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 上 支 付 与 结 算实验指导书

网 上 支 付 与 结 算实验指导书

网 上 支 付 与 结 算实验指导书
网 上 支 付 与 结 算实验指导书

网上支付与结算实验指导

(专科)

黄建莲编

华北科技学院管理系

2010年7月修订

实验一网上银行系统分析(4课时)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明确各商业银行提供的网上金融服务;掌握个人及企业网络银行系统的功能模块、业务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条件

(1)硬件:A、PC机B、宽带网

(2)软件:Win2000 / WinXP以上版本,IE5.0及以上版本,WORD2000;银行客户端软件

三、实验内容

(1)访问我国几大商业银行网站,浏览各大商业银行提供的网上金融服务内容;

(2)对比各银行网上业务(个人和企业),并通过列表形式比较分析各银行网上业务的特点;提供的服务功能及异同。

(3)企业与个人网络银行系统的比较:从安全保障机制中考虑存在哪些不同?从提供的功能模块中考虑存在哪些不同?

(4)实验总结(通过个人的实践、分析,得出结论,对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建议或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提出展望)

四、实验步骤

(1)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查到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的网址;

(2)登陆上述银行的网站,查看各商业银行提供的网上金融服务(建议列表比较,表格自定),并通过文字进行总结分析;

(3)查看各银行开展的网上个人业务和企业业务(以个人银行为例,有账务查询、网上支付、转账汇款、自助缴费、外汇买卖、国债投资、证券服务、功能申请等);通过列表形式(见表一、二)比较分析各银行网上业务的特点,并记录到实验报告中。最后通过文字进行总结分析。

表一银行网上个人业务的比较

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账务查询

网上支付

转账汇款

自助缴费

......

表二银行网上企业业务的比较

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账务查询

资金划转

资金管理

财务内控管理

......

(4)对各商业银行的安全机制进行比较分析,列表比较,并通过文字总结分析;

(5)对个人网上银行系统和企业网上银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安全保障机制中考虑存在哪些不同?从提供的功能模块中考虑存在哪些不同?

(6)通过个人的实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对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建议或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提出展望)。

五、实验要求

(1)学生遵循实验目的及操作步骤进行练习,及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2)实验过程中不迟到、不早退

(3)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过程并写出实验报告。报告应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其字数不少于2000字。

实验二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分析(2课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网上支付平台(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

(2)掌握网上银行系统的支付原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作原理。

(3)了解国家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制度

二、实验条件

(1)硬件:A、PC机B、宽带网

(2)软件:Win2000 / WinXP以上版本,IE5.0及以上版本,WORD2000;

三、实验内容

(1)现有网上支付平台的认识

(2)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分析

(3)国家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制度

四、实验步骤

(1)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认识,按照下列分类,分别列举出相应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2)要求每人至少选择6个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分析,并能按照其经营模式和特色进行分类。分析时注重了解各个平台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或业务范围,收费情况、市场份额等;

(3)查找国家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制度,并分析该监管制度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个人的可行性建议。

五、实验要求

1、学生遵循实验目的及操作步骤进行练习,及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2、实验过程中不迟到、不早退

3、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过程并写出实验报告。报告应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其字数不少于2000字。

实验三网上支付方案设计(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网站购物常用的支付方式;掌握网上支付的基本流程。

(2)了解网络平台实现网上支付结算的基本原理,增加对电子支付系统的综合设计及创新的能力,重点突出对网上支付平台的分析选择应用能力。

二、实验条件

(1)硬件:A、PC机B、宽带网

(2)软件:Win2000 / WinXP以上版本,IE5.0及以上版本,WORD2000;

三、实验内容

(1)购物网站支付方式分析;

(2)网上支付流程分析;

(3)结合企业进行网上支付方案设计。

四、实验步骤与要求

(1)登陆当当书店https://www.doczj.com/doc/7f12755443.html,、京东商城https://www.doczj.com/doc/7f12755443.html,、麦考林https://www.doczj.com/doc/7f12755443.html,、中国万网https://www.doczj.com/doc/7f12755443.html,、淘宝网https://www.doczj.com/doc/7f12755443.html, ,凡客网https://www.doczj.com/doc/7f12755443.html,,查询这6个网站的支付方式有哪些?(如货到付款、邮局

汇款、银行卡支付、直接付费、银行电汇等等)。通过列表形式(表三)比较各网站支付方式的异同,并进行分析。

表三网站支付方式的比较

当当书店京东商城凡客网中国万网淘宝网麦考林

银行电汇

银行卡支付

邮局汇款

第三方交易支

付系统......

(2)明确网上支付的基本流程;

(3)选取一个实际企业,按照其经营特点、市场范围等考虑网上支付方案的设计。如果选取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结合企业实际进行SWOT分析,明确选择的原因。(4)网上支付方案实施的成本分析。

五、实验要求

(1)学生遵循实验目的及操作步骤进行练习,及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2)实验过程中不迟到、不早退

(3)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过程并写出实验报告。报告应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其字数不少于2000字。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6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逯鹏编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2016年11月

学生实验须知 一实验要求 1 认真进行实验预习和准备,应教师要求于实验前完成实验准备; 2 按照安排的时间、地点和分组签到和参加实验。因故调换应提交调换申请并经教师批准; 3 在指定实验台(位置)进行实验,不得随意调换,不得动用非实验设备; 4 实验时,主动参与,认真细致,互助合作,注意安全。有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 5 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设备,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果,经认可后方可离开。 6 损坏设备,应予以赔偿。 二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1 在院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用纸上书写报告; 2 书写整洁,符号、表格和曲线规范; 3 实验记录数据真实客观,实验结果分析认真正确; 4 按时呈交,实验报告作为教学档案由院留存。 三实验成绩评定 1 每项实验的成绩综合学生出勤、实验过程(参与程度,实验结果,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内容和规范性)给出。不参加实验或参加实验不提交报告者,该项实验成绩为0分。 2 实验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表; 3 不参加实验及不提交报告达三分之一者,将被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

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 掌握Ping、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 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进入DOS模式: (1)“开始”-> “运行”-> 输入“cmd”; (2)在DOS环境中输入“cd\”,回车; (3)继续输入“md 学号+姓名”,回车; (4)继续输入“cd 学号+姓名”,示例如下图所示。本实验后续内容,需在此目录下完成。 2. 参照附件一:IP地址的查看与配置,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2)使用“ipconfig”命令,怎样查看本机的物理地址?截屏记录,并根据截屏回答物理地址具体是多少? 3. 参照附件二:网络连通性的测试,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时,本机通常向被测试计算机发几次请求? (2)执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7f12755443.html,”,是否可以获取https://www.doczj.com/doc/7f12755443.html,对应的IP 地址?截屏记录其IP地址。 (3)执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7f12755443.html,”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7f12755443.html,”,记录两者执行后的参数“平均往返时延”各为多少?并截屏记录。

计算方法实验

实验一: 姓名: 学号: 班级:2013级计算机6班实验地点:第二机房 实验时间:2015/3/17

1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二分法求方程的根 2. 基本迭代法求方程的根 3. 用埃特金求方程010423=-+x x 在1.5处的一个根,精度要求410-。 4. 牛顿下山法求方程的根 求方程013=--x x 的根,初值取6.00=x ,精度满足510-。 5. 牛顿迭代法求解7,精度满足510- 2 实验环境和工具 机房 VC6 3 实验结果 3.1 算法流程图 3.2 程序核心代码 二分法代码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x,a=1.0,b=1.5; for(int i=1;i<10;i++) { x=(a+b)/2; if((a*a*a-a-1)*(x*x*x-x-1)<0) b=x; else a=x; if(b-a<0.01) break; cout<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x0=0.5,x,e=2.718281;

for(int i=1;i<20;i++) { x=pow(e,-x0); if(x-x0<0.00001) break; cout<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 double fun(double x); void AitkenIterative(double(*pf)(double x)); ////////// ////////// int main() { AitkenIterative(fun);

《网络综合实训》指导书

《网络综合实训》 任务书 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训班级:网络121 设计时间:第15、16周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4年 11 月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网络综合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基本技能训练,是理论和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技能训练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训、毕业实训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高职高专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依赖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目标 本实训教学总学时为56学时,主要目标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设计方法、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实战能力。 三、实训设计原则 目前对网络技术人员人才的职业要求是,能够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本实训教学设计思想是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充分体现了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模拟了实际网络工程从无到有的构建并进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做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 四、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根据项目实际又将其分为2个子项目,每一子项目都从本专业技能结构的某一个需求开始,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补充需要的理论知识。 (1) 项目一:基本技能强化实训(26课时) 本项目是综合性强化练习,项目涵盖网络设备调试基本技能的几个重要部分,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巩固和加强网络设备调试与优化的基本功和技能。 (2) 项目二:校园网网络总体系统方案设计(30课时) 本项目以实际需求,分析网络流量、提出新网络系统的建设思路以及新系统的网络设计目标和范围,再根据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分析以及能够提供的费用和网络运行给学校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学校提供是否可行的决策依据。 四.实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1.优秀:按实训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有创新性。严格遵守实训管理制 度与实训纪律,实训态度认真、积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自我进行资料收集 并引用合理。实训过程完整、规范;设计报告结构完善、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论述充 分、图表准确,文字描述准确流畅。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指导图文稿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指导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2章典型实验 第2章典型实验 目录 2.1.Windows网络实验 实验1 Windows_网卡配置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Windows计算机网卡的设置 【实验器材】四台安装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 一台集线器,网线【实验组网图】 图2.1. 【实验任务】 1.配置所有PC的IP地址; 2.搭建实验的基本环境,看PC相互之间是否能ping通,记录ping完后的结果。

【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任务】撰写实验报告 2.说出在图形界面配置网卡的方法 【实验指导】 1.配置机器的IP地址 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必须具有一个IP地址,这样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才能够访问本台计算机。计算机的IP地址可以通过手工配置,也可以通过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自动获得。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的详细方法请参考DHCP测试文档,本部分只是介绍手工配置计算机的IP地址。1.1网络连接对话框 在桌面上找到网上邻居图标,右键点击,弹出快捷菜单(如下图) 图2.2. 在上图中点击属性,弹出网络连接对话框(如下图) 图2.3. 1.2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在上图中右键点击本地连接图标(如下图) 图2.4. 在上图中通过点击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的属性,(或者通过左键双击图 2.101中的本地连接图标也可以通过点击图2.102中快捷菜单中的状态属性,得到本地连接状态图2.103,然后通过点击图2.104中的属性),弹出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图2.5. 图2.6. 1.3 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 对图2.104可以通过左键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或者通过左键选中,然后左键点击属性(R)按钮,进入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图2.105)。 图2.7.

物联网实验指导书

物联网 实验指导书 四川理工学院通信教研室 2014年11月

目录 前言 (1) 实验一走马灯IAR工程建立实验 (5) 实验二串口通信实验 (14) 实验三点对点通信实验 (18) 实验四 Mesh自动组网实验 (21) 附录 (25) 实验一代码 (25) 实验二代码 (26) 实验三代码 (28) 实验四代码 (29)

前言 1、ZigBee基础创新套件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被评为是未来四大高科技产业之一,可以预见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会是继互联网之后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同时由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对传统行业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主要是针对短距离、低功耗、低速的数据传输。数据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强调网络特性。数据节点之间通过特有无线传输芯片进行连接和转发形成大范围的覆盖容纳大量的节点。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网络能够自由和智能的组成,网络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即网络的节点可以智能的形成网络连接,连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网络具有自维护特征,即当某些节点发生问题的时候,不影响网络的其它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输。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高级灵活的网络特征,传感器网络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非常简便,可以在不增加单个节点成本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布设。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节能、环境监测、工业控制等领域拥有非常巨大的潜力。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尚属一个新兴技术,正在高速发展,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理念是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ZigBee基础创新套件”产品正是针对这一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使这种新技术能够得到快速的推广,让高校师生能够学习和了解这项潜力巨大的新技术。“ZigBee基础创新套件”是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该套件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领域,用户可以根据所需的应用在该套件上进行自由开发。 2、ZigBee基础创新套件的组成 CITE 创新型无线节点(CITE-N01 )4个 物联网创新型超声波传感器(CITE-S063)1个 物联网创新型红外传感器(CITE-S073)1个 物联网便携型加速度传感器(CITE-S082)1个 物联网便携型温湿度传感器(CITE-S121 )1个 电源6个 天线8根 CC Debugger 1套(调试器,带MINI USB接口的USB线,10PIN排线)物联网实验软件一套

太原理工大学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数值方法 实验项目:方程求根、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 法、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代数插值和最 小二乘拟合多项式 实验地点:行勉楼 专业班级: ******** 学号: *********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李誌,崔冬华 2016年 4 月 8 日

y = x*x*x + 4 * x*x - 10; return y; } float Calculate(float a,float b) { c = (a + b) / 2; n++; if (GetY(c) == 0 || ((b - a) / 2) < 0.000005) { cout << c <<"为方程的解"<< endl; return 0; } if (GetY(a)*GetY(c) < 0) { return Calculate(a,c); } if (GetY(c)*GetY(b)< 0) { return Calculate(c,b); } } }; int main() { cout << "方程组为:f(x)=x^3+4x^2-10=0" << endl; float a, b; Text text; text.Getab(); a = text.a; b = text.b; text.Calculate(a, b); return 0; } 2.割线法: // 方程求根(割线法).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include "stdafx.h" #include"iostream"

心得体会 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不同程度的求得方程的解,通过二分法计算的程序实现更加了解二分法的特点,二分法过程简单,程序容易实现,但该方法收敛比较慢一般用于求根的初始近似值,不同的方法速度不同。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学会简化处理步骤,分步骤一点一点的循序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解决一个复杂问题。

网络计算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计算设计与实现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SOCKET编程 【试验环境】 计算机、TCP/IP协议、VS2005 【实验目的】 1.理解基本TCP/IP协议编程原理; 2.掌握如何利用SOCKET编写网络程序; 3.掌握VS2005编程环境,多线程程序设计等。 【实验要求】 1.编写一个服务端的程序,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访问请求,并返回相关信息; 2.编写一个客户端程序,向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并显示返回的结果; 3.完善服务端程序,使它能够同时支持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预备知识】 p ublic Socket Accept ():为新建连接创建新的Socket。 public void Bind (EndPoint localEP):使Socket 与一个本地终结点相关联。 public void Close ():关闭Socket 连接并释放所有关联的资源。 public void Connect (EndPoint remoteEP):建立与远程主机的连接。注意这个方法有重 载方法。 public void Disconnect (bool reuseSocket):关闭套接字连接并是否允许重用套接字。 public void Listen (int backlog):将Socket 置于侦听状态。 public int Receive (byte[] buffer):接收来自绑定的Socket 的数据。注意这个方法有重 载方法。 public int ReceiveFrom (byte[] buffer,ref EndPoint remoteEP):接收数据报并存储源终结 点。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int Send (byte[] buffer):将数据发送到连接的Socket。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 法。 public void SendFile (string fileName):将文件和可选数据异步发送到连接的Socket。 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int SendTo (byte[] buffer,EndPoint remoteEP):将数据发送到特定终结点。注意这 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void Shutdown (SocketShutdown how):禁用某Socket 上的发送和接收。 因为在网络传输时传输的数据都是二进制形式的(表现为字节数组),所以如果要传输类似于中文这样的双字节字符就需要在传输之前用合适的编码转换成字节数组,然后接收方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作业

计算机通信网 实验报告 学号: 班级: 指导: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2)熟练掌握及运用应用程序命令来查找TCP/IP网络故障,并解除相应故障 二、实验环境 具备Windows操作系统的PC机,并已连接在Internet上 三、实验内容 1 ipconfig命令 功能: DOS界面的TCP/IP配置程序,可以查看和改变TCP/IP配置参数。在默认模式下显示本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格式:IPconfig[参数] 参数: /All:显示所有细节信息,包括主机名、结点类型、DNS服务器、NetBIOS范围标识、启用IP 路由、启用WINS代理、NetBIOS解析使用DNS、适配器地址、IP地址、网络掩码、默认网关、DHCP服务器、主控WINS服务器、辅助WINS服务器、获得租用权等等。 /Batch[file]:将查询结果写入WINIPCFG.txt文件或者参数[file]指定的文件。这是一个文本文件。/renew_all:更新所有适配器。 /release_all:释放所有适配器。 实例:输入命令 C:\IPconfig/all/batchmyip.txt 则所有详细信息被写入myip.txt文件中。 2 IP探测工具Ping 格式:Ping目的地址[参数1][参数2][参数3] 其中目的地址是指被探测主机的地址,既可以是域名,也可以是IP地址。 参数: -t:继续Ping直到用户终止。 -a:解析主机地址。 -n数值:发出的探测包的数目,默认值为4。 -l数值:发送缓冲区大小。 -f:设置禁止分割包标志。 -I数值:包生存时间,该数值决定了IP包在网上传播的距离。 -v:服务类型。 实例:ping本机地址localhost作为探测目标。 Ping localhost或者Ping 127.0.0.1 得到的统计结果如下: Pinging any[127.0.0.1]with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127.0.0.1:bytes=32 time<10ms TTL=128 Reply from127.0.0.1:bytes=32time<10msTTL=128 Reply from127.0.0.1:bytes=32time<10msTTL=128

2019年eBridge现代通信实验平台指导书

e-Bridge现代通信实验平台指导书 (传输部分) 深圳市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零七年五月

实验一SDH设备硬件总体介绍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SDH传输设备实物的讲解,让学生对OPTIX 2500+设备具体硬件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实验器材 1、OPTIX 155/622M设备1台,OPTIX 155/622H设备2台。 三、实验内容说明 对实物和终端分组进行现场讲解。 四、实验步骤 (一)、系统硬件介绍: 1、本实验平台为华为公司最新一代SDH光传输设备,采用多ADM技术,根据不同的配置需求,可以同时提供E1、64K语音、10M/100M、34M/45M等多种接口,满足现代通信网对复杂组网的需求。根据实际需要和配置,目前提供E1、64K语音、10M/100M三种接口。 2、实验终端通过局域网(LAN)采用SEVER/CLIENT方式和光传输网元通讯,并完成对网元业务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3、本实验平台提供传输设备为OPTIX2500+,OPTIX2500+传输速率为为622M和。 一、OPTIX 155/622M设备介绍 OPTIX155/622网元外形如图一所示: OptiX 155/622设备由机柜、子架、风机盒 以及若干可选插入式电路板等构成,可灵活配置 为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再生中 继器(REG)。系统可配置为STM-1单系统或双系统、 STM-4单系统或双系统、两者的混合系统,并可实 现由STM-1向STM-4的在线升级,又可以通过调整配 置以满足网络灵活逐级扩容的需求。 本传输实验平台采用三套OPTIX 166/622 SDH光传

LTE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网络拓扑规划 1、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LTE核心网的各个主要网元; 2)具备在单、双平面完成LTE网络拓扑连线的能力; 3)理解配置双平面的作用; 4)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连线、站点数量和物理位置变化的关系。 2、实验内容 1)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2)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3、实验准备 (1)实验环境准备 硬件:(含耗材)能够运行IUV-4G网络平台的台式机 软件:中兴IUV-4G 仿真平台 资料:4G LTE全网竞技系统操作视频教程 (2)相关知识要点 1.LTE核心网各个网元:MME、SGW、PGW、HSS与交换机; 2.LTE网络拓扑结构。 4、实验步骤 任务一: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MME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6)仿照步骤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SGW、PGW、HSS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任务二: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课程代码:E 实验学时数:8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适用学科专业: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其它网络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软件技术基础 执笔者:段景山编写日期:2016-09-01 审核人: 一、实验简介 1、教学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实验,学生应掌握的原理、技术、分析方法等,以及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要求)(1)帮助学生熟悉使用基本的网络设备和通信软件工具;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信协议及其关键技术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3)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路由选择算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4)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5)培养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内容简介 (本课程实验包含的实验项目名称,通过本课程实验学生应提高的能力以及实验学时分配)本课程实验采用小组实验形式,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交换机和路由器设计搭建实验网络环境,利用自行开发的通信实验软件完成计算机通信网的关键协议设计和操作分析。 3、实验类型 (验证、设计、综合等,设计型实验给出设计指标和要求,综合型实验明确相关知识点)通信协议原理实验(一): 类型:设计型 指标和要求:本实验特点是由实验者代替计算机,体验各种方案选择下实际的执行过程,因此主要参数指标是操作时限,为了达到时限要求,实验者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能采用过于复杂的方法,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熟练度。 (1)在无差错信道条件下,完成20余个汉字+英文字母+数字的编码,发送、接收和解码,要求解码结果准确无误,操作耗时不超过10分钟。

(2)在3%信道误码率条件下,实现要求1中信息的传输,完成差错控制,要求解码结果准确无误,操作耗时不超过20分钟。 通信协议原理实验(二) 类型:设计型 指标和要求:本实验主要指标是操作时限要求。 在3%信道误码率下,实现设计20余个汉字+英文字母+数字的编码,发送、接收和解码,操作耗时不超过5分钟,需要采用基于滑动窗口的协议机制加快传输速度,以及引入流量控制机制,减少开销。 距离矢量算法原理实验: 类型:综合性 涉及相关知识点: (1)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2)路由器工作原理 (3)路由器工作过程 (4)路由信息处理的事件驱动机制 (5)分布式路由算法的协作方法和最佳路由法则收敛性 (6)距离矢量算法的弊端 (7)无穷计数现象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原理实验: 类型:综合型 设计相关知识点: (1)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2)路由器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3)路由信息处理的事件驱动机制 (4)分布式路由算法的协作方法和最佳路由法则收敛性 (5)链路状态算法与距离矢量算法的区别 4、考核方式

《现代通信网》实验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10通信工程专业 2 班成绩评定_______ 学号姓名:(合作者 ) 教师签名_______ 实验一题目基本组网实验第10周星期四第5-6 节 一.实验目的 自己组建小型网络,学习最简单的静态路由协议并测试网络连通性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常用的路由协议主要有:静态路由协议、RIP、OSPF、IS-IS、BGP,小型网络一般使用静态路由协议、RIP,大中型网络一般使用OSPF、IS-IS、BGP 协议是用用于大型网络自制系统AS之间的选路协议。 通过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命令,可以利用路由器把不同的网络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不同网段的PC互相PING通。 利用一台PC和AR18、AR28搭建小型网络环境,实现相邻小组PC的互相PING通。 静态路由命令格式:ip route X Y Z,其中X是目标网段,如172.16.1.0;Y 是子网掩码,如255.255.255.0;Z是去往该目标网段的下一跳的IP地址,如 182.168.1.254.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AR28路由器、AR18路由器,一台PC机。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实验结果测试 为了方便测试,本实验需要借助另一小组的一台PC机做测试,因此需要把相邻的两个小组的设备连接起来。同时还要添加一些为了测试方便而做 的配置,这些配置用斜体字加粗表示。 1.按照实验指导书拓扑图进行pc机、路由、交换机的连接。 2.实验一组实验实际配置: 用PC机接AR18-1设备的console接口进行配置 AR18-1配置:

[Quidway]sysname ar18-1 [ar18-1]interface e3/0 [ar18-1-Ethernet3/0]ip address 192.168.1.254 255.255.255.0 [ar18-1-Ethernet3/0]quit [ar18-1]interface e1/0 [ar18-1-Ethernet1/0]ip address 172.16.1.253 255.255.255.0 [ar18-1-Ethernet1/0]quit [ar18-1]ip route 0.0.0.0 0.0.0.0 172.16.1.254 用PC机连接AR28设备的console接口进行配置 AR28-1配置: [H3C]sysname ar28-1 [ar28-1]interface e0/0 [ar28-1-Ethernet0/0]ip address 172.16.1.254 255.255.255.0 [ar28-1-Ethernet0/0]quit [ar28-1]interface e0/1 [ar28-1-Ethernet0/1]ip address 192.168.2.253 255.255.255.0 [ar28-1-Ethernet0/1]quit [ar28-1]ip route 0.0.0.0 0.0.0.0 172.16.1.253 [ar28-1]ip route 172.16.2.0 255.255.255.0 192.168.2.254 3.用dis ip routing-table命令查看路由表。 AR18-1路由表

计算方法实验

算方法实验指导 姓名学号院系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的数学模型,一般不能求出所谓的解析解,必须针对数学模型 的特点确定适当的计算方法,编制出计算机能够执行的计算程序,输入计算机,进行 调试,完成运算,如果计算结果存在问题或不知是否正确,还需要重新确定新的计算 方法,再编制出计算程序,输入计算机,重新调试,完成运算,直至获得正确的计算 结果,这就是数值计算的全部过程。 学生在学习“计算方法”和“高级语言”等课程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会套用 教科书中的标准程序进行数值计算,很少有人能够独立地将学过的数值算法编制成计 算机程序,至于灵活应用已经掌握的算法求解综合性较大的课题,则更是困难的事情。 编写《计算方法实验指导》的目的是:突出数值计算程序结构化的思想。提高学 生的编程能力,加深对“计算方法”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计算方法“课程的 教学服务,进一步奠定从事数值计算工作的基础。具体地 1. 根据“计算方法”课程内容的特点,给出五个典型算法的分析流程,学生可以 利用所掌握的 “高级语言”顺利地编制出计算机程序,上机实习,完成实验环节的教 学要求。 2. 所有的计算实习题目都经过任课教师逐一检验,准确无误。 3. 充分利用循环的思想、 迭代的思想, 给出算法结构描述和程序语言的对应关系, 有利于学生编 制相应的程序。 4. 结合实习题目,提出实验要求,要求学生按规范格式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实 验报告成绩记入 期末总成绩。需要提醒学生:不能简单地套用现成的标准程序完成实 验题目,应当把重点放在对算法的理解、程序的优化设计、上机调试和计算结果分析 上,否则就失去实验课的目的啦。 5. 五个具体的实验题目是: 实验题目 实验题目 实验题目 实验题目 实验题目 要求必须完 成其中三个(如果全部完成更好) 。 1 拉格朗日 (Lagrange) 插值 2 龙贝格 (Romberg) 积分法 3 四阶龙格—库塔 (Runge — Kutta) 方法 4 牛顿 (Newton) 迭代法 5 高斯 (Gauss) 列主元消去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版)

————————————————————————————————作者:————————————————————————————————日期: 2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主编郭雅 参编余小华黄锦煜罗肖辉 主审陶培基 I

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支柱。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综合应用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目的。 编者在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工作多年,一直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编者所在学校在内的许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采用了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针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各所院校都开出了一定的实验课时。为规范实验内容,严格实验训练,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编者多年来一直对本类院校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使之既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编者一直坚持编写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并与选用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做教材的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师多次交流,修订完成了这本《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原理,应用组网技术和实施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验项目十九个。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紧迫,不足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余小华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教育信息技术部黄锦煜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网络中心罗肖辉老师。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陶培基教授担任主审。 感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石硕对本书编写和出版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和热忱帮助。 编者 2011年6月 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 E-mail: hsguoya@https://www.doczj.com/doc/7f12755443.html, II

网络开发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网络开发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李全龙宋艳艳 2005年10月

前言 《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经济发展和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给《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网络方面的应用、管理和维护能力,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网络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本实验指导书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使《网络开发与应用》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课程。本学期授课教师为李全龙老师,参与网络课程助教环节的教师为宋艳艳同学。

实验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在一个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实现一个客户服务器程序,掌握Socket编程框架,熟悉典型的Socket系统调用;通过一个典型的并发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器程序开发;还提供了一些设计实验以使同学们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总之,通过上述实验环节,使学生加深了解和更好地掌握《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在《网络开发与应用》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情况提前做出思考和分析。 (2)仔细观察上机和上网操作时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主要情况,做出必要说明和分析。 (3)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情况及其分析。对需要编程的实验,写出程序设计说明,给出源程序框图和清单。 (4)遵守机房纪律,服从辅导教师指挥,爱护实验设备。 (5)实验课程不迟到。如有事不能出席,所缺实验一般不补。 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程序运行和即时提问。第二部分是提交书面的实验报告。此外,网络实验采用当堂检查方式,每个实验都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检查通过,过期视为未完成该实验,不计成绩。以避免集中检查方式产生的诸多不良问题,希望同学们抓紧时间,合理安排,认真完成。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6个实验)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原理 1.1以太网交换机基础 以太网的最初形态就是在一段同轴电缆上连接多台计算机,所有计算机都共享这段电缆。所以每当某台计算机占有电缆时,其他计算机都只能等待。这种传统的共享以太网极大的受到计算机数量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减少冲突域类的主机数量,这就是以太网交换机采用的有效措施。 以太网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进行数据转发时需要确认数据帧应该发送到哪一端口,而不是简单的向所有端口转发,这就是交换机MAC地址表的功能。 以太网交换机包含很多重要的硬件组成部分:业务接口、主板、CPU内存、Flash、电源系统。以太网交换机 的软件主要包括引导程序和核心操作系统两部分。 1.2以太网交换机配置方式 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方式很多,如本地Console 口配置,Telnet远程登陆配置,FTP TFTP配置和哑终端方式 配置。其中最为常用的配置方式就是Console 口配置和Telnet远程配置。 1.3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方法 1.3.1交换机的用户界面交换机有以下几个常见命令视图: (1)用户视图:交换机开机直接进入用户视图,此时交换机在超级终端的标识符为。 (2)系统视图:在用户视图下输入实system-view命令后回车,即进入系统视图。在此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 为:。](3)以太网端口视图:在系统视图下输入interface命令即可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在此视图下交换 机的标识符为:。 (4)VLAN配置视图:在系统视图下输入vlan vlan —number即可进入VLAN配置视图。在此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为:。 (5)VTY用户界面视图:在系统视图下输入user-interface vty number 即可进入VTY用户界面视图。在此视图下交 换机的标识符为:。 进行配置时,需要注意配置视图的变化,特定的命令只能在特定的配置视图下进行。 1.3.2交换机的常用帮助在使用命令进行配置的时候,可以借助交换机提供的帮助功能快速完成命令的查找和配置。 (1)完全帮助:在任何视图下,输入?”获取该视图下的所有命令及其简单描述。 (2)部分帮助:输入一命令,后接以空格分隔的?”,如果该位置为关键字,则列岀全部关键字及其描述;如果该位置为参数,则列岀有关的参数描述。 在部分帮助里面,还有其他形式的帮助,如键入一字符串其后紧接?”,交换机将列岀所有以该字符串开头的命令; 或者键入一命令后接一字符串,紧接?”,列岀命令以该字府串开头的所有关键字。 实验内容:交换机配置方法

计算机实验报告

2016-2017上学期《计算机通信网》 实 验 报 告 姓名:# # #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

实验一数通实验平台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数通实验模拟软件eNPS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的数通网络组网拓扑,并熟悉各数通设备的硬件,了解其功能。 二、实验器材 计算机、eNPS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说明 1、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了解数通设备的配置环境的搭建方法。 2、通过现场讲解让学习掌握数通设备的配置方法及常用命令。 3、让学习上机独立完成数通设备的环境搭建过程及熟悉相关命令。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说明 1、eNPS软件介绍 此处为设备类型,包括路 由器、交换机、终端、通 信介质等。 2、以一台交换机和两台PC组建小型拓扑 1.开启eNSP客户端。 2.向工作区中添加一台交换机和两台PC。 a.在设备类别区选择。 b.在设备型号区选择具体的型号“S5700”。 c.在工作区单击左健即完成,或者直接将设备拖至工作区。参考以上 步骤添加两台PC至工作区。您还可以添加更多的设备,组建更大 型的拓扑。

说明:每台设备都带有默认描述,通过工具栏的,可在拓扑中任 意添加描述。 3、向工作区中添加两条网线,使两台PC分别与交换机相连 a.在设备类别区选择。 b.在设备型号区选择具体的型号“Auto”。 c.在工作区依次单击交换机和一台PC。 类似步骤连接交换机和另一台PC。 4、完成拓扑图的绘制 5、启动工作区的设备。右键单击设备,选择“启动”。您也可以在工作区中用鼠标选 定一个区域,单击工具栏的,批量启动该区域的设备。 3、两主机数据通信实验 1.配置两台PC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a.在工作区双击一台PC图标。 b.在“配置”界面,IP地址配置为“192.168.1.2”,子网掩码配置 为“255.255.255.0”。 c.类似的步骤,配置另一台PC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 “192.168.1.3”和“255.255.255.0”。

通信系统实验指导书分解

目录 主控&信号源模块说明 (1) 实验基本操作说明 (8) 信源编码技术 (9) 抽样定理实验 (9) PCM编译码实验 (16) ADPCM编译码实验 (22) △m及CVSD编译码实验 (24) 抽样定理孔径失真现象观测以及其应对方法 (30) 基带传输编译码技术 (33)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33) CMI/BPH码型变换实验 (38) 基本数字调制技术 (42) ASK调制及解调实验 (42)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 (44) 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47) D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50) QPSK/OQPSK数字调制实验 (53) 信道编译码技术 (55) 汉明码编译码实验 (55) 循环码编译码实验 (58) BCH码编译码实验 (61) 卷积码编译码实验 (64) 卷积交织及解交织实验 (68) 同步技术 (71) 滤波法及数字锁相环法位同步提取实验 (71)

载波同步实验 (75) 帧同步提取实验 (77) 模拟调制技术 (79) 幅度调制及解调 (79) FM调制及解调实验 (81) 信道模拟技术 (83) 低通和带通信道模拟及眼图实验 (83) 时分复用及解复用技术 (86) 时分复用与解复用实验 (86) 综合实验 (91) HDB3线路编码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91) 基带传输系统实验 (94) 载波传输系统实验 (96) 带限传输系统实验 (98)

主控&信号源模块说明 一、 按键及接口说明 信号源功能1 功能2 主菜单 POWER USB CLK PN15FS T1 T2数 字信号源W1W2 W3 128KHz A-OUT MUSIC 256KHz 选择/确认 返回 电源指示 主控&信号源模块 模拟信号源 时钟输出 PN 序列输 出帧同步信号输出 待扩展接口 幅度调节旋钮 模拟信号输出 128KHz/256KHz 正弦载波输出 MP3音乐输 出 控制旋钮 逆时针控制向下选取,顺时针旋转向上选取,按下为确认选取项。 返回上级按键 待扩展按键 数字信号源设置菜单 模拟信号源设置菜单 主菜单界面 图1 主控&信号源按键及接口说明 二、 功能说明 该模块可以完成如下五种功能的设置,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1、 模拟信号源功能 模拟信号源菜单由“信号源”按键进入,该菜单下按“选择/确定”键可以依次设置:“输出波形”→“输出频率”→“调节步进”→“音乐输出”→“占空比”(只有在输出方波模式下才出现)。在设置状态下,选择“选择/确定”就可以设置参数了。菜单如下图所示: 模拟信号源 输出波形:正弦波输出频率:0001.00KHz 调节步进:10Hz 音乐输出:音乐1 模拟信号源 输出波形:方波输出频率:0001.00KHz 调节步进:10Hz 音乐输出:音乐1占空比: 50% (a )输出正弦波时没有占空比选项 (b )输出方波时有占空比选项 图2 模拟信号源菜单示意图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插值

实验名称:插值计算 1引言 在生产和科研中出现的函数是多种多样的。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个实际问题中,虽然可以断定所考虑的函数f(x)在区间[a,b]上存在且连续,但却难以找到它的解析表达式,只能通过实验和观测得到在有限个点上的函数值。用这张函数表来直接求出其他点的函数值是非常困难的,在有些情况下,虽然可以写出f(x)的解析表达式,但由于结构十分复杂,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面对这些情况,构造函数P(x)作为f(x)的近似,插值法是解决此类问题比较古老却目前常用的方法,不仅直接广泛地应用与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值计算方法的基础。 设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在n+1个不同的点a≤x0,x1……,xn≤b上分别取值y0,y1……,yn. 插值的目的就是要在一个性质优良、便于计算的函数φ中,求一简单函数P(x),使P(xi)=yi(i=0,1…,n)而在其他点x≠xi上,作为f(x)的近似。 通常,称区间[a,b]为插值区间,称点x0,x1,…,xn为插值节点,上式为插值条件,称函数类φ为插值函数类,称P(x)为函数f(x)在节点x0,x1,…,xn处的插值函数,求插值函数P(x)的方法称为插值法。 2实验目的和要求 用matlab定义分段线性插值函数、分段二次插值函数、拉格朗日插值函数,输入所给函 数表,并利用计算机选择在插值计算中所需的节点,计算f(0.15),f(0.31),f(0.47)的近似值。

3算法描述 1.分段线性插值流程图

2.分段二次插值流程图

3.拉格朗日插值流程图

4程序代码及注释 1.分段线性插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