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资料

语言学概论资料

第一章 引 言
把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科学是语言学
语言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描述和分析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通过这种事实的描述和分析,探讨并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以此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使人们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让语言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更大的效益。
第二章 语言的本质
二、 什么是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语音方面:个人的语音特色;地域方言的语音差异。
词汇方面:词义的临时改变。
语法方面:各种句式句型的存在;词类之间的差异;词类活用。
言语的两种形式
外部言语:人们可以听到或看到的话语。
内部言语:人们听不到的内心独白。
两种形式都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两种形式的区别是:
1.外部言语有交际功能,而内部言语则没有交际功能。
2.外部言语比较完整、准确、有条理,内部言语则相对粗糙、简短、缺乏条理性。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三、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一)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二)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
(三)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语言是客观的,言语是主观的。
(四)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灵活的。
语言和言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语言存在于言语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也就没有语言。
2.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语言规则及语词均对言语形成制约,给予规范。语言规则及词语是言语活动的基础。
第二节 语言的社会属性
一、 语言是社会现象
(一)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1.语言的发展过程与自然界生物生长老死的过程有本质区别。
生物有生长必有老死,具有必然性;而语言的所谓老死只是一种可能,不具备必然性,只要语言能为某一社会服务,它就不会死亡。
生物的生长老死过程中,母体和子体可以同时存在,而语言的发展、消亡过程中,一种新的语言的诞生就意味着旧的语言的消亡,母体和子体不可能并存。
2.语音的自然属性不是本质属性。
3.自然科学方法的使用、内容的借鉴、语言学与自然科学的互相渗透,不能反映学科的本质。
(二) 语言不是个人现象
19世纪德国青年语法学派保罗为代表。
1.语言不是个人创造的。
2.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
3.自言自语运用的也是社会共同的语言。
4.个人在语言发展中有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只表现在为人们使用语言提供典范。
二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现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证明:
1.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世界

语言的多样性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2.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1)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是语言产生和发展必备条件。(2)社会需要语言。语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语言社会属性的特殊性
(一)社会属性中包含了自然因素和个人成分
(二)语言是非经济基础的社会现象
(三)语言是非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
语言不是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有适合于它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语言不是这样。
2.上层建筑只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语言则一视同仁地为各个经济基础、各个阶级服务。
3.上层建筑生命不长久,语言生命长久。
4.上层建筑与生产及人的生产行为没有直接联系,语言与生产及人的生产行为则有直接联系,因为它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第三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就语言的社会功能而言,主要表现在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交际工具,它是语言社会功能的核心。
一、语言是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有何不同?
1.获得途径不同
2.内部结构不同
3.表达的内容不同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三) 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1.从语言的产生看,语言没有阶级性。
2.从语言的发展看,语言没有阶级性。
3.从语言的本质看,语言没有阶级性。
要把语言同文化、思想意识、言语等区分开。
阶级对语言的影响
从积极方面说:
各个阶级对语言的丰富和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
从消极方面说:
1.各个阶级有时候把自己的特别的词语强加到全民语言中去,形成阶级习惯语。 2.不同的阶级对同一词语有时理解的各不相同。
二、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与思维的联系
1.语言是思维的依托
2.语言是思维的结果
3.语言离不开思维
(二)语言与思维的区别
1.所属范畴不同
2.社会功用不同
3.适应范围不同
4.对应关系不同
(三)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助于解释沉思默想的现象
2.有助于对自言自语现象的解释
3.有助于开展对语言获取机能的研究
4.有助于失语症治疗的研究
5.有助于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
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一)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知识的总和,是人类理解和叙述事物的模式。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2.语言记录文化
3.语言促进文化发展
4.文化影响语言的发展
(三)文化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1.文化对语音的影响
2.文化对词汇的影响
3.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第四节 语言的结构特征

从语言内部结构特征看,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一、语言的符号性
(一)符号的特征
1.符号是什么?
符号是具体事物的标记或代号。
(1)视觉符号
(2)听觉符号
(3)触觉符号
(二)语言符号和其他符号的区别
1.产生的时间不同 语言符号第一性,其他符号第二性。
2.运用的空间不同 语言符号开放性,其他符号封闭性。
3.意义的容量不同 语言符号多义性,其他符号单义性。
(三)语言符号的特点
1.任意性
语言符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
事实上,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的约定俗成,不能任意的改变,否则就无法交际。
2.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体现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在语言交际中,不管你要表述的思想感情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语言符号都只能一个一个地按次序出现,不但众多音节不可能、也无法同时共现,就是两个音节也不能同时共现。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特征可以使离散的语言符号得以构成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使单个的语言符号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3.系统性
二、语言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构成与基础
关于语言构成要素问题
传统语言学把语音、词汇和语法作为语言结构系统的三要素,而把语义附在词汇学中。这种观点的合理性是,语言中的意义绝大部分是由词语承载的。但问题是,不光词语有意义,词组句子也有意义,而且有些意义是语法形式和语音形式所赋予的,所以单靠词汇来研究语义是远远不够的。
现代语言学把语音、语义和语法作为语言结构系统的三要素,而把词汇分解到语义和语法中去。这种观点的合理性是,这样一来,所有的语言单位既有语音又有语义,还都涉及语法问题;反过来语音、语义、语法都既管语素、词组、句子,也管词和语。但这种观点的缺陷是,1.语义部分实际上管不了所有意义,如虚词的意义、结构关系意义等,只能看作是语法现象。2.词和语在语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一点在这一理论中没有得到反映。
综合上述两种观点,本课暂时采用一种变通方法:把语音、语义、词汇、语法都看作语言结构系统的要素。
其表述是:
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构成成分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基本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础
1.从基本词汇和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重要性看,基本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础。
2.基本词汇和语法的稳定性决定了语言发展的稳定性,使语言能够成为人们千百年来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
3.基本词汇和语法决定着语言的基本面貌。

(二)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是由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构成的一个层次装置,这就是语言的层级关系。
(三)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语言的组合关系。
在语言的链条上,每个环节上那些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有大致相同的语法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专指那些具有替换关系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两种根本关系,是语言系统的纲,把握了这个纲,就基本上把握了语言系统。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第三章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
语言的起源着重探讨人类是怎样开始说话的,语言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原始语言从一开始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都是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
一、语言的起源问题概述
(一)语言起源界说
语言的起源指的是人类从什么时候和怎样开始发出自觉意义上的声音的。
语言的起源指的是整个人类的语言产生的时间和过程,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语言产生的时间和过程。
语言的起源和文字的产生不是一回事。
语言的起源和婴儿学话也不同
研究语言的起源问题不是要追寻最先产生的是哪种语言。
(二)语言起源问题研究的意义和途径
研究语言起源问题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有助于认清语言的本质。事物的本质作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主要特征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贴上去的标签。因此,人类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是和对语言起源问题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前者是以后者为基础的。
2.有助于弄清语言发展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成熟和死亡的过程。语言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状态,经历过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对于了解和把握语言的未来发展走向是极其重要的。而要具体了解语言发发展过程,就不能不研究语言的起源问题。
研究语言的起源问题的途径:
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综合运用人类学、考古学的最新发现和生理学、解剖学的原理进行推论。二、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学说
(一)语言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关系
语言和人类一起产生,语言的起源是与人类本身的起源分不开的。
(二)语言起源的过程
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需要和可能。
1、原始人共同的劳动决定了他们创造语言的需要。
劳动引发了创造语言的必要性——人类为了共同协作,在劳动中协调行动,已经到了彼此间非说不可的地步。
2、劳动是使原始人

能够具备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的决定因素:
(1) 劳动促进了人的发音器官的改进,使原始人具备语言所必需的声音材料。
(2) 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的产生,使语言所必需的意义要素得以形成。
直立行走——扩大了视野;
手脚分工——手的神经系统受到多样化的刺激;
移居地面——获得多种多样的营养材料。
(三)原始语言状况
原始的语言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而且这种声音从一开始与意义之间就没有必然的联系,散存于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群的语言在最初也不可能是相同的。
三、语言起源的其他学说
(一)拟声说
(二)感叹说
(三)社会契约说
(四)劳动叫喊说
(五)手势说
现代科学对语言起源的推测
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人类的思维能力必须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即人类已经具备了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概括、记忆、想象、判断、推理等能力。
2、人类的发音器官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各种清晰的声音。即人类已经具备了能发出各种声音的喉头、口腔等发音器官。
3、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有使用语言的渴求阶段。即在这个阶段,人类已经到了彼此间非说不可的地步了。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有声语言大约产生于距今四五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语言的前身是体态、叫唤等。
人类的有声语言有可能是从原始人类各种复杂的叫唤声发展演变来的。
第二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
(一)语言发展的社会条件
1.社会的发展带动语言的发展
2.社会的统一和分化导致了语言的发展
3.社会的接触推进语言的发展
4.社会的发展使语言日益完善、日趋精密
(二)语言的内部原因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要素经常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的一个要素因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平衡受到破坏,其他各要素就得随之做出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打破→平衡过程的不断出现,就促使语言不断地发展。
二 语言发展的规律
(一)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
渐变规律指的是语言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它的变化在当时是很难被感知的。
不平衡规律主要指的是
1.语言构成的各个要素发展速度不平衡。
2.在语言的同一要素内部各各成员发展速度不平衡。
3.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发展速度不平衡。
语言发展的渐变规律和不平衡规律使语言既能不断满足社会需要,又能确保基础的稳固、使语言的发展和稳定始终维持着平衡的态势。
(二)语言发展的个别规律
反映一种语言发展特点的规律叫做语言发展的个别规律。
浊音清化规律
韵尾辅音

消失规律
词的双音化规律
声调演化规律
第三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一、语言的分化
(一)方言
1.什么是方言
方言是社会分化的直接结果之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变体,是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所使用的语言。
2.方言的分类
(1)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指的是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 工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群体所使用的语言。
(2)地域方言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域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
1、确定的范围不同。地域方言以地域的分布确定范围,社会方言以社会分工、集团的不同确定范围。
2、表现的特点不同。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语音系统上。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表现在一般词汇上。
3、发展的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成独立的语言,而社会方言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3. 方言的成因
1、社会分化。
2、集体迁徙。
3、自然环境。
4、异族接触。
现代汉语方言
1、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
2、以上海话和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
3、以南昌话为代表的赣方言
4、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湘方言
5、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方言
6、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
7、以福州话和厦门话为代表的闽方言
(二)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也是社会分化的结果。
亲属语言指从同一语言分化出去的、已经独立为一个语种的各个语言。
二、语言的谱系分类
(一)什么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言的谱系分类指的是以语言的亲属关系为标准给语言分类。语系→语族→语支
(二)世界语言的谱系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世界上的语言大致可分为下列几个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亚语系、南亚语系等。
有些语言由于来源还没有弄清楚,所以无法确定它们的亲属关系。
在各语系中,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做多的两个语系。
(三) 我国境内语言系属
汉藏语系 阿尔泰语系 南亚语系 马来——玻利尼亚语系 印欧语系 朝鲜语 京语
三、语言的统一
(一)共同语
共同语指的是在统一的社会中被全体或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用来作交际工具的语言。
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用成分形成的。
能够成为共同语基础方言是有条件的:
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因素
(二)国语
国语也是语言统一的结果。
国语是一个国家中的各个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也是国家间交往的官方语言。
中国——汉

语 俄罗斯——俄语 加拿大——英语、法语 比利时——德语、法语
第四节 语言的接触和影响
一、语言的借用
有接触关系的语言之间,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中的某些成分吸收过来,使之成为自身的组成成分的一种语言现象。
(一)语音借用
语音借用指的是一种语言原来没有的某个音,因为语言接触,就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某个音,作为自己语音系统中的一个音素或音位。
(二)词语借用
词语借用指的是从其他语言中把某个词借到本族语言中来,使之成为本族语言的词汇系统的一个成员。借词对本族语言而言,是外来词。借词主要指音义全借的。
还有一种特殊的借词,即借形。借形是只采用某语言中某个词的形式,而将其语音扬弃,保留其基本意义,使之具有本族语言意义的词。这种情形在日语和汉语中经常出现。
意译词、仿译词等不是借词。
意译词指的是受外语影响,利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按照本族语言的构词规则构成的词。
仿译词指的是模仿外语词结构,利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构成的词。
(四)规则借用
规则借用指的是从其他语言中借取一定的语言组合规律,使之成为本族语言组合规律的一部分。
二、语言的兼用
语言的兼用指的是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成为全民的交际工具的语言现象。也叫双语现象。
语言兼用形成原因:
1.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在一处,交际的需求容易产生语言的兼用。
2.外语教育也会产生语言的兼用。
三 语言的混合
语言混合指的是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同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
1.洋泾浜语
2.克里奥耳语
四 语言的融合
语言的融合指的是一种语言排挤和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的民族的交际工具。
语言融合表现形式:
自愿融合
被迫融合
语言融合的社会条件
1.语言融合同民族融合密切相关。
2.融合和被融合的民族必须形成杂居的局面。
3.在语言融合过程中成为胜利着的语言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要占有优势,并不取决于政治地位。
语言融合的过程
语言融合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没有这个阶段,语言融合就不可能实现。但双语现象并非必然导致语言的融合。
单语—双语—新的双语
五 人工语言
人工语言是随着语言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为了突破自然语言的桎梏,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一种超地域、超社会的可以作为全人类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
第五节 文字产生后语言的发展
一、口语和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
1.口语是书面语产生的

基础
2.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和创造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1.存现形式不同
2.物质基础不同
二 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
文学语言具有下列特点:
1. 语言采用的是取得社会认可的标准音,因此,文学语言无论是诉诸视觉、还是诉诸听觉,各方言区的人都能读出或听清它的声音。
2. 词汇采用的是社会普遍认可的标准形式,各方言区的人都能基本上弄清各个词的所指。
3. 语法规则运用准确而又系统,可以全面反映出全民语言的基本面貌。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但可以准确地接受它所传递的信息,而且还可以用它作标准,矫正自己言语表达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把文学语言当作楷模加以效法。于是,文学语言在提高语言的纯洁性、推动语言的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 文学语言一经产生,它反过来对人们的书面语和口语以极大的影响,使人们在口语、书面语的表达中,自觉地向共同语靠拢,并努力地使自己的言语生动、精练。
第四章 语音
一、语音和语音学
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由此看出语音与其他声音的区别:
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
2.语音是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同语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有别于也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而无意义的声音,如咳嗽、喷嚏、呼噜等。
3.语音与其所代表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使用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所包含的所有成分和要素也是使用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而语音之外的其他声音则是一种自然现象。
二、语音的特征
(一)语音的生理特征
1.动力器官——由肺、支气管、气管组成。
2.发声器官——由喉头和声带组成
3.共鸣器官——由口腔、鼻腔、咽腔组成
(二)语音的物理属性
1.音高: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音波的频率。
2.音强: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音波的振幅。
3.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
产生不同音质的因素:
(1)发音体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
(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1.语音传递意义的功能是社会集团赋予的。
2.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什么意义用什么声音来表达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是社会因素决定的。
3.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三、语音单位和标音符号
(一)语音单位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切分出来的最

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物理声学的角度入手的。
音素和字母不同:
1.字母是书写的最小单位,音素是语音的最小的单位。
2.一个音素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也可以用几个字母表示。
3.一个字母可以表示几个音素。
音位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语音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位和音素不同:
1. 划分的角度不同;
2.两者作用不同;
3.音素和音位不是一一对应的。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二)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使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一种音标。它是国际语音学会(最初叫语音学教师协会)于1888年8月公布并开始使用,后来经过多次增补、修订,最近的一次修订是在1989年。
国际音标的制定原则:一个音素只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符号只代表一个音素。
其优点主要如下:
1.标音准确。音素与字母一一对应,避免了混淆和两可的现象。
2.形体简单清晰。使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小写印刷体为基础字母,同时以拉丁字母的大写、倒写、草写、合体等办法加以补充,还可借用希腊字母。
3.符号完备。
使用国际音标有两种形式:严式标音和宽式标音。
严式标音是一种精确详尽地反映发音的细微特征和差别的标音方法,严式标音素;
宽式是一种不注意发音的细微特征和差别的、相对概括的标音方法,宽式标音位。
第二节 语音的分类
一、元音和辅音
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腔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
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咽腔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元音 辅音
气流有无阻碍 无 有
发音器官紧张情况 均衡紧张 阻碍部位紧张
气流的强弱 弱 强
响度大小 大 小
二、元音的分类
1.发音体不同
所有的元音发音体都是声带。
2.发音方法不同
所有的元音发音方法都是振动声带。
3.共鸣器形状不同元音发音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舌位高低的变化或开口度大小的变化;
⑵舌位前后的变化;
⑶双唇的圆展
(一)舌面元音
元 音:舌位高低(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原音、低原音)舌位前后(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唇形圆展(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
(二)特殊元音
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卷舌元音,鼻化元音,长元音
三 辅音的分类
辅音是气流在一个或几个部位受阻而发出的音。

它的发音过程有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
成阻:发音器官从静止状态进入发某个辅音所必需构成阻碍的状态,如发舌尖中音[t]时软腭上升,舌尖抵住上齿龈。
持阻:发音器官保持成阻的状态,是发音器官从开始成阻到最后除阻的一种中间过程。
除阻:发音器官解除阻碍,恢复到原来的静止状态,如发舌尖中音[t]时,舌尖离开上齿龈。
辅音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分类。
(一)根据发音部位分类
按照辅音形成阻碍的部位,可以分成十三类
双唇音 上下唇形成阻碍
唇齿音 下唇上齿形成阻碍
齿间音 舌尖和上下齿之间形成阻碍
舌尖齿背音 舌尖和上齿背形成阻碍
舌尖齿龈音舌尖和上齿龈形成阻碍
舌尖硬腭音 舌尖和硬腭形成阻碍
舌叶前腭音 舌叶和硬腭形成阻碍, 嘴唇略向前突
舌面前腭音 舌面前部贴近硬腭形成阻碍
舌面中腭音 舌面中部贴近小舌形成阻碍
舌面后腭音(舌根音) 舌根靠近软腭形成阻碍
小舌音 舌面后部靠近小舌形成阻碍
喉壁音 舌根与喉壁形成阻碍
喉音 喉下部靠近声门处紧缩,然后突然放开或声门留一狭小通道让气流擦过,就形成喉音
(二)根据发音方法分类
1.根据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1)阻塞音
塞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发音器官两个部位
闭合,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冲出,发出声音。
擦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发音器官两个部位靠
近,留下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
塞擦音:先塞后擦。发音部位再形成阻碍是完全闭合,除阻时
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
(2)响音
鼻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
路,气流从鼻腔流出,震动声带。
颤音:发音时气流忽塞忽通,舌尖或小舌连续颤动多次。
闪音:发音原理与颤音相同,只是迅速轻轻颤动一下即止。
边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或硬腭接触,在口腔中部或一边
形成阻碍,然后气流从舌头两边或一边缝隙流出,发出声音。
边擦音:发边音时具有摩擦成分。
半元音:发音时声带震动,开口度略大于擦音,阻碍很小,
气流通过时只有极轻微的摩擦,是介于高元音和辅音之间的一种音。
2.根据发音时声带颤动与否:
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震动,透出的气流不带音。
浊音:发音时声带震动,透出的气流带音。
送气音:塞音、塞擦音除阻时外出气流较强。
不送气音:塞音、塞擦音除阻时外出气流较弱。
3.根据气流的强弱: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第三节 语音的组合
一、音节
(一)音节的划分
元音说 古希腊学者提出
呼气说 奥地

利语言学家斯托尔姆提出
响度说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泊森提出
肌肉紧张度说 法国语言学家格拉蒙和苏联语言学家谢尔巴提出
肌肉紧张度理论认为,人们每发一个音节,喉部肌肉就出现一次紧张,肌肉每一次紧张过程可以分为渐强、强峰、渐弱三个阶段,其中强峰阶段叫“音峰”,减弱阶段和下一次紧张的渐强阶段的交界处紧张程度最低,叫音谷,音谷所在的地方,就是音节的分界处。
(二)音节的构成
音节结构基本构成方式(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
1.V
2.VC
3.CV
4.CVC
5.C
汉语音节构成还可以扩展为
VV
VVV
CVV
CVVVV
英语音节构成还可以扩展为
CCV
CCVV
VCC

(三)音节的类型
元音收尾的音节叫开音节。
辅音收尾的音节叫闭音节。
二、复元音和复辅音
(一)复元音
一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并列组合叫复元音。
复元音发音特点:
1.复元音中的几个元音已经结合成一个整体,发音时肌肉只紧张一次,是一个音节;而几个相连的单元音则分属几个音节。
2.复元音发音是从一个元音滑向另外一个元音,中间是连续的,口腔形状是渐变的;相连的单元音发音是从一个元音跳向另外一个元音,中间是间断的,口腔形状是突变的。
复元音分为二合复元音和三合复元音
(二)复辅音
一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并列组合叫复辅音。
复辅音必须处在同一个音节中。
第四节 韵律特征
什么叫韵律特征
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强和音长方面的变化,即语言运用中的抑扬顿挫的现象叫韵律特征,也叫超音质特征。
韵律特征特点
1.无论是声调、轻重音、长短音还是语调,它们自身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同音质成分同现。
2.韵律特征均为对比性特征,对韵律特征而言,重要的不是音高、音长或音强的绝对值,而是它们的相对值,他们的相对变化幅度。
韵律特征的表现
音位层次上表现为长短音
音节层次上表现为声调
音节组合层次上表现为轻重音
语句层次上表现为语调
(一)声调
声调是贯穿音节的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一)声调的语言功能
1. 辨义功能
2. 构形功能
3. 分界功能
(二)声调的内容
构成声调的要素有两个:一个是调值,一个是调类。
调值是音节相对音高及其变化的实际情况。
调值的特点
1.构成调值的音高是相对音高,不是绝对音高。
2.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中间没有停顿和跳跃,类似于小提琴上的滑音,不像钢琴的敲打音。
调值的描写
55、35、214、51
音节连读时,某些音节的声调发生变化,通常称为变调。
二 轻重音

一)重音
几个相连的音节中某个音节发音突出的现象叫重音。
词重音根据构成因素不同可分为力重音和乐调重音。
乐调重音主要是通过音高变化来表示的重音。
力重音根据在词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固定重音和不固定重音。
(二)轻音
轻音的特点:
1.轻音音节发音比一般音节短、轻、弱。
2.失去原有声调,在普通话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变调,且音值不固定。
3.有时会引起音质的变化。
无论是重音还是轻音,都是相对而言的,只有在几个音节的对比中,才会有轻重音现象。孤立的单个音节无所谓重音或轻音。
汉语的轻声词
1.语法轻声词 有较强规律性的轻声词
(1)语气词
(2)助词
(3)名词的后缀“子、头”
(4)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
(5)动词后表示趋向、形容词后表示变化的趋向动词
(6)动词重叠、叠音名词的后一个音节
(7)量词“个” 这个 三个
(8)“一、不”夹在词语中间 练一练 走一走 大不大 讲不清 拉不开
2.词汇轻声词 没有什么规律性,只是习惯上读轻声的轻声词
轻声的作用
1.区别词义
2.区别词性
3.既区别词义又区别词形
三、长短音
音的长短在一些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四 语调
语调是指整句话或整句话中某个语言片段的语音上的抑扬顿挫。
(一)语调的构成
1.句调:全句声音的高低变化。
2. 节奏
节奏表现在句子或语调组的速度和停顿上。
3. 重音
(二)语调的功能
1.语调可以表达情感变化
2.语调具有某种表义功能
3.语调具有某种句法功能
第五节 音位
一、音位的特征
音位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音素音质上的差别有两种性质:
一种是对立性差别;
一种是非对立性差别。
2.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3.音位总是属于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
确定某个音素是否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替换。
二 、音位变体
同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该音位的音位变体,也称同位变体。
根据音位变体在语音环境中出项的情况不同,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指的是能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以上的同一音位的音素。
条件变体指的是在一定语言中各有一定的出现场合而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
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归纳音位的原则和方法
1.辨义功能 它着眼于音位的对立,方法是替换法:
2.互补分布 它着眼于音位的非对立性。
3.语音相似 这是对互补分布的补充、约束。
三、音质音

位和非音质音位
把音素从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或音段音位。
语言中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或超音段音位。
非音质音位主要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
调位:由音高特征构成的声调音位。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
四、音位区别特征
每个音位都有自己特殊的不同于其他音位的语音特征,这种特征就叫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主要是根据语音的生理特征和声学特征来确定的,通常采用二元偶分法。
某种语言的某个音位具有哪些区别特征,与它在这种语言中跟其它音位的关系分不开。
五、音位系统
音位系统的内容包括:
⑴它的全部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⑵每个音位常见的变体以及其中的条件变体的出现条件。
⑶音位间的对立关系。
⑷音位和音位的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
音位间的对立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区分:
从构成对立的语音特征的多少来看,有的对立只表现在单独某一项特征上,这种对立我们称之为单项对立。
有的则同时表现在几个特征的对立,我们称之为多项对立。
从构成对立的语音特征的是否带有普遍性来看,有的对立特征出现得相当普遍。
有的对立特征是独一无二的。
在各种类型的对立中,单项并带有普遍性的对立把有关的音位联合成一些平行的对立群,最能反映语言中音位对立的特点。
第六节 语音的发展变化
一、语流音变
语流中的一个音,由于受到前后音或者说话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一)同化
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叫同化。
施加影响而自身不变的音叫同化音。
接受影响而发生变化的音叫被同化音。
同化的分类
同化音和被同化音的位置:
同化音在前,被同化音在后的叫顺同化。
同化音在后,被同化音在前的叫逆同化。
同化音和被同化音的距离:
同化音和被同化音紧相连的叫近接同化。
同化音和被同化音之间隔有其他音的叫远接同化。
同化的程度:
完全同化。
部分同化。
(二)异化
语流中相同或相近的两个音相连或相近时,一个音受到另一个音的影响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叫异化。
不起变化的音叫异化音。
发生变化的音叫被异化音。
(三)弱化
语流中一个较弱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近的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叫弱化。
辅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阻力减少,如:喇叭[lA bA]中的[b]本是[p]
元音的弱化:复元音可

能变成单元音,单元音除[i y]等元音外,往往因弱化而变得模糊,并向央元音靠拢。
(四)脱落
语流连续发音时丢失了单独发音时存在的某些音,叫脱落。
(五)增音
语流连续发音时,有时增加了单念时没有的音素,叫增音。
(六)换位
两个音互相交换位置的现象,叫换位。
二、历时音变
一种语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的有规律性的音变现象,叫历时音变。
(一)历时音变规律
把一定历史时期内语言发生的语音演变过程概括成公式,我们称为历时音变规律。历时音变规律涉及的是整类现象的有规则的变化,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和一定条件下起作用。音变规律在限定的范围内具有高度的严整性。凡是时间、地域、条件都相同的某一类音,都按照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出现“例外”,也可以在时间、地域、条件上找出特殊的原因。
(二)语音演变的内容
1.音位的转化
由一个音位变为另一个音位。
2.音位的分化
由一个音位分化为两个不同的音位。
3.音位的合并
由两个音位变为一个音位。
4.音位的消失
有些历时音变是几种演变方式交错在一起的。

第五章 语义
一、什么是语义
语义是指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信息内容。
二、语义研究的功能
语义研究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语音、词汇、语法都离不开对意义的探讨。
一 、词义的性质
由词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
(一)概括性
(二)模糊性
1客观事物本身有模糊性
2词义是通过比较而来的相对性概念
3词义的概括性导致模糊性
(三)民族性
不同民族的语言,词义概括的范围可能不同。
不同民族语言的词,在指称同一客观事物时可能会有感情色彩方面的不同。
基本意义相同的词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引申义不同。
二、词义的构成
(一)理性意义
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或关系的指称或理性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是词义的基础内容。
虽然词的理性意义以概念为基础,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首先,以理性意义为基础内容的词义属于语言范畴,具有民族性,而概念属于思维的范畴,具有全人类性。
其次,词义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不同。概念的形成在逻辑思维过程中进行,是对客观事物的共同特征概括的结果;词义的形成则是一种特定语言的历史发展的结果。
再次,词义和概念的对应关系不同。
最后,词义有理性意义,还可能有非理性意义,而概念不带非理性意义。
(二)色彩意义
反映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价值观念、立场态度和语言使用上的一些看法。
1. 感情色彩
对于同样的

客观事物、现象或关系,人们会有不同的放映。在反映时加上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便形成了词义的感情色彩。在感情色彩中,最重要的是褒贬色彩。
2. 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词用于不同的语体时产生的一种非理性意义。语体色彩一般分为口语语体色彩和书面语体色彩两类。
3. 形象色彩
词的理性意义附带的由词的构成成分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形态色彩
声音色彩
动态形象色彩
第三节 义素
一、什么是义素
义素是对词的义项加以进一步分析后得到的语义特征,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二 、义素分析
(一)义素分析的方法
对义素分析,一般采用对比的方法,即通过对不同的词义(义项)的对比找出义素来。
义素分析的具体步骤是:
1.确定语义场,明确分析对象。
2.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义素
3.对分析获得的义素进行整理,列出语义结构式或语义矩阵图
在进行义素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义素,舍弃非本质性义素。
二、检验分析的语义单位是不是最小的,能否再分。
三、检查分析后的一群词中是否存在两个词的义素完全相同的情况。
(二)义素分析的作用
1.可以比较简便地解释某些采用列举法难以解释的词义,能以少数义素说清若干词的理性意义,也便于比较词与词之间理性意义的同异。
2.由于义素分析多采用二元对立偶分法,它就使释义能达到形式化,因而能够使语义描写形式化,有利于语义的计算机输入。
3.义素分析有助于分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在词义方面的细微差别,有利于语言教学。
4.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语法上不能说明的某些词语的搭配条件。
义素分析存在的问题
1. 由于缺乏客观的分析标准和依据,义素分析多少带有一些主观随意性。
2.一种语言的语义系统究竟需要用多少数量的义素才能没有遗漏地描写清楚,目前尚无法预见。
第四节 语义关系
一、语义的聚合
(一)语义场
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语义上处于互相联系和制约关系中的一群词的聚合。
语义场的特点:
1.系统性
2.层次性
语义场研究的意义
1.语义场不是孤立地研究个别词义现象,而是以系统的观点,从相互联系的角度研究各种词义现象。它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词义之间的关系。
2.语义场是义素分析的基础和依托,义素分析必须在语义场中进行,它有助于义素分析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准确性。
3.语义场具有层次性,它为词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理论和途径。
4.语义场研究为认识和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

的理论和途径。
(二)同义和反义
同义,是指两个以上的理性意义或概念意义相同但非理性意义不同或用法不同的词的聚合。
同义词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
近义词之间的差异表现在:
1.理性意义方面
(1)词义所指范围不完全相同。河—河流
(2)词义在语义的轻重程度上不完全相同。蔑视—轻视
(3)词义在用法上不完全相同。一致—一概
2.非理性意义方面
(1)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团结—勾结
(2)词义的语体色彩不同。脑袋—头部
反义,指两个词的理性意义相反。反义关系有两种:绝对反义和相对反义。
反义词形成的原因
(1)客观上存在着矛盾对立的事物和现象。
有性质状态的矛盾对立:
有动作行为的矛盾对立:
事物名称的矛盾对立:
时间、方位的矛盾对立:
(2)言语交际时经常对比并举而形成的。
反义词的特征
1.属于相同的意义范畴。都是同一个种概念下的属概念,是构成反义关系的基础。
2.反义词中的所谓反义,是以逻辑上的矛盾关系和反义关系为基础的。
3.反义词是就词的整体理性意义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而言的,所以理性意义上的局部或细微的差异和对立都构不成反义词。如“热”和“暖”。
反义词的类型
1.绝对反义词:
2.相对反义词:
(三)单义和多义:单义是一个词只有一个意义,多义是一个词具有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意义,前者在语言中表现为单义词,后者表现为多义词。
单义词主要有以下三类:
1.常见事物的名称。
2.科技术语和专有名词。
3.新词。
词由单义发展为多义的原因:
1.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练习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
2.语言的经济原则是促使词语多义化的直接原因。
(四)同音词
某一语言词汇中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叫同音词。
同音词意义之间没有联系,而多义词内部各意义之间有联系。同音词是不同的词,只是语音的聚合,与词义聚合无关,而多义词是一个词含有几个相互联系的意义,是词义在一个词内部的聚合,属于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
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有:
1.多义词的分化。
2.偶然同音
3.语音的演变
4.借用其他语言的词语
5.形态变化的结果
同音词的作用是构成谐音的双关语和歇后语。
注意:应该把同音词和同形词区分开
同形词是书写形体相同的词,它可以是同音词,也可以不是同音词。
二、语义的组合
语义的组合要受到语法规则的制约,语义的组合也要受到词的语义规则的限制。
词语组合要符合客观对象之间实际存在关系,要符合社会习惯或方言习惯。
三、句子的语义结构
第五节 语境

一、语境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语境:语境就是语言环境
(二)语境的类型
一种是狭义的语境,指具体交际中的口语的前言后语或书面语的上下文;
一种是广义语境,指交际时的具体环境,还包括社会、民族、文化、时代、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等。
二、语境对语义的作用
1.确定词语的具体意义。例如 打 鸡不吃了。
2.帮助选择同义词,限制说话人的说话方式。
3.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
4.填补丰富词语意义。
三、语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模式
(一)反义
反义也就是借助情景故意说反话。
(二)转义
受语言环境的影响使词语的原来意义发生了转化,具有了新的不同于原来的意义,但又并非完全不同或相反。
(三) 言外之意
字面上看不出来的意义。

3语境理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第六节 语义的发展变化
一、语义发展变化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二)心理原因
(三)语言本身原因
二、语义发展变化的结果
(一)就词的某个意义本身的演化来说,有深化、扩大、缩小、转移。
(二)就一个词的意义多少的演化来说,词义在演变过程中,可能增加新义,也可能丢失旧义。

第六章 词 汇
第一节 词汇概说
一、什么是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要素之一,指某种语言或方言中全部词和固定词组的总和。
1.词汇和词是两个不同的观念,词汇不是指单个的词。
2.词汇成员不仅仅是词,还包括作用相当于词的固定词组。
二、词汇的性质和特点
1.词汇的音义关系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2.词汇在发展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
3.词汇对客观事物概念的反映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
词汇的民族特征
1.什么样的意义和什么样的语音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词,在不同语言词汇中是不同的。
2.不同语言中相应的词的词义之间有着错综复杂、交叉参差的情况。
3.甲语言用词来表示的事物,乙语言可能会用词组来表示。
不仅不同语言的词汇是不同的系统,就是同一语言的词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是不同的系统。例如 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占优势,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词汇研究的意义
以词汇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叫词汇学。
词汇学分类
(一)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个别词汇学和普通词汇学。
(二)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广义词汇学和狭义词汇学。
(三)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分为描写词汇学和历史词汇学。
第二节 词汇的构成
一、词
(一)词及其特点
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提示:在词的定义中,“独立运用”区分了词和语素,“最小的”区分了词和词组。
词的特征:

1.词在语音方面,有完整、固定的结构。
2.词的意义是完整、不可分割的。
3.词在结构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词与非词
1.词与语素的区分
(1)语素的意义不太明确,也不太稳定。
(2)语素不能独立运用。独立运用是指
独立成句。
独立回答问题。
独立作句子成分。
2.词与词组的区分
(1)从意义上看,词表示的比较单纯的概念,词组表示的比较复杂的概念。但所谓简单和复杂只是相对概念,无法精确区分。
(2)从语音形式看,词的语音结构具有整体性,内部不允许有停顿,而词组则可以有内部的语音停顿。
(3)从语法结构看,词是最小的,词组是由词构成的,它比词大。
(4)从分辨方法看,词不具有扩展性,而词组的结构可以扩展。
分辨词和词组的方法是扩展法,又叫插入法。
1.动宾式
2.偏正式
3.补充式
二 固定词组
(一)什么是固定词组
固定词组是词与词的固定组合。
固定词组的特点
1.结构的定型性
(1) 构成成分次序不能随意颠倒。
(2) 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替换。
(3) 不能随意增减成分。
2.意义的整体性
(1)具有特殊的引伸义和比喻义。
(2)理解真实含义必须了解形成的文献典故和历史事件。
(二)固定词组的主要成员
固定词组可以分为两大类:专名和熟语
专名是指用复杂词组形式表达的事物名称。如国名、地名、书名、机构名、人名。
熟语主要有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格言等。
第三节 词汇的分类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及其特点
基本词汇是语言中全体基本词的总和。
基本词汇的特点
1.全民常用性
2.稳定性
3.能产性
(二)一般词汇及其特点
一般词汇是指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
1.非全民性
2.发展变化快
3.构词能力不强
(三)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互相区别 互相联系 互相转化
二 新词和旧词
(一)新词
新词是指新创造出来的词。
(二)文言词和历史词
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已消失的事物、现象或关系的词。
文言词和历史词的区别:
文言词所表示的事物现象,现在还存在,只不过换了一个新词;而历史词所表示的事物现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三 外来词和方言词
外来词是指从外族语言中吸收进入本民族语言中的词,又叫借词。
外来词的类型
1.音译词 语音语义全借用。
2.半音半译词 一半音译一半意译。
3.音意兼译词 同时具有表音和表义的功能。
4.借形词 一是借字母原形
注意: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方言词包括地区词和社区词两种。
地区词指主要通行某一地区内部的词,主要是该地区的人们所使用,带有

一定的方言色彩。
社区词指为一定社会性区域的人们所经常使用的词,社区词有阶级习惯语、行业习惯语和自然人群习惯语三种。
四 通用词和专用词
通用词与专用词是按其语体属性分出的词汇类型。
通用词是全社会普遍使用的词。专用词是只在某些领域或范围内使用的词,包括行业语和术语。。
第四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
一、词汇发展变化的原因
社会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间的交往等。
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对词汇具有持久、均衡的影响和作用,使词汇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变化。
巨大的社会变革也对词汇产生直接的影响。
经济制度对词汇的影响也很大。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也会对词汇产生重要影响。
内部原因主要是语言内部要素间调整或要素内部间调整对词汇提出某种变化的要求,从而促使词汇的某一方面发生变化。
二、词汇发展变化的结果
(一)新词的产生
新词产生的途径主要有:
1.造词,即利用原有的构词材料和方法应需创造新词。
2.借词
3.起用旧词
4.词义分化
除教材提到的这四点外,还有从方言词、行业语中借用。
(二)旧词的消失
旧词的消失,是与它们标志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消失联系在一起的。
有时,旧词的消失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了人们认识上的变化的结果。
三 词汇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失,是语言词汇发展的两个这样方面。
新词的产生总要比旧词的消失多得多。

第七章 语 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中词、词组和句子等的结构规则,其中词的结构规则是词法、词组和句子的结构规则是句法,语法就是词法和句法的总和。
二、语法的构成
语法由词法、句法两部分构成。
(一)词法
词法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词法的研究对象是词和比词小的语法单位。
(二)句法
句法指组词成句的规则,包括词组的构成、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内容。句法的研究对象是词组和句子。
词法和句法的关系
1.词总是以确定的语法上的形式进入句子。
2.组词成句的某些特点决定于词法。
3.词法和句法互相补充。
三、语法的性质
(一)抽象性
1.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归纳而来的。
2.具体的词、词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是有限的。人们正是依赖这有限的、抽象的规则去驾驭无限的语言事实。
3.语法中的意义也是高度抽象的。
(二)稳固性
1.语法的抽象性决定了语法的稳固性。
2.语法与人的社会生活没有直接联系。
(三)民族性
四、语法学和语法体系
“语法”有两个含义:一

个是指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本身;一个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所进行的研究,即语法学。
(一)语法学的分类
研究语法规律的学科叫语法学。语法学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分类。
1.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普通语言学和个别语法学:
普通语法学以人类的各种语言的语法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它们的共同的语法特征。
个别语法学以某一语言的语法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语法特征。
2.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共时语法学、历时语法学:
共时语法学是对语言发展的某个阶段的语法结构的描写和研究,又叫描写语法学。
历时语法学是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对语言的语法结构进行历史的研究,又叫历史语法学。
3.根据研究用途的不同,分为教学语法和计算机语法:
教学语法指的是为进行语法教学而建立的一套语法规则体系。特点是规范、明确、简洁、实用,不必复杂细致。
计算机语法指的是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可以自动识别和操作的语法规则体系,其特点是精确、可靠、严密、细致、复杂。
语法体系指语法学家对语法现象进行研究而形成的观点。
语法现象分类
根据研究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语法现象进行切分
1.词法和句法
这是传统语法学提出的一种切分方法。
词法,也叫形态学,主要研究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
句法,也叫句法学,主要研究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
2.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这是结构主义语法学提出的一种切分方法。
组合规则是指语法成分相互组合搭配的规则。
聚合规则指的是在语言链的某一个环节上的语法成分相互替换的规则。
3.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
这是现代形式语法学提出的一种切分方法。
核心语法指的是句法结构规则。又叫小语法。
外围语法指的是同语法相关的词语知识、语音和语义知识。又叫大语法。
第二节 语法的内容和形式
一、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
(一)语法意义
语法成分的内容叫语法意义。
(二)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叫语法形式。
词范围内的语法形式叫形态。
二、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
把具有相同性质的语法意义抽象概括而成的类别叫做语法范畴。
对语法范畴的理解有所不同,依照传统语法来说,语法范畴只指由词的形态表达的语法范畴,这是狭义的理解;也有人认为语法范畴还包括词类以及句法关系,这是广义的理解。我们取狭义的解释。
1.性
性表示名词、代词等在语法上的性别类属。如俄语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
汉语的名词没有性的语法范畴,英语中也没有性的范畴。
2. 数
数范畴表示名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