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髓病理介绍

骨髓病理介绍

骨髓病理介绍
骨髓病理介绍

解释骨髓炎病理知识

解释骨髓炎病理知识 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病,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单纯的骨髓发炎,有急慢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粉碎性骨髓炎,多孔性骨髓炎。 河北中医骨病医院谢主任介绍——常见的骨髓炎如下几类: 一、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的形成:是由于外伤,经络受损于骨骼日久而成,里面的骨质坏死后,通过肌肉穿孔,脓水不断流出。 二、硬化性骨髓炎 硬化性骨髓炎又名Garr骨髓炎。局部常有疼痛及皮肤温度高,很少有红肿,更罕有穿破的,骨组织内有多个小脓肿张力很高。本病多发生在长管状骨骨干,以胫骨为好发部位,多次发作后可以摸到骨干增粗。 三、创伤性骨髓炎 创伤性骨髓炎最常见原因是开放性骨拆术后感染,其次为骨折切开复位或其它骨关节手术后出现感染。可为急性或慢性,病变都在骨折端附近。急性期的感染,以髓腔内感染最为严重,有高热、战等毒血症状,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相似;另为骨折附近皮肤坏死感染,使失去供血的骨折段暴露于空气中干燥坏死,病程转入慢性,往往还伴有感染性骨不连或骨缺损。 四、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转入慢性阶段的原因:1、急性感染未能彻底控制,反复发作演变成慢性骨髓炎;2、系低毒性细菌感染,在发病时即表现为慢性骨髓炎。 五、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其形成外感毒邪、乘虚入里,气血失调而形成;本病的致病菌系经过血源性播散,先有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性病灶,一般位于皮肤或粘膜处,如疖、痈、扁桃体和中耳炎。原发病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抗力下降,都可诱发细菌进入血循环成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菌栓进入骨营养动脉后往往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内,原因是此处血流动缓慢容易使细菌停滞。 患此病后,轻者发热,局部红肿,疼痛难忍,重者骨质破坏,形成死骨和窦道,经久不愈,导致终身致残或危及身命。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组织经常有脓水派出,往往反复发作或多年不愈。化脓性骨髓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起病急聚,突然恶寒、高热、全身不适、头痛、烦躁不安。患肢持续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制,进而形成深部脓肿。脓肿自行穿破或排脓后,切口经久不愈形成“瘘管”。时间持续后逐渐变成慢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由急性骨髓炎转变而来。由

骨髓活检

骨髓活检在白血病诊治中的意义 一、什么是骨髓活检? 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简称骨髓活检,就是用一个特制的穿刺针取一小块大约0.5~1厘米长的圆柱形骨髓组织来作病理学检查。操作方法与骨髓穿刺术完全相同,取出的材料保持了完整的骨髓组织结构,能弥补骨髓穿刺的不足。 二、为什么要做骨髓活检? 骨髓穿刺检查在大部分患者中可以成功,但是如果遇到了“干抽”现象,即抽不出骨髓液时,就无法诊断。这种情况见于骨髓硬化症、骨髓纤维化症(原发性和继发性),尤其是恶性肿瘤(像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的骨髓转移所致骨髓纤维化以及某些白血病(例如毛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穿刺术常不能成功。采用骨髓活检术就能够弥补骨髓穿刺术的不足,而且活检取材大,不但能了解骨髓内的细胞成分,而且能保持骨髓结构,恶性细胞较易认识,便于病理诊断。还有些疾病的诊断需要了解骨髓组织结构,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就需要骨髓病理学检查。骨髓活检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组织多少的了解有一定意义;骨髓活检组织切片的原始细胞分布异常(ALIP)现象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另外,活检对骨髓坏死或脂肪髓的判断也有意义。 三、骨髓活检可以取代骨髓穿刺吗? 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活检反映骨髓增生程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骨髓活检比骨髓涂片能更准确地反映骨髓增生程度,以及发现骨髓浸润,而骨髓涂片能很好地反映细胞形态,二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见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各具优缺点,互为补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对多系造血细胞减少诊断的准确性。 四、骨髓活检病理检查在诊断白血病的意义如何? 骨髓穿刺涂片仅仅是穿刺一个点,会受到穿刺技术和抽吸力量过大而可能混血,影响正确的判断。而活检则是一块小组织,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骨髓病态特点。骨髓病理检查一般都有可能使增生程度增加,骨髓腔的红髓显著增加,骨小梁变狭。在骨髓白血病细胞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的病例,骨髓呈灰红色或黄绿色的脓样色泽。白血病细胞呈弥漫一片,且多属于同一类型白细胞,其分化有不同程度的阻滞。也可见骨髓增生低下,脂肪化,甚至衰竭,或有纤维化,甚至坏死,可见疾病本身表现或治疗后的变化。骨髓活检的病理检查可弥补骨髓穿刺术的不足,更全面地了解白血病时的变化 五、骨髓活检的适应证是什么? 1.多次抽吸取材失败; 2.为正确判定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及其病因; 3.可疑罹患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性、肉芽肿病、转移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 4.骨髓活检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以及化疗是否达到真正完全缓解的判断有意义。凡涂片已达完全缓解,但一步法双标本取材之活检切片内仍可检出白血性原始细胞簇,就应继续给予巩固化疗,只至切片内此种异常定位的白血性原始细胞簇消失为止; 5.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缓解后化疗及长期无病生存期间,应定期作骨髓一步法双标本取材,倘若涂片细胞计数未达复发标准,而切片内出现了异常原始细胞簇,提示已进入早期复发,应及时作在诱导处理;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应常规作骨髓活检,以测定患者属何种组织学亚型; 7.未正确判断骨髓铁贮存,尤其疑为贮铁降低或缺铁时,在骨髓活检切片上作铁染色较涂片为优; 8.对骨病本身和某些骨髓疾患,例如囊状纤维性骨炎、骨纤维发育异常症、变应性骨炎(Paget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和骨髓腔真菌感染等的诊断,骨髓活检也能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六、骨髓活检有禁忌症吗? 除血友病外,骨髓活检目前尚无绝对的禁忌症,即使在血小板减少和其他许多出血性疾患时,进行此项操作也比较安全,患者一般均能乐意接收。

手指骨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诊断

手指骨化脓性骨髓炎的x 线诊断 医学信息2011 年 5 月第24 卷第 5 期Medicallnformation.May.2011.Vo1.24.No.5 芷藤灵膏外治骨质增生292 例 尹太阳.马士柱. (1.桐柏县第二人民医院骨伤科,河南桐柏474750;2.桐柏县朱庄乡朱庄村q-医特色 诊所,474735) 骨质增生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症状,它引起患者局部疼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骨科常见的综合症状.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皆具有骨质增生的病理改变.我院于 1 998年自制芷藤灵膏外用贴敷,治疗骨质增生,资料完整者292例,现总结如下: 般资料:292例均系门诊病例,经理疗等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采用本法治疗.男168例,女124例,年龄以39—65岁为多, 占77%,病程最长23年,最短半年.本组病例70%以上为增生性脊柱炎,次为颈椎病,膝关节骨质增生,跟骨骨刺等.症状均有疼痛,僵硬及压痛,功能活动受限等.x 线检查均有程度不同的骨质增生改变.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血瘀型和寒湿型,血瘀型147例,寒湿型 1 45例.血瘀型多有外伤史,痛有定处,局部酸痛或麻木,关节僵硬, 屈伸不利,舌边紫或有瘀斑,脉细或涩.寒湿型多有受寒凉或坐卧湿地史,局部重着麻木疼痛,自觉发凉,得温则减,活动受限,舌苔白滑,脉沉濡缓. 药物组成及配制:自芷60克,络石藤60克,灵仙60克,生川乌, 生马前子,麻黄,元胡各3O细辛20g肉桂10g,血竭10g,蜈蚣20 条,全虫,骨碎补,乳香,没药各20g,土元18g冰片适量.生马前子放凉水中浸泡7 天,每天换水一次,然后刮除外皮,切成薄片晾干.将 J 二药共研细粉,除冰片血竭外,其它药物用芝麻油榨枯去渣,下丹熬制成膏,血竭,冰片后下,制成每贴重约40克,内含生药20克. 使用方法:使用前将患处洗净,取膏药一贴用火烤软,贴敷患处. 7天换药一次,4次为一疗程.

骨髓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及骨髓象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来源、临床特点及骨髓象诊断。方法对37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特征、病理活检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在骨髓片中均找到转移癌细胞。30例找到原发灶,其中以肺癌(18.92%),骨癌(16.22%),肝癌(16.22%),乳腺癌(13.51%)最多见。骨髓转移癌临床表现以贫血最多见(75.68%),其次为血小板减少(64.87%),骨痛(62.16%)和发热(48.65%)。结论对于原因不明或用原发病不能解释的贫血、血小板减少、骨痛、发热、出血的患者,骨髓穿刺做细胞学检查,对骨髓转移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肿瘤转移;骨髓癌;骨髓;活组织检查;诊断 骨髓转移癌系指髓外的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体液循环,转移至骨髓而引起临床及血液学异常的一组疾病,但也可先于原发病而出现骨髓转移癌的表现,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造成误诊。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4年12月经骨髓细胞学检查和同时做骨髓活检诊断的骨髓转移癌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骨髓转移癌,男28例,女9例,年龄21~72岁,发病高峰在40~50岁之间,其中≤50岁25例,>50岁12例。 1.2 临床表现贫血28例,占75.68%,程度不同,以轻、中度贫血为主;骨痛23例,占6 2.16%,主要以腰椎、胸骨、下肢骨痛为多见,早期为间歇性钝痛,随着病情进展而呈持续性剧痛,不能耐受,部分患者全身骨骼均可疼痛,活动受限;发热18例,且无明显感染灶,体温不受抗生素影响;另外,肝肾功能异常,皮肤粘膜出血、消瘦,体重下降等症状也较多见。 1.3 血象血红蛋白55~100g/l 28例,占75.68%;101~120g/l 9例,占24.32%;白细胞计数4.0~10.0×109/l 22例,占59.46%,<4.0×109/l 4例,<10.0×109/l 11例,20例外周血涂片出现中、晚幼粒细胞,16例可见有核红细胞;血小板计数<10.0×109/l 24例,占64.87%,全血细胞减少5例,占本组病例13.51%。 1.4 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19例,占51.35%,明显活跃11例,占29.73%,增生减低7例,占18.92%。37例骨髓转移癌均于骨髓涂片上找到数量不等的癌细胞,呈团状、簇状或散在分布。形态学可见以下改变:①团状、簇状出现的转移癌细胞常分布于片头,片尾部位,细胞互相重叠但不融合,仍能看出每个细胞的整体结构。细胞胞体较大,胞浆丰富,染深蓝色。胞核大,有切迹,核仁明显。②转移癌细胞呈3~8个聚集分布,有的呈腺癌样排列,有的似蜂窝状排列,胞浆互相融合相连,结构模糊,核仁不明显,胞浆蓝紫色。③单个散在分布的癌细胞,形态似原始样细胞,胞浆量多,深蓝色,在片中及片尾均可找到。④癌细胞之间分不清界限,大多为裸核样成群出现的癌细胞团,不见胞浆,仅见细胞核及较大的蓝色核仁。⑤癌细胞具有原发部位癌细胞特征。 1.5 肿瘤来源 37例患者同时做骨髓活检,均找到转移癌细胞。原发灶:肺癌7例(18.92%),其中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腺癌2例,燕麦细胞癌1例;胃癌6例(16.22%),其中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1例;肝癌6例(16.22%),其中肝细胞癌4例,胆管细胞癌2例;乳腺癌5例(13.51%),其中髓样癌2例,腺癌2例,鳞癌1例;肾上腺癌2例(5.41%);前列腺癌2例(5.41%);神经母细胞瘤2例(5.41%);不明原因7例(18.92%)。有7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化,4例合并骨髓坏死。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第七章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第一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cute pyogenic osteomyelitis)是各种化脓菌引起的骨髓腔、骨及骨膜的急性炎症。该症好发于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其比例约为4:1,虽然全身所有骨骼均可发生,但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最为常见。引起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为化脓菌性细菌感染。任何细菌都可以引起骨髓炎,而最常见的细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球菌,其次是链球菌及白色葡球菌。骨髓炎的致病细菌可存在于正常人体之内,但并不发炎,仅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引起发炎,这一方面取决于细菌的数量、毒力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否完善,当各种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体质衰弱、营养不良的情况下,细菌便会乘虚而入,导致发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为:(1)起病急骤,全身不适,高热寒战,汗出而热不退,食欲不振,尿赤便秘,甚则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患肢局部疼痛,皮红掀热,呈环形肿胀,活动受限。(3)局部压痛明显,附近肌肉痉挛,关节屈曲,开放骨折则伤口化脓。(4)早期无骨质改变,发病2周后才出现轻度骨膜反应,3周后出现骨膜增厚,以后出现骨破坏、死骨和新生骨。祖国医学没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名,主要归属于“急性附骨疽”范畴。本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有何独特之处?并发症怎样处理才能疗效显著?最新治疗进展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将在下面的内容中详细阐述。 【临床基础】 (一)高度感染力的细菌侵入人体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则少见。一般进入骨骼途径有三:(一)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二)外伤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三)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二)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 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是内在因素。以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为例说明其发生过程。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时有少数细菌侵入,但由于机体抵抗力而被消灭,如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从病灶进入血液,机体未能将其全部消灭,细菌随循环可侵入骨骼。是否发生感染,要看当时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局部的抵抗力等条件决定。从解剖学上看,在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的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较慢,利于细菌繁殖。细菌积聚愈多,毒力愈大,则消灭愈难,发生骨髓炎的机会也就增加。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积聚成团,在细小动脉内可形成栓塞,使该血管的末端阻塞,使局部组织坏死,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临床上骨髓炎的发生常和外伤(扭伤、挫伤等)有关,局部损伤常为诱因,有利于细菌生长。 (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 急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如脓液早期穿入骨膜下,再穿破皮肤,则骨质破坏较少;但脓肿常在髓腔蔓延,张力大,使骨营养血管闭塞或栓塞。如穿出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后使大片骨膜剥离,使该部骨皮质失去来自骨膜的血液供应,严重影响骨的循环,造成骨坏死。其数量和大小,视缺

骨髓活检

本文介绍了骨髓活检在常见血液病诊断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全血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中的意义,把全血减少疾病分为骨髓不增生性全血减少与骨髓增生性全血减少两大类,对全血减少疾病的病理发生机制作了简介,并介绍了红系细胞增生性贫血与骨髓不增生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外,本文主要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毛细胞白血病的定义,临床表现,细胞化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骨髓病理组织学及鉴别诊断要点作了介绍。 ` 关键词:骨髓活检骨髓病理学全血细胞减少急性髓系白血病 一、全血细胞减少疾病全血细胞减少(pancytopenia)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病表现,不是独立性疾病。因为很多血液病均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即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均低于正常值。根据全血细胞减少病因不同将其分为骨髓不增生性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性全血细胞减少两大类。 全血细胞减少或某一系血细胞减少一般至少有四方面的原因: ①“土地里不长苗”,“土地”比如骨髓造血微环境,“种子”比如造血干细胞,这两方面的一方或两方出问题,造血细胞均不能正常生长,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贫血; ②“光长苗不结果”,比如生长的造血细胞均是幼稚的,不能分化成熟,外周血是贫血的,如MDS等; ③结的果不成熟,由于“肥料”不足,仅有少量成熟或果实不饱满,类似巨幼细胞贫血因缺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铁性贫血因缺铁; ④成熟的果实被破坏了,如溶血性贫血及失血。为了寻找贫血原因,往往需要做多种血液学检查才能最后确诊,首选检查项目就是BMA和BMB,即从“根”上找原因。BMB 对明确全血减少原因至关重要。 1.骨髓不增生性全血细胞减少:主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呈贫血貌,外周血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外周血网织红细胞<1%。骨髓造血组织增生极度减低或较低下,脂肪细胞增生或不增生,骨小梁间一片荒凉,不见巨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或肥大细胞相对增多。(图1) 骨髓活检在常见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 剑哥- 陶陶我们的心灵空间图1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极度低下,间质水肿,脂肪细胞不增生 造血细胞缺乏,无巨核细胞。塑料包埋切片,H-Giemsa-E 染色100× 2.骨髓增生性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三系细胞增生性全血细胞减少疾病中有的可能是由于骨髓细胞分化成熟障碍,无效造血所致,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等;有的是由于血细胞成熟障碍所致,如营养性贫血,或骨髓转移瘤、骨髓肉芽肿、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硬化症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有的则是由于血细胞破坏过多所致如: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溶血破坏),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被破坏)等。 笔者统计本院2001~2002年的5025例BMB中,伴有全血减少表现的病例649例(13%),经BMB及其相关检查最终确诊结果排在前8位的病种(表1),最常见为AA(241例,37%),其次为MDS(69例,11%),再次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40例,6%)。全血细胞减少疾病仅仅根据BMA是不易明确诊断的。必须同时做BMB 及其它相关检查(包括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染色体,血清免疫电泳,叶酸、维生素B12 检测等)才能够使绝大部分全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