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模具制造工艺》

2.课程类别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课

3.学时学分

学分学时,4644.适用专业

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二、课程定位

《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负责模具制造全过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是面向生产一线的,从事模具制造为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知识运用的综合性,技能实做的复合性,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性等特点。

三、课程目标

《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教学组织以培养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为主,实现培养具备综合运用知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模具制造类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总体目标

《模具制造工艺》教学容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方式构建。课程的学习目标,文档Word

.

是通过各学习情境的设置,将学生融入该情境中进行交互学习和训练,结合模具制造中级工职业岗位要求,通过与省特别是市模具行业的企业合作研讨进行岗位工作分析,确定课程着重来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的能力和素养:分析模具零件加工

技术要求,如零件的结构特点、材料性能、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精度、热处理要求等;分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性,选择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设计工艺过程、确定切削用量等;掌握典型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及装配要求和方法;应用工艺编制的基本知识,制订符合技术规的工艺文件,并评价、完善工艺方案;应用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本知识,手工编制加工程序,并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及程序检查;遵守操作规,文明生产;并通过模具制造调试综合实训,使学生初步具备从模具零件的加工到模具装配、调整试模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具体目标

文档Word

.

四、学习项目规划

(一)设计思路

依据课程基本容的能力目标要求,选取典型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了7

个学习项目。选取的典型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是将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强化了职业素养与工作方法的培养。

(二)学习项目划分及课时分配

表1学习任务划分及课时分配

文档Word

.

文档Word

.

(三)学习项目的具体描述项目一:模具导向零件加工工艺编制

筒形件一次拉深模具课程设计

目录 序言 (2)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4) Ⅰ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4) Ⅱ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5) Ⅲ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主要参数计算...................... 6-7 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8) Ⅰ确定模具类型机结构形式 (8) Ⅱ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8) Ⅲ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9) Ⅳ模具零件的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2 Ⅴ冲压设备的校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Ⅶ模具装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设计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序言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模具标准化,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模具产品生成呈现的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模具设计与技术由于手工设备,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切屑加工,数控电加工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技术转变。 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生产率,高一致性和抵消耗是其它制造加工方面所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有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防工业及民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零件日趋复杂化,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冲模制造难度日益增大。模具制造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依靠人工的手工技巧及采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依靠各种高效、高精度的NC机床、CNC机床、电加工机床,从过去的单一的机械加工时代转变成机械加工、电加工以及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内容:1、编制图示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要求:(1)进行工艺性分析 (2)制订工艺规程 2、任选一模具装模图(附图)制订 其装配工艺规程(必做)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目录 一、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1 二、导套的加工工艺规程————————————3 三、上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6 四、下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8 五、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0 六、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2 七、典型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4 八、凹凸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6 九、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8 十、模具装配图————————————————20

一、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 导柱(20钢渗碳58-62HRC) 1.导柱的作用 导柱是磨具上的导向零件。与导套配合,起导向和定位作用。导柱安装在下模座上,导柱与导套滑动配合以保证凸模与凹模工作时有正确的位置,为了保证良好的导向作用,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小于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一般采用H7/h6,精度要求高时采用H6/h5,导柱与下模座采用H7/r6过盈配合。 为了保证导向精度。加工时除了使导柱导套精度符合要求外,还应满足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即两个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以及导套外圆与内孔表面的同轴度。 2.导柱的工艺性分析 1)几何形状 有同轴不同直径的外圆、倒角、退刀槽组成。 2)技术要求分析 ⑴导柱配合表面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⑵导柱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 ⑶导柱配合表面有较高的硬度:HRC50-55 3)加工表面分析 φ32r6:Ra0.4——精磨才能达到要求 φ32h6:Ra0.1——圆柱度0.006—研磨才能达到要求 φ32h6:精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

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doc

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一、初步分析 1.零件图样分析 1)两个mm 024 .0011.060++φ的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2)mm 05.004.54+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3)mm 021.0002.080++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4)保留两端中心孔 5)调质处理28—32HRC 6)材料45 2.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3.工艺分析 1)该铀的结构比较典型,代表了一般传动轴的结构形式, 其加工工艺过程具有普遍性。 在加工工艺流程中,也可以采用粗车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 2)图样小键槽未标注对称度要求.但在实际加工小应保证 mm 025.0±的对称度。这样便于与齿轮的装配,键槽对称度的 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及量块配合完成,也可采用专用对称度检具 进行检查。 3)输出轴各部向轴度的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和百分表综合 进行检查。

二、工艺设计 该步骤主要拟定工艺路线,并对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进行选择,以及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1、定位基准的选择 ①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有如下四点要求,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便于工件装夹原则,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该轴选取左端为粗基准,便于装夹。 ②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有如下五条原则,基准重合原则,统一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该轴在精车加工中选取两端和与其对应的中心孔为精基准,采用互为基准原则,提高轴的同轴度,在磨削加工过程中,采用两顶尖为精基准,保证该轴各轴段的同轴度要求。 2、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方法的选择根据加工表面、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的要求,考虑现有工艺

模具制造工艺题库(问答和编程)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试题库 课程代码:131021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模具 学分:4 负责人:曾欣 参与人:刘咸超、郭蓉 二00九年四月

《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理论教学考试大纲 (适于高职模具专业) 一、考试的目的和性质 《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也是制造类其它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它是一门将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冲压成形工艺、注塑成形工艺与模具装配工艺等有机融合,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考核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同时现行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对教与学均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本门课程的考核中,应着重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考试的内容和范围 《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的考试要求学生掌握典型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掌握冲压模具与注塑模具典型零件的常规和特种加工方法、典型模具装配工艺,具备简单模具零件制造工艺路线设计与工艺文件编制的能力。 1、理论目标: (1)掌握典型模具零件机械加工技术的基本工艺知识。 (2)掌握典型模具零件特种加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 (3)了解模具装配的方法和装配工艺路线。 (4)掌握典型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文件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 (1)初步具备典型模具零件机械加工能力。 (2)初步具典型模具零件特种加工能力。 (3)简单具备模具装配能力和模具装配工艺路线拟订能力。 (4)具备典型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的能力。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论文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论文 班级:10材控2班学号:1010121136 姓名:赵佳伟 摘要:在现代生产中,模具已成为大批量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和日用生活品的重要工艺装备。应用模具的目的在于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率,并且降低生产成本。所以模具工业已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产业,而模具工业的发展将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模具工业的发展关键是模具技术的发展。由此这篇文章将浅显的分析当今国内外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其中也包括了模具工业的市场。并且较为初步的介绍了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和现代模具工业的特点。浅谈了模具技术发展的八大趋势。 关键词:模具; 模具工业模具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1 引言 模具作为重要的工艺装备,在消费品、电器电子、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产品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及塑料零件的90%将由模具完成。我国模具行业近年来均增长速度为21%。今后一段时期,对模具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四个行业:汽车行业、家用电器行业、电子及通讯行业和建材行业。模具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要比模具自身的价值高几十倍。如汽车行业,目前我国汽车产量超过400万辆,基本车型达到170种,新车型和改装车型将达430种,汽车换型是约有80%的模具需要更换,一个型号的汽车所需模具达数千副,价值上亿元;家用电器行业中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微波炉、录像机、摄影机、VCD、DVD等需用模具量大。单台彩电需用模具约140副。价值700万元。目前,全世界模具年产值约为600亿美元,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从1997年开始,我国模具工业产值也超过了机床工业产值。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模具行业日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产业政策的决定》也把模具行业列为机械制造工业改造序列的第一位。1999年8月20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决定》指出:要在电子信息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网络及通信、计算机及软件、数字化电子产品等方面,在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技术、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等有一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布《决定》之前,1999年7月,国家计委和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目录)》,《指南》中列入了电子专用模具、塑料成形新技术与新设备、快速原型制造工艺及成套设备、激光加工技术及成套设备、汽车关键零部件等。例如,采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和设备,用分层实体堆积等方法,可以将复杂的CAD模型转化为实物,使模具和产品的设计、评价与制造周期大大缩短,企业就能快速抢占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2 模具工业的概述

手工艺品制作教学计划

手工艺品制作教学计划 一、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年满16 周岁以上50 周岁以下,具有一定文化基础,身体健康,有培训意愿的在册平困户。主要对象各类从事蔬菜种植的技术人员及适度规模的种植户。 二、指导思想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农民,注重实效的基本指导思想,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培训目标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培养有一定政治觉悟,理解惠农政策,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蔬菜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 四、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解1、刺绣刺绣概述、源流、流派、 历代刺绣、民间刺绣、发展,现代机绣与手工刺绣的区别,特点和种类,教授花色设计与具体针法,刺绣的基本表现手法和针法的使用; 2、扎染的历史发、特点、染料与面料的

关系、制作方法;3、钩针、棒针的编织原理、符号识别、编织技法;在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都具有较强的实做要求。 教学课时分配: 五、培训内容 第一章刺绣工艺 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刺绣概述、源流、流派、历代刺绣、民间刺绣、发展等,掌握刺绣的特点和种类,现代机绣与手工刺绣的区别。2、针法与制作。了解多种针法和表现特征、掌握主要几种针法,熟悉运用到服装中。 重点:材料与特点、掌握熟悉针法 难点:绣线与面料的匹配、花色设计与服装的有机结合、针法

图案于服饰面料的结合 教学要点(知识点): 1. 刺绣概述、源流、流派、历代刺绣、民间刺绣、发 展 2. 特点和种类 3、花色设计 4、多种刺绣针法 类别:直绣、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施针、辅助针、变体绣。各类针法10 种以上,主要有齐针、抡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打子、结子、网绣、挑花、纳锦、穿珠针等 第二章串珠手工艺 教学要求:了解串珠的发展、种类、工具、特点、掌握串珠的基本技法和基础步奏 重点:基本技法、基本步奏 难点:对不同的工艺品串珠要用的技法不同,需熟练基础教学要点: 1、基础珠子的穿法 2、串珠的基本步奏 3、多种串法结合

模具制造工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典型的刀具磨损过程分为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急剧磨损阶段。2.精加工基准的选择原则应遵循如下原则:统一基准、基准重合、互为基准和自为基准等原则。 3.在切削加工中,用于描述切削机理的指标是切削层及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参数包括切削层公称厚度 hD 、切削层公称宽度bD 和切削面积,其中切削面积=hD × bD。 4.积屑瘤很不稳定,时生时灭,在粗加工时产生积屑瘤有一定好处,在精加工时必须避免积屑瘤的产生。 5、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先主后次穿插进行、先基面后其它、先面后孔。 6、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的总和,称为作业时间。 7、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__ 切削速度 _、___背吃刀量和_ 进给量 __。 8、根据力的三要素,工件夹紧力的确定就是确定夹紧力的大小、_方向_ ______和作用点。 9、刀具的正常磨损有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前后刀面同时磨损。 10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称为安装。 11、工件通常采用的三种定位方法是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夹具定位的方法。 12、主偏角是指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_ 主切削刃和假定进给方向的夹角。 13、砂轮的的特性由磨粒、结合剂、粒度、硬度、组织五方面要素决定。 14、所谓基准就是工件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的那些__点___、__线___、____面__, 一般用中心线、对称线或平面来做基准。 15.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种,其中主运动运动是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的运动。 16.最常用的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是高速钢、硬质合金,其中硬度高的是硬质合金,制造工艺性好的是高速钢。 17.工件定位时被限制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能满足工件加工技术要求的定位形式称为不完全定位。 18. 工件以一面两孔定位时,常采用一个支承板,一个圆柱销和一个削边销作为定位元件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该定位方式共限制了工件的 6 个自由度,其中削边销限制了工件一个自由度。 19.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杠杆”零件的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设计题目:“杠杆”零件的工艺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系 学生姓名:刘立果 学号:200601100072 专业班级:机制自动化(3)班 指导教师:李菲 2009年12月17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先从设计背景方面分析了零件作用和工艺,然后指定设计方案包括毛坯的制造形式和对加工基面的选择最后实施方案。制定出工艺 路线,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艺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切削用量及 基本工时,最后进行了夹具的设计。 关键词:作用,工艺,毛坯,基面,路线,加工余量,尺寸,切削用量基本工时,夹具。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4) 1.1零件的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2.工艺规程设计 (5)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 2.2基面的选择 (5) 2.3制定工艺路线 (5)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 3.夹具设计 (10) 4. 结果与讨论 (11) 4.1课程设计结果 (11) 4.2课程设计结论 (11) 5. 收获与致谢 (11) 6. 参考文献 (11)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1. 零件的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杠杆(见附图1),它位于传动轴的端部。主要作用是传递扭矩,零件中部有一孔ф20H7,两端分别是通孔和盲孔ф8H7,三孔均要求有较高的配合精度,用于传递较小扭矩。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共有两组加工平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述如下: 1.上表面 这一组表面包含两个ф8H7的孔和其倒角;与两孔垂直的平面包括通孔的端面ф16、盲孔的端面ф20和中部孔的端面ф32. 2.下表面 此加工面包括长宽均为68的下表面轮廓还有ф20H7孔及其倒角。 2.工艺规程设计 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由于零件为大批量生产且轮廓尺寸不大,可采用熔模铸造。2.2 基面的选择 加工下表面轮廓是以ф20的端面ф32为粗基准;在以加工好的下表面为基准加工通孔ф8的端面ф16、盲孔ф8的端面ф20和ф20的端面ф32。

模具制造工艺设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2 1.1零件结构分析 2 1.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2 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 2.1毛胚类型的确定 3 2.2毛胚结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3 2.3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4工艺方案的确定 4 第三章、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 第四章、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5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9总结10参考文献10

引言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工艺学》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而进行的,对本人而言,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从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很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及结构分析 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硬度等机械性能要求、结构分析等。 工艺规程设计 毛坯的选择,根据零件的要求,进行毛坯尺寸和公差等零件锻件图的确定。 毛胚制造工艺设计。 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 电火花线切割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包括对零件的铣削和磨削,零件的孔隙加工及工序内容的确定。 工序卡 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根据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加工简图,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及分析 1.零件结构形状分析 该零件从形体上分析其总体结构为平行六面体,上表面有4个直径为8,2个直径为6的凹模通孔,中间为下凹的型腔,因此其结构形状较简单。 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如图可知,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外形尺寸也不大。要求的尺寸标注采用统一的基准即设计基准,零件内腔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高,下凹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0.4。另外,该零件有一个固定孔,其精度要求Ra为0.4,平面部分位Ra0.8。

模具制造工艺试卷1及答案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模具制造工艺A试卷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 若采用成型磨加工凸模时,若其加工有几个回转中心的工件所采用的夹具为万能夹具。 2. 高速铣削的可加工硬度高达 HRC55-65 的零件。 3. 成型磨削是将零件的轮廓线分解成若干直线与圆弧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段磨削,使之达到图 纸的技术要求。 4. 电火花成型加工中粗加工采用负极性加工,电火花线切割的精加工采用正极性加工。 5. 在快速成型过程中,需将CAD实体模型进行表面网格化处理,生成 stl 文件。 6. 超声波加工适于加工的材料有:宝石、玻璃等 7. 电解加工时,母模与电源负极连接。 二、问答题(共60分,每小题10分) 1. 请从模具零件表面层应力状态角度分析采用磨削、电火花成型、高速铣削三种工艺的差别。 磨削表面应力较大,主要为拉应力 电火花由于切削力较小,但存在高温现象,所以有一定的拉应力,但较小。 高速铣削切削力较小,但应力状态主要为压应力 2. 请简述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工艺范围及其特点。 结构上适合型腔及深沟槽的加工,精度高,效率低,需制造电极,故生产周期长。 3. 请简述熔融沉积制造法快速成型工件的全过程。 构造三维模型—三维模型近似处理—成型方向选择—分层切片处理—选择适当的工艺进行分层叠加 成型三维产品—工件剥离—进行后强化或表面处理。 4.请简述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原理。 一定的正负极距离,电压作用下形成放电通道,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离子撞击工件表面,剧烈的撞击及快速的汽化爆炸作用,完成加工 5. 请比较在固定凸模时采用压入法或铆接法的利弊. 压入法制造困难,但精度高。铆接法正好相反 6.对于形状复杂、凸模数量又多的小间隙冲裁模,如何控制凸模与凹模间的间隙? 可采用镀铜法透光法涂层法腐蚀法,保证镀层、涂层或腐蚀量与间隙一致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优秀]

前言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飞行器钣金件、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我们在学习完《飞机钣金成形原理和工艺》等模具相关基础课程后,安排了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以帮助我们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内容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图1 零件图 1)零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如图1所示零件图,该零件外形尺寸为R11,19;内孔尺寸为R3,6,均未标注公差,公差等级选用IT14级,则用一般精度的模具即可满足制件的精度要求. 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形状简单,适合冲裁成形. 3)制件材料分析制件材料为45钢,抗剪强度为432~549米pa,抗拉强度为540~685米pa,伸长率为16%.适合冲压成形. 综合以上分析,得到最终结论:该制件可以用冲压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有几点应注意: 1)孔与零件左边缘最近处仅为2米米,在设计模具是应加以注意. 2)制件较小,从安全方面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 3)有一定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零件图可知,该制件需落料和冲孔两种冲压工艺,设计模具时可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模具论文

摘要 冲压是机械制造业中一种较先进的加工方法,与切削加工相比,具有材料利用率高、制品力学性能好,互换性强、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我设计的这套复合模具,采用倒装复合模具冲压,因为倒装模具有许多的优点,比如说:制件精度高,由于是在冲床的一次行程内,完成数道冲压工序。因而不存在累积定位误差。使冲出的制件内外形相对位置及各件的尺寸一致性非常好,制件平直。生产效率高,模具结构紧凑,面积较小。由于采用弹压卸料装置,使冲制出的工件平整,表面质量好。采用打料杆将工件或废料从凹模孔中打下,因而工件或废料不在凹模孔内积聚,可减少工件可废料对孔的涨力。从而可减少凹模的壁厚,使凹模的外形尺寸缩小,节约模具材料。 根据零件图的结构分析,该零件采用倒装复合模具冲压比较合理。该复合模具结构特点是:凸凹模安装在下模座上,采用弹压卸料装置将废料从凸凹模上卸下。而它的凹模是安装在上模座上,因而就存在着如何将凹孔内的工件从孔中排出的问题,故在凹模内安装推件块把凹模内的工件在冲压完成后推出。该模具一次冲压就可以冲出完整的产品。 本论文应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的模具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怎样确定工艺方案,了解了模具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摘要 (1) 目录 (2) 前言 (3) 第1章冲压的分类及发展 (5) 1.1冲压的分类 (5) 1.2冲压的发展 (6) 第2章冲压模具先进制造工艺及设备 (7) 第3章未来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11)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模具制造工艺(含标准答案)

作业1 1.什么是模具加工工艺规程?在模具制造中,它主要有哪些作用? 答: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档。作用:1是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2是生产组织和管理的依据3是加工检验的依据 2.制订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合理的加工工艺规程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答: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保证以最低的市场成本和最高的生产效率,可靠地加工出符合设计图样所要求的模具产品。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模具质量的可靠性2加工工艺的先进性3加工成本的经济性4工作条件的合理性 3.什么是工艺基准?简述工艺基准的选择原则。 答:工艺基准:零件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包括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选择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2基准统一原则3基准对应原则4基准传递与转换原则 4.在选择加工方法时,重点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考虑的因素:1)工件材料的性质2)工件的形状和尺寸 3)生产类型4)现有生产条件 5.零件的加工为什么常常要划分加工阶段?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则是什么? 答:原因:1保证加工质量2合理使用设备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加工阶段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必须根据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和工件的刚性来决定。 6.机械加工顺序安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1先粗后精2先主后次3基面先行4先面后孔 7.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1、减少误差法2、误差补偿法 3、误差分组法 4、就地加工法5、误差平均法 作业2 1.刀具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 答:高硬度和高耐磨性、足够的强度和冲击韧性、高耐热性。 2.简述铣削用量选择的原则?

制造工艺论文

快速成形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2011级车辆3班 学号20111529 姓名刘琳娜 摘要: 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制造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遍和CAD/CAM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RP技术得到了异乎寻常的高速发展,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快速成形技术发展至今,以其技术的高集成性、高柔性、高速性而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快速成形的工艺方法已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主要工艺有五种基本类型:光固化成形法(SLA)、分层实体制造法(LOM)、选择性激光烧结法(SLS)、熔融沉积制造法(FDM)和三维打印(3DP)。 关键词: 快速成形技术特点优缺点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本文阐述了快速成形技术的基本概念, 总结了快速成形技术的方法、特点和优缺点,快速成形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快速成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 快速成形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M)又称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简称RPM)技术,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高新制造技术,被认为是近20年来制造领域的一个重大成果。它集机械工程、CAD、逆向工程技术、分层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激光技术于一身,可以自动、直接、快速、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从而为零件原型制作、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实现手段。即,快速成形技术就是利用三维CAD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形机,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 二、快速成形技术特点 1.快速性 通过STL格式文件, 快速成形制造系统几乎可以与所有的CAD造型系统无缝连接, 从CAD模型到完成原型制作通常只需几小时到几十小时,可实现产品开发的快速闭环反馈。以快速原型为母模的快速模具技术, 能够在几天内制作出所需材料的实际产品, 而通过传统的钢制模具制作,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2.高度集成化 快速成形技术实现了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在快速成形工艺中, 计算机中的CAD模型数据通过接口软件转化为可以直接驱动快速成形设备的数控指令, 快速成形设备根据数控指令完成原形或零件的加工。 3.与工件复杂程度无关 快速成形技术由于采用分层制造工艺, 将复杂的三维实体离散成一系列层片加工和加工层片之叠加, 大大简化了加工过程。它可以加工复杂的中空结构且不存在三维加工中刀具干涉的问题,理论上可以制造具有任意复杂形状的原形和零件。 4.高度柔性

天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院机械工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班级组别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2014年 10 月 10 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一章零件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1)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3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1) 第二章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2.1选择毛坯 (2) 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加工余量 (2) 2.3绘制拨叉毛坯简图 (3)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4) 3.2拟定工艺路线 (4) 3.3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6) 3.3切削用量的确定 (7) 第四章机床夹具设计 4.1定位及加紧机构设计 (8) 4.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1) 4.3夹紧元件的强度校核 (13) 4.4定位误差分析 (14) 参考文献.................................................... .. (18)

附 录 .................................................... . (19)

第一章零件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拨叉。它位 于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 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 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 方的φ20H7孔与操纵机构相连,并用 螺钉经M5孔与变速叉轴连接。拨叉脚 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 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 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 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通过 连接装置改换档位,实现变速。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QT400,球墨铸铁 是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 墨,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 特别是提高了塑性和韧性,从而得到 比碳钢还高的强度。 该拨叉零件叉轴孔Φ20H7 mm的 轴线是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的设 计基准,拨叉头左端面是拨叉轴向方 向上尺寸设计基准。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定位加工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另外,由于拨叉件刚性较差,受力易发生弯曲变形,选用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力作用在插头的右端面上,可以避免在机械加工中产生夹紧变形, mm的尺寸要求,所以选择拨叉脚左端面作为粗基准。夹紧稳定可靠。由于有50 2.0 采用Φ32 mm的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尅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拨叉脚左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该拨叉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在粗加工阶段,首先用车床将精基准(拨叉头左端面和叉轴孔)准备好,因为车床可以一次性将两个精基准都加工出来,从而提高了精度,也为使后续工序都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由于精度要求不高,故而粗铣,半精铣拨叉脚左右端面、拨叉脚内表面、螺纹孔端面,最后完成M5螺纹孔的加工,这也体现了工序集中的原则。 1.3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由零件图示的生产批量200件可知,该零件为单件小批量生产。

模具制造工艺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制造精度高 (2)使用寿命长 (3)制造周期短 (4)模具成本低 2、模具制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制造质量要求高 (2)形状复杂 (3)模具生产为单件、多品种生产 (4)材料硬度高 3、模具主要零件的精度是如何确定的? 模具精度主要由其制品精度和模具结构的要求来决定的。为了保证制品精度,模具的工作部分精度通常要比制品精度高2~4级;模具结构对上、下模之间配合有较高的要求,为此组成模具的零部件都必须有足够高的制造精度,否则将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制品,甚至会使模具损坏。 第二章模具机械加工的基本理论

1、何谓设计基准,何谓工艺基准? (1)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2)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按工艺基准用途不同,又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2、如何正确安排零件热处理工序在机械加工中的位置? (1)预先热处理:预先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时效和调质。这类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其工序位置多在粗加工前后。 (2)最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包括各种淬火、回火、渗碳和氮化处理等。这类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零件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常安排在精加工前后。 3、制约模具加工精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3)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4、工艺系统热变形是如何影响加工精度的?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会受到各种热的影响而产生温度变形,一般也称为热变形。这种变形将破坏刀具与工件的正确几何关系和运动关系,造成工件的加工误差。另外工艺系统热变形还影响加工效率。 5、如何理解表面完整性与表面粗糙度?

模具制造工艺

模具制造工艺 选择之前注塑模课程设计工艺进行分析,更正之前不恰当之处当时我的任务是完成装配图,其他部分由组员完成。 装配图截图如下: i

第一处明显错误是在做型芯时,未将突起部分做成镶件,由于两个突起部分相 隔尺寸太小,无法进行很好的加工成型。如下图1所示 图1 现在将型芯做成镶件形式,加工方便,容易制造,节约成本,缩短制造周期, 镶件磨损也便于更换,但比稳定性相对于整体有所下降。 不管是前期热处理和后处理都很方便,容易实现。

另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考虑安装调试而引起,制造、加工、使用理论 上来说都不存在什么大问题,只是在将模仁安装到模架上时出现较大的问题。 如 下图所示, 改进前,看似没有多大问题,但肯定是安装不进去,没有能加工到这么完美 的零件,改进后很方便是实现安装,并且对模具的使用要求没有一点变化 改进后 改进后 改进后 改进后

推杆安装设计部位也不对,下图所示, 改进前没留间隙 改进后开出相应间隙 若不开间隙,那么加工要求高,不容易实现,而且没有多少明显的特点,故需将之加间隙,安装工作都方便。 从以前所做的模具中选取两个零件来分析制造工艺等。

1. “Z”型拉料杆 拉料杆三维结构如下图1所示 1. 工艺性分析 本零件是主流道冷料穴底部带钩型的拉料杆使冷料穴兼有开模时将主流道凝料从主流道中拉出来附在动模边的作用。其固定方式是以6-0.01部位与推杆固 定配合(配合种类为过渡配合H7/m?与推杆同步运动。零件的材料为T10A经淬火.回火后硬度为HRC53-58其工作部位是拉料杆Z形头部。表面质量要求高,是本零件加工的关键部位。本零件尺寸齐、要求合理、结构工艺性好。 2. 选择毛胚 本零件是模具普通轴类,选取材料为①6的T10A钢。因为零件时单件生产,故为一般自由制造。 3. 拟定零件工艺路线 1定位基准 本零件为轴类零件,加工时采用外圆工作为粗基准装夹工件(夹具装夹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外圆)进行加工。一般可按照粗基准原则。 2加工方法

模具实训总结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总结

模具实训总结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总结很快我们就要走出校园,进入社会,面临就业了,我想用人单位 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地手把手地引导我们怎样去做,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机加工和热加工,虽然危险性较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做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一周的模具制造课程设计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身情况去感悟,去思考,这才是本次实习的根本目的。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经历了十几年的理论学习,然而都懂得理论知 识与实践是有差距的,但我们一直不以为然,也没有机会来验证这句话的实际差距到底有多少。模具制造课程设计给了我们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就在课堂中的我们感受到了动手能力重要性,只凭着脑子的思考、捉摸是不能完成实际的工作的,只有在拥有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熟练掌握实际能力,包括机械的操作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把知识灵活、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模具制造课程设计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改革等,保证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模具制造技术是直接服务于机械加工领域专业群各岗位的核心技能课程,课程属于第1级学习难度范围。在产品制造中,产品的图样识读、零件造型与测绘是加工及技术人员交流工程技术思想、制造信息的基本工具与方法手段,无论是设备操作还是加工编程、工艺编制,“图样识读”是其岗位的首要工作任务,“造型与测绘”是编程员、工艺员、检验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之一。从课程体系上,本课程是机械加工领域专业群引入专业的首门课程,课程所形成的“图样识读、造型与测绘”工作能力,是开展专业学习领域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并在后续涉及机械产品设计与加工技术、制造工艺、设备操作等若干课程中持续贯穿运用与提高。 通过模具制造技术、通用机床的零件加工等课程学习,学生在具备专业基础能力后,使学生对产品制造过程的相关技术、图样所赋予的制造信息有更直接的感受和探研,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的动力。

模具制造工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典型的刀具磨损过程分为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急剧磨损阶段。 2 ?精加工基准的选择原则应遵循如下原则:统一基准、基准重合、互为基准和自 为基准等原则。 3?在切削加工中,用于描述切削机理的指标是切削层及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参数包括切 削层公称厚度 hD 、切削层公称宽度 bD 和切削面积,其中切削面积=hD x bD 。 4 ?积屑瘤很不稳定,时生时灭,在 _____________ 粗加工_________ 时产生积屑瘤有一定好处, 在精加工时必须避免积屑瘤的产生。 5、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 先主后次穿插进行先基面后其它、先面后孔。 6、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的总和,称为作业时间_____________ 。 7、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 _ 、背吃刀量和_ 进给量—。 8、根据力的三要素,工件夹紧力的确定就是确定夹紧力的大小、—方向_ 和作用点。 9、刀具的正常磨损有前________ 、后刀面磨损和前后刀面同时磨损。 10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称为安装。 11、工件通常采用的三种定位方法是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夹具定位的方法。 12、主偏角是指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和假定进给方向 的夹角。 13、砂轮的的特性由磨粒、结合剂、粒度、硬度、组织五方面要素决定。 14、所谓基准就是工件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的那些点、线、面, 一般用中心线、对称线或平面来做基准。 15?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种,其中主运动运动是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的运动。 16?最常用的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是高速钢、硬质合金,其中硬度高的是硬质合金, 制造工艺性好的是高速钢。 17. 工件定位时被限制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能满足工件加工技术要求的定位形式称为不 完全定位。 18. 工件以一面两孔定位时,常采用一个支承板,一个圆柱销和一个削边销作为定 位元件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该定位方式共限制了工件的 _6_个自由度,其中削边销限制了工件一个自由度。 19?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2 零件结构分析 2 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2 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 毛胚类型的确定 3 毛胚结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3 定位基准的选择 4 工艺方案的确定 4 第三章、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 第四章、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 5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9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0 引言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工艺学》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而进行的,对本人而言,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从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很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及结构分析 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硬度等机械性能要求、结构分析等。 工艺规程设计 毛坯的选择,根据零件的要求,进行毛坯尺寸和公差等零件锻件图的确定。 毛胚制造工艺设计。 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 电火花线切割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包括对零件的铣削和磨削,零件的孔隙加工及工序内容的确定。 工序卡 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根据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加工简图,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及分析 1.零件结构形状分析 该零件从形体上分析其总体结构为平行六面体,上表面有4个直径为8,2个直径为6的凹模通孔,中间为下凹的型腔,因此其结构形状较简单。 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如图可知,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外形尺寸也不大。要求的尺寸标注采用统一的基准即设计基准,零件内腔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高,下凹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另外,该零件有一个固定孔,其精度要求Ra为,平面部分位。另外零件上孔比较多,要求有一定的位置精度。零件上各孔的精度,垂直度和孔间距要求。常用零件各孔径的配合精度一般为IT7 ~IT6, ~ .对安装滑动导柱的零件,孔轴线与上下模座平面的垂直度要求为4级精度。零件上各孔之间的孔间应保持一致,一般误差要求在以下。 材料的机械性能分析 T10A强度及耐磨性均较T8和T9高,但热硬性低、淬透性不高且淬火变形大。适于制造切削条件差、耐磨性要求较高,且不受忽然和剧烈振动,需要一定韧性及具有锋利刀口的各种工具,如车刀、刨刀、钻头、切纸机、低精度而外形简单的量具(如卡板等),可用作不受较大冲击的耐磨零件。 该钢在退火状态下进行粗加工,然后淬火低温回火至高硬度,再精加工。获得高的耐磨性和镜面抛光性。进行低碳马氏体低温淬火,使具有较高的耐磨星河强韧性,预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