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文系语文教育专业三年制适用,共90学时)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基础课,是中文系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当代文学知识的主要课程。中国当代文学课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现象为基础,讲述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主要作家、作品,及重要批评理论现象。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运行规律,以及主要作家、作品的创作成就、理论贡献、历史地位。掌握学习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鉴赏和评论一般文学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胜任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

基于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理论性强的特点,本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中要在使学生掌握当代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三点式”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本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除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之外,还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当代文学作品。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阅读,以便使学生更有效地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

(四)开课时间、规定学时、规定学分及考核方式

1.开课时间:第3、4学期

2.规定学时:90 学时

3.规定学分:5学分

4. 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当代文学的考核本着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考核的目标有两大方向:一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二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核的内容有两大方面:一是文学发展历史、文学现象的知识,二是作品阅读、分析、评价、鉴赏的能力。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目标是识记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所属文学流派。识记每篇课文所属的文体类别,识记课文中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发表时期,识记课文叙事作品的主要人物。理解并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小说、戏剧作品的题材、情节、主题思想,论说文中的中心论点,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歌和抒情散文的基本思想感情等。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并分析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二、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使用教材:

1.

2. 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1949——1999)(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2版。

3、

(二)参考书目:

1.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卷)(修订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2. 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3.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三、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具体分配如下,供参考。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注:围绕课堂教学,教师进行了以下实践性教学活动:

1、组织学生围绕某一学术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例如:“‘朦胧诗’的‘崇高精神’对我们当今时代精神建构

的意义”;“路遥小说《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与爱情悲剧”;“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提出的爱情观思考”;“余秋雨散文的文化价值”等。

2、指导学生课后阅读。每一章节之后任课教师都会根据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列出一批相关的阅读书目

作为学生的延伸性学习,任课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谈话、布置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自学阅读情况进行检查。

3、布置和检查课后作业。作业内容包括读书心得、当代名著人物形象分析、文学思潮和文学概念的识记等。

四、教学建议

原则上教师应遵循大纲的要求,以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本课程专科层次按教育部要求原则上主要讲授作家作品,因此,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作家作品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

上编27年文学

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

1.教学时数:4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从1949——1976年的文学思潮,及它们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一、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二、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四、“双百“方针的提出。

五、文艺界的反右及文艺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十年文艺思潮

一、左倾思潮

二、两种非主流文学

思考题:

(1)扼要叙述1949——1976文学思潮发生发展历程。

(2)扼要叙述第一次、第二次文代会的召开及对十七年文学的影响。

(3)本时期都进行了文艺运动?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

(4)“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如何?给文学发展带来了那些积极的影响?

(5)谈谈你对样板戏的认识。

(6)如何评价文革文学?

(7)名词解释:第一次文代会“双百方针”样板戏

第二章:27年小说

1.教学时数:16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27年小说发展的概貌,掌握这一时期出现的代表作家的主要作品。

3.教学内容:

第一节27年小说概述

第二节柳青、梁斌、杨沫

一、柳青的《创业史》中粱生宝的形象及《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二、粱斌《红旗谱》中朱老忠的的形象及《红旗谱》的艺术特色。

三、杨沫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的形象及《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赵树理、茹志鹃

一、赵树理的《“锻炼锻炼”》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茹志鹃的《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四节《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等小说讨论

一、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邓友梅的小说创作

延伸性阅读: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李准的《李双双小传》、孙犁的《铁木前传》、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思考题:

(2)二十七年小说取得了那些突破与成就?

(2)为什么十七年小说会出现“形态单一化化的趋向”?

(3)谈谈赵树理对当代文学的贡献与局限。

(4)柳青的创作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5)比较分析《三里湾》、《创业史》、《山乡巨变》。

(6)《百合花》在艺术取得了那些成就?

(7)分析《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艺术成就。

(8)分析《青春之歌》的艺术成就。

(9)分析《红旗谱》的审美追求。

(10)下列人物的艺术形象:梁三老汉、朱老忠、林道静、刘世吾、小战士“通信员”。

第三章:27年诗歌

1.教学时数:6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27年新诗创作的概貌,掌握这一时期出现的主要诗人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27年新诗概述

第二节贺敬之、闻捷

一、食指《相信未来》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闻捷的《苹果树下》等诗歌创作。

延伸性阅读:郭小川的《秋歌》、贺敬之的《回延安》、李瑛的《戈壁日出》、艾青的《礁石》、流沙河的《草木篇》、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思考题:

(1)50年代、60年代的新诗取得了哪些突破与成就?

(2)结合作品谈谈你对“政治抒情诗”看法。

(3)对50年代、60年代的新诗存在“普遍的艺术困境”的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4)分析食指的《相信未来》的艺术成就。

(5)同为“政治抒情诗人”的郭小川、贺敬之,它们在艺术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6)《天山牧歌》在艺术有那些突破与创新成就。

(7)名词解释:政治抒情诗、战士诗人

第四章:27年戏剧文学

1.教学时数:4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27年戏剧创作概貌,掌握这一时期出现的主要剧作家以及他们代表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27年戏剧概述

第二节《茶馆》

一、独特的构思

二、《茶馆》的结构艺术。

三、《茶馆》的其它艺术特色。

第三节《关汉卿》等历史剧

一、《关汉卿》中关汉卿的形象及《关汉卿》的艺术特色。

延伸性阅读:田汉的历史剧创作、《红色娘子军》、《刘三姐》、《江姐》

思考题:

(1)结合作品谈谈50年代、60年代“历史剧”的创作。

(2)老舍在建国后戏剧创作有那些特点?

(3)《茶馆》艺术上有那些独到之处。

(4)分析《茶馆》的艺术风格。

(5)分析《关汉卿》的创作缘起与艺术成就。

(6)分析王利发、关汉卿的人物形象。

第五章:27年散文

1.教学时数:6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这一章主要让学生掌握27年散文发展的概况,掌握这一时期出现的重要散文作家及他们代表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27年散文概述

第二节杨朔、秦牧等

一、杨朔的《雪浪花》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

延伸性阅读:刘白羽的《日出》、秦牧的《古战场春晓》

思考题:

(1)50年代、60年代的散文取得了那些突破与成就?

(2)结合作品谈谈50年代、60年代杂文的创作情况。

(3)以具体的作品为例分析杨朔的“诗化散文”的成就与影响。

(4)以具体的作品为例分析秦牧的散文艺术风格。

(5)名词解释:当代散文三大家诗化散文学者散文

中编台港文学

第一章:台湾文学

1.教学时数:8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台湾文学发展的大致概况,及具有代表性作家的主要创作成就。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台湾文学概述

一、20-40年代的台湾新文学。

二、50-60年代的台湾文学。

三、70-90年代的台湾文学。

第二节白先勇的《游园惊梦》

第三节余光中、洛夫

一、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二、洛夫的《边界望乡》

第四节通俗小说

一、琼瑶的《六个梦》

延伸性阅读:陈映真的《将军族》、黄春明的小说、古龙的武侠小说、余光中的诗歌思考题:

(1)20世纪的台湾文学处在祖国大陆文学和西方文学的中间地带,它接受了两者的哪些影响?

(2)作为台湾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家,白先勇小说具有怎样的特色?在艺术上显示了哪些新的审美追求?(3)洛夫的《边界望乡》的艺术成就

(4)当代台湾通俗小说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香港文学

1.教学时数:4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香港文学发展的概况,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香港文学概述

一、抗战前的香港文学

二、40-60年代的香港文学

三、70年代以后的香港文学

第二节金庸

一、金庸小说的思想内容

二、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

延伸性阅读:梁凤仪的小说、侣伦的《穷巷》、刘以鬯的《酒徒》、倪匡的科幻小说思考题:

(1)为什么说“香港文学由于文化根基和环境迥异于内地,因此既不可能成为深圳那样的‘特区文学’,也不可能完全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内地文学合流,它将在两地作家的交流中保持自己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学中的一支。”请结合香港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对其这一特色加以简要概括。

(2)当代香港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3)香港的通俗文学的特点

(4)如何看待近年来的“金庸”热。

下编新时期文学

第一章:1976-1989文学思潮

1.教学时数:4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让学生掌握1976-1989文学思潮,及这些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文艺复苏

一、文艺观念的拨乱反正的过程。

二、这一时期的创作概述。

第二节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

一、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评介。

二、对文革的反思。

三、对文学中人性、人情、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一、80年代后期文学新变的背景。

二、80年代后期文艺思潮的演变。

三、文学的文化寻根思潮。

四、关于重写文学史。

思考题:

(1)新时期初期文学的特点

(2)新时期在文坛发生了哪些文学论争

(3)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80年代小说

1.教学时数:15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这一章主要让学生掌握80年代小说发展的概况,掌握这一时期出现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80年代小说概述

一、伤痕文学

二、改革文学

三、寻根小说

四、新写实小说

五、其它小说

第二节王蒙、刘心武

一、王蒙的《蝴蝶》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刘心武的《班主任》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三节蒋子龙、张洁

一、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等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等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四节汪曾祺的《受戒》等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五节贾平凹、王安忆

一、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六节张承志、韩少功

一、张承志的《黑骏马》等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韩少功的《爸爸爸》等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七节莫言的《红高粱》等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八节苏童等人的先锋小说

一、苏童的《妻妾成群》等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等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延伸性阅读:王蒙的《春之声》《杂色》等小说、陆文夫的《美食家》《井》等小说、谌容的《人到中年》等小说、邓友梅的《那五》等小说、张贤亮的《绿化树》等小说、徐怀中的《西线轶事》等小说、马原的《虚构》等小说、高晓声的“乡土题材”小说

思考题:

(1)高晓声的小说以表现当代农民命运著称,请思考他创作的“陈奂生系列”小说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同类题材作品相比,在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上取得了哪些新的突破?

(2)汪曾祺的小说是一幅幅清新隽永、淡泊雅静的风俗画,《受戒》是如何体现他的这种独特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的?

(3)为什么说“以《红高粱》为代表的莫言新时期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轨迹,成为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又一座里程碑?”

(4)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是一片空白,为什么在80年代能够重新成为文学热点?(5)为什么说当代先锋小说建构了关于人的心灵的“另外一个王国”?马原、余华在先锋小说实践中的积极探索体现在哪些方面?

(5)名词解释: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寻根小说、新写实小说、先锋小说

1.教学时数:4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80年代新诗的发展概况,掌握这一时期出现的主要诗人及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80年代新诗概述

一、天安门诗歌运动

二、归来诗人的创作

三、朦胧诗的创作。

四、第三代诗人。

第二节艾青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三节舒婷、海子

一、舒婷的《致橡树》等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三、韩东的《山民》等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四、翟永明的《女人》组诗

延伸性阅读: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诗歌、蔡其矫的《祈求》诗歌、蓝马的诗歌、周伦佑的诗、唐亚雷的诗、顾城的诗歌

思考题:

(1)简述“朦胧诗”的由来、源流和发展概况,举出不同阶段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2)试比较舒婷、北岛诗风的异同。

(3)联系具体作品谈谈“童话诗人”顾城的诗美特征。

(4)试比较“归来”者的诗歌与“朦胧诗”之间不同的美学风格

(5)试分析翟永明的《女人》组诗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

第四章:80年代戏剧

1.教学时数:4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80年代戏剧创作的概况,掌握这一时期主要的剧作家河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80年代戏剧概述

一、这一时期戏剧发展的概况。

二、戏剧观的讨论。

三、戏剧创作的探索。

第二节沙叶新、高行健

一、沙叶新的《陈毅市长》等剧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高行健的《绝对信号》等剧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延伸性阅读:过士行的《棋人》、朱晓平等人的《桑树坪纪事》、白峰溪的“爱情三部曲”

思考题:

(1)《陈毅市长》采用了“冰糖葫芦式”的戏剧结构,强化了戏剧冲突和戏剧性效果。你认为这种结构的特点和作用具体表现在哪?

(2)新时期探索话剧在内容、结构、人物、舞美设计和剧场建筑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哪些试验?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成果?又有哪些局限和不足?

(3)话剧《棋人》在主题上显示了什么样的哲理化倾向?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表现在哪些方面?(4)结合《绝对信号》谈谈高行健对探索性话剧的实验。

1.教学时数:4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让学生掌握80年代散文的创作,以及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80年代散文

一、80年代散文发展概况。

二、巴金的《随想录》

第二节80年代报告文学

一、理由的《扬眉剑出鞘》

延伸性阅读: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吴祖芬的《祖国高于一切》、柯岩的《船长》、黄宗英的《小丫扛大旗》、孟晓云的《胡杨泪》、张洁的《拣麦穗》

思考题:

(1)谈谈巴金的《随想录》在当代文学中的价值。

(2)《怀念萧珊》等名篇怎样体现出巴金《随想录》中系列散文“辞愈缓而情愈切”的独特艺术风格及其巨大的情感力量?

(3)为什么说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里程碑?

(4)张洁在散文《拣麦穗》中怎样表现“梦的失落”这一复式主题的?

第六章:90年代文学思潮

1.教学时数:1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90年代的文学思潮,以及它对90年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90年代文艺思潮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关于新状态及其它新现象的争论。

第三节关于人文精神和文化保守主义的话题。

思考题:

(1)分析一下发生在90年代初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在当代文坛的影响。

(2)简述90年代文学的特征。

(3)试论90年代以来的“网络文学”以及它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90年代小说述评

1.教学时数:6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90年代小说发展的概貌以及这一时期出现的不同流派的小说的代表作家的主要作品的特色。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写实小说”

一、新写实小说的发展状况。

二、池莉等人的创作。

第二节女性小说

一、陈染、林白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新生代小说

一、新生代小说创作概况。

二、新生代小说的独特性与个人性。

第四节长篇小说

一、长篇小说发展概况。

二、张承志的《心灵史》。

三、陈忠实的《白鹿原》。

四、张炜的《九月寓言》。

五、新潮长篇小说的兴起与意义。

延伸性阅读:方方的《风景》等小说、徐坤的小说创作、斯妤的小说创作、陈忠实的《白鹿原》、王安忆的《长恨歌》、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阿来的《尘埃落定》

思考题:

(1)简述陈染、林白等女性作家身体写作的意义。

(2)比较新写实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异同,探讨其在当代文学中的价值。

(3)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被认为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结合90年代以来“现实主义复兴”的热潮,理解这部小说的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思想意蕴。

(4)张炜的小说《九月寓言》里充满狂欢式的民间生活情态描写,这使他的作品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品位,从这个角度思考作家对知识分子精神信仰和民间立场的坚持。

(5)结合<<长恨歌>>分析王安忆作品中都市与女性的关系

第八章:90年代新诗、散文述评

1.教学时数:4 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90年代新诗、散文的创作情况及基本评价。

3.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90年代新诗

一、外在生存环境的艰难与诗人队伍广泛分流。

二、诗歌格局多元并举与诗歌文体意识的进一步强化。

三、诗歌探索存在的误区。

第二节90年代散文

一、90年代散文发展概况。

二、散文热及其出现的原因。

三、余秋雨、史铁生等人的散文

延伸性阅读:周涛的《巩乃斯的马》、张炜的《融入野地》、贾平凹的《秦腔》

思考题:

(1)贾平凹散文的美学特征。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对当代散文的建构。

编制人:陈剑兵黄雪玲

2007年4月15日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中国当代文学教案 第二章:新的文学范式的建立

第二章:新的文学范式的建立 重点:1、前三十年诗歌的美学特征。 2、前三十年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 难点:1、颂歌题材兴起的思想基础。 2、农村题材创作繁荣的原因。 3、田汉的戏剧美学思想。 第一节、50—70年代的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 文学环境 在50年代初,对“国际革命文艺”、尤其是苏联文学的翻译、评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出版文学书刊的几家主要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苏联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著作。苏联的文艺政策文件,作家代表大会的报告、决议,50年代苏联重要报刊发表的有关文学的社论、专论,在中国的报刊上得到即及时的译载。苏联当时的文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批评方法,完整地输入到中国,对此后二三十年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50年代,苏联文学被置于榜样的地位,但中国文学界也并不认为它是唯一的借鉴对象。对西方古典文学(包括俄罗斯文学),虽然态度审慎,却并不完全拒绝接纳。这可以看作是受西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影响的左翼作家,在建立当代文学的“资源”的另一选择。 对中外文化“遗产”、尤其是外国文学的态度,在当代文学的这一时期,是敏感而重要的问题。可以看到,“接受”是有一定范围的,尤其是西方文学。以时间而言,对外国文学的有限度的肯定大体限在19世纪以前的文学;以创作方法而言,则“现实主义”是一个衡量的标尺;而这两个尺度大致又是重合的。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所谓“现代主义”,和具有近似思想

艺术倾向的作家作品,以及苏联文学中离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路线的创作,被作为反动的或腐朽的思想艺术倾向而加以否定。 五六十年代对文学遗产的介绍、“接受”,与当代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的状况直接相关。在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影响的问题上,尽管也有一些变化调整,但总的趋向,却是逐渐走向文化上的自我封闭。到了“文革”前夕,一种与过去的“旧文化”、“彻底决裂”的思潮,已经弥漫开来,激进派在空白的地基上创建“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乌托邦冲动开始付之实践。 作家的整体性更迭 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社会格局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文学也不例外。作家、作家群的大规模更替和位置上的转移,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事实。这种情形,在文学史上,常发生在政治社会变动(如政权更迭)、文学方向出现重大转折(如本世纪初的“文学革命”)的时期。40年代的一些重要作家迅速“边缘化”,而继续延安文学传统的作家,进入本时期文学的“中心”位置。 50年代作家位置的变动、转移,是左翼文学力量在40年代后期开始的对作家、文学派别进行类型划分,以确立“文艺新方向”的结果。一批“40年代作家”的“边缘化”,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 1、一部分作家文学写作的“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这种情形,更多地发生在40年代末被称为“反动作家”、“自由主义作家”身上。 2、还有一部分作家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新的文学规范的距离和冲突,或放弃继续写作的努力,或呼应“时代”的感召,以适应、追赶时势,企望跨上新的台阶。在50年代前期,“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存在着广泛的自我反省的行为。即使这样,他们中的大多数,仍与“文艺新方向”所规定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之间的关系,始终处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纲目)

中国当代文学 导言 一.关于“中国当代文学” 明确当代文学概念:所谓当代文学,指的是1949年至今的文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 指出这一概念的缺陷:它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已约定俗成,难以改变。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面临的难题 1.作品数量繁多,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面占有和把握; 2.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许多作家和现象难以盖棺认定; 3.离现实太近,与政治关系密切,难以排除的干扰和障碍。 三.必要的准备 1.培养自己怀疑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 2.培养自己历史的观念和开放的目光 第一讲:新规范的确立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一.新规范的源流 当代文学——延安文学——30年代的左翼文学 二.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一)50年代一系列文学批判运动(持续不断的文艺批判) 1.对萧也牧的批判 2.对《关连长》的批判 3.对《武训传》的批判 4.对俞平伯红学研究的批判 5.对胡风的批判(鲁迅的追随者) (二)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三)作家的体制化 三.大一统格局下的创作实践 (一)创作概况 诗歌,小说,戏剧,通讯特写…… 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 (二)出现的问题 1.文学观念的工具化 2.文学主题的政治化 3.虚假化、概念化、公式化、粗俗化 第二讲: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文学的突围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现实的要求。 二.昙花一现的繁荣景观 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李国文《改选》、耿龙祥《入党》、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 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公刘《禽兽篇》、“迟开的蔷薇”。邵燕祥《贾桂香、流沙河《草木篇》 戏剧:海默《洞箫横吹》、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岳野《同甘共苦》 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 文学批评:巴人《论人情》、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三.反右运动与文坛生机的夭折 55万“左派分子”的产生; 文艺界“重灾区”情况; “反右运动”对作家心理和创作态度的影响。 第三讲从“大跃进文艺”到“文革文学” 一.“新民歌运动”和“文艺大跃进” 1.大跃进民歌运动的发生; 2.空前的民歌运动景观; 3.“文艺大跃进”。 二.大跃进文艺的内容与形式 1.颂歌的重复 2.内容特征:理想与抒豪情 3.艺术手法:想象与夸张 4.得失分析 三.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 1.关于诗歌道路问题的讨论 2.两结合创作方法 四.狭路上的探索 五.从“歌颂”到“战歌” 第四讲十七年的诗歌 一.郭沫若等老一代诗人的新创作 二.郭小川的诗 三.贺敬之的诗 四.闻捷等人的诗 五.李瑛、严阵等人的诗 第五讲十七年的小说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心得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体会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为适应我校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有幸接触《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拿到教材的短短两周时间里,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阅读与学习,因时间紧,我深知对教材体会还很显浅,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与同事指正。 我对教材的体会用五个“走进”来概括,即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走进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走进历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要让学生体会到经济、政治与社会三者的关系,就必须运用历史观点来分析世界各国或民族的发展进程。曾经有人说过“说当今的时事,用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因此应通过重温历史来让中专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同时也让他们看到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如讲“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时,可以通过货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来让学生认识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了商业发展水平,又与政治环境有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则货币统一。又如,要讲“人民当家作主”时,我想先播放一段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知道毛泽东建立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可以看到人民当家作主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要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时,可以通过《我国改革开

放三十年》专题片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 二、走进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中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社会时事,选取中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点与社会焦点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既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又能关心变化莫测的世界,把书读“活”。如,要讲“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结合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经过,将修正前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作比较,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更清晰。又如,要讲“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时,可以借助2011年3月中旬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中国少数商家哄抬盐价的实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绝非只是几包盐的事情,而是与经济、市场秩序、社会公德、国民教育相关的大事,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毁坏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整个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社会道德的养成,需要公共部门防微杜渐,尽早向民众释疑解惑,传播科学的知识、正确的信息。再如,要讲“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时,我觉得应该带学生们到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情况及人民政府如何为民办事、服务于民,走访相关窗口负责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公共形象、职能履行”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总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世人所抛弃。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走进生活 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关键是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约48学时)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说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今天,在器件潜力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尤为重要。 本课程是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 即使用者所看到的物理计算机的抽象;编写出能够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属性;软硬件功能分配及分界面的确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系统结构的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如何最合理地利用新器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设计并构成综合性能指标最佳的计算机系统。 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需要综合几乎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前继专业课程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本课程的新内容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线程级并行、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系统及其并行计算等。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 1.教学内容 2.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分类; 3.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评价标准和定量原理; 5.软件、器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 6.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 机实现定义,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三者关系,透明性,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原理),MIPS定义,MFLOPS 定义。 2.掌握内容: 弗林分类法,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演变,软件、器 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模拟与仿真。 3.了解内容: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 原理); 3.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 4.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难点: 1.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 第二部分计算机指令系统 1.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 2.寻址技术; 3.指令系统的设计; 4.指令系统的改进。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自定义数据表示,大端存储和小端存储,寻址 方式,指令格式的优化(Huffman编码法、扩展编码法),RISC的定义与特点,减少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方法。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01年10月8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温儒敏、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大学2002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二)IP电视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初步拟定6节课,由大学中文系温儒敏、祖谟、高秀芹和中央电大文法部平共同主讲,主要讲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

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省颁)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 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 进程管理12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 存储管理12第五章 设备管理10第六章 文件管理8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 UNIX 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 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 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 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课程编码:0301008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适用专业:新闻、文秘方向 学时:152 学分:9 开课学期:1-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中国现代文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新闻和文秘专业本科生仅开设此门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同时,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剖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特征和取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学会鉴赏文学作品。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写鉴赏性的文章,为进一步研究作家作品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绪论(6课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绪论部分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况,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要求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1.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 2.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3.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四、思考题: 1.以一部小说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分析作品。 作品一:《狂人日记》(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狂人日记》“表现的深切”及“格式的特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 狂人的文学形象;《狂人日记》艺术的独创性。 三、教学内容 1.《狂人日记》的创作准备情况。 2.《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关系。 3.作品中的“识”与十三则日记的关系。 4.狂人的形象分析。 5.《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分析狂人的形象。 2.小说中“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是如何表现作品艺术的独创性的? 3.小说结尾(第十三则日记)的含义是什么。 作品二:《阿Q正传》(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2017

附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编写人:余墨林编写日期:2017年02月28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说明教学大纲适用的专业及学时数。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及参考书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动态。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度,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有实践教学要求的,应说明实践教学目的、要求、作业与实践报告、时间与学时分配等相关内容。单独开设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要单独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