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1. 城镇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翻译:工匠们在建造城市的时候,每边丈量九里,一边开三个门,城内九条东西向大街,

九条南北向大街,每条街都是车轮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城市左边设置祖庙,右边设

稷坛,前边是外朝办事的地方,后面是市场交易地,市与朝各占百步见方。)

3. 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4. 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设计

5. 城规之父一一希波丹姆一一米列都城

6. 乌尔城特点:该城有城墙和战壕,面积约88h m2o人口约30000-35000人。乌尔城平面呈

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

间有高墙分割。夯土高台共七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 田园城市的概念(定义):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

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树,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

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8. .

1

将这些部分巫新看机地统?迅来强调他匸Z闻的相斤依颇件和关联性,

2

为物底空间只是彭吨城IIJ :牛.活的一项变臺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llj'P的枠群休、礼突交往模式和政治姑构。

3

动态性。

总的来说:《雅典宪章》针对当时无计划、无秩序的发展过程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提出理

性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机械联系,强调物质空间的描述,追求完善的终极状态,属于城市规

划理论的无序性向纯理性阶段的转变。《马丘比丘宪章》签于《雅典宪章》引导下的城市改

造中,城市活力的丧失,提出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城市的

动态特征。属于由《雅典宪章》的纯理性向人性化阶段的转变。

9 ?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

10.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 ,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

当然,要做到真正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它作为人类环保的一个理想和目标却是积极的、现实的。

11. 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必须从两个维度展开,

第一,从城乡规划的专业角度来看与核心法的关系如何;第二,从一般性法律规范角度来看,

该法律规范属于哪一类。

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关系,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体制运行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特定规划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实现,因此,规划目标在城市规划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

城市规划的目的:从本质看,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影响。

并增进积极

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城乡空间中的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

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是创造更优的人居环境。

12. 永续发展概念:1需要的概念,尤其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2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

永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永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永续城市与和谐城市的关系:

永续发展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求是人类的生存;而和谐发展则是在永续发

展的基础上,创造更美好,更有意义的人类生存方式。或者说,和谐城市以永续性为底线,但又不满足于人类生存的底线,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基本生

存和发展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人类还可以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得到更大的愉悦。因此,坚守永续性城市的底线,追求和谐城市的高线,两者同样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分

别构成了东西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13. 城市生态系统内容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

而相互作用和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功能单位。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下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

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

特点:

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第二,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第三,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

第四,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

14. 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②城市以农业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③城市是专业化分工网络的市场交易中心。

15. 传统的、非地理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资本构成深化

②人力资本增长

③技术流程

制造业服务业这些决定现代经济增长的部门主要集中在城镇他们是城镇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源

16. 根据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中密集的程度和不同的比例,可以将

产业分成三大类: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17. 配第-- 克拉克定律

基本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

加,亦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转移。

18. 户籍人口是指在当地公安派出所登记户口的人口。

流动人口一般是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一定期限(一般有半年以下,半年以上,一年以上几种说法)的人口。

暂住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该地区暂时居住一定期限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19. 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X1000%。

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

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X1000%

20. 综合增长率

综合增长率是以预测基准年上溯多年的历史平均增长率为基础,预测规划目标年城市人口的

方法。根据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Pt=P0(1+r)的n 次方

式中Pt 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P0 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

r 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

n 预测年限

21.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

域规划等上层次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和生态、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

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22. 城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5年。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国土规划的基本内容之一。

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3. 自然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①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

②自然条件的变迁可以使城市兴起,也可造成城市的衰弱。

③自然环境条件还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形象特征。

④自然条件还对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等多方面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24. 建筑适宜性评价,即评价城市建设的工程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一般将之分成三类:

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

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重修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

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合修建的用地。

25.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调整提案

26.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27.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28. 城市职能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城市性质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能反映,是对城市职能中

的特殊职能基本职能主要职能的概括。城市职能一般是通过城市现状分析对城市客观存在的

职能的描述。城市性质一般表示城市规划期内的目标或方向带有明显的未来发展指向

29.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是通过指标的制定来实现的,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

以分为规定性控制指标和引导性控制指标2大类、13小项。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

30.容积率的概念:容积率又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

指标,英文缩写为FAR是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A r与地块面积A I的比值(万

m2/h m2)

容积率=用地内所有建筑的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

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之和/用地面积)X 100%

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

指标。

绿地率=(地块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地块面积)X 100%

31. 街道空间D/H值控制339

D/H大于一时建筑产生远离感D/H小于一时建筑产生压迫感D/H等于一时空间的间距与高度之间有一种匀称的存在D/H大于四时相互间的影响已近薄弱D/H小于一时两幢建筑开始互相干扰再近就会产生一种封闭现象,在空间尺度上 1 < D/H W2是最佳比例

D代表建筑之间的距离

H代表建筑高度

32. 住区的概念:住区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

33. 公共设施的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步行距离一般最大为800~1000m。合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住区用地规模的重要因素。

34. ①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

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

民物质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规模:人口30000~50000 人;户数10000~15000 ;用地35~100 公顷

②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生活聚居地

规模:人口10000~15000人;户数2000~4000户;用地10~35公顷

③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一般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

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生活聚居地

规模:人口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公顷

35. 住区规划的基本原则:住区规划设计的对象是居民,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和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36. P502住宅类型表格

37?低层:1~3层

多层:3~6层

中高层:7~9层

高层:10层以上

超高层:100米以上

38.套型和户型的区别P503

39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和噪声的防治P511

40.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居住区级800~1000m

居住小区级400~500m

居住组团级150~200m

41?住区道路分级

(1)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一一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

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一一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路

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

宜小于10m

(3) 第三级组团级道路一一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族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路面宽

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

于8m。

⑷第四级宅前小路----- 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 2.5m。

42.道路规划基本要求:

(1)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2) 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m

(3) 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 1.5m,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

(4)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

相连,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 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

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5) 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m左右应设置车辆互让处。

住区绿地指标:住宅组团不少于0.5 m2 /人,居住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 m2 /人,住区(含

小区与组团)不少于 1.5 m /人。对绿地率的要求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