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目录

课前预习·基础落实

课堂互动·考点突破

课前预习·基础落实

【实验目的】

1.认识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等传感器中的敏感元件。

2.了解传感器在技术上的简单应用。

【实验原理】

(1)传感器是将它感受到的信号(如力、热、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一般是电学量)。

(2)其工作过程如图实Ⅺ-1所示:

【实验器材】

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多用电表、铁架台、烧杯、冷水、热水、小灯泡、学生电源、继电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实验过程】

一、研究热敏电阻的热敏特性

1.实验步骤

(1)按图实Ⅺ-2所示连接好电路,将热敏电阻绝缘处理。

(2)把多用电表置于“欧姆挡”,并选择适当的量程测出烧杯中没有热水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

(3)向烧杯中注入少量的冷水,使热敏电阻浸没在冷水中,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和多用电表测量的热敏电阻的阻值。

(4)将热水分几次注入烧杯中,测出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2.数据处理

(1)根据记录数据,把测量到的温度、电阻值填入下表中,分析热敏电阻的特性。

(2)在图实Ⅺ-3所示坐标系中,粗略画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

(3)根据实验数据和R-t图线,得出结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二、研究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

1.实验步骤

(1)将光电传感器、多用电表、灯泡、滑动变阻器按图实Ⅺ-4所示电路连接好,其中多用电表置于欧姆“×100”挡。

(2)先测出在室内自然光的照射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数据。

(3)打开电源,让小灯泡发光,调节小灯泡的亮度使之逐渐变亮,观察多用电表表盘指针显示电阻阻值的情况,并记录。

(4)用手掌(或黑纸)遮光时电阻值又是多少并记录。

2.数据处理

把记录的结果填入下表中,根据记录数据分析光敏电阻的特性。

结论:光敏电阻的阻值被光照射时发生变化,光照增强电阻变小,光照减弱电阻变大。

【注意事项】

1.在做热敏实验时,加开水后要等一会再测其阻值,以使电阻温度与水温相同,并同时读出水温。

2.在光敏实验中,如果效果不明显,可将电阻部分电路放入带盖的纸盒中,并通过盖上小孔改变射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的多少。

3.欧姆表每次换挡后都要重新调零。

【实验改进】

对于热敏电阻的特性,可用以下实验进行:如图实Ⅻ-5所示,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再将电表的两支表笔与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 T的两端相连,这时表针指在某一刻度,观察下述操作下的指针偏转情况:

1.往R T上擦一些酒精。

2.用吹风机将热风吹向电阻R T。

根据指针偏转方向判定热敏电阻的特性。

【实验分析】

1.1中指针左偏,说明R T的阻值增大。酒精蒸发吸热,温度降低,所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2.2中指针右偏,说明R T的阻值减小。电阻R T温度升高,故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优点:改进后的实验简单易操作,能很快得出结论。

课堂互动·考点突破

考点一热敏电阻的原理及应用

[例1] 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图实Ⅺ-6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 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实Ⅺ-7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 L的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实Ⅺ-6所示的电路,在图实Ⅺ-7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

(2)为了检验R L与t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图实Ⅺ-8上作R L-t关系图线。

(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实Ⅺ-9甲、乙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此时等效电阻R L的阻值为______;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________。

[答案](1)连线如图所示

(2)R L-t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3)115 mA V Ω64.0 ℃(62~66 ℃均正确)

考点二光敏电阻传感器的应用

[例2] 为了节能和环保,一些公共场所使用光控开关控制照明系统。光控开关可采用光敏电阻来控制,光敏电阻是阻值随着光的照度而发生变化的元件(照度可以反映光的强弱,光越强照度越大,照度单位为lx)。某光敏电阻R P在不同照度下的阻值如下表:

(1)根据表中数据,请在给定的坐标系(图实Ⅺ-10)中描绘出阻值随照度变化的曲线,并说明阻值随照度变化的特点。

(2)如图实Ⅺ-11所示,当1、2两端所加电压上升至2 V时,控制开关自动启动照明系统,请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给1、2两端提供电压,要求当天色渐暗照度降低至(lx)时启动照明系统,在虚线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

(不考虑控制开关对所设计电路的影响)提供的器材如下:

光敏电阻R P(符号,阻值见上表);

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定值电阻:R1=10 kΩ,R2=20 kΩ,R3=40 kΩ(限选其中之一并在图中

标出)

开关S及导线若干。

[解析]

(1)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度变化特点:

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度的增大非线性减小。

(2)根据串联电阻的分压关系,E=3 V,

当照度降低至(lx)时,其电压升至2 V,由图线知,此时光敏电阻R P=20 kΩ,U RP=2 V,

串联电阻分压U R=1 V,

由U RP

U R

R P

R

=2得:R=

R P

2

=10 kΩ,

故选定值电阻R1,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考点三传感器在实验中的应用

[例3] 利用传感器可以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等。图实Ⅺ-12甲所示为某同学用传感器做实验得到的小灯泡的U-I关系图线。

(1)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滑动变阻器A(阻值范围0~10 Ω)、滑动变阻器B(阻值范围0~100 Ω)、电动势为6 V的电源(不计内阻)、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该同学做实验时,滑动变阻器选用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请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2)如果将该小灯泡接入丙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流传感器的示数为0.3 A,电源电动势为3 V。则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________ W,电源的内阻为________ Ω。

[答案] (1)A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2)~均可) ~均可)

传感器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一. 实验目的: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二. 基本原理:不同受力方向的两片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 三. 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两片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 压U02=EK/ε2。 四. 需用器件和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 电源、+-4V 电源、万用表 五. 实验步骤: ① 按要求将应变式传感器装与传感器模板上。 ② 按要求进行电路接线,将两个应变片接入桥路。 ③ 进行测量,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六.实验数据 所以可知灵敏度δ=0.3639,非线性误差为δf1=Δm/Y F.s =1.112/65=1.71% 七、思考题: 1、半桥侧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 (1)对边 (2)邻边。 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1)电桥测量原理上存在非线性 (2)应变片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 (3)调零值不是真正为零。 答:都是。但是调零值可以通过记录最初的非零值来消除此误差

金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一. 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片直流全桥的应用电路的标定。 二. 基本原理:电子秤实验原理为实验三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调节 三. 使电路输出的电压值为重量对应值,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 电子秤。 四. 需用器件和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15V 电源、± 4V 电源 五. 实验步骤: 1、按实验一中2的步骤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参考图1-2将四个应变片按正确的接法接成全桥形式,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电桥平衡电位器Rw1,使数显表显示0.00V 。 2、将10只砝码全部置于传感器的托盘上,调节电位器Rw3(增益即满量程调节),使数显表显示为0.200V(2V 档测显)或-0.200V 。 3、拿去托盘上的所有法码,调节电器Rw4(零位调节),使数显表显示为0。000V 或—0。000V 。 4、重复2、3步骤的标定过程,一直到精确为止,把电压量纲V 改为重量量纲g ,就可秤重,成为一台原始的电子秤。 6、根据上表计算误差与非线性误差。 所以可知灵敏度δ=1,非线性误差为δ f1=Δm/Y F.s =0

传感器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一 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一、 实验目的: 了解霍尔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二、基本原理: 金属或半导体薄片置于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具有这种效应的元件成为霍尔元件,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 H =K H IB ,当保持霍尔元件的控制电流恒定,而使霍尔元件在一个均匀梯度的磁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则输出的霍尔电动势为kx U H ,式中k —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这样它就可以用来测量位移。霍尔电动势的极性表示了元件的方向。磁场梯度越大,灵敏度越高;磁场梯度越均匀,输出线性度就越好。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霍尔传感器实验模板、霍尔传感器、±15V 直流电源、测微头、数显单元。 四、实验步骤: 1、将霍尔传感器安装在霍尔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将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入实验模板的插座中,实验板的连接线按图9-1进行。1、3为电源±5V , 2、4为输出。 2、开启电源,调节测微头使霍尔片大致在磁铁中间位置,再调节Rw1使数显表指示为零。 图9-1 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3、测微头往轴向方向推进,每转动0.2mm 记下一个读数,直到读数近似不变,将读数填入表9-1。 表9-1 X (mm ) V(mv)

作出V-X曲线,计算不同线性范围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对传感器要轻拿轻放,绝不可掉到地上。 2、不要将霍尔传感器的激励电压错接成±15V,否则将可能烧毁霍尔元件。 六、思考题: 本实验中霍尔元件位移的线性度实际上反映的时什么量的变化?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数据,根据所得得实验数据做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2、归纳总结霍尔元件的误差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进行补偿。

传感器实验报告.doc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1、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2、实验方法在CSY-998传感器实验仪上验证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 3、实验仪器CSY-998传感器实验仪 4、实验操作方法 所需单元及部件: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孔悬臂梁称重传感器、砝码、一片应变片、F/V表、主、副电源。 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倒±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 (3)根据图1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4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 档,F/V表置20V档。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V表显示为零,等待数分钟后将F/V表置2V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F/V表显示为零。 (4) 将测微头转动到10㎜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行梁的右端即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V/F表显示值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V/F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5) 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V/F表显示的值,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 压值的相应变化。

传感器实验报告1

机 械 工 程 测 试 实 验 报 告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系 专业班级: 机制122 学生姓名: 黄余林 龙杰 李刚 孙龙宇 朱国帅 实验日期: 备,

目录 实验一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1 1 .1 实验目的????????????????????????????????????????????????????????????????????????????????????????????????????????1 1. 2 实验原理????????????????????????????????????????????????????????????????????????????????????????????????????????1 1. 3 实验原理????????????????????????????????????????????????????????????????????????????????????????????????????????1 1. 4 实验步骤????????????????????????????????????????????????????????????????????????????????????????????????????????1 1. 5 注意事项????????????????????????????????????????????????????????????????????????????????????????????????????????3 1. 6试验数据?????????????????????????????????????????????????????????????????????????????????????????????????????????3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交变电流传感器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学案新人教版

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实验目的] 1.认识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等传感器中的敏感元件. 2.了解传感器在科学技术上的简单应用. [实验原理] 1.传感器能够将感受到的物理量(力、热、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一般是电学量). 2.工作过程如图: [实验器材] 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多用电表、铁架台、烧杯、冷水、热水、小灯泡、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实验过程] 1.研究热敏电阻的特性: (1)如图所示连接好电路,将热敏电阻绝缘处理. (2)把多用电表置于“欧姆”挡,并选择适当的倍率测出烧杯中没有热水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 (3)向烧杯中注入少量的冷水,使热敏电阻浸没在冷水中,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和热敏电阻的阻值. (4)将热水分几次注入烧杯中,测出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填表.

(5)画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 (6)根据实验数据和R-t图线,分析得到热敏电阻的特性. 2.研究光敏电阻的特性: (1)将光敏电阻、多用电表、灯泡、滑动变阻器按所示电路连接,其中多用电表置于“欧姆”挡. (2)测出在室内自然光的照射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数据. (3)接通电源,让小灯泡发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的亮度逐渐增强,观察表盘指针显示电阻阻值的情况,并记录. (4)用黑纸遮住光,观察并记录光敏电阻的阻值. 光照强度弱中强无光照射 阻值/Ω (5),光照增强时电阻减小,光照减弱时电阻增大. [注意事项] 1.在做热敏电阻实验时,加开水后要等一会儿再测其阻值,以使电阻温度与水的温度相同,并同时读出水温、热敏电阻的阻值. 2.光敏电阻实验中,如果效果不明显,可将电阻部分电路放入带盖的纸盒中,并通过盖上小孔改变照射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的强度. 3.欧姆表每次换挡后都要重新调零. 命题点1 热敏电阻的性质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探究在25 ℃~80 ℃范围内某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所用器材有:置于温控室(图中虚线区域)中的热敏电阻R T,其标称值(25 ℃ 时的阻值)为900.0 Ω;电源E(6 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量程150 mV);定值电阻R0(阻值20.0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 000 Ω);电阻箱R2(阻值范围0~999.9 Ω);单刀

传感器实验报告 (2)

传感器实验报告(二) 自动化1204班蔡华轩 U201113712 吴昊 U201214545 实验七: 一、实验目的: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 二、基本原理:利用平板电容C=εA/d 和其它结构的关系式通过相应的结 构和测量电路可以选择ε、A、d 中三个参数中,保持二个参数不变,而 只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则可以有测谷物干燥度(ε变)测微小位移(变d)和测量液位(变A)等多种电容传感器。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测微头、相敏 检波、滤波模板、数显单元、直流稳压源。 四、实验步骤: 1、按图6-4 安装示意图将电容传感器装于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上。 2、将电容传感器连线插入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实验线路见图7-1。图 7-1 电容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3、将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的输出端V01 与数显表单元Vi 相接(插入主控 箱Vi 孔),Rw 调节到中间位置。 4、接入±15V 电源,旋动测微头推进电容传感器动极板位置,每间隔0.2mm 图(7-1) 五、思考题: 试设计利用ε的变化测谷物湿度的传感器原理及结构,并叙述一 下在此设计中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原理:通过湿度对介电常数的影响从而影响电容的大小通过电压表现出来,建立起电压变化与湿度的关系从而起到湿度传感器的作用;结构:与电容传感器的结构答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电容面板的面积应适当增大使测量灵敏度更好;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还应包括测量误差,温度对测量的影响等

六:实验数据处理 由excle处理后得图线可知:系统灵敏度S=58.179 非线性误差δf=21.053/353=6.1% 实验八直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霍尔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二、基本原理:霍尔式传感器是一种磁敏传感器,基于霍尔效应原理工作。 它将被测量的磁场变化(或以磁场为媒体)转换成电动势输出。 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H=KHIB,当霍尔元件处在梯度磁场中 运动时,它就可以进行位移测量。图8-1 霍尔效应原理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霍尔传感器实验模板、霍尔传感器、直流源±4V、± 15V、测微头、数显单元。 四、实验步骤: 1、将霍尔传感器按图8-2 安装。霍尔传感器与实验模板的连接 按图8-3 进行。1、3 为电源±4V,2、4 为输出。图8-2 霍尔 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开启电源,调节测微头使霍尔片在磁钢中间位置再调节RW2 使数显表指示为零。

传感器测速实验报告(第一组)

传感器测速实验报告 院系: 班级: 、 小组: 组员: 日期:2013年4月20日

实验二十霍尔转速传感器测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霍尔转速传感器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 利用霍尔效应表达式:U H=K H IB,当被测圆盘上装有N只磁性体时,圆盘每转一周磁场就变化N次。每转一周霍尔电势就同频率相应变化,输出电势通过放大、整形和计数电路就可以测量被测旋转物的转速。 本实验采用3144E开关型霍尔传感器,当转盘上的磁钢转到传感器正下方时,传感器输出低电平,反之输出高电平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霍尔转速传感器、直流电源+5V,转动源2~24V、转动源电源、转速测量部分。 四、实验步骤 1、根据下图所示,将霍尔转速传感器装于转动源的传感器调节支架上,调节探头对准转盘内的磁钢。 图 9-1 霍尔转速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将+15V直流电源加于霍尔转速器的电源输入端,红(+)、黑( ),不能接错。 3、将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插入数显单元F,用来测它的转速。 4、将转速调解中的转速电源引到转动源的电源插孔。 5、将数显表上的转速/频率表波段开关拨到转速档,此时数显表指示电机的转速。 6、调节电压使转速变化,观察数显表转速显示的变化,并记录此刻的转速值。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处理 1、记录频率计输出频率数值如下表所示: 电压(V) 4 5 8 10 15 20 转速(转/分)0 544 930 1245 1810 2264 由以上数据可得:电压的值越大,电机的转速就越快。 六、思考题 1、利用霍尔元件测转速,在测量上是否有所限制? 答:有,测量速度不能过慢,因为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的周期过长,大于读取脉冲信号的电路的工作周期,就会导致计数错误。 2、本实验装置上用了十二只磁钢,能否只用一只磁钢? 答:如果霍尔是单极的,可以只用一只磁钢,但可靠性和精度会差一些;如果霍尔是双极的,那么必须要有一组分别为n/s极的磁钢去开启关断它,那么至少要两只磁钢。

实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第5讲 实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考情直播 (一)、传感器的含义: 传感器是指这样一类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 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把非电学量转换 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器件、转换电路三个部分组成,通过敏感元件获取外界信息并 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输出部分输出,然后经控制器分析处理。 常见的传感器有:光学传感器、热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气敏传感器、超声 波传感器、磁敏传感器等。 (二)、常见的传感器元件: (1)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材料是一种半导体,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 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能变好,即光敏电阻值随光照增强而减小。光敏电阻 能够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它就象人的眼睛,可以看到光线的强弱。 (2)金属热电阻金属热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用金属丝可以制作温度传感器。 它能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3)热敏电阻: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其电阻随温度变化明显,温度 升高电阻减小,如图-1为某一热敏电阻-温度特性曲线。热敏电阻 的灵敏度较好。与热敏电阻相比,金属热电阻的化学稳定性好,测温 范围大,但灵敏度较差。 (4)电容式位移传感器能够把物体的位移这个力学量转换为电容这个电学量。 (5)霍尔元件能够把磁感强度这个磁学量转换为电压这个电学量 (三)、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1、力电传感器 力电传感器主要是利用敏感元件和变阻器把力学信号(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转化为电学 信号(电压、电流等)的仪器。力电传感器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现代科技中,如安装在 导弹、飞机、潜艇和宇宙飞船上的惯性导航系统及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等。 2、 热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热电传感器是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减小(金属热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的原理制成的, 它能用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压这个电学量。如各种家用电器 (空调、冰箱、热水器、饮水机等)的温度控制、火警报警器、恒温箱等。 3、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中的主要部件是光敏电阻或光电管。 非电物理敏感元件 转换器件 转换电路 电学量 → → → →

高中物理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实验检测题

高中物理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实验检测题 1.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 ℃时,系统报警。 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警器(内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I c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 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U,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 00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 000 Ω),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已知U约为18 V,I c约为10 mA;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20 mA时,报警器可能损坏;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60 ℃时阻值为650.0 Ω。 (1)完成待调节的报警系统原理电路图的连线。 (2)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1”或“R2”)。 (3)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 ①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固定的阻值,根据实验要求,这一阻值为________Ω;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选填“a”或“b”)端附近,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开关向________(选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解析:(1)电路图连接如图。 (2)报警器开始报警时,对整个回路有U=I c(R滑+R热),代入数据可得R滑=1 150.0 Ω,因此滑动变 阻器应选择R2。 (3)①在调节过程中,电阻箱起到等效替代热敏电阻的作用,电阻箱的阻值应为报警器报警时热敏电阻 的阻值,即为650.0 Ω。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为限流接法,滑片应置于b端附近,若置于另一端a 时,闭合开关,则电路中的电流I=18 650.0 A≈27.7 mA,超过报警器最大电流20 mA,报警器可能损坏。

传感器综合的实验报告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 利用传感器测量重物质量院系:自动化系 班级:测控1201 班 小组成员:加桑扎西,黄承德 学生:加桑扎西 指导教师:仝卫国 实验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5 年7 月12日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 2、掌握多种传感器应用于电子称的原理。 3、根据不同传感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测给定物体的重量。 4、能根据原理特性分析结果,加深对传感器的认识与应用。 5、测量精度要求达到1%。 二、实验设备、器材 1、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双平行梁、测微器、金属箔式应变片、标准电阻、差动放大器、直流数字电压表。 2、电容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容传感器、电容变换器、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示波器。 3、电涡流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微器、铝测片、铁测片、铜测片、电压表、示波器。 三、传感器工作原理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器的电容量C是的函数,当被测量变化使S、d或 任意一个参数发生变化时,电容量也随之而变,从而可实现由被测量到电容量的转换。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建立在上述关系上的,若保持两个参数不变,仅改变另一参数,

就可以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再转换为电量输出。 差动平行变面积式传感器是由两组定片和一组动片组成。当安装于振动台上的动片上、下改变位置,与两组静片之间的相对面积发生变化,极间电容也发生相应变化,成为差动电容。如将上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1,下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2,当将C X1和C X2接入双T型桥路作为相邻两臂时,桥路的输出电压与电容量的变化有关,即与振动台的位移有关。依据该原理,在振动台上加上砝码可测定重量与桥路输出电压的对应关系,称未知重量物体时只要测得桥路的输出电压即可得出该重物的重量。 2、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涡流式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感应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有关。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已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X距离有关。将阻抗变化经涡流变换器变换成电压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的单值函数。依据该原理可制成电涡流式传感器电子称。3、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工作原理: 应变片应用于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实验中,通过旋转测微器可使双平梁的自由端上、下移动,从而使应变片的受力情况不同,将应变片接于电桥中即可使双平衡的位移转换为电压输出。电桥的四个桥臂电阻R1、R2、R3、R4,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R1、△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1.实验原理 (1)传感器的作用 传感器能够将感受到的物理量(力、热、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一般是电学量)。 (2)传感器的工作过程 通过对某一物理量敏感的元件将感受到的信号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便于测量的信号。例如,光电传感器是利用光敏电阻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热电传感器是利用热敏电阻或金属热电阻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转换后的信号经过电子电路的处理就可达到方便检测、自动控制、遥控等各种目的。 传感器工作的原理可用下图表示: 2.实验器材 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多用电表、铁架台、烧杯、冷水、热水、小灯泡、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3.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研究热敏电阻的热敏特性 ①实验步骤 a.按图所示连接好电路,将热敏电阻绝缘处理。 b.把多用电表置于“欧姆挡”,并选择适当的量程测出烧杯中没有水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 c.向烧杯中注入少量的冷水,使热敏电阻浸没在冷水中,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和多用电表测出的热敏电阻的阻值。 d.将热水分几次注入烧杯中,测出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 ②数据处理 a.根据记录数据,把测量到的温度、电阻阻值填入下表中,分析热敏电阻的特性。

次数 123456 待测量 温度/℃ 电阻/Ω b.在坐标系中,粗略画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 c.根据实验数据和R-t图线,得出结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2)研究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 ①实验步骤 a.将光电传感器、多用电表、灯泡、滑动变阻器按图所示电路连接好,其中多用电表置于“×100”的欧姆挡。 b.先测出在室内自然光的照射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数据。 c.打开电源,让小灯泡发光,调节小灯泡的亮度使之逐渐变亮,观察表盘指针显示电阻阻值的情况,并记录。 d.观察用手掌(或黑纸)遮光时电阻的阻值,并记录。 ②数据处理 把记录的结果填入下表中,根据记录数据分析光敏电阻的特性。 光照强度弱中强无光照射 阻值/Ω 结论:光敏电阻的阻值被光照射时发生变化,光照增强电阻变小,光照减弱电阻变大。 4.注意事项

传感器实验报告

3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人:程昌 09327100 合作人:雷泽雨 09327104 理工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实验时间:2011年5月20日,5月27日 实验地点:1号台 【实验目的】 1.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声音、电压等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3.用基于传感器的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研究电热丝的加热效率。 【实验仪器】 PASCO公司750传感器接口1台,温度传感器1只,电流传感器1只,电压传感器1只,声音传感器1只,功率放大器1台,电阻1只(1k),电容1只(非电解电容,参数不限),二极管1只(非稳压二极管,参数不限),导线若干。 【安全注意事项】 1、插拔传感器的时候需沿轴向平稳插拔,禁止上下或左右摇动插头,否则易损坏750接口。 2、严禁将电流传感器(Current sensor)两端口直接接到750接口或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出 端,使用时必须串联300欧姆以上的电阻。由于电流传感器的内阻很小,直接接信号输出端则电流很大,极易损坏。 3、测量二极管特性时必须串联电阻,因为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小于1V,不串联电阻则电 流很大,容易烧毁,也易损坏电流传感器。 【原理概述】 传感器(sensor或transducer)有时亦被称为换能器、变换器、变送器或探测器,是指那些对被测的某一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的信息具有感受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有用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为了与现代电子技术结合在一起,通常都转换为电信号,特别是电压信号,从而将各种理化量的测量简化为统一的电压测量,易于进一步利用计算机实现各种理化量的自动测量、处理和自动控制。现在,传感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并称为支撑整个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有关传感器的研究也得到深入而广泛的关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可检索到超过2万篇题目中包含“传感器”三字的论文。因此,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 913110200229 姓名:杨薛磊 序号: 83

实验一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 (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 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 1位数显万用表(自备)。 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4 2 四、实验步骤: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由应变式双孔悬臂梁载荷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加热器+5V电源输入口、多芯插头、应变片测量电路、差动放大器组成。实验模板中的R1(传感器的左下)、R2(传感器的右下)、R3(传感器的右上)、R4(传感器的左上)为称重传感器上的应变片输出口;没有文字标记的5个电阻符号是空的无实体,其中4个电阻符号组成电桥模型是为电路初学者组成电桥接线方便而设;R5、R6、R7是350Ω固定电阻,是为应变片组成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半桥)而设的其它桥臂电阻。加热器+5V是传感器上的加热器的电源输入口,做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时用。多芯插头是振动源的振动梁上的应变片输入口,做应变片测量振动实验时用。

最新实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1 2 一、研究热敏电阻的特性 3 1.实验原理 4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欧姆表进行测量和观察. 5 2.实验器材 6 半导体热敏电阻、多用电表、温度计、铁架台、烧杯、凉水和热水. 7 3.实验步骤 8 (1)按图1连接好电路,将热敏电阻绝缘处理; 9 10 图1 11 (2)把多用电表置于欧姆挡,并选择适当的量程测出烧杯中没有水时热敏电阻12 的阻值,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 13 (3)向烧杯中注入少量的冷水,使热敏电阻浸没在冷水中,记下温度计的示数14 和多用电表测量的热敏电阻的阻值; 15 (4)将热水分几次注入烧杯中,测出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 16

4.数据处理 17 在图2坐标系中,粗略画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 18 19 图2 20 5.实验结论 21 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22 6.注意事项 23 实验时,加热水后要等一会儿再测热敏电阻阻值,以使电阻温度与水的温度相24 同,并同时读出水温. 25 二、研究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 26 1.实验原理 2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欧姆表进行测量和观察. 28 2.实验器材 29 光敏电阻、多用电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电源. 30 3.实验步骤 31 (1)将光敏电阻、多用电表、灯泡、滑动变阻器按图3所示电路连接好,其中32 多用电表置于“×100”挡; 33

34 图3 35 (2)先测出在室内自然光的照射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数据; 36 (3)打开电源,让小灯泡发光,调节小灯泡的亮度使之逐渐变亮,观察多用电37 表表盘指针显示光敏电阻阻值的情况,并记录; 38 (4)用手掌(或黑纸)遮光时,观察多用电表表盘指针显示光敏电阻阻值的情况,39 并记录. 40 4.数据处理 41 根据记录数据分析光敏电阻的特性. 42 5.实验结论 43 (1)光敏电阻在暗环境下电阻值很大,强光照射下电阻值很小; 44 (2)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45 6.注意事项 46 (1)实验中,如果效果不明显,可将电阻部分电路放入带盖的纸盒中,并通过47 盖上小孔改变照射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的多少来达到实验目的; 48 (2)欧姆表每次换挡后都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49 50 命题点一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51

高中物理专题-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高中物理专题-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一、实验目的 1.认识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等传感器的特性。 2.了解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二、实验器材 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多用电表、铁架台、烧杯、冷水、热水、小灯泡、学生电源、继电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三、实验步骤 1.热敏特性实验 按如图所示将一热敏电阻连入电路中,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再将电表的两支表笔分别与热敏电阻两端相连.将热敏电阻放入有少量冷水并插有温度计的烧杯中,在欧姆挡上选择适当的倍率,观察表盘所示热敏电阻的阻值;再分几次向烧杯中倒入开水,观察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看看这个热敏电阻的阻值是如何随温度变化的. 2.光敏特性实验 按如图所示将一光敏电阻连入电路中,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再将电表的两支表笔分别与光敏电阻两端相连.在欧姆挡上选择适当的倍率,观察表盘所示光敏电阻的阻值;将手张开放在光敏电阻上方,挡住部分光线,观察表盘所示光敏电阻的阻值;上下移动手掌,观察表盘所示光敏电阻的阻值,总结一下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线发生

怎样的变化. 3.光电计数的基本原理 下图是利用光敏电阻自动计数的示意图,其中A是发光仪器,B是接收光信号的仪器,B中的主要元件是光电传感器——光敏电阻.当传送带上没有物品挡住由A射向B的光信号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供给信号处理系统的电压变高,这种高低交替变化的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系统的处理,就会自动将其转化相应的数字,实现自动计数的功能. 考点一热敏电阻的原理及应用 [典例1]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如图实-11-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 L的阻值,测量电路器材如图实-11-2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 L的测量结果如表所示。 图实-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Contiki mac协议与xmac协议的比较 1.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节点由电池供电,其能力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以及其他各种因素,节点能源一般不可补充。因而降低能耗、延长节点使用寿命是所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 WSN中的能量能耗主要包括通信能耗、感知能耗和计算能耗,其中通信能耗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减少通信能耗是延长网络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同时,研究表明节点通信时Radio 模块在数据收发和空闲侦听时的能耗几乎相同,所以要想节能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Radio 模块的侦听时间(收发时间不能减少),及减小占空比。 传统的无线网络中,主要考虑到问题是高吞吐量、低延时等,不需要考虑能量消耗,Radio 模块不需要关闭,所以传统无线网络MAC协议无法直接应用于WSN,各种针对传感器网络特点的MAC协议相继提出。现有的WSN MAC协议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 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根据信道访问策略的不同可以分为: X-MAC协议 X-MAC协议也基于B-MAC协议的改进,改进了其前导序列过长的问题,将前导序列分割成许多频闪前导(strobed preamble),在每个频闪前导中嵌入目的地址信息,非接收节点尽早丢弃分组并睡眠。 X-MAC在发送两个相邻的频闪序列之间插入一个侦听信道间隔,用以侦听接收节点的唤醒标识。接收节点利用频闪前导之间的时间间隔,向发送节点发送早期确认,发送节点收到早

期确认后立即发送数据分组,避免发送节点过度前导和接收节点过度侦听。 X-MAC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算法,根据网络流量变化动态调整节点的占空比,以减少单跳延时。 优点: X-MAC最大的优点是不再需要发送一个完整长度的前导序列来唤醒接收节点,因而发送延时和收发能耗都比较小;节点只需监听一个频闪前导就能转入睡眠。 缺点: 节点每次醒来探测信道的时间有所增加,这使得协议在低负载网络中能耗性比较差。而且分组长度、数据发送速率等协议参数还需进一步确定 X-MAC原理图如图3所示: ContikiMAC协议 一.ContikiMAC协议中使用的主要机制: 1.时间划分

传感器实验报告

实验一 箔式应变片性能 一、实验目地: 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了解实际使用的应变电桥的性能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在单臂直流电桥、半桥、全桥里的性能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被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 1、R 2、R 3、R 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 1/R 1、△R 2/R 2、△R 3/R 3、△R 4/R 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R ΔR R = ∑;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R R R Δ2=∑;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 1=R 2=R 3=R 4=R ,R R R Δ4=∑。 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得出测试电桥的输出电压近似等于1/4·E ·∑R ,电桥灵敏度Ku =V /△R /R ,于是对应于单臂、半桥和全桥的电压灵敏度度分别为1/4E 、1/2E 和E.。由此可知,当E 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及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

关。 三、实验所需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4V 档)、电桥、差动放大器、箔式应变片、砝码(20g )、电压表(±4v )。 四、实验步骤: 1、调零 开启仪器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至100倍(顺时针方向旋到底),“+、-”输入端用实验线对地短路。输出端接数字电压表,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拔掉实验线。调零后电位器位置不要变化。 2、按图(1)将实验部件用实验线连接成测试桥路。桥路中R 1、R 2、R 3、和W D 为电桥中的固定电阻和直流调平衡电位器,R 为应变片(可任选上、下梁中的一片工作片)。直流激励电源为±4V 。 图 (1) 3、确认接线无误后开启仪器电源,并预热数分钟。 +-

传感器实验报告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灵敏度特性的研究 ——实验报告 院系:0611 姓名:张弢 学号:PB06210013 台号:1 实验要求: ● 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 ● 研究比较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配合不同转换和测量电路的灵敏度特性。 ● 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要求。 数据处理: 1.求单臂,半桥,全桥的灵敏度 (一)单臂电桥 0.0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Y = A + B * X w/kg V/v 注:图中黑点及黑线为加砝码时测量数据,红点及红线为减砝码时测量的数据。

用逐差法计算: S 增= 5 i+5i 1 V -V 5*5*0.02 i =∑=0.293/0.5=0.586(V/kg ) S 降=5 i+5i 1V -V 5*5*0.02 i =∑ =0.241/0.5=0.482(V/kg ) S=w V 平均=5i+5i 1V -V 5*5*0.02 i =∑=0.267/0.5=0.534(V/kg ) 分析:由图可知,砝码增加时的灵敏度比砝码减少时的灵敏度高。在读取减砝码时的数据时发现,砝码越少,数据与加砝码时差别越大,原因可能是由于旧机器使用时间长,设备老化,在拿掉砝码时,应变片的形变没有彻底恢复到放砝码前,仍有较大形变。 (二)半桥电路 0.000.050.100.150.20 0.00 0.05 0.10 0.15 0.20 w/kg V/v X Axis Title 注:图中黑点及黑线为加砝码时测量数据,红点及红线为减砝码时测量的数据。

传感器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一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霍尔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二、基本原理: 金属或半导体薄片置于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的方向上将产生 电动势,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具有这种效应的元件成为霍尔元件,根据霍尔效应,霍 尔电势 U H= K H IB ,当保持霍尔元件的控制电流恒定,而使霍尔元件在一个均匀梯度的磁场中 沿水平方向移动,则输出的霍尔电动势为U H kx ,式中k—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这样它就 可以用来测量位移。霍尔电动势的极性表示了元件的方向。磁场梯度越大,灵敏度越高;磁场 梯度越均匀,输出线性度就越好。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霍尔传感器实验模板、霍尔传感器、±15V 直流电源、测微头、数显单元。 四、实验步骤: 1、将霍尔传感器安装在霍尔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将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入实验模板的插座 中,实验板的连接线按图9-1进行。 1、 3 为电源±5V , 2、4 为输出。 2、开启电源,调节测微头使霍尔片大致在磁铁中间位置,再调节Rw1 使数显表指示为零。 图 9-1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3、测微头往轴向方向推进,每转动0.2mm 记下一个读数,直到读数近似不变,将读数填 入表 9-1。 表9- 1 X ( mm) V(mv)

作出 V-X 曲线,计算不同线性范围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对传感器要轻拿轻放,绝不可掉到地上。 2、不要将霍尔传感器的激励电压错接成±15V ,否则将可能烧毁霍尔元件。 六、思考题: 本实验中霍尔元件位移的线性度实际上反映的时什么量的变化?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数据,根据所得得实验数据做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2、归纳总结霍尔元件的误差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进行补偿。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一、研究热敏电阻的特性 1.实验原理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欧姆表进行测量和观察. 2.实验器材 半导体热敏电阻、多用电表、温度计、铁架台、烧杯、凉水和热水. 3.实验步骤 (1)按图1连接好电路,将热敏电阻绝缘处理; 图1 (2)把多用电表置于欧姆挡,并选择适当的量程测出烧杯中没有水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 (3)向烧杯中注入少量的冷水,使热敏电阻浸没在冷水中,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和多用电表测量的热敏电阻的阻值; (4)将热水分几次注入烧杯中,测出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 4.数据处理 在图2坐标系中,粗略画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 图2 5.实验结论 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6.注意事项 实验时,加热水后要等一会儿再测热敏电阻阻值,以使电阻温度与水的温度相同,并同时读出水温.

二、研究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 1.实验原理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欧姆表进行测量和观察. 2.实验器材 光敏电阻、多用电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电源. 3.实验步骤 (1)将光敏电阻、多用电表、灯泡、滑动变阻器按图3所示电路连接好,其中多用电表置于“×100”挡; 图3 (2)先测出在室内自然光的照射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数据; (3)打开电源,让小灯泡发光,调节小灯泡的亮度使之逐渐变亮,观察多用电表表盘指针显示光敏电阻阻值的情况,并记录; (4)用手掌(或黑纸)遮光时,观察多用电表表盘指针显示光敏电阻阻值的情况,并记录. 4.数据处理 根据记录数据分析光敏电阻的特性. 5.实验结论 (1)光敏电阻在暗环境下电阻值很大,强光照射下电阻值很小; (2)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6.注意事项 (1)实验中,如果效果不明显,可将电阻部分电路放入带盖的纸盒中,并通过盖上小孔改变照射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的多少来达到实验目的; (2)欧姆表每次换挡后都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命题点一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例1(2016·全国卷Ⅰ·23)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 ℃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警器(内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I c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 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U,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 00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 000 Ω),单刀双掷开关一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