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出在素质、能力、知识等诸多方面都适应工作需要的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这类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结构性短缺,一方面高等学校学生就业难,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也在为寻求不到合适的应用型人才而苦恼。本文结合成本会计教学的特点,以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为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于现实制造环境,对接程度有待提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在企业中广泛应用高科技,已是大势所趋,科学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界,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同样面临着变革的现实。而现代成本会计教育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纳入其中,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编制成本报表。由于成本会计主要面向产品的制造环境,但在教学内容中,普遍缺乏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学生无法直观地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即便是计算出其成本,至于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满足现实中的需要也较少涉及。因此,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要积极吸收社会、企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使制定的方案更符合实际。需要加强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更需注重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2.成本会计教学主体的学习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其学习特点也在变化。近年来,处于本科阶段的学生大多是1995年前后出生的孩子。作为90后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同时也出现了抗挫折能力和耐心不足的现象,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由于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学习缺乏耐心,存在畏难情绪,感觉枯燥,影响了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很有必要对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成本会计是以成本核算为主的课程,与企业生产过程联系紧密。如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吸引学生并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会计专业课的实践性,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3.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目前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基础较好,但实践经验则相对不足,没有实际地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缺乏深入的了解,使实践教学与企业成本会计运行之间存在差异与距离。另外,学生即便有机会去一些企业实习,但成本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不会也不可能拿出真实原始资料让学生们计算使用。因此,成本会计实习主要靠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而欠缺企业一线实践经历,缺乏对制造业生产、流通的直观了解和认识,势必影响了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4.考核方式的局限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渐多样化。大部分学生日常上课期间基本还是遵循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复习、考前突击等步骤。但是,以往学生可能会适当做一下笔记,而现在,往往会选择掏出手机将黑板或课件内容进行拍照。由此,也出现了一些学生为应付考试而采取的投机性学习方式,当学习出现功利性的偏向时,学习效果就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教材要根据实际需要编写,体现应用型,加强与外部环境的对接。应用型人才以学科为支撑、以专业为基础、以岗位为核心,强调的是知识的集成和实践的应用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围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考虑学科专业的交叉,打通课程界限,实行模块化改革。具体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积极吸收社会、企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使制定的方案更符合实际。同时,保持跟踪性的调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2.进一步激发教学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感兴趣。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尝试。由于现在的学生对电视或网络有天然较强的接受能力,在第一次课上,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可以给学生观看制造业的视频短片(在企业生产现场实地摄制的影片或对专家进行访谈摄制的录像等,演示产品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过程),增加学生对成本会计的直观认识。也可以通过提问,比如从学生用的手机价格出发,进行关于手机的成本估算,看手机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生产出手机要发生哪些耗费?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归纳和总结,特别是对生产手机要发生的耗费进行说明与分析,并进一步结合企业效益和发展提出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增强学生对成本会计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手段多样化。

(1)内容归纳体系。归纳总结成本会计方法的规律性,提高教学效率。成本会计的内容繁多而复杂,但其中许多内容具有共性,通过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效率。除在第一次的内容讲授时详细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之外,对其他类似的内容只需简单解释就可以了。这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为其他的教学内容留有充分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作为成本会计核心内容的成本分配方法,从具体内容来看,有十几种成本分配方法,但其实质都遵循一个四步骤的基本模式:首先,确定分配对象;接着,选择分配标准;然后,计算分配率;最后,分配费用。在这一过程中,分配对象就是需要分配的费用归属,一般是确定的,但个别时候分配标准的选择也会影响到分配对象的确定,比如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的直接分配法,其分配对象就是直接费用,而一次交互分配法中的分配对象则是直接费用与交互分配差额,而分配标准常常有多种,选择不同的标准,常常就构成不同的分配方法,计算分配率和分配费用的过程比较简单,就是在前述的基础上直接进行计算。

(2)案例导入。案例导入把抽象复杂的理论融入接近于实际的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实地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单位或学校是否有供电车间、供水车间、修理装配服务部门,如果有,这些车间(部门)会发生哪些费用?这些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内容是否相同?在账务处理上有什么区别?分配方法和分配标准是什么?

(3)多媒体结合情境教学。由于成本会计具有表格数量多,数据间勾稽关系复杂等特点,多媒体将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事先将相应的表格准备好,不用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动态箭头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展现各种成本表格之间的数据关系,这对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成本数据的流转

和来龙去脉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由于众多数据之间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很难在一遍解说中就能够理解,更不用说记住了,而采用多媒体方式则可以由学生自主进行多次学习。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在校大学生来说,仅仅通过书本上的讲述是很难想象企业的实际情况的。而成本会计是一教学研究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4.考核方式的完善。设计更具有导向性的学生考核方式既然实践对于成本会计来讲非常重要,成本会计的内容也要与现代企业管理相适应,那么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当调用一切因素来培养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积极性以及成本会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中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然而在现行教学中存在着偏理论轻实践,章节之间知识点分散、综合性弱等一系列问题。为此,结合成本会计课程自身特点及教学现状,提出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标签:应用型本科教育;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7f18727810.html,ki.1672-3198.2017.16.066 1 前言 2016年4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高教改革创新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一种崭新的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本会计》作为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2.1 连贯性强,知识点散 成本会计核算过程像一条河流,而各项耗费的产生则像各个支流,成本核算就是将各种与生产有关的耗费通过层层筛选汇集到主河流中,最终形成产品成本,因此,章节与章节之间时具有连贯性。但由于成本核算的各环节是分散在各章节的,对于没有整体框架概念的学生来说,难以将分散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体系,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知道如何做,不知道为何做。 2.2 方法、公式多,计算量大 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分配方法较多,例如:材料费用分配常用方法至少4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5种,制造费用的分配至少4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7种等等,分配方法多,相应的计算公式也就复杂。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区别各种方法的差异,记忆各种方法涉及的计算公式,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产生腻烦心理。 2.3 实践性强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成本会计课程同其他会计类课程一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能离开实践的操作。但由于成本信息作為企业的内部信息,很少企业愿意公开分享,就使得开展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有一定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分析-成本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分析-成本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中国制造既需要技术创新的推动,也需要企业财务人员对成本的精确计量和控制作为支撑。但是当前职业院校会计类专业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分析了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一种承前启后的地位。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企业成本核算岗位的知识与能力。具体包括根据企业生产组织、工艺及管理需求

选择成本核算对象及方法,在选定的程序与方法下完成从原始成本单据填制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成本核算,以及根据成本核算信息实施成本控制、成分分析、成本预测等管理职能。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及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因此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发现按照传统的方式教授成本会计课程存在以下几个显著的问题: (一)学生只会方法不识程序

为准确计算产品成本,满足企业成本管理需求同一个成本核算步骤会衍生出多种分配的标准或者方法。例如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就存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代数分配法等多种分配方法。在缺少合理的引导下很多学生整个成本会计课程上完后只会运用方法完成单一步骤的具体运算。但是对于本步骤计算结果与成本核算程序中前后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缺少足够关注和清晰的思路。导致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沿袭了学科体系下的教学章节。前半部分以品种法为主体按照成本核算程序从生产费用要素的汇集与分配、到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的分配各步骤构成章节。后半部分在品种法的基础上拓展出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以及定额法四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这样的安排对于并不善于逻辑思维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会形成几个认知上的难点。第一成本核算环节如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在章节上与成本核算方法如分批法地位相同,都设定为一个的章节。但前者只是后者在实施过程中的环节之一。第二虽然前半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按照核算程序的逻辑顺序构建的,但每一个环节之间的案例并不是关联的。同时为了完成各个章节内多种分配方法的教学,相互之间必定存在较长的教学时间间隔。第三在后半部分其他成本核算方法的教学中教学的案例通常不涉及前面所学的各类分配方法,重点突出其与品种法因核算对象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具体方法、步骤与程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割裂。

我院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我院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本文结合当前就业形势,较为全面阐述了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标签: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旺盛。然而,就目前会计专业就业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原因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不愿花金钱和时间去培训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其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让学生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实现无缝对接。目前,我院正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能够实现企业、学生、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多赢,是当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的过程之中。开展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工学结合、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借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使高职会计教育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财会人才。 一、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校内实践教学仿真性差。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方式方面都要重点突出实践。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内容涉及范围过于狭窄,一般只涉及某一工业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业务时间跨度较小,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而现实会计实践中除了工业企业以外,还有大量的商品流通业和服务业等企业,这使得学生在走入社会以后对其他行业以及大型企业、集团等经济业务的处理还是感到陌生。因而学生学完会计课程后,真正实际操作起来仍显得困难。二是由于学校实践经费投入较少,有的院校没有专门的会计实验室,有的建有会计实验室的也因为经费投入少等问题和其他课程的实验室比较起来,条件很简陋,几张桌子、几台电脑加一個软件就是一个会计模拟实训室。 (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实习质量难以保证。虽然高职院校逐步意识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人才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重要手段,也与一些企业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然而,现在的企业都是一个个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财务信息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机密,出于嫌麻烦、怕泄露商业秘密、增加成本费用、担心实习学生造成工作差错等考虑,现在企业一般都不喜欢接收实习生,而且,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不仅要支付工资还要为学生承担工伤等保险费用,而目前我国还没有诸如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费用可以双倍在所得税前扣除等鼓励性政策出台,企业缺乏参与工学结合的原动力。即使接受了学生实习,也很难让学生真正像一名企业财务人员一样去接触财务资料,大多数学生都是打杂。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Hetao University 河套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河套大学高职财会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课题组

河套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河套大学高职财会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课题组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基础。其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于新入学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 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些知识,时常感到无从下手,很多原理和方法无法理解,存在着入门难的情况。那么作为教师就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选择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 一、《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目的、任务、目标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两个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基础会计实习,将会计核算理论运用于实践,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社会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确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它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按照“课程体系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专业课程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要进一步完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使课程结构合理化,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能。结合企业实际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改革与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基础理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课程建设按照“知识和能力”,“必须和够用”的原则进行,要求“立足实际,讲求实效,注重结合”,以增强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三、《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措施

更新会计专业教学理念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更新会计专业教学理念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一、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的特点及不足 (一)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知识。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这些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50%左右。其他课程不但课时数少,而且经常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 (二)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 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三)侧重于教育国内会计制度,忽视了现代企业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在大多数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里,对其他国家的会计制度进行介绍或研究的课程几乎没有,这种框架显然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四)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而在课时上却按完全独立的两门课安排,教师之间在这方面往往也交流不够。《经济法》与《税法》也存在类似问题。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根据对国际性及地区性的会计师事务所所作的调查发现,

在国际性的事务所第一次面试时,最重视的因素依次为应试者的领导能力、整体平均成绩、会计学成绩、会计工作经验,地区性的事务。在第一次面试时,最重视的因素依次是会计学成绩、会计工作经验、整体的平均成绩及领导能力等。而对会计师的调查显示,目前会计教育最应有效加强的会计课程依次为税务、审计、财会、成本会计、资讯系统及管理课程等。这些需求有的是我们已经满足了的,而有些则是我们做得不够的。 (二)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包括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会计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匮乏的。 (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针对进入会计业界的新人提出了三项核心素质能力要求:1、专业职能素质,包括建立决策模型、评价风险、选择相关可靠的度量标准、报告、研究等方面的能力;2、人格素质,包括适合会计行业的个人特质、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与人合作、沟通、领导、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3、宽广的商业视角素质,包括全球视角、战略思维、行业观念、市场/ 顾客导向、资源管理、法律观念等方面的能力。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员需求的压力也促使会计教育的变革,要求会计教育界从自身内部进行会计课程的战略性重构。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现行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一般仍停留在基础实践教学的层面,通常是“课堂讲授+机房模拟”模式,整体内容的侧重点还是较为基础的凭证的填写、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今社会需要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各高校不断的对自身会计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本文通过会计实践教学的意义展开,分析了会计实践教学中的现状,并对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提出若干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当今社会会计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懂得课本上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实际的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各高校不断的对自身会计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不再是传统的课堂式讲授,而是加入了实践教学环节。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会计本身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因此要求会计实践教学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这不仅要求学生要充分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对各种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核算。会计实践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工作的认真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一)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会计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理论与实践方法都会随之不断变革。但是现有的会计教学所用的教材,虽然各高校都在不断的更新,但是仍旧赶不上政策变化的速度。许多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虽然很认真的学习并掌握,但是实践中依然不知道如何操作。在教材方面,许多会计教材多采用文字描述,且过于晦涩,缺少生动性,这些都会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教材中对于多个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的关联性不强,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掌握情况良好,但是实际运用中出现许多问题。现实中的企业的情况复杂,许多会计数据需要通过各个方法的'原理综合理解进行判断。 (二)实践教学形式化 目前会计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即校内实验课程和校外实习。校内实验课程通常是在学校实验机房进行,通过对一系列的案例进行模拟演练,使学生将课堂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充分运用。但是实验课程由于管控不如传统课堂那么严格,往往得不到学生的重视,甚至许多学生认为“校内实验课程”=“玩”,最终导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校外实习也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极为重要的一

新形势下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建国以来我国最大的一次波及高校的会计改革工作是在1992年至1993年《两则》等一系列会计法规的颁布、使会计改革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对按部门设置学科的会计教学模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各高校纷纷摊起了会计教学改革的热潮。这次教学改革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的变化.如把原来的“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重新组合为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它不是简单组合,而是质的变化。二是由于平衡理论由“资金占用:资金”改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导致教学内容的变化这次对我国传统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重大改革,使我国的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以及会计报告体系进一步国际化、规范化,给我国的会计教育也带来了重大影响,充宴、更了教学内容,吸收了大量在经济改革中涌现出来的经济业务以及会计处理方法,标志着以部门会计为特点的一十会计教育时代的结束。但是这种只是教学内容上更新和变化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就目前会计教育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第一,忽视职业道德教育。据一组调查数字显示,在处理外部关系的问题上,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较之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低年级本科生较之高年级本科生,本科生较之硕士生,后者更偏重于自身利益,也就是说接受教育时间和专业知识增加以及工作经历积累并

未导致职业道德观念的增强。这一调查充分显示大学教育的专业教育在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认知方面并未尽到责任。 第二,缺乏文化底蕴。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着一些偏颤与不足、其中缺乏文化底蕴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人点,这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重视。因为加强文化素质实践,始终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和讨论相依相伴。会计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重视的是对学生的桩算能力的培养,对会计文化尤其是会计的精神文化的教育却重视不够。广义会计文化是人类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体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会计精神文化是指在会计物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会计人员精神道簿面貌、心理素质、会计群体意识、价值观念、信念追求、行为规范,会计形象等方面的内容长期淡化会计精神文化教育将会制约会计事业的发展。 第三,知识结构单一:会计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基本上是一系列会计专业课,如初级、中级、高级财务会计等内容,其它学科的设置比较少,既缺少基本经济理论和观念的介绍,叉缺少日常经济活动中相关学科的讲授。当然,许多高校在开设会计专业课的同时都设有一些相关学科的课程,但所开设的课程是简单介绍,再加上大部

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Value Engineering 表1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前后对比 整合后的教学内容 整合前的教学内容 四大模块主要内容 一、会计基础知识 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六大会计要素、账 户结构、复式记账法、会计处理流程等。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三章复式记账 第四章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五章账户分类 第六章会计凭证 第七章会计账簿 第八章财产清查第九章财务报告 第十章账务处理程序第十一章会计工作组织二、 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方法 按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主要包括资金筹 集、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财务 成果的形成级分配)来介绍会计核算和管 理的方法,重点突出在业务过程中成本的 计算和控制,各种税费的发生。 三、财务分析 介绍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含义,强调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方法。 四、会计法规和职 业道德 介绍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人员的职业 道德,强调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所应承担的 法律责任。 0引言 按教育部课程规划的要求,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将基础会计 学列为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也因此成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实际上高职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将来要从事具体会计工作(如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专业人才,而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 会计、 学习会计,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企业管理应用型人才。本人根据数年来从事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经验,就目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1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 学生理解会计的涵义、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掌握设置账户、借贷复式记账等基本方法,形成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日常简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操作技能。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不是 会计信息的生产者。 因此教学内容不应该特别强调会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上,侧重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技能。而目前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往往并没有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教师授课基本照搬会计专业的大纲、教案要求组织实施教学,其结果导致学生认为学习会计与其所学专业毫不相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偏离了非会计专业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1.2教学内容体系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不论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基本都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体系:以理论知识为核心,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教学内容,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受课时限制,可能只是会计专业教学的简化版本。同时因为缺乏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后续课程的衔接和巩固,许多学生头脑中无 法系统理解会计核算的整体性,更谈不上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学会分 析和应用会计信息。 除上述问题外,当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滞后、忽视会计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强的非会计专 业基础会计教材、 教学效果评价手段单一等等问题。2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2.1有效整合教学内容表1是针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前后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弱化了对学生“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操作技能的要求,在理解会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强调通过理解会计工作与经济管理活动之间的联系掌握会计信息的分析和使用技能。在授课过程中,各专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在模块二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方法中引入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了解本行业的会计知识。 2.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以及非 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本位、能力中心”的思想,结合课程内容的改革,应灵活运用多种适合于学生特点和课程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2.3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课程考核上也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和要求,改革以往的以期末考试为主导的 考核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团队报告、期末笔试四个部分,评价标准如下:2.3.1课堂表现,权重20%。平时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考勤并记录,占10%;课堂案例讨论的参与积极程度和讨论结果,占10%。—————————————————————— —基金项目:本文是金肯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年基础会计教改项目(项目 编号:KC09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景诚(1981-),女,江苏东台人,金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会计 教学与研究工作。 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On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Reform of Fundamental Accounting for Non-accounting Major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景诚Jing Cheng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1156) (Jinken Colleg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56,China )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将基础会计学列为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在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开设过 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文章通过分析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非会计专 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Abstract:Fundamental accounting is generally listed as a basic cours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for those non-accounting major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owever,there exists some problem in the starting of fundamental accounting for those non-accounting major that the purpos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s not clear.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fundamental accounting,the passage illustrates the reform of fundamental accounting course for non-accounting major.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Key words:non-accounting profession ;basic accounting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1-0261-02 ·261·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必要性与路径选择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必要性与路径选择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中一门实务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而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利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成本会计教学进行改革。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成本会计学科特点,通过分析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病后,提出了深化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标签: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必要性;路径选择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7f18727810.html,ki.16723198.2016.10.081 1 引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教育部等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特点是其实务性强,特别强调实际应用。但是,我国许多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侧重于成本核算知识的介绍,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不利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本文试从通过分析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着的不足,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成本会计学科特点,提出深化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2 深化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 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忽视岗位能力培养 许多高校对成本会计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通常强调培养学生的成本核算、控制、分析的知识,大多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培养目标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决定着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设计,也深刻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当前,成本会计的课程培养目标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协调。因此,需要重新界定成本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成本会计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应紧紧围绕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科学地设计课程内容,重视知识转化为能力,采用多种实践化教学方式,以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2.2 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存在脱节,实践教学内容偏少

浅析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浅析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现有的会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存在较大差距,会计专业教学存 在的问题很多,文章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会计人才市场为 导向,就如何创新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的创新,以及会计人才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会计;教学改革;企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 0254-02 1 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分工的细化,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加大,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专业。但据大多数用人单位反映,近几年毕业的高职生,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知识滞后于当前的法律法规、准则,实践能力更差,缺 少变通,团队协作能力欠缺,学习能力相当弱,难以胜任岗位工作的需要。 2 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社会的需求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存在以下 几方面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及单一,不注重与企业进行交流与沟通 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创新。造 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忽视,影响学生 综合素质的提高。理论教学环节缺乏趣味性、效率性,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期闭门造车,忽视企业、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及需求的变化,以想当然 的姿态来设置专业课程、安排教学,这样的专业教学计划势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2.2 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全面长期以来,校内模拟实践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 视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控制等其它会计职能,出现名为实践实乃理论的情形,是一种表面上的实践,没有起到实质上实践的真正作用。 2.3 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缺少强有力的实践教学基地首先,校内实践方面:校内实践模拟资料可能与实际相差较远,缺乏真实感,使学生失去兴趣,影响了 会计模拟实践的可操作性,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仿真性。校内模拟会计实践教学也 难以完全“仿真”会计实际工作的真情实景。其次,校外实践方面:一方面,由于 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许多单位不愿接收来实践的学生, 使学校为学生联系实践单位的工作处于困境。一些单位虽然接收了实习的学生, 但不认真配合,有的单位甚至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 使学生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达不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财会部门按职务设置岗位,分工明确,独立性强,这就决定了企事业单位会计岗 位实践在短期内不可能全面接触了解各类型的经济业务以及各个时期的不同账务 处理技能。 2.4 教学手段落后,方法单一,对教材及内容进行技术处理时把握不好一堂 有效的教学,是需要对教学内容加以技术处理后,通过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才 能实现的,而非简单的一两种方法可以做到。大多数教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如 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合,如何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技术处理,却难以把握,或者由于业务素质等的局限使得教师力不从心。 2.5 教材老化, 实用性不强多年来, 会计专业教材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首先, 在编排上仍然是“制度或准则加解释”,这样的教材体系学生很难理解各种会计处

浅谈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浅谈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郭小楚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18期 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郭小楚 摘要: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操作的现象,使得毕业生 动手能力差,这种传统的会计教学难以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就业形势,使中职毕业生能够找到一份合适 的工作,是每个会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初、中级实用型 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改变会计教学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实 现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会计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操作能力水平较低 现实中会计毕业生往往动手能力比较差,有的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上岗证,但在填写现金 支票时用圆珠笔填写,日记账不会登记,错了乱涂乱改,很不严肃,也许这只是个例,但是也 反映了职业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毕业的就业岗位绝大多数是 从事会计或者相关工作,如,出纳、总账、报表、审核以及仓管等,这些职业岗位要求学生能 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 (二)教师理论内容丰富,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近年来,教师出现了年轻化态势。高学历教师增多,但他们缺少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验,大多数教师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这些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他们很难在教学中清晰、准确地讲授会计的实际应用问题。教师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 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业务操作,而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往往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在讲授会计理 论和指导实训时往往缺乏实践性,不能有效地组织会计实践教学。 (三)实验实训教材不完善 实训教材的质量也是制约和影响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会计实 训教材,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大多数内容跟不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准则 的变化,往往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于复杂,针对性不强,不能反映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遇到的 各种繁杂的经济问题。 (四)学校和企业合作深度不够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反思

1成本会计课程的主要特点11系统性与逻辑性强成本会计以基 础会计与财务会计为基础,重点研究产品成本与计算,与统计学、会 计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多个学科汇合形成的复合型课程。 但是成本会计对知识的汇总并不显得冗杂,而是根据成本核算的过程将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规整。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课程时需要具备系统的基础会计知识和财务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地应用。12教学内容体系庞大产品成本是成本会计的主 要研究对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多样化,社会上的产品多种 多样,其体系十分庞大。并且成本会计的涉及也十分广泛,其 中包括成本预测与决策、成本计划与控制、成本核算与分析、成本考 核与检查等等。13以计算为主,方法众多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 是成本核算,需要通过各种产品要素、市场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 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与总成本,其中涉及的分配方法和计算方法众多,且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出符合目前市场环境和未来市场变化需 求的科学准确的数字。例如,在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中涉及的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就有这样五种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直接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14实践操作性强由于成本会计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极强的操作性。例如在生产费用的计算与核实中,原始票据等计算凭证的传递、填制、登记需要直接上手操作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避免漏记、错记、多记等事故的发展。同时,成本会计还需要根据各个企业 不同的类型和组织特点,针对特殊的行业情况采取不同的成本核算方

法。此外,实践性教学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实 践操作能力。2《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1实训教材的问题即实训教材的选择失误或缺失。据统计,目前超过80以上的学校选择的课程教材还是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很少配套实训教材,而其中大多数实训教材又以习题为主,很少有市场、企业的一 线资源。22教学手段的老化虽然比较分析法教学、探究式教学 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模拟实践教学等新型教学法在近几 年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与认可,但在实践操作中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原因在于成本课程的计算方式与原理较为复杂,老师还难以将教学内容与新型教学方法有效结合。23实践教学不足强调理论是多数学校的共同点,按部就班地单个计算题训练是常用方法。 这就导致了学与用的脱节,使得学生无法系统地应用所学知识,难以达到社会适用型人才的需求。24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笔试依旧是多数学校的考核方法。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知识掌 握能力,但难以反映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且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的评价体系难以真实有效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一是平时作业可互相借鉴抄袭,二是期末考试较为局限,难以全方位考核。3成本会计教学中的改革思路31贯彻三个坚持的教学思想一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学习为主,以实践操作为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二是坚持讲授与实训结合的原则,即以课程实训为主导,从单个的产品成本计算到整个企业的成本核算,从点到面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实训。三是坚持导学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总结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 经济与管理系会计专业是我院办学历史较长,在我院校有较大影响的专业之一。为适应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会计教研室成立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教研室主任张学军担任组长,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了会计专业教改实验。在一年多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中,根据教改运行情况,市场调查分析、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意见和建议,使本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有一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了很大提高,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有关措施和规划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落实和实现。现就教学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改方案的实施与落实情况 1、制订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组织好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使教学改革有计划、有目标的实施。制定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了教学改革的目标、组织领导、内容和步骤,为专业教学改革的进行制定了指导性框架。 2、修订了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查以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对08、09级会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课程,进行了较大的的调整和改革。课程的改革与调整是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 3、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建设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积极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基础会计》课程已于2008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由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课程和专业建设的负责人。学院及系部在政策、人、财、物等方面都给予扶持,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点带面,从而提高会计类专业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在我国,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也产生了影响,如何构建我国中职学校教育课程,使我国的中职教育办出特色,是中职教育界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目前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都相对落后,实践能力较差,教材体系也有待于完善,因此,对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的问题亟待解决。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财务会计课程可以把实际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管理目标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育人目标,使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财务岗位相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标签: 典型工作任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1 课程改革的理论背景 目前,信息化社会,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政策制度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离不开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中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氛围也受到经济经济环境的影响,现代会计的从业人员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能力,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内容,与学生的交流成为课堂上的一个重要过程,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寻找方法来解答学生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探索适应学校环境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2 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概述 2.1 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财务会计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特色鲜明,强调专业判断和职业道德。现代企业会计人员经验的要求更加突出,会计人员的行为将直接影响运营商,投资者,使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专业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的财务会计。会计专业的质量,包括专业判断,以不断更新的能力和职业道德。 2.1.1 会计职业素质 基本的会计专业素质包括:社会责任的强烈意识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理想,纪律,奉献,知荣辱,诚信,纪律,热爱劳动,具有很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创新,勇于开拓,进取的态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勇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2年第5期总第215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财税审计】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马云平 吴宝宏 李长福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 要]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但在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 方法落后、实践环节薄弱和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成本会计教学质量,亟需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实践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5-0156-02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016).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融理论与 实践于一体,它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方案,并实施经营控制,可见该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教与学等方面原因,使成本会计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亟需对成本会计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 一、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内容滞后,偏重于成本核算。目前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为成本会计基本理论(重点介绍成本及成本会计概念和内容等)、成本核算方法(包括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等)、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其中,成本核算方法是整个教学内容的核心和重点, 教师在授课中所用的学时较多。但随着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还应突出成本管理,但教学实践中与成本管 理相关的成本计划与决策、 成本控制与考核等内容却很少,使学生不能全面掌握成本会计内容。 2.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在成本会计教学中需要大量详实的数据和案例讲解成本计算方法,涉及 公式、表格、演算过程众多。而沿用传统的“板书+讲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一方面板书公式、表格及例题推导 占用课堂时间较多, 会降低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主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教学成为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 教学效果欠佳。3.实践环节薄弱,理论联系实际差。成本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对于课堂讲授的制造业企业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方式、管理组织特点等,要求学生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以便于对理论教学的掌握。可目前成本会计的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缺少校外实训的机会,很难到企业接触真实生产场景,而校内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环节,又仅是成本计算资料的演练,很难仿真模拟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实际情况,这使得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 4.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教授成本会计课程不 仅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讲授能力、完整的财会知识,还要熟 悉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但由于很多高校教师都是“毕业即从教”,虽然理论知识较高,但没有在基层企业实际 工作经验,使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透彻讲解理论要点,使得他们的教学过程不能顺畅进行,影响了教学质量提高。 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成本会计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对成本会计进行相关教学改革,以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1.完善教学内容,增加成本管理知识。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应与会计岗位职责和学生的今后就业需求密切相关,这样才能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才能使课程建设不脱离社会需求。为此,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在讲授传统的成本核算内容基础上增加成本管理的内容,侧重介绍有关成本的预算、决策、控制和分析等内容,使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的需要,使成本会计内容更加完善和适用。 2.改革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成本会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集光、形、色于一体的教学课件,将事先制作好的公式、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等在教学过程中一一展现,有效解决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手段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加深印象。此外,多媒体教学中,还可播放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 中的视频资料, 利用实物教具展示成本核算中所需的会计凭证、账簿等,有利于在具有感官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3.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教和学相分离,这既不符合成本会计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双向、探讨式的学习方式取代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师 应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情景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通过成本会计实务案例的运 (下转第158页) 65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