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及国籍

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及国籍

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及国籍
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及国籍

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及国籍、主要成就

1、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2、牛顿:力的单位。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三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3、安培:电流的单位。法国科学家;提出了安培定则和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4、焦耳:功和能的单位。英国物理学家;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欧姆:电阻的单位。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欧姆定律。

6、伏特:电压的单位。意大利物理学家,因在1800年发明伏达电堆而著名。后来他受封为伯爵。

7、库仑:电荷量的单位。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8、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9、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

10、赫兹:频率的单位。德国科学家;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11、瓦特:功率的单位。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

12、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3、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14、亚里斯多德:古希腊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可作了解:

15、伦琴: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X射线—伦琴射线。

16、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热力学温标的零度。

17、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18、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

19、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初中物理力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力学试题及答案(计算题) 1.用同种金属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金属球和金属盒各一个,把球放在封闭的盒内,它们恰好 悬浮在水中,若把球与盒用细线相连,在水中静止时仍有1/6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绳的拉 力为20N。求:(1)金属的密度;(2)空心金属盒的体积;(3)剪断绳子,静止时金属盒露 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少? 解:(1)把球放在封闭的盒内,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则ρ水V盒=2(m盒) ① 若把球与盒用细线相连,在水中漂浮,则5/6ρ水V盒+ρ水V球=2(m盒)② ①②联立为方程组得出ρ球=m/V球=3g/cm^3 (2)由于金属球在绳子作用下静止可知三力平衡,则20N+ρ水V球=m盒=ρ球V球,可求出 V球=1cm^3 由ρ水V盒=2m =2ρ球V球求出V盒=6cm^3 (3)剪断绳子,有ρ水(V盒-V露)=m可求出V露=3cm^3 2.坦克越过壕沟时,有一个简便办法:坦克上备有气袋,遇到壕沟时把气袋放下去,给气袋充 气后,坦克通过壕沟就像走平地一样,设坦克的质量为4*10四次方KG,履带著地面积为5m2, 当坦克的前一半履带压在气袋上时,坦克对气袋的压强是多大(设坦克前后是对称的)? 解:F=(1/2)G=(1/2)mg=1/2×4×10000Kg×Kg=196000N P=F/S=196000N/[1/2×5m2]=78400Pa 解析:坦克的前一半履带压在气袋上时,这是干扰条件,此时作用在气袋的压力是重力的一半, 受力面积也是总面积的一样,所以压强不变. 3.一个物体受到一个与水平夹角为45度的恒力F(N),并沿力水平前进了S(m).求该力对 物体做了多少功? 解:将F分解,得到沿水平方向的分力Fx=Fcos45° 由W=FScosθ得W=FScos45°=√2/2FS 4.一辆东风载重汽车,加上所装货物共重80000N,要匀速驶上长80m,高10m的斜坡,若摩 擦阻力为5000N,汽车上坡时的牵引力至少为多大? 解:(1)假如没有摩擦力,则根据F牵*L=G得F牵*80m=80000N*10m解得:F牵=10000N ,而 本题摩擦力为5000N,所以实际所需的力为10000N+5000N=15000N (2)若按高中知识来求,则先求出"下滑力"为:80000N*(10m/80m)=10000N ,"摩擦力"加上"下 滑力(即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量)"就是所求牵引力的最小值: 10000N+5000N=15000N 5.底面积为s1=20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横截面积为s2=5平方厘米的平底试管,内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1、沈括(宋)----地球磁偏角 2、爱因斯坦(德国、瑞士、美籍)-----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 3、中国的墨子(墨翟)-----小孔成像。 4、牛顿(英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光的色散。即试验运用了理想模型,绝对光滑平面。(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也就是惯性) 5、伽利略(意大利)----伽利图实验 (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托里拆利(意大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测为1.013×105帕。 7、阿基米德(古希腊)----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F 浮=G排=ρ液gV排。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8、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1831年) 9、欧姆(德国)---------欧姆定律(I=U/R) 10、焦耳(英国)-----焦耳定律(Q=I2Rt). 11、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库仑、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12、笛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不会改变。 13、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的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14、摄尔修斯(瑞典)----摄氏温标。 15、开尔文(英国)----热力学温标。 16、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氏度、开尔文、焦耳。 17、格里克(德国)-----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8、奥斯特(丹麦)----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20、安培(法国)-----总结了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级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 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

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

初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1.如图1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图1 (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2.如图2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图2 信息一:(示例)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图3 图4

4.我们通过如图4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会。 5.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图5 (1)如图5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 (2)如图5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听其响度,这说明响度与有关。 6.如图6所示,是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所拍摄的一组图片,图片是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入射方向依次拍摄的。实验用的主要器材是手电筒式激光源和半圆型透明玻璃砖。图中O点为半圆型透明玻璃砖的圆心,入射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分界面MN。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中所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图6 (1)当激光源发出的光沿法线方向射向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时(即入射光线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其传播方向。 (2)当光由玻璃斜射到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MN上时,在分界面同时产生的两种现象 是。 (3)比较甲、乙两图,你有哪些发现?把你的发现都写出来。(提示:可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从各角的大小及变化情况、各线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精品】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贡献

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贡献 1、奥斯特(丹麦)----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2、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 3、欧姆(德国)---------欧姆定律(I=U/R) 4、焦耳(英国)-----焦耳定律(Q=I2Rt). 5、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6、沈括(宋)----地球磁偏角 7、牛顿(英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光的色散 8、伽利略(意大利)----伽利图实验(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托里拆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 10、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杠杆平衡原理 11、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12、摄尔修斯----摄氏温标. 13、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 14、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15、墨子-----小孔成像 16、伯努利-----伯努利原理(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7、格里克(德国)-----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8、帕斯卡(法国)-----帕斯卡原理 19、安培-----总结了右手螺线定则 20、伏打-----发明了电池 21、富兰克林(美国)-----证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2、瓦特-----改善了蒸汽机 23、居里夫人-----发现了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常用物理量】 1.光速(电磁波):C=3×108m/s =3× 105k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10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1g/cm3 7.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 10.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1.一节蓄电池电压:2V 12.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3.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4.家庭电路电压:220V 15.次声频率低于20HZ,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 h=3.6× 106J 1

初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1.如图1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 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a b c d 3 4 5 6 8 cm9 (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2 .如图2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图2 信息一:(示例)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如图3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4. 我们通过如图4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玻璃瓶中的手机 是 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 会 。 5. 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1) 如图5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 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 如图5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 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 ,听其响 度 ,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 6. 如图6所示,是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所拍摄的一组图片, 图片是在实验过 程 中改变入射方向依次拍摄的。实验用的主要器材是手电筒式激光源和半圆型透 明玻璃砖。图中0点为半圆型透明玻璃砖的圆心,入射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分界 面MN 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中所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图5 甲 乙 丙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推荐下载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1、 沈括(宋)----地球磁偏角 2、爱因斯坦(德国、瑞士、美籍)-----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 3、中国的墨子(墨翟)-----小孔成像。 4、牛顿(英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光的色散。即试验运用了 理想模型,绝对光滑平面。(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也就是惯性) 5、伽利略(意大利)----伽利图实验 (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托里拆利(意大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测为1.013×105帕。 7、阿基米德(古希腊)----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 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 F 浮= G 排=ρ液gV 排。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8、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1831年) 9、欧姆(德国)---------欧姆定律(I=U/R ) 10、焦耳(英国)-----焦耳定律(Q=I 2Rt ). 11、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库仑、安培、伏特、欧姆、 瓦特。 12、笛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不 会改变。 13、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的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 焦耳、赫兹。 14、摄尔修斯(瑞典)----摄氏温标。 15、开尔文(英国)----热力学温标。 16、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氏度、开尔文、焦耳。 17、格里克(德国)-----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8、奥斯特(丹麦)----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20、安培(法国)-----总结了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摘要: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策略;评价体系 提问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常常使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

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水平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由于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作为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不搞一刀切,同时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措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课堂开始活泼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了,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了,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容易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本质, 以下是我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的几点浅薄认识:一、课堂上一味追求“热闹”,有时会造成“低效” 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需要的,但如果缺少了课堂教学所应达到的效果,那么不管怎样丰富多彩的形式都与事无补。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教师学生及其情感的人文因素,又有教学目标、过程、教法等科学因素,我们只有抓住关键因素,重视平等的课堂环境的创设,重视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重视教学内容的恰当取舍,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评价,才能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行为的高效,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二、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方面做的还有所欠缺 现如今的课堂教学,老师往往是以启发式的方式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到教师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迅速指向标准答案,这与其说是引

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缺乏思维活动,缺乏主动性。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智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的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维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享受,只有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师生、生生课堂“互动”效果不很理想。 “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 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教学倡导课堂学习应当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焦虑。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用教师热情的、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参与,让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互动教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教学中师生、生生是真的动起来了,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偏差。 1、互动教学成了形式主义。《标准》要求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有的教师为满足《标准》的要求而设计了师生互动活动,效果却很少考虑,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 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生戊]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生己]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生庚]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随着教育观点的转变和更新,我们的教育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播转向全面素质的教育。这就促使课堂教学过程要改革、要创新,即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水平上,使课堂的效率更高、教学过程更加优化。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做呢?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腊浸在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每一部分设计都要努力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努力体现新教材的意图,创设愉悦情境,引发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倡手法多样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一堂好课不但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是一个创新的思维起点,一根创新神经的启动。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动有效学习的实行。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协助。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过早地将概念“符号化”,要延长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阶段;教学中不追求“统一化”和“最佳化”,而理应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

初三物理试题和答案

初三物理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共18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计36分) 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天气”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D.端午节,粽叶飘香 2.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这是由于() A.水和酒精分子之间有空隙B.酒精挥发了一部分 C.酒精分子热运动D.水和酒精分子互相吸引 3.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B.双手互搓发热C.晒太阳取暖D.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4.两铁块相互接触时无热传递,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 A.内能B.热量C.温度D.分子势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热传递中,热量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D.热传递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6.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大的() A.质量B.密度C.比热容D.内能 7.汽油机是由四个冲程不断循环而工作的,图中表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8.关于能量的说法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灯把电能转化光能B.电饭煲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C.风力发电机把风能转化为电能D.燃气热水器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9.如果要提高热机的效率,正确的是() A.用热值大的燃料B.减少各种热损失C.燃烧更多的燃料D.提高热机的功率 10.下列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B.酒精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发电机发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人们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 11.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加热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12.对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理解的是() A.燃料的热值跟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B.燃料的热值跟燃料的质量成正比 C.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 13.如图所示,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 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 14.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A.电路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B.电路中必须有电源 C.电路中有电源,且电路闭合D.电路中有电源,且有灯泡 15.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 A.带正电物体的电子发生了转移,使金属箔有了多余的电子 B.带正电的物体的原子核发生了转移,使金属箔有了多余的原子核 C.金属箔上的电子发生了转移,使金属箔缺少电子 D.金属箔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转移,使金属箔有了多余的电子 1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时,小电灯L1、L2都不亮、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

当前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教学建议 金城江区教学研究室韦炳耀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教学建议 金城江区教学研究室韦炳耀 课标教材使用已经多年了,多数教师能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的各项要求,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在课堂上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贴近生活、社会和密切联系实际,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的转变。但从总体上看与《课程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须继续努力。现结合我区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就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效率偏低。 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教师教学缺乏艺术性,主动探求与改革教法的欲望不强烈,传统的说教模式仍在“横行”,将学生学习的要求与兴趣扼杀。 学生的内在因素 由于物理学科说理严密、知识点多、公式和单位复杂等特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几种不良表现: (1)消极、厌学表现为:懒惰,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应付,把学习当做包袱,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依赖,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抄作业。 (2)畏惧、害怕,不愿参加物理学习活动表现为:恐惧,学习中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如害怕回答老师提问、做实验、做作业等;回避,有些差生因畏惧物理学习,往往设法回避物理学习活动。 (3)厌倦厌倦是一种最严重的厌学心理。表现为:厌恶、讨厌学习物理,对物理学习活动常呈对抗心理状态。 (4)自卑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表现为:灰心丧气,对学好物理缺乏勇气和信心;自暴自弃,长期的失败,致使部分学生放弃物理学习。 鉴于上述情况,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三个追求”: 一是有效果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基本一致; 二是有效率追求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例(教师投入的精力和学生的收获比例); 三是有效益追求教学价值的实现,即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教育需求的吻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做到“三个关注”: 一是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来组织,

(完整版)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完成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2分) 1. 有一个质量为540克,体积是250厘米3的铝球,该铝球空心的。(填"是"或"不是") 2. 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盐水、酒精、水银的四个相同容器。液面高低情况如图1所示,则甲、乙、丙、丁容器中装有的液体分别是:、、、。 3. 人站在公交车上,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后倾倒,这是因为人的脚和车厢底板的___________作用,使脚的底部随车一起运动,而人的上半身由于___________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出现上述现象。 4. 一艘潜艇在海面上时,其排开水的质量是1500t,此时潜艇受到的海水的的浮力为___________N;当它下潜到海面以下300m深处时,在其2m2的仓盖上受到的海水的压力是___________N。(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 5. 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舱口跳下,一开始降落伞尚未张开,运动员下落后的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重力空气阻力;当降落伞张开后,经过一定时间,运动员做匀速竖直向下运动,这表明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重力空气阻力。(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 坐沙发要比坐板凳舒服,这主要是因为沙发较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沙发间的,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选填"增大"或"减小")了压强。 7. 我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2003年10月15日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宇航员在太空中要穿特制的宇航服,宇航服的作用很多,你能说出其中的两点吗?一:;二:。 8.小民同学将一小铁块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8N,当把小铁块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那么这个小铁块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__N;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9.将一个长方形的物块平放和竖放在水中。两种情况下,物块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差是 大,压力差是大。(填"平放"、"竖放"或"一样") 10. 建设中的长江三峡水电站由于设计库容(蓄水量)极大,预计建成后将会对库区的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夏天的气温将比原来的下降2℃左右,冬天的气温将比原来升高2℃左右,造成这一影响的原因是:水的。 11.两长方体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受重力为10牛,B受重力为30牛,已知A对B 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3:2,则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5分) 12. 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水结成冰,质量不变 B. 百克铁块从沸水中取出后,质量和原来一样 C. 一吨黄沙比一吨棉花质量大 D. 把一块玉石雕刻成玉器,质量变小了 13. 一个鱼缸注满水,另一个注满水的相同鱼缸中浮有一只"小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漂浮在鱼缸中的"小船"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 把两个鱼缸分别放在台秤上,台秤的示数相同

苏州市初中物理试卷答案

xx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大题、3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将第Ⅱ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在第Ⅱ卷前答题表内,第Ⅱ卷的解答写在试卷的指定位置.3.考试结束,请将第Ⅰ卷、第Ⅱ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以下学习用品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塑料刻度尺B.物理课本C.绘画橡皮D.金属小刀片 2.一元硬币的质量最接近 A.0.5g B.5g C.50g D.500g 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一种措施不能 ..减弱噪声?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4.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时代.制造发电机所依据的主要物理知识是A.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B.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C.电磁感应现象D.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5.下列做法中,不符合 ...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 发现导线的绝缘部分破损时要及时更换 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 C. 用铁丝或钢丝来代替熔丝 D.发现有人触电时,要及时切断电源 6.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 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 A.等于lOcm B. 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l0cm与20cm之间 7.分析以下摩擦: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②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A. 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①和④ 8.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图中的哪一种连接方法可使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增大?

初中物理复习 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 课前导读 从前,有一个探险队到达了南极洲。那正是南极洲的夏季,说是夏季,其实也在零下 20摄氏度左右,南极的夏天没有黑夜白昼之分,柔和的太阳一直徘徊在天空,把它那几乎使人感觉不到的温暖默默地赐给探险队员们。 南极的天气变化无常,探险队员们顽强地抵搞着无情的大自然带来的寒冷和风暴,进行科学探测。当他们到达一个孤岛上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要动手生火烧水做饭,打火器却找不到了,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也不见打火器的踪影。 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 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一个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 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挲,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这团红红的火,驱散了死的威胁,带来了生的欢乐;这团红红的火,恢复了探险队员们的正常生活。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 模块一透镜的类型和基本概念 【一、知识点】 1.透镜的类型: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主光轴和光心: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焦点和焦距: (1)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两侧的焦距 相等,用“f”表示。 (2)凹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它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 交在主光轴的一点上,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它是虚焦点。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

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 1、奥斯特(丹麦)实验说明:通电周围存在磁场(1820年),实现了“电生磁”. 2、法拉第(英国)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实现了磁生电. 3、欧姆(德国)定律的内容是: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是:I=U/R. 4、焦耳(英国)定律的内容是: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平方、导体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是:Q=I2Rt. 5、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库仑、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6、发现了地球磁偏角的中国人是:沈括. 7、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8、中国的墨翟首先进行了小孔成象的研究. 9、牛顿(英国)的贡献是:创立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0、伽利略(意大利)率先进行了物体不受力运动问题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速度保持不变,并一直运动下去. 11、意大利的托里拆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的值为1.013×105帕. 1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F浮=G排. 13、迪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就不会改变运动方向. 14、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的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15、瑞典的摄尔修斯制定了摄氏温标. 16、热力学温标的创始人是英国的开尔文. 17、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尔修斯、开尔文、焦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设计演示的“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无关。 2.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设计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较精确地测量大气压的值。 3.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基础上,进行大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光的色散。 4.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理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5.英国物理学家焦耳1840年通过实验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焦耳定律。 6.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820年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7.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1822年开始进行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索,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规律。 8.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克服种种困难,经过不懈努力在1827年归纳出了欧姆定律。 9.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对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短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另外还有几个中国古代人物:墨子——小孔成象;沈括——地球磁偏角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 我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物理教学观摩上,我执教的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次活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程教学资源丰富,课件制作手段先进,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到位;还有精彩的点评。为我们基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范例,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点看法: 一,物理语言的科学性。物理是一门严瑾的科学,物理教学中的每一句话都不能随意,有时会给学生造成误解或科学性的错误。 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引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演示调光台灯的调节,问: 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由什么决定?新课阶段,根据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做出猜想后,用投影片打出思考,要求学生先确定研究的方法,再选择实验器材,最后考虑实验步骤。实验分析后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这是根据新课程理念而设计的有节规律探究课。在本课设计时,教师将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和学生的异质互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课改变了以往物理课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节课中,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课还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在引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做适当的提示,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猜想可能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猜想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最后总结出猜想。这个环节从创设情境到提出问题到猜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探索动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