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中信息科技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后

最新高中信息科技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后

最新高中信息科技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后
最新高中信息科技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后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

东西”。

2.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物质、能源。

3.常用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

4.信息载体:在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媒介,是信息赖以附载的物质基础。

5.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6.信息处理的工具:算盘、电报、电话、计算机等。计算机是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7.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指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发布。

8.信息处理的一般要求:信息的获取要全面、信息的加工要准确、信息的表达要规范、信息的传输要

安全。

9.计算机作为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的特征:高速、自动、准确。

10.信息技术:简称IT,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职工采用的技术和方

法。

11.常见的代替人的信息功能的信息技术有:感测与识别技术、计算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存储技术、

控制与显示技术。

12.现代信息技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为支

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1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

14.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1)语言的产生。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的表达质量和利用效率。

(2)文字的发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人类可以跨越时间、地域传递和交流信息。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有了可靠的保障,使信息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可能,为人类的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使得人们在传递信息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使

传播信息的途径、载体、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越,使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的纪元。

(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运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是本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一个重要标志。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二个重要标志。

15.B与b:一个字节(Byte,简写为B)由8个二进制位(bit,简写为b)构成。

(1)1B=8bit

(2)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16.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

(1)二进制的数码是:0,1

(2)十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

(3)十六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A,B,C,D,E,F

17.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

(1)二进制的基数是:2

(2)十进制的基数是:10

(3)十六进制的基数是:16

18.位权:数码在不同位置上的倍率值。

(1)二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23,22,21,20

(2)十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03,102,101,100

(3)十六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63,162,161,160

19.进位法则:二进制的进位原则是“逢二进一”。

20.数制转换:二进制转十进制:“按权相加”;十进制转二进制:“除2倒取余”。

21.编码:建立数据与代码间的对应关系,需要有统一的规则,这种规则称为“编码”。

(1)信息编码的意义: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而规定的符号系统,编码的过程是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变换。

(2)生活中信息编码的例子:身份证号码、商品的条形码、邮政编码

22.汉字的存储:一个汉字存储时占用2个字节(内码)。

23.关于ASCII码:

(1)由7位二进制代码表示,存储时占用1个字节。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1、信息获取的过程:(1)信息需求的确定;(2)信息来源的确定;(3)获取信息的方法;(4)信息价值的判断

2、确定信息的需求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包括2方面的内容:确定信息内容;确定信息类型(即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本、数据、图片、声音、视频等)。

3、信息来源的确定:分为四大类:

4、搜索引擎:指自动从因特网上搜集并保存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排后,提供给用户进行查询的系统。

5、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有目录检索、关键词查询两种方式。

6、目录检索:也称分来检索,无需输入任何文字、只要根据网站提供的主题分类目录,层层点击进入,便可查找到所需的网络信息。如雅虎、搜狐、新浪

7、关键词查询:利用有代表性的、指示性的关键词查询信息的方法。全文搜索引擎,像百度、谷歌用的就是关键词查询。

8、组合关键词搜索:

(1)AND、+、空格:表示必须同时符合所列出的关键词

(2)OR、|:表示符合所列关键词中的一个

(3)NOT、—:鲜花NOT玫瑰、鲜花—玫瑰:含有鲜花不含有玫瑰

9、网络信息下载:(1)直接下载:利用网络浏览器直接下载,可以保存整个网页中的文本、图片等,不适合下载容量较大的文件或在网络线路不稳定和网速较慢的情况下下载文件。

(2)利用软件下载。可以实现断点续传,能对下载后的文件统一管理。有网际快车(FlashgGet)、迅雷、影音传送带、网络蚂蚁(NetAnts)、电驴(eMule)、比特彗星(BitComet)这种多线程技术不但能把一个文件分成几部分下载,也可以同时下载多个文件,极大的提高了下载速度和速率。

10、信息价值的判断: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实效性、适用性。

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

1、文本信息的加工处理软件有:Microsoft公司的Word、金山公司额WPS、方正公司的飞腾排版系统以及Adobe公司的PageMaker

2、数据信息的加工:Excel、金山表格、CCED、Lotus-2-3

3、图片信息的加工:(1)图片的数字化处理,如扫描书本、杂志、照片等纸质上的图片,用数码相机拍摄生活场景,用数字化仪采集工程图形(2)提炼已有的信息,用工具软件在计算机上创作绘制各种图。(3)从屏幕、动画、视频中捕捉图像(4)对图像文件进行修饰及效果处理。

4、图片分为两种:图像和图像。在word中用绘图工具绘制的直线、圆、方框等属于图形。用扫描仪扫描后的、数码相机拍摄的属于图像。

5、声音信息的加工

声音本质上是一种机械振动,在一些专业场合,声音通常被称为声波或音频。

常见的对声音的加工方式有:(1)声音信息的数字化,如将语音或磁带上的声音录制成音频文件(2)对已有的数字化信息进行编辑,如截取音频文件片段。

6、录制声音的软件:录音大师、Goldwave、windows系统中自带的录音机程序。

7、视频信息的加工步骤:采集、编辑、合成。

8、视频信息加工软件:Moviemaker、Premiere、会声会影等

9、采集信息的几种方式:现场摄录、视频采集、屏幕捕获、视频截取。

10、动画信息的加工:

从视觉空间方面来看,动画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动画制作软件有:Adobe ImageReady Flash 11、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1)确定作品主题,主题是灵魂(2)规划设计作品。从呈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来确定。(3)采集处理素材。(4)制作加工作品(5)测试发布作品

12、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方式:如面谈、演讲、演示文稿、书刊杂志、电视、广播、广告、电子邮件(email)、会议展示、网站发布、张贴海报、在线交流等方式

13、声波数字化基本过程:是采样和量化。

14、图像数字化基本原理:是把一幅图像看作是纵横分割的许多图像元素的组合,对每个图像元素

进行采样并量化。

15、图像像素:单位面积中像素的数量就是图像的分辨率,通常以水平方向上的像素数量乘以垂直

方向上的像素数量来表示。

【相关拓展,选择中的计算题】

(1)一张分辨率为1024*768的图像,即1024*768=786432,约80万像素。

(2)“24位位图”的一个像素需要24位二进制代码(24/8=3个字节)来表示。

(2)某图片的分辨率为1024*768,32位真彩,其文件大小为(1024*768*32)/(8*1024*1024)=3MB。

16、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如未压缩的bmp;有损压缩的jpg,gif,png,tif等。其中的gif可以

是静态图也可以是动态图,png和jpg是静态图。.psd是Photoshop软件所特有的图像文件格式。.CDR

是著名的图像处理软件CoreDRAW专用格式,属于矢量图像,最大优点是文件小、便于再处理。17、文本格式:.txt纯文本文件;

.Doc WORD软件生成的文本格式;

.rtf全称是rich text format即多文本格式,它能被许多软件识别,word、Wps、Excel等都可以打开rtf格式的文件。

18、常见的声音文件格式:如未压缩的wav;有损压缩的mp3,wma;.mid,需要的磁盘空间特别少。

19、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AVI兼容好、调用方便、图像质量好、但是文件大。RM格式,用Real公

司Real Player播放器播放,是一种流媒体文件格式。其他的如:经过有损压缩的如mpeg,wmv,asf等。

20、数据压缩:是一种编码方式,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21、数据压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MP3、VCD、DVD等。

22、有损压缩:适用于图像、音频和视频格式的文件。

23、无损压缩:适用于程序、文档数据等。

24、压缩软件:有WinZip,WinRAR等(均属于无损压缩软件)。

25、信息技术在各个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如:视频会议、网上购物、多媒体教学。

26、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正、负两方面的双重影响。

27、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网上世博)、物联网(家电联网)

人工智能:相对人的自然智能而言,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智能行为和机器思维,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

28、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课本72页):问题求解、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智能数据库、智能机

器人、博弈、自动程序设计、自动定理证明、智能代理

29、常见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机器翻译

模式识别:如将指纹扫入电脑比对,进行身份识别;用语音发出指令操控电脑;利用模式识别技术输入识别文本,如光学字符识别(OCR)、语音输入、手写输入

机器翻译:简称MT,又称机译,利用机器翻译技术把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

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2、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按照管理的技术手段分类:

(1)手工管理。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分类存放、检索。但是管理工作繁琐、效率较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理和空间

(2)计算机管理

计算机管理:分为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文件管理:是大多数计算机用户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以文件为单位进行管理,如建立文件夹,逐层分类管理。

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即database简称DB,如商场购物、超市结账、银行存款取款、出行购票、持卡消费、网上购物、短信互发、点卡充值、在线聊天、论坛交流。

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用户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和加工数据库中的数据,而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或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维持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建立、删除、检索、统计、修改和组织数据库中数据以及为用户提供对数据库的维护手段等。

数据库应用系统:程序设计人员针对具体需求开发的信息管理软件,可以使用户在不熟悉数据库技术的条件下进行数据的管理工作。

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

(1)给个人带来便利和实惠

(2)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3)对个人就业产生影响

(4)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2、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促进科技进步(2)加速产业的变革(3)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3、计算机病毒:指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彝族计算机指令

或者程序代码。

4、计算机被病毒特点:(1)潜伏性(2)传染性(3)复制性(4)攻击性(5)破坏性

5、黑客(hacker)指计算机系统的非法侵入者。

6、网络陷阱:指网络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人不备之机利用因特网设置骗局。

7、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三种主要途径:

(1)立法途径。如《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1号令》

(2)技术途径。如:密码学技术、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安全审计、安全监控、安全漏洞检测、网络监听等

(3)个人防范途径。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安装、使用保护软件,设置密码,做好备份工作等。

8、青少年如何对待信息技术可能会带来的问题?

(1)充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2)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加强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礼仪

(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病毒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保护自己的作品;避免网络陷阱的伤害;警惕信息污染;保护自己的心理与生理健康。

9、对信息安全危害最大的是计算机病毒和黑客。

10、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除了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人为破坏因素外,还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如地震、火灾、电磁干扰、设备使用寿命等,也有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因素。

11、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制的、可能对计算机及其存储的信息造成危害的计算机程序。

12、计算机病毒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1)通过存储设备传播,如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

(2)通过网络传播

(3)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4)通过互联网上即时通讯软件和点对点软件等常用工具传播,如QQ或MSN等

(5)通过操作系统漏洞传播

13、列举你所知道的病毒。(如:熊猫烧香、特洛伊木马、冲击波等)

14、列举计算机感染病毒的迹象。(如:运行缓慢、自动重启、蓝屏等)

15、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1)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开启杀毒软件实时监控功能,定期升级。安装防火墙。

(2)使用别人的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时最好先进行病毒扫描。

(3)不浏览不良网站,不随意下载安装可疑插件;一定要从正规网站下载软件。

(4)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尤其是附件。

(5)不要点击QQ、MSN中有诱惑性的链接,不接收别人传来的可疑文件。

(6)经常对操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安装操作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

(6)经常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16、常用的计算机杀毒软件:瑞星、金山毒霸、江民、诺顿、卡巴斯基、McAfee。

17、黑客程序也具有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等,与病毒的主要区别在于黑客程序的目的是窥视用户的

隐私、窃取用户信息、对计算机资源实行远程控制。

18、防范黑客攻击的措施:

(1)安装防火墙,对网络与外界的信息进行过滤,实时监控网络中的信息;

(2)不随便打开别人发来的电子邮件附件;

(3)不主动下载不可靠站点的程序;

(4)在网站注册时不轻易填写个人信息;

(5)用户密码避免使用自己名字的拼音、生日的数字、电话号码等,并经常更换。

19、恶意软件:介于病毒和正规软件之间的一种软件。这种软件采用特殊手段在用户上网时频繁弹出广

告窗口,危及用户隐私,大量占用系统资源,严重干扰用户的日常工作、数据安全和个人

隐私。恶意软件主要有:广告软件、间谍软件、浏览器劫持、行为记录软件、恶意共享软

件。

20、正确辨别各类软件侵权行为(如:盗版、抄袭)正版软件未经允许和标明出处就公诸于网上也是侵

权行为。

21、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随便打开别人发来的电子邮件附件,不主动下载不可靠站点的程序,在网站注册时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等。

补充知识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计算机硬件构成(五大逻辑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3、

4、五大逻辑部件相互配合处理信息的过程。

5、

6、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等。

7、

8、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绘图仪等。

9、显示器:主要有CRT和LCD两种。显示器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尺寸、分辨率。如分辨率为1024*768的

显示器,行像素点为1024个,列像素点为768个。分辨率越高,显示器的清晰度就越好。

10、中央处理器:简称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主频是衡量CPU处理速度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

标。通常所说的多少Hz就是“CPU的主频”。

11、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简称为内存和外存。

(1)内存储器又称为主存储器,包括RAM(随机访问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一旦断电,RAM中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我们平时说的“内存条”就是RAM。指挥计算机开机的程序等被固化在ROM 中,不可以被更改,断电也不会丢失。

(2)外存储器包括、硬盘、光盘、U盘、软盘等。

(3)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存储容量的单位分别为B、KB、MB、GB、TB五个等级。关系如下: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1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配置:

在计算机配置方案中“Intel 奔腾IV 2.8GHz / 2GB / 160GB 7200转/秒/ 50X/ 17'”,请按序号写出

①②③④⑤

分别写出硬件名称(次序不能颠倒);其中表示CPU主频的是哪个参数?

①CPU ②内存③硬盘④光驱⑤显示器;

13、程序:指令的有序集合。

14、软件:除了程序以外还包括与程序有关的各种文档。

15、计算机软件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6、系统软件组成: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7、操作系统的功能:(1)处理器管理;(2)存储器管理;(3)文件管理;(4)设备管理。

18、常见的操作系统:Dos、Windows、Unix、Linux。

19、常见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Pascal、C、C++、VB、Java

20、常见操作系统的版本信息。(如图1)

21、应用软件的安装源名称:Setup.exe和install.exe

22、应用软件的卸载源名称:uninstall.exe

23、正确的装机顺序: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软件

24、计算机开机画面:CPU主频,内存容量(如图2)。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知识分享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象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p2) 信息的发出方(信源)-----信息的接收方(信宿) 对信息认识三种典型观点 ?信息学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也就是说,人们是通过信息,来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了解和认识。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依附性、传递性、可处理性、真伪性(空城计)(p2) 3、信息技术(简称IT):包括计算机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基础)、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p4) 4、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1)语言的产生与应用(2)文字的创造和使用(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4)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p5) 容量单位换算 1TB= 1024 GB 1GB=1024 MB 1MB=1024KB 1KB=1024 B 字节 1B=8bit 位 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IP v4由32位4组二进制数组成,如http://218.5.5.242:9013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8) (1)确定信息需求(2)确定信息来源(3)采集信息(4)保存信息 2、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82) (1)文本:.doc; .wps ; .txt ; .pdf

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真题

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真题 1-5(2015 版) 单选题 1、下列文件中可以用 Windows 附件中的画图软件编辑的是( )。 A 、齐鲁文化 .pdf B 、花季护航 .exe C 、魅力山东 .bmp D 、我的祖国 .wav 2、要想将报纸上的文章录入到电脑里,手工录入比较慢,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来完成:扫描→识 别→编辑,这三个步骤分别需要使用哪些硬件和软件? A 、扫描仪、尚书 OCR 、记事本 B 、数码相机、尚书 OCR 、Excel C 、扫描仪、金山快译、 Word D 、数码相机、金山快译、记事本 3、下列有关文件与文件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文件夹下的两个文件允许重名 B 、可以新建文件而不能新建文件夹 C 、不同文件夹下的两个文件允许重名 D 、可以新建文件夹而不能新建文件 4、网上购物已成为一种时尚,以下不是专业电子商务网站的是( ) A 、腾讯拍拍 B 、当当网 C 、淘宝网 D 、新华网 5、下列属于压缩软件的是( ) A 、暴风影音 B 、Winzip C 、迅雷 D 、千千静听 6、上网时需要使用许多密码,下列关于密码的设置方法中不安全的是( ) A 用自己的生日、电话号码作为密码 B 、用无规律的大小写字母、数字组成密码 C 、密码使用一段时间后重新设置 D 、如果没有限制,密码的长度不能太短 7、下列不属于多媒体信息的是( ) A 音频、视频 B 、磁带、光盘 C 、文字、图形 8、计算机感染病毒后,肯定不能清除病毒的措施是( A 、升级杀毒软件并运行 B 、强行关闭计算机 C 、找出病毒文件并删除 D 、格式化整个硬盘 9、学校举办班级网页评比,同学们的作品不适合存放在 ( A 、光盘 B 、MP4 C 、内存 D 、移动硬盘 10、2010年 1月 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 告显示,我国网民的年龄颁如下所示: 若用 E x c e l 图表来体现各年龄段网民的比例,应选择的图表类型是( )。 D 、影像、动画 ) )中上交 2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高一信息技术会考_VB知识点整理

注意:其中Chr()、Str()、Mid()三个函数的值为字符串型,结果要加双引号(1)赋值语句: 块If语句: 注意:行if语句只有一行。而块If语句写在多行上,最后需要EndIF结尾

表格信息的加工 (一)了解工作表概念,会建立工作表,掌握工作表中的基本操作(复制、移动、插入、删除等)。 1.数据的输入(1)纯数字符号的输入:要在数字符号前加单引号,如字符0021,输入为’0021 分数的输入:先输入一个零(0),然后输入一个空格,最后再输入相应的分数。(2)单元格内出现“####”号,是因为单元格的宽度不够,只需要选定该单元格,再在菜单栏上选择“格式”/“列”/“最适合的列宽”即可去掉####号。 2.单元格表示方法:列号(英文字母)+行号(数字),如第6行第6列的单元格为F6 单元格区域表示方法:如A3到A9区域表示为A3:A6,共A3、A4、A5、A6四个单元格(二)能进行表格数据的计算(利用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求和、求平均、求最值、计数。 1.用公式计算数据(输入公式的标志是输入一个等号)常用函数的应用:SUM(求和函数),A VERAGE(求平均值函数),Max(求最大值函数),min(求最小值函数),Count(计数函数)“= SUM(C3:C5)”表示求C3到C5单元格区域的数据的和。等同于“=C3+C4+C5”“=Average(C3:C5)”表示求C3:C5单元格区域数据的平均值“=Max(C3:C5)”表示求C3:C5单元格区域数据的最大值“=Count (C3:C5)”表示求C3:C5区域中包含数字的单元格个数以及参数列表中数字的个数。假设C3:C5中的数据分别为12、0、a,则应用函数“=count(C3:C5)”后得到的结果是2;如果函数变为“=count(C3:C5,5,3)”则得到结果为4 2.公式的复制:可以完成类似的计算(操作方法一:选中应用了公式的单元格后,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然后选择需要完成类似计算的单元格,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操作方法二:选中应用了公式的单元格后,鼠标指针指向右下角的小方块,变成黑十字形时按住左键不放拖动到目标单元格。两种方法均可实现公式的复制)(三)对表格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四)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建立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等图表。(这三种图表的类型要了解)(五)根据图表对表格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2015高中生物会考模拟试题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二〇一五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模拟试题一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肽键的数目 是() A.48 B.30 C.49 D.51 2.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支持 B.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C.论证了动植物的统一性 D.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3.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过程,不能说明的是() A.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分工明确,又紧密联系 B.生物膜结构有一定的流动性 C.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 D.分泌物的排出是主动运输 4.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黑发和卷发 B.棉花的细绒和长绒 C.猫的白毛和蓝眼 D.兔的长毛和短毛 5.下列关于原生质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生质层的实质就是细胞质 B.原生质层是由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膜组成的 C.动、植物细胞均有原生质层 D.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6.以下各项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蜜蜂跳舞 C.昆虫的性信息素 D.萤火虫发光7.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时,细胞产生的能量减少,则细胞吸收的物质会明显减少的是()A.氧气、甘油 B.乙醇、水 C.水、二氧化碳 D.K+、氨基酸 8.下图是与人体体液组成有关的概念图。图中①②③依次为() A. 细胞外液、血浆、内环境 B. 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 C. 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 D. 血浆、内环境、细胞外液 9.下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不需要酶的催化 B.过程②发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C.过程①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过程②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10.人体红细胞和白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细胞的衰老 B. 细胞的凋亡 C. 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1.已知Y、y和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其自交后代中YyRr 基因型的个体占总数的比值是() A. 100% B. 1/2 C. 1/4 D. 9/16 12.基因型为AaX b Y的精原细胞经过异常分裂形成一个基因型为AAaX b的精子,则随之产生的另三个精子为() A.AaaX b、Y、Y B.aX b、Y、Y C.AaY、AaY、AaaX b D.X b、AaY、AaY 13.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A.第一次分裂中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 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 14.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可能含有()A.32P B. 35S C. 32P和35S D. 二者都有 15.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可以准确的复制 B.基因能够存储遗传信息 C.基因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16.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 (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

信息技术会考操作题知识点汇总

信息技术会考操作题 知识点汇总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信息技术会考操作题知识点汇总 常用快捷键:Ctrl+空格:中西文输入状态切换;Ctrl+Shift :输入法切换;Ctrl+X:剪切;Ctrl+C:复制; Ctrl+V:粘贴; Ctrl+Z:撤消;Ctrl+A:全选 常用的键:Caps Lock:大写字母锁定键; Shift:上档键(或换档键); Enter:回车键 Del:删除当前光标后面的字符; Backspace:退格键,用于删除光标前面的字 符;Pagedown:向下翻页;Pageup:向上翻页; Word 操作:→ 一、文字处理部分: 1、设置页面:文件→页面设置;(上下、左右页边距;纸张大小;宽度、高度) 2、文字设置:选中→右键→字体;(设置字体、大小、颜色、上标、着重号、下划线、删除线、阴文、空心、字符间距、文字效果等)。 3、段落格式:选中→右键→段落;(左右、首行等缩进、对齐方式、段间距和行间距)。 4、页眉与页脚:视图→页眉和页脚 5、分栏(首字下沉):选中→格式→分栏(首字下沉) 6、边框和底纹:选中→格式→边框和底纹。(先颜色、线型,后边框,注意区分文字和段落) 7、插入页码:插入→页码(没要求就按默认确定) 8、分隔符:位置→插入→分隔符→分页符(分栏符、换行符) 9、替换:选中→复制→编辑→替换→查找内容(Ctrl+V)→替换为→要求→全部替换。 10、插入与修改文字内容:回车键(新建一行)、Backspace、 Delete键(删除文字) 11、调整句子顺序:剪切(移动文字)、复制(变成多个)、粘贴。 12、特殊符号的插入:插入→符号(或特殊符号)输入法的小键盘:右键→标点符号等选项。 二、文本框、艺术字、图片部分: 1、插入艺术字:位置→插入→图片→艺术字。会用“艺术字”工具栏对艺术字进行编辑和 修饰。艺术字尺寸控制点和形状控制点的区别。 2、文本框的插入:位置→插入→文本框。 文本框的修饰:选中文本框边→双击→设置线条、填充色、大小、版式。 3、插入剪贴画:位置→插入→图片→剪贴画。 4、插入外部图片:位置→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对话框→”本地磁盘(Y)”→题目要求的文件夹→图片→插入。 5、设置方法:选中图片→双击(右键→设置图片格式)→ 颜色、大小、版式(环绕方式: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浮于文字上方和衬于文字下方等)。默认的环绕方式:嵌入型。 6、插入自选图形的方法。位置→插入→图片→自选图形。 7、删除各种图片:选中→delete(键盘)。(或选中图片→“编辑”→“清除”) 三、表格设置: 1、创建表格: (1)位置→表格→插入表格; (2) 再在对话框中选定适当的行、列值(如:3行*3列)→确定。 2、插入行:(1)选中表格行→(鼠标定位在表格左边的N行处,变成斜箭头时按左键),表 格→插入行 (2)在表格的中间或结尾插入行:把鼠标定位在此行后面的回车符前,按一 下“回车键”(或TAB键、或选“插入行”)。 3、插入列: (1) 在表格的某一列前边插入一列:选中列→表格→插入列。 (2) 在表格的最右边插入列:用鼠标选中表格最右边的回车符,表格插入列; 4、删除行或列:(1) 选定表格中指定的行或列;(2) 打开菜单“表格”,选删除行或删除列。 5、设置表格中的文字对齐方式:(如居中、垂直居中) (1) 选中表格中的文字;(2)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选“垂直居中”等。 6、合并单元格: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右键→合并单元格。

2018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总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资料 必修知识梳理 主题1 信息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概念:信息无处不在。 2、信息的基本特征: ?载体依附性:甲骨文、信号灯、交通图标等。 ?价值性:体现在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么精神领域的需求,如学习资料、娱乐信息等,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使用。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感觉剥夺实验 ?时效性:交通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市场动态等。 ?共享性:新闻、网络资源等。 ?其他: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性、可增值性、不完整性(如盲人摸象)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Byte ):1字节(Byte)=8位(bit)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史 1、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 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人类历史上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人性化——越来越符合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磁盘操作系统 GUI:图形用户界面 新的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如,3D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片、虚拟实验、军事模拟练习、建筑模拟设计等。 ?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ASP(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和语音合成技术TTS(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方面,如Office小助手、搜索引擎中的“机器人” 或“蜘蛛”程序。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多功能的个性化手机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简称性价比):性价比=性能/价格 补充:电子商务(简称EC);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 三、信息的获取过程 1、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 ?直接获取信息(相对而言,获得的信息最可靠):如,实践活动,包括参加社会劳动、参与科学实验;参观活动。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必修部分

高息技术会考试题必修部分 选择题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B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D A.价值型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 D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转换性 5. B 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 B.不可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 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D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独享性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C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B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确的是 B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 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B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 D A.价值性 B.可伪性 C.具有可传递性 D.具有时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确的是 C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幅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幅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C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时效性 14.武王伐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场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 C 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 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 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 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 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语言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表达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文字的发明:用文字记载信息,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突破了原来时空方面的限制,延长了信息的寿命,使人类可以跨时间和地域传递、交流信息。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纪元,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一次革命,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五次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过程:需求确定→来源确定→方法确定→价值判断 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1、信息需求的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本、图、声音、视频等。 2、常见信息类型的作用和效果:文本提供“事实材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依据;文本中的观点

{高中试卷}高二生物会考模拟试题(二)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20XX年高二生物会考模拟试题 (二) 一、选择题(本题有50小题,每复习小题1分,共50分。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有一类生物,从生物体的微观结构看,它没有核膜和多种细胞器,从生态系统的宏观结构看,属于生产者。这类生物是 (A)细菌 (B)绿藻 (C)真菌 (D)蓝藻 2.纤维素是一种多糖,在下列生物中容易找到的是 (A)水螅 (B)草履虫. (C)芹菜 (D)竹节虫 3.用胰液、肠液处理果蝇唾液腺巨大染色体,得到一连续的细长纤丝,此细丝可能是 (A)多肽链 (B)染色质丝 (C)DNA分子 (D)染色单体 4.下列前项是被鉴定的有机物、中项是使用的试剂、后项是反应所产生的颜色。三项均正确的是 (A)DNA、双缩脲、蓝色 (B)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C)蛋白质、斐林试剂、紫色 (D)可溶性还原糖、二苯胺、砖红色 5.正在结番茄的植株,其吸收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茎叶生长 (C)果实膨大 (D)蒸腾作用 6.若用质量浓度为0.3g/mI。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细胞,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可能是

(A)实验材料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B)实验材料是死细胞 (C)实验材料是蚕豆叶表皮细胞 (D)实验材料是动物细胞 7.一棵重0.2kg的柳树栽培于土壤中,三年后连根挖出,称其干重达llkg,这些增加的物质主要来源是 (A)大气中的C02 (B)土壤中的水分 (C)大气中的02 (D)土壤中的矿质元素 8.盛夏季节,在炎炎烈日下,人们闷热难耐,此时若来到浓荫避日的树林下会顿觉凉爽。下列事实中,可以用来解释其原因的是 ①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②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 ③人靠出汗来调节体温④物体在光直射时,吸收的热量多 (A)①② (B)①⑧ (C)①④ (D)②③ 9.在天气晴朗的早晨,摘取一植物叶片甲,于100℃下烘干,称其重量,到黄昏时,再取同一株上着生位置与叶片形状都与甲基本相同的叶片乙,同样处理,称其重量,其结果是 (A)两片叶重量相等 (B)不能确定 (C)甲比乙重 (D)乙比甲重 10.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D)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 11.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真题20附带答案已排版可打印共计20套

第一卷必修部分评析 一、单选题(题数:15道,共:30.0分,得分:0.0分) 1、(必修)百度、谷歌等网站提供了在线自动翻译的功能,这属于()。(×) A、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B、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加工 C、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D、基于人工方式的信息加工 系统答案:C 考生答案: 2、(必修)陈老师要告知班上的学生有关校园书法比赛的消息,最方便、有效的信息发布方式是()。(×) A、将比赛的通知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位学生 B、在校园论坛上发布通告 C、在教室里上课前口头告知全班学生 D、打电话通知每一位学生 系统答案:C 考生答案: 3、(必修)在搜索引擎中使用多个关键词进行搜索时,输入正确的是( )。(×) A、歌曲:小苹果:筷子兄弟 B、歌曲;小苹果;筷子兄弟 C、歌曲小苹果筷子兄弟 D、歌曲!小苹果!筷子兄弟 系统答案:C 考生答案: 4、(必修)如图所示计算钱梅宝的平均分,在单元格I3中输入下列选项中的公式,不能得到正确结果的是()。 (×) A、=A VERAGE(C3:G3) B、=(C3+D3+E3+F3+G3)/5 C、=A VERAGE(C3:H3) D、=H3/5 系统答案:C 考生答案: 5、(必修)下列与信息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B、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太多,应该禁止青少年上网 C、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应过度崇拜,也不应盲目排斥 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语音来进行计算机输入 系统答案:B 考生答案: 6、(必修)行政部小张要统计公司各部门的员工人数,做了以下工作: ①选定相关的数据区域; ②按员工姓名顺序,建立了包含编号、姓名、部门、职位等字段的Excel工作表,并输入了所有员工的相关信息; ③通过数据“分类汇总”功能统计出各部门的员工人数; ④按部门递增的顺序排序。 这些工作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系统答案:B 考生答案: 7、(必修)图1是使用ACDSee软件打开图片进行处理的界面,需要将图片处理成如图2所示的结果,应该点击按钮()。 (×) 系统答案:B 考生答案:

高一信息技术会考必背知识点(选修)

信息技术会考必背知识点(选修) 一、数据管理的基本知识 1、数据及数据类型 1)数据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符号化表示,分为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 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和联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2)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 数字型:用来存储可以进行算术运算的数字,可以是整数或是小数。 文本型:包括汉字、字母、数字、特殊符号。作为文本的数字不具数值含义,不能直接用于数字运算(如:身份证号,学号,电话号码等)日期/时间型:可以保存日期及时间 OLE型:主要指图像、声音等 是否型:也叫逻辑型 2、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变迁 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3、认识关系数据库 (1)几个概念: 表:由记录和字段组成。 记录: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记录。 字段:每一列就是一个字段,每列的第一行是字段名称。 关键字:指能标识唯一一条记录的字段。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就是相互关联的二维数据表的集合。 1)数据库中信息以二维表的形式存储,一个数据库包含多个表 2)满足下列条件的二维表可以称为关系

①每一列的数据类型相同;②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段; ③没有内容完全相同的行; ④任意交换两行、两列,不影响整个表的内容,也就是说,行和列的排列顺序是无关紧要的; ⑤每一个字段都是简单的数据项,而不是组合数据项。 (3)关键字是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某个字段或若干个字段的组合 ①作为主关键字的字段不能为NULL值 ②作为主关键字的字段值不能重复 ③当不能确定任何单字段的值唯一时,可能将两个或更多个的字段组合成为主关键字 4、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 数据库(简称DB) 数据管理系统(简称DBMS);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SQL Server、Foxpro等。 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指针对某个特定目标(具备某种功能,如管理、查询等),建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上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组成: 二、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一)数据分析与建模 1、数据库设计的过程 数据收集->数据分类、整理->画E-R图->确定关系数据模型->创建数据库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

第一章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P3) ①分析问题②设计算法③编写程序④调试程序 2.算法的基本特征(P9) ①输入(0个或多个) ②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要确切地定义) ③有穷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有穷步之后必须结束) ④输出(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⑤能行性(算法中有待执行的运算和操作必须是相当基本的) 3.算法描述(P10) 表示描述算法的语言主要有: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等。 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优缺点: 优点:通俗易懂 缺点:具有歧义性、自然语言语句较长、难以清晰地表示循环与分支较多的算法、不便翻译成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流程图: 开始/结束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流程线连接点4.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及执行的基本过程(P14) 计算机程序是一组机器操作的指令或语句的序列,是算法的一种描述 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除非特殊声明,程序都从第一条语句开始顺序执行;有时语句要求执行者做出判定,即在某种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执行一条或一组语句,否则执行另一条或另一组语句;一条或一组语句可能需要重复执行多次(循环体)。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5.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过程(P18)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①机器语言(0、1代码)②汇编语言(带有助记符)③高级语言 常见的高级语言:Fortran、Basic、C、C++、Pascal、JAVA 6.程序的编译与解释的过程(P20) 程序的翻译:计算机程序转为机器语言程序(计算机只能识别和执行机器语言代码)

程序的翻译有两种类型: 编译程序(高级语言程序执行前翻译成等效的机器语言程序,然后再执行) 解释程序(翻译一句,执行一句) 第二章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1.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 程序设计语言是指人们编制程序时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 2.整型、字符型、实型和逻辑型等基本数据类型(P27) 数据: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加工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VB预先定义了多种数据类型,常见的有: 整型数Integer 单精度实型Single 整型实型 长整型Long 双精度实型Double 字符型String 逻辑性Boolean (3)变量、常量的含义。(P27) 常量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常数、字符串等。 变量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改变的量。 定义常量、变量时应说明数据类型 常量定义方式:const 常量名 as 数据类型 = 表达式 变量定义方式:dim 变量名 as 数据类型 (4)程序中常用的运算符。(P28) 算术运算符有: +加号 -减号 *乘号 /除号 ^乘方 \整除 Mod取余数字符串运算符: &字符串连接符 关系运算符: =等于 >大于 >=大于等于 <小于 <=等于 <>不等于 逻辑运算符: Not逻辑非(取与操作数相反的值) And逻辑与(当两个操作数都为真时,结果才为真) Or逻辑或(当两个操作数都为假时,结果才为假) 注:各种运算符有运算先后顺序算术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5)常用的几种函数:取整函数、正弦函数、算术平方根函数、绝对值函数、测量字符

20172018高中生物会考模拟试题

2017-2018高中生物会考模拟试题 本样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其中选择题分单项选择(42分)和多项选择(8分),非选择题50分,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2分) 1.草履虫具有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的行为,这说明生物具有() A适应性B.遗传性C.应激性D.变异性 2.下面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A.Fe B.Ca CMg DN 3.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枝比较容易成活,其主要原因是芽和幼叶() A.能进行光合作用;B.能迅速生长;C.储存着较多的有机物D.能产生生长素 4.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是() A.C、H、O、N、S B.C、H、P、Fe、O C.C、H、O、N、P D.C、H、O、K、S 5.在下列生产实践中,不是利用激素原理而采取的措施是() A.果树修剪B.果树嫁接C.阉割家禽D.棉花摘心 6.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核苷酸B.氨基酸C.核糖D.脱氧核糖 7.能够为泌乳准备条件活动的激素是() A.孕激素B.雌激素C.甲状腺激素D.胰岛素 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B.非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本能 9.在动物细胞中,最重要的二糖是() A.葡萄糖B.乳糖C.肝糖元D.淀粉 10.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是指() A.两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融合B.两个精子与两个卵细胞融合 C.一个精子与两个卵细胞融合D.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 11.玉米的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 A.细胞质B.细胞核C.内质网D.核糖体 12.高等动物胚的发育过程中,开始进行细胞分化的时期是() A.卵裂B.囊胚C.受精卵D.原肠胚 13.用克隆技术产生“多利羊”的过程属于() A.基因工程B.营养繁殖C.杂交育种D.无性繁殖 14.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都是DNA B.是DNA和RNA C.都是RNA D.是DNA或RNA 15.一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那么,四分体时期的一条染色体含有()A.一个双链的DNA分子B.两个单链的DNA分子C.2个双链的DNA分子D.4个双链的DNA分子 16.一列各项中,与翻译过程无直接联系的是() A.DNA B.转运RNA C.信使RNA D.核糖体 17.某杂合子红花植株为第一代,让其连续自交,第三代中纯合子应占同代个体总数()A.25%B.50%C.75%D.100% 18.进行减数分裂的动物细胞,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 A.原始生殖细胞B.初级精(卵)母细胞C.精子或卵细胞D.次级精(卵)母细胞 19.基因型DdTT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模拟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考生:模拟考生 1 总分: 34 第一大题:单选题共有 45 道题目 , 总分为 45分 , 得分为 27 分第 1 小题 : (110301003) 分数: 1 分, 得分: 1 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经过了起步阶段和标准化阶段,现已进入______ 阶段。 (A) 启蒙 (B) 标准化(C) 实验(D) 应用发展 考生答案 : D 正确答案 : D 第 2 小题 : (74001005)分数: 1 分, 得分: 0 分_______是随机存储器的缩写,这种存储器是一种 _______存储器。 (A) RAM、只读 (B) RAM、读写(C) ROM、只读(D) ROM、读写考生答案 : C 正确答案 : B 第 3 小题 : (63401001)分数: 1 分, 得分: 1 分下列文件类型中,能够包含视频信息 ________。 (A) .wav (B) .mid(C) .mp3 (D) .avi 考生答案 : D 正确答案 : D 第 4 小题 : (52501005)分数:1 分, 得分: 0 分使用网络收藏夹可以管理 _______。 (A) 文件 (B) 文件夹(C) 网站地址(D) 从网上下载的网页

考生答案 : D 1 / 18 正确答案 : C 第 5 小题 : (105801003) 分数: 1 分, 得分: 1 分未经允许将他人编写的程序修改后作为自己的作品发表,这种行为是 _______。 (A) 侵权行为(B) 合法劳动(C) 受法律保护(D) 值得提倡 考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第6 小题 : (63101001) 分数: 1 分, 得分: 1 分_______格式文件是纯文本 文件,不携带任何文字修饰控制格式,一般字处理软件都能打开。(D) .pdf(A) .doc (B) .txt(C) .html :B 考生答案 : B 正确答案信息 _____信息技术是指与, : (20701001)第 7 小题分数:1分得分:1分有关的技术。输入、输出(A) (B)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 (C) 加工和输出分类和加工 (D) :B 考生答案 : B 正确答案 2 / 18

高中生物会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一个大肠杆菌对应于哪个层次 A.细胞和个体B.细胞C.个体D.种群和群落 2.某一蛋白质分子内共有4条肽链,109个肽键,则此多肽分子中,至少分别含有-NH2和-COOH A.105个,105个B.110个,110个 C.4个,4个D.1个,1个 3.如图为某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如果让该细胞吸收含放射性同位素15N 标记的氨基酸,可以发现,这种放射性的氨基酸首先出现在图中哪一序号所示的细胞器中 A.l B.2 C.3 D.4 4.炭疽杆菌与酵母菌细胞的最本质区别是 A.有无核物质B.有无细胞壁 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有无细胞器 5.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许多重要功能,下列生物功能与细胞膜无关的是 A.物质吸收和分泌B.信息识别和传递C.免疫D.遗传信息的传递 6.正常男孩的某一体细胞在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时,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有 A.23种B.24种C.46种D.92种 7.代谢旺盛的细胞中,下列哪项不会上升 A.线粒体数量B.自由水比例C.DNA含量D.细胞核孔数量 8.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包括 ①构成染色体②构成生物膜③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④构成多种酶⑤组成各种激素⑥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⑥ 9.在不同的生物体内 A.A TP都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B.ADP转化成A TP所需能量的来源是相同的 C.ADP转化成A TP的场所是相同的D.ATP水解后的能量用途是相同的 10.欲观察寄生在人体血细胞内的微丝蚴,可把红细胞置于 A.蒸馏水中B.0.1g/mlKNO3溶液中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

信息技术会考必修部分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D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 D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 )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5、( B )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D )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独享性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C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B)。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B )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D) A:价值性 B:可伪性 C:具有可传递性D:具有失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C )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 14、武王伐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C)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 性D、价值性 15、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Excel表中,对语文成结在100 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名单,这体现了信息的(B). A、可以共享的 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及习题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及习题 信息技术复习提纲(一) 专题一: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信息的载体及信息的特征 1、信息:信息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要会判断什么是信息) 2、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这些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而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光盘可以承载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所以,纸张和光盘也称为信息的载体。 3、信息的特征:(根据已知信息判断相应的信息特征) 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②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二、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 1、二进制 ①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包括数据和程序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在平时书写时,用下标2或在代码的最后位加B来标识该代码为二进制代码。 例如:(10011)2、10011B。 ②二进制数由“0”与“1”两个数字组成,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③二进制数的运算(加、减) n ④n位二进制编码的个数为2 2、十六进制 ①由于不便于书写,在实际表示中,常常采用十六进制的形式。在平时书写时,用下标16或在代码的最后位加H来标识该代码为十六进制代码。例如:(10A11)16、10A11H。 ②十六进制数由0~9、A、B、C、D、E、F这16个符号组成,分别对应十进制的 十进制:10个数码0、1、2、3、4、5、6、7、8、9 二进制:2个数码0、1 十六进制:16个数码 0、1、2、3、4、5、6、7、8、9、A 、B、C、D、E、F ①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 ②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相加”法。 ( 1 0 0 1 1 )2 24 23 22 21 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