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基础模拟试题

化工基础模拟试题

化工基础模拟试题
化工基础模拟试题

化工基础模拟试题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模拟题C

一.填空(1×20=20分)

1.化工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流程千差万别,其具体内容是动量传递、质量传

递、和化学反应工程,但其基础理论可概括为和三传一反。

2.在工程上考察流体的运动规律时,着眼点是流体的运动。流体流经管路系统

时的阻力因其不同的外部条件可分为阻力和局部阻力。

3.通常的硫酸生产工艺流程是以炉气的净化方法来命名的,常见的有、干洗

法和三种制酸流程。

4.在合成氨生产中,从反应物系的相态看,氨合成是反应,合成塔是

反应器。

5.在稳定传热过程中,厚度不同的三种材料构成三层接触良好的平壁结构,已知δ

1

>>δ

2>δ

3

,导热系数λ

1

<λ

2

<λ

3

,其各层的热阻为,各层的导热速率

为。

6.多釜串联反应器的每一级都是全混流反应器,各釜之间无物料,串联级数越多,各级间的越小,其性能越接近平推流反应器。

7.在填料塔操作中,当气速达到泛点气速时,液体充满全塔,此现象称为液泛,此时塔压降急剧。

8.在柏努利方程使用中,在一定流速下某测压管显示的液位高度为静压头,当流速再增大时,液位高度,是因为。

9.当流体在圆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其摩擦阻力系数为,摩擦阻力与和Re有关;当流体在圆管内作层流流动时,其摩擦阻力系数为。

10.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是大于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增加吸收剂的用量,操作线的斜率增大,则操作线向远离平衡线,吸收的推动力。

二.判别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10=10分)

1.空气和水分别在同种规格的管内作稳定流动,若它们的质量流量不变,当温度升高时,空气的雷诺数将上升,水的雷诺数下降。

2.有两台规格相同的列管换热器,拟作为气体冷却器用,如果气体、液体的流量和进口温度一定,为了使气体温度降到最低,合理的流程是气体走壳程,两个换热器并联,两流体逆流操作。

3.往复泵可使液体获得很高的压头,但送液量小且不均匀,故用于要求压头高而排液量不大的场合。

4.在填料塔吸收过程中,气液相的浓度是沿操作线连续变化的。操作线与气液平衡线间的距离是吸收过程的推动力,纵向距离是气膜推动力,横向距离是液膜推动力。

5.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最主要的区别前者是恒截面,变压差;后者是恒流量,恒压差。

6.在换热过程中,当热流体的给热系数远远大于冷流体的给热系数,其热阻主要集中在热流体一侧。

7.物料质点通过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与平均停留时间的平方的平均值称为方差,它表明RTD的离散程度。

8.热传导是依靠质点的振动和自由电子的运动传递热量的过程,其特点是质点沿传热方向不发生宏观位移。

9. 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减小,操作线靠近平衡线。

10.合成氨的原料气是氢气和氮气,而氢气和氮气是由煤、石油和天然气与水蒸汽作用而制得的。

三.选择题(2×15=30分)

1.离心泵的适宜操作条件是在其特征曲线中的最佳工况点附近,最佳工况点是指()。

A. 最大流量的85%;

B. 扬程最高点;

C. 功率最大点;

D. 效率最高点。

2.流体在流过某管道时,单位时间内流进和流出的质量之差应等于单位时间管内流体的()。

A. 累积量;

B. 反应量;

C. 泄漏量;

D. 汽化量。

3.在氨合成过程中,由于有()存在,使催化剂永久失去活性而中毒,导致催化剂的活性无法恢复。

A.硫、氢、碳等;

B.铁、砷、铜等;

C.铁、氢、碳等;

D. 硫、磷、砷等。

4.用硫酸吸收三氧化硫生产硫酸,吸收所用的硫酸浓度为()。

A. 93% B.%; C.75%; D.65%。

5.在列管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此时传热管的壁面接近蒸汽的温度,总传热系数接近的对流给热系数。

A. 热流体; B.冷流体; C.冷热流体之和; D.冷热流体之差。

6.在圆管外包有两层厚度相同的保温材料,应该将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包在内层,其目的为了。

A. 增大热损失,降低壁面温度; B.减少热损失,降低壁面温度;C.增大热损失,提高壁面温度; D.降低热流量,减少壁面温度。

7.离心泵输送的液体密度越大,其扬程不变,流量,效率不变,轴功率。

A. 增大, 不变; B.不变,增大; C.不变,不变; D.增大,增大。

8.汽油在管内作层流流动时,如果流量不变,管径不变,管长不变,油温升高,粘度是原来的1/2,则摩擦阻力损失为原来的倍。

A. 1/4 B.1/2; C.2; D.4。

9. 氨合成反应表面动力学过程的控制步骤是()。

A.氮气的活性吸附;

B.氢气的活性吸附;

C.生成氨的表面反应;

D.氨的表面解吸。

10. 液体沸腾的相变传热时,关于给热系数以下说法对的是()。

A.泡核沸腾的h大;

B.强烈泡核沸腾的h大;

C.膜状沸腾的h大;

D.三种状态的h一样大。

11. 用刺激应答技术测定RTD时,阶跃法直接测定的是()。

A.逗留时间分布函数F(τ);

B.逗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τ);

C.数学期望;

D.方差。

12.世界上最早的合成氨装置的反应温度为500—600℃,压力为17—20MPa,所使用的催化剂是(

)。

A.铁系;B.锇系; C.铬系; D.铝系。

13.多层圆筒壁面定态导热时,总过程与各分层导热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φ

总=φ

i

B.q总=q i; C.R总=∑R i;

D.Δt总=∑Δt i。

14.有关流体在圆管内定态流动时的阻力系数λ,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层流时λ=f(R e);

B.湍流时λ=f(R e、ε/d);

C.湍流时λ=f(ε/d);

D.完全湍流时λ=f(ε/d)。

15.对中压法合成氨流程的两个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高,转化率高; B.氢氮比和进口氨含量合理;

C.水冷、氨冷二次分离氨效果好; D.驰放气位置设计在压缩机后比较合理。

四.简答题(5×4=20分)

1.影响冷凝给热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进行给热过程的强化

2.简述间歇釜式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的结构及操作特点?3.在合成硫酸中为什么要对生产的原料气进行净化如何进行净化操作

4.氨合成催化剂的组成是什么提高平衡氨浓度的措施有哪些

5.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在整个扩散过程中,扩散速率的大小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内扩散过程又受什么因素控制

五.计算题(10×2=20分)

1.硫铁矿焙烧时得到的炉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的摩尔分数为9%(其他气体为惰性组分),在20℃和常压下用清水吸收,气体处理量为·s-1,工艺要求二氧化硫的回收率为96%,吸收操作时的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倍,其平衡关系为Y=30X。试求吸收液的浓度及吸收剂的用量。今有装有相同填料的填料塔,塔径为1m,填料层高度为8m的填料塔,试计算该塔能否满足生产要求,此条件下总体积传质系数为×10-2kmol·s-1·m-3。

2.利用重力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海面下30m处,污水的密度为1000 kg·m-3,黏度为×10-3Pa·s-1,海水的密度为1040 kg·m-3。若蓄水池的水面超过海平面5m,所蓄污水就会从池边溢出,现在拟采用管径为2米,长1600米的水泥管,管进口阻力系数为,一个闸阀阻力系数,管路摩擦阻力系数,问能否保证在高峰排量为

6 m3·s-1时,污水不能从蓄水池溢出?

答案:

一.填空

1.热量传递、典型化工生产工艺。2.宏观,直管 3.水洗法,酸洗 4.气

固相,固定床5. R

1>R

2

>R

3

,φ

1

=φ

2

=φ

3

6.混合,返混7.空隙,升高。8.降低,增大。 9.;管路粗糙度,

64/Re10.上方,大

二.判别正误

∨× ∨∨×

× × ∨∨×

三.选择题

1.D. 2. B. 3. D. 4. A 5. B. 6. B. 7. B. 8. B. 9. A. 10. B. 11.

A. 12.B. 13.B. 14.C. 15.C.

五.计算题

1.解:Y

1= Y

2

= X

1

*= Y

1

/30= X

2

=0

(Y

1- Y

2

)/ (X

1

- X

2

)= (Y

1

- Y

2

)/ (X

1

*- X

2

)

X

1

=

q nl = ΔY

2

= ΔY

m

=

N OG = H

OG

= H= 不能用

2.解: u

2= p

2

=306000Pa

∑h

f

= h= 可以满足要求,不能溢出

化工基础期末试卷3(含答案)

化工基础 考试试卷A 共 6 页 第 页 考试试卷A 共 6 页 第 页 化工基础 太原师范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工基础 试卷(A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将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 1.气体的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液体的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 2.用常压蒸馏塔的塔底重油加热原油。重油的初始温度为300 ℃,最终温度为220 ℃;原油的初始温度为25 ℃,最终温度为180 ℃。若采用并流操作,其平均温差: △t m = ℃;若采用逆流操作,其平均温差:△t m ′ =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热交换双方流体无相变,且进、出口温度不变时,采用 操作的传热平均温差比 操作的传热平均温差大,对热交换有利。 3. 在计算摩擦阻力时, 若流体作层流, 摩擦系数λ与相对粗糙度__________,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为,λ=_______。 4.流体在管道中流动。层流时,其平均流速等于管道中心最大流速的 倍;湍流时,则约为 倍。 5.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u 1A 1=u 2A 2适用于 的流体,它是 原理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6.在右图中,不同位置的q 线表示不同的进料状态,ef 2线表示进料为 , ef 4线表示进料为 。 7.对于连续精馏过程,若回流比增大,则在y-x 图上所标绘的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 ,所需理论塔板数 。在全回流时,所需理论塔板数 。 8.雷诺数Re 是流体流动 的判据。流体在 管道中流动,当Re 时为稳定层流;当Re 时,可以形成湍流。 9.同一容器中有A,B,C 三点,B 点的压强为1atm ,且P A >P B >P C ,若B 点的压强增加0.6atm ,则P A 增加_______Pa ,P A -P C 增加__________mmHg 。 10.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的截距为零,则馏出液流量为_________。 11.实验证明,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同一截面上各点的流速是不同的,管心处流速__________,管壁处等于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将正确选项的字母 填在括号中) 12.离心泵吸入管路底阀的作用是 ( ) (A) 阻拦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B) 防止启动前充入的液体从泵内漏出 (C) 避免出现气蚀现象 (D) 维持最低的允许吸上高度 13.冷、热流体在套管式换热器中换热(都无相变),若热流体的进口温度T 1上升,而热流体 质量流量m q 、冷流体质量流量' m q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t 1及物性数据都不变,则对数平均 温差△t m 将 ( ) (A)不变 (B)无法确定 (C)减少 (D)增加 14.流体的静力学基本方程:p 2=p 1+ g (Z 1-Z 2)适用于 ( ) (A )任何场合下的同一种流体 (B )同一种连续的静止流体 (C )连续流动的流体 (D )不同种类连续的静止流体 15.流量为0.01 m 3·s -1的流体从套管环隙(套管外管内径为50 mm ,内管外径为25 mm ,管壁为2.5 mm )中流过,环形截面的当量直径为 ( ) (A)30 mm (B)27.5 mm (C)25 mm (D)22.5 mm 16.某精馏塔采用全凝器,且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y =0.75x +0.24,则这时塔顶馏出液组成x d 为 ( ) (A) 0.84 (B) 0.96 (C) 0.98 (D) 0.996 17.在t-x-y 相图中,液相与气相之间量的关系可按什么求出 ( ) (A) 拉乌尔定律 (B) 道尔顿定律 (C) 亨利定律 (D) 杠杆规则 18.在精馏塔中每一块塔板的作用是提供 ( ) (A) 气液两相进行传质的场所 (B) 气液两相进行传热的场所 (C) 气液两相同时进行传质和传热的场所 (D) 气体上升和液体下降的通道 19.由A,B 组成的理想溶液,在某一温度下,纯组分A 的饱和蒸气压p A 0 =116.9 kPa,纯组分B 的饱和蒸气压p B 0=46.0 kPa,则A 对B 的相对挥发度为 ( ) (A) 0.39 (B) 1.54 (C) 2.54 (D) 0.61 系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 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 密………………………..封………………………….. 线……………………………………………………………..

课程设计 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目录 一、设计方案简介 (2) 二、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6) 三、物料衡算 (8) 四、计算结果概要 (15) 五、工艺流程说明 (15) 六、工艺流程图 (21) 七、参考文献 (22) 一、设计方案简介 环氧乙烷(沸点10.5℃)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环氧化合物,其用途是制取生产聚酯树脂和聚酯纤维的单体、制备表面活性剂,此外还用于制备乙醇胺类、乙二醇醚类等。 1、反应过程分析:

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是乙烯氧化法,在银催化剂上乙烯用空气或纯氧氧化。乙烯在Ag/α-Al2O3催化剂存在下直接氧化制取环氧乙烷的工艺,可用空气氧化也可以用氧气氧化,氧气氧化法虽然安全性不如空气氧化法好,但氧气氧化法选择性较好,乙烯单耗较低,催化剂的生产能力较大,故大规模生产采用氧气氧化法由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图示可知乙烯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其反应热效应要比乙烯环氧化反应大 十多倍。 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而且对反应热效应也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性下降热效应明显增加,故反应过程中选择性的控制十分重要。如选择性下降移热慢,反应温度就会迅速上升,甚至产生飞温。 2、催化剂的选择: 由于选择性在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要选择选择性好的催化剂,银催化剂对乙烯环氧化反应较好的选择性,强度、热稳定性、寿命符合要求,所以用银催化剂。催化剂由活性组分银、载体和助催

化剂组成。助催化剂主要有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化合物等。其作用是提高活性、增大稳定性、延长寿命。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非目标产物的形成,主要有硒、碲、氯、溴等。载体的主要功能是负载、分散活性组分,提高稳定性。载体的结构(特别是孔结构)对助剂活性的发挥、选择性控制有极大的影响(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的特殊性要求载体比表面积低并且以大孔为主)。 3、反应压力: 加压对氧化反应的选择性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反应器的生产能力且有利于环氧乙烷的回收,故采用加压氧化法,但压力高对设备的要求高费用增加催化剂易损坏。故采用操作压力为2Mpa左右。 4、反应温度及空速的影响: 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过高,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选择性下降、催化剂活性衰退快、易造成飞温;温度过低,速度慢、生产能力小。所以要控制适宜温度,其与催化剂的选择性有关,一般控制的适宜温度在200-260℃。 另一个因素是空速,与温度相比次因素是次要的,但空速减小,转化率增高,选择性也要降低,而且空速不仅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也影响催化剂得空时收率和单位时间的放热量,故必须全面衡量,现工业上采用的混合起空速一般为7000/h左右,也有更高。以氧气作氧化剂单程转化率控制在12-15%,选择性可达75-80%后更高。 5、原料纯度及配比: 原料其中的杂质可能给反应带来不利影响:使催化剂中毒而活

化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 1当地大气压为 745mmHg 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 350mmHg 则真空度为395 mmH?测得另一容器内的表压 强为1360 mmHg 则其绝对压强为 2105mmHg _____ 。 2、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 _0 _______,临近管壁处存在层流底层,若 Re 值越大,则该层厚度 越薄 3、 离心泵开始工作之前要先灌满输送液体,目的是为了防止 气缚 现象发生;而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也不能 够太高,目的是避免 汽蚀 现象发生。 4 、离心泵的气蚀余量越小,则其抗气蚀性能 越强 。 5、 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 K 接近于 空气 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 饱和水蒸汽 侧流体的温度值。 6、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 傅立叶定律。间壁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 的数值接近于热阻 大 (大、小)一侧的:?值。 间壁换热器管壁温度t w 接近于:.值 大 (大、小)一侧的流体温度。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 导热系数愈小,则该壁面的热阻愈 大 (大、小),其两侧的温差愈 大 (大、小)。 7、 Z= (V/K v a. Q ) .(y 1 -丫2 )/ △ Y m 式中:△ Y m 称 气相传质平均推动力 ,单位是kmol 吸 收质/kmol 惰气;(Y i — Y 2) / △ Y m 称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8、 吸收总推动力用气相浓度差表示时,应等于 气相主体摩尔浓度 和同液相主体浓度相平衡的气相浓度之 差。 9、 按照溶液在加热室中运动的情况,可将蒸发器分为循环型和非循环型两大类。 10、 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溶液蒸汽压下降、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管路阻力。 11、工业上精馏装置,由精馏^_塔、冷凝器、再沸器等构成。 12、分配系数k A 是指y A /X A ,其值愈大,萃取效果 量传递相结合的过程。 1、气体在直径不变的圆形管道内作等温定态流动,则各截面上的( 6、某一套管换热器,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管内空气(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 13、萃取过程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 溶解度的差异 而达到混合液中组分分离的操作。 14、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 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15、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 湿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分分压 ;干燥过程是热量传递和质 越好。 A. 速度不等 B.体积流量相等 C. 速度逐渐减小 D.质量流速相等 2、装在某设备进口处的真空表读数为 -50kPa ,出口压力表的读数为 100kPa , 此设备进出口之间的绝对压强差为 A. 50 B . 150 C . 75 D .无法确定 3、离心泵的阀门开大时,则( B )。A ?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减小 .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C .泵入口处真空度减小 .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4、下列(A )不能实现对往复泵流量的调节。 A .调节泵出口阀的开度 ?旁路调节装置 C .改变活塞冲程 ?改变活塞往复频率 5、已知当温度为 T 时,耐火砖的辐射能力大于铝板的辐射能力,则铝的黑度( )耐火砖的黑度。 A.大于 .等于 C .不能确定 D .小于 ,使空气温度由20 C 升至80 C,

化工原理实验仿真选择题

萃取 1.萃取操作所依据的原理是()不同。 A. 沸点 B. 熔点 C. 吸附力 D. 溶解度 答案:D 2.萃取操作后的富溶剂相,称为()。 A. 萃取物 B. 萃余物 C. 滤液 D. 上萃物 答案:B 3.油脂工业上,最常来提取大豆油,花生油等的沥取装置为()。 A. 篮式萃取塔 B. 喷雾萃取塔 C. 孔板萃取塔 D. 填充萃取塔 答案:A 4.萃取液与萃余液的比重差愈大,则萃取效果()。 A. 愈好 B. 愈差 C. 不影响 D. 不一定 答案:A 5.将植物种籽的籽油提取,最经济的方法是()。 A. 蒸馏 B. 萃取 C. 压榨 D. 干燥 答案:B 6.萃取操作的分配系数之影响为()。 A. 分配系数愈大,愈节省溶剂 B. 分配系数愈大,愈耗费溶剂 C. 分配系数愈大,两液体的分离愈容易 D. 分配系数愈小,两液体愈容易混合接触. 答案:C 7.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中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 A. 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 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 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 D. 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答案:B 8.在萃取分离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称为()。 A.浓度比 B.萃取率 C.分配系数 D.分配比 答案:C 9.有4 种萃取剂,对溶质A 和稀释剂B 表现出下列特征,则最合适的萃取剂应选择____ A. 同时大量溶解A 和B B. 对A 和B 的溶解都很小 C. 对A 和B 的溶解都很小 D. 大量溶解B 少量溶解A 答案:D 10.对于同样的萃取相含量,单级萃取所需的溶剂量____ A. 比较小 B. 比较大 C. 不确定 D. 相等 答案:B 11.将具有热敏性的液体混合物加以分离常采用______方法 A. 蒸馏 B. 蒸发 C. 萃取 D. 吸收 答案:C 12.萃取操作温度一般选___A__ A. 常温 B. 高温 C. 低温 D. 不限制 干燥

化工原理期末试卷6

《食工原理》期末考试卷(B)2005.9 一、概念题 [共计30分]: 1. 某二元物系的相对挥发度=3,在具有理论塔板的精馏塔内于全回流条件下作精馏操作,已知y n=0.4, 则y n+1= (由塔顶往下数)。全回流操作应用场合通常是 2. 塔板中溢流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塔板上有。当喷淋量一定时,填料塔单位高度填料 层的压力降与空塔气速关系线上存在着两个转折点,其中下转折点称为,上转折点称 为。 3. 判断题:在精馏塔任意一块理论板上,其液相的泡点温度小于气相的露点温度。( ) 4. 某连续精馏塔,已知其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80x+0.172,则其馏出液组成x D= 5. 总传质系数与分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K L=1/k L+H/k G, 其中1/k L表示,当 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 6. 判断题:亨利定律的表达式之一为p*=Ex,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易溶气 体。( ) 7.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A)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B)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C)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D)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8. 填料塔内提供气液两相接触的场所是 9. 吸收操作中,当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其吸收推动力,吸收速率 10. 当湿空气的总压一定时,相对湿度仅与其和有关 11. 在下列情况下可认为接近恒定的干燥条件: (1)大里的空气干燥少量的湿物料;(2)少量的空气干燥大里的湿物料;则正确的判断是( ) (A).(1)对(2)不对 (B).(2)对(1)不对;(C)(1)(2)都不对 (D). (1)(2)都可以 12. 在一定的物料和干燥介质条件下:(1)临界湿含量是区分结合水与非结合水的分界点。 (2)平衡湿含 量是区分可除水份与不可除水份的分界点。 正确的判断是:( ) (A)两种提法都对 (B)两种提法都不对 (C)(1)对(2)不对 (D)(2)对(1)不对 13. 氮气与甲醇充分且密切接触,氮气离开时与甲醇已达传热和传质的平衡,如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甲 醇进出口温度相等,则氮气离开时的温度等于( ) (A) 氮气进口温度 (B)绝热饱和温度 (C) 湿球温度 (D) 露点温度 14. 指出“相对湿度,绝热饱和温度、露点温度、湿球温度”中,哪一个参量与空气的温度无关( ) (A)相对湿度 (B)湿球温度 (C)露点温度 (D)绝热饱和温度 15. 我校蒸发实验所用蒸发器的类型是,这种蒸发器中不存在的一种温差损失是 16 进行萃取操作时应使: ( ) (A)分配系数大于 1 (B)分配系数小于 1 (C)选择性系数大于 1 (D) 选择性系数小于 1 17 一般情况下,稀释剂B组分的分配系数k值: ( ) (A)大于 1 (B)小于 1 (C)等于 1 (D) 难以判断,都有可能 18. 萃取操作依据是____溶解度差异,___________萃取操作中选择溶剂主要原则:较强溶解能力,较高 选择性,易于回收 19. 单级萃取操作中,在维持相同萃余相浓度下,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取剂S' 代替溶剂S, 则萃取相量与萃余相量之比将_____(A)增加;(B)不变;(C)降低,萃取液的浓度(指溶质)将_ ___(A)增加;(B)不变;(C)降低 二、计算题 [20分]

化工原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A

新乡学院2011 —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化工原理》期末试卷A 卷 课程归属部门:化学与化工学院 试卷适用范围:09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填空(每题1分,共30 分) 1.吸收操作是依据 ,以达到分离均相 气体混合物的目的。 2.干燥速率曲线包括:恒速干燥阶段和 的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 阶段。在恒速干燥阶段,物料 温度,所干燥的水分为 3.二元理想物系精馏塔设计,若q n,F 、 饱和蒸汽进料,贝U 最小回流比 水分。 X F 、 X D 、 X w 、 定,将饱和液体进料改为 ,若在相同回流比下,所需的理论板 ,塔釜热负荷 _______ ,塔顶冷凝器热负荷 _____ 4.已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y=0.75x+0.2,则操作回流比 R= X D =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y 1.3x 0.021,则X w = 5.若x*-x 近似等于X i - X ,则该过程为 控 制。 ,馏出液组成 6.用纯溶剂逆流吸收,已知q n,l /q n,v =m,回收率为0.9,则传质单元数 N O = 7.蒸馏在化工生产中常用于分离均相 混合物,其分离的依据是根 1 1 8.吸收过程中的总阻力可表示为—— K G k G Hk L 近似为 控制。 ,当H __ 时(很大、很小), 1 -可忽略,则该过程 Hk L 9.在常压下,X A 0.2 (摩尔分数,下同)的溶液与y A m 2,此时将发生 10.在分离乙醇和水恒沸物时,通常采用 无水乙醇从塔 0.15的气体接触,已知 精馏,加入的第三组分 (顶、底)引出。 11.塔的负荷性能图中包括5条线,这5条线包围的区域表示 12.全回流操作时回流比R 等于 13.板式塔漏液的原因是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溢流堰的作用 14当空气相对湿度巾=98%寸.则空气的湿球温度t w 、干球温度t 、露点温度t d 之间的关系为 15.某两组份混合物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2.0,在全回流下,从塔顶往下数对第 n,n 1层塔板取样测得X n 0.3,则y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 分) ,y n 1 1.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将含水 20%(干基,下同)的湿物料进行干燥,开始时 干燥速度恒定, 当干燥至含水量为 5%寸,干燥速度开始下降,再继续干 燥至物料衡重, 水量为( (A ) 5% 并设法测得此时物料含水量为 0.05%,则物料的临界含 ),平衡含水量 ( (B ) 20% (C ) 0.05% (D)4.95%

环氧乙烷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化工工艺基本原理、重要工艺过程、设备的构造及工程设计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各种技能,通过独立思考和锐意创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工艺的设计任务,并通过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形式正确表述。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题目 4.2/7.2/ 9.2万吨/年环氧烷生产工艺设计 2、设计条件 用N2作为惰性致稳气时的原料气组成 反应器的单程转化率: 12.3% 选择性:73.8% 环氧乙烷的吸收率:99.5% O2中夹带Ar 0.00856 mol/mol,循环排放气中含Ar为12.85%(10~15%,可自行调配),产品环氧乙烷中含Ar 0.00631 mol/mol。 年生产7440小时。 3、设计任务 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对反应器和环氧乙烷精馏塔做详细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3)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4)工艺流程简图: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流量、能流量和主要化工参数测量点。 5)主要设备工艺条件图: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 6)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与评述、工艺设计及计算、主要设备设计、设计结果汇总表、参考资料等内容,并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三、设计时间进程表 时间:2周(11-12周),时间分配大致如下:

化工原理模拟试题(一)

化工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 离心泵的调节阀开大时, A吸入管路阻力损失不变 B 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C 泵入口的真空度减小 D 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2在完全湍流时(阻力平方区),粗糙管的摩擦系数λ数值 A与光滑管一样 B 只取决于Re C 取决于相对粗糙度 D 与粗 3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0035atm、E2=0.011atm、E3=0.00625atm,则??? A t1t2 C t1>t2 D t3

化工原理实验大纲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化工原理 学时:32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等。 执笔人:傅家新,王任芳 审订人:吴洪特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化工原理实验课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基本任务是巩固和加深对化工原理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组织工程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中学会一些操作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化工原理实验由基础型实验、综合型试验、设计型实验和仿真型实验几部分组成。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应做好实验预习,了解实验装置流程及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数据处理中的一些技巧,为能顺利完成实验做好准备。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注:本实验装置都可以开验证型实验,同时可以开设综合、设计和研究型实验。各专业可根据专业需要和实验学时进行选择和组合。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离心泵性能测定(1验证)(4学时)1.目的要求 了解离心泵的操作;掌握离心泵性能曲线的测定方法;了解气缚现象;掌握离心泵的操作方法。 2.方法原理 依据机械能衡算式对离心泵作机械能衡算可得H~Q线,利用马达-天平测功器可测得N~Q线,利用有效功与轴功的关系可得η~Q线。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注意离心泵的气缚与气蚀现象。 5.实验内容: 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性能曲线。 实验一离心泵性能测定—汽蚀现象测定(2演示) (2学时) 1. 目的要求 通过对离心泵汽蚀特性曲线的测定,以便在离心泵的安装过程中正确掌握其安装高度。 2.方法原理 离心泵汽蚀特性结合机械能衡算式。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离心泵汽蚀现象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5.实验内容 实验二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1验证) (4学时) 1. 目的要求 掌握因次分析方法,学会用实验数据关联摩擦因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2.方法原理 由范宁公式知,管路阻力损失可表示成)2/)(/(2g u d l p f λ?=,在一连续、稳定、均一、且水平的恒截面直管段内,p p f ??-=。只要测定出两截面处的压强之差和管内流体的流速,即可关联出Re ~λ关系。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阻力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5.实验内容 实验二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2综合) (6学时) 2. 目的要求 掌握因次分析方法,学会用实验数据关联摩擦因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测定阀门及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 2.方法原理 由范宁公式知,管路阻力损失可表示成)2/)(/(2g u d l p f λ?=,在一连续、稳定、均一、且水平的恒截面直管段内,p p f ??-=。只要测定出两截面处的压强之差和管内流体的流速,即可关联出Re ~λ关系。 管路局部阻力损失可表示)2/(h 2 g u f ζ=,只要测定出阀门两端的压强之差和管内流体的流速,即可关联出Re ~ζ关系。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阻力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5.实验内容 实验三 板框过滤实验(1验证) (4学时)

化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 1当地大气压为745mmHg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350mmHg,则真空度为395 mmHg。测得另一容器内的 表压强为1360 mmHg,则其绝对压强为2105mmHg ____ 。 2、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0 ,临近管壁处存在层流底层,若Re值越大,则该层厚 度越薄 3、离心泵开始工作之前要先灌满输送液体,目的是为了防止气缚现象发生:而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也不能 够太高,目的是避免汽蚀现象发生。4、离心泵的气蚀余量越小,则其抗气蚀性能越强。 5、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K接近于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 饱和水蒸汽侧流体的温度值。 6、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傅立叶定律。间壁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的数值接近于热阻_大(大、小)一侧的:?值。间壁换热器管壁温度t w接近于:?值大(大、小)一侧的流体温度。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愈小,则该壁面的热阻愈大(大、小),其两侧的温差愈大(大、小)。 7、Z=(V/K Y a. Q.(y i —Y2)/ △ Y m,式中:△ Y m称气相传质平均推动力,单位是kmol吸收质/kmol惰气;(Y i—丫2) /△ Y m称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8、吸收总推动力用气相浓度差表示时,应等于气相主体摩尔浓度和同液相主体浓度相平衡的气相浓度之 差。 9、按照溶液在加热室中运动的情况,可将蒸发器分为循环型和非循环型两大类。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溶液蒸汽压下降、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管路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工业上精馏装置,由精馏塔塔、冷凝器、再沸器等构成。 12、分配系数k A是指』A/X A—,其值愈大,萃取效果越好。 13、萃取过程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达到混合液中组分分离的操作。 14、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15、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湿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分分压;干燥过程是热量传递和质 量传递相结合的过程。 1、气体在直径不变的圆形管道内作等温定态流动,则各截面上的( D ) A.速度不等 B.体积流量相等 C.速度逐渐减小 D.质量流速相等 2、装在某设备进口处的真空表读数为-50kPa,出口压力表的读数为100kPa,此设备进出口之间的绝对压强差为 (A A. 50 B. 150 C. 75 D .无法确定 3、离心泵的阀门开大时,则( B )。A ?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减小 C .泵入口处真空度减小 D .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4、下列(A )不能实现对往复泵流量的调节。 A .调节泵出口阀的开度 C .改变活塞冲程D.改变活塞往复频率 5、已知当温度为T时,耐火砖的辐射能力大于铝板的辐射能力,则铝的黑度( B .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B ?旁路调节装置 D )耐火砖的黑度。 ,使空气温度由20 C升至80 C,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制药工艺课程设计 题目: 3.6万吨/年氯苯车间分离工段工艺设计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 专业班级:制药071班 学号: 5 8 0 1 3 0 7 0 3 0 学生姓名:晏金华 起讫日期:2010-10-25—2010-12-20 指导教师:杜军职称:副教授 学院审核(签名): 审核日期:

说明 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专业学科组审定,下达到学生。 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3.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评阅和课程 设计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 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查阅资料、运算和绘图等)的能力及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得到工艺设计方面的基本训练. 2.在课程设计期间,要求学生遵守设计纪律和考勤制度。 3.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严格的作风和认真负责的 态度,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设计任务书,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学生所完成的设计,应体现设计方案正确、工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并参考文献资料,结合生产实际,尽可能吸收最新科技成果,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争取使设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二)课程设计内容—1万吨/年氯苯车间反应工段工艺设计 1.设计说明书内容 (1)总论 ①设计依据;南昌市东北郊xx厂,厂内现有氯碱车间,可提供Cl ;且具备 2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统。即可供最低-15℃冷冻盐水,20℃(平均)工业上水及 0.6MPa的蒸汽。 ②氯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用途),国内外氯苯生产发展概况; ③氯苯生产方法简述及论证; ④生产流程的选择及论证: (2)产品规格,主、辅原料规格及来源情况 (3)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按生产工艺流程说明物料经过工艺设备的顺序及生成物的去向,物料输送及贮备方式,同时说明主要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流量、配料比等。 (4)物料衡算 ①根据生产规模及其特点确定年生产时间(h)、单位时间产量及计算基准; ②物料衡算:选定计算方法,对车间所有有变化的过程及设备(或系统),按一定顺序和计算步骤,逐个进行物料衡算,确定每股进、出料的组分、流量及百分比含量。要求及时整理计算结果,对每个过程设备列物料平衡表。 (5)列表: ①工艺条件一览表; ②生产控制一览表; 2. 图纸内容及张数:反应工段工艺流程图,1张

化工原理模拟题(带答案和解)

一、化工原理传热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K 接近于 空气 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 饱和水蒸汽 侧流体的温度值。 (2)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 傅立叶定律 , 其表达式为???dQ= -ds λn t ?????。 (3) 间壁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 的数值接近于热阻 大 (大、小)一侧的α值。间壁换热器管壁温度t W 接近于α值 大 (大、小)一侧的流体温度。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愈小,则该壁面的热阻愈 大 (大、小),其两侧的温差愈 大 (大、小)。 (4)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愈大,则该壁面的热阻愈 小 ,其两侧的温差愈 小 。 (5)在无相变的对流传热过程中,热阻主要集中在 滞流层内(或热边界层内) ,减少热阻的最有效措施是 提高流体湍动程度 。 (6) 厚度不同的三种材料构成三层平壁,各层接触良好,已知b 1>b 2>b 3,导热系数λ1<λ2<λ3,在稳定传热过程中,各层的热阻R 1 > R 2 > R 3,各层导热速率Q 1 = Q 2 = Q 3。 (7) 传热的基本方式有 传导 、 对流 和 辐射 三种。 (8) 水在管内作湍流流动,若使流速提高到原来的2倍,则其对流传热系数约为原来的 1.74 倍;管径改为原来的1/2而流量相同,则其对流传热系数约为原来的 3.48 倍。(设条件改变后仍在湍流范围) (9) 导热系数的单位为 W/(m ·℃) ,对流传热系数的单位为 W/(m 2 ·℃) ,总传热系数的单位为 W/(m 2 ·℃) 。 二、选择 1 某一套管换热器,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管内空气(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使空气温度由20℃升至80℃,现需空气流量增加为原来的2倍,若要保持空气进出口温度不变,则此时的传热温差应为原来的 A 倍。 A 1.149 B 1.74 C 2 D 不定 2 一定流量的液体在一φ25×2.5mm 的直管内作湍流流动,其对流传热系数αi =1000W/m 2 ·℃;如流量与物性都不变,改用一φ19×2mm 的直管,则其α将变为 D 。 A 1259 B 1496 C 1585 D 1678 3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中普兰特准数是表示 C 的准数。 A 对流传热 B 流动状态 C 物性影响 D 自然对流影响

化工原理计算机仿真实验

化工原理计算机仿真实验 6 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是当代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形象生动且快速灵活, 集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于一体,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一项十分有力的措施。 本套软件系统包括8个单元仿真实验与演示实验: 实验一离心泵仿真实验 实验二阻力仿真实验 实验三传热仿真实验 实验四流体流动形态的观察 实验五柏努利方程演示实验 实验六吸收仿真实验 实验七干燥仿真实验 实验八精馏仿真实验 首先进入要运行的单元操作所在的子目录,待屏幕显示版本信息后,连续按回车键或 空格键直至显示如下菜单: 1.仿真运行 2.实验测评 3.数据处理 4.退出。 根据指导教师要求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操作。 1.

当显示菜单后,按“1”键,屏幕显示流程图,并且在屏幕下部显示操作菜单,根据化 工原理实验操作程序的要求,选择操作菜单提示的各项控制点依次进行操作。每项控制点 由数字代码表示,选定后按?或者?键进行开、关或量的调节。每完成一项操作按回车键 又回到主菜单。 当需要记录数据时,按R或W键自动将当前状态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存入硬盘中,以便 数据处理时调用。 2. 按“2” 键,选择实验测评,此时屏幕显示第一大题,可按?或?键选择每小题进行 回答,选中小题后即在题号左端出现提示符,认为对的按Y键,错的按N键,可以反复按 Y键或N健。测评题目要求全判断,即多项双向选择。做完一大题后,可按PgDn键选择 55 下一大题,也可按PgUp键选上一大题,可对选中的小题进行修改,即更正原先的选择。按 数字“0” 键选择答题总表,以便观察各题解答情况。 整个操作在屏幕下方有详细说明。当做题时间满15分钟或按Ctrl+End键,计算机自动退出并给出测评分数,再接回车键返回主菜单。 3.

高二化工基础期末试卷

高二化工班第一学期化工基础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用倒U形压差计测量水流经管路中两截面间的压力差,指示剂为空气,现将指示剂改为油,若流向不变,则R。 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应用条件是。 3.流体在圆管内湍流流动时,在径向上从管壁到管中心可分、、三个区域。 4.离心泵开车前必须先灌液,其作用是为了防止,而后需关闭出口阀再启动,其目的是。 5.在厚度一定的圆筒壁连续定常热传导过程中,由内向外通过各等温面的传热速率Q将。 6.在无相变强制对流传热过程中,热阻主要集中在;在蒸汽冷凝传热过程中,热阻主要集中在。 7.工业上为提高冷凝器冷凝传热效果,在操作时需要及时排放冷凝器内积存的 和。 8.比较不同情况下列管式换热器平均传热推动力的大小 (1)逆流与并流:两流体均发生温度变化,两种流型下两流体进口温度相同,出口温度也相同,则△tm并流△tm逆流; (2)逆流与并流:一侧流体恒温(如蒸汽冷凝),另一侧流体温度发生变化,两种流型下两流体进口温度相同,出口温度也相同,则 9..通过一换热器,用饱和水蒸汽加热水,可使水的温度20℃由升高到80℃。现发现水的出口温度降低了,经检查水的入口温度和流量均无变化,则引起出口水温下降的原因可能有:①② ③④。 10. 蒸汽冷凝现象有冷凝和冷凝之分。 二、选择题() 1.忽略管壁和污垢热阻后,当两流体给热系数相差很大时,提高K值的关键是() A.提高值大的给热系数 B.提高值小的给热系数 C.同时提高两给热系数 D.提与不提没有关系 2.下列物质热导率最小的是() A.铁 B.石棉 C.水 D.空气 3.某种物质的热导率,据此可判断,此物质可能性最大的是() A.气体 B.非金属液体 C.非金属固体 D.金属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强化传热过程的是() A.增大平均温度差 B.增大传热面积 C.增大流体热阻 D.增大传热系数 5.物质的导热系数的大小顺序为()①金属②非金属③液体④气体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①②④③ 6.热传导是( )中热传递的主要。 A.气体 B.固体 C.液体 D.水 7.下列物质中,热导率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提高的是() A.钢 B.石棉 C.水蒸气 D.煤油 8.间壁两侧流体在换热时都无相变化,一般应采用()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

《化工单元操作》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化工单元操作 所属系部:化工学院 制定人:宋丽萍 合作人:吴晓滨 制定时间: 2015年1月20日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化工单元操作 课程代码:181103 学分:20 学时:360 授课时间:第二学期授课对象:三年制专科 课程类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必修课。 先修课程:化工机械基础后续课程: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 二、课程定位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面向的岗位有:管路安装、泵及其他动设备操作、流量控制、压力控制、温度控制、DCS控制操作、设备保全等。《化工单元操作》安排在《化工机械基础》之后,《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之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其主要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原理的共性,分成为若干单元操作过程,通过项目训练,掌握各单元典型设备的操作技能及设备选用原则和技能,学习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中职定位:单元设备简单操作 本科定位:单元设备工作原理及生产能力设计 培训地位:单元设备工作原理简介 三、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专业核心类课程,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

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与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图纸识用与绘制、物理化学等前续课程密切衔接,为后续课程《化工设计概论》、《化工工艺学》、《化工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最终形成化工生产的职业综合能力。 能力目标: 1、能运用流体力学知识,根据输送流体的性质,正确选用管道及安装。根据输送机械设备操作规范,操作常见泵的开启与调节。根据输送机械设备操作规范,操作常见泵的开启与调节。 2、能运热量传递知识,根据传热设备的操作要求,操作和维护传热设备。 3、能运用蒸发原理知识,根据蒸发设备的操作要求,操作和维护蒸发设备。 4、能运用蒸馏原理知识,根据蒸馏设备的操作要求,操作和维护蒸馏设备。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1、知道流体力学,了解其基本内容,理解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机理及基本计 算方法; 2、知道非均相物系分离的基本原理,重力沉降和过滤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计算;掌握 3、知道传热单元,了解传热过程,理解传热原理,掌握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传热单元操 作的基本概念及传热基本方程; 4、知道吸收,了解吸收过程,理解吸收原理,掌握气体吸收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计算; 5、掌握两组分溶液精馏的原理和流程,精馏塔的操作及设计计算方法; 6、掌握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熟悉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的应用,干燥过程的相关计 算。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 1、进入工作环境,必须穿着工作服、安全帽、工作鞋等。 2、不能随意触动设备。 3、操作设备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 5、保持节俭节约。 四、课程内容设计:(包括顶岗实习、项目实施等,项目小于内容)

化工原理蒸馏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蒸馏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精馏过程是利用部分冷凝和部分汽化的原理而进行的。精馏设计中,回流比越 大,所需理论板越少,操作能耗增加,随着回流比的逐渐增大,操作费和设备费的总 和将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 2精馏设计中,当回流比增大时所需理论板数减小(增大、减小),同时蒸馏釜中所需加热 蒸汽消耗量增大(增大、减小),塔顶冷凝器中冷却介质消耗量减小(增大、减小),所需塔径增大(增大、减小)。 3分离任务要求一定,当回流比一定时,在5种进料状况中,冷液体进料的q值最 大,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最远,分离所需的总理论板数—最 少____ 。 4相对挥发度a =1,表示不能用普通精馏分离分离,但能用萃取精馏或恒沸精馏分离。 5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 , X F=0.6,要求得到塔顶X D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 产量为 66.7 kmol/h 。 6精馏操作的依据是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差异,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 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上升蒸气。 7负荷性能图有五条线,分别是液相上限线、液相上限线、_雾 沫夹带线、漏液线_____ 和_____ 。 二、选择 1已知q=1.1,则加料中液体量与总加料量之比为_C ___ 。 A 1.1:1 B 1:1.1 C 1:1 D 0.1:1 2精馏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汽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汽相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_D _________________ 。 A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 B 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 C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 D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必定同时发生。 3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 A=0.6,相应的泡点为t1,与之相平衡的 汽相组成y A=0.7,相应的露点为t2,贝y A A t 1=t 2 B t 1t 2 D 不确定 4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X F=0.6,要求得到塔顶X D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 产量为 B 。 A 60kmol/h B 66.7kmol/h C 90kmol/h D 不能定 5精馏操作时,若F、D X F、q、R、加料板位置都不变,而将塔顶泡点回流改为冷回流,则塔顶产品组成X D变化为 B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确定 6在一二元连续精馏塔的操作中,进料量及组成不变,再沸器热负荷恒定,若回流比减少,则塔 顶温度A ,塔顶低沸点组分浓度 B ,塔底温度C ,塔底低沸点组分浓度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7某二兀混合物,=3,全回流条件下X n =0.3,则 y n-1= B 。 A 0.9 B 0.3 C 0.854 D 0.79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