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6.2《密度》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第二节授课

教案

篇二: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

设计

课题:密度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法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

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密度公式.教学难点: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密度公式的应用.教学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讲授法

教学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和学具]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准备]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

一:复习旧知

1、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自学导学(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并汇报) 2、密度定

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 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形:m= 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kg/m3) m————千克(kg) V————立方米(m3)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

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 g/cm3=1×103kg/m3.

3、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反思。

4、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

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

得多。

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提出问题: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

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5、通过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设计】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 结论2:_________________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

篇三:密度教案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

质量的单位,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2、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公式

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水的密度及其物理意义。

3、会用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从而测量物体的密度,通过实

验探究进一步练习天平、量筒的使用

二、重点难点

1.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

第1节质量及其测量 1课时

第2节密度 2课时

第3节凸密度的测量 2课时

第4节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课时

第一节质量第35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二、教学重点

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三、教学难点

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

法的应用.

四、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

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

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

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

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

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

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

出示:1分米3的纯水。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请学生看课本图7—l“国际千克原器”。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板书:1吨=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

读出“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

教师示范,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2)。

教师板书:大头针的质量=8.0×10-5千克=8.0×10-5×103克

=8.0×10-2克=80毫克。

请四位学生上黑板每人完成该练习的一个问题。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请学生看课本图7—2“常见的测质量的器具”。

提问: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

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的价格。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

学校

实验室与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7—3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

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

分度盘、游码、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

③最小刻度值多大?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学

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

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

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

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

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

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

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调一步,学生跟着调一步。

教师指出:①由常见跷跷板的道理知道,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

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②在调节横梁平衡时,

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③天平调

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d)天平的使用

让全班阅读课本天平的使用方法部分。

提问: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板书:天平的使用)

师生讨论后归纳: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①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②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③铁块质量

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④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

游码移回零刻线。

(3)介绍物理天平

(a)物理天平的构造

讲解:实验室也常用物理天平称质量。引导学生看课本图7—4,对

照讲台上物理天平的实物,说出物理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板书:物理天平的构造)

(b)物理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演示:物理天平使用前要先调节底板上的底脚螺钉,让

重垂线的小锤尖端跟底板上小锥体的尖端正对,使底板水平;然后

再调节横梁上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物理天平的使用

讲解:观察物理天平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及用调好的物理天平称质量方法与托盘天平相同。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项。

第二节密度第36、37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得到可以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学习用图像的方法来表示和研究物质的密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究兴趣。

2、通过探究不同物质质量体积的比值不同,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二、重点难点

有关密度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

3=103分米3=103厘米3)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用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告诉学

生它们的体积都是12厘米3。提问: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

个质量最小?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

相等。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cm3和24cm3的铁。提问:由生活经验知道哪个质量大?

学生答: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大。

讲述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问题。

密度教学设计

》出自:

干货资源社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及策略 ●重点:是密度概念理解。 突破策略: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 质”。 突破策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三设计思路 八年级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 教师演示器材:天平,相同烧杯两个,水、煤油。 学生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2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各25组。 五教学设计 1 展示目标自学反馈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规定好自学任务和限定时间,学生结合学习手册对教材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习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巡回指导,再纠错补漏。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外形相同,表面镀有相同颜色的铜块和铝块,在不损坏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讨论,思考如何辨别?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根据轻重来辨别,有的可能反驳,教师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 教师演示:取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上,让学生猜想天平哪端下降,问学生为什么?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 课时:第1课时 时间:2020.4 【考点聚焦】 1.知道质量的单位。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3.理解密度的概念。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 【知识结构】 考点一 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 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 子可以再分,但再分就不能保持物质原有的性质了。 3.分子之间有间隙,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4.纳米(nm )是长度单位,1nm=910 m 考点二 质量 1.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跟物体的 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kg ,1t=1000kg=g 610=mg 910 考点三 质量的测量 1.常用工具:杆称、台秤、电子称等。 2.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托盘。 3.天平的使用 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拔: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调: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左右摆动 幅度一样是,天平平衡。 称: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加砝码顺序时从大到小,砝码不能调平 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到调平平衡。

读: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示数。 注意:天平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称量物体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的平衡。 考点四 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 2.单位:kg/m 3或g/cm 3;1g/cm 3=310kg/m 3 3.公式:v m =ρ 注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物质的质量和 体积无关。 考点五 密度的测量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 的体积为V1。 (3)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二者的体积为 V2。 (4)固体的密度1 2V V m V m -==ρ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m1。 (2)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 (4)液体的密度V m m V m 21-== ρ 1.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金属块的密度, 判断是何种金属?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的质量m (2)将量筒内装入一定体积的水V 1 (3)把金属块放入量筒内,计下水面位置的读数V 2(4)算出金属块体积V 金=V 2-V 1,则ρ金=m 金/(V 2-V 1)(5)对照密度表判断是何种金属。 2.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3节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Scientific inquiry: teaching design of material density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密度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教材从识别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谈起,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引出密度的概念,并鼓励学生通过认识一些物质的密度,解释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密度知识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 1.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天平与量筒的使用过程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2.学龄特点初中生的独立意识较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特点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最好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①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人教版物理《质量和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

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 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 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 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

质量和密度教案.doc

质量和密度教案 (一)质量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含有物质多的,我们说这个物体的质量大,含有物质少的,我们说它的质量小。质量用字母m表示。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吨比千克大,符号为t,克和毫克比千克小,符号分别是g、mg。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1 t=103 kg=106 g=109 mg。3.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辨析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改变而改变。你玩过橡皮泥吧,一块橡皮泥不论被捏成什么形状,它的质量是不会改变的。冰化成水,虽然由固态变成了液态,状态改变了,其质量也是不变的。把一本书由北京带到上海,虽然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但其质量是不改变的。因此,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4.质量的测量工具质量是一个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在实验室中,是用天平来测物体的质量的。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案秤、台秤、电子秤、杆秤等。 图2—7—15.天平的使用(1)天平的调节。首先,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其次,要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每台天平都有平衡螺母,调节前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偏左,或者你观察到的是左盘低右盘高,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偏右,或者你观察到的是是右盘低左盘高,这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是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时,天平就平衡了。你就可以放物体进行测量了。(2)称量过程。在左盘中放上物体后,估测物体质

量,按先大后小的顺序,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如果砝码添加后不能恰好使横梁平衡,再用镊子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到横梁平衡。这时你就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了。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处位置的刻度值之和。砝码上都标有质量数,读出相加即可。读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时,需要你首先弄清标尺的分度值,读数时,应读游码最左边所对的刻度。游码的示数也要加入物体的总质量中。易混点平衡螺母和游码都可用来调节横梁平衡,但它们使用的时机不同,平衡螺母在天平调节时使用,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切不可混淆使用。 (二)密度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其计算式是p=m/v。 2.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3 (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 3(g/cm3)。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lg/cm3=103 kg/m3。 3.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讲质量时,我们说质量是物质的属性,而密度我们称之为物质的特性,为什么这样说呢? 比较特性是指某种物质所特有的,能够与其他物质相互区别的性质、形态、颜色、软硬等。物质的属性可以相同,但是特性一般不相同。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但密度一定相同;例如,桃木桌子和桃木椅子的质量不同,但密度都是桃木的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密度一般不同,我们可以用密度来辨别各是什么物质。34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3节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完整版)密度教学设计.docx

课题:密度 (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 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学会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通过探 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 的属性之一——密度。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实验 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 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3.教学难点: 密度单位的换算、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用:哑铃 2 个、小铁钉、大泡沫块 学生观察实验用:天平砝码,木块 2 个,石块 2 个,量筒,水,烧杯 2 个 三、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

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 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目的 师:最近老师一直在减肥健身,老师今 天带来两个哑铃想和咱们班力气大的同 学比一比。看看健身效果如何。谁想试 试啊? 找一健壮男学生到讲台前。拿出两个哑 铃(一真一假,假的为泡沫模型与真的 外观相同)。师拿假哑铃并将真哑铃递给 学生。师生一起举起哑铃。 引 课学生败,老师胜。老师显得很轻松。 老师将假的哑铃递给学生。 师:两个哑铃不是一样的么? 老师拿一大块泡沫和一个小铁钉,问学 生那个质量大。 师:不是铁质量大么?到底谁质量大 啊? 师:哦。原来还有前提啊!那同学们说 铁和金子谁的质量大呢? 提 出 问师:那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题和前面的情况一样呢? 通过精彩的课 学生踊跃举手 堂小活动,激 起学生的疑 问。 其他学生为师 生二人计时 学生们奇怪 生:哑铃是假 的,泡沫做的 啊太像了 生:不一样, 铁沉,铁的质 量大 通过图钉与泡生:泡沫沫塑料块的比 较,把学生的思生:在体积相 维定向到“质量”同的情况下, 和“体积”上来 铁质量大。 生:体积相同 时金子的质量 大。 引领学生思考 学生动脑思考 生活中的现象, 并回答 培养学生细心 学生举例观察生活现象的 习惯。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应该重视实验探究,主要采用“边讨论、边探究、边实验”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施教。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究,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经历实际问题导入→理论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体积和颜色相同的正方形木块、铁块、铝块(6组),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铝块(3组),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3组),天平和砝码各6组。 【学习过程】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计

. . 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学生能回忆并说出本单元的主要容。 2.学生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复习重难点】 重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难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与密度一章,这节课我们复习一下本章知识,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复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一名同学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自学环节(25分钟) (一)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10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知识,通过自学提示对学过的旧知识不断联想提取,再现脑海,进行系统回顾,在方框中勾勒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可以另附纸)。 1.本单元有哪几节? 2.质量和密度的定义、单位分别是什么? 3.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4.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二)复习检测(15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下面的检测,注意思考,独立完成。要求: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 10 mg是() 1.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物理老师出了一个抢答题: 2.5×7 A.一头象的质量 B.一名小学生的质 C.一只兔子的质量 D.一只蚂蚁的质量 2.(多选)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确的是() 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的质量变小 C.氧气瓶的氧气用掉一半,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气体质量增加,密度不变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 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二) 学法点拨 由相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大,质量也大。例如,一盒相同的粉笔,两支粉笔的体积是一枝粉笔的2倍,两枝粉笔的质量也是一枝粉笔的质量的2倍。这是物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探究这种特性用到了图像的方法。注意理解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体会这一方法带来的方便和理解上的便利。 密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 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要求记住。 还要能够记住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例如,金的密度比银大,铜的密度比铁大。 计算题要注重格式,要写必要的公式、公式变换、单位、文字说明。还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教学教程 一、从鉴别物质说起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思考:用物体的质量来鉴别物质行吗? 二、实验探究 1、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 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 3、提问: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关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 让学生讨论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什么关系? 4、验证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请同学们(类比研究同一金属导体两端和电流关系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 5、根据实验方案不同实验小组分别用体积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或铁块、松木块)作实验。学生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三、密度 1、密度定义 从前面的实验探究我们知道: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有的特性,它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是十分有意义的物理量,物理学中就把它定义为密度。 板书: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V m =ρ介绍密度的符号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 3)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教案)

【分析和论证】 1、实验结论一: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实验结论二:同种物质,不同体积的物质质量不同。即: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相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投影显示) 3、实验结论三:铝块体积增大2倍,质量也增大2倍;铝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铁块体积增大2倍,铁块的质量也增大2倍,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推论】 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明确】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 【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用符号ρ表示。 【公式】密度的公式:; 【单位】kg/m3、或写成kg·m-3;还有一些常用单位:g/cm3等,其换算关系为1kg/m3=10-3g/cm3。 如何换算其单位呢? 1kg/m3==10-3g/cm3。熟练记忆数据学生回答 单纯用数学公式讨论问题

学生练习换算1kg/m3=________ g/dm3。【一些物质的密度】 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 (二)密度的应用 1、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m=ρV;求体积。 2、看课本例题,然后出示变式习题: 如果一块大石头的长为10m、宽为5m、高为9m,则这块石头的质量是多大? 请同学们完成这道计算题,解题步骤要求与课本上保持一致,解中含有已知条件,计算过程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中间的物理量尽量采用国际单位等。 【想想议议】一卷细铜丝,如何方便快速地知道它的长度?需要什么器材?如何测量?如何计算?思考理解学生练习习题巩固 板书设计 一、密度 实验结论: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 2、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 密度的公式:; 单位:kg/m3、g/cm3等。1kg/m3=10-3g/cm3。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学设计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 第1节质量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天平的使用。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利用天平测量质量。 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认识质量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是:把“物质”与“物体”混为一谈;日常购物时常提到的“重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的关系搞不清楚。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几种物体,以及对实物的观察,明确“物质”与“物体”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的“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基础,引入质量的概念。 (1)物体与物质 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学生能够回答出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课桌等是物体,木材等是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 (2)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材这种物质多少不同,塑料桶和塑料杯含有塑料这种物质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一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表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以后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是说质量表示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应该明确,这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 (3)认识质量的单位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粮、菜、糖、水果等物品时,常说它们的重量是多少斤或公斤,这里说的重量,实际是质量。因为售货员使用的台秤或杆秤,跟天平一样,属于杠杆类量具,只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另外公斤和斤都是质量的单位,斤和公斤是500克和1千克的别名,所以说,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重量实际上是质量。 2.测量质量 关于天平的使用,本书有两个原则:一是器材不局限于某种形式、某种规格(如托盘天平、物理天平、电子秤或其它自制天平),二是尽量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 从这两个原则出发,本书给出了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让学生对照实物(如果没有托盘天平,也可以用自制天平),认真阅读,熟悉天平的主要结构,调节与使用方法,引导学生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密度》教案 【设计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三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学生分析】 在新的课程中提到密度一词,虽然学生会对其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很模糊,所以要在学生很是模糊的时候加以提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问题--仪器的使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做应有的对策。 【仪器材料】 天平、砝码、水、体积不等的木块、石块等。 【教学流程设计】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 113质量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简案 广州市第十八中学潘盛满 课题:《质量和密度》复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单位。 2、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技能目标: 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测量密度。 3、密度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体积、面积等的特殊测量。 2、有关密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四步启发分层式目标教学。 五、教具:天平、量筒、烧杯、水等。 六、教学程序:认定目标→巩固基础→分层练习→反馈答疑 七、教学过程: (一)认定目标:启发提问学生归纳本章讲了几类问题,并分别指出重、难点。 (二)提问学生回忆知识网络、复习各知识点。讲解例题并完成知识点练习。 教师投影答案。 (三)分层练习:学生继续进行A、B、C层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收集信息、精讲点拨、反馈纠正。 (四)反馈答疑:提问学生还有哪些不太懂或哪类问题不太懂,特别要注意哪些,并解答学生提问。 (五)布置作业: A组:教材P111练习1,教材P113练习1、2、3 B组:教材P113练习4、6,《名师》P75

学习方案 课题:第七章《质量和密度》复习 一、回忆归纳知识网络及各知识点: 二、例题: 1、现有一铜球质量为89g,体积为20cm3,已知铜的密度为8.9g /cm3,问此铜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用三种方法。根据上述条件,还能求出哪些物理量? 2、有一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请设计两个不同的方案,测出小矿石的体积。 解:(1) (2)

初二物理《密度》教案

密度- 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1)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2)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3)通过以上分析,概括出密度的定义.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度.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进行探究的良好品质. 通过密度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均衡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单位.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从上节实验中学生已经看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 本节通过实验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

质的这种特性. 学生在数学中虽然学过比例的知识,但是用到物理中来,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是有困难的,所以课文中对此作了解释: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表示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考虑到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教材在说明比值的含义之后,仍用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以便于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然后通过例题说明利用公式求密度的方法.并且在例题计算的基础上讲述密度的单位,使学生对密度的单位不致感到抽象,便于学习. 教法建议 建议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探究得出密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一、重点、难点分析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1.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在一定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上节实验学生已测量出体积相等的铁块、铝块、木块的质量,利用测量的结果可引导学生认识铁块、铝块、木块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上的差别,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还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不相等.对每种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一定的,跟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系,因此它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值的物理意义,可通过具体数字使学生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2.密度的公式 为了加深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在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基础上,讨论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通过课本上的例题,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第六章第二节密度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 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二) 学法点拨 由相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大,质量也大。例如,一盒相同的粉笔,两支粉笔的体积是一枝粉笔的2倍,两枝粉笔的质量也是一枝粉笔的质量的2倍。这是物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探究这种特性用到了图像的方法。注意理解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体会这一方法带来的方便和理解上的便利。 密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 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要求记住。 还要能够记住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例如,金的密度比银大,铜的密度比铁大。 计算题要注重格式,要写必要的公式、公式变换、单位、文字说明。还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教学教程 一、从鉴别物质说起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思考:用物体的质量来鉴别物质行吗? 二、实验探究 1、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 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 3、提问: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关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 让学生讨论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什么关系? 4、验证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请同学们(类比研究同一金属导体两端和电流关系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 5、根据实验方案不同实验小组分别用体积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或铁块、松木块)作实验。学生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三、密度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5章质量与密度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4.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物体中所含物质种类不同,所含物质多少也不同。本类型除了要求理解质量这一属性外,重点是掌握天平的使用,注意平衡螺母与游码在调节天平时的区别。 归纳总结: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一定,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只取决于物质本身,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各类考试的热点,此类试题中除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外,还经常从考查实验步骤及方法入手,分析实验误差。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质量及其测量 1.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B ) A.质量变大B.质量不变C.密度变大D.密度不变 2.如图所示是测量某物块质量的实验情景,小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天平的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请你指出小宇操作中的错误:游码没有移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纠正错误后,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 知识板块二密度及其测量 3.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饼干相比,主要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C )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 D.密度一样,体积小 4.小明家有一个镶嵌玉石的铜制工艺品,在实验室中用天平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141g,已知其中铜的质量为89g。如图所示,将工艺品浸没在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由此可以算出玉石的密度为2.6g/cm3。(铜的密度为8.9g/cm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