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威胁,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和致命的疾病之一。而近年来,研究表明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将探讨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生理状态。一些常见的低血糖症状包括头晕、虚弱、心慌、出汗、注意力不集中等。低血糖通常与糖尿病密切相关,是由于服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超过所需量而引起的。然而,低血糖也可发生在非糖尿病人群中,比如长时间没有进食或过量酒精摄入等情况下。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危害巨大。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而对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首先,长期低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使血管收缩功能减弱,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次,低血糖还可能影响心肌的代谢和功能,增加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风险。此外,低血糖还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除了这些直接的影响,低血糖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例如,低血糖可以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导致心率和血压波动,从而触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此外,低血糖还可能引起血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虽然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但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低血糖如何影响心血管系统,并确定患者应该如何管理低血糖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除了低血糖本身的影响,一些基础疾病和治疗方法也可能增加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例如,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然而,临床上也存在一种现象,即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能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但并不一定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这表明,对低血糖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总结起来,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尽管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然而,有必要认识到低血糖对心血管健康的潜在影响,并加强对低血糖的管理和预防。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低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保障人们的健康。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5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患者,并结合近期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嗜甜食、嗜荤食,大多数具有吸烟史、运动少,并且伴有低血糖。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饮食习惯差、低血糖经常发作,运动次数少,并且伴有吸烟史,应该引起重视。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对65例住院及固定门诊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的临床分析,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从多个方面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05年9月~2009年9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分为2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组(A组)65例,男37例,女28例,平均65.23±7.56岁,病程6.25±3.35年;选取同一时期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心脑血管病变者为对照组(B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平均61.89±6.27岁,病程6.10±3.22年,A组和B组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经X【sup】2【/sup】检验,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采用1999年WHO诊断的诊断标准;缺血性心脏病按Minesoda编码心电图,有典型的心绞痛史或心前区不适史并有发作性ST-T改变者;脑血管病变: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方法:参考中华医学会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课题组,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病史,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血糖控制水平、并发症情况等。 统计学处理:运用SASl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用(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sup】2【/sup】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 饮食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两组在饮食控制、饮食嗜好两方面的比较结果显示,A组饮食控制方面明显不如B组;饮食嗜好方面嗜甜食、荤食者的比例,A组高于B组,而嗜素食者A组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由此可以证明,控制饮食、嗜甜食、荤食是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素食有保护性作用,见表1。

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威胁,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和致命的疾病之一。而近年来,研究表明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将探讨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生理状态。一些常见的低血糖症状包括头晕、虚弱、心慌、出汗、注意力不集中等。低血糖通常与糖尿病密切相关,是由于服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超过所需量而引起的。然而,低血糖也可发生在非糖尿病人群中,比如长时间没有进食或过量酒精摄入等情况下。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危害巨大。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而对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首先,长期低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使血管收缩功能减弱,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次,低血糖还可能影响心肌的代谢和功能,增加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风险。此外,低血糖还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除了这些直接的影响,低血糖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例如,低血糖可以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导致心率和血压波动,从而触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此外,低血糖还可能引起血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虽然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但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低血糖如何影响心血管系统,并确定患者应该如何管理低血糖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除了低血糖本身的影响,一些基础疾病和治疗方法也可能增加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例如,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然而,临床上也存在一种现象,即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能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但并不一定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这表明,对低血糖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总结起来,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尽管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然而,有必要认识到低血糖对心血管健康的潜在影响,并加强对低血糖的管理和预防。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低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保障人们的健康。

低血糖

低血糖 病因 (1)胰岛素用量过多或病情好转后未及时减胰岛素。 (2)由于开会、外出参观、收工较晚等原因使进食或加餐较平常时间推迟。 (3)活动量明显增加未相应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4)进食量减少,没及时相应减少胰岛素。 (5)注射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PZI比RI多1~2倍)且用量较大,常常白天尿糖多而夜间低血糖。 (6)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之前没有按时进食或加餐。 (7)情绪从一直比较紧张转为轻松愉快时。 (8)出现酮症后,胰岛素量增加,而进食量减少。 (9)PZI用量过多。 (10)加剧低血糖的药物。 症状 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1)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遇到低血糖该如何处理 低血糖有哪些表现 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昏迷 出现低血糖怎么办 ①方糖或果糖1-2粒 ②小食:面包1-2片、或饼干5-6块 ③果汁或含糖饮料半杯 ④饭、粉、面一小碗 一般15分钟内症状缓解,不缓解应到医院处理 低血糖昏迷怎么处理 ①如有可能应测血糖 ②病人尚有意识,可饮糖水 ③病人已昏迷,亲友可以在病人口腔粘膜、牙龈上涂抹蜂蜜等 ④同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低血糖怎么预防 ①按时进食,生活规律 ②不可随便增加药量 ③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剂量 ④运动量恒定 ⑤常测血糖 ⑥随身带糖果以备用 低血糖异常血糖降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 危害 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①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②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③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④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为了防止低血糖昏迷,糖尿病患者平时注意随身带两样东西:一样是“病人卡”,说明自己的姓名、所患疾病名称、用药情况、家庭住址等;另一样就是食品或糖果,必要时吃上以迅速改变低血糖状态,但千万注意不要用甜味剂食品治疗低血糖。 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 表现心率加快,脉压增加,静息期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神经系统受损 大脑皮层受抑制,可发生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渐丧失,嗜睡、振颤、精神失常等,当皮层下受抑制,骚动不安,瞳孔散大,强直性惊厥等,甚至瘫痪,血压下降。 其它 眼睛、肾脏:出现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加重肾损伤害。 急救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平衡血糖,合理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平衡你的血糖:无论对健康人还是糖尿病人。保持稳定的血糖浓度没有大的波动才是理想状态,应合理利用低GI食物。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

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人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慢。 长期摄入低GI食物,对心血管疾病、体重控制、调节血脂等多方面都有意义。运动员吃低GI食物,由于能量的缓慢释放,可提高其运动耐力和持久力。对阻止癌症的发展也有益:如肠癌、乳腺癌等。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可以用于对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人和肥胖者的膳食管理,也可应用于运动员的膳食管理。 所有形式的浓缩糖白糖、红糖、麦芽糖、葡萄糖、蜂蜜和糖浆在体内释放能量的速度都很快会引起血糖迅速升高。(基本不含任何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体内不需要这些能量,它们就会转化成脂肪贮藏在体内。 没有维生素和矿物质,人体新陈代谢的效率就会降低,造成能量缺乏以及体重失控的恶劣后果。 水果:含有被叫做果糖的简单糖,和葡萄糖以及蔗糖一样,它不需要消化的过程,可以很快进入血液。但果糖为缓慢释放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因为果糖在体内要先转化为葡萄糖,再进入血液)。

苹果:主要含有(果糖),所以热量的释放速度比较缓慢。 香蕉:同时含有(果糖和葡萄糖)释放能量就要比苹果快些了。(因为含有葡萄糖) 葡萄和椰枣:由于含有纯(葡萄糖)释放能量速度很快。

牛奶中的乳糖:也是一样。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为缓慢释放能量的碳水化合物 白面包、精白米和精制谷物:精制碳水化合物与精制糖有同样的影响结果。(都是热量释放速度比较快的)会把“复杂”碳水化合物降解为“麦芽糖”类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当你进食简单碳水化合物后,你的血糖水平会迅速升高。 面包引起的血糖反应:进食面包40分钟后, 血糖水平几乎是进食意大利面后血糖峰值的2倍。身体释放出将近3倍的胰岛素来帮助恢复血糖的水平。 意大利面引起的血糖反应:进食意大利面40分钟后,血糖水平达到最高值,身体释放胰岛素来帮助葡萄糖离开血液进人细胞。2小时后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都恢复正常。 燕麦由于“复杂”,所以释放是比较缓慢的。 血糖指数(GI)是最好的指标吗? 快速释放的食物和火箭燃料一样,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以爆发的形式释放其所含的葡萄糖。

心脑血管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

心脑血管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 山东省安丘市市立医院 26210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两者常合并存在,互为因果 而使临床治疗的难度加大,导致患者预后恶化。因此,在临床中对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糖 尿病患者,要求强化血糖治疗,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本 身的因素以及治疗药物与降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在降糖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现对我院心内科住院期间出现低血糖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和 特点,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9年1月~2015年12月因心血管疾病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179例,在住院期间有42例出现了低血糖症,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61±11.7)岁。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 23例,高血压病7例,心肌病5例,心律失常4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其中11例有慢性心功能不全。 1.2? 治疗情况? 患者入院后按所患心血管疾病给予相应的治疗,主要有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β-B)、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硝酸酯类药物、胺碘酮等,心衰患者给予洋地黄、利尿剂,介入治疗2例, 其中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例、射频消融术1例。所有患者均严格糖尿病饮食、提倡个体 化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方面根据病情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口服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瑞格奈类,其他尚有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入院第2天对所有患者进行6次 血糖监测(用罗氏快速血糖仪监测末梢血糖),分别为空腹血糖,早、中、晚餐后2h血糖 以及睡前、3am血糖,以后根据情况每3~5天复查1次。治疗目标为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8.0mmol/L,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步调整药物的剂量。 1.3? 诊断方法?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悸、出汗、头晕、胸闷、饥饿感或精神异常、抽搐、昏迷等低血糖的 症状;补充糖分后低血糖症状即缓解;用快速血糖监测仪检测血糖≤2.8mmol/L。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s表示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发生时间? 低血糖症均发生在入院后3~11天内,发生于白天(6am~6pm)29例(69.05%),晚上 (6pm~6am)13例(30.95%),从6am至次日6am按每4h一个时间段划分。 2.2? 治疗转归? 所有病例一经确诊,轻症者予口服糖果、糖水等食物即可缓解,重症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 萄糖50ml,如仍不能缓解者继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1例病情较重者给予氢化可的 松静脉点滴,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及时监测血糖情况随时调整葡萄糖的用量,直到病情 稳定。本组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好转,血糖控制平稳。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探究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探究在当今社会,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 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其中,糖代谢异常是一个普遍存 在的问题,其不仅影响着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的发生。本文将对糖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进行探究。 一、糖代谢异常 糖代谢异常是指机体内糖的利用和代谢发生异常的状态。正常 情况下,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关键因素。糖尿病就是由于胰 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导致血糖控制失常而发生的疾病。除了糖尿病,糖代谢异常还包括高血糖、低血糖、血糖不稳定等。这些异 常状况会导致血糖过高或过低,进而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二、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高 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中的脂质含量增加,血液 黏稠度增大,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导致高血压、冠 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糖尿病患者的心脏

病发病率也比正常人高出很多,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预防心血 管疾病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糖代谢异常与肥胖症 肥胖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与肥 胖症之间也有很大的关联。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往往比正常人要高,但却无法完全降低血糖水平。这种反复的高血糖状态会破坏 胰岛β细胞,并加速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循环反馈加剧了肥胖和 糖尿病的恶性循环。因此,在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过程中,控制 血糖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糖代谢异常与脑血管疾病 除了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糖代谢异常还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 风险。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罹患中风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2到3倍,且糖尿病患者中的脑血管疾病也更重。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 皮细胞受损,血管壁中的脂质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大,这些 因素都会破坏脑部血管,加速脑血管硬化的进程,并促进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肌少症、贫血与十年心血管风险的关联

糖尿病患者肌少症、贫血与十年心血 管风险的关联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合并症主要包括肌少症和贫血。本研究旨在探究糖尿病患者肌少症、贫血与十年心血管风险的关联。选取了1000名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相关检测。结果显示,肌少症和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35.2%和25.8%,与非糖尿病群体相比显著升高。同时,肌少症和贫血与十年心血管风险呈正相关,肌少症患者的十年心血管风险比正常人群增加了2.5倍,而贫血患者的十年心血管风险增加了1.8倍。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保护心血管健康,提高体育锻炼和补充营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糖尿病;肌少症;贫血;心血管风险;营养 正文: 1. 糖尿病与心血管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为严重的一种。 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支配的心肌或心脏瓣膜的器质性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脏生理状态和心血管功能

发生改变的一组疾病。 2. 肌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高。肌少症患者的骨骼肌质量和力量明显降低,常表现为晨起困难、走路缓慢、腰腿疼痛等症状。研究表明,肌少症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差,心肺功能低下,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3. 贫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 贫血是指全血中红细胞数量和/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 造成身体组织器官供氧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贫血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其发生率与病程、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贫血患者的代谢率下降,心肌营养不良,心肌供血不足,特别是贫血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合并症率有关,极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 糖尿病患者肌少症、贫血与十年心血管风险的关联 本研究选取了1000名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相关 检测。结果显示,肌少症和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35.2%和 25.8%,与非糖尿病群体相比显著升高。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肌少症和贫血与十年心血管风险呈正相关,肌少症患者的十年心血管风险比正常人群增加了2.5倍,而贫血患者的十年心血管风险增加了1.8倍。

低血糖对血管健康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低血糖对血管健康的影响及保护措施血糖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能量来源,它对于血管健康 至关重要。然而,当血糖水平过低时,即低血糖,会对血管健康产生 不利影响。本文将介绍低血糖对血管的影响,并提供一些保护措施来 预防低血糖对血管健康的不良影响。 首先,低血糖会导致血管功能紊乱。低血糖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这会使得血管壁紧张,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例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等。 其次,低血糖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内皮是血管壁的内层,对于维 持血管正常的扩张和收缩功能至关重要。低血糖会引起内皮功能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产生炎症反应,增加血管损伤和形成血栓的风险。 此外,低血糖也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低血糖情况下,血液中葡 萄糖水平下降,机体会释放出储备的葡萄糖来提供能量,但这也会导 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高黏稠度的血液流动性差,增加了血管阻力,容 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 为了保护血管健康,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预防低血糖对血管的 不利影响。首先,建议低血糖患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使用降 血糖药物,并遵循合理的饮食计划。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低血糖 发生的风险,从而减少对血管健康的损害。

其次,建议合理安排饮食和进食时间。除了遵循医生的建议,低血 糖患者还应养成定时进食、少食多餐的习惯,避免长时间的空腹状态,这样可以帮助稳定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适度的运动也可以对血管健康起到保护作用。运动可以提高 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血糖的利用和调节,同时也可以增加血 管内皮细胞的活性,促进血管的舒张和血液循环,降低低血糖对血管 功能的不良影响。 最后,低血糖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例如血糖监测、血脂检 测和血压监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健康问题,防止疾病的进一步 恶化。 综上所述,低血糖对血管健康有诸多不利影响,包括血管功能紊乱、内皮功能异常和血液黏稠度增加等。为了保护血管健康,低血糖患者 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饮食安排,适度运动,并进行相关检查。通过这些保护措施,可以减少低血糖对血管健康的损害,维护身 体的健康和稳定。 (字数:535)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 糖是人体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然而,当糖代谢出现异常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本文将探讨糖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以及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 一、糖代谢异常的类型 1.1 糖尿病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根据糖尿病的类型,可以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而2型糖尿病则是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所致。 1.2 低血糖症 与糖尿病相反,低血糖症是血糖水平过低的一种疾病。低血糖症可以由胰岛素过量注射、饮食不当或某些药物引起。低血糖症可以导致头晕、疲劳和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1.3 糖原累积症 糖原累积症是由于糖原合成酶的缺陷导致糖原无法正常分解,从而在肝脏和肌肉中累积过多的糖原。这种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肝脏肿大和低血糖症状。 二、糖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2.1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存在长期高血糖的风险,这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从而导致心 脏病、中风等疾病。 2.2 糖尿病与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糖还会引起视网膜病变,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之一。高血糖损害了视网膜血管,导致出血、水肿和视网膜血管新生,进而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2.3 低血糖症与脑功能障碍 低血糖症会导致脑细胞缺乏能量供应,从而引发脑功能障碍。严重 的低血糖症可以导致昏迷和脑损伤,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三、预防和治疗糖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 3.1 健康饮食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糖代谢异常疾病的关键。建议控制糖 类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避免高脂肪、高热 量的食物。 3.2 合理运动 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糖的利用和降低血糖水平。建议每天坚 持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和其他代谢 性疾病。 3.3 定期体检

低血糖与帕金森病的关联及其处理方法

低血糖与帕金森病的关联及其处理方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僵硬、运动障碍等症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低血糖可能与帕金森病的发病和病情恶化有关。本文将探讨低血糖与帕金森病的关联,并提供一些处理方法。 首先,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过低的状态,通常是血糖小于70毫克/分升。低血糖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饮食不均衡、胰岛素治疗过量、长时间空腹等。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其运动功能的受限,往往容易出现饮食不均衡和长时间空腹的情况,进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其次,低血糖与帕金森病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低血糖可能加重帕金森病患者已有的运动障碍症状,包括肌肉僵硬和震颤。低血糖会进一步抑制神经传导,使运动神经元的功能受损,从而加重病情。其次,低血糖还可能增加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障碍。低血糖会降低脑细胞的能量供应,进而影响脑功能,引发认知缺陷。最后,低血糖还可能加重帕金森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低血糖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病情。 针对低血糖与帕金森病的关联,有几种处理方法可以采取。首先,帕金森病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每天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避免长时间空腹。其次,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胰岛素治疗,避免用药过量。同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低血糖的风险。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血糖控制,如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锻炼。

除了上述的处理方法,还有一些其他值得注意的事项。首先,帕金森病患者应该与家人和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告知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其次,患者可以携带一些简单的血糖监测设备,方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血糖检测。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可以饮用一些含糖饮料或进食一些含糖食物来迅速纠正低血糖。 综上所述,低血糖与帕金森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低血糖可能加重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但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减少低血糖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格控制胰岛素治疗,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同时,适当的运动和与医生的沟通也是处理低血糖的重要手段。只有全面了解和正确处理低血糖与帕金森病的关联,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

心血管病患者血糖控制:综合考虑+个体化用药

心血管病患者血糖控制:综合考虑+个体化用药本帖最后由洋大侠于 2015-7-21 09:53 编辑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好血糖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已证实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可减少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故推荐血糖控制目标:HbA1c<7.0%,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10mmol/L(更详细的控制目标可参照上一期本版的介绍)。心血管专科医生应当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原则。 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 1.二甲双胍 起始剂量500mg/d,随餐服用,逐渐加量,最大剂量2000mg/d。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肝脏、肌肉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二甲双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并可减轻体重,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极少发生低血糖。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绝大多数患者能耐受;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中毒,因此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若无禁忌且能耐受,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 2.磺脲类 常用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及格列美脲。多从小剂量开始应用,而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其作用主要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磺脲类药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如果磺脲类药物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会增加体重;轻度、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 3.格列奈类 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多从小剂量开始应用,而后根

Ⅱ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时心电图分析

Ⅱ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时心电图分析 Ⅱ型糖尿病(T2DM)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其低血糖反应为临床常见急症。我们对1998年以来在疗养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的30例DM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30例为1998年1月1日~2007年6月30日来院疗养员,均符合WHO T2DM诊断标准,年龄58~87岁,平均72岁;男性24例,女性6例;病程1.6~20年,平均7.5年。 2)30例中无并存疾病16例,占53.33%,并存一种以上疾病者14例,占46.67%。其中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9例,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腔隙性脑梗死)5例,高脂血症4例,糖尿病肾病2例,视网膜病变1例,其他疾病5例。 3)30例均给予药物治疗,其中肌注胰岛素治疗5例,服用一种药物者3例,服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者22例。其中服用磺脲类药物16例,格列类药物6例,双胍类药物12例,噻唑烷二酮类药物7例,α糖苷酶抑制剂5例。低血糖发作时末梢血糖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1.5~3.1 mmol/L。 2心电图(ECG)表现 1)30例在低血糖发生之前均进行了常规ECG检查,其中表现为正常ECG 者19例,占63.33%;表现为异常者11例,占36.67%,其中6例有2种以上异常表现。异常ECG表现为冠脉供血不足9例,束支传导阻滞4例,左室肥厚4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房颤1例,偶发室早1例。 2)30例在低血糖反应过程中均有ECG异常表现。以心律变化者最多,共26例,占86.67%,其中窦性心动过速20例(低血糖前为窦缓3例中2例转为窦速)、室上速3例,原表现偶发室早1例转为频发室早并形成二联律,房早2例,束支传导阻滞4例。冠脉供血不足17例(原有冠脉供血不足9例,均有不同程度加重)。 3)经口服高渗葡萄糖或静推高渗葡萄糖,继而静滴糖盐水,血糖恢复正常1~24 h,其ECG异常表现除1例仍有频发室早外,大多数恢复至低血糖反应发生前的表现。 3 讨论 1)30例在低血糖反应过程中均有ECG异常表现,以心律失常变化者最多见,心律失常多为快速性的异位心律失常为主。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为:①

肖新华: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肖新华: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近日,2016'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CSC2016)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会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肖新华教授就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等做了精彩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不佳,在中国每5个2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4人合并心脑血管高风险。2011年纪立农教授牵头开展的3B研究纳入中国2581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交叉、多中心观察研究显示,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高风险。1999年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的意大利一项研究纳入1053831例成人的前瞻性列队研究,其中糖尿病患者52655例,随访26年,评估糖尿病与其他特定原因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发现,随访26年间,糖尿病死亡人数达38559例,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糖尿病全因死亡率的50.45%,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的疾病,而心血管风险在糖尿病进程中持续存在,有研究显示,心血管并发症早在糖尿病诊断前的几年已经发生;50%新诊断的患者已有心血管并发症迹象,近期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发展为心力衰竭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近3倍。对于确诊糖尿病的一般人群,约50%~80%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且糖尿病患者发展为心血管疾病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对于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2型糖尿病无心肌梗死病史患者的冠心病死亡风险与既往有心肌梗死的非2型糖尿病患者风险相当;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首次心肌梗死后1年自然死亡率,男性分别

低血糖症状和原因

低血糖症状和原因 1、早期低血糖的症状 相关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显示。低血糖在早期表现主要是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肾上腺素的分泌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呈现出交感神经所支配的唾液腺、汗腺、心血管和外周神经系统异常兴奋的一系列症状。这时患者会突然感到颤抖、出汗、饥饿感、心悸、紧张、焦虑、流涎、软弱无力、血压轻度升高等多种症状。 2、严重低血糖的症状 一旦病情发展到严重低血糖时,这时由于大脑的血糖供应缺乏,就会造成脑组织功能的障碍,因此患者就会出现低血糖昏迷,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精神及神经异常的表现,这里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精神恍惚、反应迟钝、步态不稳、视物不清、躁动、舞蹈样动作和血压降低等症状。对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药物因素 1、胰岛素:胰岛素注射过量或注射后摄食量过少而活动量相对过度,可能产生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 2、磺脲类药物:这些药物引起低血糖的程度与药物半衰期、代谢速度等有关。当患者有饮食减量、肝肾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即有出现低血糖的可能。 3、口服降糖药尤其优降糖也容易引起低血糖。 疾病因素 1、严重肝病时,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当糖摄入不足时易发生低血糖。 2、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等内分泌疾病都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症。 生活习惯 1、长期进食不足,过度消耗,如神经性厌食、慢性吸收不良、慢性腹泻、肾陛糖尿等,会促使血糖下降。 2、空腹过量饮酒刺激胰岛索大量分泌引起低血糖症。 3、持续剧烈运动、长期饥饿或高烧病人团血糖消耗过多,也可引起低血糖症 4、功能性 一类原因不太明确的功能性低血糖多发生在一些较胖的中年女性身上。这种低血糖的特点是常发生在餐后三四小时左右,并且饭吃得越多,越容易出现。目前认为,其原因是患

降血糖用药需兼顾保护心血管!糖尿病不仅是血糖值的起伏问题

降血糖用药需兼顾保护心血管!糖尿病不仅是血糖值的起伏问 题 糖尿病不仅是血糖值的起伏问题,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还可能并发心血管疾病,诱发心肌梗塞而死亡!医师表示,现行糖尿病治疗指引建议,降血糖用药需兼顾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但适用对象有所不同,糖友使用前可与医师详细沟通,以免误踩地雷,而让维持健康的效果大打折扣。 【长期血糖控制差,心脏血管也生病】 据最新公布的十大死因,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糖尿病本身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异常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还会造成其他器官和功能跟着生病、故障,心脏血管疾病就是明显的例子。 国内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脏血管疾病的程度不一,轻微者可能是高血压、高血脂、新陈代谢症候群,严重者则可能是血管硬化、冠状动脉狭窄,甚至是心肌梗塞,整体占比约2至5成。由此可见,降血糖药物需兼顾心脏和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糖尿病治疗趋势,控制血糖又护心】 控糖同时护心的概念起源于2007年的Rosiglitazone事件,当时的研究指出这类成分的降血糖药物会提高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的风险,引发争议。让美国食药署(FDA)下令,自2008年开始所生产的糖尿病新药,都必须要有以此心血管事件为主要试验终点的研究,且经临床实验追踪3至5 年,确定药物安全性、不会伤害心血管健康之后,才准予上市。 目前较新一代的糖尿病药物,使用上不仅安全,其中针剂的GLP-1类(升糖素类似胜肽)药物和口服的SGLT-2(钠-葡萄糖共同运输蛋白)抑制剂,更有5年内的随机临床试验报告证实对心脏血管有正向的保护效果,能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硬化和阻塞、心肌梗塞等风险。 由于各类糖尿病药物的机转和作用互有差异,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公布的糖尿病药物治疗指引建议,metformin(二甲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是心肌梗死、卒中等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显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炎症反应、脂肪细胞因子、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Abstract:Type 2 diabetes is a common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 and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t present,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Studies show that factors such as hyperglycemia,hyperinsulinemia,impaired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inflammatory response,adipocytokines,and atherosclerotic dyslipidemia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Key words:Type 2 diabetes;Cardiovascular disease;Pathogenesis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主要發生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其疾病特征为高血糖。随着病程的进展,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其他器官和组织,进一步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研究显示[1],心脏、血管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靶器官,其中有65%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旦发生心血管疾病后会对心脏、血管造成持续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分析该病的发生机制并实施有效指导,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现对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的研究综述如下。 1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 1.1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持续高血糖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2]。刘建等[3]研究显示,高血糖持续时间较长会对机体细胞功能产生不可逆转性损伤,发生细胞毒性释放、心血功能受损、细胞质增生及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显示[4],高血糖是诱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糖相关糖化终产物属于毒素,会与受体相互作用于内皮细胞,从而激活炎症反应,进一步促进炎症的产生与发展。此外,糖化终产物还会影响氧化反应,增加糖化终产物的蓄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5]。由此可见,在心血管疾病中高血糖相关糖化终产物发挥重要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管理的5个维度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管理的5个维度 糖尿病与冠心病互为高危因素。当糖尿病与冠心病并存时,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增高。因此,加强心血管疾病(CVD)患者的血糖管理对于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另外,CVD急、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是临床中的棘手问题,也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大量国内外指南和共识对CVD患者的血糖管理策略已作出详细推荐和建议。综观这些指导性文件可见,CVD患者的血糖管理并非简单使用降糖药,而需关注降糖治疗中的5个参数: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波动和低血糖。因血糖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立体式、全方位的血糖管理可最大程度覆盖整个病理过程,延缓CVD发展。 1、空腹血糖(FPG) 由于操作相对简便,FPG是筛查和监测糖尿病的最常用指标。Framingham研究事后分析结果显示,FPG与女性冠心病风险增加相关,但未增加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或冠心病的短期风险。 2、餐后血糖(PPG)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中,PPG升高先于FPG。多项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比例高是中国CV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显著特点。San Luigi Gonzaga糖尿病研究14年随访数据证实,PPG是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预测指标。DECODA研究发现,与FPG相比,PPG升高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显著相关。餐后高血糖可加重内皮功能失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多项荟萃分析表明,HbA1c升高可增加T2DM患者的CVD发生及死亡风险。UKPDS研究发现,严格控制HbA1c并不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心血管获益。强化控制HbA1c是否能带来确切心血管获益尚存争议。而ACCORD、ADVANCE和VADT等研究发现,强化控制HbA1c尽管可降低微血管并发症,但未必能带来大血管获益。2015年发表的《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合并CVD的患者一般HbA1c目标应控制在7.0%~8.5%,但要个体化调整。 4、血糖波动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血糖波动比血糖持续性增高对血管的危害更大。马长生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AGE≥3.4 mmol/L,CVD风险增加2.6倍。Saisho Y等指出,血糖波动促进CVD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是急剧血糖变化激活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最终加速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5、低血糖 Cryer PE曾指出,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Kosiborod M等的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死亡呈J型相关,血糖控制得过低可增加死亡风险。Lung TW等的研究也表明,严重低血糖显著增加已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 总结对CVD患者实施全面的5维血糖管理,有助于改善其心血管预后。阿卡波糖能够有效降低FPG、PPG和HbA1c,减少血糖波动,

2023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防范及干预

2023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防范及干预 摘要 低血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可发生于任何糖尿病患者。多种危险因素可导致低血糖发生,而临床中普遍存在低血糖风险被忽视的情况。因此,应注意识别高危人群,加强血糖监测,选择合理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和健康教育。低血糖与多种不良预后相关,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损伤,临床中不但要预防和改善低血糖并发症,同时要减少葡萄糖再灌注性脑损伤。持续血糖监测技术和新型胰升糖素鼻用粉雾剂在低血糖的管理中已展现出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前言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突破5.37亿,中国糖尿病患者约为1.4亿,糖尿病相关的死亡患者超过139万例。低血糖事件多发生于院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可能发生于任何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接受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等降糖治疗的患者,而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低血糖风险被忽视的情况。低血糖与多种不良预后相关,严重低血糖事件可能危及生命。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实现血糖达标的主要障碍。因此,探寻如何在控制低血糖风险的基础上实现个体化的最佳血糖控制,以及何种治疗方式能减轻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危害,始终是糖

尿病临床管理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糖尿病低血糖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目前公认的糖尿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血糖浓度<70 mg/dL(3.9 mmol/L)。低血糖1级定义为"患者血糖浓度<70 mg/dL(3.9 mmol/L),但≥54 mg/dL(3.0 mmol/L)";2级定义为"患者血糖浓度<54 mg/dL(3.0 mmol/L)";3级无特定血糖界限,定义为"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治疗"。 不同研究报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严重低血糖的数据差异较大。在SAGE研究中,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1级、2级和严重低血糖的比例分别为67.7%、49.9%和11.9%。HYPOS-1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为53.3次/人年,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为0.49次/人年。也有研究报道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83.0%。HAT研究显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率为43.5%。一项国内研究报道的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低血糖发生率约为11.71次/100患者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后的低血糖发病率为95.2次/100患者年。另有研究显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是33.3%,而使用口服药的患者则为14.4%。 二、糖尿病低血糖带来多重危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