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90621郭生白说白伤寒论第四讲

090621郭生白说白伤寒论第四讲

090621郭生白说白伤寒论第四讲
090621郭生白说白伤寒论第四讲

说白伤寒论第四讲

主讲:郭生白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9-06-21 23:00—24:00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重新发现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在过去的几周里面呢,我们有幸请到了83岁老明医,“明”呢,不是出名的名,而是明白的明,明医郭生白老师,和我们分享从伤寒杂病论所悟出来的生命本能,这样一个大的生命体系。

在上一周的时候,我们讲到了生命本能的若干个方面,比如说有排异的本能,我们每个人身体都有把不属于自己身体排出去的能力。第二是有自主调节的本能。第三个本能是应变性本能,今天呢继续和郭生白老师,一起分享生命本能的话题。

郭生白:这个本能系统第一个是自主,自主运动,有自主性系统。第二个是共生性系统,共生性系统就是我们说的许多的组织,许多的器官在完成一个活动之间的这些,组织一个和谐的程序,这个能力叫共生性。再一个是排异性,一个是应变性,再一个就是守个性。

梁冬:刚才我们在上一周的时候讲到了排异性了,也讲到应变性是吧,也讲到了自主调节性和自主性了,那今天马上我们要讲哪个性呢?

郭生白:我们提一下守个性。

梁冬:守个性。

郭生白:天地万物是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个性,甚至于到说万顷森林,没有两片相通的意思,所以人会,每一个人都是有不同个性的,这个个性就说明着人的遗传的功能,这和我们在医学上,在优生学上要研究的内容,我们现在说这个本能系统是个什么东西,明确一下这是与生命一同来的,一个保护生命生存的系统。既然一个生命都有自己保护自己生存的系统,您说这个医是干什么的?这个医要不要这个系统,你要承认这个生命最好保护的是自己系统,不是医,医应该做的是什么,是这个本能系统发生障碍的时候,发生某些力不足的时候给一点帮助,给一点助动,给一点引导,给排除一点障碍,我说医不过如此。

我再说一句充其量也不过如此,因为什么,生命是不可再造的,是不可改变的,是不可干预的。我希望大家对于这一点要认真的考虑,认真的去对待什么是医,什么是药,什么是病,什么是生命本能,我们在生存过程当中应该如何看待这一切。这就是我在说白伤寒论之前,要说明白人有一个本能系统,为什么要说明这个本能系统,因为这跟伤寒论是息息相关的一个问题,说明了这一点我再说白伤寒论,你才懂伤寒论,我敢说势如破竹,非常顺利,又非常好懂,因为我把一个核心问题统统的先教给你了,然后再给你,以伤寒论再一条一条的看,你看每一条当中,都贯穿着一个本能系统。

梁冬:刚才我们讲到了,今天我们马上讲到守个性,所谓的守个性呢,就是每一个生命,它都是与生俱足的,而且也是与众不同的,都有它的个性。

郭生白:如果你懂了本能系统,你再懂了伤寒论,我以后讲的每一个条目,每一个方剂,每一个方法,都包含着一个本能系统思想。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我说它是伤寒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因为伤寒论的问世,以后在伤寒论的影响之下,又形成了各家各个流派,所以这些流派当中没有一个能以超越出本能系统论的,他们当中也有或多或少,都是用本能系统作为一

个核心,所以我说伤寒论是中医的核心,本能系统是伤寒论的核心,我把这个核心的核心今天教出来,让大家用这个思想再去看伤寒论,再来听伤寒论,你会明明白白,那我就完成了“说白”这个意思。

梁冬:刚才我想起了郭老之前说的一句话,83岁的人了,他说他最多还有20多年,还要做一些事情,然后呢,一百岁以后呢,准备稍微歇一下,要不然自己太刻薄了,你这话说的吧好像是个玩笑,听起来呢,又让人觉得说中间意味太深长了。

郭生白: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就是说,因为我就是中医的子孙,我做的是中医,我做一辈子中医,最后我要让人们,首先是让我们的同胞看到中医是个什么人,是个好人,是个坏人,好到什么样,坏到什么样。再一个就是看看中医是个健康人还是个有病的人,跟疾病打一辈子交道,怎么对待疾病,怎么对待自己,我想我作为一个医生我应该让大家了解我。

梁冬:对,我觉得你起码能够活到120岁,能够证明给大家看?

郭生白:我想活到120岁,我觉得不是难题,因为我现在我不能活到120岁。

梁冬:为什么?

郭生白:我每天3、4点钟就起床,我要工作,准备我这一天要做的事情。

梁冬:早上3、4点钟起来。

郭生白:对。

梁冬:晚上几点钟睡?

郭生白:晚上我9点钟就睡觉,我很忙,但是我忙的很快乐,这是一个。再一个,我这个忙,我应该忙出点效果来,我才能够快乐。

梁冬:郭老师现在也不戴眼睛,耳朵也特别好,也没有助听器,箭步如飞,经常弟子都跟不上。

郭生白:我对于这个健康,对于这个药,对于这个医,我有自己的看法,我相信跟大家的看法是不大一样的。

梁冬:郭老,今天我们话题有点稍微远了,稍适休息下之后,继续回来。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重新发现生命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讲到自主性这个话题,在我们生命本能里面有一个自主性,你能再稍微给我们讲讲自主性这个话题吗?

郭生白:我们看看呢,我们看到一个在宰猪的时候,这个猪宰了,把肉已经挂起来了,它还有的肌肉在跳动,谁让它跳动的,这个生命这个自主性在很多地方可以表现出来,比如说一个人休克了,脉搏也没有了,心也不跳了。他也没有呼吸了,呆了一段时间,做了做人工呼吸他又活了,谁让他又运动起来了,这不是任何人,那不是你人工呼吸让他活下来了,是他自己。我们看到做手术了,把一块肉宰下来了,把一个肚皮拉开一个口子缝上了,它要

不自己长上,谁有办法,还是依靠它自己长上,对不对呀?我们看到一个人五天没吃饭,他还能有力气站起来,为什么呀?

梁冬:因为有人送饭来了?

郭生白:因为他把他自身储存的东西又会利用出来,经过代谢变成体能。如果是一个瘦的,皮包骨的就不可能。

梁冬:有点肉还是好的。

郭生白:所以这个东西说太瘦的不是健康,太胖的也不是健康,还是和谐,和谐是什么,均势平衡,说力量的时候用均势,说物质的时候可以说平衡,没有均势就没有平衡。

梁冬:平均的均,势力的势。

郭生白:所以在动能上是均势,在物质上是平衡,这才是一个和谐的,完全是一个和谐的生命,生命在于和谐。

梁冬:刚才老师讲到了每一个生命它自主的特征,所以这就让我想起来了,较早之前他用一张方子来治不同疾病,这不是矛盾吗?

郭生白:不是的,因为我们认识的系统,我们看到的是系统的障碍,我们调节的是系统,是人自己在把自己的系统调节的恢复原来的生态程序,这一个统的和谐一定是多个系统共同的和谐,没有一个单独的系统障碍,也没有一个单独系统的和谐,这就是中医哲学,整体哲学,它不是刻意的要考虑一个整体。就说这五个本能,这是一个能力的五个方面,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了其他的四个系统,也就是这一个系统里五种能力,我们分开来解释,我们用它这五个能力,不同的能力叫做五个系统,实际它是一个系统,本能系统,这个本能系统是很复杂的,这个功能、本能是很多的,我们是在伤寒论看到这五个系统的一个和谐的本能系统,这个和谐的本能系统发生了这么五个功能,

梁冬:那关于这个人,每一个生命,包括每一个人的自主性,你觉得有没有深刻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很好的这一句话呢。

郭生白:这一个很好理解,也很简单,每一个生命就是与生俱来的,就有。比如说中医对于生命的开始是怎么认识的?不是上帝制造的,是阴阳合得,是阴物质和阳物质在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环境发生剧变出来的生命,这个不是光指的人,天地万物所有的生物都是在阴阳合得开始有生命的。鱼和草,一个虫,一个细菌,一个人都是阴物质和阳物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聚合,两个属性聚合发生的变化,成为一种生命。

梁冬:那有些克隆算不算?

郭生白:这一个,我不想谈这个克隆,因为这是违反生命规律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从生命科学,从人的宏观生命科学考虑,这是断断不能成果,如果要是这样做下去,一定是人类的灾难,这是在破坏生命,和破坏大自然的生态是一样的。我认为这是不可能成功的,人类也不允许这些东西去成功,再一个它也成不了功,我相信一个任何一个违背自然规律的东西都不会成果,用不着去细说这问题。你照样你克隆你的,大家等着看看是什么结果,我们挡不住第一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也没挡住第二次世界大战,我相信人类到目前的智慧,一定会消灭第三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再有战争,人类有这个智慧,人类认识了生命以后一定会知道人应该怎么生存,我们要不要人去克隆人,克隆它干什么,它会带来多少好处,对人带来多少坏处,这是题外的话,我们不谈这个问题。

我就说自主性,认识的自主性,好多好多的以前治不了的疾病,现在都治了,而且出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治了一个病,好了一群病。如果不是这个人自己去调节自己的程序,谁也做不到,我们到现在所谓的科学,在人身的科学,一个科学要懂得治疗,因为什么?就是因为一个脂肪这么个东西的量就解决不了,可是我们同时现在呢中国人的理念,和谐的理念,用自主调节不仅是以一个脂肪,一个葡萄糖,一个胆癌,所有东西的量都平衡了,并都没有,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梁冬:你有多少例这样的经验可以证明?

郭生白:我今天就算是有一例,它明天会有十例,它一年会有上百,上千例,今天是我自己工作,明天我会有一群徒弟工作,今天你知道本能系统论出来之后,中医简单了,我敢担保一个没学过医的学生,我用一年的时间,我保证他成一个大医,什么叫大医,会治胃病,会把当今存在的这许许多多的,包括终生疾病,终生服药那些病都会治,一年出来这么一个。我要教一百个出来一百个,我准备,我发了一句狂话,那天我跟朋友聊,我说我准备用十年的时间,我教一百万个合格的中医,我说你们支持我。

梁冬:其实现在在电台里面在做这样的事情。

郭生白:我一定会做到这一点。

梁冬:那我想问您,您自己,从您经历的医院来说,您治好过多少例这样的病人?

郭生白:我治好过很多的,我并没想着把它作为一个什么东西,去像过去人说的,做一些甘露的行为,我从来不想过这个,好了,你就报告过,我好了,我非常的快乐。也许以后有人会记载这些事,我想我也欢迎有人来记载,我也欢迎有人来,包括每天做诊的时候,你病人我所有的医案做成音像材料让大家看。

梁冬:所以叫大医精诚还是有道理的,稍微休息下之后呢,继续回来和郭生白老师,一起分享他的生命本能系统论。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重新发现生命太美,继续和83岁的老先生郭生白老师呢一起学习。郭老师刚才我们提到了,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的守个性,你还有补充嘛,关于守个性?

郭生白:我用不着补充了,我觉得大家只要是把这五个本能,它是来源于伤寒论,今天再用它理解伤寒论那是很容易的。

梁冬:刚才我们讲到了守个性以外,还有现在共生性对不对,什么叫共生性?

郭生白:共生性我们看不见,比如说感冒要发汗,怎么发汗呢,皮周围组织,身体周围组织要有充足的供血,血压要提高,这个周围组织循环血量要提高。那么全身肌肉颤动产生热量。

梁冬:产生热量?

郭生白:产生热量提高体温,身体自己在剧烈的代谢过程里头也发生一些热量,加上颤

抖制造体温,再加上汗腺要分泌,心脏要加强跳动,血管要扩张,体液要充实,都要向外充实,这个势力向外走,这是多少个组织,多少个器官在一块活动,一个协调的活动。我相信一个最有能耐的组织家也组织不到身体这么完美,这就是身体的共生性的行为。比如说我们打一个喷嚏,我们有多少组织一块动,在同一个时间,不早不晚,不前不后,不多不少做出同一个动作,“阿嚏”出去,这是一个共生性的能力。

我们每一个行动都不是一个组织,一个器官的行为,所以这些,这些协动,这么和谐的、多器官的、多功能的组合的一个行为就是共生性本能做出来的。

梁冬: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我看的一本书,叫《混序》,是这个Visa,做信用卡Visa ,那个公司的老板写的,他讲的这个观念,他说如果你把一个公司看做一个生命的话,现在你看到的公司,大部分的公司处在生命的及其原始的阶段,因为它还需要有一些人去管理它各个部门的协调,它说如果你看生命本身就像草履虫和人一样,它这个差别太大了,它认为说你像一个人为什么自己能够,每一个部门在没有一个所谓的集中中央集权的指令之下,每一个部门都能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完美衔接,他说这是太神奇的一件事情了,他就把这种观察应用到一些组织和他的公司管理里面,后来呢发展出了全世界最大的信用卡体系Visa卡,Visa卡,我不知道您知不知道,就是发信用卡Visa,它有两个卡嘛,一个Visa,一个Moster。

那我觉得他这个话,实际上开始接触了到,就跟您接触到是一样的,生命本身你想想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去指挥他,他怎么做到的,以前有一本书讲生命学里面的书,它讲一个蚂蚁窝,他说一个每一只蚂蚁他也没上学过,也没有人教他怎么做,每一个蚂蚁就知道到时到点搬什么东西,然后就能把这个蚂蚁窝做的这么好,所以呢那个生物学那本书里面讲的,他说蚂蚁不是生命,蚂蚁窝才是生命,我觉得这句话其实回应了您刚才讲的共生性这个话题。

郭生白:我听明白了,这个问题就是两个字“本能”。蚂蚁的本能,如果说现在企业家要做到这一点,它才是真正的最好的企业家,我想这个老板不必去管事,你就天天玩,吃喝睡觉,但是你别不在这,什么事你都不用管,各司其职、协调有序,一块给你挣大钱。

梁冬:咱们稍微说开一点点,因为公司就是一个大一点的身体是吧,你说一个老板他怎么能做到又不累,每一个同事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每个部门还能够完美协调,它是什么东西组成?

郭生白:我想我要写一篇文章是容易的,因为这个人体生命所有的,其中有一个好的国家主席,有一个好的总理或者是一个好的将军,常胜将军,好的就像我刚才讲的什么都不干的大企业家,他什么都有,你只要理解了生命,你什么都可以做出来。一个大公司,你多大的公司也是一样,你越大越好,哪一件事情也不是老板做的,老板你做的是什么?你只要让大家都快乐,都高兴去做他自己的事,而且主动的跟他所有关的部门去协调,大家都这么做,用不着你管。

梁冬:但如何能利用到,大家都这么做呢?

郭生白:这一个,你把生命理解了,按照生命的组织你去组织你的公司。

梁冬:其实我发现现在很多商学院课程特别的教条和机械,它不是这么讲的,但是呢在我们现实的企业管理里面呢,又发现有那么一点点,有一些企业家,就比另外的企业家过的舒服,公司也做得好,所以我就很好奇。

郭生白:您知道中国有一句话叫“垂拱而治”,耷拉着手就把国家治好,这是说国王,

用不着管。

梁冬:您的这个观点很像什么,你知道吗?很像西方的一个叫佛里德曼的经济学家,他说世界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他自己会因为这个供需平衡的原因,认为这个世界朝着比较和谐的方向去发展。好了。

郭生白:走题了。

梁冬:走题了。好了,咱们今天讲到了本能的五个方向,这五个方向呢,分别是排异性、共生性、自主性,守个性,还有应变性。关于这五个特性,刚才郭老也特别讲到,说这五个特性其实是一个能力的五个方向,其实是为了说清楚,你把它各自阐述一下,其实就跟阴阳之道一样,是每一个特性里面,也都包含了其他特性。那道理明白了以后,你怎么样去把它应用到治病的过程当中呢。比如说我也听明白了你说的这些东西了,那为什么我就不能治病呢?

郭生白:因为你不是光听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只能告诉你,中医治病是在认识了生命规律,顺应生命法则去保护那个生命的,这是个中心思想。它下头还有方法,我们要讲的伤寒论正是一个方法系统,所以我把这个思想,这个核心教给你,然后我再给你讲这个方法系统,有许多个小系统和合成的一个大系统,两个大系统合成的一个生命系统。

梁冬:哪两个大系统?

郭生白:阴阳两个大系统。这个阳就是排异,这个阳就是外源性疾病,伤寒论说的这个阴就是内源性疾病,内源性疾病就是自主调节这个方法,两个大方法,两个大系统。下头的排异系统有个汗法,用出汗来排异,用吐来排异。

梁冬:呕吐。

郭生白:用便,大便来排异,还有一个用利尿来排异,还有一个用出血来排异。你看这不是方法系统吗?这个内源性疾病呢,一个自主调节系统,这个自主调节系统它有个自主性排异系统,自主性排异把肿瘤排出去了。自主性把这些慢性病,好几十个慢性病都没有了,等到你学了这一个,你把方法系统学了以后,你就会治病了,你要如果胆小怕治坏了,你就看看我在治病整个的治病过程当中,说一百个病例,两百个病例,三百个病例,这个音箱材料再看了,恐怕你就忍不住了,你就要治病去了。

梁冬:忍不住了。

郭生白:这就是我说一年我能培养出一个大医,十个大医,一百个,一千个,我都能教出来。我要是十年,我通过现在的这些现代传媒手段,我说十年,我要教了出一百万个,绝不是一句空话,因为什么?因为本能系统论,说白伤寒论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来,为了健康,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家人的健康,为了朋友亲戚的健康,为了国家的健康,我要学医。

好,我一分不收你的费用,我教会你。

梁冬:谢谢郭老。

郭生白:我相信这一百万个徒弟不是不可能的。

梁冬:我们稍适休息之后,马上回来。

(广告)

是的,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发现我们的身体、生命太美,继续和郭生白老师,和大家来分享生命本能系统。事实上呢,生命本能系统,用郭老师的话来说,他认为是伤寒杂病论这一部东汉末年张仲景老先生的这本书,中医界圭臬之作的一个核心思想。

我们的节目其实是借由这部分作为个入体,开始和大家一起分享伤寒杂病论,有了之前知识系统了之后,大家知道原来我们所有的伤寒杂病论的治病的哲学思想,就是如何帮助人体恢复他的本能系统,当然这是个大的原则了,如何能恢复。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请郭老师和我们一起,一条一条的分析了。

郭生白:好,我们先说《伤寒论》这一部书,这一部书是什么书,简单地说,“伤寒论”是一个方法系统,临床医疗的方法系统,在它这个系统当中,我为什么称它为系统,它本身它写作的这个体例,这个文字的体例上,它有一个六经,一个阴经,一个阳经,阳经有一个太阳、阳明、少阳,阴经的一个少阴、太阴,厥阴,这个六经。

梁冬:就是伤寒杂病论这种病,它把体例,体是体裁的体,例是病例的例。他把一分为二,分为阳经和阴经两种系统,阳经系统呢,是太阳、少阳、阳明,阴经是少阴、厥阴和太阴,您继续。

郭生白:它这个用阴阳分成两个系统,我们怎么看这个阴性系统和阳性系统。张仲景对于这两个系统有一个界定,就是有一个区分的标准,他的原文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者,无热恶寒者发于阴者”。这个发热恶寒。

郭生白:恶,厌恶的恶。

梁冬:寒冷的寒,发热恶寒。

郭生白:发热的是发于阳经,无热的恶寒是发冷,体温低弱的是阴经。

梁冬:就是这样看从发不发热来区分。

郭生白:就是一个发热,体温升高和体温低弱,用这个病来区分阳和阴。

梁冬:就是阴阳这个病发热的病和不发热的病。

郭生白:对,发热的病和不发热的病,我们要说准确一点,就是体温升高的病和体温降低的病。

梁冬: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分法,就像天底下的厕所。

郭生白:这一个呢,这不是无缘无故的,为什么发热的病就算阳,体温低弱的病叫阴?

梁冬:这个低弱是没有发热还是说变冷,这是很重要的区别。

郭生白:这一点就是比如说一个人的正常的体温,这个人的正常体温,我们不是用平均的,说这个人的正常体温是36.7度,那么他到37度以上就叫发热了,那么他36.7呢,他到36.2,36.3度,低于36.7就叫阴。

梁冬:那有一些人并没有什么热不热的,比如说糖尿病什么他没有说身体?

郭生白:这一个,因为他没有发热。

梁冬:他没发冷。

郭生白:他没有发冷,但是他身体不是高。

梁冬:那也算是阴病。

郭生白:他也算阴病,他最低他不是升高。

梁冬:就是说只要没有升高的,都算是阴病。

郭生白:对。

梁冬:OK。

郭生白:但是张仲景的法没有一个是死的,都是活的,没有死的,就是不是绝对的,因为这个生命过程当中,没有绝对的东西,他是这么分,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先看看它这个分法,这个发热的病在我们看,凡是发热的病都是向外排异的病,都是有排异反应的病。凡是没有排异反应属于体温不高,都是内部器官组织发生的功能性紊乱的病。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阳性并就是外源性疾病,就是外界的致病的生物或者是非生物病原侵入到我们身体,我们身体的本能系统做出来的排异反应。凡是没有热,体温在正常之下的,属于内源性疾病,就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发生的功能性障碍或者说功能性紊乱的疾病叫内源性疾病,凡是这个内源性疾病都是用自主调节的方法。

梁冬:我觉得他这个倒是很聪明,先一刀切成两边。

郭生白:他本来他不是想切的,这个生命当中就是如此。他是按照实际的存在分的,阴性的,阳性的。在阳性,就是在外源性疾病当中又有许多分法,根据实际的排异反应这一个是向汗腺的反应,要用出汗的方法,有一个汗法系统,这一个要想吐,吐不出来看到了,这一个是用催吐的方法,有一个吐法的系统。还有一个是从大便这个通路排异,而排不出来,它有一个通便的方法,叫下法系统。

当然还有利尿,就是利法系统,还有一个破血,用出血来排异,一个破血的系统。

梁冬:破血。

郭生白:哎,破血的系统,因为它内部有瘀血出不来,它把它破开,让它排出来。

梁冬:你能举个例子吗?

郭生白:能。很多的,你比如说盲肠炎,盲肠肿了,全身发烧,肚子疼,甚至于剧痛。张仲景对于这个盲肠炎或者是说的阑尾炎,中医叫肠痈,就是大肠要长疮。

梁冬:哪个痈?

郭生白:中医有两个词,一个叫痈,一个叫疽,阳性的叫痈,阴性的疽,就是坏死,肌肉坏死。

梁冬:一个“病”子头一个“用”,对不对?

郭生白:比如说不愈合的,溃疡不愈合的,都叫阴性的。所以有红、有肿、有烧、有痛的叫痈。

梁冬:那个怎么写?

郭生白:按现在的简化字,就是一个病子啥,里头有一个用字,原来是臃肿的臃,雍和宫的那个雍,上头是一个病子那个癕。

梁冬:病子头加一个用。

郭生白:对于肠痈就是用破血的方法,带黄、桃仁、牡丹皮、芒硝,通过通便,一副、两副,那个痈就没有了。

梁冬:它会拉血吗?

郭生白:他也可能拉血,他也可能不拉血,他这个破血,就是把这个肿块破开,散开了。

梁冬:阑尾炎不要要切除吗?

郭生白:那是西方人,西医是要切除的,中国人用不着切除,我治盲肠炎一般就是两副药,三副药的时候少。它怎么出来了。

梁冬:对呀。

郭生白:它没排血大便,它就没有了,我相信它是在肠腺里分泌出去的,如果要化了脓那是一定得排脓的。

梁冬:把脓拉出来了,把粑粑拉出来了。

郭生白:把脓排出来,它也可能在肠子排出脓来,直接排出脓了,它也可能在肠腺分泌出来,这个方法就叫破血。还有一个中医叫膀胱蓄血,也是吃破血的药,小便尿血,尿出来就很好了。

梁冬:所以有些人看见小便尿血,如果吃了您的药还害怕,觉得是不是尿血了。

郭生白:他用不着害怕,尿完了他好了病了。

梁冬:很神奇,很神奇,稍适休息一下马上回来。

(广告)

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重新发现身体太美,刚才郭老师已经和我们开始说白伤寒论了,他讲到所有的病一分为二,发热的和没发热的,发热的病都是要努力的尽量把它排出,甭管你用什么方法,刚才特别讲到破血法,有点意思,来郭老师。

郭生白:这个破血法很多,我刚才举的这个是一个例子。肠痈、盲肠炎之类的,就是在肠子的肿块,或者在其他地方的肿块。

梁冬:但它必须伴随发烧吗?

郭生白:发烧,发烧,这是一种排异的方法,这个汗,汗法里头有两种,一个解肌法,一个发汗法,一个涌吐法,涌就是三点水一个“甬”字,涌吐。

梁冬:有什么区别吗?

郭生白:一个是下法,下法就是从大便排,一个利就是利小便,用利小便的方法。

梁冬:吐痰算不算?很多人发现痰很多。

郭生白:吐痰吐出来,这是吐法,从胃里出来,这叫吐,从肺里不叫吐。

梁冬:那叫什么?

郭生白:那叫,肺里的痰两个方法,一个是用利尿把痰去掉,一个是吐出来,咳出来。

梁冬:所以有痰把它吐出来比较好。

郭生白:叫去痰。

梁冬: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些时候就有痰,但是呢他有些时候开会,单位要在公车上他不能吐,他把它吞下去了,你怎么看,这会不会有问题?

郭生白:应该是吐出来。

梁冬:如果他没吐出来,吞下去怎么办?

郭生白:吞下去就吞下去了。

梁冬:能排出来嘛。

郭生白:他从大便里排出来。

梁冬:那好吧。

郭生白:那么内源性疾病它用自主调节,它分成三个系统,一个是体周围组织调节。

梁冬:怎么叫体周围组织?

郭生白:比如说这个人是阴性,少阴,就是在体周围说清楚心衰,心衰。

梁冬:心衰怎么是体周围呢?

郭生白:因为它首先表现的是体温下降。

梁冬:比如手脚冰凉。

郭生白:手脚冰凉。

梁冬:有些人,真的是手脚真的很冷的?

郭生白:它一个是体温下降,不够正常的体温,冷。你看脑缺血,神智不清,一摸脉非常的细,一看出来就是供血不足,这是一种调节法。还有一种是顽固不化,吃什么拉什么,吃了饭拉饭,肚子疼,每天十余次大便、腹痛,不想吃东西,或者不能吃东西,体温低弱,腹痛,这是一种调节法。还有一种厥阴病,厥阴病是什么呢?按照张仲景的原文讲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梁冬:你慢慢讲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郭生白:消渴,就是糖尿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心中指的这个部位痛,发热,但是体温是低落的。但是它自己感觉心发烧。

梁冬:闹心?

郭生白:这是心肌坏死,撞击性的心悸,就是发热,心痛,心绞痛,张仲景对于这几个,

病没有处方。

梁冬:是什么原因呢?

郭生白:不知道,是不是张仲景不会治这个病,还是因为有方子,在战争年代损失了。

梁冬:失传了?

郭生白:或者竹简这一部分腐烂了,找不回来了。

梁冬:那太可惜了。

郭生白:所以这个东西给中医界留下了千年之谜,所以我记得章太炎先生说厥阴病乃千古疑难,说不清的一个官司,倒是有还是没有,是张仲景先生留下了,我们丢了,水、火、战争、虫害,那虫子把那竹板咬了等等什么原因丢了,还是张仲景没留下,直到现在中医不能治愈,西医也不能治愈,不是都不会治糖尿病,都不会治心脏病吗?所以这个问题很难说了。

梁冬:那你有办法吗?

郭生白:但是不要紧,本能系统论一出来,这个问题解决了补上了,这就是我们把伤寒论的核心思想发扬出来了,我们对于伤寒论的这些许许多多的条目有了新的认识,这个东西我们就补上了。补的跟张仲景的原意对与不对,无从考证,但是这几个病确实已经解决了。

所以张仲景把阴性病,阳性病,外源性疾病、内源性疾病,以后再我们讲述当中,我们可以相提并论或者是我们只说外源性疾病,不说阳,只说内源性疾病,不再提阴。我们只说吐法、下法、汗法,我们不提太阳、阳明,这个与我们认识伤寒论与治病毫无关系,而且是更为方便。

我想今天说明伤寒论是一部临床医疗的方法系统,你看它分了这么些系统,一个外源性疾病,一个内源性疾病,外源性疾病是用排异法,内源性疾病是用自主调节法。外源性疾病有汗法系统、吐法系统、消法系统、利法系统、破法系统;内源性疾病呢就是一个自主调节,一部伤寒论变的这么简单了。

那么下面我们逐条的来分析一下每一个方子,我们分析一下就按照本能系统的认识把这个思想统一起来了,把这部书就简单到这种程度了,好学了,好用了,好明白了,所以这是说我有信心把伤寒论说明白,把殿堂的知识、财富还给民间。我相信我能做到。

梁冬:因为我们今天的节目时间也不多了,估计呢今天逐一的讲解时间是不够了,咱们下一次讲。

郭生白:下一次。

梁冬:今天我觉得稍微给大家总结和回顾一下,关于伤寒杂病论和本能系统论的关系。本能系统论,用师傅的话来说,实际上是伤寒杂病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如果我们把这个世上所有的病简单一分,就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厕所可以分为男厕所和女厕所一样,所有的病都可以分为发热的病和不发热的病,为什么我们身体要发热,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或者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身体进来了不该进来的东西,身体要用发热的方式把它排出去,那怎么排,用发热的方法,你可能用发汗的方法排,你可能把它吐出来,你可能把它拉出来,你可以等等诸如此类。

那所谓的阳病,在伤寒杂病论里面所说治疗阳病,就是先看这个人要是发热了,就去想

用哪种方法把它排出来,另外一种病是身体没有发热的,有很多慢性病,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等,那么就用自主调节的方法,用一些药物另到我们身体的调节机制回到它本来就应该那样做的,生命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们每个人生出来的就有这个能力,所谓好的医生,其实只是让它回到那样一种状况而已,所以对于那种不发热的病,师傅称之为叫内源性疾病,内源性疾病就用调节的方法,调节它就好了。

所以你说中医治病复杂吗?它也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这样。那具体怎么样分清楚哪一种发热的病,该用哪一种方法排出去,哪一种不发热的病,它该如何调节,这就是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我们要请郭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东西,其实我真的觉得非常非常幸运,能够有时间、有机缘听到老师用他的毕生绝学,拿来用这么简单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好了,特别感谢郭老师今天和我们一起分享,谢谢您。

郭生白:再见

伤寒论 太阳病

古一两15.625g 现3.5g 太阳病辨证纲要 〖太阳病的提纲〗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提要】太阳病的脉证提纲。 【解析】本证成因:风寒外袭。 主症和病机:脉浮──外邪袭表,正气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气血必充盛于表,而脉象反映气血活动的状态,故脉应之而浮。 头项强痛──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外邪束表,太阳经脉受邪,经气运行不利,故头项强痛。 恶寒──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气被伤,失其“温分肉”的正常功能,故恶寒。 此三症反映了外邪侵袭太阳肌表,正邪交争于体表的病机,是太阳病表证的基本特征,所以列为太阳病篇之首,后人称为太阳病提纲。 〖太阳中风提纲〗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提要】太阳中风证的脉证提纲。 【解析】本证成因:风邪袭表。 主症和病机:发热──风阳邪气伤卫阳,卫阳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故发热。 汗出──卫阳被伤,卫外失固,且风性疏泄,使营阴外泄。 恶风──卫阳被伤,温煦失司,汗出肌腠疏松,不胜风袭。 脉缓──汗出伤营,营阴不足,故脉松弛宽缓。 本条首言太阳病,当有太阳病见证,故其脉当见浮缓,浮主邪在表,缓主营阴伤。凡见此脉症者,当为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提纲〗 【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提要】太阳伤寒证的脉证提纲。 【解析】本证成因:寒邪闭表。 主症和病机:必恶寒──强调恶寒必定先见。[分析:寒邪束表,卫阳被伤,失去温煦的作用,故必恶寒] 或已发热(风寒袭表,卫阳能及时达表抗邪,故起病即见发热),或未发热(感受风寒较重,卫阳郁遏,或体质素弱,卫阳不能及时达表抗邪,故发热较迟。然太阳伤寒之发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 语不止,当刺期门。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少并病,古人解释是太阳病传入少阳而发生少阳病,太阳病还没解,叫并病,头项强痛是太阳证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这是少阳证,可是少阳证不明显,搁个“或”,有的时候眩冒,“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有时眩冒,有时结胸,心下满,如结胸,心下痞硬,小柴胡汤也心下痞硬,有人参,太阳少阳并病,太阳证还存在,少阳证不太明显,时有时无,这个也正说明柴胡证若有若无的时候,可以用针刺,这段的意思在此。当刺大椎第一间,这个大椎就是第一胸脊那个线中就是大椎第一间(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刺突 之间)。那么这个穴的是泻胸中热气,这个表证也属于上焦的,少阳病也是。肺俞在第三胸椎下面两旁各取一寸五,肺俞是两个穴,肝俞在第九胸椎下面也是两旁各取一寸五,这两个穴…………(30:56—31:13没录上)。慎不可发汗,少阳病是不可发汗的,发汗则谵语,脉真正弦了,真正变成少阳

病了。不但少阳病,而且他有胃不和,有谵语。那么谵语,五日的时候谵语还不止,那么这个时候他就变成少阳阳明并病了,那么也可以是实证。这个期门,就是乳头直下六、七肋骨之间。期门穴它祛胸中的邪热,常常少阳病柴胡证不明显也有刺期门的,那么这个虽然这么说,用柴胡证行不行呢?我认为行的,这个可以吃小柴胡汤。太阳和少阳并病,如果少阳证不明显,但时有时无的时候也可以用针刺的法治疗。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说明这些问题。

读伤寒论心得

---------------------------------------------------------------范文最新推荐------------------------------------------------------ 读伤寒论心得 《伤寒论》,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在你度过伤寒论之后,你有些什么不同的想法分享?下面是带来的读伤寒论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伤寒论心得篇一 在这春雨纷纷的夜晚,窗外寂静无声,我独自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行人纷纷,不经意看到桌上的《伤寒论》,手不由地打开台灯,细细读起了起来。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翻阅它,但每一次翻阅它,都带给我一种新的感悟体会。它不仅让我惊喜,也让我困惑。但却又让我忍不住去思考、钻研,这一次次的思考、钻研都化作无数的对《伤寒论》以及中医的深情。 说道《伤寒论》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作者??张仲景,张仲景先生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不是他的仕途成就,而是他身居高位却愿意造福百姓,为百姓生命健康之根本所日夜寻求探索,从而留下了著作《伤寒论》,为万千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指引了一条出路。而其著作《伤寒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留下了几百个经方,更在于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理,法,方,药的先河。自此以后,中医不再是师徒相传的经验之谈,而是成为了一门拥有理论的学科,使中医的各种看病方法都有理可寻,有法可依。由此观之,张仲景之于中医犹如门捷列夫之于化学,称其为医中之圣一点也不为过。 1 / 35

然后在多次阅读《伤寒论》后我却发现想要真正读懂它并不是件易事,不仅需要知识积累更需要一颗探求的心。要深刻细读《伤寒论》,首先就必须要有一种中医思维框架,不仅是要翻看医案著作,领悟前人经验,更要自己结合日常多多思考书中为何如此阐释?而不是死背医案记录。其次,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当结合基础理论思考,不能以自己的意念为主导去排斥它,甚至怀疑它。最后在知识与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就可对《伤寒论》提出质疑,在疑问的过程中不仅是自身领悟的更高层次发展,更是医学造诣的升华。如此这般,方能读领略到古人张仲景先生蕴藏在书中的智慧,也能使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收获。 读伤寒论心得篇二 自仲景之《伤寒论》的出现,后世医家多对此有所发挥,或依原文而解,或有所补益,但于临床较为实用,讲得很是朴实的,我多遵刘渡舟、陈瑞春,二老多以临床为出发点,无累赘之言,指导我们后学有很深的实际意义。笔者近日再读《伤寒论》时,突有所感悟,现笔录于此,分享与同仁。 笔者近日坐门诊,接触的上感病人较多,这个疾病本身不是重病,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普通感冒,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d痊愈。但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能会引动很多旧病复发,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加重原有心脏疾病,比如导致心衰、心律失常等等。忽然想起,早在1800多年前的《伤寒论》中,仲景仙师就对此有详细的论述,我们一起来看《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 目录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2)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 (3)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4)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 (4) 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 (11) 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14) 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19) 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 (20) 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 (23) 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26) 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 (29)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 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主表 例如:浮脉主热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主阳虚 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 第5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6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8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9篇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10篇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11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12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13篇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14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中十篇――398条112方 第15篇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执 水然,一时间许…一时间(2 水执 小时,一昼夜12段) 第16篇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第17篇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同本以互证,别本以见例。清通“圊”,欲通“续”,自可 即“犹,宜”。 第18篇辨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吐篇》) 第19篇辨不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吐篇》) 第20篇辨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下篇》) 第21篇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下篇》) 第22篇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以下简称《汗吐下后篇》) 后8篇,应了解,特别是8篇中出现的而未在中十篇中的条文。通常我们学习的是《伤寒论》节本――中十篇。以阴阳辨脉、辨病,辨预后。 二、学习《伤寒论》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内容 (二)学思路和方法 思路:鉴别诊断的思路 例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除外了少阳-呕阳明-渴太阳-见表证。

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

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症并治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一、太阳病脉症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因病机——太阳主表,卫外。外感先病太阳。 症状解读——脉浮:邪在外,卫气浮于外抗邪。正气未虚。 头项强痛:太阳经循行头项,外邪易犯,风寒外束,经气受阻。 恶寒:外邪束表,卫气被遏,不能“温分肉”。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病因病机——风寒袭表、营卫失调。 症状解读——发热:风寒袭表,阳浮抗邪。 汗出、恶风:风性疏泄,伤于卫阳。卫外失固,营不内守,营阴外泄。 脉缓:营阴外泄。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症状解读——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与感邪、体质、卫气郁闭有关。(风寒甚,卫气郁闭重未能达表则不发热。)体痛:寒性凝滞。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

郁滞,经气运行不畅。 呕逆:风寒束表,表气郁闭,里气不和,胃失和降。 脉阴阳俱紧:***寒性凝滞,郁闭营卫,无汗脉紧。(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症状解读——发热而渴,不恶寒:温邪犯表,化热伤津。 误治解读——误汗: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则变为风温。热邪鼓动气血,身灼热、脉浮盛有力。热盛迫津外泄,自汗出。伤津,身重。热扰神明,多眠睡、语言难出。邪热壅肺,鼻息必鼾。 误下:攻下伤阴伤津,小便不利。肝肾阴精不能上承于目,直视。热盛神昏,关门不固,二便失禁。 误火:热盛伤津,动风,惊痫、瘛疭。热伤肝胆,水不涵木,黄疸。 三、辨病发于阳、发于阴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

胡希恕讲痹症

胡希恕讲痹症 这个范围相当的广啊,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当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概括在内的。以至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疼痛,古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现在呢,我们有几节书,要温习温习。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①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所以他也当太阳病了,也有关节疼痛,发热而烦。那么这种病,要是太阳病呢,这个关节疼痛而烦,这是一个表实这样一个证候。太阳伤寒,他是一个身痛,腰痛,骨节疼痛。那么要是真正的太阳伤寒证呢,他脉他要浮紧的。那么现在这个脉呢,沉而细,这个沉脉呀,古人认为,这个沉脉也主里,也主寒,也主水,所以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水,就是这个水肿这类的病,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那么这个,这一段,这个病主要的是这个里虚,所以脉沉细嘛,而饮不行,水不行,所以这个叫湿痹,这个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应该脉浮紧呐,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那么古人呢,管这种的身体疼痛叫作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从这节上说,这个温痹的证候也不一样。那么要假设这种情况,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那我们遇到关节炎这种情况,身体疼痛而烦,类似表证,他这个主要由于小便不利,咱们这个讲伤寒论也有啊,那么里头有停饮,小便不利,你不利小便表不解。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利小便,里气一通畅,内外也和,也自然汗出而后解。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湿痹啊,所以有这种表热的证候。就由于水不行于里,可表气也闭塞,所以发生这种表证。那么这个呢,不要误于表的证候,一味发汗不行的,咱们在伤寒论,有多少节了。有一节我还记得,说这个太阳病,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恶寒,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那个去桂不对的,应该去芍药,跟这个是一样的。那么要不利水,是不治的,我们治这个一般的关节炎呐,要注意有这么一种,但当利其小便。 ②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可与麻黄加术汤。这也是痉湿暍的一章里头的。我讲,我很少几节把他集中了,然后等会讨论这个痹疼怎样治疗,这个地方。这个治疗,也不外乎古人这些原则了。这个湿家古人就指的这个风湿,身烦痛,那么痛而至烦呐,可与麻黄加术汤,他是可与之,不是

伤寒论的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伤寒论的心得体会 篇一:3《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 《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习经典后更是深有体会。以下就我对《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做个分享。 一、以理解伤寒论原文为重点,多读多背。 (伤寒论的心得体会)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伤寒论》主要是继承仲景的学术思想,探索其精微大义,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伤寒论》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条文失真,文法多样,文字古奥,论理广深,因此,我们要想学好她学透她,依靠后世注家,以注家作为向导,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至于背诵,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

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二、我对六经的认识。 《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基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实可以统万病。《伤寒论》从内难二经基础上的进一步之经典著作,补内难二经之不及,其首创六经证治。故我对六经之认识有一读之必要,打的中医治病,皆从整体出发,依据病者盛衰强弱、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而治宜和解。 六经的划分具有辨证与论治的双重意义,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示中风或伤寒,以确定解肌或发汗的治法。第二,提示病位的表里,可定表、和、攻救之法,对于部位的归类,可做为论治的根据。第三,提示病情的寒热,决定用药的温凉。第四,提示邪止消长的情况,可知如何祛邪或扶正,在辨证归类时以实证属三阳,虚证属三阴。第五,提示受邪的经脉脏腑可以分经用药,有的放矢。由于六经能提示受邪部位在何经脉脏腑,给立法方药指明方向,故伤寒六经辨证的过程,即是确立治则,治法及选方遣药的过程,所

伤寒论讲义课后题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目前在我国广泛流行的《伤寒论》版本有哪两种? 2.简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其成就。 3.“伤寒”的涵义是什么? 4.怎样理解《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它与八纲辩证,脏腑辩证的关系如何。 5.何为传变,影响传变的因素有那些?何为合病,并病,直中?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太阳病脉证提纲? 2.太阳病基本类型有几种?各自病因病机及脉证表现特点如何? 3.如何判断疾病的阴阳及寒热真假属性? 4.如何判断太阳病是否发生传变?怎样正确理解太阳病欲解时? 第二节太阳表证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症脉症、病机、治法、方药。 2.如何理解53、54条之营卫不和? 3.简述桂枝汤的煎服法。 4.桂枝汤和麻黄汤各有那些禁例?如何理解? 5.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兼证各有几种?分别简述其脉症、病机、治法和方药。 6.据46、47和55条,简述太阳表证衄血之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7.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何以宜麻黄汤而不宜下? 8.简要鉴别桂枝加葛根汤证与葛根汤证。 9.据31、32条,简述葛根汤的应用依据。 10.试述大、小青龙汤证的脉症、病机、治法、方药,比较二者的不同。 11.小青龙汤证为何有“或渴”、“不渴”、“服汤已渴”三种不同情况? 12.简述太阳表郁证的几种类型。 第三节太阳里证 【复习思考题】 1 蓄水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 2 胃津不足之口渴与蓄水证口渴有什么区别? 3 分析蓄水重症出现“水逆”的机理 4 蓄血证根据轻重缓急不同,有哪几种证型,其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 5 如何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 6 如何鉴别瘀血身黄与湿热发黄? 7 蓄血证兼表,应如何辩治?

伤寒论太阳病篇 郭杰

2016届六安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实习生读《伤寒论》太阳病篇有感 姓名:郭杰 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级:12级中西医临床 时间:2016年6月11日

正文:《伤寒论》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之手,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又以太阳病篇的论述最多。太阳病篇主要是论述外感病的传变与转归,以及失治误治之后的各类兼证、变证和疑似证等。因此有丰富的临床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 从《伤寒论》“太阳病篇”原文来看,太阳病的病变部位涉及到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阳膀胱腑,也涉及到太阳所主的肌表营卫。由于太阳主表,而肺主皮毛,所以当体表的阳气受邪时,往往会导致肺气宣发肃降的功能失调而出现咳嗽或气喘。因此,手太阴肺经的病证也在“太阳病篇”中体现出来。当然,《黄帝内经》中用“太阳”命名小肠经和小肠腑,即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太阳小肠腑。但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的判断,在外感病的早期阶段,《伤寒论》中并没有涉及到关于小肠经、腑的相关病变特征,这也是值得现代临床考究的一个方面。 从太阳病的提纲证来看,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反映了风寒邪气侵袭太阳经脉和肌表,正气奋起与邪气抗争的病机。三者必须兼备,方可辨为太阳病,不可独为一证。太阳病往后又分为:中风、伤寒和温病。 太阳中风为外感风寒卫强营弱,以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为特征,又称太阳中风表虚证,治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用桂枝汤证。若兼项背强几几,太阳经气不利,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兼气息喘急者,是风寒迫肺,肺气不利,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兼汗漏不止,甚则小便不利,四肢拘急者,是表扬虚弱为主,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兼胸闷脉促者,是外邪欲陷胸阳不展,方用桂枝去芍药汤。若胸闷恶寒甚,脉微而不促者,是外邪已陷胸中,胸阳受损,然表邪还在,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兼身痛不休,脉沉而迟者,是表邪未解而气营两亏,方用桂枝新加汤。

学生伤寒论阅读心得体会

学生伤寒论阅读心得体会 伤寒论阅读心得1 在这春雨纷纷的夜晚,窗外寂静无声,我独自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行人纷纷,不经意看到桌上的《伤寒论》,手不由地打开台灯,细细读起了起来。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翻阅它,但每一次翻阅它,都带给我一种新的感悟体会。它不仅让我惊喜,也让我困惑。但却又让我忍不住去思考、钻研,这一次次的思考、钻研都化作无数的对《伤寒论》以及中医的深情。 说道《伤寒论》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作者??张仲景,张仲景先生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不是他的仕途成就,而是他身居高位却愿意造福百姓,为百姓生命健康之根本所日夜寻求探索,从而留下了著作《伤寒论》,为万千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指引了一条出路。而其著作《伤寒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留下了几百个经方,更在于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理,法,方,药的先河。自此以后,中医不再是师徒相传的经验之谈,而是成为了一门拥有理论的学科,使中医的各种看病方法都有理可寻,有法可依。由此观之,张仲景之于中医犹如门捷列夫之于化学,称其为“医中之圣”一点也不为过。 然后在多次阅读《伤寒论》后我却发现想要真正读懂它并不是件易事,不仅需要知识积累更需要一颗探求的心。要深刻细读《伤寒论》,首先就必须要有一种中医思维框架,不仅是要翻看医案著作,领悟前

人经验,更要自己结合日常多多思考书中为何如此阐释?而不是死背医案记录。其次,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当结合基础理论思考,不能以自己的意念为主导去排斥它,甚至怀疑它。最后在知识与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就可对《伤寒论》提出质疑,在疑问的过程中不仅是自身领悟的更高层次发展,更是医学造诣的升华。如此这般,方能读领略到古人张仲景先生蕴藏在书中的智慧,也能使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收获。 伤寒论阅读心得2 自仲景之《伤寒论》的出现,后世医家多对此有所发挥,或依原文而解,或有所补益,但于临床较为实用,讲得很是朴实的,我多遵刘渡舟、陈瑞春,二老多以临床为出发点,无累赘之言,指导我们后学有很深的实际意义。笔者近日再读《伤寒论》时,突有所感悟,现笔录于此,分享与同仁。 笔者近日坐门诊,接触的上感病人较多,这个疾病本身不是重病,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普通感冒,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d痊愈。但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能会引动很多旧病复发,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加重原有心脏疾病,比如导致心衰、心律失常等等。忽然想起,早在1800多年前的《伤寒论》中,仲景仙师就对此有详细的论述,我们一起来看《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

郝万山老师伤寒论研究生讲座讲稿

郝万山老师伤寒论研究生讲座讲稿 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1418) 目录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2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3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4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4 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11 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14 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19 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20 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23 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26 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29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 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主表 例如:浮脉主热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主阳虚 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中十篇――398条112方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然,一时间许…一时间(2小时,一昼夜12段)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伤寒论之太阳病篇

伤寒论之太阳病篇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一、太阳病经证: (一)中风表虚证:桂枝汤及其兼证 桂枝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桂枝汤主之。(13)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 者,宜桂枝汤。(95)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服以须臾,可啜热粥以助药力。忌生冷、酒酪、五辛、粘滑、肉类等。) 桂枝加葛根汤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病机:风寒在表,营卫不和,肺气上逆。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咳喘气逆。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桂枝加附子汤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病机:表证未除,阳气虚弱,阴亦不足。 主症:发热,恶风,头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适,小便不利等。治法:扶阳解表。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熟读《伤寒论》,得心应手,出入无方。他擅长用经方治大病,读他的医案,令人拍案叫绝!这种手段与魄力,只有像胡老这样的大师才有! 1、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得速效 “阑尾炎单独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机会少,合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临床上遇到呕恶、胸胁满、不吃东西,这是最普通的柴胡证,你要是合用大黄牡丹皮汤,是非常有效的,这个我治过的例子也很多很多。 大柴胡汤和大黄牡丹皮汤的合方不但治阑尾炎,也治胆囊炎、胰腺炎,我都试验过。 我方才说叫小明的那个小孩子,得的就是这个胆囊炎,他那个胆囊肿得手能摸到,挺厉害,就吃这个药好的,快得很,这个药在该病急性发作时最好使。疼得那样剧烈,尤其是胸胁这个部位胀气,显得胸胁满、胸胁痛,这都是柴胡证。” 2、大柴胡合大黄牡丹汤治胰腺肿物 “我有一个外甥,他的胰腺这儿长了一个东西,现在也没确定是癌变物还是其他的囊肿,据医生说是发生了癌变。 但是他患这个病已经近一年了。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疼痛早消失了,这个肿也消了很多,从吃药后的结果看恐怕不像是癌。”

3、用大青龙汤治愈自己肺炎 “我方才讲了葛根汤。大青龙汤也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剂的适应证恶寒也特别厉害,所以在临床上若是无汗、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种太阳病,对这两个方证,要好好辨:如果症状没有烦躁,就用葛根汤;如果有烦躁,口舌再干,就用大青龙汤,因为大青龙汤中有石膏。这两个方证,都特别恶寒。 有一年,我得肺炎,就是恶寒特别重,我给自己开的方子,当时没用大青龙汤,我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吃了这个药热退了,但第二天又发热,这么反复了两三天,最后还是吃大青龙汤好的,用大青龙汤麻黄药非多搁不可。其实要是开始就吃大青龙汤,就不会像后来发作那么重。” 按:在《胡希恕老中医应用大柴胡汤验案》中提及一例用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愈自己的高热,正可互参。 胡希恕先生83岁时,冬月发热39.7℃,症见胸满、恶寒、鼻塞、苔白腻、脉浮弦,因是三阳合病,故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一剂而愈。 4、大青龙汤治小儿危重肺炎 “我的一个学生姓刘,他治一个小儿肺炎,这个小孩子简直就是不行了,西医院也治不好,他用大青龙汤一剂就救回来了。” 5、生姜泻心汤治小儿下利,出现瞑眩

《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

《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习经典后更是深有体会。以下就我对《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做个分享。 一、以理解伤寒论原文为重点,多读多背。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伤寒论》主要是继承仲景的学术思想,探索其精微大义,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伤寒论》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条文失真,文法多样,文字古奥,论理广深,因此,我们要想学好她学透她,依靠后世注家,以注家作为向导,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至于背诵,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二、我对六经的认识。 《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基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实可以统万病。《伤寒论》从内难二经基础上的进一步之经典著作,补内难二经之不及,其首创六经证治。故我对六经之认识有一读之必要,打的中医治病,皆从整体出发,依据病者盛衰强弱、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所谓六经,三阴

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而治宜和解。 六经的划分具有辨证与论治的双重意义,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示中风或伤寒,以确定解肌或发汗的治法。第二,提示病位的表里,可定表、和、攻救之法,对于部位的归类,可做为论治的根据。第三,提示病情的寒热,决定用药的温凉。第四,提示邪止消长的情况,可知如何祛邪或扶正,在辨证归类时以实证属三阳,虚证属三阴。第五,提示受邪的经脉脏腑可以分经用药,有的放矢。由于六经能提示受邪部位在何经脉脏腑,给立法方药指明方向,故伤寒六经辨证的过程,即是确立治则,治法及选方遣药的过程,所以辨证与论治是两个步骤,合而观之辨证与论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六经传变是有规律的,不同的传变条件,会有不同的传变情况:在感邪轻、正气强的条件下,如治疗得当,可不传而愈。在感邪重、正气强的条件下,病发于阳而反应强烈,且不论病在一经或合病,或并病都在三阳,但若治疗不当,消耗了正气,则可传入三阴。由阳经传入阴经的,病多属热,易于亡阴。在感邪重,正气弱的条件下,病发时直中三阴,但若治疗适当,邪衰正胜也可阴证转阳。在感邪轻,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可发于阳也发于阴。 三、关于伤寒在临床上的运用体会。 总结起来,首先应抓住主证,然后辨析病机,最后在了解方义的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着 螽斯振羽整理 说明 1.本书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整理录入。 2.本书仅供学习研究《伤寒论》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3.本次文字录入和排版尽量忠实于书籍原貌,对于原书印刷错误或不合适的地方,我本人录;入时直接进行了更正。如“段玉才”改为“段玉裁”《方言》的作者“杨雄”,通作“扬雄”,径改。 4.对于讲稿里面部分有争议的地方,为忠实于原书,尊重郝先生的学术思想,录入时一仍其旧。如“项背强几几”不作“项背强”。 5.删除了篇首的《出版者的话》和篇末的《附录》部分。 6.本书整理时我尽量做到减少错讹,但由于工作较为繁琐,难免会有错误或照顾不到的地方,还望读者阅读时仔细核对原书。 螽斯振羽2011年春节于福建 作者简介郝万山,男,1944年1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秘书组成员、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在中医药教育岗位上工作近40年,主要讲授《伤寒论》。教学缜密严谨,深入浅出,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强调讲授中医经典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解析其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条理清楚,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估成绩名列全校前茅。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

的中医经典着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临床重医术,讲医德。既为患者解除病痛,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例,深受学生和患者的拥戴。、曾主编《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增订本)《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第3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伤寒论》《伤寒、、论选读》等10部着作。副主编或合着《实用经方集成》《四季饮食养生丛书》《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讲义》《伤寒论讲解》《中医药高级丛书伤寒论》等14部着作。发表论文60余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部级)二等奖。 1前言人们在反复研究了历代中医的成才规律之后,一致认为“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是造就中医临床名家的必需条件。而《伤寒论》就被历代医家奉为中医的经典着作之一。从唐代开始,《伤寒论》被列入国家选拔医官考试的必考科目,这一规定一直沿用到清代。在当代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中,把《伤寒论》列入本科以上教育的主干课程。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别是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试等,也都把《伤寒论》列入了考试范固。因此无论是初学中医的人士,还是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乃至中医药学的终生教育,都需要反复学习《伤寒论》。于是《伤寒论》几乎成了中医各科临床医师的案头书。我从事《伤寒论》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近40年,愚者千虑,或许会对《伤寒论》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所体会和感悟。承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抬爱,推举我作《伤寒论》示范教学的主讲人,并将我所讲的《伤寒论精讲》制作成了VCD发行,受到读者广泛的关爱。本书即是将我讲课的讲稿摘取大要就正于各位中医经典的热爱者。讲稿的《伤寒论》原文,遵照明赵开美《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但本书为现代普及读物,原文一律改用规范简化字体,原书中的异体字或讹字,如也一律改为通行的简化字,“鞕”、、、改作“硬”“蚘”改作“蛔”“欬”改作“咳”“痓”改作“痉”等。讲稿所选原文取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止于“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从中选择理论和临床意义较大的条文,进行归类编排讲解。对于争议颇多,存疑待考,或者

伤寒论太阳病篇

2016届六安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实习生 读《伤寒论》太阳病篇有感 姓名:郭杰 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级:12级中西医临床 时间:2016年6月11日 正文:《伤寒论》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之手,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又以太阳病篇的论述最多。太阳病篇主要是论述外感病的传变与转归,以及失治误治之后的各类兼证、变证和疑似证等。因此有丰富的临床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 从《伤寒论》“太阳病篇”原文来看,太阳病的病变部位涉及到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阳膀胱腑,也涉及到太阳所主的肌表营卫。由于

太阳主表,而肺主皮毛,所以当体表的阳气受邪时,往往会导致肺气宣发肃降的功能失调而出现咳嗽或气喘。因此,手太阴肺经的病证也在“太阳病篇”中体现出来。当然,《黄帝内经》中用“太阳”命名小肠经和小肠腑,即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太阳小肠腑。但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的判断,在外感病的早期阶段,《伤寒论》中并没有涉及到关于小肠经、腑的相关病变特征,这也是值得现代临床考究的一个方面。 从太阳病的提纲证来看,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反映了风寒邪气侵袭太阳经脉和肌表,正气奋起与邪气抗争的病机。三者必须兼备,方可辨为太阳病,不可独为一证。太阳病往后又分为:中风、伤寒和温病。 太阳中风为外感风寒卫强营弱,以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为特征,又称太阳中风表虚证,治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证。若兼项背强几几,太阳经气不利,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兼气息喘急者,是风寒迫肺,肺气不利,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兼汗漏不止,甚则小便不利,四肢拘急者,是表扬虚弱为主,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兼胸闷脉促者,是外邪欲陷胸阳不展,方用桂枝去芍药汤。若胸闷恶寒甚,脉微而不促者,是外邪已陷胸中,胸阳受损,然表邪还在,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兼身痛不休,脉沉而迟者,是表邪未解而气营两亏,方用桂枝新加汤。 太阳伤寒证为风寒外束,卫闭营郁,以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为特点,又称太阳伤寒表实证。治宜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因寒主收引,经气不利,故常伴身疼腰痛等证。若经气闭郁,项背强

伤寒论释义胡希恕

考历代研究《伤寒论》的成绩与不足:宋之前将之当成方书,对其理论体系了解不足,且认为《伤寒论》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书,这一极错误的认识直到清代才有所纠正; 隋唐时的孙思邈再次编次了《伤寒论》,并首先提出“方证同条”,为日后方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宋校注了《伤寒论》是一大功绩,赵开美仿宋刻本至今仍是《伤寒论》最权威版本; 成无已首注《伤寒论》,并系统论述二十三种腹证(然不受重视),之后的注家皆袭用《内经》注解大论,牵强附会,曲意穿凿,玄虚晦涩难解,将一部实用医典活活曲解成难懂、不实用之书。且由于封建观念的影响,历代只重脉诊不重腹证。这些都是中国历代治《伤寒论》的特点及通病。 在日本,以吉益东洞为首的古方派,独立于《内经》之外,发展了《伤寒论》自身的体系,以方证相对、不尚思辨而尚实用、重视腹诊为特点,将经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而非单用于外感热病。 应该看到,分清经方与医经的体系不同,是正确学习《伤寒杂病论》的第一步,不然一些概念会被误导,终身不得其门而入。在中国,从宋金之后,《伤寒杂病论》皆是《内经》的附庸,都要以经解论,要知道,作为一部经典,不可能要依靠《内经》、《难经》方能立足,它定有其自身体系,从学术、行文、概念便知大大有别,有这方面,日本比我们做得好(我素对日本没有好印象,但在这方面却要肯定它)。 到明清,出现了方有执、徐大椿、尤在泾、柯琴,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善,方有执敢于提出:《伤寒例》的学术思想与论中条文有根本不同;柯琴率先提出“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使经方用途大大扩展,对《伤寒论》认识大有突破,但乃离不开《内经》,似乎没有《内经》,《伤寒论》便不可自立于世;腹诊在清代也略有了发展,但乃重视不够。应该看到,虽有柯琴等人提倡,《伤寒论》是治疗外感热病专书乃是主流观点,又由于明清温病学的发展,即便在外感热病治疗上,大都认为伤于寒邪才用伤寒法,余五邪皆用温病法。究其实,大家虽口头仍尊仲景为医圣,实际《伤寒论》已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地位。 后世发展了很多辩证方法,不是提倡以症状的客观事实为依据,而推崇玄学思辨,没完没了的诡辨,随意臆测病机,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中医的堕落。到了民国,有人要废除中医,不搞实用真要消亡了。在中医面临被废除的民国时期,激发了《伤寒论》的潜力,反而迎来了其研究的又一个高峰,当时伤寒派名家林立,多借鉴了日本的古方派观点,以实用派占了主流,如恽铁樵、陆渊雷、余无言等,《伤寒论》的实用价值才进一步得到体现。 胡希恕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在那个特殊时期,他充分了解《伤寒论》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的实用、高效。为了中医的生存,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既有师承,又博览群书、聪颖善悟,既办学育人又密切联系临床,既了解中国传统的伤寒学观点,又得到日本的古方派、巴甫洛夫学说的启发,提出了: 1、《伊尹汤液经》是《伤寒论》原始蓝本、与《内经》的医经体系不同,《伤寒论》自有其独特体系。 2、六经辨证的实质是八纲辨证:《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不是脏腑经络辨证,而是八纲辨证。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1.关于其流派。在我看来,伤寒论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占据绝对主流的辨证论治学派,主张治病要根据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辨“证型”,代表人物有刘渡舟,熊曼琪,梅国强,李克绍等,主流医家几乎都是主张“辨证论治”;一派是人数较少的主张辨六经辩方证药证的“方证对应学派”,代表人物有日本吉益东洞、尾台榕堂、汤本求真等,中国的有胡希恕、黄煌、刘志杰等。 2.关于其论证的内容。伤寒是温病、中风、伤寒、中湿等外感疾病的统称,或者说由于起居饮食不甚引起的突发性疾病。例如汗出当风、久坐湿地等等。而在所有外感疾病中伤寒是最严重最普遍的一类疾病,这是伤寒论重点讨论的对象,当然也同时讨论了另外几种突发疾病。所以伤寒论重点讨论的是外感突发疾病的证状、脉象、传变规律及治愈方法。 3.对六经的认识及其和脏腑关系的几个简要介绍。中医治病都是从整体出发的,以病者盛衰强弱为依据,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故治宜和解。昔俞根初先生曰:“以六经铃百病,为确定之总诀”。又曰:“百病不外六经,正治不外六法,按经审证,对症立方”。 (1) 阳明病与心阳明病。无论寒邪热邪,一律表现为高热,另外有谵言妄语的证状。其实阳明与心有莫大关系。《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二阳就是阳明,说明阳明的病可能发自于心,也可能发自于脾。所以心病可以引起阳明病。而瞻谵言妄语是神志疾病,与外邪攻击心包有关,也正因为心包是禁宫要地,正邪交争最猛烈,所以才会出现高热症状。另外阳明病的脉象是洪脉,这正是心脉。由此推知,阳明经病的主方白虎汤,其实最重要的是解心热。在高烧、神志昏迷的时候,后世很多名医都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上犀角、羚羊角等味以解心热。(2)阳明病与肠胃。《灵枢·经脉》说足阳明胃经主津液所生病。足阳明病引起的一个问题就是津液大亡。因此阳明病的一大特点是大汗出。汗出也是身体正邪交争后把外邪排除体外的过程。但是大汗出后出现的问题就是“胃家实”排便困难。依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正常的人体防御机制,可以通过高热、汗出的方式战胜外邪病排除,在体表可以排邪,那么机体是否也有可能在肠胃之内,以分泌物的形式将外邪排除,随粪便外出。但是,由于排便困难,外邪无法排除,反而在粪便上滋生,排便困难除了破坏正常代谢外,也使外邪在粪便中滋生。因此排便就成了主要矛盾。三个承气汤就是解决排便问题,大便出来了,外邪也就随之而去了。当然并非所有的阳明病都会伴随便秘,而是肠内有燥矢、有宿食、或肠胃机能有问题才引发便秘。(3)太阳病与肺。外感症初发,通常表现为“太阳病”。所谓“太阳”并非抽象概念,因为“太阳病”会引起手足太阳经循行部位的不适感受。如头项强痛,腰背痛。例外鼻鸣、鼻塞、流涕等有时也是太阳经的病症,因为足太阳经过睛明穴而络鼻窍。太阳病是表证,病在皮毛。肺主皮毛,所以太阳病与肺部疾病通常同时出现。所以太阳病经常伴随咳嗽、喘息、浊痰的出现。所以在治疗太阳伤寒的方剂中,多有润肺、止咳的药物出现。如杏仁、五味子、生姜等。另外,太阳病为什么现浮脉?浮脉是肺脉,所以是太阳经与肺同病。 4.对于药物使用的看法。在我看来伤寒论中其主要用药特点是“有是证,用是药”。最典型的就是《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小柴胡汤主之。”方后7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加瓜蒌根四两;若腹中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