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波立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波立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波立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波立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波立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6-03T15:51:01.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0期供稿作者:傅康梅[导读] 二者合用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异常,整个疗程中无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失为治疗心绞痛有效措施,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傅康梅

(新疆石河子市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32000)【摘要】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波立维治疗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 75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波立维,用药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含硝酸甘油片数,以及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数。结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波立维对控制心绞痛发作有效率为72%,心电图改善率为56%,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变。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波立维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

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波立维心绞痛心电图血液流变学【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09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rds men glucose injection combined wave d treatment angina pectori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75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and me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s invalid used glucose injection combined wave vertical dimension, attack frequency of angina before and after medication observation, nitroglycerin piece count, and electrocardiogram, blood rheology indexes. Results and men glucose injection combined wave vertical dimension of control angina pectoris attack effective rate of 72%, electrocardiogram period was 56%, and blood rheology change obviously. Conclusion upon men glucose injection combined wave vertical dimension treatment angina pectoris curative effect is distinct, suitable for basic-level hospital.

【Key words】Men and glucose injection wave vertical dimension angina pectoris electrocardiogram blood rheology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75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计劳累型心绞痛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年龄46~75岁,平均63岁,伴有高血压10例,糖尿病8例,均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

1.2方法 75例均经门诊或住院常规治疗无效,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波立维75mg,每日1次口服,用药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含硝酸甘油的片数,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1.3疗程评定标准同等劳动强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或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发作次数减少50%~80%或静态心电图未完全恢复正常。但ST段较原来下移。大于等于1mm恢复到小于等于0.5mm或T波倒置变浅50%以上T波由平坦变位直立为有效;发作次数和/或心电图无变化为无效;发作次数增多和心电图ST段下移大于等于0.5mm,T波倒置加深大于等于50%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为加重。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经spss11.0软件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患者用药前后测得数值做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心绞痛缓解(临床症状)情况。本组显效12例,有效率42例,总有效率为72%。从表一可以看出口服波立维及静点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d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含服硝酸甘油片数明显减少,经配对t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

2.2心电图疗效本组显效11例,改善31例,总改善率为56%。

2.3血液流变学变化见表一。

表一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x±s)

3 讨论

心绞痛是当前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循环血量减少。在心绞痛病人中,其血粘度和正常人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升高的全血粘度伴随着症状及病情的控制而下降。有研究提出,血液粘度增高是冠心病的诱因,也是其结果,调整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益于冠心病患者治疗。有利于控制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1]。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主要成分丹参素及盐酸川芎嗪等,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实验药理表明:丹参素能够缩小兔的心肌梗死范围并显著延长兔的心肌耐缺血时间[2],丹参素及川芎嗪均具有显著舒张离体猪冠状动脉作用。本组材料表明,参芎葡萄糖注射能够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72%,心肌缺血心电图总改善率为56%,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液黏度及血液切变应力。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抗心绞痛的原理为:一是川芎嗪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主要是使用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通过CAMP等系统介导,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浆ca2+的清除,降低细胞内ca2+浓度,二是川芎还具有维持NO/ET平衡,通过CAMP介导而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作用,从而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三是丹参及川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血小板,促进纤维蛋白降解,从而达到抗血栓形成作用,同时丹参素能提高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全血黏度,改善循环。波立维化学名称硫酸氯吡格雷,为血小板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及继发由ADP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必须经生物转化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对血小板ADP 受体的作用是不可逆的,因此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受影响,血小板正常功能的恢复速率同血小板的更新一致,从第一天开始明星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增强并在3-7天达到稳态,一般在治疗5天内血小板聚集和出血时间逐渐回到基线水平。二者合用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异常,整个疗程中无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失为治疗心绞痛有效措施,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14冠心病心绞痛缓解期治疗最好选用哪种药物

14冠心病心绞痛,缓解期治疗最好选用哪种药物 010年内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第14期 内科, 主治医师【内科学】女性,48岁,问发心前区闷痛1个月,常夜间发作。发作时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 段上抬,考虑为冠心病心绞痛,缓解期治疗最好选用哪种药物 A.长效硝酸甘油 B.心得安 C.潘生丁 D.消心痛 E.地尔硫卓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本题中患者多在夜间发作,且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上抬,诊断为变异性心绞痛,在缓解期药物治疗首选CCB 类药物,故本题选E。变异性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的特征为静息心绞痛,表现为ST段一过性抬高,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一个特殊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SP)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及远端血管栓塞的导致的一组临床症状。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包括持续>20min的静息心绞痛、血流动力学受影响(左室功能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出现低血压)、心电图上广泛的ST改变以及cTNT阳性。一、药物治疗1、抗缺血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CCB CCB为变异性心绞痛的首选药物,能有效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目前多使用长效CCB。治疗不稳定性

心绞痛时,硝酸酯类多用硝酸异山梨酯和5-单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首选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2、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ADP受体拮抗 剂/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剂3、抗凝治疗4、降脂治疗5、ACEI 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冠心病得最佳治疗方法 冠心病得治疗原则就是改善冠状动脉得供血与减轻心肌得耗氧,同时抗动脉粥样硬化再次形成。冠心病为慢性疾病,非短期治疗可见效益。因此,凡经明确诊断者,均应至少在一个较长得时期内连续服药治疗,目得在于预防心绞痛复发与赢得改善心肌血氧供应得机会。实践证明,80%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就是可以通过坚持可靠得药物治疗避免发作进展得。目前能有效治疗冠心病,防止其进展得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一)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得优点就是见效快,适合冠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之用。 1、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 硝酸酯类药物就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得常规一线用药。它通过扩张静脉及外周动脉血管及冠状动脉,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侧支循环血流,还有降低血小板粘附等作用,从而改善心肌局部及整体做功、硝酸酯类药物得作用与用药得剂量有关,小剂量时外周静脉扩张,随着剂量得增加心外膜动脉及心肌内阻力血管扩张,心肌血流灌注量增加。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间断给药,最好间隔8~12小时,以减少硝酸盐得耐药性、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管扩张所引起得头痛,可高达40%,从小剂量开始可以减少其发生。 2、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拜阿司匹林) 拜阿司匹林就是最常用得抗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得药物,它通过不可逆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致使TXA2得合成减少,而后者引起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得目得。它可以降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血管病变得发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拜阿司匹林每日75mg口服,即可降低心源性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得发生。AMI病人除急性期常规使用外,还应长期使用,作为AMI得二期预防,减少心脏事件得发生。目前对阿司匹林得最佳剂量尚有不同意见。临床研究报道,小剂量可有效地抑制ADP诱导得血小板聚集。稳定型心绞痛可以使用小剂量,例如每日75mg,而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及AMI得病人可先给较大剂量,每日160~300mg,1~2周后再给小剂量长期维持。 3、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 β—受体阻滞剂由于能降低心率、血压及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减轻症状性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得发作,提高病人运动耐量。在无明显禁忌证时,β—受体阻滞剂就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得一线用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得病人,可以降低AMI得发生率,就是非抗血小板治疗得首选药物,与硝酸酯类药物合用效果更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使用可以降低死亡率,并用于二级预防。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药物对心脏具有高选择性,对呼吸功能及脂类代谢得影响较小,目前临床已广泛使用、根据病人得症状及心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减量及停药时均应逐渐进行,以防症状加重、 4、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 钙离子拮抗剂可扩张外周阻力血管及冠状动脉起直接扩张作用,能够降低心肌氧耗及增加冠脉血流,某些钙拮抗剂还能减慢心率、钙拮抗剂一般耐受好,增加病人耐力及缓解症状,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得治疗,一般认为它们与β受体阻滞剂具有相同得效果,特别适用于某些β受体阻滞剂禁忌得情况,例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及外周血管疾病、老年人对钙拮抗剂较β受体阻滞剂更容易耐受、临床选择时应当根据不同临床情况选择。 5、降脂药物(如辛伐她汀) 她汀类药物就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得降胆固醇药,具有多向性作用,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与稳定斑块作用等、以抗高血压与抗栓治疗为代表得心血管疾病得二级预防措施取得了相当得成功,已有大量得临床试验证明在冠心病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使用她汀类药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

抗心绞痛药习题

抗心绞痛药习题

抗心绞痛药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A型题】 1.普萘洛尔、硝酸甘油、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的共同作用是() A 减慢心率 B 缩小心室容积 C 扩张冠状动脉 D 降低心肌耗氧量 E 抑制心肌收缩力 2.下列不属于钙拮抗剂的抗心绞痛的药物是() A 维拉帕米 B 地尔硫卓 C 吗多明 D 普尼拉明 E 哌克昔林3.下列不能用地尔硫卓治疗的疾病是() A 稳定型心绞痛 B 不稳定型心绞痛 C 变异型心绞痛 D 高血压 E 脑血管病 4.不稳定心绞痛的重要因素是() A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B 情绪激动 C 冠状动脉硬化 D 冠状动脉痉挛 E 以上均不是 5.对变异型心绞痛最有效的药物是() A 硝苯地平 B 亚硝酸异戊酯 C 硝酸甘油 D 普萘洛尔 E 噻吗洛尔 6.久用后易产生耐受性的药物是() A 硝苯地平 B 亚硝酸异戊酯 C 硝酸甘油 D 普萘洛尔 E 噻吗洛尔 7.可致心率加快的抗心绞痛药是() A 普萘洛尔 B 维拉帕米 C 地尔硫卓 D 硝酸甘油 E 单硝酸异山梨酯 8.伴有哮喘的心绞痛患者不宜选用的药是() A 普萘洛尔 B 硝苯地平 C 地尔硫卓 D 硝酸甘油 E 单硝酸异山梨酯 9.易致冠脉收缩的抗心绞痛药是() A 普萘洛尔 B 维拉帕米 C 硝酸甘油 D 硝苯地平

E 硝酸异山梨酯 10.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并能抗心绞痛的钙拮抗药是() A 普萘洛尔 B 维拉帕米 C 硝酸甘油 D 硝苯地平 E 硝酸异山梨酯 11.长期应用后不能突然停药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是() A 维拉帕米 B 普萘洛尔 C 硝酸甘油 D 硝酸异山梨酯 E 硝普钠 12.一般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 A 硝酸甘油 B 硝酸异山梨酯 C 硝苯地平 D 普萘洛尔 E 维拉帕米 13.心绞痛伴有严重CHF的患者不宜选用下列哪种药() A 硝酸甘油片剂 B 硝酸甘油贴膜剂 C 戊四硝酯 D 硝酸异山梨 酯 E 维拉帕米 【C型题】 14.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宜选用是() 15.伴有传导阻滞的心绞痛者可用是() A 硝酸甘油 B 噻吗洛尔 C 是A是B D 非A非B 16.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宜选用是() 17.对伴有心衰的心绞痛患者可选用是() A 硝苯地平 B 维拉帕米 C 是A是B D 非A非B 18.硝酸甘油松驰血管平滑肌的机制是() 19.钙拮抗剂松驰血管平滑肌的机制是() A 激活GC,增加细胞内cGMP量 B 激活AG,增加细胞内cAMP量 C 是A是B D.非A非B 20.对各型心绞痛均有效的药物是() 21.对心脏无明显直接作用的抗心绞痛药物是() A 硝酸甘油 B 钙拮抗剂 C 是A是B D 非A非B 【X型题】

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25T13:31:12.0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作者:马韬 [导读] 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开展有效药物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良好预后,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表现。(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红河 661199) 【摘要】目的:进行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156例心绞痛患者,以患者临床资料为依据开展分析,并研究使用药物情况和随访1年结果。结果:治疗后156例患者全部生存,具有100.0%生存率;共出现心血管事件32例,再次出现心绞痛患者为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例,非致死心肌梗死患者2例,心衰4例,心血管发生率为2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开展有效药物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良好预后,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表现。 【关键词】心绞痛;治疗效果;临床药物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195-02 心绞痛患者主要症状为心肌缺血,存在心前区疼痛等临床表现[1]。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生率逐渐提升,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冠心病包括不同类型,患者具体疾病类型会发生转换,其发展和变化取决于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156例患者,对心绞痛药物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156例心绞痛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疗效,全部患者均经心绞痛诊断确诊,并且其中不存在近期施手术、有凝血障碍、脑出血、外伤、肝肾功能不全、消化性溃疡、中重度心肌梗死、重度心力衰竭者。患者中包括88例男、68例女;患者年龄范围45~82岁,平均年龄为(62.4±3.7)岁;156例患者中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4例、冠状动脉脑供血不足70例、心率失常患者52例。 1.2 方法 1.2.1基础治疗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心绞痛诱发因素、治疗措施、临床症状讲解,同时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进而引导患者提供有效配合。 1.2.2药物治疗 156例患者均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药联合治疗,服用阿司匹林出现过不适患者4例,并使用替代药物氯吡格雷。其中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曲美他嗪患者6例,服用尼可地尔患者2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10例,服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70例,服用ACEI药物30例。①改善临床症状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缺血现象与相关症状药物包括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其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酯是常用硝酸酯类药物,不同药物的服用方法和类型不同,需要依据患者患病程度进行确定。②改善预后药物:β-受体阻滞剂,该药物开始服用时需小剂量,然后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剂量的逐渐增加,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阿罗洛尔等是临床常用药物种类。氯吡格雷,该药物通常服用剂量为75毫克/天,但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增加剂量,该药物达到所需血药浓度需要2小时。阿司匹林,该药物通常服用剂量为75~150毫克/天。调脂治疗,通常选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调脂治疗,因为该药物不仅抗炎、抗动脉粥样斑块、氧化应激作用稳定,还能够使患者胆固醇含量降低,临床上经常使用普伐他汀、舒瑞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存在缺血表现,然后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心电图缺血性下降部分回升1毫米以上,T波导联倒置的T波改变超过50%,还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以上指标均未达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1.0软件。 2.结果 一年治疗后156例患者全部生存,具有100.0%生存率;共出现心血管事件32例,再次出现心绞痛患者为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例,非致死心肌梗死患者2例,心衰4例,心血管发生率为20.5%。共出现不良反应病例8例,主要表现是注射瘀斑,其严重不良表现未出现。 3.讨论 在治疗心绞痛过程中,需要纠正患者心肌缺氧情况,使患者心肌供血能力得到改善[2]。运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和心脏死亡,提高患者生存率。氯吡格雷在患者无法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或使用心脏支架治疗情况下能够收获良好疗效[3]。心绞痛患者可在治疗中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关研究证明阿司匹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脑卒[4]。常规药物治疗后仍存在显著心绞痛症状,可针对患者施钙拮抗剂,磷酸酯类药物能够促进心肌耗氧量降低,促进冠状动脉灌注增加,进而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5]。患者在运动前使用该药物,能够实现较好的预防,避免患者产生心绞痛[6]。本研究中,经过一年治疗后生存患者156例,具有100.0%生存率;共出现心血管事件患者32例,24例患者再次出现心绞痛,2例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患者非致死心肌梗死,4例患者心衰,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0.5%。共出现8例不良反应病例,主要表现是注射瘀斑,其严重不良表现未出现。可见,在心绞痛患者中采取有效药物治疗措施能够收获显著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7]。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中采用药物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显著疗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闫弘睿.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33):49-50. [2]严华,罗倩.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1):4676. [3]高艳霞,王立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113-113.

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绞痛,应迅速就诊,并收入CCU观察治疗,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在此基础上进行球囊扩张(PTCA)或者冠状动脉搭桥。 心肌梗死的胸痛性质基本和心绞痛相似,但疼痛的程度更重,病人常常难以忍受,持续时间更长,硝酸甘油不缓解,常伴冷汗、呕吐等。 二、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一)情感或者精神因素导致的胸部不适或者胸痛 又可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或者更年期妇女。实际上,女性绝经期前,如无危险因素(如家族史、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很少发生冠心病。病人常有胸部不适感,表现为尖锐的刺痛或者撕裂样疼痛,常常位于左侧乳房附近,有的如针尖大小,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表现为持续的闷痛,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和活动无关或关系不明确,有的甚至活动后或者精神放松后减轻。服硝酸甘油也可“有效”,但多在10分钟以后,而且缓解不完全。 病人除胸部不适外,常主诉无力、头晕、睡眠不好、肌肉跳动、呼吸困难等,也可有其他的躯体不适。有些病人可以找到诱因,既有家庭的,也可能有社会或者单位的原因。 有的病人因此导致不敢活动,甚至不能上班,而病人的年龄和体征不支持患了严重的冠心病。 查体多正常,或者和心脏无关,多发现病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过度敏感,或者表现富于戏剧性。 这类病人可有ST段移位,或者T波变化。应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甚至超声心动图、放射性同位素检查,仍不能肯定者作冠状动脉造影。 应注意病人的年龄和性别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是否存在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二)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 1.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由于左室流出道梗阻,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可有心绞痛、晕厥或呼吸困难,多与活动有关,胸痛在服用硝酸甘油后反而加重,查体可闻及胸骨左缘的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可以鉴别。 2.瓣膜病 主动脉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也可发生心绞痛,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如怀疑同时有冠状动脉疾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导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一、临床表现 1.①部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小时。④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如走快路、爬坡时诱发,停下休息即可缓解,多发生在劳力当时而不是之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症状。 表1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 I级II级 III 级 IV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例如行走和上楼,但紧张、快速或持续用力可引起心绞痛的发作 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快步行走或上楼、登高、饭后行走或上楼、寒冷或风中行走、情绪激动可发作心绞痛或仅在睡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2OOm以上或登一层以上的楼梯受限 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100-2OOm或登一层楼梯时可发作心绞痛 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以出现心绞痛症状 二临床评价 (一)心电图运动试验 1.适应证。 (1)有心绞痛症状怀疑冠心病,可进行运动,静息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的患者,为诊断目的。 (2)确定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变者。 (3)确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用于危险分层。 2.运动试验禁忌证: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末经治疗稳定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急性肺动脉栓塞或肺梗死、主动脉夹层、已知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严重高血压、活动性心肌炎、心包炎、电解质异常等。 3.方案:采用Burce方案,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为运动中出现典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摘要】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其他一些因素引起的心肌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损伤性变化。其临床主要表现以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1]。由于本病发病较慢,多数患者病史较长。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冠心病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主要治疗手段[2]。但是目前临床上仍以药物治疗为主,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目前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状况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对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展望做一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治疗;现状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41-02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目前随着我国老年化的不断加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3]。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根据不同患者的发病及症状不同,常用的治疗冠心病药物有:抗血小板类药物、抗凝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和抗心绞痛类药物(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 1 抗血小板类药物 抗血小板类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阿司匹林作为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抗血小板类药物,它可以有效的抑制血小板在血管内的聚集,防止血小板聚集收缩,从而到达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4]。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我们应该研发一种个体差异性较小,不良反应少的新型药物,既可以发挥较好的药物效果,又可以有效的避免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2 抗凝类药物 抗凝类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常用于溶栓的辅助治疗和栓塞高危患者的预防治疗。低分子肝素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类药物,给药后通过有效的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从而发挥较强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由于肝素在体内代谢较快,半衰期短,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5]。因此多数患者需每日经皮下注射给药,因此目前我们需要一种可以一次注射可于体内维持恒定血药浓度,避免患者多次主要的疼痛。 3 他汀类药物 目前大量研究发现,冠心病病理基础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多数患者血中胆固醇水平较高,他汀类药物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调脂类药物,可有效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从而稳定冠状动脉病变处脂质斑块,防止其破裂及斑快继续增大[6]。目前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降脂作用之外,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对抗硝酸酯类药物耐药的作用[7]。因此在我们以后的用药治疗过程中,应当合理联合用药,增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的有效性。 4 抗心绞痛类药物(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 抗心绞痛类药物在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中,主要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降低心肌氧量,从而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常用的抗心绞痛类药物有硝酸脂类及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药物通过物扩张静脉及外周动脉血管和冠状动脉,降低心脏氧耗量并增加侧枝循环血液,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小板粘附等作用[8]。β受体阻滞剂类药可降低患者心率、血压及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患者耗氧量,减轻心肌缺血、缺氧的发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一线用药[9]。但是今年的临床用药研究发现,硝酸脂类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耐药性,许多患者在多次给药后便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我们应当根据患者个体的差异性研发一种可使用于几乎全部患者的药物,减少临床耐药性的发生。β受体阻滞剂类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患者心率调节作用效果明显,但是在用药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治疗早期的给药剂量及治疗后期的减药剂量。研究发现,突然停用可导致患者病情复发甚至加重。

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最新知识点)

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同时抗动脉粥样硬化再次形成。冠心病为慢性疾病,非短期治疗可见效益.因此,凡经明确诊断者,均应至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连续服药治疗,目的在于预防心绞痛复发和赢得改善心肌血氧供应的机会。实践证明,80%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是可以通过坚持可靠的药物治疗避免发作进展的.目前能有效治疗冠心病,防止其进展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感谢聆听... (一)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的优点是见效快,适合冠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之用。 1、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 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常规一线用药。它通过扩张静脉及外周动脉血管及冠状动脉,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侧支循环血流,还有降低血小板粘附等作用,从而改善心肌局部及整体做功。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与用药的剂量有关,小剂量时外周静脉扩张,随着剂量的增加心外膜动脉及心肌内阻力血管扩张,心肌血流灌注量增加。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间断给药,最好间隔8~12小时,以减少硝酸盐的耐药性。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管扩张所引起的头痛,可高达40%,从小剂量开始可以减少其发生。...感谢聆听... 2、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拜阿司匹林)

拜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药物,它通 过不可逆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致使TXA2的合成减少,而后者引起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它可以降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拜阿司匹林每日75mg口服,即可降低心源性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AMI病人除急性期常规使用外,还应长期使用,作为AMI的二期预防,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目前对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尚有不同意见。临床研究报道,小剂量可有效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稳定型心绞痛可以使用小剂量,例如每日75mg,而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及AMI的病人可先给较大剂量,每日160~300mg,1~2周后再给小剂量长期维持。...感谢聆听... 3、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 β—受体阻滞剂由于能降低心率、血压及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减轻症状性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提高病人运动耐量。在无明显禁忌证时,β—受体阻滞剂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一线用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可以降低AMI 的发生率,是非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与硝酸酯类药物合用效果更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使用可以降低死亡率,并用于二级预防。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药物对心脏具有高选择性,对呼吸功能及脂类代谢的影响较小,目前临床已广泛使用.根据病人的症状及心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减量及停药时均应逐渐进行,以防症状加重。...感谢聆听... 4、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 钙离子拮抗剂可扩张外周阻力血管及冠状动脉起直接扩张作用,能够降低心肌氧耗及增加冠脉血流,某些钙拮抗剂还能减慢心率。钙拮抗剂一般耐受好,增加病人耐力及缓解症状,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一般认为它们与β受体阻滞剂具有相同的效果,特别适用于某些β受体阻滞剂禁忌的情况,例如哮

心绞痛病例分析

循环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劳力性心绞痛 【主诉】阵发性劳力性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2个月。 【病史】 1.病史概要陈××,男,66岁。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2月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上4层楼时出现心前区疼痛,呈闷痛,伴左上肢酸痛,每次持续几十秒至1分钟,休息约l分钟可缓解,每个月发作1~2次。2个月前开始在用力、情绪激动时出现心前区闷痛,持续达10分钟,伴冷汗、头昏、乏力,同时有整个左上肢酸痛或不适,心前区疼痛与左上肢疼痛同时发作、消失,有时左上肢疼痛较心前区疼痛先发l~2分钟,经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或“消心痛片”3~5分钟方可缓解,每个月发作5~6次。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不详。嗜烟(20支/天,30年),少量饮酒。 2.病史分析 (1)在病史采集中,重点强调疼痛的诱因、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是否伴有放射痛及缓解方式,以完全了解胸痛的特点。通过对胸痛特征的仔细了解,大致可以确定劳力性心绞痛、心肌梗死、胃食管反流症、心包炎、肺梗死、主动脉夹层可能。 (2)进一步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以下疾病的鉴别。鉴别要点:用力或情绪激动后心前区闷痛或压榨性疼痛,逐渐加重,但不向下扩展者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或恶化型心绞痛;胸痛在平卧位缓解而坐位尤其是前倾位加剧则考虑心包炎;疼痛与呼吸有关考虑胸膜炎;当胸痛合并咳嗽、咯血和呼吸困难时高度怀疑肺梗死;当胸痛多发生在饭后,且卧位时加重,这提示是胃食管反流症。 (3)本病例的病史特点:①男性,有高血压和吸烟史,且血压控制不祥;②用力和情绪激动时出现胸痛;③胸痛的特点为持续性闷痛,伴左上肢放射,服用消心痛或休息可缓解,服用速效救心丸有效。 【体格检查】 1. T 36.6℃,P 70次/分,R l8次/分,Bp l68/96mmHg。 神清,眼睑无苍白,口唇无发绀。颈软,颈静脉不怒张。胸廓无叩压痛,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心界不扩大,心率7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扪及肿大。颈、脊柱、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2.体检分析 (1)本病例的查体特点:除血压高以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2)本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但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满意,近几天疼痛加重,需要排除主动脉夹层,但由于血压高不突出,且疼痛特点不是突然剧痛,所以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不大。另外肺部无阳性发现,胸痛与呼吸节律无关,胸廓无叩压痛,可相应排除胸膜炎、胸廓疾病。腹部查体无阳性发现,胃食管反流症的可能性不大。 【辅助检查】 1.结果 (1) 心电图:窦性心律,V5、V6 ST段近似水平下移0.05~0.075mV,T波低平。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l20g/L,白细胞5.2×109/L,血小板255×109/L;尿常规:蛋白阴性,镜检未见异常;尿素氮5.1mmol/L,肌酐115μmol/L,空腹血糖4.98mmol /L,总胆固醇5.95mmol/L,甘油三酯2.17mmol/L。,磷酸激酸酶同工酶(CK—MB)13U/L,肌钙蛋白I(cTnI)0.01ng/L。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doc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撰写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虹沈潞华高润霖戚文航霍勇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长生马虹马爱群方全方圻张运沈卫峰沈潞华陈在嘉陈纪林 林曙光范维琥柯元南胡大一赵水平徐成斌诸骏仁郭静萱顾复生高润霖 戚文航黄岚黄峻黄从新黄德嘉傅向华曾定尹葛均波韩雅玲霍勇(一)——诊断和危险分层评价 我国首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日前发布。该指南制定目的是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在一般情况下适于大多数患者的慢性心绞痛诊疗策略,消除目前临床上的一些误区,规范相关的诊疗和预防。本报摘选指南主要内容并连载刊登。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心绞痛发作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者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对胸痛患者,应根据其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疼痛特点估计冠心病可能性,并依据其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无创检查和有创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及危险分层评价。 病史及体格检查 医师需详细了解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等特征,同时还应了解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如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格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或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闻双肺底啰音。体检还需注意肥胖(体重指数及腰围)情况,以助了解有无代谢综合征。 基本实验室检查

3.抗心绞痛药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药理学专业班级08级三年临床、药学授课教师王生杰授课类型讲授学时 1 章节题目第二十三章抗心绞痛药 目的 与 要求 1.掌握硝酸甘油、普萘洛尔、硝苯地平抗心绞痛作用、临床应用及 不良反应。 2.理解其他抗心绞痛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3.了解抗心绞痛药的分类。 重点 与 难点 1.硝酸酯类抗心肌缺血机理、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 2.β受体阻断药抗心肌缺血机理、用及与硝酸酯类合用的机理。 3.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的抗心肌缺血机理、作用特点及用途。 方法 与手段 讲授,CAI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王开贞、于肯明: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六版 王迎新、于天贵: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一版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二十三章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是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胸骨后部及心前区阵发性绞痛或闷痛,常放射至左上肢。 心肌缺血缺氧→无氧代谢↑→生成乳酸、激肽等→刺激心肌神经末梢→心绞痛发生。 1.心绞痛的分型: (1) 稳定型心绞痛:常在劳累、情绪紧张时发作, 有冠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2) 变异型心绞痛:常在一般活动、休息或夜间发作,主要由冠脉痉挛引起。 (3) 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定时频繁发作,常由冠状动脉内斑块破溃、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引起。 2.心绞痛发生机制: 正常人: 心肌耗氧量﹦心肌供氧量 心绞痛患者: 心肌耗氧量>心肌供氧量。 氧供、需失衡、血栓形成, 是心绞痛主要机制。 (1) 影响心肌供氧量的主要因素有: 冠状动脉阻力、冠脉灌注压、冠脉血流量、侧枝循环、心室舒张时间等,其中以冠状动脉阻力影响最重要。 血液→冠脉主支→心外膜分支→垂直心肌层的血管→心内膜。 心室收缩→室内压↑→可致心内膜下缺血。 (2) 影响心肌耗氧量的因素有: 心室璧张力、射血时间、心率、心肌收缩力。 冠脉粥样斑块、血小板集聚、血栓形成也是诱发心绞痛重要因素,故在抗心绞痛治疗的同时,亦应抗血小板、抗血栓治疗。 3.抗心绞痛药作用机制: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 一、引言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是一种常见并可致残的疾患。近些年,由于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得到阐明,因而在其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有关稳定型心绞痛最佳的检查与治疗,尚无一个统一方案。而且,尚未经过象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这样大规模临床随机试验的检验。因此,尽管在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来改善症状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仍相对缺乏其预后方面的资料。 有鉴于此,本工作组广泛搜集专家们的意见,不但从治疗的有效性的安全性方面,而且还从资源和费用的可能性方面,就稳定性心绞痛的现代治疗,尽可能达成共识。 二、定义与病理生理 Heberden在1772年引入了"心绞痛"(anginapectoris)的概念,其特征是一种与活动明显有关的胸部"绞榨和焦虑感(asenseofstranglingandanxiety)"的综合征。他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是心源性的。但是几年之后,其他人对有这些症状的病人尸检后证实,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疾病所致。目前已普遍将此综合征归咎于心肌缺血,但是,食管、肺或胸壁的疾患也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在本工作组的这篇报告中,"心绞痛"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缺血所引起的胸部不适,但是,已经知道心绞痛还有一些其它的重要原因,如主动脉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这些均不可忽视。 若心绞痛症状发生有数周内且无严重变化,则视为稳定。心绞痛症状典型发生在心肌氧耗增加时。然而,即使是在稳定性心绞痛,症状随时可以有相当大变化,取决于诸如环境间谍和情绪状态等因素。 若原心绞痛症状无任何原因地突然恶化,或新发的心绞痛发生在活动量较小或静息状态时,则视为不稳定。这种类型的心绞痛往往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随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有关。冠状动脉张力增加,即痉挛,是有些病例的重要因素。 许多表现心绞痛的病人其症状与上述不同。例如,近几周内可以出现新发症状,但是没有恶化。病理上,它们可以具有稳定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征,其预后介于两者之间。 若心绞痛自发地发生,同时伴有心电图上ST段抬高,则视为变异型心绞痛,即Prinzmetal型心绞痛。这往往是由于冠状动脉张力增加即痉孪所致,因而称为血管痉孪性心绞痛。 X综合征是指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其它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但是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例如心电图上ST段下移)的心绞痛综合征。但是,可以有"小血管病变(smallvesseldisease)"。心绞痛发生在心肌灌注与心肌需求平衡失调时,其病理基础几乎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通常认为,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 脏因体力活动式应激代谢需要时,冠状动脉腔径狭窄至少为50%-70%。但是,狭窄严重程度不仅取决于腔径的减小,还取决于狭窄的长度和狭窄病变的数目。此外,狭窄尤其的偏心性狭窄的腔径并非固定不变,并且可以因为局部平测定肌的收缩与舒张收起冠状动脉张力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可以是对释放各种激素和神经性刺激的一种反应。冠状动脉痉挛极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本建议的目的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明确哪些治疗是经临床验证有效应常规采用的治疗;哪些治疗是有限定条件,非常规使用,需经临床医师研判 后才能采用的治疗;哪些治疗已被临床研究证实为无效甚至有害。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定义和分型 UA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中 包括如下亚型: (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内 未发作过心绞痛)。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 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明显减低,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C I-IV )加重 1级以上并至少达到III级(表1),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的作用减弱,病程在2个月之内。 (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硝酸甘油 效果欠佳,病程在1个月内。 (4)梗死后心绞痛:指AMI发病24 h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 表1 加拿大心脏病学会的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标准(CCSC)分级特点 I级一般日常活动例如走路、登楼不引起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剧烈、速度快或长时间 的体力活动或运动时 II级日常活动轻度受限。心绞痛发生在快步行走、登楼、餐后行走、冷空气中行走、逆 风行走或情绪波动后活动 III级日常活动明显受限,心绞痛发生在平路一般速度行走时 IV级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患者不能作任何体力活动,但休息时无心绞痛发作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 在作出UA诊断之前需注意以下几点: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间的心肌缺血综合征,有独特复杂的病理机制和临床预后[1]。主要诱因有:斑块破裂、出血,诱发局部血小板凝聚,引起冠状动脉不全堵塞;神经源性介导的冠状动脉血管张力增高或内皮功能不全引起冠状动脉收缩;斑块脂质急剧增大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加重等。易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及时正确处理对延缓和避免严重的心脏事件至关重要。治疗重点包括改善心肌供氧耗氧平衡的治疗、增加心肌能量产生的治疗和抗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等治疗[2]。 1 药物治疗 1.1 改善心肌供氧耗氧平衡的治疗减少心肌耗氧、增加心肌供氧是改善心肌供氧耗氧平衡的关键。心肌耗氧由心肌收缩力、心率、心脏前后负荷所决定。心肌供氧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冠状动脉阻力,其中又以冠状动脉阻力更为重要。常用于改善心肌供氧耗氧平衡的治疗用药有以下几种。 1.1.1 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降低周围静脉张力,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减少心室容积,降低心肌耗氧量。先用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初次给药不缓解,3~5 min后重复给予0.5 mg,连续含服3次,对仍不缓解,应排除心肌梗死的可能。以后再用硝酸甘油5~10 μg/min开始静脉滴注,每5~10 min增加5~10 μg/min,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血压明显下降,最

大剂量可达240μg/min,维持2~3 d后改为间断应用硝酸甘油或长效制剂。停药应逐渐进行,在停药数小时前加用口服硝酸酯类药物。 1.1.2 β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滞是通过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还可对抗儿茶酚胺引起的脂肪分解作用,从而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进一步降低氧消耗、改善心肌血供。没有禁忌症时,应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宜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直到最大耐受。常用药物:普萘洛尔10~20 mg/次,3次/d口服;或美托洛尔1 2.5~50 mg/次,2次/d口服;或阿替洛尔25~100 mg/次,1次/d口服。 1.1.3 钙拮抗药钙拮抗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作用机制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动脉压,使外周阻力下降,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供血。对变异型心绞痛效果较好。其中硝苯地平可与β受体阻滞剂同服。近年来实验证明因短效硝苯地平可增加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危险性,因而临床上很少用短效制剂。可选用长效制剂,如硝苯地平控释剂、氨氯地、地尔硫卓等。 1.1.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机制是:①扩张小动脉、促进排钠利尿等作用减少心脏前后负荷,从而减少心肌耗氧;②抑制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氧;③抑制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抑制血管平滑

(完整版)(完整版)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

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 作者:欧洲心脏病学会 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新一版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指南,旨在帮助医生面对具体患者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同时考虑到了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以及特定诊治手段的危险/效益比。该指南不但对欧洲国家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的心绞痛临床实践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仅就其主要内容做一简介,以飨读者。 一、定义与病理生理学 典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为胸部、下颌部、肩背部或上臂部的不适感,常因劳力或情绪压力而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最常见病因是粥样硬化所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阈值在每天甚至同一天都有所不同,症状的变异性取决于关键狭窄部位的血管收缩程度(动态狭窄)和/或远端血管状况。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如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二、流行病学 心绞痛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而难以评价不同研究中患病率及发病率的差异。一项欧洲研究发现,45~54岁

女性的心绞痛患病率为0.1%~1%,而65~74岁女性的患病率则猛增至10%~15%;同样年龄组的男性患病率分别为2%~5%和10%~20%。据此估计,大多数欧洲国家每百万人中约有2~4万心绞痛患者。在40岁以上西方人群中,无并发症的心绞痛年发病率约为0.5%,但存在地区差异。疾病进展和急性事件的发生并不一定与冠脉造影所显示的病变狭窄程度相关。 三、诊断与临床评估 1. 诊断 所有稳定型心绞痛疑似病例都需要接受迅速、恰当的心脏方面的检查,以得到正确诊断和预后评估。医生应首先进行无创性检查,包括运动心电图、负荷超声心动图或心肌灌注扫描。这些检查可以评价轻、中度症状患者的病情,并有助于危险分层。 进行运动试验评价时应考虑到受试者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性、所达到的运动负荷、临床症状特点及心电图ST段的变化。如果无法评价运动心电图结果,或运动试验尚不能确诊,则需要做其他检查。心肌灌注显像及负荷超声心动图在显示心肌缺血程度和缺血部位方面有特殊 的价值。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助于评价心室功能。在有创性检查中,冠脉造影可以确定冠脉有无狭窄,其目的是为了确诊,确定治疗方向及评估预后。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冠脉造影所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0.1%~0.2%。

盐酸普萘洛尔综述分析解析

盐酸普萘洛尔综述 摘要:盐酸普萘洛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选择性?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在本文中将介绍其药理作用,适应症以及临床表现,国内外使用现状,相关合成线路,生产厂家等。 关键词:盐酸普萘洛尔,药理作用,合成线路,生产厂家 1)盐酸普萘洛尔的理化性质及参数 分子量:295.81 化学名:1-异丙基-3-(1-萘氧基)-2-丙醇盐酸盐 英文名:Propranolol 商品名:心得安 理化性质:白色或乳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微甜后苦。熔点96℃,盐酸盐熔点163-164℃.干燥失重<0.5%。在有机溶剂里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甲醇中的溶解度最高。水溶液PH5.0-6.0,遇光着色。 2)药理毒理 1.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竞争抑制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阻断心脏上的β1、β2受体,拮抗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作用,降低心脏的收缩力与收缩速度,同时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心肌耗氧量,使缺血心肌的氧供需关系在低水平上恢复平衡,可用于治疗心绞痛。 2.抑制心脏起搏点电位的肾上腺素能兴奋,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盐酸普萘洛尔片亦可通过中枢、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滞,抑制肾素释放以及心排出量降低等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 3.竞争性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阻断β2受体,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可致支气管痉挛。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升高,掩盖低血糖症状,延迟低血糖的恢复。

4.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这主要与药物的膜稳定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膜Ca+转运有关。致癌、致突变和生殖毒性在18个月内,大鼠或小鼠每日给药150mg/kg,为期18个月,无明显毒性反应,无与药物相关的致癌作用。生殖实验未见与普萘洛尔作用有关的生殖能力损伤。当给与动物10倍于人用剂量时,显示盐酸普萘洛尔片有胚胎毒性。【1】 3)药代动力学 该品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较完全,广泛地在肝内代谢,生物利用度约30%。药后1-1.5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消除半衰期为2-3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90-95%。【2】个体血药浓度存在明显差异,表观分布容积3.9±6.0L/kg。经肾脏排泄,主要为代谢产物,小部分(<1%)为母药。不能经透析排出。 4)适应症 1.作为二级预防,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 2.高血压(单独或与与其它抗高血压药合用)。 3.劳力型心绞痛。 4.控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与儿茶酚胺有关或洋地黄引起心律失常。可用于洋地黄疗效不佳的房扑、房颤心室率的控制,也可用于顽固性期前收缩,改善患者的症状。 5.减低肥厚型心肌病流出道压差,减轻心绞痛、心悸与昏厥等症状。 6.配合α受体阻滞剂用于嗜铬细胞瘤病人控制心动过速。 7.用于控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心率过快,也可用于治疗甲状腺危象。【3】 5)药物的相互作用 1.与抗高血压药物相互作用:盐酸普萘洛尔片与利血平合用,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缓、头晕、晕厥。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致极度低血压。 2.与洋地黄合用,可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而使心率减慢,需严密观察。 3.与钙拮抗剂合用,特别是静脉注射维拉帕米,要十分警惕盐酸普萘洛尔片对心肌和传导系统的抑制。 4.与肾上腺素、苯福林或拟交感胺类合用,可引起显著高血压、心率过慢,也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5.与异丙肾上腺素或黄嘌呤合用,可使后者疗效减弱。 6.与氟哌啶醇合用,可导致低血压及心脏停博。 7.与氢氧化铝凝胶合用可降低普萘洛尔的肠吸收。 8.酒精可减缓盐酸普萘洛尔片吸收速率。 9.与苯妥英、苯巴比妥和利福平合用可加速盐酸普萘洛尔片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