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诗。渔歌子。唐。张志和

唐诗。渔歌子。唐。张志和

唐诗。渔歌子。唐。张志和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 晓霞学书

《渔歌子》赏析(张志和)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篛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唐教坊名曲,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曲,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志和所作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山:据清张宗橚《词林纪事》卷一引《西吴记》说,西塞山在湖州磁湖镇,即今浙江吴兴县西。 ③.鳜鱼:亦称“桂鱼”,一种美味的淡水鱼。 ④.白鹭:一种水鸟。 ⑤.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篛,同“箬”,竹的一种。 【[赏析】 这首词描写水乡风光,借理想化的渔人生活自道其隐居江湖之乐,寄托了作者爱自然、慕自由的情趣。 词的开头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的“江南春景图”。“西塞山前”点明词中所描绘的具体地点在太湖附近。这里的春景如何呢?作者以生花之笔勾出:在黛色的山峦前,白色的鹭鸶在翱翔,粉红的桃花在怒放,清澈碧绿的江水在潺潺的流着,鲜美名贵的鳜鱼自由自在的潜游,真是一幅“桃红、水绿、鱼肥、

鹭飞”清新艳丽、生机勃勃的画面。在这头两句中,作者写了五种事物,有静的,有动的,它们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山耸、禽飞、鱼游、水流、花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派生机跃然纸上。作者又如一位极善调色的画家,在十四字所构成的画面上,就有黛(山)、白(鹭)、红(桃)、绿(水)、青黄(鱼)等颜色,色彩明丽,浓淡相宜。 就在这明丽清新的背景中,一位烟波钓徒头戴青色蒻竹叶编的大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驾着一叶扁舟,荡漾在万顷碧波之上,这是多麽洒脱倜傥啊!“青篛笠,绿蓑衣”作者紧紧抓住衣着的特点,简洁明快的勾出一位渔民的形象。“蒻笠”之青,“蓑衣”之绿又给前面的画面涂上了清雅的色彩。“斜风细雨”描绘出春雨的特点。“不须归”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由于陶醉在清新、怡静、安逸的大自然怀抱里,因而不避风雨,流连忘返。这个艺术形象是作者对渔民生活理想化的描写,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相传张志和往来江湖,垂钓太湖时,常常“不设饵,志不在鱼”,而是寄情山水。作者在这里以深情托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也就是寄托了自己不再留恋仕途,一心遁迹江湖、怡情山水,享此隐居之乐的情趣。 《渔歌子》一词,句句押韵,声调和谐婉转,富有音乐感。语言风格清新流畅,色彩明丽而不妩媚,字精句炼而无斧凿之痕,正如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所说:“大家之作……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首词字里行间充溢着诗情画意,创造了逸美超脱的意境。王国维在谈到诗词的意境时说;“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这首词把景物描写、人物刻画、作者的思想感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谈之令人心旷神怡。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阅读训练及答案】 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___的,再描写近的,_____的。 4.《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词。 5.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在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____,桃花的颜色___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和__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6.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的生活情趣。 7.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20字左右的散文。 8.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白红青绿)2.(悠闲自在) 3.(高、低) 4.词 5.春西塞山前白红青绿 6.悠闲自在 7.要注意这些景和物:从容自适的渔父、江南二月的桃花、春江流水、迷蒙的烟雨、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等等。 8.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 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 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 真卿协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 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鉴赏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 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 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 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 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 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 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 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 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 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 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 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仅仅概括地叙述了渔夫 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能够体会到词的言外 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能够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 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

诗意与画面的结合——说张志和的《渔歌子》

---------------------------------------------------------------范文最新推荐------------------------------------------------------ 诗意与画面的结合——说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李白以后,唐代文人填词的渐渐多起来。仅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兼词人就有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刘禹锡等人。 张志和(756年前后在世)有《渔歌子》五首。这是第一首,也是最好的一首。这几首词,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说它极能道渔家之事,我以为不确。因为张志和在词中表达的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隐逸情趣,并非当真描写渔民的生活。张志和之所以把当时的渔民生活理想化,目的乃在于表示不肯与恶浊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像这样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词里已习见不鲜,无须赘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为词人兼画家的张志和,肯用民间词抒写自身的审美感受,并努力把诗意与画面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词的艺术水平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 / 4

今天我们读这首词,仍觉得它清新可爱,活似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卷诗情浓郁的山水画幅。我们从中除了能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外,还可以借鉴到许多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把春天的江南水乡描绘得既色彩斑斓,又生机勃勃。开头两句写景:首句写西塞山(今浙江湖州市西)和山前所见,次句写苕溪水和水中所有。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碧空中飞翔。在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游动,或在水面嬉戏追逐着缤纷的落英。前句以青、碧显白;后句以桃红衬绿。山水相映,上下交辉,画面呈立体感。它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既没有用秾艳的词藻,也没有作过度的夸饰,而色彩却无比绚丽,且透露出鸟飞鱼跃的一派生机。末三句写渔翁,实即写词人自己。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词人旷达乐观的襟怀和对世俗的鄙视依稀见于言外。 在一首统共才二十七字的词 中,竟勾勒出如此引人入胜的风光,并把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和情思活生生地显示在画里,其艺术功力之高确不由人不叹服!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

张志和《渔歌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张志和《渔歌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简析] 这首词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的秀美景色:远山青翠,白鹭高飞,桃花火红,碧波粼粼,一位渔夫头顶斗笠,身披蓑衣,在春天的斜风细雨中,十分悠然自得。全诗静景柔和,色彩鲜明。动静活泼:水涨鹭飞,斜风细雨。江南烟雨,优美迷人。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陶醉于田园生活的乐趣。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渔歌子》作者张志和简介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简介 张志和(约730~约810)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浪迹先生,玄真子。浙江省兰溪(今属金华市)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鸯飞,桃花流水阙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可谓恰如其分。

渔歌子张志和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渔歌子张志和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

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 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渔歌子张志和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渔歌子张志和 【阅读训练及答案】 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___的,再描

《渔歌子》赏析(张志和)(可编辑修改word版)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ft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篛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唐教坊名曲,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曲,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志和所作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ft:据清张宗橚《词林纪事》卷一引《西吴记》说,西塞ft在湖州磁湖镇,即今浙江吴兴县西。 ③.鳜鱼:亦称“桂鱼”,一种美味的淡水鱼。 ④.白鹭:一种水鸟。 ⑤.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篛,同“箬”,竹的一种。 【[赏析】 这首词描写水乡风光,借理想化的渔人生活自道其隐居江湖之乐,寄托了作者爱自然、慕自由的情趣。 词的开头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的“江南春景图”。“西塞ft前”

点明词中所描绘的具体地点在太湖附近。这里的春景如何呢?作者以生花之笔 勾出:在黛色的ft峦前,白色的鹭鸶在翱翔,粉红的桃花在怒放,清澈碧绿的 江水在潺潺的流着,鲜美名贵的鳜鱼自由自在的潜游,真是一幅“桃红、水绿、鱼肥、鹭飞”清新艳丽、生机勃勃的画面。在这头两句中,作者写了五种事物,有静的,有动的,它们巧妙的组合在一起,ft耸、禽飞、鱼游、水流、花摇,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派生机跃然纸上。作者又如一位极善调色的画家,在十四字所构成的画面上,就有黛(ft)、白(鹭)、红(桃)、绿(水)、青黄 (鱼)等颜色,色彩明丽,浓淡相宜。 就在这明丽清新的背景中,一位烟波钓徒头戴青色蒻竹叶编的大斗笠,身 披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驾着一叶扁舟,荡漾在万顷碧波之上,这是多 麽洒脱倜傥啊!“青篛笠,绿蓑衣”作者紧紧抓住衣着的特点,简洁明快的勾 出一位渔民的形象。“蒻笠”之青,“蓑衣”之绿又给前面的画面涂上了清雅的色彩。“斜风细雨”描绘出春雨的特点。“不须归”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由于陶醉 在清新、怡静、安逸的大自然怀抱里,因而不避风雨,流连忘返。这个艺术形象是作 者对渔民生活理想化的描写,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相传张志和往来江湖,垂钓 太湖时,常常“不设饵,志不在鱼”,而是寄情ft水。作者在这里以深情托出一幅 富有诗意的画面,也就是寄托了自己不再留恋仕途,一心遁迹江湖、怡情ft水,享此隐居之乐的情趣。 《渔歌子》一词,句句押韵,声调和谐婉转,富有音乐感。语言风格清新 流畅,色彩明丽而不妩媚,字精句炼而无斧凿之痕,正如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所说:“大家之作……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 者深也。”这首词字里行间充溢着诗情画意,创造了逸美超脱的意境。王国维在谈 到诗词的意境时说;“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 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这首词把景物 描写、人物刻画、作者的思想感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谈之令人心旷神怡。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苏轼有《浣溪沙》词: “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徐俯有《鹧鸪天》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①渔歌子: 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②西塞山: 在今xxxx西面。③xx: 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④鳜鱼: 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⑤箬笠: 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⑥蓑衣: 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 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

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阅读训练及答案】 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的,再描写近的,___的。 4.《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词。 5.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在___季,地点是在___。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桃花的颜色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和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6.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的生活情趣。 7.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20字左右的散文。 8.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 1.(xxxx) 2.(悠闲自在) 3.(高、低) 4.词 5.春xx前xxxx 6.悠闲自在 7.要注意这些景和物:

张志和《渔歌子》的意思及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的意思及赏析 渔歌子1 张志和 西塞山2前白鹭3飞,桃花流水鳜鱼4肥。 青箬笠5,绿蓑衣6,斜风细雨不须归。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鳜鱼:一江一南又称鳜鱼,肉质鲜美。 5箬笠:竹叶竹篾做的斗笠。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西塞山前,成群的白鹭展翅飞翔,一江一南的桃花盛开,飘落到水面上的花一瓣随着流水漂去,水中的鳜鱼肥一美无比。头戴青笠、身披绿色蓑衣的老渔翁,一心沉浸在垂钓中,忘记了斜风细雨的侵扰。

【垂钓之美】 垂钓是一种乐趣,在张志和这首《渔歌子》里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诗意的山水垂钓图画。春一江一三月,白鹭腾飞,桃花盛开,流水淙淙,烟雨迷蒙。在这样一个适宜外出的季节,一位老渔翁带着钓具准备出门垂钓,他瞅瞅天,没有太一陽一,于是带上了青笠和绿雨披。老渔翁优哉游哉地来到一江一边,一心垂钓起来,不一会儿,果然下起了细雨,老渔翁带上斗笠,穿上蓑衣,安然地享受着垂钓带来的乐趣,惬意极了。 【赏析】 古词里面常常包含一着世间万物,包括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闻的。就连我们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也不知不觉用到了五官功能。张志和的这首词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词里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还有春天清新的味道,你能闻到吗?试着到词中去闻一闻,仔细读一读,你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启示】

张志和《渔歌子》里描写了秀丽的山水和美好的田园式生活,呈现了一幅安宁、幸福的画面,这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一爱一自然、向往人生自一由的美好情怀。诗人感悟人生、追求悠然脱俗、富有情趣的生活也得到了淋一漓尽致的展现。

渔歌子张志和

渔歌子张志和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 张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烟波钓徒,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金华人。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学文化熏陶。后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今江西南昌西南)为尉官。

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其兄鹤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遁世不还,写了一首《渔父歌》召其归来,张志和听从兄长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简朴,不修边幅。常去水滨河溪效法姜太公无饵垂鱼。如此逍遥隐居生活10年。 唐大历9年秋冬,颜真卿偕同门生、弟侄、宾客前来平望驿游览,大家饮酒作词,畅酣淋漓,张志和酒酣耳热,忘乎所以,飘然若仙,他乘兴要为众人表演水上游戏,不幸溺水而亡。颜真卿为其撰写碑铭。 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箬,一种竹子。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8、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 9、不须:不一定要。 10、斜风:微风。

张志和的诗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

张志和的诗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 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胖。 青箬笠,绿蓑衣,歪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词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塞山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山 水秀丽、花红柳绿的春天长卷。白鹭在西塞山前,展翅飞行,使这个 鱼米之乡更显得生机盎然。春天是一年中最富生机与活力的漂亮季节,有山的地方便少不了流水,当然也少不了桃花。作者没有细致地刻画 桃花如何美艳,流水如何澄碧,仅以“桃花流水”四字概括。桃花盛 开的时候,雨水比较多,几场春雨过后,河水上涨,鱼群也多了起来,正是“鳜鱼胖”的时候。“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 大鳞细,呈黄褐色。既有如此胖美的鳜鱼,渔夫怎会不流连忘返呢? “青箬笠,绿蓑衣,歪风细雨不须归”三句,描写了一位典型的 渔翁形象。他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在歪风细雨中,悠 然地垂钓。他似乎已经沉迷在优美的春景中了,以至于下雨都不想回家。“青箬笠,绿蓑衣”,刻画人物的衣着,这青绿之色都是大自然 的本色,符合渔翁寄情山水的心境;“歪风细雨”则是人物所处的环境,“歪风”不是狂风,是那种轻微柔和的春风,“细雨”当然也不 是大雨,而是那种细密轻柔的春雨,在这和风细雨中,又有着箬笠、 蓑衣遮风挡雨,“不须归”就显得极其自然了;“不须归”则状人物 的心理,这是全词的点题之笔,也是作者的明志之笔。相传张志和垂 钓时,常“不设饵”,可谓渔翁之意不在鱼,而在山水也。所以,词

中所刻画的遁迹江湖、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正是作者的自 我写照。 扩展阅读:张志和的诗词 张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词并有较大影响的词人之一,他的《渔父词》源于吴地吴歌中的渔歌,他的五首《渔父》词,特别是第一首,词调 与意境完全相符,再衬之以美好的自然山水,境高韵远,很有艺术魅力,因此广为传诵。晚唐释德成39首《渔父拨棹子》中,有36首的 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亦有《渔父》词十 八首,不仅其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并直接运用到道教的术 语中。此后的和凝、欧阳炯、李珣、李煜所作《渔父》,其内容大同 小异。均受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可见对后世的词人影响之大。 张志和的《渔父词》问世仅七年时间就传到了日本,嵯峨天皇读 后备加赞赏,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并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 起列入日本的教科书。 张志和的《渔父词》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填词历史和以后词人的风 格曲调,吴越一带的地方戏曲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同时对海 外汉诗人的影响更大,直接开启了日本填词历史的先河。 扩展阅读:人物评价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张志和,或号烟波子,常渔钓于洞庭湖。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 高节,以《渔歌》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像,人物、舟船、 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为世之雅律,深得其态。……非画之本法,故目为逸品,盖前古未之有也,故书之。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志和性高迈,自为《渔歌》,便画之,甚有逸思。 ●唐·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

渔歌子-张志和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这种文体,学习《渔歌子》这首词的知识,如特点、来历、地位等。 2、学习生字“鹭、笠、蓑”,根据词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 3、在朗读中找出景物,想象画面,理解词意。(重点) 4、有感情朗读词,并结合对词的了解,学会吟唱,从中体会词人悠闲、愉悦的心情。(重点) 一、认识词牌名 师:我们学过的第一首词还记得是哪一首吗?生:《忆江南》 师:不错。《忆江南》的学习,让我们对“词”这一种文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谁来说说我们学过的词的特点? 生回忆。(教师出示“词”的课件,适时补充:1、词句式不相等,有长短句。2词的题目是词牌名)(《忆江南》本就是讲回忆江南风光,因此词牌名表本意,也作为了词题。) 师:在刚刚的课前三分钟,两位同学同样给我们分享的是一首词,而且啊,还和我们今天学习内容颇有渊源,让我们快速进入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手指课题) 师:刚刚老师听见了两种不同的声音,给你们模仿一下。(读《渔歌子》中“子”的不同读法。)你们认为是哪种?

师:(出示课件:区别“汉子、鬼子”和“孔子”)汉子、鬼子中的“子”是后缀,无意,读轻声;孔子中的“子”表示“老师”,有实际意思,应读z?。在《渔歌子》中的“子”即“曲”,有实际意义。所以读……生:子z?。 师:再一起齐读课题。(手指黑板) 师:预习过的同学会发现《渔歌子》里有长短句,所以这是一首词(师生一起回答) 师:这里的《渔歌子》是这首词的……?生:词牌名。 师:词牌名下还有没有另外的题目?生:没有。 师:所以渔歌子就是表明本首词的本意。那谁来说说,“渔歌子” 是什么意思? 生:1、渔翁唱的歌曲。2、渔歌曲3、就是渔人唱的小曲子。 师出示课件,解释“渔歌子”含义。这首词原来不叫《渔歌子》,它叫《渔父》,又叫《渔父乐》,后来,配上了曲子,可以唱了,才改叫《渔歌子》,即《渔歌曲》。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板书:曲) 二、吟诵古诗,学习生字。(请生读,给出评分85、90、95分)(一)自由读词,学习生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词,多读几遍,注意字音,读正确、流利。开始吧。 师:有谁来为同学们帮帮忙,读这首词需要注意哪些字音? 生:蓑平舌;鳜的读音;塞的读音。

【唐】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唐】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 【释词】 不须:不想。 归:回去,回家。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 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简单的意思】 白鹭从西塞山前飞过,桃花开了,流水潺潺,鲫鱼又鲜又肥。“我”带着青色的斗笠,穿着绿色的蓑衣,不管有斜风还是有细雨,“我”都不回家。 【品评】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