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如何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如何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如何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如何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许多学生在做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感觉很容易,然而作业正确率低、考试分数低,这是因为他们经常出现审题的错误,对试题描述的数学情景不清晰,不能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以及有效地排除干扰条件。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要想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概念教学,培养审题准确性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数学中的命题,都是围绕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概念教学应引起教师足够重视。许多同学在审题时,由于概念模糊,对概念的认识不足,误判、错判导致失分。

例如: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a的相反数是-a,零没有相反数;(2)正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3)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4)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必定相等;(5)任何数都有它的相反数,一个数的相反数肯定是非负数。错解:五个判断都正确。

正解:五个判断都不正确。

分析:相反数的意义是指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由相反数的规定,0的相反数是0,一个正数的相反数必定是一个负数,但不能笼统地说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如+2与-1,所以(1)(2)错误;正数的绝对值确是它本身,但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除了正数外,还有0,所以(3)错误;判断两个数是否相等,从相反数角度看,只需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相等就可以了,从绝对值角度而言,不仅要绝对值相等,而且符号要一致,所以(4)也是错的;任何数都有它的相反数与绝对值,一个数的相反数可以是正数、0或负数,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5)中把绝对值和相反数混淆起来,显然也是错误的。

二、寻找叙述性语言的关键词,培养审题的敏锐性

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弄清解题过程,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情景的过程。因此,审题时只关注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是不行的。叙述性语言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对题目描述的数学情景起到决定因素。因此,在平时训练中,教师应让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学会定位关键词,正确解读其含义。例如遇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试题,我会要求学生读题后,圈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词语。经过训练学生大多会把“从大到小”这几个字给圈出来,排列的时候就不会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去排了,减少因审题不清而做错题目的可能。再如:圈出不正确的答案,学生会把“不正确”这个关键词圈出来。坚持这种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能抓住重点,理解题目的意思,就不容易出错了。

三、挖掘隐含条件,培养审题的深刻性

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形成清晰的数学思维,然而,要想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还要学会对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数学题的已知条件是直接给出的,而有的则是隐藏在文字的叙述中,这就要求学生要深刻审题。例:已知|х-2|+(y+2)2 =0,求х2+(у-1)2的值。这个题目若不认真分析题目的条件就找不出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就无法解答,题目只有一个等式,要求两个未知数,看起来根本办不到,但认真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就知道:|х-2|与(y+2)2的数值都是非负数,即|х-2|≥0,(y+2)2 ≥0,由于这两个非负数相加得零,就只有|х-2|与(y+2)2同时为零,才能满足题目已知条件,故求出х、у的值,进而求出代数式的值。类似这样的题目还有如:a2+|b|=0、a2+b? =0、|a|+|b|=0以上这些式子都可以得出a=0且b=0两个等式都可以求出a、b的值,可以看出,在初中阶段要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挖掘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一些容易忽视,也容易使题目无从着手易发生错误的条件,这样就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二次根式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二次根式,平方数和绝对值等数值均为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零的零次幂无意义,在分式题目中,分子、分母的公因式不要轻易约分等数学知识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醒学生,有些知识在题目中没有明说,只有通过分析才能得出,因此要让学生在做题时要仔细读题,认真理解,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深刻审题。,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四、排除干扰条件,培养审题灵活性

面对数学试题中直接或隐含的条件,我们还要弄清哪些对解决问题有用,哪些没用。知道排除哪些没用的信息,避免受干扰。但是由于有的学生对新掌握的知识没有理解透,而对旧有的知识又没及时巩固,知识点出现模糊的现象造成了混淆。或者是不能将前后知识连贯起来运用,只知其一,而不解其二,于是考虑不周而出现错误。例如,绝对值/x/取值的问题,当x≥0时,/x/=x;当x<0时,/x/=-x,对这一问题学生总理解不过来,他们总是以为前面有“-”号的就一定是负数,这就是由于他们知识掌握不牢靠,受“-”符号的干扰。因此,教师应该抓住一位同学的典型错误进行讲解,让学生以后不会再犯类似错误。

五、关注生活,多参入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审题的广阔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试题更注重以学生生活中有价值的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具有社会性和实用性。如果学生生活体验较少或有体验的机会但没太注意,导致学生生活经验严重匮乏,遇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无法下手。例如:日常生活中“阳光下的影子的测量”、“超市收银台开放方案的制定”、“根据塔高估计距离” “列车行程问题”等都是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把身边的生活事件再现于

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生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

总之,科学的审题方法是每个学生所必备的,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我们在教学每个环节中适时进行有效的审题方法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才能大大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三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方案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我特制定《小学三年级数学审题 能力研究》的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一)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发现一部分学生拿到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即不会审题;一部分学生知识点掌握的不错,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做得不够好,这是审题不严谨导致;还有部分学生本来会一两个知识点,但整合起来就理不清题意;等等。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不 高又处于三年级一个转折期。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遇到阻碍。要想逐渐深入数学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审题能力,直接关系到数学问题能否正确的解答。 (三)认真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首要条件,而解题的准确性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四)最后,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而学生的审题能力不仅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一个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因此,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二、课题的界定 审题:是指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通过对文字描述的理解,能清楚地知道题目讲的是什么事、事情的经过如何、提出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等,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数量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表象,为正确解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审题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指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观察,了解题目里的信息、理解各条件间的数量关系,帮助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各种主观条件的总和。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要提高解题能力,就必须从学会审题开始。因此让学生通过科学的审题方法,学会对题目作深入细致、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认清教师自身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水平。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二)学生通过科学的审题方法,学会对题目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三)学生的审题意识增强、能力得以提高。 (四)养成学生自觉审题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学会辨析、思维与判断,轻轻松松学好数学、爱上数学。 (五)认真审题能力的养成的同时,也就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五、研究内容 (一)分层次对不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二)找出不同学生在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小学学生审题能力发展的因

低段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低段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 通过了解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现状后,分析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从采取多种策略,发散思维;注重转化,打破思维定势;走进生活,学习熟悉的数学;阅读训练,加深理解等四个方面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一、多种策略,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理解情节是关键”,训练学生寻找问题中的隐蔽条件,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发现其异同,培养他们学会寻找不同的解题门径,寻求多种解答方法的能力,发散他们的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具体主要有尝试、作图概括规律、操作发现、列举结果等多种策略。 尝试策略就是多种方法的“试误”过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让学生采用尝试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1)作图辅助。小学低年段学生因年龄的局限,运用作图辅助的策略,让学生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寻找规律是数学问题解决中最常用并且有效的方法。碰到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先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通过观察,找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得出的一般规律解决问题。像“把4条长3米的彩带连接在一起,接头处是1米,连起来后一共有多长?”就可以引导学生画图来解决究竟是12+?还是12-?,“?”是4还是3。 (2)操作促进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例如,在教《人民币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对大额的付钱、找钱不是很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创设买东西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充当顾客和售货员,亲身经历付和找的过程,从而感知付和找之间的关系。通过活动使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3)列举结果。有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结果一一列举出来,往往能对表征问题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3个老师和50名小朋友一起逛公园。公园门票:成人票:10元儿童票:5元团体票(10人及以上)6元。问:怎样买票最合算?”为使成绩中下的学生都能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几种买法一一写出来,然后进行比较,哪种买法最合算,最后再探究为什么买10张团体票和43张儿童票最合算。

小学低年级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北道德中心小学——杨冬梅 古代有句名言“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这就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习惯也要从小事抓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习惯要着重从头培养,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比如课前准备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敢于说的习惯,认真写的习惯等等,需要培养的习惯很多,到但有一种习惯往往被别人忽略的——认真读题习惯的养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读题习惯主要靠教师或家长经常性的要求和刻意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从一年级就要着手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读题习惯抓起,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呢? 一、相信学生,多给他们读题的机会。 刚入学的一年级,识字量很少,在最初一段时间由老师或家长为其读题,这样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小学生的依赖思想,这是难免的。但是当拼音教学告一段落后,我们便可应该把读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千万不能因小学生读题速度慢或拼读出声而越俎代庖,一包到底。因此,在我们的练习中,要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应加上拼音,让学生拼出字,然后读出字词,并引导他们自己理解题意。这一点语文教师会很注意,但是数学教师便很“勤快”,这对以后学生读题的能力是很不利的。所以老师不能贪图省快而放弃了拼音这个工具。应充分利用拼音这个工具让学生自己读题解题。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老师更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读题,如果老师把题目的要求自己一手包办,仔细地帮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没有让学生养成独自读题的习惯,所以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会对要求一眼看过,不求甚解。在读题习惯的培养上,我的原则是教师一定要做一名“懒”老师,该让学生理解的要求,读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独自完成,学会抓住重点的词,逐步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二、教给正确的读题方法。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解决音义,读通。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认真仔细,读准。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凭经验做题,所以对题常会一扫而过,就动笔了。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发生了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要想顺利解题,审题是关键。无论是何种题型,都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读题审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环节。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外,开始接触到各种题型。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有限以及文字转换能力的不熟练,很容易造成学生审题不清楚而造成错误,尤其是在讲评卷子时,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老师仔细读了一遍题目之后就恍然大悟,顿时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种情况表现出,学生做错了题目并不是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完全没有掌握,而是关键的审题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一定要对症下药,在审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因此,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题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力是逐步培养的,是慢慢积累的,所以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读 在数学课中的读题教学举足轻重,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做良好的铺垫。读题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养成动笔之前先读题的习惯。让学生养成首先要读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碰到难题读题思考的习惯。要先去认真读题,每做一题,都要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会解释题目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的意思。 通过读题,让学生明确了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 二、看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经常有学生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就写出了答案。比如,一些填空题之类的简单题型。学生总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如看图写算式:一个实线圈里有5只小白兔,实线圈中有一个虚线圈,虚线圈中有3只白兔。列式没有做任何提示。学生拿着笔就开始写加法算式。当我说:“请仔细看图,里面是一个虚线圈?再想一想,应该这样列式?”再如2=3-(),学生产生定势思维,认为等号只是在算式的末尾,导致写出来的结果是:2=3-5.这些题目其实都不难,但小学生如果没有养成仔细读题的习惯,就很容易犯错误,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看题,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或数量。会有几种运算符号或数量关系;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三、圈 许多同学在审完题后还不得要领,理不清数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抓住关键字来看。这跟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也是有一定关系的,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只注意到了整体,没有注意细节。如在一次数学练习中:在0、1、2、3、4、5这些数中:(1)、比3小的数有();(2)、大于2的数有();(3)、比0大比4小的数有()。1、2小题学生都能解答,第三题很多孩子都写了:1、2、3、4、5.要是没有把3小题的关键字“比0大比4小”圈准,导致这样的错误出现。再比如“和3相邻的两个数是:()”很多孩子写的是4、5.主要原因是孩子识字量少,定势思维,再加上关键字没有找准。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一类的关键词进行圈一圈,以提醒自己引起格外注意。并且,一定要仔细讲解并耐心帮学生们整理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很多同学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能力提升题(三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能力提升题(三篇) (*) 一、算一算。 63-20= 37-4= 59-30= 84-4= 46-3= 72-50= 28-7= 96-60= 60+7= 73+4= 48+4= 48+40= 二、计算。 10-6= 14-7= 15-9= 13-8= 50-6= 34-7= 85-9= 63-8= 76-6= 60-3= 92-7= 53-4= 94-60= 60-30= 92-70= 53-40= 三、在○里填“>”、“39-4○3668-40○2876-8○67 87-30○4994-7○8853-9○45 四、按要求填一填。 1、70连续减7,写出每次减得的差。 70、(63)、()、()、()、()、()、()、() 2、90连续减9,写出每次减得的差。 90、(81)、()、()、()、()、()、()、() 五、解决问题。

1、小英用50元钱,买了一个8元的文具盒。应找回多少钱? 2、鸡有87只,鸭有90只,鹅有80只。鹅比鸡少多少只?(*) 一、填空。 1、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100里面有()个十。 2、一个数的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3、从大到小写出4个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 4、2元4角=()角1元=()分4角=()分 1角5分=()分6分+5分=()角()分 6、80比8多(),45比50少()。 7、小红有15元,她最多有()张5元。 8、比48大,比68小的双数有:()。 二、口算。 17-8= 53-5= 50-20= 33-5= 2+39= 56+30= 36+9= 82-7= 16-7= 44-9= 36+6= 40+8= 60-5= 13-5= 15-9= 45-40+9= 24-9+20= 100-70+60= 三、在○里填上>、32○6274-8○6565-5○70 52-4○46 34○7+251角6分○16分1元○9角8分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划方案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划方案 一、问题的产生。 众所周知,审题是解题的开端,是做好数学题的基础,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审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教学现状中,学生的审题情况很不乐观。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和谐教育。那么新课程下小学生除知识技能掌握外,对于审题能力与习惯等的培养理应同步发展。 二、确立主题:从数学学科特点看,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予以解决,解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提出“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划方案,期望有所突破。 三、研究的目标: 1、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探索出学生审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课堂中优化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研究对象: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 五、研究过程: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比教会他们无数的数学知识更加有长远的意义。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当下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引导学生会读题、会审题是数学在教学中不可缺失。

以下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的一些策略。 1. 严把读题关。 读题是审题的基础,不读题何以谈审题。加强读题训练是提高审题能力的基础。学生读题时我要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通顺,初步理解题目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解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发觉班级集体大声读题的形式往往造成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根本不张嘴,或是唱读现象严重,口到而心不到,因此我适时采用了更适合学生实际的读题方式。在读题时,我将集体读题变更为默读题目之后指名学生大声读,从读上确保人人入眼、入心。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训练要求教师首先摆正心态,不急着多做题、快做题,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 2.要求学生审题时手眼合一,规范审题态度。在初读题目的基础上,我往往先要求学生找准题目有几个要求,以此入手逐一进行解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因审题不全造成的漏做题目的现象。遇到一些文字叙述较长,难度较大的题目时,我指导学生圈画关键字词或是关键信息,这些往往都是正确解题的突破口。学生把关键的字词用笔圈出来聚焦,能够提醒自己看清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问题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学生经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后,解题的正确率明显的有所提高。 3.复述题目信息是理解题目要求的关键。 复述题目信息的过程其实也是提取和筛选关键信息的环节,信息复述的准确性有助于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把握已知条件,从而思考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对学生合理解题帮助较大。同时采用鲜明化的方式复述题目也能直观的呈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促进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比如说:两个数相乘

最新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为叙述方便,本文分小学数学应用题、计算题、文字题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一探讨。 应用题 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 一、“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二、“敲”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语言文字是应用题

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首先,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倍数”应用题“倍”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防碍数量关系的确立。 其次,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五年级修补127本,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四年级修补多少本?”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也就是“127本比四年级修的多28本”,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述” 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如“小明家养了35只鸡,2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2千克蛋。这些鸡、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我的教学问题与狐疑 :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或听到很多家长反映的同样的一个狐疑:许多学生数字抄错,或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盲目解题而导致错误。确实,一些学生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分析它的错误原因,在大意、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对题目的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那么这些“审”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到底这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哪几种形式或者类型?如何通过教师的教来减少这些可避免问题所占的比率?如何审题更加有用?这些个问题都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掌握有用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有用性。 1、农村学生学习能力单薄:最直接的反映是缺乏审题的习惯,看错题、抄错题、计算错等现象频发,家庭作业正确率低,理解题意能力单薄,缺乏自主学习的欲望,,; 2、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教师往往单一追求高分的教学目标,大量进行练习的训练,追求题目的结果,对学生审题习惯、审题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包办代替学生读题、有利于学生学会辨析、思维与判断,轻轻松松学好数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其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及对策: (一)研究低年级学生认知基础与审题中间的障碍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人,同时也是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受到一些家庭培养不重视等客观原因影响,审题能力跟同龄的城里孩子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现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正确率

附表一 题目: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正确率 单位:扶沟县柴岗乡柴岗小学 作者: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下,估算、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划、图论、运筹以及空间与图形等知识就是人人必需的数学。而这些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就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计算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与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正确率 扶沟县柴岗乡柴岗小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下,估算、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划、图论、运筹以及空间与图形等知识就是人人必需的数学。而这些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就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计算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与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小学生的数学计算中,算错的情况就是屡见不鲜的,而且

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的增加,计算的错误仍然随处可见,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如下: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教学才能收到效果。 1、加强练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利用练习的内容要注意有针对性,有层次,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学生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才不会觉得枯燥,才会觉得有兴趣。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围绕重点与难点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尽量让学生能够练习有所收获。比如在分数四则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计算顺序正确但计算结果却错误的情况。在练习中,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强训练。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电脑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多种形式的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培养其计算兴趣的最有效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 刘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而影响学生审题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材的呈现形式,教师的引领及学生本身的素质。新课程改革后,教材素材的选择及呈现形式上,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也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审题、引领、观察 下面主要从教师如何引领和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方面来阐述几点见解。 一、“看” 1、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经常有学生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如在一年级下册有一道应用题:停车场一共停了37辆车,开走了6辆,还剩下几辆?学生一看到“一共”两字,就断定这道题是用“加法”,而题目不再认真往下读。 2、“看”,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或数量,会有几种运算符号或数量关系;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如36 ×(217-58)+289÷17。看的结果应是:①有5个数;②有4种运算;③含有小括号;④是一道带有小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 二、“想” 1、“想”,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时还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帮助理清顺序. 2、“想”,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行运算。有时候,根据数据特点,通过“想”将原式结构进行分解、组合等。 总之,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 三、“圈” 1、许多学生审题不着要领,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因此列出错误的式子。如在一次数学期末考试的选择题:3个8相加是多少?选出下面错误的答案。A.3X8 B 3+8 C.8X3。这道题有一半的学生都选择A或C。关键是他们没有审清楚题目中关键词“错误”的意思。 2、对数学术语或字词不理解。如“翻了一翻”、增加到”、“增加了”、“减少到”、“减少了”、“提高了”、“提高到”分不清。如一道应用题:1、某果园场去年收苹果4吨,今年比去年增加了2吨,今年共收苹果多少吨?4+2=6(吨)。2、某果园场去年收苹果4吨,今年比去年增加到8吨,今年共收苹果多少吨?(8吨)。这2道题目很多同学搞不清楚,关键是对题目中“增加了和增加到”的意思不理解,也不能区分。所以很多学生把第二题列算式为:4+8=12(吨)。 在平时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一类的关键词进行圈一圈,以提醒自己引起格外注意。 四、“敲”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识图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识图能力 要:图画是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学科知识教学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一是加强语言描述修养,强化语言表述示范;二是加强提高读图能力,强化读图的情感培养;三是加强图的观察能力,强化识图技巧的培养;四是加强读图方法的引导,强化识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识图能力 图画是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学科知识教学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处在学习活动的初级阶段,需要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画面或语言进行有效的刺激和引导。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对直观的东西更为容易接受。而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本文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加强语言描述修养,强化语言表述示范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8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4只蝴蝶,右边有4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4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4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5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5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号就列式为2+3=5(个)的典型错误。所以讲清大括号的作用以及问号所在位置的含义尤为重要。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练好语言基本功。 二、加强提高读图能力,强化读图的情感培养 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如何培养xx数学审题能力》 内容提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审题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审题方法和审题能力的培养虽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需要教师着意训练的,它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 主题词:数学审题能力培养 在数学课堂上完成练习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也能将作业做得不错,但在课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作业或考试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而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合理、正确解题的基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所谓审题,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通过长期教学发现,有些学生拿到题目草草读一遍题之后,马上就动笔列式,而在老师看来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却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答案。例如:一堆煤昨天用去吨,今天比昨天多用了吨,两天一共用去多少吨?许多学生的列式是:×(1+)由于学生没有看到后面的“吨”字,所以把这道题当成分数应用题来

小学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报告)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七实验中学课题组本课题组在县教科所和校教科室的领导下,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对“小学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总结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一)经本课题组统计发现,我校小学生作业和测试中有60%以上的错误都是因为小学生读题偏差而产生的,但不少家长和老师却往往都认为是小学生粗心马虎导致的,这种不够全面的认知急需纠正,这种读题错误的现象也值得深入研究。 (二)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发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知觉笼统、不精确,知觉事物时往往只限于对事物外表的认知和呼出其名称,不能深入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过于依赖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不善于自己读题。 (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新课程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一改传统单一的、套路性的呈现形式,变为以多种形式(如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提供信息、呈现问题,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是接近生活本来面貌的、杂乱无章的,且经常是多余或不足的,需要小学生重新组织,也需要小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补充,在面对这些灵活和现实的数学问题时,能正确读题,提高读题能力非常重要。 二、研究内容 (一)数学读题方法的研究 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读题经验的积累,读题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读题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读题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读题方法。因此,科学清晰地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数学读题方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细致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从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教师只是注重对知识的教与学,忽视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达成学生培养目标层面上,要重视学生这一习惯的培养。“面对已经做过好几遍,讲了好几次,强调好几回的题,学生怎么又错了?”这样的报怨,大家太熟悉了吧!现在你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是谁的错?当你让学生认真做题,学生却还是错了,原因是什么?当你让学生改错时,你不讲他也会做对,原因又是什么?那就是没有认真审题,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无论对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 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能促使学生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习惯呢?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一、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数学书也需要读。计算过程要重点读,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数学概念应精读,力求让学生理解概念。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条件隐藏想全读。 小学阶段,如果学生养成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具备了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学生读数学课本时要注意引导和帮助他们,如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抓住例题下的小字,引导学生思考与解题;学生发生了错误,引导学生从课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从而领悟到认真看书的必要性,对课本感兴趣,逐步愿意并喜欢阅读课本。老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供学生自学的思考提纲,帮助他们自己学习,自己探索,使他们养成爱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阅读——审题的前提。研究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内涵方面不能明确。许多学生读题时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条件去碰数,影响了解题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重视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读准题。读题是解题的起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通过读题,使

如何提高小学生分析及解答应用题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分析及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所谓“应用题”,就是把日常生活或生产中的实际数量问题,用语言、文字或图形、表格来表达已知数量和求知数量的相互关系,然后求未知数量的题目。通过解答应用题,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的应用题教学在注重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而忽视了对应用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用身边的人和事来组织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我们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把问题解决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包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表述数学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数学问题并进行反思的能力。学生要能把数学知识运用生活中去,必须会解从生活中提炼的重要数学模型题——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在每一节课中,激发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把运用知识解应用题变成一种意识和能力,进而上升为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才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当前新课改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这就更清楚地体现了数学教育思想的根本性转变,教育思想的转变决定了“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应当采取与传统的数学教学不相同的一种新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是改进教学方法的前提,现在实施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以此我们认为应用题教学作为“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首要的任务,同样要着眼于学生素质提高。过去我们常常注重研究教师如何教,从主观愿望出发考虑问题,把“学”看成为“教”服务的。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多为“注入式”,不利于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因而必须转变。改革教学方法,必须从改变“教”和“学”的关系入手,那就是使“教”更好地服务于“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发挥主体作用,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其次,教师还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最后,教师在教学中的呈现应该有层次,方式要灵活多变,解应用题体现生活化、开放性,当然,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还是要学生能够解决基本的、常规的数学问题,然后再鼓励学生解决开放题等有挑战性的非常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不同的解法。 二、通过应用题的结构训练,增强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低年级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论证 (2)

《新课程下低年级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论证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课题的界定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和谐教育。新课程下低年级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就更要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审题方法,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获取正确的解题信息。审题过程是挖掘信息的过程,也是迁移信息的过程,它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目的。 审题能力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既是学习之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体现,也是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重要体现。 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即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能快速的理清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游览网上相关资料,看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审题能力的培养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探索,但得到的都只是一些比较零散的为数不多的经验,缺乏较为理想的操作方法和系统的理论层面的提升,且教学实践中未能得到广泛的运用,比如:《农村低段低年级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研究》中,只提出多种培养策略,没有具体

的实施方法,也缺乏可操作性。为此,我们将在审题这方面做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期望有所突破。 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从教学理念上看。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和谐教育。那么新课程下低年级小学生除知识技能掌握外,对于审题能力与习惯等的培养理应同步发展。 (2)从数学学科特点看。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予以解决,解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从存在问题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大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要点,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学生审题这方面。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严谨而会错题意,有的本来会做的两三个知识点一旦整合就理不清题意,导致了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这也是长期困扰教师的一大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审题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审题能力 我认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采用以下的培养策略。(一)、阅读习惯——审题的前提实践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内涵方面特别无能。的确,许多学生读题时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条件去碰数,影响了解题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重视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读准。读题是解题的起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题目情节,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结构。因为数学题目中多读一字或少读一字,意思可能会大相径庭。如:本学期我上的示范课“求一个数上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这节课,在讲例题时:“华龙商场共有电视机65台,已卖出25台,卖出的是总台数的几分之几?”我出示例题后,我紧接着出示“审题能力”的(1)读准:(读题时可以大声读、轻声读或默读,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更不能读错字,应把句子读通顺)让学生根据要求读题,再指名学生展示读题,看学生读的是否规范、标准。读的好的应给于表扬。 2、标记。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以便让他们

排除一些无意注意的干扰,在解题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有的题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着重号,可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进行完读准后又出示(2)标记:(要求找出题目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并做标记)让学生找重点字、词、句子,并做标记。指名学生汇报。 3、表达。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理解能力差,理解问题常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在学生读题后要重视数学的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情节、问题、条件逐一表述出来,把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通过有声言语活动,使学生对题目的结构意义达到正确完整的理解。如:最后出示(3)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概括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表达出:“25台是65台的几分之几”。巩固练习时也按照“审题能力”的三个步骤进行练习。本节课学生学得很好,都能按照此方法来认真审题并能正确解答此类题目。 (二)、分析综合——审题的核心综合是指从条件推出问题,即从因到果;分析是指从问题追溯到条件,即问果索因。随着学生思维自觉性的增强,在审题时,不仅读懂题意,而且在头脑中通过分析综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审题的核心,也是解题思维过程的核心环节。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过程中的分析综合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