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笔记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笔记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笔记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笔记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不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如何,动机高的人,往往能取得高成就。

一个个案(班级情况)

四年级,新换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很多孩子调皮,纪律差,不爱看书,整体成绩不好

部分孩子是打工子弟

很多学生对宇航员感兴趣

一个个案(老师的措施)

鼓励他们用努力换取将来的成就

把班里最爱读书的孩子作为榜样

“金星”奖励进步学生,并小组加分

请飞行员朋友来和学生交流

取消考试排名榜

有趣的道具

警告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孩子,“如果再不完成作业就请家长来学校陪读”

一个个案(学生的反应)

第一个学生一一无论怎么样都没有学习兴趣,把金星扔到地上。

第二个学生一一张老师从不批评、总是给予鼓励,但该生还是没有学习动力。

第三个学生一一成绩好,因考试屈居第二而哭了半节课,并责备自己。

第四个学生一一渴望取得好成绩,但常常忘记做作业、考前找不到课本复习,考试成绩差。

思考

假设你是这个班的实习班主任

已用策略中哪些好,哪些不好,为什么?

怎么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个学生可能具有什么样的学习动机?

老师可以给这四个学生什么样的帮助?

学习动机

动机与学习动机概述

动机理论

现代动机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动机与学习动机概述

动机(Motivation) 就是激发(energizes )、引导(directs)和维持(sustains)行为的内部过程 (Slavin , 2004 )。

Motivation to learn is student ' s tendency to find academic activities meaningful and worthwhile and to try and get the inten ded lear ning ben efits from them. (Brophy, 1998)

动机的作用蓄势待发的机动车

激发动力-—马达

引导一一方向头脑中的目标

维持维持油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学习需要心里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满足(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动机系

统学习期待:对活动

所要达到目标的主

观估计(拉力)

学习动机的作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

注意力指向、稳定性

加工深度坚持性主动性对学习任务的选择测验时水平的发挥对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的体验与评价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的概念Extrinsic motivation is the motivation to engage in an activity as a means to an end, whereas intrinsic motivation is the motivation to be involved in an activity for its own sake(Pintrich & schunk,

2002). 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的关系对德西效应的反思

德西效应:本来能够由内在动机激发的行为,会因为外部强化的介入而受到损害

建构你自己的学习动机为了更好地理解是什么激励着你和为什么激励着你,做一个图表。如下图。

然后,概括出你所产生的每一种行为的动机的类型,并把这些罗列出来。

例如,一份兼职工作会因为有钱赚而在外部动机中排列很高,同时,因为你并没有对它的产生真正的兴趣,而在内部动机中排列很低。清理你的房间,或许会因为你喜欢做清洁工作而在内部动机中排列很高,同时,也因为你的行为得到了室友的表扬和奖励而在外部动机中排列也很高。你的学习动机哪?

早期机械观

动机理论本能论

内驱力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机械观向认知观的过渡成就动机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

认知调节观

归因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目标疋向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目标结构理论

奖赏

相倚性、及时性、

本能论(见课件)驱力理论(见课件)强化动

机理论特异性

说明为何得到奖赏

奖赏参与而不仅仅是结果奖赏只在必要的时候用

对开始没有内在兴趣的任务进行奖赏

为了能力的增长而奖赏

惩罚

产生消极情绪、尽量不用,但有的情况下是必要的

对强化动机理论的批评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而不是外在动机

不能完全解释动机。

没有个体期望、信念,强化将不起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A.H.Maslow,1970)

人有两类七(五、六)个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 n)的需要就是学习动机的主要来源。

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满足高层次的需要。

Putting Maslow ' s work into perspective

没有研究证据支持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过于机械,不能很好解释和预测人类的行为

1.“ How do u do, Bob? ” Anne asked.

“ Terrible, ” Bob answered sheepishly. “ I just can ' t do this stuff. I ‘m no good at writi ng the kind of essays she wants ???. I ll n ever get it. ”

2.“I don ' t do so good either, ” Anne replied, “but I knew I would n ' t. I just did n ' t study hard eno ugh. I knew I was going to be in trouble. I won ' t let that happen again. ”

3.“ Un believable! ” Arm ondo added. “ I did n ' know what the heck (用以加强语气或咒骂:究竟,到底)was going on, and I got

a B. I don ' t think she read mine. ”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is a cognitive theory of motivation

that attempts to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lear ners ' expla nati ons for their su ccesses and failures)

B.Wei ner(1972)

三个维度

内部/外部(locus),稳定/不稳定(stability),可控/不可控

(con trol)

六个因素(见课件)

归因对学生的影响

对成功和失败的情绪反应;对未来成功的期望;进一步的努力;成绩学生归因,教师归因及其交互作用

稳定不稳定归因与期望

可控不可控归因与学习投入

习得无助

把失败归因为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

归因训练(attribution training )

成就动机理论

什么是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

H. A.Murry(1938):—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

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利兰(D C McClella nd)和阿特金森J W Atk in so n)

趋向成功(approach achievement )和避免失败(avoid failure)

趋向成功的动机Ts=Ms xPs xIs

回避失败的动机Tf=Mf xpf xi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