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

《烛之武退师》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

上的地位。

2、了解各史书体例。

3、反复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不懂的字和词。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左传》其书及写作背景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

“传”意为注释,《左传》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2、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二、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函()陵氾( ) 南佚( ) 之狐

夜缒( ) 陪()邻阙 ( ) 敝()之伯说()不知()

逢( ) 戍()之共()其乏困

三、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史实

2、根据课下注释解释课文第一、二段

3、解决一、二段的知识点并赏析这两段

学习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背景资料

、晋围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

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国时,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

楚城濮之战中,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国感到形

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

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国围攻国呢?这是因为,国当时也要争夺

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

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四国

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蔡、四国联军(国名义上

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

对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

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国也有向外扩的愿望,所以,、晋联合

也就是必然的了。

《烛之武退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

只相隔两年。因此、晋围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

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理顺结构(学生探讨完成)

开端:。

发展: 。

高潮:。

结局:。

四、赏析一、二段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易)

(1)且贰.于楚也()(2)晋军.函陵()

(3)犹.不如人()(4)无能为也已.()

2、探讨分析下列问题(中)

(1)晋、两国为什么围攻国?

(2)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

第三、四课时

【学习目标】

解决三段的知识点并赏析这一段

学习过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易)

(1)夜缒.()而出

(2)既.()知亡矣。

(3)越国以鄙.()远.()

(4)焉()用亡以陪.()邻

(5)行.()之往来

(6)共.()其乏困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8)既东封.(),又欲肆.()其西封(9)若不阙.(),将焉.()取之?

(10)阙以利晋,唯.()君图.()之(11)伯说.(),与人盟

(12)使杞子、逢、戍之,乃.()还。

(13)公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1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5)失其所与.(),不知

..()

(16)吾其.()还也。

二、赏析第三段(难)

1、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

第五、六课时

【学习目标】赏析第四段,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一、探讨下面的问题

1、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军进攻?

2、请探讨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二、完成课后二、三题

完成下列练习题

小组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归纳字词意义和用法。

1、通假字:(易)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伯说,与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

2、词类活用(难)

①烛之武退.师

②且贰.于楚也

③晋军.函陵,军汜南

④既东封

..,又欲肆其西.封

⑤越国以鄙远

..

⑥阙以利.晋

⑦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⑧邻之厚.,君之薄.也

2、古今异义(易)

①若舍以为

..东道主

古义:

今义:

②行.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

③亦去.之

古义:

今义:

④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

4、文言句式(难)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佚之狐言于伯曰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是寡人之过也。

⑤(烛之武)辞曰

⑥敢以(之)烦执事

⑦若舍以(之)为东道主

⑧(晋)许君焦、瑕

第七、八课时

5、解释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一词多义(中)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以陪邻?

⑤若舍以为东道主

(2)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以陪邻?

③若不阙,将焉取之④且焉置土石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其

①行之往来,共其乏困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其还也

(4)若

①岂若吾乡邻之有是哉②若舍以为东道主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5)夫

①遂率子荷担者三夫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微

①鲁直现左足,各微侧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④微言大义(成语) ()(7)贰

①贰则疑惑。()

②不迁怒,不贰过。()

③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8)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9)许

①许君焦、暇……()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10)敝

①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课堂达标与迁移(中)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与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zhuì)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 伯说(yuè),与人盟:“说”通:“悦”,高兴

C. 失其所与,不知(zhì):“知”通“智”,明智

D. 使杞子、逢、戍(shù)之:防守

E. 共(gòng)其乏困:共同,一起

F. 若不阙(quē),将焉取之:侵损、削减

2. 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和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越国以鄙远鄙:做动词,当做边邑

B. 既东封封:做名词,疆界

C. 晋军函陵军:做动词,驻军

D. 若阙地及黄泉,隧而相见隧:做动词,挖隧道

3.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和意思不完全相同。做代词的两项是()

A. 何厌之有

B. 唯君图之

C. 将焉取之

D. 君之所知也

E. 邻之厚,君之薄也

F. 行之往来

4. 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有的是谦称,有的是敬称。属于敬称的两项是()

A. 是寡人之过也

B. 吾不能早用子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 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E.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F. 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毂

5. 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怀有二心,从属楚国。

B. 若使烛之武见君,师必退。

如果派烛之武见国国君,敌军一定会退后。

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来鄙视远方敌人,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D. 阙以利晋,唯君图之。

损害国的疆域却使晋国获得利益,请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中)

夜缒而出,见伯,曰:“、晋围,()知亡矣。()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以为东道主,行之往来,共其乏困,君()无所害。()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将焉取之?阙以利晋,唯君图之。”伯说,与人盟。使杞子、逢、戍之,乃还。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国以鄙远鄙:当做边邑

B. 敢以烦执事执事:主持事务

C. 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D. 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

7. 文中括号按顺序应填入的一组词是()

A. 既若亦且

B. 既若乃而

C. 亦而乃且

D. 亦而亦且

8.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军(于)函陵,军(于)汜南。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 使杞子、逢、戍之,(烛之武)乃还。

D. 若舍以(之)为东道主。

9. 翻译下面句子。

(1)焉用亡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夫晋,何厌之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