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基础第三章教学总结

机械基础第三章教学总结

机械基础第三章教学总结
机械基础第三章教学总结

机械基础第三章

第三章

1.判断题(本大题共99小题,总计99分)

1.(1分)与横截面垂直的应力称为正应力。()

2.(1分)长度和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的两直杆受相同的轴向外力作用,则正应力也必然相同。()

3.(1分)杆件受轴向拉(压)时,平行于杆件轴线的纵向截面上的正应力为零。()

4.(1分)若两个轴向拉压杆的材料不同,但截面积相同,受相同的轴向力,则这两个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也不相同。()

5.(1分)使用截面法求得的杆件轴力,与杆件截面积的大小无关。()

6.(1分)杆件的不同部位作用着若干个轴向外力,如果从杆件的不同部位截开时所求得的轴力都相同。()

7.(1分)轴向拉(压)时,杆件的内力的合力必与杆件的轴线重合。()

8.(1分)轴力是因外力而产生的,故轴力就是外力。()

9.(1分)“截面法”表明,只要将受力构件切断,即可观察到断面上的内力。()

10.(1分)弹性模量E表示材料在拉压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11.(1分)钢的抗拉性能优于混凝土。()

12.(1分)在进行强度计算时,可以将屈服极限作用塑性材料的许用力应力。()

13.(1分)1kN/mm2=1Mpa。()

14.(1分)工程中通常只允许各种构件受载后产生弹性变形。()

15.(1分)许用力是杆件安全工作应力的最大值。()

16.(1分)所有塑性材料的拉伸试验都有屈服现象。()

17.(1分)直径和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两根轴,在相同扭矩作用下它们的最大剪应力不相同。()

18.(1分)材料力学中的杆件是变形体,而不是刚体。()

19.(1分)构件所受的外力与内力均可用截面法求得。()

20.(1分)应力表示了杆件所受内力的强弱程度。()

21.(1分)构件的工作应力可以和其极限应力相等。()

22.(1分)在强度计算中,只要工作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构件就是安全。()

23.(1分)应力正负的规定是:当应力为压应力时为正()

24.(1分)在材料力学中各种复杂的变形都是由基本变形组合而成。()

25.(1分)构件的破坏是指构件断裂或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

26.(1分)强度是指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27.(1分)在工程实际中,不仅载荷大小会影响构件的强度,而且它的作用形式对构件强度也有显著影响。()

28.(1分)静载荷是指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而变化的载荷。()

29.(1分)动载荷比静载荷对构件强度影响大。()

30.(1分)长期受交变载荷作用的构件,虽然其最大工作应力远低于材料静载荷作用下的极限应力,也会突然发生断裂。()

31.(1分)工程中许多构件的破坏都发生在截面突变处。()

32.(1分)在弹性范围内,轴向拉压杆的轴向变形ε和横向变形ε1的关系是ε1=-με。()

33.(1分)抗压性能好的脆性材料适用于做受压构件。()

34.(1分)在外力去除后能够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35.(1分)在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中,直线段的斜率表示的是材料的屈服极限。()

36.(1分)切应力方向总是和外力的方向相反。()

37.(1分)剪切变形就是将被剪构件剪断。()

38.(1分)生产中利用剪切破坏来加工成形零件,如冲孔、剪断钢板等,此时要求工作切应力τ应大于被加工零件材料的剪切强度极限。()

39.(1分)构件受剪切时,剪力与剪切面是垂直的。()

40.(1分)剪切变形与挤压变形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41.(1分)挤压变形实际上就是轴向压缩变形。()

42.(1分)剪切和挤压总是同时产生,所以剪切面和挤压面是同一个面。()

43.(1分)挤压应力实质就是在挤压面上的压力强度,常用符号σjy表示。()

44.(1分)挤压力F jy同样是一种内力。()

45.(1分)为简化计算,挤压时无论零件间的实际挤压面形状如何,其计算挤压面总是假定为平面。()

46.(1分)当挤压面为半圆柱面时,其计算挤压面积按该面的正投影面积计算。()

47.(1分)挤压应力在构件实际挤压面上均匀的分布。()

48.(1分)当挤压面为半圆柱时,取实际面积计算挤压面。()

49.(1分)挤压应力也是切应力。()

50.(1分)剪切面一般与外力方向平行,挤压面一般与外力方向垂直。()

51.(1分)材料抗压的能力要比抗压的能力大得多。()

52.(1分)切应力与拉压应力都是内力除以面积,所以切应力与拉应力一样,实际上也是均匀分布的。()

53.(1分)挤压应力的分布十分复杂,一般常假设挤压应力均匀分布的。()

54.(1分)当挤压面是平面时,挤压面积就按实际面积计算。()

55.(1分)若相互挤压的两物体材料不同,则只需对材料较差的物体校核挤压强度即可。()

56.(1分)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是扭矩。()

57.(1分)当圆轴两端受到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力偶作用时,圆轴就会发生扭转变形。()

58.(1分)圆轴扭转时,各横截面之间产生绕轴线的相对错动,故可以说扭转变形的实质是剪切变形。()

59.(1分)抗扭截面模量说明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对扭转刚度的影响。()

60.(1分)圆环形截面的抗扭截面模量是外圆与内圆的抗扭截面模量之差。()

61.(1分)圆轴扭转时,扭转切应力也是均匀分布的。()

62.(1分)在材料相同、载荷相同的条件下,空心轴比实心轴省料。()

63.(1分)承受扭转作用的圆轴,其扭矩最大处就是切应力最大处。()

64.(1分)空心轴和实心轴的外径相同,如果它们承受的扭矩也相同,则横截面上产生的切应力也一定相同。()

65.(1分)圆轴抗扭能力的大小与材料的性质无关。()

66.(1分)对于承受扭转作用的等截面圆轴而言,扭转最大的截面就是危险面。( )

67.(1分)外径相同的空心圆轴和实心圆轴相比,空心圆轴承载能力要大些。()

68.(1分)在材料用量相同时,与实心圆轴相比,空心圆轴的抗扭截面系数值较大。()

69.(1分)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与实心圆轴相比,空心圆轴的承载能力要大些。()

70.(1分)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切应力的方向总是和扭矩方向相反。()

71.(1分)扭转变形时,横截面上产生的切应力可以形成一个力偶矩与外力偶矩平衡。

()

72.(1分)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有正应力也有切应力,它们的大小均与截面直径成正比。()

73.(1分)弯曲变形的实质是剪切。()

74.(1分)梁弯曲时,中性层上的正应力为零。()

75.(1分)抗弯截面模量说明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对弯曲刚度的影响。()

76.(1分)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弯矩是正应力合成的结果,剪力则是切应力合成的结果。()

77.(1分)钢梁和木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在受同样大的弯矩时,木梁的应力一定大于钢梁的应力。()

78.(1分)构件受弯、拉组合作用时,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可将弯曲正应力和拉伸正应力叠加。()

79.(1分)细长杆受压时,杆件越细长,稳定性越好。()

80.(1分)梁弯曲时,横截面的中性轴必过截面形心。()

81.(1分)增加支座可有效减少梁的变形。()

82.(1分)梁弯曲时的内力有剪力和弯矩,剪力的方向总是和横截面相切,而弯矩的作用面总是垂直于横截面。()

83.(1分)一端(或俩端)向支座外伸出的简支梁叫做外伸梁。()

84.(1分)悬臂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

85.(1分)弯矩的作用面与梁的横截面垂直,它们的大小及正负由截面一侧的外力确定。()

86.(1分)弯曲时剪力对细长梁的强度影响很小,所以在一般工程计算中可忽略。()

87.(1分)由于弯矩是垂直于横截面的内力的合力偶矩,所以弯矩必然在横截面上形成正应力。

88.(1分)抗弯截面系数是反映梁横截面抵抗弯曲变形的一个几何量,它的大小与梁的材料有关。()

89.(1分)无论梁的截面形状如何,只要截面面积相等,则抗弯截面系数就相等。()

90.(1分)梁弯曲变形时,弯矩最大的截面一定是危险截面。()

91.(1分)对于矩形截面梁,无论平放还是立放,其抗弯强度相同。()

92.(1分)对于等截面梁,弯矩绝对值最大的截面就是危险截面。()

93.(1分)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就是在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使梁能承受更大的载荷,或在承受载荷相同的条件下,更多的节省材料。()

94.(1分)为保证承受弯曲变形的构件能正常工作,不但对它有强度要求,有时还要有刚度要求。()

95.(1分)在直梁弯曲中,梁的强度完全由弯矩的大小和抗弯截面系数的大小决定。()

96.(1分)由不同材料制成的两根梁,若其截面面积、截面形状及所受外力均相同,则抗弯曲变形的能力也相同。()

97.(1分)提高梁的弯曲刚度,可以采用缩小跨度或增加支座人方法。()

98.(1分)等强度梁内的弯矩和抗弯截面系数均随横截面位置变化,弯矩和抗弯截面系数的比值也随横截面位置变化。()

99.(1分)如图所示,外伸梁BC段受力F作用而发生弯曲变形,AB段无外力而不产生弯曲变形。()

2.单选题(本大题共83小题,总计83分)

1.(1分)轴力

A、是杆件轴线上的载荷

B、是杆件截面上的内力

C、与杆件的截面积有关

D、与杆件的材料有关

2.(1分)由变形公式Δl=Fl/EA即E=Fl/ΔlA可知,弹性摸量。

A、与载荷、杆长、横截面积无关

B、与载荷成正比

C、与杆长成正比

D、与横截面积成正比

3.(1分)工程上常把延伸率大于5%的材料称为。

A、弹性材料

B、脆性材料

C、塑性材料

D、刚性材料

4.(1分)图中符合拉杆定义的图是。

A、A

B、B

C、C

5.(1分)材料力学中求内力的普遍方法是。

A、几何法

B、解析法

C、投影法

D、截面法

6.(1分)图所示各杆件中的AB段,受轴向拉伸或压缩是。

A、A

B、B

C、C

7.(1分)图所示各杆件中受拉伸的杆件有。

A、BE杆

B、BD杆

C、AB杆、BC杆、CD杆和AD杆

8.(1分)图所示AB杆两端受大小为F的力的作用,则杆内截面上的内力大小为。

A、F

B、F/2

C、0

9.(1分)图所示AB杆受大小为F的力的作用,则杆截面上的内力大小为。

A、F/2

B、F

C、0

10.(1分)图2-6所示一受杆拉直杆,其中AB段与BC段内的轴力及应力关系为。

A、F NAB = F NBCσAB =σBC

F NAB = F NBCσAB >σBC

B、

)F NAB = F NBCσAB<σBC C

C、

11.(1分).图2-7中杆内截面上的应力是

A、应力

B、压应力

12.(1分)图中若杆件横截面积为A,则其杆内的应力植为

A、F/A

B、F/(2A)

C、0

13.(1分)与构件的许可应力值有关的是。

A、外力

B、内力

C、材料

D、横截面积

14.(1分)构件的许用应力[σ]是保证构件安全工作的。

A、最高工作应力

B、最低工作应力

C、平均工作应力

15.(1分)为使材料有一定的强度储备,安全系数的取值应。

A、=1

B、>1

C、<1

16.(1分)按照强度条件,构件危险截面上的工作应力不应超过材料的。

A、许用应力

B、极限应力

C、破坏应力

17.(1分)拉(压)杆的危险截面是横截面积最小的截面。

A、一定

B、不一定

C、一定不

18.(1分)在作低碳钢拉伸试验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该阶段属于。

A、弹性阶段

B、屈服阶段

C、强化阶段

D、局部变形阶段

19.(1分)等截面直杆在两个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时,这对外力所具备的特点一定是等值的,并且。

A、反向、共线

B、反向,过截面形心

C、方向相反,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

D、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作用

20.(1分)如图所示,AB和CD两杆均有低碳和铸铁两种材料可供选择,正确的选择是。

A、A

B、CD杆均为铸铁

B、AB杆为铸铁,CD杆为低碳钢

C、AB杆为低碳钢,CD杆为铸铁

D、AB、CD杆均为低碳钢

21.(1分)在确定材料的许用力时,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

A、屈服极限

B、强度极限

C、弹性极限

D、比例极限

22.(1分)如图所示,有材料、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两根直杆,承受相同的拉力F,a、b分别是两根直杆中间的一点,下面有关应力和应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点的应力相等,应变也相等

B、a、b两点的应力不相等,应变也不相等

C、a、b两点的应力不相等,应变相等

D、a、b两点的应力相等,应变不相等

23.(1分)胡克定律的应用条件是。

A、只适用于塑料材料

B、只适用于轴向拉伸

C、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

D、应力不超过屈服极限

24.(1分)材料力学中的内力是指。

A、物体内部的力

B、物体内部各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

C、由外力引起的各质点间相互作用力的改变变量

D、由外力引起的某一截面两侧各质点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的改变量

25.(1分)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两根梁,一根为钢材,一根为铝材。若两根梁受力情况也相同,则它们的。

A、弯曲应力与轴线曲率均不同

B、弯曲应力不同,轴线曲率相同

C、弯曲应力与轴线曲率均相同

D、弯曲应力相同,轴线曲率不同

26.(1分)如图所示的铆接件,钢板的厚度为t,铆钉的直径为d,铆钉的切应力和挤压应力为。

A、τ=2F/(πd2)σJ=F/(2dt)

B、τ=2F/(πd2)σJ=F/(dt)

C、τ=4F/(πd2)σJ=F/(dt)

D、τ=4F/(πd2)σJ=2F/(dt)

27.(1分)如图所示,一个剪切面的内应力为。

A、F

B、2F

C、F/2

28.(1分)校核图所示结构中铆钉的剪切强度,剪切面积是。

A、πd2/4

B、dt

C、2 dt

D、πd2

29.(1分)在图2-14所示结构中,拉杆的剪切面形状是,面积是。

A、圆

B、矩形

C、外方内圆

D、圆柱面

30.(1分)挤压变形为构件变形。

A、轴向压缩

B、局部互压

C、全表面

31.(1分)在校核材料的剪切和挤压强度时,当其中有一个超过许用值时,强度就。

A、不够

B、足够

C、无法判断

32.(1分)两根圆轴的材料相同,受力相同,直径不同,如d1=2d2,则两轴的最大切应力之比τ1/τ2为。

A、1/4

B、1/8

C、4

D、8

33.(1分)下列实例中属于扭转变形的是。

A、吊起吊钩

B、钻孔的钻头

C、火车车轴

D、钻孔的零件

34.(1分)两根受扭圆轴,一根是钢轴,另一根是铜轴,若受力情况及截面均相同,则。

A、两轴的最大切应力相同,强度也相同

B、两轴的最大切应力不同,强度也不同

C、两轴的最大切应力相同,但强度不同

D、两轴的最大切应力不同,但强度不同

35.(1分)圆轴在扭转变形时,其截面上只受。

A、正压力

B、扭曲应力

C、切应力

D、弯矩

36.(1分)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有正应力,其大小与截面直径无关

B、圆轴扭转时,截面上有正应力,也有切应力,其大小均与截面直径无关

C、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只有切应力,其大小与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

37.(1分)如图所示,圆轴扭转时,下列切应力分布图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8.(1分)实心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最小切应力。

A、一定为零

B、一定不为零

C、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讲解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1构件 ---- 独立的运动单元零件 ----- 独立的制造单元 运动副一一两个构件直接接触组成的仍能产生某些相对运动的连接。 机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通过活动联接形成的构件系统。 机器一一由零件组成的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机器和机构统称为机械。构件是由一个或多个零件组成的。 机构与机器的区别: 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之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其他装置;机构只用于传递运动和力,而机器除传递运动和力之外,还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1.2运动副一一接触组成的仍能产生某些相对运动的联接。 运动副元素——直接接触的部分(点、线、面) 运动副的分类: 1)按引入的约束数分有: I 级副(F=5)、II 级副(F=4)、III 级副(F=3)、IV 级副(F=2)、V 级副 (F=1)。 2)按相对运动范围分有:平面运动副——平面运动空间运动副一一空间运动 平面机构——全部由平面运动副组成的机构。 空间机构一一至少含有一个空间运动副的机构 3)按运动副元素分有: 咼副(;禺)点、线接触,应力咼;低副()面接触,应力低 1.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运动链称为机构 机构的组成:机构=机架+原动件+从动件 保证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所必须给定的独立运动参数称为机构的自由度。 24y 原动件v自由度数目:不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原动件〉自由度数目:机构中最弱的构件将损坏。 1.5局部自由度:构件局部运动所产生的自由度。出现在加装滚子的场合,计算时应去掉Fp。 复合铰链——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m个构件,有m—1转动副虚约束对机构的运动实际不起作用的约束。 计算自由度时应去掉虚约束。 出现场合:1两构件联接前后,联接点的轨迹重合,2?两构件构成多个移动副,且导路平行。3.两构件构成多个转动副,且同轴。4 运动时,两构件上的两点距离始终不变。5.对运动不起作用的对称部分。如多个行星轮。6.两构件构成高副,两处接触,且法线重合。

机械加工技术短训学习心得

机械加工技术短训学习心得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在培训过程中进行了热加工工艺的学习,内容主要包含铸造、锻压、焊接以及金属材料的前沿知识知识。 铸造是历史最悠久的制造工艺。通过铸造,可以得到内腔和外形很复杂的毛坯,可以针对各种合金进行铸造,并且铸造件的尺寸大小可以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波动。但是同时,铸造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力学性能较差和难以精确控制等。尽管如此,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特种铸造工艺的诞生,铸造的精确度已经可以提高到ct4,表面粗糙度最小可以提高到。各种材料的铸造性能有很大的差距,这主要由金属的液态成形特征决定。 锻压是对金属坯料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以改变其形状、尺寸,并改善其内部组织性能,从而获得所需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锻压包含锻造和冲压两种。锻压不同于铸造的主要是金属的加工形态,通常锻压的毛坯是由铸造所得到的。锻压件的组织致密,力学性能明显好于相同化学成分的铸件。锻造的过程主要是金属晶粒的变形,金属晶粒变形的特性和锻造流线的连贯性决定了所锻造出来的锻件的质量。锻造分为自由锻和模锻,

模锻的精度要高于自由锻。自由锻投资费用低,但是只适用于单件及小批量生产。模锻是整体成形,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它只适用于中、小型锻件的成批或大批量生产,并且需要专门的模锻设备,投资较高。冲压主要是正对金属板料的加工,低碳钢、奥氏体不锈钢以及铜、铝等有色金属通常用于冲压板料。对于板料的冲压通常有冲裁、弯曲、拉深、胀形等。除此以外,锻压还包括精密模锻、挤压成形、轧制成形以及精密冲裁等。 焊接通常需要加热或加压,使工件的原子互相结合。由于机械制造基础学习的是关于金属的知识,因此没有涉及到高分子材料的焊接。焊接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制造方法,几乎所有工业部门都需要焊接。焊接方法可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种,主要用于制造金属结构、机器零件和工具等。焊接省料省工并可以简化工艺,所得焊件质量轻而性能好。但是焊接是不可拆卸连接,而且焊缝会存在力学与结构上的缺陷,因此焊接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常用的焊接方法有焊条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电弧焊、等离子弧焊、电阻焊、摩擦焊和钎焊等。焊条电弧焊是手工焊接的主要方式,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埋弧自动焊主要用于成批生产的平焊和平角焊;气体保护焊得到的焊件质量较好,并且能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等离子弧焊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军工和尖端工业技术上。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焊接性,通常按照碳当

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体会与收获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体会与收获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体会与收获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学会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3、加深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缝纫机头; 2.学生自带三角板、铅笔、橡皮;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符号(见教科书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

征。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l、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的接触特征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类; 3、选定投影面,即多数构件运动的平面,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 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 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五、实验要求: l、对要测绘的缝纫机头中四个机构即a.压布、b走针、c.摆梭、d.送布,只绘出机构示意图即可,所谓机构运动示意图是指只凭目测,使图与实物成比例,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 2、计算每个机构的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计 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计划学时:48 课程编号:JDX12005 课程负责人: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2017年07月

目录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目标 (3) (一)专业能力 (3) (二)方法能力 (3) (三)社会能力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四、教学内容与标准 (6) 五、实施建议 (9)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建议 (9) (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建议 (9) (三)任课教师要求 (10) (四)学习场地及设施配置建议 (10) 六、说明 (10)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制造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本课程有很强的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机械设计、生产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应用,加强实训,以培养学生“从生产实际出发”和“面向应用”的观念。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AUTOCAD。 后继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模具CAD/CAM、注塑模具课程设计、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毕业实践。 二、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制造的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熟悉各类型机械加工机床的性能特点,能熟练解读机械加工图纸,具有机械加工设备、刀具、夹具、检具及其它工艺装备的选用能力,具备热处理、机械加工、铸造、焊接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制定零件加工方案,编制零件制造工艺的能力。 (二)方法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围绕课本,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生产的完整过

程,并逐步对制造过程的技术方案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培养学生独自编制机械制造工艺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利用编制好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巩固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在教学中采取在教师充分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看,多摸,多练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具备对轴类、盘类、箱体类等典型零件设定加工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螺栓、齿轮、键等标准零件的加工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阅读机械制造基础一般专业文献及进一步提高自修能力。 (三)社会能力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1.主要结构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就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兴趣,提高效率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工种的技术基础课,其研究对象是机构和机器。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中职学生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和轴系零件,以及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应用特点;懂得分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并能作简单的有关计算。学好这门课对机械类工种的技校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课程的特点讲,职校讲授的《数学》《物理》等与中学阶段联系较多,这些都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学生较容易接受,而《机械基础》等专业性的基础课,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类课与中学阶段的课程联系较少,学生接受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分析研究了学生思维形式转化的同时,学习和探索了一些讲授该课的方法,与中职学校的专业老师一起探讨。 《机械制图》的学习也不例外。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专业课,专业课的内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基础课不一样,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种陌生感和畏惧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要调动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的,是共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的。在教学实践中,在明确课堂教学的作用、掌握课程特点、分析和精选教材内客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是采用与内容特点相适应的具体教学方法。所以,备课应当包括教学内容的备课和教学方法的备课。要有周密细致的计划、设计和安排。要想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真正做到启发式教学,就要按上面的理性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设疑法、提问法、归纳综合法、动态补缺法等。 1.设疑法 设疑法是收效较好的方法,要求在讲某部分内客时,一开始便抓住最核心、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共35页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

类型和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1.主要结构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对机械制造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精简学科理论知识,突出理论与实际的“前因后果”关系,按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综合利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使学生由浅入深,从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机械加工初步能力,到掌握机械制造的方案设计和工艺编制的工程应用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 (1)贴近生产岗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满足企业岗位对高技能 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使本书内容与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衔接。 (2)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突出项目教学。

《机械基础》教心得体会1

《机械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它所涉及的内容较广,包括工程力学、金属材料、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而近年来中职生素质普遍下降,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又缺乏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学习该课程难度较大。怎样才能讲好好这门专业课?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明确课程目标,使学生树立学好课程的信心。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的,多多少少存在着心态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上都存在着欠缺。许多学生是本着不得不来的想法进来的,对机械专业根本不了解,在专业课学习上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所以应经常向学生介绍机械的发展史,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任何现代化产业和工程领域里都要应用的到,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各种机械,如火车、汽车、自行车、手表、家用电器等等。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只有先树立他们的信心,我们才能进一步培养、激发他们对专业课——《机械基础》的兴趣。 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驾驭教材。 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差,如果再照本宣科显然是很不适合的,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取舍,教材内容取舍原则:以够用、实用为准。例如根据学生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第二章构件的静力分析和第三章杆件的基本变形涉及到工程力学中的受力分析、计算以及强度计算,大部分学生学起来有困

难,而且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教师对本部分知识应少讲、浅讲。第四章机械工程材料为金属工艺的内容,学生二年级时开设此课程,教师在该部分只需简单讲解常用的材料即可。同时,应适当调整教材的结构顺序,使其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如:在最新版《机械基础》教材中《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在第五章作为一节的内容来讲解,而有关机械传动的章节要到第七章才能讲到。讲完螺纹连接之后直接按书中顺序讲螺旋传动,学生因为还没有学到机械传动的内容,所以学起来感很吃力,可把螺旋传动的内容移到后面的机械传动中去讲。这样组织教学内容,考虑了前后教材的内容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合理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三、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很多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而又用于实践。作为理论老师,我们很少参与生产实践,有很多东西也不一定见过。如果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就会既无兴趣又无法理解,只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好课。在一堂课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具模型如何配合演示等等,都要精心组织。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发挥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求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启发式教学。例如:在讲解“凸轮机构”时,首先以“凸轮机构”的模型导入,然后边演示边讲解。随着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总结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总结 08材料工程班 08 郭明明 机械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劳动工具。在现代社会,人们运用这种类型的机械,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运用越来越多的机械,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可以说,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类自身生活中使用机械的程度,是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本学期对机械制造基础的学习,尤其是在赵老师的细心讲解和教导下,我不仅系统的掌握了机械知道的基本理论知识,也学会了部分的应用技术。现总结如下: 机械工程材料篇 1金属材料的性能 在现代工业中,金属材料是工程材料的核心。金属材料有两大类性能:一类是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它反映了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特性;另一类是工艺性能,包括铸造性、锻造性、焊接性以及切削加工性,它反映金属材料在制造加工过程中成型能力的各种特性。 金属的力学性能 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各种载荷(静载荷、冲击载荷、疲劳载荷等)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常用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极限等。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金属材料的强度是用应力来度量的,即单位截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用σ表示。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1)屈服强度s σ 材料产生屈服时的最小应力,单位MPa 。s σ= Fs / A 0 式中 Fs ——屈服时的最小载荷(N ); A 0——试样原始截面积(mm 2). (2)抗拉强度 b σ 表示材料抵抗均匀塑性变形的最大能力,故又称强度极限。 单位MPa b σ= F b / A 0 试中 F b ——试样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N )。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塑性指标也是通过拉伸试验测定的。常用的指标有两个: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 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 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 的专业技能。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 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 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 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 fe 术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焊 后续课程 接工艺、技能鉴定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 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和特点的 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本课程对学 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 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 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工实习 前导课程 适用专业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焊接技术,数控技术

机械教学总结7篇

机械教学总结7篇 机械教学总结7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帮大家的机械教学总结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学期担任*《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就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兴趣,提高效率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工种的技术基础课,其研究对象是机构和机器。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中职学生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和轴系零件,以及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应用特点;懂得分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并能作简单的有关计算。学好这门课对机械类工种的技校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课程的特点讲,职校讲授的《数学》《物理》等与中学阶段联系较多,这些都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学生较容易接

受,而《机械基础》等专业性的基础课,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类课与中学阶段的课程联系较少,学生接受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分析研究了学生思维形式转化的同时,学习和探索了一些讲授该课的方法,与中职学校的专业老师一起探讨。 《机械制图》的学习也不例外。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专业课,专业课的内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基础课不一样,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种陌生感和畏惧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要调动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的,是共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的。在教学实践中,在明确课堂教学的作用、掌握课程特点、分析和精选教材内客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是采用与内容特点相适应的具体教学方法。所以,备课应当包括教学内容的备课和教学方法的备课。要有周密细致的计划、设计和安排。要想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真正做到启发式教学,就要按上面的理性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设疑法、提问法、归纳综合法、动态补缺法等。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心得(体会心得)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心得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有的一段经历,让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当中实践可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更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东西。回想起那短暂的一个星期,往事还历历在目,各种酸甜苦辣,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这些经历将会是我人生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和经验的累积。实习,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星期的实习,通过了解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生产实习是我们制造专业理论学习之外,获得实践知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加深我们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技能,并激发我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现场操作实习和与企业员工的交流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印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培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实习是对我们的一次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地观察、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习也在于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人交际的能力,锻炼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学会了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到了生活的充实,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使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时,也使我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机械实习,我了解许多课本上很难理解的许多知识。机械的传动构造,一些机器部件的构造原理等等,了解了许多常用工具。也掌握了西门子plc一些简单编程,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关于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这次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了解了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等特点,是尖端工业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出自国外先进制造商,无论在数量上,精度,性能指标上,中国制造业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我们奋起直追。再就是齿轮零件加工工艺: 粗车--热处理--精车--磨内孔--磨芯,轴端面--磨另一端面--滚齿--钳齿--剃齿--铡键槽--钳工--完工 其实我认为实习另一个目的是在实践中初识社会,了解社会,即将走出校门的我们,往往对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感到迷茫,需要时间去积累。在实习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n P t P α γ C D A B ω P 12δδt h s = 12ωδt h v = 2=a 21222δδt h s =12 1 24δδωt h v =22 124t h a δω=2122)(2δδδ-- =t t h h s )(4121 2δδδω-=t t h v 22124t h a δ ω-=绪论: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器: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统称为机构。构件:机构中的(最小)运动单元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联接而成。是运动的单元,它可以是单一的整体,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结构。零件:制造的单元。分为:1、通用零件,2、专用零件。 一:自由度: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约束:对构件独立运动所施加的限制称为约束。运动副: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根据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形式,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F = 3n- 2PL-PH 机构的原动件(主动件)数目必须等于机构的自由度。复合铰链:三个或三个以上个构 件在同一条轴线上形成的转动副。由m 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包含的转动副数目应 为(m-1)个。虚约束:重复而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虚约束应除去不计。局部自由度: 与输出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可删除。 二:连杆机构:由若干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联接而成的平面机构,用以实现运动的传递、变换和传送动力。优点:(1)面接触低副,压强小,便于润滑,磨损轻,寿命长,传力大。(2)低副易于加工,可获得较高精度,成本低。(3)杆可较长,可用作实现远距离的操纵控制。(4)可利用连杆实现较复杂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缺点:(1)低副中存在间隙,精度低。(2)不容易实现精确复杂的运动规律。铰链四杆机构:具有转换运动功能而构件数目最少的平面连杆机构。整转副:存在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构成:整转副是由最短杆及其邻边构成。类型判定:(1)如果: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曲柄为最短杆;曲柄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相邻构件为机架。双曲柄机构:以最短杆为机架。双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如果: 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不满足曲柄存在的条件,则不论选哪个构件为机架,都为双摇杆机构。急回运动:有不少的平面机构,当主动曲柄做等速转动时,做往复运 动的从动件摇杆,在前进行程运行速度较慢,而回程运动速度要快,机构的这种性质就是所谓的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 压力角:作用于C 点的力P 与C 点绝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α。传动角:压力角的余角γ,死点:无论我们 在原 动件上施加 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机构运 动,这种位置我们称为死点γ=0。解决办法:(1)在机构中安装大质量的飞轮,利用其惯性闯过转折点;(2)利用多组机构来消除运动不确定现象。即连杆BC 与摇杆CD 所夹锐角。 三:凸轮: 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从动件: 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机架: 固定不动的构件(导路)。凸轮类型:(1)盘形回转凸轮(2)移动凸轮 (3)圆柱回转凸轮 从动件类型:(1)尖顶从动件(2)滚子从动件(3)平底从动件(1)直动从动件 (2)摆动从动件 1基圆:以凸轮最小向径为半径作的圆,用rmin 表示。2推程:从动件远离中心位置的过 程。推程运动角δt ;3远休止:从动件在远离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远休止角δs ;4回程:从动件由远离中心位置向中心位置运动的过程。回程运动角δh ;5近休止:从动件靠近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近休止角δs ˊ;6行程:从动件在推程或回程中移动的距离,用 h 表示。7从动件位移线图:从动件位移S2与凸轮转角δ1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从动件位移 线图。1.等 速运动规 律: 1、特点:设计简单、匀速进给。始点、末点有刚性冲击。适于低速、轻载、从动杆质量不大,以及要求匀速的情况。 2、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推程等加速段运动方程: 推 程 等减速段运动方程: 柔 性冲击:加速度发 生有限值的突变(适用于中速场合) 3、简谐运动规律: 柔性冲击 四:根切根念: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有时会发现刀具的顶部切入了轮齿的根部,而把齿根切去了一部分,破坏了渐开线齿廓,如图这种现象称为根切。 根切形成的原因:标准齿轮:刀具的齿顶线超过了极限啮合点N 。 不根切的条件可以表示为: 不根切的最少齿数为: 标准齿轮:指m 、α、ha*、c* 均取标准值,具有标准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且分度圆齿厚s 等于齿槽宽e 的齿轮。 成型法:加工原理:成形法是用渐开线齿形的成形铣刀直接切出齿形。加工:(a) 盘形铣刀加工齿轮。(b)指状铣刀加工齿轮。缺点:加工精度低;加工不连续,生产率低;加工成本高。优点:可以用普通铣床加工。 范成法:加工原理:根据共轭曲线原理,利 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传动时,两轮的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加工:(a)齿轮插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外齿轮。(b)齿条插刀(梳齿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齿条。原理与用齿轮插刀加工相同,仅是范成运动变为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运动。(c)滚刀切齿:原理与用齿条插刀加工基本相同,滚刀转动时,刀刃的螺旋运动代替了齿条插刀的展成运动和切削运动。 九:失效:机械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称为失效。类型:(1)断裂。在机械载荷或应力作用下(有时还兼有各种热、腐蚀等因素作用),使物体分成几个部分的现象,通常定义为固体完全断裂,简称断裂。静力拉断、疲劳断裂。(2)变形。由于作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使零 1 1PN PB ≤2 sin sin * α α mz m h a ≤ α 2* min sin 2a h z = )]cos(1[212δδπt h s -=)sin(2112δδπδωπt t h v =)cos(2122122δδπ δωπt t h a =

机械制造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岗位工作实习期总 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机械制造工艺教育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机械制造工艺教育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机械制造工艺教育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机械制造工艺教育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机械制造工艺教育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机械制造工艺教育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机械制造工艺教育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 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机械制造工艺教育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心尽力完成机械制造工艺教育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机械制造工艺教育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

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出版社)结课论文(总结)

第1章工程材料基础 1.1金属材料的结构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材料的各种性能取决于化学成分及其内部各部组织和状态。分为3中主要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体,面心立方晶体和密排立方晶体。 合金的晶体结构 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非金属元素,通过熔化或其他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根据组成合金的各组元之间在结晶是相互作用,合金的晶体木结构大致可归纳为3类: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 金属的结晶 金属的结晶是指金属原子由进程有序状态转变成长程有序状态的过程。金属的结晶郭过程可以用热分析方法来研究。过冷度和冷却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过冷程度越大,金属液态的实际结晶温度越低。反之亦然。 1.2工程材料的金属材料的性能 (1)强度 .强度是指在静载荷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的强度越大,材料所能承受的外力就越大。常见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它们是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是设计,选材和评定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2)硬度 目前,生产中测量硬度常用的方法是压入法,并根据压入的程度来测定硬度值。此时硬度可定义为材料抵抗表面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因此硬度是一个综合的物理量,它与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均有一定的关系。硬度试验简单易行,有可直接在零件上试验而不破坏零件。此外,材料的硬度值又与其他的力学性能及工艺能有密切联系。 (3)疲劳 机械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的断裂的现象称为疲劳。疲劳强度是指被测材料抵抗交变载荷的能力。 (4)冲击韧性及其测定 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被称为冲击韧性。。为评定材料的性能,需在规定条件下进行一次冲击试验。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一次冲击弯曲试验,或称一次摆锤冲击试验。(5)断裂韧性 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断裂的能力称为断裂韧性。它是材料本身的特性。 (6)磨损 由于相对摩擦,摩擦表面逐渐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使接触表面不断发生尺寸变化与重量损失,称为磨损。引起磨损的原因既有力学作用,也有物理、化学作用,因此磨损使一个复杂的过程。 1.3非金属材料的性能 非金属材料具有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一些优点,如重量轻、导热系数低、绝缘性好、又具有耐腐蚀性等而得到广泛运用。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有强度和形变。密度、松散密度、孔隙率是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反映出材料的密实程度对材料的其他影响很大。 1.4铁碳合金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和性能 铁碳合金主要包括以下元素体: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赖氏体。

机械制造基础第一次作业教学总结

货币政策的工具中的“三大法宝”指的是那三宝?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有哪些?近几年我国存款准备金比率变化情况如何?2011年到目前为止,准备金提高了几次,现在是多少?请结合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化分析我国近几年的经济状况。 货币政策的工具中的“三大法宝”指的是那三宝? 1.公开市场操作 2.再贴现政策 3.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具有明显的优点: (1)作用速度快而有力; (2)作用呈中性,即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对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产生相同的影响; (3)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 (4)存款准备金制度强化了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和监管金融机构的能力,可以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存款准备金制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作用效果过于猛烈。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微小变动,就会造成法定准备金的较大波动,对经济造成强烈影响; (2)准备金比率的频繁变动会给银行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因而易于受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反对; (3)受到中央银行维持银行体系目的的制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比率容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难。 多数人认为,中央银行应放弃将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项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从具体的实际操作来看,多数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显示出“固定化”和逐渐“调低”的趋势。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优点在于: (1)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货币政策的微调; (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灵活性。中央银行可以用它进行经常的、连续的、日常的货币政策操作,迅速调转方向的操作都是完全可行的; (3)利用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性。 公开市场业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 (1)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发达的国债市场; (2)公开市场业务需要通过政府债券市场的作用,将政策效力传递到全国的商业银行。如果没有形成一个同政府债券市场相连的、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力就会受到影响。 近几年我国存款准备金比率变化情况如何? 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 数据上调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2010年05月10日16.50% 17.00% 0.50% 13.50% 13.50% 0.00% 2010年02月25日16.00% 16.50% 0.50% 13.50% 13.50% 0.00% 2010年01月18日15.50% 16.00% 0.50% 13.50% 13.50% 0.00% 2008年12月25日16.00% 15.50% -0.50% 14.00% 13.50% -0.50% 2008年12月05日17.00% 16.00% -1.00% 16.00% 14.00% -2.00% 2008年10月15日17.50% 17.00% -0.50% 16.50% 16.00% -0.50% 2008年09月25日17.50% 17.50% 0.00% 17.50% 16.50% -1.00% 2008年06月25日16.50% 17.50% 1.00% 16.50% 17.50% 1.00% 2008年05月20日16.00% 16.50% 0.50% 16.00% 16.50% 0.50%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1、通用零件, 2、专用零件。一:自由度: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约束:对构件独立运动所施加的限制称为约束。运动副: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根据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形式,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F =3n-2PL-PH机构的原动件(主动件)数目必须等于机构的自由度。复合铰链:三个或三个以上个构件在同一条轴线上形成的转动副。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包含的转动副数目应为(m-1)个。虚约束:重复而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虚约束应除去不计。局部自由度: 与输出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可删除。二:连杆机构:由若干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联接而成的平面机构,用以实现运动的传递、变换和传送动力。优点: (1)面接触低副,压强小,便于润滑,磨损轻,寿命长,传力大。 (2)低副易于加工,可获得较高精度,成本低。(3)杆可较长,可用作实现远距离的操纵控制。(4)可利用连杆实现较复杂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缺点:(1)低副中存在间隙,精度低。(2)不容易实现精确复杂的运动规律。CDAB铰链四杆机构:具有转换运动功

能而构件数目最少的平面连杆机构。整转副:存在条件:最短杆 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构成:整转副 是由最短杆及其邻边构成。类型判定:(1)如果:lmin+lmax≤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曲柄为最短杆;曲柄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相 邻构件为机架。双曲柄机构:以最短杆为机架。双摇杆机构:以 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如果: lmin+lmax>其它两杆长度之和;不满足曲柄存在的条件,则不论选哪个构件为机架,都为双摇杆机构。急回运动:有不少的 平面机构,当主动曲柄做等速转动时,做往复运动的从动件摇 杆,在前进行程运行速度较慢,而回程运动速度要快,机构的这 种性质就是所谓的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 压力角:作用于C点的力P与C点绝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α。传动角:压力角的余角γ,死点:无论我们在原动件上施加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机构运动,这种位置我们称为死点γ=0。解决办法:(1)在机构中安装大质量的飞轮,利用其惯性闯过转折点;(2)利用多组机构来消除运动不确定现象。即连杆BC与摇 杆CD所夹锐角。 三:凸轮: 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从动件: 被凸 轮直接推动的构件。机架: 固定不动的构件(导路)。凸轮类型:(1)盘形回转凸轮(2)移动凸轮 (3)圆柱回转凸轮从动件类型:(1)尖顶从动件(2)滚子从动件(3)平底从动件(1)直动从动件 (2)摆动从动件1基圆:以凸轮最小向径为半径作的圆,用rmin表示。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