献重要程度编号精读综述和摘要 1、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写法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阅读报告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阅读报告,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 ;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 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 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 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 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 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 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 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 、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 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 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 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阅读报告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

阅读文献的心得体会

阅读文献的心得体会 时间:2008-11-03 22:23来源:作者:点击:185次 为什么要阅读文献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n 为什么要阅读文献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 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 Ncbi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做一个课题首先是要看专利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通过研读专利正文,可以体会申请人的研发思路;研读专利权要求,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找出未覆盖的漏洞,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专利;有的专利还有参考文献,可以了解这个专利的来龙去脉。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 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 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 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 ,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应该阅读的。 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a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 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回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回有两种结果: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现在世界上是个怎样的研究现状---做到了何种程度,还有那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这一点对于自己找题目的战友,我觉得尤为重要!

文献阅读报告格式

CAD/CAM技术及应用文献阅读报告 指导教师:梅益

引言 模具CAD/CAE/CAM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是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借助于计算机对产品性能、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生产管理进行设计和优化。模具CAD/CAE/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模具界的共识。 模具CAD/CAM技术现状 模具CAD/CAM是CAD/CAM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模具CAD/CAM技术发展很快,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冲压模、锻造模、挤压模、注塑模和压铸模等方面都有比较成功的CAD/CAM/CAE系统,并且涌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采用CAD/CAM技术是模具生产革命化的措施,也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1、国外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外模具CAD/CAM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开始对冲模CAD 进行研究。进入70年代,出现了面向中小企业的CAD/CAM 的商品软件,如日本机械工程实验室成功研制的冲裁级进模CAD系统,美国DIECDMP公司成功地研制出计算机辅助设

计级进模的PDDC系统。但仅限于二维图形的简单冲裁级进模,其主要功能如条料排样、凹模布置、工艺计算和NC编程等。80年代,弯曲级进模CAD/CAM系统开始出现,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绝大多数采用了CAD/ CAM 技术。为了能够适应复杂模具的设计,富士通系统采用了自动设计和交互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在该系统中除毛坯展开、弯曲回弹计算和工步排序为自动处理外,其余均需要设计人员的参与。这些系统均具备实体造型和曲面造型的强大功能,能够设计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进入90年代后,国外CAD/CAM 技术向着更高的阶梯迈进。在80年代的基础上,从软件结构,产品数据管理,面向目标的开发技术,产品建模和智能设计,质量检测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为实现并行工程提供了更完善的环境。印度学者YK.D.V.Prassad、S.Som Sundoram等开发了普通冲裁模CAD/CAM系统(CADDS),美国Striker-System:公司开发了冷冲模设计软件系统SS-Die Professional等。另外UG、PROE、CAXA等软件的成功开发,使得模具CAD/ CAM 的功能更加完善,应用也更加广泛。 2、国内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模具CAD/CAM的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发展也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的有精冲模、普通冲裁模、辊锻模、锤模和注塑模等CAD/CAM系统,它们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文献阅读总结

目录 一:旅游文化要素挖掘与地产开发----以济南市为例 作者:王元华、刘力豪、张雪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 二:浅谈住宅开发项目要素 作者:焦建广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广西南宁 三:论大型商业地产开发与商业经营脱节问题 作者:余凯福建工程学院经管系福建福州 四: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开发策略 作者:刘浩晴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五: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作者:严密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六:上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走访调研报告 作者:楼兰芳国家统计局上虞调查队 七:论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 作者:刘存绪北京大学北京 八:如何打败辛勤的富二代 作者:冯大牛 九:BIM在建筑业的位置、评价体系及可能应用 作者:何关培香港优比创新科技公司香港 十:论我国建筑业BIM应用现状和发展 作者:谢晓晨上海宾孚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上海 十一:美国绿色BIM应用现状及其对中国建设领域的影响分析作者:杨宇尹航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 十二:建筑之眼 作者:董志刚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杭州 十三:土建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作者:谈彪无锡市市政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十四:探讨地基处理的常见问题 作者:梁燕翔海南省交通学校海口 十五:古希腊建筑的人文精神 作者:程婧媛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开封 十六:关于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 作者:夏孝江上海虹口建筑设计公司上海 十七:建筑主体结构检测与基坑检测的方法与分析 作者:刘元平广西创新建筑质量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十八:区域规划中的城市地产新理念 作者:蔚芝炳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徽合肥 十九:梳理建筑乱象催生建筑精品 作者:陆赐麟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张国军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二十:浅谈建筑外立面改造的要点 作者:胡琦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武汉

经典名著读书报告

《林徽因传》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孤寂、伤感的印象。 ②开头引用书中隽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③文章开头 交待得非常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文章进程: ①文章将“林徽因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写得细致入微,重点突出详略得 当内容具体。 ②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林徽因传奇的人生经历”进行。③通过丰富人物的 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④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⑤作者观察阅读缜密叙沭时井然有序。 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宛然置身于梦境一般。⑦以缓慢低沉的语气向 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⑧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文章结尾: ①以感想开关以感想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 感染力极强。 ②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③结尾令人饱含期 待与激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夹缝中的历史》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②开头简明扼要 ③开头直奔主题,也是一种写法. ★文章进程:①运用比喻,将“屈辱”比作一根皮鞭。比喻贴切用词生动。②不同角 度叙述,选材新颖,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③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④细节刻画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⑤场面和气氛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 ⑥过渡自然,每一段交待得很清楚. ⑦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文章结尾: ①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②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③结尾呼应应开头,结构 完整。 ④文章边叙事边抒情.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目送》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目”与“送”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②开头直奔主题,让人一目了然。 ③开头点题,用词很吸引人。 ★文章进程: ①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②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