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I

CI

摘要

CI(企业形象)设计作为一种智力产业,其发挥的作用及能量在我国企业中越来越重要。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宝贵的财富,其价值甚至超过有形资产,这就要求一个真正的现代化企业必须要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CI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效益,扩大企业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CI也是一种生产力。CI设计就是企业树品牌、创品牌的过程,中国众多的大中小企业经营者,正在提高对CI重大作用的认识,开始纷纷导入CI,打造响亮的品牌,营造崭新的企业文化和精神,只有与国际接轨导入CI,中国的企业才能到WTO的大海中畅游,在市场竞争中高奏凯歌。那么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进行企业形象识别设计呢?本论文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论述,审视过去,研讨现在,展望未来,通过这些为中国企业形象识别设计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企业CI设计

一、中国企业CI设计的历史及现状

要探索中国企业CI设计之路,首先要了解中国CI设计的历史及现状。

1949年建国以后,中国大陆虽没有及时系统地引进CIS,却在工业系统中有过运用。铁路系统的CI系统就是比较成功的由“人”和“工”组成的“仝”图案标识,简洁、明了、美观、大方。“人”寓意为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是铁路的基本宗旨;“工”寓意为工字钢型铁轨的横断面,表明这是铁路企业,又可寓意为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企业;整个“仝”又可抽象地视为火车头的正面形象,寓意充满力量,奋勇向前,势不可挡。

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浪潮,使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竞争已成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发展,人们发现,优秀的企业形象总能寻求到竞争的优势地位,因而努力研究探索、寻求和塑造优秀的企业形象、优秀品牌的方法和规律。而CIS作为一种专门的以塑造优秀企业形象,便于迅速传递企业之功能、体系、品牌的科学就应运而生并逐步被引入到中国。

CIS这种新的学科、新的设计观念和技法,80年代中期伴随着开放的浪潮传入中国,刚开始是以理论的形式作为学术教材引进,在工艺美术院校施教,还没有走向杜会,与企业相结合,因此没有产生很大的反响。一直到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以及市场的发育,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需求,企业和社会催生并呼唤着CIS走出艺术院校的殿堂,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为塑造企业形象服务。1987年武汉油脂化学厂开始导入CIS计划的前期基础工作。

广东在经济改革开放的潮流中迅速发展,企业导入和实施CIS就成为迫切的需要。1988年,在中国设计界创立了首家以CIS战略为经营理念的私营设计机构-——广东新境界设计公司,并接受广东太阳神集团公司的委托,创意、策划、设计“太阳神”企业CI系统,太阳神的企业家借着“太阳神”CI战略实施经营管理的软控制,进而达到设计专业要素在企业、市场经营中发挥重要的内容作用,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推出各种专题活动和有特色的系列广告,迅速提高了知名度、在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以惊人的速度占领并覆盖了市场,把一个80年代还在乡镇里默默无闻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从饮料

拓至食品、药业、房地产、贸易等更宽更广经营领域的集团公司,营业额由1988年的520万元增至1990年的4000万元,1991年达8亿元,1993年神话般地超过12亿元。太阳神以红色圆形与黑色三角形的构成作为基本定位,象征太阳与人的VI系统深深地留在广大消费者的脑海之中。

太阳神导入CIS系统取得巨大成功,立即引起企业界和新闻界的重视,此后,CIS开始被中国企业家逐渐认识,同时,设计界也由单纯的工艺制作跃升到市场策划的重要地位。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启动,CIS观念导入愈来愈受到企业家的注重和青睐。CIS战略开始在较大范围内被重视起来,并纷纷导入CIS。较早导入CIS战略的企业还有深圳丽斯达,广州的名格、浪奇、科龙、卓夫、百得、华帝,浙江的康恩贝,江西的江铃等,并获得了成功。随后,导入CIS的热潮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推开。它标志着中国CI开始走上轨道。

近l0年来,中国的设计界、广告界、公关界等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一起在学习借鉴国外CI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中国型的CIS模式,并做出了卓著的成绩。

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CI理论和实践都还处于引进、启蒙、实验和探索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形象设计公司对CI理论的理解和实务的运作都还谈不上成熟的程度。一些企业对CI的性质、运作、功能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CI 导入过程中存在着认识和实践上的各种误区和问题。

二、中国企业CI设计的误区及问题

1. 中国企业CI设计的误区

误区一:CI设计是全员CI设计。

CI设计最终应成为被全体员工共同接受和遵守的价值理念、行为机制和行为模式。然而,对CI设计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并非全体员工,而是企业的核心领导人。可以说,CI设计便是企业家的CI设计,优秀的CI设计背后总有一位或几位优秀的企业领导人。

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CI设计的形成呈现出由核心领导人向核心管理层、中坚力量、普通员工逐层推进的特点,这点在创业型企业中尤为明显。CI设计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核心领导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

式,为核心领导人所大力倡导,而普通员工更大程度上是对这个核心CI设计的接受和认同,以及在既有基础上对它的延续和发展。

牛根生、史玉柱、李东生在各自行业被看做是教父级的人物,联想、海尔、华为、长虹的CI设计都被深深刻上各自领导人的印记。柳传志的“拐弯理论”、“屋体理论”等成为联想CI设计的精髓;张瑞敏的“球体爬坡论”、“出海理论”、“赛马机制”等哲理性思考成为海尔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CI设计;王石的职业经理人理念造就了万科令业界瞩目的职业经理人CI设计;李东生的“大道无术”成为TCL不事张扬之中节节取胜的法宝。

误区二:CI设计的“唯变论”与“不变论”。

在CI设计“变”与“不变”的问题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错误:一是将CI 设计奉为圭臬,认为CI设计的各项内容甚至每一个理念、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不应当被改变。二是认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企业的一切都应当不断改变,CI设计当然也不例外。

在誉满全球的企业研究力作《基业长青》中,对CI设计的变化与否总结出了八字真言“保存核心,刺激进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当始终保持不变,该书所研究的18家著名企业中都虔诚地保持着它们的核心理念,它们的核心价值基础坚如磐石、始终不变。部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已经历百年而一成不变。同时,这些企业在稳保核心理念之余,也展现出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不断改变却不会有损于其所珍视的核心理念。

误区三:就CI设计论CI设计,将CI设计孤立于战略、组织、团队之外。

一个公司由优秀到伟大,其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组成要素便是公司CI设计,而使公司CI设计能有效发挥价值的关键在于公司战略、组织、团队的有效支持。孤立地谈论CI设计,将其脱离于公司其他管理元素之外;大而统之地认为CI 设计无所不包,不需要其他管理元素的支持;在不明确企业战略的情况下便可以完成CI设计设计,在管理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便可以进行CI设计建设等都是眼下我们见怪不怪的现状。

成功的企业无不是战略、组织、团队、CI设计四个要素的有机融合与互动。其中,CI设计是公司的价值核心和理念精髓,是制定公司战略、构建公司架构、指导团队建设的理念基础。CI设计必须落地,而CI设计落地需要一整套的战略

和制度支持,需要被团队真正地理解、接受、认同和实践。战略、组织、团队、CI设计形成企业的四个支点,它们有效构建起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且相互之间必须相互适应,相互匹配。离开战略、组织、团队三个维度的有效支持与协同,CI设计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被尊为中国企业界教父的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将管理的核心要素归纳为“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其中“带队伍”的核心便在于以CI设计塑造团队,足见战略、团队、CI设计相互配合、有机统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误区四:将CI设计等同于CI设计识别。

现阶段国内不少企业将CI设计等同于CI设计识别。基于这一认识,这些企业将建立CI设计识别系统看成是CI设计建设的全部,这也正是它们在言及CI 设计时必谈“MI、BI、VI”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CI设计包含了企业在社会上作为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信仰等等内容。CI设计的核心在于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同的价值理念和受此价值理念指导的行为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CI设计并不完全等同于CI,CI仅仅是表象,是初始,是局部。CI设计建设从CI入手是可以的,但如果将CI设计建设等同于CI设计,则设计出来的CI设计难免会成为一种对外对内的摆设。但是CI设计不是秀给别人看的,有哪个优秀企业的CI设计是作秀做出来的呢?

误区五:CI设计的关键在于设计。

许多企业认为CI设计是请人设计出来的,设计的语言越漂亮越好。基于这种思想,许多企业的CI设计建设将设计作为核心,追求语言的华丽,追求口号的响亮,这也正是为什么十个企业中有六个企业的CI设计是雷同的的原因。

其实,CI设计是对企业领导人和企业员工价值理念的深层发掘和提炼,而非不着边际的空洞设计;是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积累而成,并由企业核心层向外围逐渐延伸、扩展,最终为企业员工所接受;CI设计并非语言越漂亮越好,越拔高越好,CI设计不仅要叫得响,而且更要用得着、分得出、立得住;对于CI 设计建设而言,设计环节的重要性远远低于实施环节,不能有效实施的设计必然是失败的设计,具体的设计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始终不辍地、持续一贯地对CI设计加以坚持和实践,要反反复复地、不厌其烦地对员工进行宣导和贯彻。

尽管并非有独特CI设计的企业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企业一定有CI设计。

在这些成功企业的CI设计中,既找不出设计的痕迹和华丽的语言来,也找不出与他人雷同的地方。这些企业创造了独具特色的CI设计,CI设计成为了它们独特的象征。

误区六:CI设计建设是职能部门的事情,领导人不必过多关心。

多数企业的领导人认为CI设计建设与自己关系不大,只需将其作为一项工作分派下去即可。但事实上,离开了领导人的核心参与,CI设计建设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

2. 中国企业CI设计的问题

问题一:一些企业管理者还处于“农业社会”的思想意识阶段。

一些企业的领导只顾产品质量而无视企业形象宣传,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到了“酒香的店家到处是”的时刻到来,他该怎么办呢?所以,管理阶层的素质CI导入的影响重大。设计师为企业策划的新形象,经营策略必须要由管理层推行。毕竟,设计师只是号手,企业领导才是指挥。只有在同管理者的密切配合下,CI才能起作用。

问题二:缺乏系统理论和专业人员。

中国的专业设计公司能真正驾驭CI的很少。大部分所谓广告或设计公司对CI理解不够,也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的整体知识。近十年来国内虽有一批高水平的设计师,但我国智力产业尚未形成,CI设计也难成大气候。因为设计市场鱼龙混杂,恶性竞争,压价,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问题三:认为搞CI只是要一本手册而已。

孰不知CI手册的制作中凝聚了多少设计师的调查、分析、构想与制作心血,日本设计公司做一套CI手册要花三年时间!一个标志要做上千次,中国设计公司能做到吗?这种认真、踏实劳动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中国设计公司学习的。

问题四:与日本CI设计相比,中国也缺乏一些物质、技术上的有利条件。

日本是在工业近代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AOS公司给企业设计时,为设计说明会所制作的作品都是和实物一模一样的。在日本有一种打样公司,是专门为制作复制少量作品服务的。我们的设计公司就缺少这些条件。我们的设计师在做VI设计时,很多把CI树弄错的:树根部“基本形部分”没有规定的东西,树干上的“应用部分”却长于出来。以至于做出的CI手册乱七八糟,起不到统一企

业形象的作用。对于设计的直观效果,很多设计人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风格,只知随波逐流的模仿,这不是对美的追求的态度。

问题五:缺乏个性,特色不鲜明。

CI导入的目的是塑造鲜明的企业形象,它归根结底是一种差异性的竞争策略。个性化是CI的灵魂和生命,是CI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CI设计成功的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我国企业口号,企业理论,经营理念,行为理念全是什么“团结,求实,开拓,创新”,这些词的使用频率高达41%。而企业的招牌,大多是由少数几个高级领导干部和书法家的题词,毫无个性,很难在公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问题六:重设计轻实施。

设计出一个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CI固然十分重要和不易,而要按照制定的导入步骤和运作流程去推行则愈显其难和必要。一些企业对CI设计非常重视但设计完之后,便将设计规划束之高阁,以为制定出规划,编写出一本门类齐全的CI手册就大功告成了。至于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和步骤加以大力实施则不愿下工夫,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虎头蛇尾。

三、中国企业形象识别的设计

1. 政治方面: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政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日益增强,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既有法律又有自由,既有民主又有集中,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环境之中,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空前调动和发挥,这些都为CI的导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2. 经济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高速飞跃的非常时期,但我国主导型企业,目前刚刚在体制上转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应运而生的中小企业,目前都还处于财富的最初积累阶段,这些企业多数刚刚学会运用广告、公共关系等手段推销产品,以求更多的利润,还不具备有准确的CI意识。因此,必须考虑到我国社会和企业正处于不断变革、发展的阶段,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企业的现状、所处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面临的各种问题等等,有针对性地采取阶段性的动态发展的导入战略,随企业、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来

确定CI导入的具体目标,又根据发展不断完善更新企业的CI战略。

3. 文化方面:我国企业CI导入必须实现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给合,才能增强CI的民族化和个性化特征。也就是说企业CI的导入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生搬硬套外国的CIS模式,而应当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达到内可以“聚”、外可以“昭”的最佳境界。诸如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人和”思想,以及丰富的哲学、军事、政治谋略思想等等,都是中国企业导入CI的民族文化基石。也就是说,在CI设计中,不仅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要宣有民族文化的个性,而且视觉设计传达也应宣有民族情趣、符合民族心理、习惯和审美价值取向。这样,才会为中国广大公众所认同,而且最终为世界所接受,“越是民族化,就越是国际化”。

4. 创造出中国式的CI,是我们必然的努力方向。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东西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东西方文化也正在融合,我们中国人应当具有鲁迅先生所倡导“拿来主义”的胆识,敢于“拿来”即敢于借鉴美日CI模式中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并结合我国国情,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方融合的CI模式。

在这里必须特别强调指出,我国属于东方文化国家,而且还是东方文化范围中最大的文化区域─汉文化区域的典型代表。因此,我们在合理地引进国外CI 模式时,应该更重视引进东方亚洲型CI模式的先进经验,这样对我们创造出中国式CI模式更有利:一是这些模式就是从东方文化的传统中生发出来的,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国情很相近;二是我们在引进这些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可以此为启发,把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为时代所用。尤其是特别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借鉴日本、台湾地区已经形成CI模式的合理内核和有用形式。台湾地区的CI强调经营理念的整合确立及员工同位的意识改革,最主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从文化资源找题材,以人本精神作规则”。这些似更有值得借鉴的价值。

合理借鉴和批判继承不能代替革新创造,创造有中国特色的CI模式,一定要适合中国的国情,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出发,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探索出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有实效的、真正能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自我超越的CI战略。

5. CI设计必须具有品牌意识。

要向美国“耐克”公司学习,利用品牌这一无形资产;要向“麦当劳”学习,学习它是怎样将企业形象统一化并转变成一种信息价值。学习美国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S战略;和日本提倡市场调查,“个性化”设计的营销思想。同时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稳中取胜,解决生存价值是基础,追求信息价值不要象日本搞成“CI污染”。CI在中国企业中具有特色的发展可以是:不一定所有的企业和机构都必须导入CI,也没有必要等到我国企业整体水平达到CI层次,只要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就可实施,像海尔集团已导入CI 战略,走向世界市场。在国家宏观角度要完善市场法则,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的政治制度下,企业导入CI是谁早谁晚的事,和中国“先富后富”的道理是一样的。围绕自身生存价值服务,这是中国CI发展的又一特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逐步在企业中导入CI是一个试验性的过程,就像中国的经济特区一样,它们的成功会带动其它部分的发展。

6. 关于领导方面。

原先中国的许多企业领导并不是学经济出身的,而是学其它专业,对经济运作一无所知;或是上级指派;甚至还有一些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乡镇企业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科技高含量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必备条件。前面谈到CI导入企业与企业管理层素质有重大关系,一个好的形象策划能不能被“敲定”很大一种程度上取决于他们。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国家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谁没有在经济竞争中提高素质,没在商机四伏下把握机会,没有意识到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那么,下一个“下岗”的就是他了。

7. 发展中国特色CI我国设计界所要注意的问题。

中国的设计师要在把CI树搞清楚是怎么回事,CI手册应怎样制定这些事上,多学习日本的设计公司,学习他们不断地研究CI理论,完善CI理论;把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融入其中。多为企业考虑,策划出新的营销手段。学习他们踏实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那种敬业精神。日本的设计之所以紧随世界潮流,也是其具有快速学习,取他人之精华的品质。而我们国家的设计业呢?很少在世界级设计大赛上拿奖的原因是什么?是缺乏文化吗?可我国拥有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呀!缺乏的是一种语言,一种具有“后现代”特点的语言,一种将中国文化诠释给世界人民的语言。CI在中国企业能否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策略和中国文

化结合的产物?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刚刚步入世界市场的我国企业来说,不用等到企业整体水平很高的时候才一齐导入CI,只要企业发展良好,就可逐步导入CI。在若干年后,中国的许多品牌立于世界名牌之林时,中国自然会形成具有特色的CI模式。

在设计界,设计师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要有深远的目光,要看的更远,看得更高,我们虽然没经历过“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但中国的文化底蕴是很深厚的,设计师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CI之路。

8.中国CI模式的方向。

企业理念Mind Identity直接贴近“心灵”或者哲学,要从管理哲学的高度,俯视观察、分析企业的现实,提出个性化的企业理念。

BI、VI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所在市场文化背景不同,有所差别。

东方型CI模式重视人文、人心的方向是正确的,未来的消费者的趋向是寻求与自己有共同“文化根源”的产品,或者说拥护与自己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我们应往这一方向努力探索。

9.传统文化因素在我国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为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元素包罗万象,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

企业形象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在企业形象设计中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想和计划,这才是企业形象设计的定义。在企业形象设计中基本元素相当于作品的构件,每一个元素都要有传递和加强传递信息的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包罗如此之广,正是设计师们吸取营养的沃土,对企业形象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而在我国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设计师从中获取的设计源泉也是取之不

竭,用之不尽的。

借鉴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构图技巧。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线的组织和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对线的质感追求和线形象的突破,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设计与艺/意/异》和《家国梦圆》两件作品明显表达了对我国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设计者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留白”、“藏境”、“造势”、“造险”,使作品意境深远,回味无穷。“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中国画家常借用这两句话强调疏密、虚实的对比,以反对平均对待和现象罗列。好的平面广告招贴要做到既让人“一目了然”,还要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设计者常用“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的艺术技巧来从生活的某一侧面再现现实。在我国企业形象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为何如此少见。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蓝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应在企业的平面广告设计的构图中得到运用。

汉字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加之“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质,可以说是标志的最原始形式。同时,甲骨文、篆、隶、楷等各书体不同的表征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将之运用于现代的企业形象设计中,将为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开拓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造空间。

传统图形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

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企业形象的设计中,这是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让传统图形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领唱同侪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烙印。

上所述,当代企业形象设计师应在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对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在企业形象设计中更富有时代的特色。当然,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在企业形象设计中单纯地奉行“拿来主义”,没有推陈出新,是没有出路的。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若能很好的与企业形象设计相融合,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展现我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

10.我国企业形象设计的发展应注意继承性,力求承旧启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已有一些企业从无名小辈发展成为资深大企,注重继承性可以使消费者的认同感相对不受影响。如果在消费者的体验没有得到相应改善的情况下,突然的变化易导致消费者对立的情绪反应,易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比起突然地变化,消费者更乐意接受逐步的改变。

11.实效CI的核心思想值得借鉴。

实效CI的核心思想指的是:针对中国企业,中国人性管理实际,从对内的教育训练和对外传播两个方面分而治之。在理念系统的提炼方面,对外要立足于

传播角度,坚持“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的原则;从对内要立足于教育训练的角度,坚持“求全,求深,求实”的原则。在视觉设计方面,对外要突出个体性,差异性;对内则要强调统一性和整体感。在具体操作方面,对外要将企业使命、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企业精神等高度浓缩,提炼为一两句简短上口的语言;对内则要单独编辑《企业理念与行为规范培训手册》,内容上力求详尽,以让员工深入理解、领会,而不能仅限于喊喊口号。

12.深入挖掘企业老总的价值观。

由于中国企业“人治”的现象比较普遍。所以,企业的理念、价值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往往就是企业老总的个人性格。道德价值观的放大。因此CI设计、操作中深入分析企业老总的性格特征,挖掘企业老总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

综上所述,中国CI设计机构和中国的企业家,应根据中国的特点和文化特征,去重新演绎,推陈出新、共同努力、真诚合作,结合中国的国情,创造出中国CI设计的大好形势,裂变中国CI设计的巨大市场。由此而出现划时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以及名牌CI工程。

参考文献

[1]田平,企业形象策划[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2]林磐耸,CI理论与实践[M],台北:台北艺凤堂出版社,2008

[3]冯云廷,中国企业形象设计[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靳埭强,企业形象设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