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元朝的统治》教案

11.《元朝的统治》教案

11.《元朝的统治》教案
11.《元朝的统治》教案

《元朝的统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准备 《元朝疆域图》《元宣政院印与澎湖巡检司印》等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新课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自主探究:元朝的疆域十分辽阔,元朝统治者是如何对它进行治理的呢?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二、感知理解 (板书)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汉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北宋疆域图》、《元朝疆域图》 史料研读: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 提问:材料说明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提出问题:那么这个空前辽阔的帝国疆域到底有多大呢? 学生回答: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教师提问:阅读《元朝疆域图》,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时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教师过渡: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统治者们又该如何管理这么辽阔的疆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行省制度 教师引导:中原王朝统一全国之后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时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等等。元朝建立后,也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贵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史料研读: “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元史·百官志》 思考:元朝中央机构有哪些?各自分管什么事务? 学生讨论后回答: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检察事务。 教师补充:中书省:元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总理全国政务。长官为中书令,由皇太子兼领,是虚衔。中书令之下设左右丞相,是实际宰相,下设平章政事及参知政事等。中书省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共同处理政事。 枢密院:是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总理全国军事。长官为枢密使,由皇太子兼领,也是虚职。由枢密副使掌军务,下设同知枢密院事等。枢密院不仅掌理军机且管宫禁宿卫及军官选授迁调事项。但地位低于中书省。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最新整理】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知道元朝辽阔的疆域范围;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知道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元朝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元朝疆域图(1330年)》,学会联系地理信息掌握元朝统治的一系列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在西藏、台湾设置行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再次表明西藏、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我国再次出现民族交融高潮,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白塔寺 有人说,一段历史就是一本书,书中记载着多少悲欢离合;有人说,一个朝代就是一本书,书中描绘了多少繁华落寞。今天,让我们追随历史,细细品味,感受元朝作为我国首个少数民族统一政权的时代特色,领略元朝那疆域空前辽阔的威武雄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阅读教材《元朝疆域图(1330年)》,在对比教材P7《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感受一下元朝疆域的范围面积,说说元朝的基本情况。 提示: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2.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提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交融表现及影响。 提示:表现:(1)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2)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3)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过渡:回忆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思考元朝是如何有效管理辽阔疆域的。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再次阅读教材《元朝疆域图(1330年)》和“行省制度”一目,思考下列问题: (1)元政府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其具体内容如何?

11、手术台就是阵地培训资料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朗读可无奈,借助填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能结合 课文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2.理解“陆续、继续、连续”,会正确使用。 3.通过朗读比较,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选背课文2、3、4节中一 节。 4、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白求恩 1.谈话:“手术台”、“阵地”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把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当作阵地?是谁说的这句话?从文中找出含有“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句子读出来。 2.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4月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

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 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2.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多音字正音。 出示: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大.夫伟大.没.有淹没. 3.出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讨论,同学们对文章有个整体的认识。 三、理清顺序找出重点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2、3、4节) 2.出声自读第1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 3.出声自读第5自然段。思考:告诉我们什么内容?(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4.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2、 3、 4)为什么? (因为第1自然段是“战斗打响”、第5自然段是“战斗结束”。而2、3、4自然段内容是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按“战斗打响”、“激烈进行”、“战斗结束”的顺叙叙述的。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抓关键词句,品读人物特点。

部编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2.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

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注意以下多音字:斗挨大血发弹空没 4.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三、细读感悟(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二)引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 (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2.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2.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注意以下多音字:斗挨大血发弹空没 4.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三、细读感悟(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二)引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

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元朝疆域。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思考概括综合归纳——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点: 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 理清复杂的头绪,避免知识混淆;全面理解行省制度(目的、内容、作用——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内容。然后提问:你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采用了什么方法巩固统治吗?现在我们学习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教师提问:这么大的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 二、行省制度 元朝也是当时世界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面对疆域如此辽阔的国家,元世祖在政治上如何进行有效的管辖?(回忆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 生:实行行省制度。 师:行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生:①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派官吏进行管理;共11个行省。 这种制度在我国历代上产生了哪些影响?(开创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制度)

过渡讲解:行省制度对中央和地方都做了规定,那么对于边疆地区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第三节。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还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③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回顾汉藏两族的关系)唐朝时,藏族的前身吐蕃人的部落日益壮大,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文成公主入藏表明汉藏两家的友好。到了元朝时,西藏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④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对琉球和澎湖列岛的管辖。(师生一起回顾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元朝的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三国时称夷洲,当时台湾高山族就与东南沿海的汉族有着密切往来,公元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 师:可见,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妄图分裂祖国的行为都是痴心妄想,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海内外华人所不容许的。 师:同学们知道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有什么意义吗? 生讨论后总结:(开创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划制度,加强了对西藏、台湾等地的管辖。) 元朝实施的行省制度,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政治制度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沿用至今。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第二单元第11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第二单元第11课的内容,这是本单元第2课时的新授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元朝的统治.学习的内容从元朝辽阔的疆域说起,到行省制度的实施和对边疆的管辖。使学生对元朝有更全面的认识. 【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基础薄弱,两极分化严重,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将课程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经历回顾旧知——学习新课——探究交流——总结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旧知识,预习导学案,观看教学视频等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归纳元朝的特点,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感受历史之美.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元朝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观看视频、引导探究、讨论交流. (一)知识回顾 我们已经学习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的建立”请再来认识一下“忽必烈”(教师放出图像),然后提问:元朝的统一意义(学生试背诵)【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进行复习,能高度概括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导入新课《元朝的统治》 揭示课题:《元朝的统治》(板书) (二)看地图,了解元朝的疆域 学生根据地图结合“导学案”回答: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教师强调: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元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面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教学难点】 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一住就是17年。他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向欧洲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世界。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向往。(展示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图片) 教师设问:你知道元朝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何种制度? 二、新课学习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元朝的疆域》。 再展示汉朝和唐朝的疆域图,提问: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而在汉唐时期,这些地方都不在领土范围内。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展示白塔寺图片。 教师展示材料: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提问:这次“遂一天下”与前朝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元朝。 二、行省制度 教师引导: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贵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1)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习题 4(含答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练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秦朝 B.隋朝 C.西夏D.元朝 2.下列关于元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 B.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范围内 C.南逾阴山,北越海表 D.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尧舜时禅让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D.元朝的行省制 4.下面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B.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C.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D.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A.世袭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6.元朝时,现在的北京人归哪个行政区管辖?() A.尚书省 B.辽阳行省 C.澎湖巡检司 D.中书省 7.我国台湾省在元朝时期的名称是() A.流求 B.琉球 C.夷州 D.澎湖 8.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马可?波罗来华③回族形成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⑤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9.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不属于其进步性表现的一项是(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民族融合 C.推行行省制度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10.我国元朝时开始实行行省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关于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②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③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④有利于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制度的主要内容。 (2)该制度有何重大影响?

《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doc

刚才,我们用了——(师指板贴,生说)想前因后果、抓重点词语、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这些方法来学习课文,现在就请大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自学课文最后两 段。(生自学) 自学了4、5自然段,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课堂练习 学完全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三个句子。 (屏示: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配音)要求:1、先在课文中找出这三句话,用“~~”标出来。 2、小组交流:“陆续、继续、连续”这三个词有什么不同?) (生自学) 老师也找到了区分这三个词的好方法,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请看——(师边画线段图边解释)这个方法有趣吗? 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善于总结最适合自己的

方法! 五、总结全文 1、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用哪些方法来学习? (师生口头填空)学课文时,要想前因后果、抓重点词语、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其中最重要的是多读多想。 (屏示:1、多读读、多想想,不理解时前后联系起来想。 2、边读边记、边想边划,把重要的词句背下来。)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用这种方法学习其它文章! 2、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一起分角色、有感情地把这篇课文读一读!(一生读当时的战斗情况,一生读写卫生部长的句子,其余学生读描写白求恩的句子)(课件) 3、同学们,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1939年10月,他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事情距今已六十多年了,但“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铿锵有力的话将永远回荡在亿万中国人耳边。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有无数像白求恩这样的战士,为了和平、为了正义,奋战在中东地区、阿富汗的难民营、非洲的大沙漠上……同学们,为和平而战斗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屏示:纪念碑)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深切的敬意再次悼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面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教学难点】 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那么“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何时呢?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疆域面积最大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二、新课讲授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1.教师提问:观察《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和《元朝疆域图》,说说与唐朝疆域相比,元朝疆域有哪些拓展? 学生回答:通过比较可知,元朝疆域面积比唐朝疆域面积大很多。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元朝的疆域比我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辽阔。

2.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第52页。概括元朝的疆域范围。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3.教师讲解: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如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等,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融合在一起。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思考元朝时,回族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回答: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二)行省制度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摘编自宋濂《元史·百官志一》材料二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 ——摘编自宋濂《元史·地理志》材料三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2、板书课题。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简介白求恩。从国籍这个角度看,他是我们的客人吗? 3、打开书,快速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白求恩说的哪些话跟题目有关系? 出示句子:(齐读) 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师:读了刚才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反问句)你是眼睛真亮,谁能把藏在这个问号里的意思读出来。 师:你读得真棒!知道白求恩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转换句式。 4、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阵地应该是个怎样的地方?(炮火纷飞,硝烟弥漫,要流血和牺牲的地方) 师:你说的真好,那你们觉得白求恩的手术台旁有没有危险呢?(有) 二、潜心会文,感受“危险”,感动“坚守”

感受“危险” 1、过渡:是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这样的体会?请你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交流: 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师: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是呀,白求恩所在的小庙是多么的危险呀,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选择其中之一进进行行重点朗读。 师:再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新发现?(情况越来越危险) 感动“坚守” 2、过渡:是呀,小庙已经摇摇愈坠,小庙已经岌岌可危,在这里多呆一刻,都有生命的危险,在这里多呆一刻,都有被落下来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的危险。撤离迫在眉睫,撤离刻不容缓。可是,身处险境的白求恩撤离了吗?(没有),那他在做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地再读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从画出的白求恩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完整word版)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第二单元第11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第二单元第11课的内容,这是本单元第2课时的新授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元朝的统治.学习的内容从元朝辽阔的疆域说起,到行省制度的实施和对边疆的管辖。使学生对元朝有更全面的认识. 【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基础薄弱,两极分化严重,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将课程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经历回顾旧知——学习新课——探究交流——总结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旧知识,预习导学案,观看教学视频等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归纳元朝的特点,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感受历史之美.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元朝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观看视频、引导探究、讨论交流.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回顾 我们已经学习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的建立”请再来认识一下“忽必烈”(教师放出图像),然后提问:元朝的统一意义?(学生试背诵)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进行复习,能高度概括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导入新课《元朝的统治》 揭示课题:《元朝的统治》(板书) (二)看地图,了解元朝的疆域 学生根据地图结合“导学案”回答: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教师强调: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元朝的版图 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21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了解白求恩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工作负责、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大夫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炮声的录音,学生查找有关白求恩的资料。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位外国医生是谁?(白求恩) 2.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有关白求恩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阵地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手术台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画出不懂的词句,查字典或与同桌讨论。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白求恩的什么事? 三、检查反馈。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请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精编教案(含板书设计和反思)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同学 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 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的疆域 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老师提问:这么大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生第二节。 目标导学二 行省制度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西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 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多媒体提出问题:分成两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多媒体展示元朝的政府机构设置简图)教师讲述:中书省的古今对比 (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 目标导学三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一)台湾 1.(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解读 材料: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统治的)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说出元朝管辖台湾的措施及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二)西藏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统治的)教师讲述:元朝是如何管辖西藏的 (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管辖西藏的历史意义)元朝管辖西藏的历史意义。 答案提示: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三、课堂总结 师生共纳: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完成国家的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要正确的评价文天祥的言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新课授完时,抛出问题“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既起到联系上下文的作用,又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一箭双雕。还要善于运用纲要信号法归纳全文主线,言简意赅,语言精炼。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民族分化政策。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本课的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重、难点的解析: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了蒙古各部。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以及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促进了民族融合。 教学手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和资料。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欣赏歌曲《草原风情》,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

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配音乐出示课题) 第13课元朝的统治 一、蒙古的兴起(板书)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显示北朝民族《敕勒歌》配音朗诵)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古朴的北方民歌,把我们带到了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勤劳勇敢的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呢? (放录像,介绍蒙古族的由来及发展) 师提问: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什么原因使蒙古族的经济发展起来的? (生看录像,结合教材回答) (1)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2)与其他各族的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 (出示《蒙古秘史》中的一首诗歌):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师: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那么当时人们最渴望什么? 生: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教师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要想完成统一,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力量来领导,还应有一位强有力的核心人物,这位时势造就的英雄人物就是——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放录像,显示成吉思汗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积累“当头一棒、陆续、继续、争分夺秒、连续”等词语。 2.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 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自学课文。 2.找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3.找出描写白求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来。 4.搜集资料,阅读有关白求恩的其他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简介白求恩 1.观看一段录像:剪辑影片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片段。 2.简介画面内容。(学生自由表达) 3.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

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伤口感染,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1)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2)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3)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4)怎样坚守这块阵地? 设计意图:课文所叙述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在此创设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揣摩思考,质疑问难,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认读本课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出示词语: 战斗大夫血丝白求恩 撤走危险瓦片布帘 迅速当头一棒争分夺秒 ②重点指导多音字“斗”“大”的读音,了解多音字“挨”和“血”在本课的读音。 ③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④“棒、撤、险、秒”四个字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血、瓦、帘”可联系生活识记;“迅、速”可结合语境识记。 2.再读课文:结合所提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感知人物: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伤员做手术。 (2)感知情节:课文叙述了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感人故事。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来 源:学科网] 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 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 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同学 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 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 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的疆域 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 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 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 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 史上最大的) 2.老师提问:这么大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 接下来我们来学生第二节。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西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