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发展阶段习题

区域发展阶段习题

区域发展阶段习题
区域发展阶段习题

1.2区域发展阶段(二)

一、 单项选择题

1.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体

B .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C .一般不存在资源不足、环境污染问题

D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2.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

B .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C .整个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减小

D .产业结构比较简单,主要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工业

匹兹堡在17世纪后期只是一个皮毛贸易站,1758年被英国殖民者夺取,两个多世纪以来,主要职能几经改易,人地关系也由简单变得复杂。读下图,回答3~4题。

3.20世纪50年代后,“钢都”匹兹堡走向衰落,其原因不包括( ) A .资源枯竭 B .劳动力素质低 C .企业老化,技术落后 D .环境污染严重 4.匹兹堡再生阶段向“知识城”转化,对我国面临类似困境的工业城市的启示是( ) ①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②将无增长潜力的企业搬向郊区 ③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④治理污染,改造投资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1年1月,以煤炭储量巨大著称的鄂尔多斯2010年人均GDP 已超越香港。完成5~6题。 5.下列叙述中与香港所处发展阶段不相符的是( )

A .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B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C .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D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 6.以下叙述中与鄂尔多斯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相符的是( ) A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C .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 .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2010年初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数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

三角”。据此回答7~8题。

7.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 .食品工业 B .高耗能工业 C .农产品加工工业 D .高技术工业

8.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有右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形成了集聚效益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 .由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

C .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 .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10.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 .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 .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 .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清洁生产”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回答11~12题。 11.“绿色”成为一个很时尚的概念,这是因为( ) A .传统农业阶段的过度开垦 B .传统农业阶段的环境污染 C .工业化阶段的环境问题 D .综合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

12.目前,国家统计局与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正在加紧研究适合国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用以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这表明( ) A .中国的发展目标正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B .中国将不再追求GDP 的增长率

C .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环境的日趋恶化已成为当前我国的主要问题

D .我们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读某区域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A 地所在的区域是( )

A .上海旧城区

B .天津塘沽区

C .浦东新区

D .深圳经济特区

14.关于图中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B .面对华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该区域受到空前挑战

C .A 地的开放开发为整个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D .本区域有丰富的能源和水源,工业发达

15.目前,占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产业是( )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一、第三产业之和

经过建国以来60年的奋斗,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中国正崛起于世界东方。回答17-18题 16.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我国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 ( ) ①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 ②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 ③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 ④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上海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 ( ) ①港区布局由沿江向沿海发展 ②钢铁工业由分散到集中 ③郊区农业用地面积由小到大 ④第三产业比重由低到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B .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 .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下图为“江苏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9~20题。(双选)

19.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城市人口比重 B .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 .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 .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0.图示曲线反映了( )

A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 .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 .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 .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二.综合题

21.我国“十一五”规划把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读下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区与海滨之间,规划面积2 270平方千米。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开发这一地区,从而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进而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南快北慢”的局面。

材料二 “十一五”规划中投资最大的项目—曹妃甸港口项目集群已正式启动。随着港口建设和首钢的搬迁,曹妃甸地区将建成一个国际性铁矿、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集散枢纽港、中国的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以及国家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1)天津滨海新区的工业发展重点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简述其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

术产业的优势条件。

(2)简要分析曹妃甸地区建成我国未来钢铁、重化工业基地的优势条件。

(3)下图为曹妃甸工业区循环经济示意

图。简述该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2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枣庄地处鲁南,京杭大运诃台儿庄段从其南部穿过,拥有68、5公里的河道、35平方公里的流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枣庄是一个因采煤而兴起的城市,曾经为国家经济的复苏和振兴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目前面临着许多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近年来,枣庄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材、电力、化工、纺织已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通过环境治理,枣庄面貌焕然一新,现为全国煤城中有名的卫生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 (1) 枣庄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2)“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目前面临着许多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试简述这些问题

区域发展阶段(二)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BCB 6-10 CBDAB 11-15 CDCDB 16-20 DBC CD, BC

解析:3~4题,,二战后,匹兹堡走向衰落主要是受经济、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老工业区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5-6

解析:5题,香港处在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从空间结构来看,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答案: B

解析:6题,工业化阶段,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答案: C

解析:7~8题,该地发展初期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煤)优势发展高能耗工业,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从该地近几年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该地发展过程中既注意了保护环境,比如把固体废弃物进行填埋和回收利用,又注意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多种开发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体现了循环利用。答案:B D

解析:第9-10题,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是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这种转变是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第8题,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产业的升级,劳动力需求少,反而加重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答案:A B

解析:11题,由于工业化阶段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淡薄,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综合发展阶段,人们开始注重环境质量,就出现了“绿色”这种时尚概念。答案: C

解析:12题,“绿色GDP”的提出,表明我们要树立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突出的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并不是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也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率,而是要把重点集中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问题,并不是经济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之间的问题。

二.综合题21、解析:

(1)天津作为我国综合性的京津唐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好的制造工业基础,同时高校较多,科技教育发达,有充足的人才保证;交通方面,有优良的港口与海外联系,有便利的铁路、公路与华北连为一体。

(2)曹妃甸附近有煤矿资源、海上石油资源、迁安铁矿资源以及中国最大的长芦盐厂等,是中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生产协作上与京津唐工业基地相邻,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交通便利。

(3)实行循环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答案:

(1)制造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科技和教育发达,人才众多,交通便捷。

(2)资源、能源优势:石油(天然气)、海盐、煤、铁矿等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国家政策支持;依靠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市场需求量大;有强大便捷的海、陆运输能力。

(3)目的:实施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重复利用(或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或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答案: (1) 枣庄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现正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转变。

(2)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资源消耗过多,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概述(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 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①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 ①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开放的 ①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其区域是相对封闭的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阅读材料并完成2~3题||。 2. 材料中将世界各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指标包括() ①国内生产总值①人均国民收入①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①资源蕴藏量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3. 需要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国家() A.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 B. 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高速增长 C. 区域经济增长明显不平衡 D. 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4. 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是() A. 预期寿命 B. 第二产业产值 C. 国内生产总值 D. 教育程度 5.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 A.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B. 平衡—不平衡—平衡 C. 平衡—不平衡 D. 不平衡—平衡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下表是“2019年和2019年长沙市产业结构偏离度表”||,回答6~7题||。 6. 根据信息||,可以判定() A. 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呈正相关 B. 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呈负相关

《区域发展阶段》同步练习5.docx

《区域发展阶段》同步练习 B卷(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30分) 匹兹堡在17世纪后期只是一个皮毛贸易站,1758年被英国殖民者夺取,两个多世纪以來,主要职能几经改易,人地关系也由简单变得复杂.读下图,回答1?2题. 铁矿—煤炭运输方向—铁矿石运输方向?钢铁工业 1.20世纪50年代后,“钢都”匹兹堡走向衰落,其原因不包插() A.资源枯竭 B.劳动力素质低 C.企业老化,技术落后 D.环境污染严重 2.匹兹堡再生阶段向“知识城”转化,对我国而临类似困境的工业城市的启示是() ①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②将无增长潜力的企业搬向郊区③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④治理污染,改造投资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解析二战后,匹兹堡走向衰落主要是受经济、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老工业区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多,劳动力素质高. 答案l.B 2.C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由资源密集型一技术密集型一资金密集型转变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一屮度污染一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解析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是资源密集型一劳动密集型一技术密集型. 这种转变是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 答案A 4.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解析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产业的升级,劳动力需求少,反而加重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B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塑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清洁生产”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5~6题. 5.“绿色”成为一个很时尚的概念,这是因为() A.传统农业阶段的过度开垦 B.传统农业阶段的环境污染 C.工业化阶段的环境问题 D.综合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 解析由于工业化阶段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淡薄,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综合发展阶段,人们开始注重环境质量,就出现了“绿色”这种吋尚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

名词解释 1、区域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诶经特征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 所谓防护费用是指用人们为了消除或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而愿意承担的费用来替代生态环境价值的方法。 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生态环境价值难以直接估算时,可借助能够提供类似功能的替代工程或所谓的影子工程的价值来替代该生态环境的价值。 4、区域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点的地域性国名经济。 5、区域政策: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 6、吸收型技术转移:吸收型技术转移是指某项先进技术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并且将会被乙国消化、吸收并复制出来。 7、垂直技术转移:甲国基础科研成果能用于乙国的应用科学中,或将前者的科研成果用于后者的生产中。 8、绿色GDP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9、区域竞争力: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0、比较优势: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生产某些特定产品所拥有的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表现为在区外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11、竞争优势:当一个组织实施一种同类组织无法复制或难以模仿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战略时所形成的优势。 12、垂直分工水平分工 区域垂直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 区域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 13、空间管治: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是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其中包括城镇建设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等内容,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实施区域的统一规划,以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各团体、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的利益。 14、科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加工区 科学工业园区是一种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综合体,是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区域,其功能表现为以研究开发为主,包括产品试制和开发生产,而不具有大批量制造、销售、管理或其他实业性功能。 高新技术加工区是世界出口加工区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过程中出现的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有答案)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有答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一.选择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对外贸易总额④三 大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是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 B.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C.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方式 D.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方式 4.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5.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 6. 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有①钢铁工业生产技术落后于其它地区;②交通发展缓慢;③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下降;④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许多乡镇从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工业化阶段,其产业结构的转变模式是 A.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B.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C.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8.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 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9.下列城市中,主要产业同美国匹兹堡相似的是A.底特律.长春B.塔兰托.鞍山C.休斯敦.新加坡D.阿伯丁.大庆 10.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 1.2 区域发展阶段

1.2 区域发展阶段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1.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所用的最主要指标是( ) 答案D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注意区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抓住题干中的“经济”二字和“最主要的指标”去思考,就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2.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准确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D.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 答案A 解析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且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 3.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 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答案C 解析在工业化阶段,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主要地位,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在后工业化阶段,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4.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具有的特点是( ) ①工业化、城市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②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③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④区域的开放水准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 【水平提升】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材料中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衡量指标通常是( )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③人均国民收入④预期寿命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尼日尔当前处于________的发展阶段(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 C.高效益的综合D.不平衡的加速 7.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准确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D.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高中试卷}3.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时练习[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把所选的答案字母代号填入括号内。 1.有关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 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2.关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工业带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3.下列工业区中,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A.德国的慕尼黑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C.“硅谷”高技术工业区 D.美国东北部地区 4.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迁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 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⑤“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5.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

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 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6.下列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有() A.美国东北部地区 B.日本九州岛工业区 C.英国北部工业区 D.德国南部工业区 7.我国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的工业基地的是() A.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8.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A.亚洲移民最早到达的地方,开发早 B.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C.油气资源丰富,储量大,易开采 D.环境优美 9.不是依靠本区资源而发展了大型传统工业的工业区是()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英国中部工业区 D.俄罗斯的欧洲工业区 10.有关传统工业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纺织、钢铁、机械等传统工业为主 B.20世纪90年代开始衰落 C.以丰富的煤、铁资源为基础 D.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的工业化区域 二、综合题 11.读五大湖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______市,是重要的 __________(矿产)产区。 (2)图中B是___________市,C是

18-19 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发展总趋势。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重点)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衡量区域发展的指标与发展趋势 (1)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性指标 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3)总体发展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2.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①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②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 ①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②经济特点 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①产业结构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②经济特点 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正误判断 (1)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 (2)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合理开发利用能源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4)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 (5)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主导力量是政策。() 【提示】(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2)√能源资源利用合理则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以统一协调发展。利用不合理则区域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开发手段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对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工业化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差异 试题

第三节区域发展的差异 一、选择题: 1、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形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2.下列四组省区全部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吉林、山西、湖南、海南 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东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D.浙江、山东、辽宁、广西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4、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5.读右图回答问题:某企业家计划投资建设一个大型茶叶种植园,你认 为他考虑的地区中,较适宜的是Array A.①③⑥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④⑤⑥ 6、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 B.降水逐渐减少 C.人口密度依次增大 D.地势逐级升高 7、既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 地貌单元有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北平原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8~10题。 8.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9.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①② 10.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 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一、知识讲解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到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二、考点分析 考向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关着的残破房屋、人烟稀少的马路、几无船只的冷清码头……一派萧条的景象,2013年3月以来,这座苟延残喘的城市——底特律,已经走到破产的边缘。 底特律兴起的18世纪,内河水运是美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底特律和其所在的密歇根州,由亨利·福特首创的流水线作业,不仅带动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兴盛,更使底特律因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聚于此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汽车之城”。 但是,随着本土普通轿车市场渐趋饱和,日、德车系国际竞争力日趋增强,雪上加霜的金融危机……下图示意美国部分地区。 (1)简述18世纪底特律成为重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 (2)说出除交通和市场因素外,底特律20世纪成为“汽车之城”的主要原因。 (3)分析目前底特律城市衰落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地形平坦(或水源充足);丰富的煤炭、铁矿;廉价水运;广阔市场。 (2)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钢铁基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或先进的生产方式);工业集聚。 (3)以汽车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国外新生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使汽车产业空间产生转移,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底特律汽车市场萎缩(或金融危机);交通方式和布局的

2020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的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详解)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例如国界、省界;有的区域是模糊的,例如气候区、植被区等。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知识点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分类: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4.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路: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 知识点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指区域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1)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2)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3)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知识点四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标志 (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2)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 2.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知识点五 1.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发展差异 2. 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区域发展条件的差异导致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熟制、物产);②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外观);③对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通运输);④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风土人情、食物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戏剧)等。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练习

专题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热点考向预测] 考向一区域产业结构 (2015·成都二诊)下面是环渤海三省二市2010年产业结构表(下表)。据表回答1~2题。 1. A.城市职能B.交通运输条件 C.劳动力素质D.矿产资源条件 解析:选A。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第三产业必然发达,故城市职能决定其产业结构不同于其他省市。2.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其主导因素是( ) A.水陆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 C.有大量廉价劳动力D.技术力量雄厚 解析:选B。环渤海区域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丰富,所以第二产业主要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 考向二区域发展阶段 (2015·山西考前质测)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3~4题。 3.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B.政策 C.人才D.市场 解析:选C。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4.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解析:选B。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5.(2015·山东德州二模)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 解析:(1)结合图例可看出,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都沿长江分布。(2)两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大的河流流经而水源丰富、水运便利;两地都是人口稠密地区而市场广阔。 答案:(1)沿(长)江分布;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 [课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第1题。

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

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 1.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是() 2.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有() ①平坦的地形②丰富的矿产资源③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④肥沃的土壤⑤适宜的温度⑥充足的日照⑦便利的水陆交通⑧便利的河水灌溉 A.①②④⑤⑥⑧B.①④⑤⑥⑧C.①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⑤⑥⑧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重新分配。回答3~4题。 3.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 A.第一产业将逐渐增多B.第二产业先增后降 C.第三产业将稳步减少D.第二、三产业将稳步增加 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A.第一产业比重较大B.第二产业比重较大 C.第三产业比重较大D.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相当 高新技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回答5~6题。 5.下列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是() A.日本的九州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中国东北工业基地D.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6.某一地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高等院校云集,则该地区应优先发展() A.资源密集型工业B.劳动密集型工业C.资金密集型工业D.技术密集型工业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9~10题。 9.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10.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得出)统计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区域发展阶段》知识点剖析

《区域发展阶段》知识点剖析 探究点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探究活动下表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的四个地区的经济数据,分析表中数据,思考下列各题。 (2)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1)A、B属于发达地区。两地国内生产总值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 (2)D 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国内生产总值低 (3)不正确。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反思归纳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

(2)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人们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探究点二 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材料二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1)结合材料分析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区位条件。 (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在工业化阶段,该地区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是___________。 (3)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区出现了人口大量外迁,试分析原因。 (4)经过综合治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成为目前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该区发展特点有哪些? 答案 (1)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开发较早。 (2)不平衡加速发展状态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练习试卷.doc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练习试卷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练习试卷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练习试卷 选择题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对外贸易总额 ④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东北平原不能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A.光照不足 B.热量不足 C.水分不足 D.劳力不足 2003年9月10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众多。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 A.特色农业 B.森林工业 C.第三产业 D.重工业 【小题2】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特点是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B.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C.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D.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小题3】东北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 甲.乙.丙是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中的省级行政区,图中分别反映了这三个省区的产业结构和三个产业就业人员比率。读下图回答小题。 【小题2】就乙省区而言,三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D.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小题3】乙省区所在的经济地带,其特点有:A.水能资源丰富 B.我国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C.我国的海洋水产区都分布在这个地带 D.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 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分的平衡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3.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课时练习

3.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把所选的答案字母代号填入括号内。 1.有关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 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2.关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工业带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3.下列工业区中,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A.德国的慕尼黑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C.“硅谷”高技术工业区 D.美国东北部地区 4.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迁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 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⑤“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5.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 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 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6.下列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有() A.美国东北部地区 B.日本九州岛工业区 C.英国北部工业区 D.德国南部工业区 7.我国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的工业基地的是() A.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8.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A.亚洲移民最早到达的地方,开发早 B.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C.油气资源丰富,储量大,易开采 D.环境优美 9.不是依靠本区资源而发展了大型传统工业的工业区是()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英国中部工业区 D.俄罗斯的欧洲工业区 10.有关传统工业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纺织、钢铁、机械等传统工业为主 B.20世纪90年代开始衰落 C.以丰富的煤、铁资源为基础 D.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的工业化区域 二、综合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练习 题 一、单选题 1.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 阶段 B.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 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 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2.下列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A. 初期阶段——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B. 成长阶段——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C. 转型阶段——加工业和服务业大幅增加 D. 再生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特点是( ) A. 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低 B. 出现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C. 自给自足特征表现明显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高 4.如图为尼日利亚、墨西哥、尼泊尔、日本等四国城市化水平变化图。读图,完成问 题。 就区域发展阶段而言,目前() A. 甲国正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B. 乙国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C. 丙国出现一些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 D. 丁国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高科技

5.读表,关于“长三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长三角”与全国部分经济资料(2018年数据)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地区GDP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长三角”46672 3.4 54.4 42.2 全国249583 11.3 48.6 40.1 A. “长三角”的GDP约占全国的10% B. “长三角”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C. “长三角”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D. “长三角”应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 6.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期阶段的是 A. B. C. D. 7.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特点是 A. 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低 B. 出现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C. 自给自足特征表现明显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高 8.在再生阶段,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 A. 农业 B. 工业 C. 科技 D. 旅游 9.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突出的发展阶 段是( )。 A. 初期阶段 B. 成长阶段 C. 转型阶段 D. 再生阶段 10.某区域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说明其处于区域发 展的() A. 初期阶段 B. 成长阶段 C. 转型阶段 D. 再生阶段 11.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 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 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2、成长阶段 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3、转型阶段

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 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 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三分法: 初级阶段 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 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转型阶段

高中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高中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案及练习题教 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必修3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共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 2.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具有自身规律,并能说出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 3.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能独立查阅材料,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区域发展4个阶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再生阶段。 【教学难点】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政治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区域其实也不例外。那么一个区域是怎么发展的,可以分为哪些发展阶段呢每个阶段的特征怎么样呢我们的盱眙发展又经历了哪些阶段,现在它处于什么阶段呢,在它发展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节《区域发展阶段和人类活动》。 一、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含义: 一是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往往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础,随着区域的不断发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 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企业老化、低价上涨、劳动力价格高、以及环境问题也接种而来,为此,区域需要通过转型以寻求新发展。 二、区域发展的四个阶段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1、初期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1 阅读“钢都”匹兹堡的开发思考: (1)“钢都”匹兹堡的发展的条件 (2)“钢都”匹兹堡开发初期的人地关系 (3)以上分析说明区域发展初期阶段有何特点

区域发展阶段和人类活动 练习题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第一课时 【能力训练】 读五大湖地区图,回答1~3题: 1.图中湖泊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断裂下陷而成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湖泊①全在美国境内 B.湖泊②面积世界最大 C.湖泊③为美国、加拿大共有 D.五大湖水最终注入墨西哥湾 3.关于图④⑤⑥中城市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 不正确的叙述是 A. 原料丰富 B.河运便利 C.水源充足 D.环境优美,属“阳光地带” 读图,回答4~7题。 4.关于图中城市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水陆交通便利 B.有著名的名胜古迹岳阳楼,旅游资源丰富 C.位于二江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 势 D.地处著名的春小麦产区,农业基础较好5.为改善图示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进行的重点国土整治工程有 ①“三北’”防护林工程②长江中上游防护 林工程③退耕还牧工程④退田还湖工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 6.从国土整治角度看,图中甲、乙两省适宜发展的特色工业是 A.稀土工业? B.石油化学工业 C.钢铁工业???D.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7.有关本区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A.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本区应大力推广省柴灶 B.本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有沙漠化趋势 C.本地区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商品粮、棉、油 基地 D.本地区常规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8.目前,荒漠化仍在我国蔓延的地区主要有A.河谷灌区 B.草原牧区 C.旱农地区?? D.高原牧区 9.分析对比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工业布局是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形式、与整个国民经济关系密切。据此回答10~12题。 10.上海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密集B.能源供应充分 C.工业部门齐全D.自然条件优越11.下列工业部门中,临近浦东机场的张江地区应优先发展的“临空型”工业是 A.飞机制造工业 B.工业设备制造工业 C.家用电器制造工业 D.电子工业 12.芝加哥位于美国北部,密歇根湖南岸,是美国第二大城市,发展成为美国重要的商业中心,不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附近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 B.附近人口密集,对产品需求量大 C.气候适宜,利于商业发展 D.水陆交通便利 18世纪以来,世界工业发生了三次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有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请回答下列有关这三次技术革命的第13~15题。 13.关于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和新技术革命的正确叙述是 A.它们对于工业影响的共性是使工业布局逐 步依赖能源的地域性限制 B.它们都促进了工业生产的飞跃,引起了工业地区分布的重大变化 C.它们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是逐渐减弱的 D.每次技术革命中,工业布局的变化趋势都是分散、集中、分散 14.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 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二战期间军事科学技术的进步 15.为第三次技术革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的是 A.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 B.能量与质量转换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D.生物进化理论 【能力拓展】 16.下图反映某假想区域的产业的现状和规划中的未来情景。在科教投入加大、人的创造力提高、电脑网络不断改善、知识交流日益通畅的条件 下,政府的服务职能强化,企业之间及其与科 教机构之间联系加强,工业经济将向知识经济 转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将区域的现状和未来相比 A.知识流动的速度大体相近 B.技术融合的程度大体相仿 C.产业部门大体对应升级 D.对外开放的程度大体相同 (2)回答:①从现状到未来,劳动人口职业转化的主要趋势是向______转化。②未来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__。③大众服装加工业和计算机装配业在未来区域中消失了,因为这些产业的主要布局因素是______,需要向______的地方转移。 17.读“世界部分著名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