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管理研究--以青岛工学院为例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管理研究--以青岛工学院为例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2)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国外研究情况 (2)

1.3.2国内研究情况 (3)

1.4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3)

1.5研究的技术路线 (4)

第二章项目管理概述 (6)

2.1项目管理的发展和定义 (6)

2.2项目管理的属性 (8)

2.3项目管理的体系 (8)

2.3.1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介绍 (8)

2.3.2项目管理的操作体系 (9)

第三章项目管理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实用性分析 (11)

3.1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3.1.1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3.1.2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1)

3.2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管理必要性分析 (12)

3.3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化管理可行性分析 (13)

第四章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化模式的构建 (15)

4.1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依据 (15)

4.2项目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16)

4.3项目化管理模式构建的三个维度 (16)

4.4项目管理在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的应用 (17)

第五章项目化管理模式在青岛工学院校园活动中的应用 (22)

5.1青岛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任务 (22)

5.1.1青岛工学院文化建设现状 (22)

5.1.2青岛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任务 (22)

5.2青岛工学院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设计与实施 (22)

5.3以青岛工学院建校十周年庆典活动为例验证项目化管理成效 (24)

第六章研究结论 (30)

参考文献 (3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3)

附录 (34)

致谢 (35)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36)

青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意识到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社会各界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表示肯定及支持。1995年出台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将校园文化建设列为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并着重建议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氛围,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1]。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决议》中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其中,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入全新的时期[2]。1999年9月中共中央将校园文化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措施写入《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3]。

2004年8月在党中央下达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4]。2011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5]。校园文化建设从国家及人才战略的角度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2000年以来,新的研究领域的产生包括各民办高校及独立学院,为此提供了基础。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民办高校在经历了艰苦的探索与创业之后,己经逐步迈向发展与竞争整合期[6]。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加上市场经济的进展,民办高校不得不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魄力。

当前大学里通常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里的一项硬指标,民办高校为取得发展先机,自然也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民办高校的内涵建设主要在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表明,当前的民办高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通常局限于物质基础上的发展,在一些硬件方面做得有声有色,但是对于软文化方面仍然有着严重的不足,目前不少民办高校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正在逐步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传统的校园文化发展模式通常为从上到下,从计划到实施,这在早些年的时候颇有成效,但当前已不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节奏。原因如下:

(1)规划的匮乏性导致资源重复性浪费。民办高校的一大特点就是资金来源不同于公立学院,对资金的掌控往往比较严格。单纯的套用以往的发展模式,采用学校、学院、班级这种分散路径对校园文化进行发展往往会造成重复性的资源浪费。

(2)文化建设的匮乏现状不能满足各种类型的学生需求。在当下学生需求广泛的前提下,只是使用以往的经验来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3)形式太过单一、古板,已落后于时代,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现实中,校园文

化活动建设的决策者往往年纪偏大,在思维上无法与时俱进,与学生统一起来,在此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