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问题1:折线统计图的组成的要素:(1)标题;(2)横轴、纵轴;(3)数据;(4)单位;(5)折线(由“.”和线“—”组成)

问题2:折线统计图的优势:(1)更清晰地反映整体趋势;(2)更易了解上升和下降的幅度(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问题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条形统计图:一般只要比较数据大小,没有发展趋势;

折线统计图:不仅要比较数据大小,还要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

下面的信息,适合用哪种统计图表示?

(1)上海市各区县的面积情况;(2)病人一天体温的变化情况;(3)四(1)班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情况;(4)小明本学期6次测试成绩情况.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1)规划折线统计图的范围与结构,如全图的范围,图身的范围等;

(2)规划全图的内容,如标题、刻度等;

(3)确定横。纵轴的刻度点,使得横、纵轴的最大刻度能够表示时间(次序)及统计数据的最大值;

判断折线统计图是否合理的标准:

(1)纵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相等;

(2)纵轴上的最小的刻度等于或小于统计数据的最小值;

(3)纵轴上的最大的刻度大于或等于统计数据的最大值;

(4)横轴上依时间(次序)大小按相同的比例确定位置;

(5)用线段联结相邻的表示统计数据的点

例题1:下面记录了某日气温的变化情况,画出表示这天气温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

试一试:小丁丁对家里近几年旅游支出情况做了个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小丁丁家近几年旅游支出情况

(1)从2003年到2007年,小丁丁家年平均旅游支出多少元?

(2)根据统计情况,请你预测一下小丁丁家在2008年的旅游支出情况.

例题2:下面是一张小巧11月5日至11月6日的体温统计图.

(1)这个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纵轴表示().纵轴上每一小格代表()°C.

(2)小巧最高体温出现的时间是(),是()°C.她的最低体温出现的时间是(),是()°C.

(3)护士每隔()小时给小巧测一次体温.()时的体温是37.8°C,()时的体温是36.7°C.5日20时小巧的体温是()°C,23时小巧的体温大约是()°C.(4)()时~()时之间的体温上升得最快,上升了()°C.()时~()时之间的体温下降得最慢,下降了()°C.

(5)()时~()时,小巧的体温不高于37°C,

试一试:每天都有很多人点击雏鹰网,下面是2014年第三、四季度点击人数的统计图.

雏鹰网2014年第三、四季度点击情况

1.根据统计图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2.第三季度平均每月点击人数是()万人,第四季度平均月点击人数是()万人.3.雏鹰网点击人数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月到()月之间,增长了()人,人数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到()月,减少了()人.()月到()月之间点击人数不变,

练习

1.填空.

(1)折线统计图可以通过图中折线的()来反映数量的()变化情况.(2)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图中条形的()来反映数量的().

(3)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越(),反映数量变化越大.

2.学校统计各年级的人数应用()统计图;

气象局统计一昼夜气温变化情况应用()统计图;

统计班级某1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应用()统计图;

统计小胖从5岁到10岁之间的身高变化应用()统计图。

3.科技竞赛获奖情况统计:

(1)一年级和四年级各有()人和()人

在科技竞赛中获奖。

(2)五个年级中获奖人数最多的是()年级。

(3)三年级获奖人数是二年级获奖人数的()倍。

(4)()年级和()年级获奖人数差异最大。

4.下图是小亚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统计图。

(1)小亚家旅行共行了()千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小时,途中休息了()小时。

(3)不算休息,她家平均每小时行()千米。

5.小红生病了。医生每天上午7时和下午7时测量小红体温,并根据测得的数据画一个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2)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C?横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时间?

(3)小红何时的体温最高?是多少°C?

(4)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小红的体温上升幅度最大?

(5)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小红的体温下降幅度最大?

(6)小红7日下午的体温与8日下午的体温相差多少°C?

例题:小巧将近几年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的数据制成了统计表,根据表中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

(1)从2000年到2006年,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2)从折线统计图上看,2001年和2005年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大约是多少?试一试:下表是某日小丁丁观测所得的教室内的温度变化情况统计表.

(1)给统计图写上标题;在图中画出“~~~~~~~”表示省去部分。

(2)根据表上的数据在横轴和纵轴上填上数据与单位. (3)描点、连线,完成折线统计图.

(4)根据统计图推测12时的气温约是( ). 作业:

1.下表是小胖5次测验成绩的统计表,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

2.百货商场2005 - 2009年销售额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 2 3 4

5 (次数)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2)纵轴上每小格表示什么?

(3)哪一年销售额最高?

(4)哪一年增加幅度最快?

3.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2)年平均工资收入最高的是()年。

(3)()年到()年职工年平均工资升幅最大。

(4)2009年比2003年平均工资增长了()。

4.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这张统计图中的数据是每隔()小时测一次所得到的。

(2)()之间气温上升幅度最大。

(3)这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

(4)气温超过9°C的时间有()小时。

5.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某日环城路站乘公共汽车的大约人数

(1)几时乘客人数最多?

(2)几时和几时乘客人数是一样多的?

(3)从4时到20时一共有多少人乘车?

(4)乘客最多时人数比最少时人数多几人?

问题:(1)复习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2)画出折线统计图

(3)回答问题

a、小亚和小巧这段时间最高体温分别是多少度?

b、根据小巧和小亚的体温,你认为她俩这一天的身体健康吗?

c、你从以上图表中还获得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8—10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接触画折线统计图,会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量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在观察、交流、探究、制图、欣赏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到过这个地方吗? 2.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它是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条形) 二、探索新知。 (一)课件演示: 1、让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请同学们给这个统计图取个名字。 2.刚才同学们看了课件,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绘制的?同座位的说一说,全班交流。 (二)读图教学 1.从这幅折线统计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点) 3.你觉得每两点间的线段都是一样吗?(不一样)你能用手比画一下吗? 4.中小学生参观井冈山的人数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多)呈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上升)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折线)你有什么感想? 5. 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说出它们的异同? 6. 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7.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三、自学例1 1、独立完成统计图, 2、回答图后问题。 3、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折线统计图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知识,是学生已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小学里学习一些统计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对统计的意义和思想方面有个初步了解,教材加强了看懂和分析统计图的训练,并在统计图的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回答几个相应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在绘制统计图方面,本教材降低了一定的要求吗,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帮学生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习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 1、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2、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3、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正确的描点 4、图例的设置 五、教学时数:3 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1】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P21~P22页例1及练一练,P25~P26练习四第1、3、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三年级数学下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第三章统计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数量的多少。 2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3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4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必须考虑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 5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对一些事物进行统计,并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1刻度(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教学用具 配套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动物们开运动会啦,他们开心的坐着各种各样的车去参加运动会了(出示条形统计图书上P41页)

车辆类型大客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 数量/辆15 32 24 37 师:看看这张表上有些什么?知不知道这张表叫什么? 生: 生:大客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数量、单位、名称等等。 板书:图 小结:像这样的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我们叫做条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师:先数一下大客车的数量占了多少个格子?为什么有半格? 生:有7格半,因为一格是2,半格是1。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来补充完这张图?试一试。 学生动手画。老师抽一名学生把画好的条形统计图投影到屏幕上进行讲解。师:这里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这里的最高的数字是40,能不能最高是30或者50呢?为什么? 生:30的话自行车画不下,50的话没必要。 师:这个条形统计图看到同学们很高兴,就摆了个他自认为比较帅气的姿势,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吗?

生:认识。“就是大客车和数量的位置换了。”原来是竖着的,现在是横着的。师:小动物们运动完了想去买点冷饮和饮料,正好有2个售货站,让我们去看看小动物们在2个售货站买了些什么好吃的。 师:仔细观察这2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号售货站雪糕卖得最好,2号售货站矿泉水卖得最好。等等。 师:雪糕和冷狗哪个卖出去的数量更多?为什么? 生:雪糕。因为它长一些。 师:所以直条的长短与数量的多少有关。 师:雪糕和矿泉水哪个卖出去得多? 没显示单位数量时,生回答:雪糕。因为雪糕的直条长 显示单位数量时,生回答:矿泉水,因为左边一格表示的数量是5,雪糕是40个,右边一格则是10,矿泉水一共卖出去70瓶,所以矿泉水多。 师:所以收集比较不同统计图中数据时要注意单位数量的大小。老师还有个问题,如果第2张图中的单位数量改成5,那么矿泉水的直条应该是几格? 生:14格。 师:也就是说,同样表示70瓶矿泉水时,如果单位数量是10,那么只需要7格

折线统计图 (2)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执教者:肖艳凤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1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2、出示:南宁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条形统计图 问:这是什么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除了用条形统计图反映这些信息以外,我们还可以在这样的统计图上体现出来,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统计图吗?(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一些知识(教师板书课题)。 2、同桌交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两幅统计图,然后把自己的想法旁边的同学交流。思考: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汇报交流情况。 4、绘制折线统计图。 (1)描点、点的作用;(2)连线、线的作用。 5、师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6、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 三、深入练习,强化知识。

1、(1)出示: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2)生根据折线统计图同桌讨论完成练习。 (3)生汇报。 四、课堂作业。 1、(1)出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统计表。 (2)问:要表示凉鞋的销售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呢? (3)出示画好的统计图,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自主完成练习。 (4)生汇报。 板书设计: 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线:表示增减变化情况

四年级数学下册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沪教 版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观察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教学用具准备:教学平台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P、42页主题图这是一张什么表?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统计表。从表格中你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七月份平均温度最高,

一、二月份平均温度最低 2、有时,我们为了要了解一些情况,就需要作一些统计工作。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到统计一单元进行学习。 [说明] :以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情况的统计表引入,复习旧知,达到从脑海中提取与本节课相关的认知信息,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用条形统计图 2、我们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在方格纸上试者画一画,回忆一下条形统计图。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 制作条形统计图 (1)确定横轴(统计的项目)、纵轴(统计的数据,确定单元格大小)(2)画条形(条形粗细相等,间隔相等) 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什么来?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值,很直观。 5、但是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用什么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用折线统计图) 6、课件出示:P、42/2004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它包括哪些部分?与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相似之处:都有横轴(统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表格 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从表格中你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师:用什么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 2、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气温的什么? 师: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各个数据的多少。

3、折线统计图的引入: 师:从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用怎样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呢? 二、揭示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新授 (一)探究一 1、认识折线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 (1)在折线统计图中看到了一些什么? (2)介绍横轴与纵轴、刻度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 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 相同点:横轴与纵轴 不同点:直条表示数量、点表示数量 (4)看数据 师:2000年3月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的?(先看横轴、再看纵轴) (11℃) 师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 (5)看上升与下降幅度 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上升幅度表示什么意思? 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你是怎样知道的?(看折线越陡峭程度)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陈华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科学、客观地认识世界。它是数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本节课《折线统计图》就属于统计与概率的模块范畴。 在上海教材中,学生关于折线统计图的前继知识是——二(上)的《统计表初步》和《条形统计图(一)》、三(下)的《条形统计图(二)》,后续知识是——九(下)的《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和《统计的意义》。因此,本教学内容的逻辑起点定位为——在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两种统计图的共同特点有感知,对不同之处能区分并解读出两种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并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呈现方法。 2.学生分析 1. 《折线统计图》是概率与统计的一个内容,它有别于其他抽象数学,属于应用数学范畴,学生是有生活经验作为学习基础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调用大量的生活经验,例如气温变化,小毛巾重量变化,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等信息,从而帮助自身学习、理解折线统计图。 2.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具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根据这个特点,选用上海教材中“三类五种” 折线分类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折线统计图每一根线段变化的情况。然而“三类五种”图亦有缺点,学生会重点关注每一段的变化情况,忽视整根折线。因此,课中还需要通过手势、小游戏等方式体验整根折线的变化情况。 3.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会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学生往往会把“折线的长”与“变化幅度大”划上等号,而这仅仅在横轴项目等距设置的前提下才成立,带有片面性。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 (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P42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做出判断或预测。 3、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整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单(统计图)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情景引入 1.师:学校气象组对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小胖制作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们知道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包括哪些内容?(横轴,纵轴,标题和单位) (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3.小丁丁又制作了一张统计图,仔细观察一下,它与小胖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有何异同?(小组讨论) 相同点:这两张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标题和单位。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的直条换成了点和折线。板书:点折线 4.由点和折线组成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学习折线统计图。 5.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6.小组里每人轮流说一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交流) 7.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8.通过学习你知道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点表示数量的多和少(板书)第二部分 既然知道每一个点表示各项目数量的大小,那么为什么要用线连起来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书。P43。 问: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上升不变下降 出示:缓慢上升大幅上升不变大幅下降缓慢下降(分别配图)问:你能用这样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这张折线统计图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吗?(小组里交流) 问:现在谁来说一说折线表示什么? 板书:折线表示数量的变化 第三部分 同学们说得真好,气象小组的成员们把上海每一天的气温情况都记录下来了,小胖和小丁丁两人各制作了一张折线统计图,同样是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有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合理地取纵轴刻度,把对反应变化情况不大的这部分省略,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晰地反映气温变化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分析这一天气温变化的情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兴趣,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活动的需要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难点:基于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判断和预测。 课时安排: 折线统计图………………………………3课时 “蒜叶的生长”…………………………1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课时类型: 新授课课时数: 1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第21~22页的例题及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 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 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已经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法与学法:教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法:尝试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完善补充 一、揭示课题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含答案)2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课后练习(含答案)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的叙述中,()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A.一年内气温的变化情况B.商店几种商品的销售量C.本年级各班人数 【答案】A 2.为了清楚的看出某地的人口变化情况,最好绘制()统计图。 A.条形B.折线C.扇形D.都可以 【答案】B 3.画统计图时,要根据信息的特点来画。在下面信息中适合用折线统计图的是()。A.六年级女同学的身高 B.飞飞0至10岁的体重 C.大豆的营养成分 D.欢欢4门功课的成绩 【答案】B 4.小明妈妈从家出发到超市,购物若干时间后再回到家。下面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件事的图是(_____)。 A.B. C.D. 【答案】C 5.下列信息中,最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A.五(1)班女同学的身高B.小英6~11岁的身高变化 C.小华语数英三科的成绩D.五年级各班的人数 【答案】B 6.如图是赵老师五一开车从学校回老家的过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有()个。

①学校距离老家640km ②14:00﹣15:00行驶了60km ③开车4小时后体息了60分钟 ④全程共行驶8小时 ⑤12:00~13:00时速为90米/时 A.0 B.1 C.2 D.3 【答案】C 7.爸爸开车送小明去看电影,小明看完电影后步行回家,图()反映了小明活动情况. A.B. C.D. 【答案】B 二、填空题 8.既要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要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应选用(______)统计图。 【答案】折线 9.如图是小巧骑自行车郊游情况统计图,请看图填空.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2.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2.折线统计图 一、单选题 1.要反映一个地区一年十二个月平均气温的升降情况,选择()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2.以()的升降来表示数据增减的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 A. 折线 B. 曲线 C. 直线 3.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4.小红从家出发去商店买新年联欢会用品,当她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了带钱.于是她回家取钱,然后再返回,买了东西后就回家了.下面()幅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小红的行为. A. B. C. 二、判断题 5.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6.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晰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7.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时选用折线统计图好。 三、填空题 8.下面是小明和小敏两人600米赛跑的行程图.

看图填空. (1)跑完全程小明用了________分. (2)小明到达终点后,小敏再跑________分才能到达终点. (3)小明平均每分速度是________米,小敏平均每分速度是________米. (4)第________分两人相距100米. 9.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________,还能表示________. 10.如图是航模小组制作的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在图上看,起飞后第 ________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________秒两架飞机高度相差最大。 11.一个长方体水箱,长50cm,宽40cm,高70cm,水箱上部安装了一个进水管A,底部安装了一个放水管B,先开A管,过一段时间后接着打开B管,下边折线统计图表示水箱中水位的变化情况。 (1)________分钟后两关同时打开,这时水深________cm。 (2)A管每分钟进水________cm3,B管每分钟放水________cm3。

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7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重点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指导】 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性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习统计的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 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在学生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新课讲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张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讲述: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二)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平均气温(℃)251016.522283232.5261911.5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师讲述:制拆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提问: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教师提问:制作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拆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做? (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怎样划分间隔?根据是什么?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教师提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 垂直射线应如何划分?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一年级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测试题(最新整理)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一、预习性作业 1、括号里填什么图形,用线连一连 □□△□□△()〇 〇□△〇□△()□ △△△△△△()△ △△() 2、你能在()的左边统计出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〇□△ ()个()个()个()个 二、巩固性作业 下面是某城市十二月份的天气情况。 (1)根据上表把下面的统计图画完整。

(2) ()天()天()天()天 ( ()和()一样多。 比多()天。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拓展性作业 (1)涂一涂。 (2)算一算,一共有()元()角。 (3)小明想买 1 本10 元钱的字典,够吗?还差多少钱? (4)如果你有这些钱,想做什么? 四、实践性作业

调查一个星期你家扔掉多少个塑料袋,并在下图中涂一涂。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完整版)苏教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过关测试题

苏教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过关测试题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 (1)小明为了观察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否进步,决定将每次测验的 得分绘制成统计图,他应选用( )统计图。 (2)学校要统计每个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应选用( )统计图 比较合适。 (3)我们要绘制一幅5个城市某一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情况 统计图,应绘制( )统计图,要绘制一幅本地一周最高 气温与最低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应绘制( )统计图。(4)在同一幅折线统计图中,折线上斜表示数量( ),折线 下滑表示数量( ),折线越陡表示数量变化越( ), 折线越平缓表示数量变化越( )。 (5)在一幅统计图的纵轴中,用5厘米表示400万元产值,那么240万元产值应用( )厘米来表示,8厘米表示( )万元产值。 6.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 7.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 (1)整理数据。 (2)画出纵轴和(),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3)根据()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顺次连接起来。(4)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并标出图例。 8.下面左图是一张甲、乙两车的行程图, 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甲车的速度是()千米/小时。 (2)甲、乙两车的时速之差是()千米 /小时。 (3)半小时两车的相差()千米。

9.右图是深圳市金威啤酒厂1999~ 2002年啤酒产量情况统计图。请根 据统计图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二)反复比较,谨慎选择。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 )。 A.表示数量的多少 B.表示数 量的增减变化C.既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2)下面不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 A.彤彤近几年的体重变化情况 B.学校图书馆各类图书的 数量 C.某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 (3)条形统计图通过( )来表示统计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 通过( )来表示统计量的变化。 A.折线的长短 B.直条的粗细 C.直条的长短 D. 折线的升降 (4)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十年间某校毕业人数的情况,则这十个 数据应该( )。 A.按年顺序排列 B.按数据的大小,由小到大排列 C.按数据的大小,由大到小排列 D.随意排列 (5)五年级同学“十一”国庆节度假方式统计如下表: 度 假方式 人数性别走亲访 友 在家休 息 旅游其他 男生 5 6 8 5 女生 6 5 6 4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10页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学生能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利用方格纸画出折线统计图。 3、根据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作出一定的推测和判断。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统计图的选择,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利用折线统计图的变化预测未来事物的变化。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根据某学生前六周得小红花朵数统计表引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文久伊同学前6周得到得小红花统计表(出示课件) 2、回忆条形统计图绘制及特点。(出示课件) 3、出示折线统计图,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二、新课学习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分析折线统计图得出折线统计图的组成及特点。 2、绘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步骤:①描点②画线③标数据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清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 3、联系实际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 根据某商店2010年4——9月雪糕销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1)判断最大数和最小数,确定数据对应月份。(出示课件) 2)学生2人一组,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 1、通过绘制统计图,点明学生折线统计图是如何绘制(强调折线统计图特点) 2、分析预设某商店2011年应如何预定雪糕。 三、运用中感知 1、根据下面两幅统计表分析比较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选用折线统计图(出示课件) 2、根据XX同学1——5年级的身高绘制折线统计图。 3,强调折线统计图中纵轴上的省略画法(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知识延伸(问)预测该同学以后的会怎样? 四、生活中的统计图----认识并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生发言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折线统计图。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折线统计图

七、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105页例1 【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学习折线统计图,教材以2006-2012年机器人大赛队伍为例,通过观察比较统计表中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和变化情况,教材画出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而不能反映增减变化情况,教材又介绍了统计图的另一种画法,从而得出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画条形统计图,具备了一定的画图基础,所以在画折线统计图时应该不存在问题。只是连线时要用折线,在每个点处标上数字。 【教学目标】 1.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征。 2.会根据统计图分析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3.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怎样画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进行口答。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情境图。 师:这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可以看出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 (2)提问:为了既能反映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又能反映每年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趋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右边的图(课件出示),观察后,你发现什么? 发现:右边的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从2006-2012年参赛队伍呈上升趋势。 (3)小结: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各个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2.教学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1)先确定好横轴和纵轴及每一间隔表示的数量,画好方格图。

二 折线统计图

二折线统计图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兴趣,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活动的需要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难点:基于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判断和预测。 (三)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P21例1“练一练”,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 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 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包括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其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例1 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一组数据 例2 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同时表示两组数据 实践活动蒜叶的生长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折线统计图,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够看懂折线图中的数据内容,并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够在提供的方格纸上画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态势。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内容的编排有以下两个特点: 1.把单式折线图和复式折线图安排在同一个单元里教学。2.选择有意义且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教学折线统计图。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教学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时,要么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么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网格的图中描点、连线,用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这样,既突出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全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根据要求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相应问题。 3.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由数据本身能说明什么逐步过渡到基于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判

折线统计图(答案参考)

折线统计图 问题1:折线统计图的组成的要素:(1)标题;(2)横轴、纵轴;(3)数据;(4)单位;(5)折线(由“.”和线“—”组成) 问题2:折线统计图的优势:(1)更清晰地反映整体趋势;(2)更易了解上升和下降的幅度(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问题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条形统计图:一般只要比较数据大小,没有发展趋势; 折线统计图:不仅要比较数据大小,还要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 下面的信息,适合用哪种统计图表示? (1)上海市各区县的面积情况;(2)病人一天体温的变化情况;(3)四(1)班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情况;(4)小明本学期6次测试成绩情况.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1)规划折线统计图的范围与结构,如全图的范围,图身的范围等; (2)规划全图的内容,如标题、刻度等; (3)确定横。纵轴的刻度点,使得横、纵轴的最大刻度能够表示时间(次序)及统计数据的最大值; 判断折线统计图是否合理的标准: (1)纵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相等; (2)纵轴上的最小的刻度等于或小于统计数据的最小值; (3)纵轴上的最大的刻度大于或等于统计数据的最大值; (4)横轴上依时间(次序)大小按相同的比例确定位置; (5)用线段联结相邻的表示统计数据的点 例题1:下面记录了某日气温的变化情况,画出表示这天气温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时刻(时)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2 24 25 26 28 29 30 29 27 25 气温(C

()()()()()() 试一试:小丁丁对家里近几年旅游支出情况做了个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小丁丁家近几年旅游支出情况 年份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金额(元)1500 1700 2000 2500 3000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观察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P.42页主题图 这是一什么表? 2000年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统计表。 从表格中你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七月份平均温度最高,一、二月份平均温度最低 2、有时,我们为了要了解一些情况,就需要作一些统计工作。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到统计一单元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 1、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 用条形统计图 2、我们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在方格纸上试者画一画,回忆一下条形统计图。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制作条形统计图 (1)确定横轴(统计的项目)、纵轴(统计的数据,确定单元格大小) (2)画条形(条形粗细相等,间隔相等) 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什么来? 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值,很直观。 5、但是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用什么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用折线统计图) 6、课件出示:P.42/2004年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它包括哪些部分?与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都有横轴(统计的项目)、纵轴(统计的数据,确定单元格的大小)(课件1演示横、纵轴;课件2演示一格表示1℃) 不同之处:先确定点(横轴与纵轴交界处),再连接各点。 (课件3演示3月份的平均气温;课件4演示平均气温最高月份。) 7、折线统计图中怎样直观地反映出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8、怎样看?那我们就看一看折线上升、下降的含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