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高考诗歌鉴赏——乐景写哀情

高中语文 高考诗歌鉴赏——乐景写哀情

高中语文 高考诗歌鉴赏——乐景写哀情
高中语文 高考诗歌鉴赏——乐景写哀情

高考诗歌鉴赏为何不考“借景抒情”,而偏爱考察“乐景写哀情”?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诗经》中最为常见的“比兴”手法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无论是“因情寻景”的“比”,还是“缘景生情”的“兴”都使得“景”与“情”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在诗歌鉴赏中最为常见的变现手法便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小学、初中考试比较容易涉及到“借景抒情”,但是到了高中,考试古诗景情关系的时候就再难见到“借景抒情”了。反而“以乐景写哀情”却屡见于考试答案当中。

下面略举数句古诗加以说明。

0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诗经》中的这句诗描写的是离别的场景。杨柳依依的季节本是躬耕田野之时,合家踏青游春之季。然而战乱迫使人们不得已离家行役,出征时春光明媚,杨柳青青,柳条随风轻舞,仿佛送别之人轻挽离人臂膀不忍分别,景物色彩明丽,情感哀伤低回,景愈欢快,情就愈加悲伤。

02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一诗写思妇之思。妇人居家,夏日采莲江上,心情本是欢快的,可当收获满满的时候,喜悦的情感却戛然而止,所采莲花却无人可赠,所采莲蓬也无人可烹,于是眼前的碧波芳草对于思妇而言便是“乐景写哀情”了。

0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虞美人》李煜

李煜的《虞美人》被称为“绝命”词。是李煜亡国以后的作品,“春花秋月”本是极美的事物,但对于阶下囚的李煜来说,往事已矣,春花秋月依旧,这种情感的变化与春花秋月的永恒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是乐景衬哀情。

04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杜甫

诸葛亮与刘备有君臣相得之谊,这种君对臣信赖和倚重是后世文人渴望而不可及的,于杜甫而言更是奢求。所以诸葛亮在杜甫的心目当中是让他敬仰的高山,可是凭吊蜀相祠堂,他没看到香火鼎盛的情景,没有遇到像他一样前来凭吊的路人,看到的却是台阶生碧草,黄鹂隔叶啼。若是赏春这必然是春光泛滥的美景,但对于心存仰慕之心前来凭吊的诗人而言这份乐景早已成了荒凉的代表,让他觉得刺眼心伤。

05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长恨歌》白居易

唐玄宗经安史之乱而幸蜀,路途之上看到的青山绿水与逃亡路途上的悲凉格格不入,此时再美之景已然没有了携贵妃出游时的欢愉,美景只会让玄宗不时的追忆往事,而往日的喜悦只会让落难帝王的此刻更加无奈,这样一来美景竟成了触发哀情的媒介。

06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王维

雨后澄澈的天空和洗去尘埃的青砖绿瓦,以及青青柳色总能带给人们舒爽的感觉,可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不合时宜的送别让大好的心情一扫而光,离别的不舍涌上心头,清新的美景让离别之情变得更加浓郁。

07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

杜甫一连用了数个表色彩的词语来刻画眼前所见之景的绚烂夺目,可是赏春带给诗人的确是春归无望,赏春之余还是逃脱不了伤春的命运,叹今春又过,年复一年,归年无期,此诗亦是乐景写哀情。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乐景写哀情”景与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其实它应该属于景情关系中一个较为细化的分支,而大多数诗歌涉及到景情关系时都难逃“借景抒情”,而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察不再那么笼统,所以相对具体的“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就成了高考考查的对象。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超实用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超实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1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 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6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021年高中语文 知识大全 古代诗词鉴赏一

2021年高中语文知识大全古代诗词鉴赏一第二部分古代诗词鉴赏 第一节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①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③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④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第二节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瞧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她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甚:为什么。云山:田园。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A、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 B、词的上片末尾三句以惊弦、骇浪喻指了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环境。 C、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与规划。 D、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用猿鹤与词人的对话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 15、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捣衣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3分) A、诗歌第六句“深”字一语双关,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 B、丈夫久戍未归,岁近寒月,夫妻长别,这些都就是思妇捣衣之因。 C、捣衣十分辛苦,思妇用尽全身力气干活,以致产生厌倦怠惰之心。 D、诗人代为捣衣思妇言情,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5、古人评说:尾句“音”字会一诗之意。请结合全诗,从内容与情感两方面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 - 15题。 郡斋明?李攀龙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注】郡斋,李攀龙由刑部外调任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知府时的官邸。金虎署,刑部。玄经,指道教经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 A.首联以反诘语气起句,突兀而起,写诗人在刑部履职名声卓然,次句转接而出,叙写自己却被外放邢州,蕴含着无限感慨。 B.颔联以“折腰”“白眼”两词描摹了官场生态,道出官场之丑恶,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人情淡薄,这就是诗人无法忍受的。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1年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古典诗歌鉴赏 【全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 (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 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词自然浑成。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词人一生仕途不畅,浮沉州县,漂零不偶,无怪《清真词》中多羁旅、离别之词,多伤秋感时之作。或云:“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风流子·秋景》)或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齐天乐·秋思》)。在他笔下的秋,常是“哀柳”、“乱叶”、“啼鸦”、“孤角”等意象,而本词却以简叙之笔开章道:“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词人善于以雁来表达思乡之亲,如“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氐州第一·秋景》)“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风流子·秋怨》)“此恨音驿难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解蹀躞》)不管是哀雁、征雁、雁声、雁形都起了很好的表情作用,因此“雁”这一意象,实是因情设景也。 下片写深夜的羁愁。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然而人还是那凄冷孤寂之人。傍晚,一人伫立庭院,听寒声阵阵,雁鸣凄厉;夜深,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在这难耐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而“酒已都醒”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漫长夜呢? 本词自然浑成主要表现在语言平易无雕琢,而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故戈载评曰:“其意淡远,其气浑厚。”(《宋七家词选序》)

以乐景写哀情

浅谈高考诗歌中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在诗词创作中常以乐景写哀情,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悲伤的情感。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以乐景写哀情在诗歌鉴赏中属于表达技巧类,层次较高,这种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中经常应用,对抒发作者感情起到很好的效果。如《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依依是春天很美的景色,但是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要出征了,本来就有依依不舍之情,但是面对这样美的景色更能传达出他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留恋的心情。 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重点,应该重视。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应怎样做呢? 笔者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感情倾向。在这一过程中遵循“四看”原则,即看题目看作者看正文看注释,这样容易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是忧愁,是欢乐,是悲愤,还是激昂。题目往往是诗歌的题眼,通过题目能让读者明白诗歌所包含的时间地点写作对象内容等,进而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作者往往能够提供语言特点,写作风格;正文是最重要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从中充分的表现出来;有些诗歌后面有小注,它往往提供诗歌的背景,不可忽视,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有重要的作用。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进一步感受诗中景物描写的特征,如果景物的色彩是明朗的如红、绿、青、翠、嫩、白、明亮等等,或者景物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如清风、明月、红花、绿叶、鸟鱼虫等等,再或者表示季节天气时间的词,如春天、夏天、晴天、清晨,晌午等等一切让我们觉得心情舒畅的景色,那么我们则一般认为这样的景物是乐景。

感情基调把握住了,景物的色调清楚了,那么分析诗人所用的这种表达技巧,往往就比较容易了。例如下面一首诗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解读:通过作者及正文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诗,感情基调应是哀婉伤感的。作者是怎样表达出伤感的情绪呢?诗的前两句是写景,这些景有江山花鸟,并且分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但是抒发的是哀婉思乡之情,这就可以认为是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不起游玩兴致,反而更勾起漂泊的感伤。 又如骆谷晚望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 解读:通过题目正文及小注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作者失官之后的傍晚,心情应该是失落悲愤的,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远岭近峦,浓妆淡抹,眼前出现一副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但诗中“去国还家”使作者“断肠”透露出诗人失官还乡的愁怀。这就出现了情和景相反的情况,所以应考虑到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 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三)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四)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 在狱咏蝉骆宾王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 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 限 沉思和感叹。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以乐景衬哀情”教学反思讲解学习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以乐景衬哀情”教学反思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乐景衬哀情” ----教学反思:谈谈如何上好高质量的古诗词鉴赏课 通过这节课就如何上好高质量的古诗词鉴赏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必答题,在上好古诗文课之前,要求学生先明白诗歌题材的分类: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级诗,闺怨诗等。 意象:诗歌的意象也叫形象,分为景,物,人, 景:我们所说的景一般指的是广义上的景,古诗词鉴赏题中可能会问到写景的手法,写景的技巧,写景的作用。不管他怎么问,我们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答:①景物:布局的层次,一般是由高到低,由远到近,使整个画面错落有致,富有灵动感。②色彩: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用色彩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分为衬托和反衬。 ③感观:可能会通过感观来写景,感观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如2012年陕西高考:软红光里涌银山,由嗅觉写到了视觉。④动与静,古诗词鉴赏中,有时候会出现以动衬静或者以静写动,以上这四种方法就是告诉我们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景。 物:诗人可能会通过物的某种品质或物的品种特点来抒发某种情感,如王勃的《咏风》借写凉风的无私奉献,从而写自己对无私奉献的人的称颂。诗人有时候还会写物的某种遭遇,来委婉含蓄的写自己的遭遇,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的遭遇来写自己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这种写法我们叫做借物抒怀,借物咏怀或者托物言志。 人:古诗词中的人一般都指的是诗人自己,君王,游子或女子,也有可能有历史上的人和事,如果古诗词中出现了历史的人和事我们把它叫做咏史怀古诗,诗人想要借这些人和事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这种手法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就可答用典故:2013年高考陆游的《鹊桥仙》问:词的结尾用贺知章的故事有什么样的用意?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答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到的典故也较多。 表达技巧:古诗词鉴赏中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表达技巧,它包括3个方面①表达方式②修辞手法③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中只用两个:描写和抒情。描写又分为渲染和烘托。如果古诗词中出现了两个以上相同景物叠加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答渲染。如:2012年高考《思远人》词的上片出现了红叶、黄花、词人用这两景就给我们渲染了萧条凄清的晚秋图景,烘托了对远方行人深长的思念之情。渲染的是景烘托的是情,情景一致答衬托,景情相反答反衬,一般是乐景衬悲情,抒情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古诗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子还是相对比较少的,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抒情。如杜甫《绝句》诗人通过“碧江”“鸟白”“山青”“花红”给我们渲染了一幅春日美景图,从而反衬出诗人的思乡怀人之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1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梦泽:云梦泽。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①至今寂寞彭泽县。 注:①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3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答: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1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 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诗经·小雅·采薇》是一篇描写戍卒生活的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描写戍边的兵士在还乡的路上,因途中的景物回忆起来时的风光,无限的感触都因这一回忆勾引起来。写得声情凄婉,感慨往复,被晋人谢玄称作三百篇中最好的诗,从曹植以下,许多诗人一再模仿。 这四句诗具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决非偶然,王夫子《姜斋诗话》中指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在柳枝迎风披拂的春天,兵士离开家乡远征戍边;如今罢戍归来,正碰上大雪纷飞的冬天。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在这里用美好的景物来反衬痛苦的离别,更加深了离别的痛苦;用凄凉的景物来反衬幸福的归来,更增添了归来的喜悦。这四句诗正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所以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效果。 衬托,又称映衬,是借他物衬托出主要事物,形成一种氛围,可以使文章显得更精神,更有突出主旨的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首先,谈谈以“乐景写哀”这一手法在一些名篇中的巧妙运用,以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以“乐景写哀”,首先致力描写湖光山色、自然风光之美,形成一种令人陶醉的氛围,然后放开笔墨来写“哀”事,梦幻般的美丽景色反衬着痛苦的现实,更加使人感受到痛苦万分。 以“乐景写哀”,情况也不一致。有的是用美好的景物来反衬痛苦的离别,通过这种反衬更加深了痛苦的心情。如江淹《别赋》里写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这是一段描写令人“黯然销魂”的情人离别的文字。头四句,写春日水边送别情景。人生自古伤别离,更何况是情人之间。文中用“春草”、“春水”来反衬,更增加了文章的感伤气氛。后六句,写别后秋夜相思情景。分别之后,怀念之情无时或已。如珠的秋露,似珪的秋月,这一切美好的景色更牵动了思念之情。同时,也更反衬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 另外,有的是用美好的景物反衬黑暗的现实。通过反衬,更显示出现实的黑暗。叶紫的《岳阳楼》是一篇揭露现实黑暗,立意于战斗的散文。文章先刻意描绘了美丽、明媚的湖光山色: 湖,的确是太美丽了;淡绿微漪的秋水,辽阔的天际,再加上那远远竖立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 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 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 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 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3)对比衬托:运 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 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 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第18周: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高亭掩,江山此夜寒。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南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第二首诗,前两句将夜色刻画得细致入微。秋意渐浓,江畔上空湿雾如烟,笼罩亭阶,月飞南端,时光飞逝,离人难舍;末二句写离人去后情景。 c.“飞月向南端”主要是诗人主观上的感觉,作者连续运用衬托笔法,以“飞月”形容时光飞逝,以时光飞逝暗示话别之久,以话别之久点出友情之深。 D.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地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E.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

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称赞王勃第二首诗末句“寒”字使用精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第19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自蓟北归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①,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②。 【注】①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②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盂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歌“长剑归来”。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有边地马鸣声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之哀。 B.首联运用顶针的手法,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 c.“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胡天”指塞北的天空,是边塞诗常用意象。 D.颔联运用烘托渲染、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塞外空阔辽远、苍劲悲凉的独特风光。

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 红楼梦》中的场面有不少,最典型的例子是: 元春省亲(书中第17、18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书中第76回) 这两个场面是最具代表性的。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多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谢亭送别 作者:【徐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这就是所谓“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现在探讨一下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表达心中难言之哀,难传之痛,如柳永的《雨霖铃》的结尾“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虽说是“虚设”,但终是美景,但诗人心中却蕴涵着难以排解的愁苦。 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描写了花儿含露欲放,鸟儿林间鸣叫,本是赏心悦目的美景,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诗人以含情之目视物,物也就生情了。花儿露珠晶莹,就好象花儿泪聚眼角,飞鸟啭鸣,也好似鸟在惊啼。这就突出了诗人悲痛的深切。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写安史之乱起,唐玄宗逃入蜀后对杨贵妃的怀念以及回宫后对贵妃的入骨相思时,就运用了“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在寂寞悲凉的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若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 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比如何不泪垂”,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物是人非,更让唐玄宗禁不住潸shan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杨贵妃的容貌,这就突出了唐玄宗由于苦苦相思而产生幻觉的哀痛,这就像柳永所说那样“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唐玄宗即使满对良辰美景,那也只是“虚设”,心中却是难以排解的相思之苦。 王夫之的《羌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倍增其哀乐。”从上述分析的几首唐诗看,“乐景写哀情”使人物的感伤之情倍感沉郁,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感受到诗中难言之哀、难传之痛,为其伤心,替其感叹。 以景衬情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 学霸满分答题万能模版 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关于高中语文诗词鉴赏

关于高中语文诗词鉴赏 导读: 1.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2.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

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4)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