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国际收支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金融学实验课1996—2010中国国际收支分析

学院:

班级:

小组成员:

目录

总述 (2)

货物 (3)

服务 (5)

经常性项目 (7)

金融资本项目 (9)

总差额 (11)

结论 (13)

总述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一国的国际收支是通过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来体现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报表。它反映了这些经济交易的规模、结构等状况。对一国某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细致的分析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以为对外经济分析和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本文以1996—2010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例,分门别类的分析了货物、服务、经常性项目、金融和资本项目以及总差额的增减幅度与变化趋势,并指出了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通过国家统计的历年数据,辅以图表,可使读者对15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金融投资政策,以及国际事件等对中国的经济的影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了解我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宏观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996—2010这15年,是我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段时间,尤其是21世纪头7年经济总量保持两位数稳定增长,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首先,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保持着经常性项目和金融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其次,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境外证券投融资增长显著,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深;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此点,国家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货物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借方贷方差额

1996 131,542 151,077 19,535

1997 136,448 182,670 46,222

1998 136,916 183,529 46,614

1999 158,735 194,716 35,980

2000 214,657 249,131 34,474

2001 232,058 266,075 34,017

2002 281,484 325,651 44,167

2003 393,618 438,270 44,652

2004 534,410 593,393 58,982

2005 628,300 762,500 134,200

2006 751,900 969,700 217,700

2007 904,600 1,220,000 315,400

2008 1,073,900 1,434,600 360,700

2009 954,300 1,203,800 249,500

2010 1,327,200 1,581,400 254,200

由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1996—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贸易一直出于顺差的状态。1996年至2004年货物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平稳状态,差额变化不明显。自2005年开始呈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货物贸易实现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2006年则达到2177亿美元,增长62%,到2008年货物贸易顺差达到最大值,突破3670亿美元的大关,2009年有所下降。

货物贸易借方与贷方在1996—2007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9

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到2010年逐渐有所恢复且较2007年也有大幅上升。货物贸易借贷双方相比较,同期内借方小于贷方。并且自2004年后,差距逐渐扩大。

首先分析货物贸易1996—2000年保持顺差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方位的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新型产业。很多企业引进外资,调整战略步伐,努力适应全球性产业的变化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量。在同时期,因为开放的对外环境使得外国对我国的出口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国民需求量较小,因此国内进口贸易小于出口贸易,因此在货物贸易借方小于贷方。

其次分析自2000年之后货物贸易顺差逐步增大的原因。2000年我国加入了WTO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由于加入的WTO,减少了贸易关税壁垒,国内经济局势稳定,贸易环境较好,很多企业在国家的支持帮助下的到快速的发展,由此很多外国企业增加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从而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开始快速发展。我国的贸易出口,常以价格低来抢占市场,因此出口大于进口,一并且直保持贸易顺差的趋势,因此我国对外贸易借贷双方,借方额总是小于贷方额再次分析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大幅下降的原因:2009年的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也无法避免,因此这次经济危机也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 2009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世界贸易呈现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大幅下降。世界贸易额12.1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3%。而剔出价格上涨因素,世界贸易量则比2008年下降12.2%。同期我国进出口22072.2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6亿美元,同比下降1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进口10055.6亿美元,下降11.2%

第二,200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重要贸易伙伴经济都出现衰退,国内需求不振,我国对前十大出口市场的出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我国对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台湾省的出口下降幅度最大,由于印度和东盟经济率先回升,中国对印度和东盟的出口下降幅度最小仅为5.8%和6.9%。我国前十大出口市场同2008年相比排列发生变化,东盟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四大出口市场。

服务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借方贷方差额

1996 22585 20600 -1985

1997 27967.87 24569.36 -3398.51

1998 26673.31 23896.33 -2776.98

1999 31587.61 26248.13 -5339.48

2000 36030.61 30430.49 -5600.12

2001 39266.15 33335.14 -5931.01

2002 46528.41 39744.51 -6783.9

2003 55306.27 46733.62 -8572.65

2004 72132.7 62434.07 -9698.63

2005 83,800 74,400 -9,400

2006 100,800 92,000 -8,800

2007 130,100 122,200 -7,900

2008 158,900 147,100 -11,800

2009 158,900 129,500 -29,400

2010 193,300 171,200 -22,100

由表中可以看出,1996—2010年我国收支平衡表中,服务项目一直出于逆差的状态,1996年至1998年服务逆差一直保持平稳状态,差额变化不明显,自1999年以来呈持续逆差态势,且逆差额不断增大,2004年达到了97亿美元。2008年开始受其它项目顺差扩大的影响,服务项目逆差出现了自1996年以来的首次大幅度下降。

2008年,服务贸易收入147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0%,支出1589亿美元,增长22%,逆差118亿美元,增长49%。服务贸易

逆差增长主要是由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顺差下降,而保险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逆差增加。

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归于我国对服务贸易的开放度低。目前我国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度已经超过入世承诺,“但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可以看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模较小,不少西方国家近几年的服务贸易开放程度都超过了10%,而中国还处在6%~7%左右”。另一个原因就是服务贸易从量上和行业上开放度不平衡。虽然逐年开放程度上升,但是上升幅度小,且高附加值的行业发展缓慢。

首先分析逆差项目有运输(124.76亿美元)通讯服务(0.32亿美元)保险服务(57.43亿美元)金融服务(0.44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42.60亿美元)咨询(15.82亿美元)电影和音响(1.35亿美元)和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1.525亿美元),其中在逆差中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占较大比例,说明我国在这几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不足,有待提高,及时找出原因,对其内部组织结构加以调整和优化。

其次分析2004年我国服务项目逆差为96.97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通讯服务项目由2003年的盈余 2.11亿美元到2004年赤字0.32亿美元,我认为这是因为通讯服务贸易出口大幅度减少以及进口有较大幅度增加所致,这说明我国通讯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而金融服务项目由2003年逆差0.81亿美元降到2004年0.44亿美元,在经常转移项目内部虽然其他部门的经常转移项目顺差又大幅度增加,但是各级政府发上的经常转移项目却由2003年的0.8038亿美元顺差转为2004年0.89亿美元的逆差。

2005年开始受旅游项目顺差扩大的影响,服务贸易逆差出现了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与货物贸易的持续顺差相比,服务贸易的持续逆差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低。

2009年,服务逆差出现了1996—2010年最大差距,这是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我国入境人数较去年明显减少,从而使得服务贸易总额下降17600百万美元。而支出方面,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消费导向不仅局限于货物贸易范畴,服务贸易所占比重逐步增长,虽然没有出现大幅度增长,但基本保持了和08年相近的水平。

经常性项目

由数据显示,从1996年至2010年经常项目的差额整体上呈稳健上涨趋势,各年份均是贸易顺差,无贸易逆差。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体的趋势下,1999年至2001年贸易差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2001年贸易差额只有17405.28百万美元,自1997年后首次跌破20000百万美元。从整体上看来,我国经常项目的涨幅较大,1997年较1996年贸易差额翻了将近5番,2005年较2004年贸易差额也将近番了两

倍,呈现涨幅大,速度快的特点。2008年经常项目的贸易差额达到412400百万美元,创历史新高。经常项目的借贷双方成逐年增长的趋势,均无明显的下降趋势。

经常项目替代资本金融项目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是由于货物贸易的顺差是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我国2001~ 2006 年经常项目顺差逐年明显扩大, 2006年是2005 年的1. 55 倍, 经常项目顺差增长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顺差的大幅增长。货物贸易6 年均为顺差, 顺差累计为5337. 18 亿美元; 服务贸易仅在2001 年为顺差,

其余年份均为逆差, 累计逆差为373. 25 亿美元; 收益项目从2005

年开始为顺差, 其余年份均为逆差, 累计逆差为230. 79亿美元; 经常转移2001 年为逆差, 其余年份均为顺差, 累计顺差为996. 24 亿美元。2001~ 2006 年的货物贸易顺差额数值高速增长, 但占经常账户顺差的百分比却有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经常项目中的收益和经常性转移项目都由逆差转变为顺差, 其中收益的增长主要是我国的

对外投资收益和股本收益( 红利) 及债务收入( 利息) 有所增加, 而经常性转移主要由固定资产所有权和资本转移增加造成。

1999年至2001年经常项目的贸易差额出现大幅下滑,究其原因,2000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崩盘为标志,预示着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到来,各国出口受到影响,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因此经常项目的差额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贷方的增长率也随之下降。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程度亚于欧美国家,但是贷方,借方的增长率还是受到较大的影响,增长速度降低。

2008年爆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尤为严重,国际经济增长负增长不说,国内企业破产,股市大跌,发达国家的资本大量回归,直接减少对外投资,中国虽然因为经济体制的不同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是,也受到波动。2007年至2009年经常项目的差额增长率迅速降低,发达国家的损失尤为严重致使2009年贷,借双方均出现小幅下降。

金融资本项目

单位:百万美元

从数据表中,可以看出1996—201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和金融项目”除1998年出现贸易逆差以外,一直是处于顺差并呈螺旋式上升形势的,从差额增长率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资本和金融项目”的贷方基本是不断增长的,贷方增长率只出现过两次负增长,一次是98年,还有就是08,09两年资本和金融项目总额波动幅度比较大,贷方增长率分别为-15.52%和-1.84%,但是

这一情况很快在2010年出现提升,增长率达到41.60%,总额也达到了1,108,000百万美元,创历史新高。除过这几次幅度较大波动以外,2000年—2007年是增长最为稳定的八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5.74%。

“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借方出现过三次负增长,除了和贷方遭遇相同的98年和08,09两年,还有就是2001年出现了负增长,除过这几次低谷外,资产和金融项目的借方总发生额也是在不断增长的,07年总额最大为848,500百万美元,其次是在10年出现回升为882,000百万美元,2002—2007年是增长比较稳定的6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4.56%

首先分析1995—2010年两次借方和贷方共同出现的负增长的原因,97年亚洲爆发了金融风暴,是外国银行贷款纷纷流出,资本市场也发生撤资行为;再次,与货币交易有关的投机资本的流入也有减少和撤出的迹象;许多原本对中国有投资的东南亚国家如日本,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也受到了影响,经济有一定削弱,因此对外投资减少,而其他国家对亚洲的投资信心也下降,因此97年我国吸收投资和对外投资都有所减少。

2008年爆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尤为严重,国际经济负增长不说,企业纷纷破产,股市低迷,使得各国家自顾不暇,为了弥补企业资本损失,提高金融资本杠杆率,发达国家资本开始出现回流,导致对外投资减少。中国虽然能较快的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但是限于世界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的不稳定因素太多,对外投资也大大减少。

其次分析我国2000—2007“资本和金融项目”贷方出现持续稳定增长的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出现较大波动的环境下,我国稳定发展的经济形势,以及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使得国外投资者看好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国际产业加快向我国转移。2002年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进入一个成熟稳定的全新发展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以及境内银行和企业在境外上市不断增多,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额在不断增加,表现在证券投资负债项目顺差额呈不断扩大态势。

最后分析我国2000—2007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借方不断增长的原因。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政府不断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进程,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了其“走出去”的步伐,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积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随着国有银行和企业股份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境内银行和企业在境外上市不断增多。

总差额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差额贷方借方

1996 -47290 0 47290

1997 -57977.62 12 57989.62

1998 -25149.84 0 25149.84

1999 -26293.653 1252 9757.32

2000 -22441.473 407 22848.473

2001 -52180.702 0 52180.702

2002 -67712.805 7794.255 75507.06

2003 -98600.753 18422.35 117023.1

2004 -179318.92 27523.08 206842

2005 -235100 17400 252600

2006 -285400 500 285900

2007 -449100 11800 460900

2008 -458600 20900 479500

2009 -441900 0 441900

2010 -531400 0 531400

理论依据: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原则,从理论上讲,国际收支核算中的这些主要差额项目有以下关系:

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变动额=0

从而得到:储备资产变动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

当储备资产为正值时,表明储备资产减少;为负值时,储备资产

增加。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储备资产的变化。但是在时间中由于资料不完整、记录时间、估价标准以及汇率折算的不一致,上述恒等式往往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难以保持,因此还必须考虑误差和遗漏项目,从而上述关系式变为:

储备资产变动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净误差和遗漏)

总差额包括储备资产,净误差,和遗漏.其中储备资产占较大比重.储备资产又主要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 储备头寸,外汇及其他的债权,这其中外汇又在最大的比重.所以,外汇在总差额中所占比重较大,是总差额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从表中总体上可以看出1996-2010我国总差额大体上呈现的上一个一个上升趋势,特别是1999-2008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明显,其中在1997-1999年却呈现小幅下降趋势,2008年以后波动上升。1995—2010年总差额的年均增幅达到17.5%.

在1997-1999年却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动用大量外汇抵御金融危机,加之我国进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创汇能力下降,所以总差额出现了小幅下降。

1999-2008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明显:2000年以后,提别是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经济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给中国企业,提别是中国进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这十年时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中国年均GDP增幅超过8%,产生了大量外汇,导致这十年我国总差额的大幅度提升。

2008年以后: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受到很大冲击,中国也不例外。受金融海啸的影响大陆沿海地区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但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有效的经济刺激计划,我政府出台总值达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稳定增长。因此在2008年以后,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总差额波动上升。

总之,随着总差额的不断增长,表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和储备资产的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总差额的不断增长给我国带来的好处是我国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的能力变强,调节本币汇率的能力也在随之增强,有利于我国防范突发事件,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增强货币信心。但较高外汇储备带来较高的汇率风险,外汇储备面临缩水风险,我国要面临外汇保值增值的压力。同时持有外汇储备机会成本很大,还会增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诱发通货膨胀。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矛盾由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这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和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的阶段性特征,对外开放,极大的发展了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可以利用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积极的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其次,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外商企业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吸引来了大量的外资,国际产业不断向国内转移。最后,这也和国外的消费习惯有关,高消费,低储蓄的消费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差。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内需不足,国内供求失衡所造成的,与外国人恰恰相反,我国有高储蓄的传统文化,虽然投资在不断增长,但是储蓄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投资,限制了消费数量和水平的提高,这也是贸易顺差过大的一个原因。

国际贸易顺差和逆差一样都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表现形式,顺差或者逆差过大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一,国际贸易顺差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过大,我国再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我国庞大的外汇数量,这就增加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阻力。第二,国际贸易顺差过大,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多的依赖对国外的出口,增加了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第三,我国产生贸易顺差的主要产业来自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的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不利于我国贸易长远的发展。第四,经济全球化加深了金融环境冲击资本市场的风险,随着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方式日益复杂多样,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资本流向发生大的变化,可能给中国金融体系造成很大冲击。

总的来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仍将存在,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充分认识到大额顺差与大额逆差一样,都存在着风险因素,都可能对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地化解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安全。

在国内经济方面,我们必须要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内需与外需的关系,需要从对内平衡入手,重点是要“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在国际经济方面,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

在金融方面,发挥金融调控我国货币总量的能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外汇管理方面,要继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有序拓宽资金流出渠道,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严格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加强外汇储备风险防范,加大国内和涉外经济政策调整的力度,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创条件。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资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11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 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 2002—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5.62%、81.8%。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2008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9 460.3 亿美元,再次创下储备新高。 (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2002—2008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在此期间,经常项目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资本项目变化幅度较大。 (三)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中国的服务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常年顺差,并且顺差规模还在逐年扩大。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四)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这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9 104.82 亿美元。由以上的分析,中国国际收支从2002—2008 年间保持了一个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实际上,到2010年第三季度,这个局面还在持续当中。2002 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 国际收支顺差在2002年以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2002---2007年间,经常项目余额每年平均以40.74%的速度增长。从2002---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货物与服务贸易差额是衡量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货物项目是经常项目的决定因素,在经常项目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项目差额各年变化都不是很大,变动比较平稳。 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两个主要项目,即资本项目、金融项目。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等。金融项目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资本和金融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是一个与经常项目并重的大项目,是一国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项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加深,资本项目金额越来越大,其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2002—2011年资本项目差额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本项目是逆差以外其它年份都保持了一定量的顺差。整个资本项目差额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以政府和银行间借贷款形式为主的其他投资,其次是直接投资,其一直都处于顺差状态,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所占的比重最小的是证券投资。 2002--2004年,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波动幅度呈现出明显增大的趋势,它们之间的相互比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以后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有较大增长。从2002--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影响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主要因素是金融项目,自2002年到2003年,直接投资余额全部都表现为大额顺差,余额在370_-470亿美元之间平稳波动。其他投资和证券投资余额的均值都表现为平稳逆差,分别为-159.83亿美元和-43.54亿美元,在2002--2007年期间,只有少数年份是顺差,证券投资只有在2003、2004年是顺差,这两者的波动幅度都比较大可以说起伏不定。2002--2007年之间资本项目的顺差主要来源于直接投资收支,这期间由于直接投资每年连续保持大量顺差,并且顺差规模持续不断的扩大,所以就保持了资本项目在大多数年份出现了顺差。证券投资收支所占比重一直比较小,对整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他投资收支,在许多年份中其绝对值甚至超过直接投资收支,成为资本项目收支中的主要逆差因素。短期资本项目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其他投资项目内,按照长、短期分类来看,其他投资收支逆差主要是由贸易信贷等短期资本项目的巨额逆差造成,其中包括了资本外逃等因素的影响。 2002年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年一个台阶,其中货物项目差额始终为顺差,而且均值达到了1483亿美元。货物项目差额一般比经常项目差额小,2003年之后,经常项目差

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0年xx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2010年xx收支总体情况 xx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及其与GDPxx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2009年为下降4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2009年为增长8.5倍。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货物贸易顺差与2009年基本相当 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进口增速快于出口,货物贸易顺差未现大幅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0年货物贸易出口15814亿美元,进口1327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和39%。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较上年略增2%。 2.服务贸易逆差收窄 2010年,服务贸易收入17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支出193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逆差22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25%。 3.收益项目顺差大幅增加 2010年,收益项目顺差3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倍。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投资收益净流入182亿美元,2009年净流入1亿美元。同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 — 前言 内容摘要 (2) 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3) (一).......................................... 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3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3 二、差额形成的原因7 三、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 四、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10 (一)政策性建议10 (二)贸易性建议11 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12 (一)形势展望12 (二)政策取向12 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小组分工13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

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内容摘要 2010 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2010 年,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 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 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 年和2008 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 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1 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格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稳步回升,我国将继续吸引外资流入,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增加我国资本净流入。主要发达国家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所加快,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贸易平衡状况可能有所改善。此外,宏观经济金融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收支运行可能呈现一定波动。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工作2 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 析报告

2004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 单位:亿美元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 2004年至2014年期间,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取向各不相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较大。我国在此期间,积极跟随全球经济发展的脚步,稳步推进改革。以下就2004年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特点 1、我国的“双顺差” 由200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双顺差”的主要来源是: ①、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 ②、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波动幅度较大。 2、储备资产逐年增加,且增长趋势趋于平缓。

3、2004—2013年的10年间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差额从贷方向借方转移,并于2009年由贷方变成了借方,达到-414亿美元,此后还不断变化,但一直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我国国际收支现状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我国,形成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在优惠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外资的流入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这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形成了巨大的出口压力,从而造成了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因此,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双顺差”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 (一)全球性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 全球低利率时代的到来以及产品内分工的兴起为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可能。 1985年9月“广场会议”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开始上升,由此造成除美国以外各国净出口的下降或增长势头减弱。为了抵消净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广场会议”后各国纷纷降低利率以刺激国内需求。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低利率以及美元资产的贬值使得逐

084418_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0951466 28 摘要:国际收支发展状况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学习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我对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字:国际收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数据的简单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多年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来呈现出双顺差,一是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于进出口顺差,出口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二是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这两方面在影响国际收支的各个因素中都有体现,主要从内外两因素着重分析。 (一)、内部因素 1、高储蓄和低消费 储蓄相对过剩从内外部经济的联系看,外贸差额实际上等于一国的净储蓄额(储蓄-投资=出口-进口)。因此,经常项目盈余在国际经济学中通常也被为对外净投资,我国经常项目连续盈余十二年来突出反映了我国相对储蓄过剩的问题。对于居民而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居民在医疗、住房、教育费用及养老方面还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所以居民对自己的收入不是积极的消费而是放在手中进行预防性储蓄,导致预防性储蓄占了很大比重,而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便形成经常项目的余额,出现经常项目顺差。储蓄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投融资体制低效,金融市场欠发达,微观经济主体信用度不高。 2、政策性因素 (1)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了外汇管理体制和外贸体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行鼓励出口和奖出限入的政策,其特点是大力鼓励出口,放松进口。对出口制成品减免关税、外销退税和给予出口补贴;对出口部门所需的原材料、零配件和机器设备进口,减免关税或减少进口限制;给出口商提供一定比例的进口限额和许可证等。同时,在外汇和汇率政策上,除给出口企业和出口商优先提供外汇或实行“外汇留成”、“出口奖金”等。通过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和不遗余力的引进外资,外贸出口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功重要手段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了我国经常性项目的贸易顺差。 (2)汇率信号扭曲 汇率是内外经济关系的连接点,汇率变化会引起资源在国内经济部门与涉外经济部门的流动,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由于汇率信号扭曲,导致国内资源过多流向贸易品部门(制造业),非贸

2016-2017年国际收支回顾与展望分析报告

2016-2017年国际收支回顾与展望分析报告 2017年6月

目录 一、稳定流入:暂时下降,趋势回升 (5) 1、人民币贬值、大宗价格回暖,经常账户顺差收窄 (6) 2、服务贸易逆差稳步扩大,料将持续 (8) 3、汇率环境趋稳,外国股权直接投资预计回升 (9) 二、非投机性流出:偿还外债逆转,对外投资增加 (10) 1、汇率环境趋稳,存量下降,偿还外债过程结束 (11) 2、股权投资管理力度加大,“走出去”流出冲高回落 (13) 3、债券投资驱动“藏汇于民”流出增加 (15) 三、投机性流出:个人购汇下修,热钱变中有降 (17) 1、个人购回规模下修,16 年流出下降 (18) 2、企业内部跨境流出增加,1季度流出最大 (20) 3、贸易相关热钱形式变化,外汇管理执行力度加强 (21) 四、展望2017:猿声犹在耳畔,轻舟已过重山 (24) 1、2016年国际收支综述 (24) 2、稳定流入 (25) 3、非投机性流出 (25) 4、投机性流出 (26)

16 年国际收支综述:流出总量虽大,结构已有显著改善,为17 年国际收支进一步优化奠定坚实基础。16 年国际收支口径外储资产减少4487 亿美元,较15 年全年(流出3423亿美元)流出规模仍有所增加。但进行结构分析后,我们发现16 年流出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稳定流入:16 年暂时下降,趋势回升。由经常账户顺差(剔除个人购汇)和外国股权直接投资流入构成的稳定流入部分,16 年流入合计4196 亿美元,同比减少29%,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人民币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下半年回升令货物贸易顺差减少14%;2)服务贸易逆差稳步扩大27%;3)人民币持续贬值环境下外国股权直接投资流入减少21%。 展望17 年,尽管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趋势料将持续,但汇率环境趋于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乏力,外部需求改善,货物贸易顺差预计将有所扩大,同时稳中略升的汇率环境也有利于外国股权直接投资的回升。我们预计17 年稳定流入回升至约4500 亿美元。 非投机性流出:16 年偿还外债逆转,对外投资增加。16 年非投机性流出4032 亿美元,较15 年大幅下降达36%,是国际收支结构的一大积极变化。从结构上来看,1)由于外债存量下降、中外货币政策分化减弱,汇市债市经历大幅调整,偿还外债过程趋于结束:15 年该项流出高达3515 亿美元,16 年逆转为净流入68 亿美元。2)由于包含一定的非理性投机因素,16 年企业股权和债权直接投资流出同比扩大74%至2631 亿美元,成为新的最大流出单项,这一现象受到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中英对照

Analysis of China’s BoP 1. The condi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In 2015, there are some new changes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It changes from "double surplus" to "one surplus and one deficit" which there is surplus in current account, and there is deficit in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excluding reserve assets) . T he surplus in current account increased to be nearly three hundred billion dollars. In 2015,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is $ billion, increased 33% over the last year.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to GDP ratio was % , it was % in 2014. Goods trade surplus create a high record. In 2015,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caliber goods trade surplus is $ billion, increased 33% over the last year. Among them, the goods trade income is $ trillion, decreased by 4%; expenditure is trillion US dollars, decreased by 13%. Trade in services continued to show a deficit. In 2015, services trade deficit is $ billion, increase 39% over the last year. Trade in services income is $ billion, decreased by 1%; expenditure is $ billion, increased 15% over the last year. The travel service project is the largest one in trade deficit. In 2015, the deficit is $195 billion, increased 81% over the last year, because of strong needs of overseas study, tourism, shopping and other spending needs. Primary income deficit is enlarged. In 2015, primary income deficit is $ billion, increased 74% over the last year. Income $ billion, increased 8%; spending $ billion, increased 17%. Mainly because of the large amount of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nd the growth rate of the spending on investment is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come . Secondary income deficit is narrowed. In 2015, secondary income (formerly known as current transfers) deficit is $ billion,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decreased 46%. Income is $ billion, decreased 8%; spending is $ billion, decreased 24%. 金融账户呈现逆差。 2015年,我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5044亿美元(包含第四季度的净误差与遗漏,实际数据预计会小于该数据)。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有所下降。2015年,直接投资净流入7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63%。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167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8%,说明因“”战略不断推进,境内企业看好境外投资前景,“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来华直接投资仍呈现净流入2442亿美元,虽较上年下降16%,但总的来看,境

中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 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与金融项目有逆差外,我国一直保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特别是2003年以来,双顺差规模呈迅速扩大的趋势。迄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到一万五千亿美元。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影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 下面通过对2005年到2007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报告的分析,来分析顺差背后的原因。 一、经常项目分析 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增幅为134%。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收益项目顺差106亿美元,增长200%;经常转移顺差254亿美元,增长11%。 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增幅为55%。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增长62%;收益顺差118亿美元,增长11%;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增长15%。 2007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收益顺差129亿美元,增长253%;经常转移顺差174亿美元,增长28%。 可见,经常项目顺差大幅积累,其中货物贸易顺差是造成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增幅都在60%以上。 造成货物贸易顺差的原因: 1.我国生产力大幅提高。改革开放28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平均达9.6%。改革开放,带动中国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同时,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2.我国低廉的成本吸引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因此,在国内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且供应链不断延长,附加值不断提高,对一般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弱。中国市场上外国品牌的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已转为由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生产。我国的低廉劳动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化为了劣势,导致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大,也加剧了同他国的贸易摩擦。 3.国家为了保护相对较弱的行业,从而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这使得国外的同类型产业,在国内失去了竞争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国的进口需求。 4.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依然奉行自由贸易主义精神,限制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出口。其结果是美国出口机会更少,导致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精编_推荐】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2000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2000年外债流入有所减缓,金融机构境外金融资产大幅上升,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2000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为19亿美元,比1999年下降75%。2000年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增加,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规模扩大,当年偿还发债本金规模下降,证券投资逆差回落。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资本和金融帐户中其他投资的逆差规模有所上升。新借外债趋缓和金融机构拆放和存放境外同业的金融资产大量增加是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 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证券投资项下呈现较大逆差。证券投资项下逆差194.06亿美元,上年同期该项为逆差39.91亿美元。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连续降低基准利率,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逐步下滑,在此情况下,我国金融机构境外资产从原来大量的长短期存放和拆放形式,逐步转向购买收益更加稳定的境外证券,造成2001年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大幅增长,进而在证券投资项下呈现大幅逆差。 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的证券投资逆差比2000年有大幅的增加,从2000年的39.91亿美元增长为2001年的194.06亿美元,净增154.15亿美元,增幅达到386%。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相反方向的变化: 一方面看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变化(资产)。从对比表可以看出,2001年和2000年相比较,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增加额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增幅为82.39%,这同样说明我国对外证券投资的增长。而从证券资产结构来考察,所增加持有的全部为债券证券(其中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的比例约为1/3)。同时我国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减少额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是和增加额的上升相比仍然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国居民持有非居民证券资产净增加额有很大幅度的上升,幅度为82.66%。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 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第六小组 一、国际收支概况 根据统计表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呈现顺差,而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出逆差,国际储备仍然保持较快地增长。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同比增长41.78%。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20569亿美元,货物进口17353亿美元,顺差3216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1914亿美元,支出2812亿美元,逆差898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1604亿美元,支出2026亿美元,逆差422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512亿美元,支出477亿美元,顺差35亿美元。 2012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而2011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655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911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7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2600亿美元。 虽然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了小幅的逆差,但是在经常项目存在较大顺差的推动下,2012年中国国际储备也出现了较为快速增长,但是较2011年的增速慢。其中,特别提款权减少了5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6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987亿美元,总体上储备资产增量低于去年同期增加3878亿美元的水平,外汇储备的增量也低于去年的3848亿美元的水平。外汇贮备较多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能力增强,对加强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其货币的信心十分有利,相应的也有助于本币汇率的上升。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的偿债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二、具体分析 (一)经常项目差额分析 经常项目差额是由经常项目的借方和贷方之差,经常账户由三个子项目构成,分别为货物与服务项目(又称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因此经常账户差额就可以写为: 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如果差额为正,则经常账户盈余,如果为负则经常账户赤字,如果为零,则经常账户平衡,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其子项目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经常账户的变化。 为了使要分析的问题更加清晰我们将采用横向和纵向分析法进行分析。 1、经常项目差额横向分析 A货物和服务差额分析 从所给数据来看,货物和服务项目的顺差在经常账户中占绝大部分,2012年经常账户盈余1931亿美元,其中货物和服务项目顺差2318亿美元,贸易项目中货物实现顺差3216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897亿美元,观其服务项目下的子项目,其中顺差的有,通讯服务(1亿美元)建筑服务(86亿美元)计算机与信息服务(106亿美元)咨询(134亿美元)广告与宣传(20亿美元)和其他商业服务(89亿美元),在顺差中又以咨询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最佳,这说明我国在咨询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较强,逆差项目有运输(469亿美元)旅游(519亿美元)保险服务(173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67亿美元)电影和音像(4

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目录 前言 (2) 内容摘要 (2) 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3) (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3)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3) 二、差额形成的原因 (7) 三、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8) 四、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 (10) (一)政策性建议 (10) (二)贸易性建议 (11) 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 (12)

(一)形势展望 (12) (二)政策取向 (12)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3) 小组分工 (13) 前言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内容摘要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2010年,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较2009年下降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格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稳步回升,我国将继续吸引外资流入,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增加我国资本净流入。主要发达国家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所加快,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贸易平衡状况可能有所改善。此外,宏观经济金融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收支运行可能呈现一定波动。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工作2 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近年中国国际收支简述

中国国际收支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摘要: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数据,可以从各个方面反应该国的国际贸易往来情况,进而使人们较为全面的了解该国的贸易往来状况。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与国际的贸易往来速度不断加快,范围不断加宽,金额不断加大。因此,分析中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对于进一步了解分析中国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中国国际收支;顺差;逆差;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帐户;净误差与遗漏;贸易 近几年,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为此,我们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入手,用实际的数据说明问题,着重分析金融危机后直至2012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指出这个变化并解释变化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国未来几年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作出分析,最终提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应对方法,以便深刻的理解目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及调控方向。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变化,先对2005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国际收支变化的特点。 由2005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账户余额迅速下降,2010年虽然有所恢复,但只是接近2007年的水平。根据2011年的前三个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经常项目余额又一次骤然下降,到年末可能只有2006年的水平。与此相反,自2009年开始,我国资本金融项目余额连续大幅增加,2011年可能达到史无前例的2600亿美元,在数额上首次超过经常项目余额。因此,官方储备增加额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两项的数据表明,自2009年开始,我国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在“双顺差”中的比重突然加大,并持续下去。2011年,资本金融项目顺差首次超过经常项目顺差,成为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见其在金融危机期间也保持高速的增长,并在后危机时期增速加快。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在金融危机以来如此高速的增长呢?进一步观察了金融项目账户下的子科目。我们发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其子科目外国直接投资余额一直高于整个资本金融项目账户,也就是说,除去外国直接投资账户,我国的资本金融项目就为逆差。但在2009年,外国直接投资账户余额开始低于金融项目账户,即除去外国直接投资,我国的资本金融项目仍为顺差,这与2009年之前完全相反。 同时,发现其他投资账户余额从2009年起持续大幅增加,成为推动整个资本金融项目余额增长的另一大推动力,截至2011年,其对资本金融项目账户的贡献度为43%,略低于外国直接投资账户的50%。 现在我们进一步观察其他投资账户的子科目,寻找其他投资账户贷方余额2009年以来迅速增加的原因。可以看出,其他投资账户贷方余额的增长并不是由于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的贸易信贷,因为我国企业对外的贸易信贷数额也很大,贸易信贷贷方余额并不高。整个其他投资账户贷方净差额主要来自贷款项,即外国对国内的放贷远远大于国内对国外的放贷,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2000年外债流入有所减缓,金融机构境外金融资产大幅上升,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2000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为19亿美元,比199 9年下降75%。2000年直截了当投资连续保持平稳进展。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增加,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规模扩大,当年偿还发债本金规模下降,证券投资逆差回落。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资本和金融帐户中其他投资的逆差规模有所上升。新借外债趋缓和金融机构拆放和存放境外同业的金融资产大量增加是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的要紧缘故。 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证券投资项下出现较大逆差。证券投资项下逆差194.06亿美元,上年同期该项为逆差39.91亿美元。发生这种变化的要紧缘故是美国连续降低基准利率,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逐步下滑,在此情形下,我国金融机构境外资产从原先大量的长短期存放和拆放形式,逐步转向购买收益更加稳固的境外证券,造成2001年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大幅增长,进而在证券投资项下出现大幅逆差。 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稳表中反映的证券投资逆差比2000年有大幅的增加,从2000年的39.91亿美元增长为2001年的194.06亿美元,净增15 4.15亿美元,增幅达到386%。产生这种结果的要紧缘故有以下两个相反方向的变化: 一方面看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变化(资产)。从对比表能够看出,2001年和2000年相比较,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增加额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增幅为82.39%,这同样讲明我国对外证券投资的增长。而从证券资产结构来考察,所增加持有的全部为债券证券(其中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的比例约为1/3)。同时我国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减少额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然而和增加额的上升相比仍旧能够忽略不计,因此我国居民持有非居民证券资产净增加额有专门大幅度的上升,幅度为8 2.66%。

2009--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分析

2009年平衡表及分析

分析: 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现象。 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2495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294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43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37亿美元。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有: 1. 从0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看出,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还不算稳定,国外输入服务多于国内输出,从而造成服务输出的逆差现象,但服务输出的领域已在逐年拓宽以及多元化。在当今时代,国际贸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货物贸易,而是延伸到服务、技术等领域,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国贸中已经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在国际交往中,我国应注重服务、技术类的输出,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2. 在国际投资方面,我国在外的直接投资逆差439亿美元,而外国在华的直接投资顺差782亿美元,从数据可看出我国在投资领域的弱势地位,外资已逐渐成为国内企业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本来源。相对于我国在外的投资逆差而言,国内企业吸纳的外资数额更是从深层次响应了出我国“走出去”战略,这也是我国经济开放的体现。 2010年平衡表及分析

分析: 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5.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36%;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95%,较2009年增长13个百分点。贸易、直接投资、外债等主要项目交易规模均达历史高峰。 二、2010年中国经常项目的分析 根据对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并结合与09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的对比。2010年总体,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储备资产持续增长。接下来,我将着重对经常项目进行具体分析:

国际金融课程报告

政敏做个封面嘛O(∩_∩)O~再看下标题加粗的对不对 组长: 组员: 一、基于我国1997—201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国际收支就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外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情况,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则主要体现在货物、资本变动和官方储备变动的情况。具体包

括:经常项目、资本及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项及错误和遗漏4 个部分。 通过1997-2013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可计算出几个重要的国际收支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合金其数据如下图所示: (一)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变化趋势与原因: 1.我国收支变动的趋势: 通过观察1997-2011年的国际收支顺差结构,很容易发现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变化趋势:(1)经常项目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且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1997—2008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均为顺差。在此期间,经常项目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

平稳的增长趋势。 (2)资本和金融项目大幅顺差,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除1998年资本和金融账户为逆差外,1997-2011年间其他均为顺差,但变化幅度较大。 (3)外汇储备保持平稳且快速增长。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出现较快增长,尤其是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 (4)净误差与遗漏项由逆差逐步变至顺差。 2.我国国际收支变动的原因: (1)经常账户 注:以上图表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绘制而成,其中经常账户借贷方由左方Y轴、差额为右方Y轴表示。 从图表可见,经常账户差额从1997年-2001年略有下降,其原因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2001年后直到2008年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且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得利于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2008年后经常账户差额有所下降,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冲击。但总体来说,1997年到2011年总趋势是增长的。 总体来说,经常项目的变动受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差额及经常转移差额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