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源性职业暴露预案(处理流程图)(材料特制)

血源性职业暴露预案(处理流程图)(材料特制)

血源性职业暴露预案(处理流程图)(材料特制)
血源性职业暴露预案(处理流程图)(材料特制)

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处理流程图)

一、医疗锐器伤的防护

(一)医疗锐器刺伤的预防措施

1.对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教育,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医疗锐器刺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刺伤的措施。

2.了解与锐器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以在临床工作中避免和减少发生锐器伤。与锐器刺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等过程中不规范操作。

3.掌握医疗锐器处理原则及方法,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及工作人员的第二次污染。医疗锐器处理原则是用后的锐器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坚硬的容器内;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二)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程序

详见流程图处理方法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

(一)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1.手及皮肤表面接触血液、深层体液或可能受污染的器具后应立即彻底清洗。

2.在任何情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须戴手套。

3.工作完成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4.接触每一位患者后应更换手套。

5.脱去手套后,即使手套表面没有破损也应马上清洗双手。

6.在工作中预料会有血液/体液溅出应戴防护眼罩并穿不渗透防护服/围裙。

7.针头使用后切勿套上针帽,应将针头置于固定的容器内。

8.任何地方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用稀释的的含有氯的消毒剂消毒,再脱手套,认真清洗双手。

9.应记录及报告血液/体液暴露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

1.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接触患者前后,包括脱手套后,手或身体其他部位被患者血液/体液/人体组织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

2.戴手套:预料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时;手上有伤口时;在进行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处理污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手套破损立即更换。

3.其他防护措施:包括目镜、帽子、隔离衣、鞋套、口罩、面罩等。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将防护用物脱去,放置在指定位置。

(三)意外暴露后的处理

详见流程图处理方法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流程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医务人员在手部皮肤破损情况下进

行上述操作,必要时带双层手套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

手,必要时进行手消

可能受血液、体液污染或

飞溅

戴手套、外科口罩、防护

眼镜或面罩、穿戴其有渗

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

操作过程严格执行规范

防止被针头、缝合

针、刀片等锐器刺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

入利器盒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

全处置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

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

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

后的针头、刀片

(二)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程序

第一步

伤口紧

急处理

具体措施详见职业暴露一般处置方法

第二步

报告

时间

●30分钟内向

护士长报告

●护士长在2h

内上报预防保

障科

●怀疑是HIV,

应在1h内上

内容

●损伤时间、地

点、被何物损

伤、伤口多大

多深、现场处

理措施、医疗

处理措施、处

理记录、用药

记录

第三步

登记

填写职业暴露登

记表

●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

●院感科

●医务科或护理

第四步

急查

●抽血查指标

●检验科迅速

检测

●注意保存样

本和资料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图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图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洗粘膜。 2.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冲洗后,用75%乙醇或%碘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报告医院领导,填写报告卡,到疾控中心就诊咨询由本单位专人和/或当地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完成:暴露的级别:一级、二级、三级暴露源类型: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 在充分了解利弊的基础上,在暴露后尽快由被暴露者自愿选择按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使用预防性药物。 医疗机构应在暴露发生后抽血留底,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HIV 本底检测,并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做好相关人员的咨询和心理支持。 机构对暴露情况进行登记按要求汇总上报 登记与上报随访与咨询预防性用药评估与分级马上报告专人负责严格保密报告医院领导,填写报告卡,到疾控中心就诊咨询由本单位专人和/或当地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完成:暴露的级别:一级、二级、三级暴露源类型: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机构对暴露情况进行登记按要求汇总上报医疗机构应在暴露发生后抽血留底,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HIV本底检测,并于第4周、

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做好相关人员的咨询和心理支持。在充分了解利弊的基础上,在暴露后尽快由被暴露者自愿选择按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使用预防性药物。

血源性职业暴露预案(处理流程图)

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处理流程图) 一、医疗锐器伤的防护 (一)医疗锐器刺伤的预防措施 1.对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教育,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医疗锐器刺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刺伤的措施。 2.了解与锐器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以在临床工作中避免和减少发生锐器伤。与锐器刺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等过程中不规范操作。 3.掌握医疗锐器处理原则及方法,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及工作人员的第二次污染。医疗锐器处理原则是用后的锐器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坚硬的容器内;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二)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程序 详见流程图处理方法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 (一)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1.手及皮肤表面接触血液、深层体液或可能受污染的器具后应立即彻底清洗。 2.在任何情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须戴手套。 3.工作完成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4.接触每一位患者后应更换手套。

5.脱去手套后,即使手套表面没有破损也应马上清洗双手。 6.在工作中预料会有血液/体液溅出应戴防护眼罩并穿不渗透防护服/围裙。 7.针头使用后切勿套上针帽,应将针头置于固定的容器内。 8.任何地方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用稀释的的含有氯的消毒剂消毒,再脱手套,认真清洗双手。 9.应记录及报告血液/体液暴露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 1.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接触患者前后,包括脱手套后,手或身体其他部位被患者血液/体液/人体组织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 2.戴手套:预料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时;手上有伤口时;在进行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处理污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手套破损立即更换。 3.其他防护措施:包括目镜、帽子、隔离衣、鞋套、口罩、面罩等。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将防护用物脱去,放置在指定位置。 (三)意外暴露后的处理 详见流程图处理方法

(完整word版)各种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 冲洗 消毒 填写职业暴露表并报告感染控制科 发生 HIV 暴露后的报告流程 医疗科 HIV 暴露后 报告 所在科室领导 市 CDC 填写锐器伤 登记报告表 医院感染控制科 风险评估 定期随访 预防用药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HbsAb(-) HbsAg(-) HbsAg(-) 10iu/ml 或 HbsAg(+) ①肌注 HBIG200u (24h 内 ) ②强化肌注乙肝疫苗一次 不需进一步处理 消毒 用安尔碘或 75 %乙 醇等反复消毒、包扎 科室主任、 护士长 未接种乙肝 疫苗 接种后无抗体 产生 HbsAb (-) HbsAg 定量< 10/iu/ml HbsAb(+) 或 定 量 >

医务人员暴露于丙肝污染血后 醇等反复消毒、包扎 时间、地点、污染物、伤口部位与深浅、有 无出血等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定期追踪肝功能、丙肝抗体 即刻、1、3、6 个月 冲洗挤压伤口刺激出血,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预防用药 梅毒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HIV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冲洗 挤压伤口刺激出血,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报告 风险评估 评估预防用药方案 一级暴露暴 露源轻度 二级暴露暴 露源轻度 暴露级别不明 暴露源级别不 明 不使用预 防性用药 一级暴露暴 露源重度 使用基本 用药方案 二级暴露暴 露源重度 强化用 药方案 三级暴露 暴露源轻 度或重度检测HIV 抗体(即刻、4、8、12 周及6个月和12 月) 用安尔碘或75 %乙醇 等反复消毒、包扎 科室主任、护 士长 报告时间、地点、污染物、名 称、伤口部位、病种 报告感染控 制科 一级二级三级 暴露暴露暴露 暴露源暴露源暴露源 轻度重度不明 暴露级别暴露源级别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规范

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规范 一、目的 医院的工作环境存在潜在的职业危险,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对病人进行各种处置和抢救,因此医护人员常暴露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职业性损伤潜在危险性大。为了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的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锐器损伤,造成血源性职业暴露,制定本规范。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 2、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或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感染性物体时应做好职业防护,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 3、医务人员接触病原物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在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立即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对高危人员给予疫苗等预防接种。 三、发生锐器损伤后的伤口处理流程 1、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四、登记报告流程 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再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写锐器损伤登记表,经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后报院感管理科审批、备案,进行血源性疾病检查、预防用药指导和随访等。 五、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处置 (一)医务人员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处置 1、乙肝职业暴露后人员如HbSAb(-)HbSAg(-),未接种过乙肝疫苗,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单位,同时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注射,即6月内完成3次乙肝疫苗注射(0、1、6),如以往接种过乙肝疫苗,无抗体产生,除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单位外,还需强化注射一次乙肝疫苗。 2、乙肝职业暴露人员HbSAb(+),定量<10iu/ml,除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单位外,还需强化注射一次乙肝疫苗。 3乙肝职业暴露人员HbSAb(+),定量>10iu/ml,则不需要预防注射。 4、医务人员乙肝病毒暴露后六个月追踪检查一次。 (二)医务人员丙肝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接触源病人为丙肝(HCV)抗体阳性,主要是对局部伤口进行处理,目前无特效预防措施,3个月后取血查Anti-HCV、肝功能进行追踪观察。 (三)、医务人员艾滋(HIV)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标准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标准处理流程 目的:为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锐器刺伤等引起感染,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法规,制定本程序。 一、管理组织 1、职业锐器伤的评估 接到医务人员职业锐器伤(暴露)的报告后,由感染管理科立即组织调查与评估,及时做出是否暴露、暴露级别及预防性用药的决定,HIV/AIDS职业暴露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夜间及节假日期间,根据情况由组长或副组长批准先用药后评估。 2、职业暴露预防教育 有关预防制度、措施下发各科室,各科室要经常性组织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 3、指导监督伤口处理,指导监测用药情况。 二、发生职业锐器伤(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一)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感染措施 1、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2、皮肤有破损的,进行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双层手套。 3、在血液、体液有可能溅到面部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血液、体液有可能大面积飞溅或身体可能被污染时(如手

术), 加穿防渗隔离衣或围裙。 4、操作时,特别注意防止被锐器刺伤。 注: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 (二)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应从伤口旁端轻轻挤压,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随访和咨询。 (三)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分级 一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三级暴露。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1、及时局部处理 2、报告与记录 3、及时风险评估 4、预防性治疗 5、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 6、资料整理上报与总结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 预防用药 定期追踪

一、局部处理 清洗:及时挤压伤口周围刺激出血,在流动水下清洗伤口5分钟;皮肤粘膜的暴露以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受到血液喷溅,用生理盐水冲)。 消毒:用消毒液,进行伤口消毒(75%酒精、0.5% 碘酊)。 二、报告与记录 发生职业暴露 填写职业暴 露登记表

报告记录内容 1、暴露人个人资料 2、时间、地点、经过 3、暴露方式与经过 4、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出血) 5、污染物名称(血、体液、培养液等) 6、损伤器具类型 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治疗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 三、HIV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 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的步骤: 1、暴露程度分级:根据暴露类型、损伤程度、暴露量、暴露时间、部位等分三级; 2、暴露源分级: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

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3、确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四、血源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暴露后如需预防性治疗愈早愈好

2、暴露于HCV ※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 有专家建议:可酌情应用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 3、暴露于梅毒 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梅毒初筛试验(UCR )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 梅毒确诊试验(TPPA ) 医务人员

2017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 一、伤口处理流程: 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复合碘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常见的职业暴露性质和处理流程: (一) (二) 暴露于HIV 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 请职业暴露专家判定 报告感控科(6315) ① 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① 评估伤口暴露级别 ②判定是否预防用药(见附1) 必要时报告区CDC 暴露于HBV 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 医务人员HBsAb 阴性 ①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③请职业暴露判定专家进行以下处理 报告感控科(6315) 医务人员HBsAb 阳性

(三) (四) 三、职业暴露判定专家组成员: 组长:訾达赖 组员:崔 东 张晓梅 王清华 马 波 赫俊峰 团 结 李 斌 魏美琴 刘小平 尚喜兵 贺清枝 王勇芹 赵庶生 王 卉 附件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判定和用药原则 附件2:《标准预防原则》 附件3:《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登记表》 附件1: ①立即注射长效西林120万U ②暴露后4h 和3m 内做梅毒抗体检查 不需注射乙肝疫苗等 ①在24h 内注射HBIG ②1周后注射HBV 疫苗 ③检查HBsAg (6m 、1年) 暴露于梅毒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 ①立即注射干扰素300U/d ,共3d ②暴露后第4-6周和第4-6m 做抗-HCV 和GOT 检查 ①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③请职业暴露判定专家进行以下处理 报告感控科(6315) 暴露于HCV 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 ①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登记表 ③请职业暴露判定专家进行以下处理 报告感控科(6315)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携带都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人抓伤、咬伤等,都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我国目前人口中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都已有1.3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病人已出现猛增趋势。国内学者调查发现,临床医务人员HBV、HCV、HGV等肝炎总感染率为33.3%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2.3)。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医务人员明确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程序尤为重要。 (一)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危害 1,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较常人高。血源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的传染常发生于锐器和针刺损伤皮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护士,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师。 2,长时间从事采血,急救工作以及妇、产科、血液科的操作,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机会大大增加,接触血量越大,时间越长,机体获得致病因子的量越大。医疗、护理活动中一切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包括注射、采血、输血、手术、内镜、透

析及病人各类标本的采集,传递,检验及废弃处理过程均可造 成职业性感染。综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资料,医务人员因 针刺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2%-40%,感染丙肝的危险性为3%-10%。护理职业暴露感染HBV的危险性 明显高于HCV,HIV。 (二)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 1,防护重点是避免与病人或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直接接触。 2,加强对医务人员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消毒灭菌观念。3,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品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在操作过程中, 必须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程序,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接触任何含病原体的物质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操作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溅起时,须戴手套,防渗透的口罩,护目镜;在操作时若其血液、体液可能发生大面 积飞溅或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必须穿防渗透隔离衣或 围裙,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3)建议工作人员暴露部位如有伤口、皮炎等应避免参与血源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者的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 的仪器设备。

职业暴露流程

GR-02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维护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锐器伤等导致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使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够得到有效地预防处理,以降低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危险,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职业暴露定义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成立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领导组和专家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感染管理办负责日常的事宜。 (二)专家组 组长: 成员: 三、职责 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部署、协调指挥全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协调物资、防护物品、消毒液;督促、检查科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2、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专家组负责对艾滋病等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级别进行评估,指导科室对污染的物品、医疗器械的消毒及处置,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查找环节漏洞,提出整改措施等。 3、感染管理办做好血源性疾病防护及疫情监测、登记上报,并收集、整理、统计相关资料,督导检查临床科室职业暴露防护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知识的培训。

四、医务人员发生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后的处理程序 (一)锐器伤伤口紧急处理 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部位的血液挤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用流动水冲洗2~3分钟。 3、用75%酒精或0.5%安尔碘消毒伤口,必要时做包扎处理。 (二)皮肤或粘膜暴露后的处理 用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三)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报告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须立即按照《应急处置预案》中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上报流程执行,并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同时向感染管理办报告(不超过24小时),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上报表(见附件1)。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由感染管理办报告专家组组长(分管院长),组织职业暴露防护专家组进行暴露级别的认定(见附件2)。 (四)职业暴露后预防措施 1、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先确定暴露源是否具有传染性及职业暴露当事人免疫情况,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进行检测。 2、乙型肝炎病毒: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者,无需处理;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抗体者,应采取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正在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者,应采取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继续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3、丙型肝炎病毒:可考虑注射干扰素。 4、艾滋病病毒: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 5、梅毒螺旋体暴露:实施预防性用药。 五、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

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 发生职业暴露 皮肤暴露 血液、体液等污染于皮肤表面,应立即用皂液和流动水彻底清洗污染皮肤直至干净。 锐器伤粘膜暴露 如血液、体液等进入睑结膜、 鼻粘膜等,应立即用生理盐水 反复冲洗干净 发生皮肤针刺伤、切割伤等出血性损伤, 应当立即用健手在伤口旁端挤血。从近心 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 血液,禁止局部用力挤压;再用皂液和流 动水彻底冲洗;冲洗后立即消毒,可用2% 碘矴、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然后包 扎伤口。 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上报公共卫生科 明确医患双方的抗原、抗体情况 Anti-HIV、HBs-Ag、Anti-HBs、Anti-HBc、Anti-HCV、TPHA 病人HIV(+) 报告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暴露级别决定是否实施预防用药 预防性用药:4h内实施,不超过24h,连续28天。 病人HBs-Ag(+)或Anti-HBc(+) HBe-Ag(+)、Anti-HBe(+) 医务人员 HBs-Ag(+) 或Anti-HBs (+) 无需采取措施 医务人员未注 射疫苗 HBs-Ag(-)且 Anti-HBs(-) 24小时内注射 HBIG并注射 HBV疫苗 医务人员已注 射疫苗 HBs-Ag(-)且 Anti-HBs(-) 24小时内注 射HBIG并补 HBV疫苗1 针 医务人员正注射 疫苗 HBs-Ag(-)且 Anti-HBs(-) 24小时内注 射HBIG并完 成HBV疫苗 全程注射 病人Anti-HCV(+) 暴露后3 月、6月追 踪 Anti-HCV、 肝功能 病人TPHA (+) 医务人员苄 星青霉素预 防注射240u 每周一次, 2-3次 暴露后3 个月追踪 TPHA 暴露后3月、6月追踪HBs-Ag、Anti-HBs、肝功能 凭发票,相关职能科室审批后根据医院规定报销 暴露后4周、8周、12周、6月追踪Anti-HIV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置制度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置管理制度 1、医院领导应重视员工的职业安全,配备必需的职业防护用品,预防锐器损伤、HIV、HBV、 HCV、梅毒等职业暴露。 2、感染管理科加强员工职业安全宣传、教育、督查,发现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 不安全行为及时给予纠正。 3、对医务人员进行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等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掌握职业暴露个人防护知识,在诊疗活动中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4、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适当的防护物 品,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5、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医务人员必须戴口 罩、帽子、手套、防目镜或防护面罩;当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防渗隔离服。 6、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 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7、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针头禁止用手复套 针帽。使用后的锐器必须放入锐器盒内。 8、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中,发生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 等等职业暴露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局部处理。然后从“院感一号” 软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护士长审核确认后上报院感科。 9、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职业暴露类型进行处置:(1)、HBV暴露:发生HBV暴 露后应立即采集血标本检测乙肝六项,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决定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于第3月、第6月复查。(2)、HCV暴露:发生HCV暴露后应立即采集血标本进行抗体检测作为原始资料。以后分别在暴露后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检测抗体和肝功能,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3)、HIV暴露:1)发生HIV暴露后应采集血标本进行抗体检测作为原始资料。2)感染管理科报告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暴露人员进行风险评估。3)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对发生HIV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4)对暴露者提供知识咨询,并在暴露后1年内(即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定期监测HIV抗体,详细记录监测结果。(4)、梅毒暴露:发生梅毒暴露后应采集血标本进行THPA 检测作为原始资料。对病人采集血标本进行RPR检测,如果病人RPR阳性,暴露者使用青霉素预防性用药。 10、临床科室应对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防护措施,减少职 业暴露的发生。

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图

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 冲洗,挤压伤口刺激出血,同时用流动水冲洗,消毒及报告部门负责人,填写报告卡 上报至感染管理科 预防用药 定期随访 风险评估 上报公共卫科 持上报表(有护士长或科 主任签字)、费用单据报 销 报告部门负责人,填写 报告卡 冲洗,挤压伤口刺激出血,同时用流动水冲洗,消毒及包扎伤口处理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上报科主任或护士长 上报至医院感染办公室 未接种过乙肝疫苗HbsAb(-) HbsAg(-) 接种后无抗体产生HbsAb(-) HbsAg(-) HbsAb(+)定量<10/iu/ml HbsAb(+) 定量>10iu/ml 或HbsAg(+) 用碘伏或75%乙醇等消毒、包扎 医务人员暴露于乙肝污染血后 挤压伤口刺激出血,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①肌注 HBIG200u(24h 内)②按0、1、6个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30ug 、20ug 、10ug ①肌注HBIG200u(24h 内) ②按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各10ug 不需做特殊处理 1个月后随访 上报预防保健 持上报表(有护士长或科主任签字)、费用单 据报销 肌注HBIG200u(24h)

医务人员暴露于丙肝污染血后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0.3.6个月 追踪肝功能、丙肝抗体及HCV-RNA 挤压伤口刺激出血,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科主任、护士长 报告医院感染办公室 用碘伏或75%乙醇等消毒、包扎 详细登记时间、地点、污染物、伤口部位深浅、有无出血等 持上报表(有护 士长或科主任签字)、费用单据报 销 上报预防保健科 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1、医院领导应重视员工的职业安全,配备必需的职业防护用品,预防锐器损伤、 HIV、HBV、HCV、梅毒等职业暴露。 2、感染管理科加强员工职业安全宣传、教育、督查,发现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不 安全行为及时给予纠正。 3、对医务人员进行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等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掌 握职业暴露个人防护知识,在诊疗活动中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4、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适当的防护物 品,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5、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医务人员必须戴口 罩、帽子、手套、防目镜或防护面罩;当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防渗隔离服。 6、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 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7、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针头禁止用手复套针 帽。使用后的锐器必须放入锐器盒内。 8、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中,发生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等 等职业暴露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局部处理。然后从“院感一号”软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护士长审核确认后上报院感科。 9、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职业暴露类型进行处置:(1)、HBV暴露:发生HBV暴露 后应立即采集血标本检测乙肝六项,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决定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于第3月、第6月复查。(2)、HCV暴露:发生HCV暴露后应立即采集血标本进行抗体检测作为原始资料。以后分别在暴露后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检测抗体和肝功能,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3)、HIV暴露:1)发生HIV暴露后应采集血标本进行抗体检测作为原始资料。2)感染管理科报告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暴露人员进行风险评估。3)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对发生HIV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4)对暴露者提供知识咨询,并在暴露后1年内(即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定期监测HIV抗体,详细记录监测结果。(4)、梅毒暴露:发生梅毒暴露后应采集血标本进行THPA检测作为原始资料。对病人采集血标本进行RPR检测,如果病人RPR阳性,暴露者使用青霉素预防性用药。 10、临床科室应对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防护措施,减少职业 暴露的发生。

职业暴露管理流程图及说明教学内容

职业暴露管理流程图 及说明

湘雅医院研究生职业暴露管理流程

本院研究生职业暴露管理流程相关说明 1. 局部伤口紧急处理: ①发生皮肤及粘膜暴露,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反复冲洗; ②溅入口腔、眼睛暴露等部位,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③利器刺伤或割伤,在伤口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 挤出损伤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大量流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冲洗后用 0.5%碘伏、75%的酒精消毒伤口,必要时进行包扎。 2、保留暴露源、请旁证人证明、准备相关资料 ①职业暴露后请妥善保留暴露源(如注射针头、手术刀片等),不要将 暴露源丢弃、毁坏; ②暴露现场需有1-2名旁证人,如现场无证人,在第一时间内请科室医 生或护士长为其作证明人; ③查看暴露源的诊断及相关的检验结果,复印暴露源病案首页和相关的 检验结果各1份。 3、就诊须知: 请在24小时内携带与暴露源相关的检验结果去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新医疗区七楼)诊治并请医生(副教授级别以上)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由院感中心提供)的第五条评估栏目内容。《职业暴露登记表》填写完整后将原件交研究生部,复印件交院感中心留存。 4、相关血液检测、紧急预防处理 相关血液检测和紧急预防处理均按医院门诊流程进行,请保留门诊各项费用发生的发票以便作报销凭证。 5、交研究生部报告书写要求:

请详细说明职业暴露的时间、地点、经过,有1-2名旁证人签名,导师、暴露发生所在科室主任签字及加盖科室公章。 6、报销费用所需材料 ①损伤报告,报告上附旁证人亲笔签名并加盖科室公章; ②暴露源原始病历或住院病历首页和相关的检验结果各1份; ③发票、清单原件; ④身份证及学生证正反两面复印件; ⑤本次申报费用的就医病历本复印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流程图49130

. 1.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刺伤应急处置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 用75%或者0.5%碘伏消毒 包扎伤口 精品

. 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图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报告医院感控办 经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刺伤后报告、登记和应急处置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 立即采取相应局部保护性措施了解锐器污染源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对污染物来源患者材料报告医院院感办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进行抗体检测 2.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报告经开区疾控中心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用75%或者0.5%碘伏消毒 根据污染源的不同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精品

4.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流程 短期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 报告院感染科、医务科、护理部 流行病学调查 查找感染原因,报告给主管院长 制定防控措施, 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上报经开区疾控中心 长春市疾控中心

5. 传染病患者处置流程图 科室发现疑似病人 上报院感办、医务部 防控领导小组(组织专家会诊) 确定疑似病例 经开区疾病控制中心转运病人至定点医院院内终末消毒隔离进行网络直报 6.

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流程图 产生单位 防鼠、防蚊蝇、防蟑螂固定存放防盗、防儿童接触 医疗废物分类包装 损伤性利器盒液体废物瓶黄色垃圾袋 锐利器具化学液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科室消毒人员 移交(当日内) 专职运送员(填写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或单, 资料保存三年) 按转运路线转运 移交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移交手续保存三年)7. 病房保洁员清洁工作流程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登记报告制度与处理程序 为保障我院医务人员的健康,防止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及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危 害,特制订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病人抓伤、咬伤等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事件(即意外事件或针刺事件)。意外事件需按应急程序处理。 二、医务人员:指在医疗机构中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不仅仅指医生和护士,还包括各类检查室如心电图室、内镜室、微生物室、临床病理科等的工作人员、临床药师、实习医师、保洁人员和污物处理人员等。 三、组织管理 1、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的组织管理由院感办和护理部负责。 2、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的应急专家小组(同“医务人员HIV 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处理”)职责:对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对针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方案进行论证和指导实施;加强宣传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的知识培训。 四、具体执行部门 1、临床科室或相关科室:发生暴露时,当事医务人员立即按标准处置暴露部位并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护士长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后在2 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及院感办,当事人员24 小时内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交护士长,护士长及时上交护理部。 2、护理部:负责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第二次调查、核实,职业暴露登记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3、感染管理办公室:准备及开启应急药箱,负责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和随访;负责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第三次调查、核实,对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的技术指导。 4、检验科:接到意外事件发生报告后在24-48 小时内完成对暴露医务人员和接触源病人血清HIV、HCV 、HBV 、梅毒等项目的相关检测并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安排下进行血清学随访。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处置与防护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处置与防 护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年7月第22卷第7期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处置与防护 李瑞霞,崔培明 (滑县人民医院,河南滑县456400) ? 615? 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性,寻找改进和加强预防血源性感染职业防护依据.方 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21名血液感染者导致25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资料 进行整理,分析其所在科室,发生地点,暴露方式,医护人员构成,污染体液材料,暴露后处置及跟踪等特点. 结果21名血液感染者均为住院病人,分布在我院13个病区和血液透析中心.其中:HBV18名占85.7%, HCV2名占9.5%,HIV1名占4.7%.且一名HIV感染者导致5名医护人员发生了职业暴露;25名医护人员 来源于医院不同科室,且有明显的差异,内科,儿科病区明显低于妇产科,外科病区和重点部门.结论各级 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职业防护,加强全院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和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 能力,减少或避免发生医院内感染. 关键词: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防护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615—03 医务人员在职业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与血液性传 播疾病患者或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

组织等接触而具有发生血源性感染疾病的危险. WHO统计,全世界3500万医疗卫生工作者,每年约有300万人因手术,穿刺等操作暴露于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危险,他们中可能有7万人感染乙肝,1.5万人感染丙肝,500万人感染艾滋病.医务人员乙肝感染率 比普通人高3~6倍,本文对2005年9月至2008年8 月我院各科室上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的25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增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防控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效预防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650张,设 16个护理单元,l0个手术间,年手术8000余台,设有ICU,血液透析室,产房,供应室,胃镜室,门诊手术室, 口腔科,人流室等重点科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资料 来源于医院感染管理科,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 年9月至2008年8月三年内科室上报的25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1.2方法 对25名医务人员血液感染暴露报告的基本资料 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其所在科室,发生地点,暴露方式,医护人员构成比例,污染体液材料,暴露后处置及 收稿日期:2009—4—8 跟踪和血液感染者或患者种类构成等特点,从而分析医护人员HBV,HCV,HIV的职业暴露处置和防护. 2结果 2.1血液感染者/患者病种构成表 表1血液感染者构成表(n.%)

(推荐)职业暴露相关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为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职业暴露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切实落实职业暴露处置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等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总院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北城医院分管院长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部分专家组成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预防被艾滋病或其他传染病病原体感染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

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操作时要求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存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再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安尔碘等进行消毒,并用防水敷料覆盖;被损伤的黏膜,应当反复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 在工作中,如果被针扎或接触到疑似感染者血液,该如何处理?来看看详细的乙肝、丙肝、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 ?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 ?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 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 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 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 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3、特殊处理 ?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2、抽血检查及处理 ?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 RNA 阴性者于暴露后24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 梅毒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暴露的黏膜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包括眼结膜。如果有刺伤的伤口,暴露发生后,应立即在伤口旁边进行挤压,挤压应从近心端往远心端;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暴露的伤口或非完整的皮肤,然后用消毒剂(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 2、抽血检查及处理 ?若暴露源(患者)RPR (或VDRL) 呈现阳性,应加做TPHA 确认,若仍为阳性,被扎针者应尽早接受青霉素药物治疗,愈早治疗,感染梅毒的机率愈低。推荐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若患者TPHA 为阴性,被扎针者仍须定期追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