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C
- 格式:docx
- 大小:93.38 KB
- 文档页数:8
《应用统计学》第一阶段作业一、 选择题1. 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组距与频数如下: 组 距]20,10( ]30,20( ]40,30( ]50,40( ]60,50( ]70,60( 频 数2 3 4 5 4 2 则样本在]50,10(上的频率为( D) A .201 B .41 C .21 D .107 2. 对总数为N 的一批零件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若每个零件被抽取的概率为0.25,则N 等于 ( B )A. 100B. 120C. 150D. 2003. 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用下面的条件图表示,根据条形图可得这50名学生这一天平均每人的课外阅读时间为 ( B )051015200小时1小时2小时0小时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A 0.6小时B 0.9小时C 1.0小时D 1.5小时4.一个样本的方差是])15()15()15[(101S 21022212-+⋅⋅⋅+-+-=x x x ,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与样本容量分别是 ( C )A .10,10B .6,15C .15.10D .由1021x x ,x ⋅⋅⋅确定,10 5.从甲、乙两种玉米苗中各抽10株,测得它们的株高分别如下:(单位:cm )甲 25 41 40 37 22 14 19 39 21 42乙 27 16 44 27 44 16 40 40 16 40根据以上数据估计 ( D )A .甲种玉米比乙种玉米不仅长得高而且长得整齐B .乙种玉米比甲种玉米不仅长得高而且长得整齐C .甲种玉米比乙种玉米长得高但长势没有乙整齐D .乙种玉米比甲种玉米长得高但长势没有甲整齐二、 简答题1.用公式表示概率的三大性质性质2 0()1≤≤P A性质3 ()1,()0P PΩ=Φ=2. 写出几种常用随机变量分布离散型: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连续型: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其他分布三、计算题某学院数学课程考试成绩资料如下: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60~70 1570~80 3080~90 2590~100 10合计80计算考试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均值和标准差。
(一) 单选题1. 某流水生产线有前后衔接的五道工序。
某日各工序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5%、92%、90%、85%、80%,则整个流水生产线每道工序产品的平均合格率( )。
(A)88.40%(B)90%(C)88.24%(D)89.12%参考答案: (C)2. 数组8,4,6,2,10,15的中位数是( )。
(A) 6(B) 2 (C) 7 (D) 4参考答案: (C)3. 数组72,76,77,78,80,81,81,84,84,85,87的极差是( )。
(A) 12(B) 13 (C) 14 (D) 15参考答案: (D)4.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 )。
(A) 0(B) 0.5 (C) 1 (D) 100参考答案: (C)5. 偏态系数的变动范围为( )。
(A)[0,1](B)[-1,1](C)[-3,3](D)[-2,2]参考答案: (C)6. 犯“弃真”与“取伪”错误的概率的关系是( )。
(A) 此大彼小(B) 同样大小 (C) 之和为1 (D) 没关系参考答案: (A)7. 假设检验的基本依据( )。
(A) 小概率原理(B) 反证法原理 (C) 归纳法原理 (D) 演绎法原理参考答案: (A)8. 某生产班组每人的日生产量如表,则该班组工人平均日生产量( )。
(A) 15(B) 16 (C) 17 (D) 16.5参考答案: (B)9. 总体方差已知,关于均值的检验是( )。
(A) 检验(B) 检验 (C) 检验 (D)检验参考答案: (A)10.对于任意两个事件,有( )。
(A )(B )(C )(D )参考答案: (A)11. ( )是计算平均指标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A)算术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综合平均数参考答案:(A)12. 有概率作保证的估计方法是( )。
(A)点估计(B)区间估计(C)矩估计(D)参数估计参考答案:(B)13. 次数分布曲线为正态曲线时偏度为( )。
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参数)A.参数B.总体C.样本D.统计量2.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分类数据)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数值型变量3.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顺序数据)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数值型变量4.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A.参数B.统计量C.变量D.变量值5.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整群抽样)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6.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分层抽样)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7.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68%)A.68%B.95%C.99%D.100%8.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大约有(95%)A.68%B.95%C.99%D.100%9.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10.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离散系数)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11.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峰态系数的值(等于0)A.等于0B.大于0C.小于0D.等于112.如果峰态系数k>0,表明该组数据是(尖峰分布)A.尖峰分布B.扁平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13.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则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赞成)A.赞成B.69C.中立D.221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未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那么该班考试分数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64.5和78.5)A.64.5和78.5B.67.5和71.5C.64.5和71.5D.64.5和67.515.某行业中随机抽取10家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是: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7.95)A.28.46B.30.20C.27.95D.28.1216.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4,平均数为20,则标准差为(8)A.80B.0.02C.4D.8 方差:1)(122--=∑=nxxsnii;离散系数:xsvs=17.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均值为(µ)A.µB.XC.2σ D.n2σ18.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方差为(n2σ)A.µB.XC.2σ D.n2σ19.假设总体服从均匀分布,从此总体中抽取容量为36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正态分布)A.服从非正态分布B.近似正态分布C.服从均匀分布D.服从2χ分布20.总体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此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的均值和标准误差分别为(50,1)A.50,8B.50,1C.50,4D.8,821.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正态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2χ分布 D.F分布22.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t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2χ分布 D.F分布23.根据两个匹配的小样本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使用的分布是(t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2χ分布 D.F分布24.估计两个总体方差比的置信区间时,使用的分布是(F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2χ分布 D.F分布25.一种零件的标准长度5cm,要检验某天生产的零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H0:µ=5,H1: µ≠5)A.H0:µ=5,H1: µ≠5B.H0:µ≠5,H1: µ=5C.H0:µ≤5,H1: µ≥5D.H0:µ≥5,H1: µ≤526.一项研究表明,中学生中吸烟的比例高达30%,为检验这一说法是否属实,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H0:π=30%,H1:π≠30%)A.H0:µ=30%,H1: µ≠30%B.H0:π=30%,H1:π≠30%C.H0:π≥30%,H1:π≤30%D. H0:π≤30%,H1:π≥30%27.列联分析是利用列联表来研究(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A.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B.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C.一个分类变量和一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D.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分布28.设R 为列联表的行数,C 为列联表的列数,则2χ分布的自由度为((R-1)×(C-1))A.RB.CC.R×CD.(R-1)×(C-1) 29.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A.各总体是否存在方差B.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C.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D.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30.组间误差是衡量不同水平下各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既包括随机误差,又包括系统误差)A.只包括随机误差B.只包括系统误差C.既包括随机误差,又包括系统误差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 31.组内误差是衡量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只包括随机误差)A.只包括随机误差B.只包括系统误差C.既包括随机误差,又包括系统误差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 32.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指只涉及(一个分类型自变量)A.一个分类型自变量B.一个数值型自变量C.两个分类型自变量D.两个数值型因变量33.双因素方差分析涉及(两个分类型自变量)A.两个分类型自变量B.两个数值型自变量C.两个分类型因变量D.两个数值型因变量34.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一个样本中各观测值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组内平方和) A.组间平方和 B.组内平方和 C.总平方和 D.水平项平方和 35.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各个样本均值之间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组间平方和) A.误差项平方和 B.组内平方和 C.组间平方和 D.总平方和 36.如果一个变量的取值完全依赖于另一个变量,各观测点落在一条直线上,称为两个变量之间为(完全相关关系)A.完全相关关系B.正线性相关关系C.非线性相关关系D.负线性相关关系37.如果相关系数r =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A.相关程度很低B.不存在任何关系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38.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iβ的实际意义是(当x变量1个单位时,y 增加的总数量)A.当x=0时,y 的平均变动数量B.当x 变动1个单位时,y 的平均变动数量C.当x 变动1个单位时,y 增加的总数量D.当y 变动1个单位时,x 的平均变动数量39.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拟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回归系数75.11-=β表示(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A.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B.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C.产品成本每变动1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D.时间每减少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40.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统计量是(判定系数)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C.判定系数D.估计标准误差 41.各实际观测值(yi )与回归值(i yˆ)的离差平方和称为(残差平方和)A.总变差平方和B.残差平方和C.回归平方和D.判定系数 42.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称为(判定系数)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C.判定系数D.估计标准误差 43.若两个变量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则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R2的取值范围是([0,1])A.[0,1]B.[-1,0]C.[-1,1]D.小于0的任意数 44.若变量x 与y 之间的相关系数r =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判定系数R2=0)A.判定系数R2=1B.判定系数R2=0C.回归系数1ˆ1=βD.估计标准误差se =045.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k k i x x y βββˆˆˆˆ110+++=Λ中,回归系数i βˆ表示(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自变量x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 的平均变动额为i βˆ)A.自变量x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 的平均变动额为i βˆB.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自变量x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 的平均变动额为i βˆC.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自变量x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 的变动总额为i βˆD.因变量y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xi 的变动总额为i βˆ46.设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k k i x x y βββˆˆˆˆ110+++=Λ中,若自变量xi 的回归系数i βˆ的取值接近0,这表明(自变量xi 对因变量y 的影响不显著)A.因变量y 对自变量xi 的影响不显著B.因变量y 对自变量xi 的影响显著C.自变量xi 对因变量y 的影响不显著D.自变量xi 对因变量y 的影响显著47.指数平滑法适合于预测(平稳序列)A.平稳序列B.非平稳序列C.有趋势成分的序列D.有季节成分的序列48.移动平均法适合于预测(平稳序列)A.平稳序列B.非平稳序列C.有趋势成分的序列D.有季节成分的序列49.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为t b b Y 10ˆ+=,若1b 为负数,表明该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水平趋势D.随机波动 50.对某一时间序列拟合的直线趋势方程为x b b Y t 10ˆ+=,如果b1的值等于0,则表明该序列(没有趋势)A.没有趋势B.有上升趋势C.有下降趋势 D ,有非线性趋势二、简答题1.简要区别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答: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方法。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二)<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 ×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 ×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 )b5E2RGbCAP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 √)二、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 )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 D)。
统计学原理考试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不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A. 总体。
B. 样本。
C. 参数。
D. 统计量。
2. 在统计学中,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字指标称为什么?A. 参数。
B. 样本。
C. 统计量。
D. 方差。
3. 下列哪个不是描述数据集中心位置的统计量?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标准差。
4. 如果一个数据集的标准差很大,表示什么?A. 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大。
B. 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小。
C. 数据集的中心位置偏移。
D. 数据集的分布形状不规则。
5. 在统计学中,概率分布的形状是由哪个参数控制的?A. 均值。
B. 标准差。
C. 方差。
D. 自由度。
二、填空题。
1. 样本容量为100,样本均值为30,总体标准差为5,样本标准误差为?答,0.5。
2. 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5,下四分位数为30,上四分位数为40,该组数据的四分位差为?答,10。
3. 某随机变量X的期望为20,方差为16,标准差为?答,4。
4. 在正态分布曲线上,距离均值两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占比约为?答,95.44%。
5. 在t分布中,自由度为10时,t分布的峰度为?答,3。
三、简答题。
1. 请解释参数和统计量的区别。
答,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字指标,如总体均值、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字指标,如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等。
参数是对总体进行推断的依据,而统计量是对样本进行推断的依据。
2. 请解释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
答,正态分布曲线是一个钟形曲线,以均值为中心对称,曲线两侧尾部逐渐下降。
正态分布曲线的均值、中位数、众数重合,曲线的标准差决定了曲线的宽窄。
在正态分布曲线上,距离均值一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占比约为68%,距离均值两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占比约为95.44%,距离均值三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占比约为99.73%。
3. 请解释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区别。
答,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区别在于t分布是以样本容量为自由度的分布,而正态分布是以总体为基础的分布。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A一、单选题1.(4分)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A. 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 产品按品种分组• C. 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 人口按年龄分组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B解析标志的分组2.(4分)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的数据是( )• A. 比率变量• B. 名称变量• C. 等距变量• D. 顺序变量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D解析顺序变量的概念3.(4分)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 A. 作用不同• B. 组织方式不同• C. 灵活程度不同• D.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D解析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4.(4分)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的数据是( )• A. 比率变量• B. 名称变量• C. 等距变量• D. 顺序变量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A解析比率变量的概念5.(4分)描述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是( )• A. 平均数和标准差• B. 方差和标准差• C. 统计量• D. 参数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D解析统计指标的理解6.(4分)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的( )• A. 集中程度• B. 离中程度• C. 一般水平• D. 变动程度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B解析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7.(4分)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是( )• A. 削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 B. 削弱长期的基本因素引起的波动• C. 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D. 预测未来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A解析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8.(4分)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 产量• B. 人口数• C. 销售额• D. 出勤率纠错得分:0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D解析质量指标的分类9.(4分)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灯泡,此种检验属于( )• A. 纯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C解析抽样方法的应用10.(4分)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B解析编制总指数11.(4分)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A. r=0• B. |r|=1• C. -1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答案B解析相关系数12.(4分)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 A.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D解析总量指标的分类13.(4分)交替标志方差的最大值为()• A. 1• B. 0.5• C. 0.25• D. 0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C解析交替标志方差14.(4分)平均发展速度是( )•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几何平均数• D. 增长速度加上100%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C解析平均发展速度的概念15.(4分)身高、体重、反应时的物理量属于( )• A. 比率变量• B. 名称变量• C. 等距变量• D. 顺序变量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A解析比率变量的概念二、判断1.(4分)当全及总体单位数很大时,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的抽样平均误差相差无几()•正确纠错得分:0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错误解析抽样平均误差的区分2.(4分)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正确•错误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错误解析数量指标的概念3.(4分)一般情况下,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简单相加之和不等于零()•正确•错误纠错得分:0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正确解析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4.(4分)计算环比增长速度的时间数列中,各期的基数相同()•正确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错误解析计算环比增长速度5.(4分)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数指数有变形关系()•正确•错误纠错得分:4知识点:统计学原理收起解析答案正确解析综合指数与平均数指数6.(4分)已知某市的工业总产值1981年至198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5%、9%、11%和6%,则这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6.97%。
统计学原理形考作业一:(第一~三章)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C2、B3、B4、D5、D6、D7、A8、C9、B三、多项选择题1、AD2、BCE3、ACE4、BCE5、BCE6、ACD四、简答题1、标志是总体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和特征,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如“性别”,“籍贯”;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相应的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如“男”“杭州”;数量标志表现,如“20岁”,“2000元”。
2、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用来代表总体的那部分单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样本中的单位来自总体;(2)样本是非唯一的;(3)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4)样本具有客观性。
3、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
全面统计报表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项目更多。
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就可通过普查来解决。
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常组织,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要靠全面统计报表。
4、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调查对象是由调查目的决定的,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互相变换。
填报单位是负责上报调查资料的单位,填报单位与调查单位有时候一致,有时候不一致。
《统计学原理》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研究在( B )阶段的方法属于大量观察法。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2,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那么每一个工人就是( A )。
A,总体单位 B,数量标志 C,指标 D,报告单位3,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1800元和2500元,这几个数字是( C )。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4,变异的涵义是( A )。
A,统计中标志的不同表现。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
5,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D )。
A,老王今年55岁。
B,钢材 C,宁波至北京机票1480元。
D,公司今年利润50万。
6,某市进行一次零售业质量与价格抽查,其调查单位是( C )。
A,该市所有食品商店 B,每一个食品商店 C,每一种零售食品 D,全部零售食品7,某市组织一次物价大检查,要求12月1日至12月15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则是( B )。
A,调查时间 B,调查期限 C,标准时间 D,登记时间8,规定普查标准时点旨在保证调查的( A )。
A,准确性 B,时效性 C,周期性 D,可比性9,对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应采用( D )的方法。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普查 D,抽样检验10,对现象总体最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要推( D )单位。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11,某市工业企业2004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时间规定在2005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1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二、填空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问题有自己的特点,即(数量性)、总体性和(变异性)三个。
《中级财务会计》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重要的财经类专业课程,它涉及到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处理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编制等内容。
在期末考试之际,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中级财务会计》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门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资产的是()。
A. 已过期且不可退回的原材料 B. 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C. 受托代销的商品 D.受到灾害而造成损失的固定资产正确答案是:A. 已过期且不可退回的原材料。
2、企业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商品,其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为()。
A. 收到货款的当天B. 商品发出的当天C. 收到款项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当天D. 收到款项的次日正确答案是:C. 收到款项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当天。
3、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企业产品成本的是()。
A. 直接材料费用B. 直接人工费用C. 间接制造费用D. 期间费用正确答案是:D. 期间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存货范围的有()。
A. 原材料 B. 低值易耗品 C. 委托加工材料 D. 在途物资正确答案是:A. 原材料,B. 低值易耗品,C. 委托加工材料,D. 在途物资。
2、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A. 直接材料费用 B. 直接人工费用 C. 制造费用 D. 管理费用正确答案是:A. 直接材料费用,B. 直接人工费用,C. 制造费用。
3、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是()。
A. 房屋和建筑物 B. 机器设备 C. 运输工具 D. 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正确答案是:A. 房屋和建筑物,B. 机器设备,C. 运输工具。
三、判断题1、企业预收货款的方式销售商品,在收到款项时确认收入。
()正确答案是:错。
企业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商品,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2、企业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正确答案是:对。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单选题描述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称为( )A: 总体平均数B: 期望值C: 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D: 总体期望值单选题次数分配数列是( )A: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单选题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A: 简单随机抽样B: 等距抽样C: 类型抽样D: 整群抽样单选题描述统计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之前,其代表人物是( )A: 高斯和高而顿B: 高尔顿和皮尔逊C: 高斯和皮尔逊D: 高尔顿和费舍单选题总指数的两种计算方式是(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 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D: 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单选题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 男性是品质标志B: 人的年龄是变量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单选题A: 105%B: 104.76%C: 5%D: .76%单选题平均增长速度是()A: 长环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 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 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D: 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单选题普查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工作量大、环节多,相应也加大了( )的可能性A: 登记性误差B: 汇总性误差C: 推断性误差D: 控制性误差单选题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的数据是( )A: 比率变量B: 名称变量C: 等距变量D: 顺序变量单选题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两种属性A: 历史属性B: 物理属性C: 社会属性D: 生物属性单选题.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x与y之间存在着()A: 直线相关关系B: 正相关关系C: 负相关关系D: 曲线相关关系单选题A: 3%B: 10%C: 7.1%D: 107.1%单选题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B: 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C: 对会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 抽选部分地块进行产量调查单选题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A: 前者勿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B: 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C: 两者均需确定D: 两者都勿需确定判断大量观察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它为统计推断、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判断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减少,说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判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判断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的比重无关()判断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判断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判断在简单现象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中,相对量分析一定要用同度量因素,绝对量分析可以不用同度量因素() 判断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判断回归方程yc=a+bх中,数a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方向()判断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单选题描述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称为( )A: 总体平均数B: 期望值C: 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D: 总体期望值单选题次数分配数列是( )A: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单选题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A: 简单随机抽样B: 等距抽样C: 类型抽样D: 整群抽样单选题描述统计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之前,其代表人物是( )A: 高斯和高而顿B: 高尔顿和皮尔逊C: 高斯和皮尔逊D: 高尔顿和费舍单选题总指数的两种计算方式是(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 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D: 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单选题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 男性是品质标志B: 人的年龄是变量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单选题A: 105%B: 104.76%C: 5%D: .76%单选题平均增长速度是()A: 长环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 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 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D: 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单选题普查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工作量大、环节多,相应也加大了( )的可能性A: 登记性误差B: 汇总性误差C: 推断性误差D: 控制性误差单选题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的数据是( )A: 比率变量B: 名称变量C: 等距变量D: 顺序变量单选题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两种属性A: 历史属性B: 物理属性C: 社会属性D: 生物属性单选题.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x与y之间存在着()A: 直线相关关系B: 正相关关系C: 负相关关系D: 曲线相关关系单选题A: 3%B: 10%C: 7.1%D: 107.1%单选题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B: 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C: 对会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 抽选部分地块进行产量调查单选题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A: 前者勿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B: 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C: 两者均需确定D: 两者都勿需确定判断大量观察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它为统计推断、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判断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减少,说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判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判断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的比重无关()判断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判断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判断在简单现象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中,相对量分析一定要用同度量因素,绝对量分析可以不用同度量因素() 判断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判断回归方程yc=a+bх中,数a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方向()判断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单选题描述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称为( )A: 总体平均数B: 期望值C: 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D: 总体期望值单选题次数分配数列是( )A: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单选题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A: 简单随机抽样B: 等距抽样C: 类型抽样D: 整群抽样单选题描述统计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之前,其代表人物是( )A: 高斯和高而顿B: 高尔顿和皮尔逊C: 高斯和皮尔逊D: 高尔顿和费舍单选题总指数的两种计算方式是(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 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D: 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单选题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 男性是品质标志B: 人的年龄是变量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单选题A: 105%B: 104.76%C: 5%D: .76%单选题平均增长速度是()A: 长环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 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 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D: 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单选题普查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工作量大、环节多,相应也加大了( )的可能性A: 登记性误差B: 汇总性误差C: 推断性误差D: 控制性误差单选题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的数据是( )A: 比率变量B: 名称变量C: 等距变量D: 顺序变量单选题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两种属性A: 历史属性B: 物理属性C: 社会属性D: 生物属性单选题.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x与y之间存在着()A: 直线相关关系B: 正相关关系C: 负相关关系D: 曲线相关关系A: 3%B: 10%C: 7.1%D: 107.1%单选题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B: 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C: 对会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 抽选部分地块进行产量调查单选题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A: 前者勿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B: 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C: 两者均需确定D: 两者都勿需确定判断大量观察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它为统计推断、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判断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减少,说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判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判断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的比重无关()判断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判断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判断在简单现象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中,相对量分析一定要用同度量因素,绝对量分析可以不用同度量因素() 判断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判断回归方程yc=a+bх中,数a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方向()判断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单选题描述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称为( )A: 总体平均数B: 期望值C: 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D: 总体期望值单选题次数分配数列是( )A: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单选题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A: 简单随机抽样B: 等距抽样。
直线相关关系正相关关系负相关关系曲线相关关系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负相关关系标准答案:负相关关系总体平均数期望值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总体期望值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标准答案: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3. .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8人,296人和301首末折半法简单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简单平均法标准答案:简单平均法相对指标质量指标平均指标总量指标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总量指标标准答案:总量指标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只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不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不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标准答案: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不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长环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标准答案: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平均指标相对指标总量指标变异指标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总量指标标准答案:总量指标0≤r≤1–1<r</r-1≤r≤1–1≤r≤0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 -1≤r≤1标准答案: -1≤r≤1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此值归入两组均可另立一组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标准答案: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集中程度离中程度一般水平变动程度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离中程度标准答案:离中程度实际误差实际误差的绝对值平均误差程度可能误差范围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平均误差程度标准答案:平均误差程度0.3____0.50.8____0.9±1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 ±1标准答案: ±1资金盈利率劳动生产率合格品率成本降低率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0.0用户解答:成本降低率标准答案:合格品率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标准答案: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分组标志和组距分组和次数分组标志和次数分组和表式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分组和次数标准答案:分组和次数1. 普查一般用来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它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对标准答案:对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0.0用户解答:对标准答案:错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错标准答案:错4. 综合指数一般用实际资料作为权数编制,平均指数只能用推算的比重权数进行加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错标准答案:错5. 大量观察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它为统计推断、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的事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错标准答案:错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对标准答案:对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错标准答案:错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对标准答案:对9.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得分: 4.0用户解答:错标准答案:错错对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错标准答案:错。
《统计学》课程作业第七章相关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当变量x 按一定数值变化时,变量y 也近似地按固定数值变化,这表明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存在着 ( )A 、完全相关关系B 、复相关关系C 、直线相关关系D 、函数关系2. 相关系数的值范围 ( )A 、r -∞<<+∞B 、11r -≤≤+C 、11r -<<+D 、01r ≤≤+3、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联系表现为 ( )A 、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B 、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C 、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深入D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互为条件4、在用一个回归方程进行估计推算时 ( )A 、只能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B 、只能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C 、既可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也可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D 、不需要考虑因变量和自变量问题5、如果估计标准误差0=yx S ,则表明 ( )A 、全部观测值和回归值都不相等B 、回归直线代表性小C 、全部观测值与回归值的离差之积为0D 、全部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6、判断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时,“显著相关”通常是指 ( )A 、5.03.0〈≤rB 、8.05.0〈≤rC 、18.0〈≤rD 、高于0.57、在简单重复随机抽样条件下,欲使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其他要求不变,则样本容量必须 ( )A 、增加2倍B 、增加3倍C 、减少2倍D 、减少3倍8、在回归直线方程bx a y c +=中,b 表示 ( )A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a 的数量B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增加b 的数量C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增加量D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的平均增加量9、配合直线回归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 ( )A 、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自变量是随机变量B 、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变量C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变量D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变量10、当变量x 按一定数值变化时,变量y 也近似地按固定数值变化,这表明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存在着 ( )A 、完全相关关系B 、复相关关系C 、直线相关关系D 、函数关系11、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 )A 、不完全的依存关系B 、完全的依存关系C 、不完全的随机关系D 、完全的随机关系12、对于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变量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Y=a+bx 中,回归系数b( )A 、肯定是正数B 、显著不为0C 、可能为0D 、肯定为负数13、下面的几个式子中,错误的是( )A 、y=40+1.6x r=0.89B 、y=-5-3.8x r=-0.94C 、y=36-2.4x r=0.96D 、y=-36+3.8x r=0.9814、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联系表现在( )A 、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B 、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C 、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深入D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互为条件15、如果估计标准误差0yx S =,则表明( )A 、 全部观测值和回归值都不相等B 、回归值代表性小C 、全部观测值与回归值的离差之积为零D 、全部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二、多项选择题1、相关分析的特点有 () A 、两变量不是对等的B 、两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相关系数C 、相关系数有正负号D 、两变量都是随机的E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和1之间2、如果变量x 与y 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则 () A 、估计标准误差为0=yx S B 、估计标准误差1=yx S C 、相关系数0=r D 、判定系数02=rE 、回归系数0=b3、下列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有( )A 、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B 、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的关系C 、农作物收获量与施肥量的关系D 、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E 、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4、设流通费用率(%)对商品销售额(十万元)的直线回归方程为x y c %02.0%8-= ,这说明 ( )A 、流通费用率与销售额按相反方向变动B 、流通费用率与销售额按相同方向变动C 、商品销售额每增加1万元,流通费用率平均下降0.02%D 、商品销售额每增加10万元,流通费用率平均下降0.02%E 、当商品销售额为10万元时,流通费用率为7.98%5、估计标准误差是 ( )A 、能表明变量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B 、与标准差的计算原理相同C 、表明回归线的代表性D 、指因变量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离差E 、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指标6. 估计标准误差可反映 ( )A.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大小B.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C.估计值的准确程度D.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三、判断题 1、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同号。
武汉轻工大学继续教育学习平台统计学原理(高起本)期末考试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高起本)1.(单选题)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本题2.0分)A.全面调查与专门调查B.定期调查与连续性调查C.连续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D.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答案:D.解析:无.2.(单选题)下列属于统计基本指标的是( )。
(本题2.0分)A.人均粮食产量B.人口出生率C.人口数和粮食产量D.人均消费水平答案:C.解析:无.3.(单选题) 使用统计量估计总体均值的条件是((本题2.0分)A.总体为正态分布B.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C.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未知D.总体为非正态分布且方差未知答案:B.解析:无.4.(单选题)在综合统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归纳、推断和预测的方法是( )。
(本题2.0分)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模型推断法答案:D.解析:无.5.(单选题)统计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本题2.0分)A.搜集统计资料方法的设计B.统计分类和分组的设计C.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D.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设计答案:C.解析:无.6.(单选题)统计指标有如下特点( )。
(本题2.0分)A.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B.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C.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D.科学性、客观性、社会性答案:A.解析:无.7.(单选题)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本题2.0分)A.A全面调查与专门调查B.B定期调查与连续性调查C.C连续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D.D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答案:D.解析:无.8.(单选题)设 zc 为检验统计量的计算值,检验的假设为 H 0 :μ ≥ μ 0 ,H 1 :μ <μ 0 , zc = - 1.96 时,计算出的 P 值为()。
(本题2.0分)A.0.025B.0.05C.0.975D.0.0025答案:A.解析:无.9.(单选题)几乎所有与社会经济现象有关的统计数据都是。
《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一)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和本考核说明。
(四)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应用分析能力的内容按“了解、理解和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占分20%、理解和掌握占分45%、综合应用占分35%。
(五)考试题型及讲解1、单项选择(15题×2分=30分):在列出的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
2、多项选择(5题×2分=10分):在列出的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选择题这部分内容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的运用等。
占全部试题的10%。
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题型、难度、出题的样式可以看本复习指导书,那上面所列的所有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是复习的参照依据、作业、期末复习指导3、判断正误(10题×1分=10分):通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对题目作出正确的判断。
占全部试题的10%。
判断题的难度及内容可以以中央电大编辑部下发的4填空题(10题×1分=10分)5、简答题(4题×3分=12分):考核对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掌握及应用程度。
占全部试题的12%左右。
6、计算题(3题,28分):考核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28%。
做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
计算题参考作业及期末复习指导,但注意计算题一般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原题。
(六)考试应注意的问题1、由于本门课程考试涉及大量的计算题,而且基本上都是大家无法用口算甚至笔算得出结果的,所以本门考试是允许大家带计算器入场的,所以请大家考试时一定要带上计算器。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1. 样本均值的计算
假设有一组数据:7, 8, 9, 10, 11
要计算这组数据的样本均值,首先将数据相加,得到总和:7
+ 8 + 9 + 10 + 11 = 45
然后,将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样本均值:45 / 5 = 9
所以,这组数据的样本均值为9。
2. 方差的计算
假设有一组数据:12, 14, 16, 18, 20
要计算这组数据的方差,首先计算每个数据与样本均值的差值。
样本均值为(12 + 14 + 16 + 18 + 20) / 5 = 16
差值为:12-16 = -4, 14-16 = -2, 16-16 = 0, 18-16 = 2, 20-16 = 4
然后,将差值平方得到如下结果:(-4)^2 = 16, (-2)^2 = 4, 0^2 = 0, 2^2 = 4, 4^2 = 16
计算这些平方结果的和:16 + 4 + 0 + 4 + 16 = 40
最后,将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方差:40 / 5 = 8
所以,这组数据的方差为8。
3. 标准差的计算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前面的例子中,方差为8,所以标准差为√8 ≈ 2.828。
因此,这组数据的标准差为约2.828。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一、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组中值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x生产班组实际产量(件)m工人数mx55 50-60 3 8250 65 60-70 5 6500 75 70-80 8 5250 85 80-90 2 2550 95 90-1002 4750∑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2、 若把上题改成:(作业11P 3)组中值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x生产班组生产工人数(人)f产量xf55 50-60 3 150 65 60-70 5 100 75 70-80 8 70 85 80-90 2 30 95 90以上 250合计∑20400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产品 单位成本(元/件)x 98年产量(件)f 99年成本总额(元)m 98年成本总额xf99年产量mx甲 25 1500 24500 乙 28 1020 28560 丙 3298048000∑试计算该企业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成本。
商品品种 价格(元/件)x 甲市场销售额(元)m 乙市场销售量(件)f 甲销售量mx乙销售额xf 甲 105 73500 1200 乙 120 108000 800 丙 137 150700 700 合计-3322002700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
二、 变异系数比较稳定性、均衡性、平均指标代表性(通常用标准差系数V xσσ=来比较)5、有甲、乙两种水稻,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 乙品种实验资料如下:亩产量(斤)x播种面积(亩)fxf()2x x f -900 1.1 990 11221.1 9500.98552340.91000 0.8 800 0.8 1050 1.2 1260 2881.2 1100 1.0 1100 9801 合计5.0500526245试计算乙品种的平均亩产量,并比较哪一品种的亩产量更具稳定性?6、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班成绩分组资料如下:组中值 按成绩分组x 学生人数fxf ()2x x f -55 60以下 4 220 1600 65 60-70 10 650 1000 75 70-80 25 1875 0 85 80-90 14 1190 1400 95 90-1002 190 800∑2541254800试计算乙班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个班哪个平均成绩更具代表性。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第三次作业(课程代码:00042)1. 某班有50名学生,求该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对50个( )A 变量求平均B 标志求平均C 变量值求平均D 指标求平均 2。
成数与成数方差的关系是( )A 成数越接近1,成数的方差越小B 成数越接近0,成数的方差越大C 成数越接近0.5,成数的方差越小D 成数越接近0。
5,成数的方差越大 3。
在计算哪一种相对指标时,其分子分母有些可以互换( )A 结构相对指标B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C 强度相对指标D 动态相对指标 4。
某企业11月计划单位成本比上月降低5%,实际降低了3%,则计划完成情况为( ) A 超额完成2% B 差2%完成计划 C 完成程度为95% D 超额完成2% 5。
总量指标的计量形式中,实物单位不包括( )A 自然单位B 劳动量单位C 度量衡单位D 复合单位 6. 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 )A 几何平均数B 调和平均数C 算术平均数D 中位数7。
采用四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 A 一项数值 B 二项数值 C 三项数值 D 四项数值 8。
一组数据为右偏分布时,均值、中位数、众数的关系是 ( ) 9。
假设检验中的取伪错误是指( )A 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B 原假设为真时不拒绝原假设C 原假设为伪时拒绝原假设D 原假设为伪时不拒绝原假设 10。
帕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报告期 C 任意时期 D 特定时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
下列指数中质量指数是( )A 产量指数B 价格指数C 销售量指数D 成本指数 劳动生产率指数 12. 两变量之间是高度线性相关的是( )A r =-0。
85B r =0.76C r =0。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C
最终成绩:80.0 仅显示答错的题
一单选题
1. .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8人,296人和301人.则该企业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应用( )计算
首末折半法
简单平均法
几何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0.0
用户解答:加权平均法
标准答案:简单平均法
2. 标志是说明( )
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
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总体质的特征的名称
总体量的特征的名称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
标准答案: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
3. 社会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科学的( )
实验论和理论性的学科
方法论和应用性的学科
系统论和全面性的学科
信息论和社会性的学科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方法论和应用性的学科
标准答案:方法论和应用性的学科
4. 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
结构相对数
动态相对数
比较相对数
强度相对数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动态相对数
标准答案:动态相对数
5. 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 ).
估计标准误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相关系数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相关系数
标准答案:相关系数
6. 描述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称为( )
总体平均数
期望值
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
总体期望值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
标准答案: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
7. 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
抽样调查
普查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典型调查
标准答案:典型调查
8. 统计分组是指对( )
总体单位的分组
总体的分组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分组
一个分组标志的分组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0.0
用户解答: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分组
标准答案:总体的分组
9. 在抽样推断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指标是( )
全距
平均差
标准差
标准差系数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标准差
标准答案:标准差
10. 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为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
标志值
数量指标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数量标志
标准答案:数量标志
11. 在分组时, 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另立一组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标准答案: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12.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产品按品种分组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产品按品种分组
标准答案:产品按品种分组
13. 下列情况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汽车台数
工人人数
工厂数
工业总产值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工业总产值
标准答案:工业总产值
14. 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产品按品种分组
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人口按年龄分组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0.0
用户解答:人口按年龄分组
标准答案:产品按品种分组
15. 某厂有两个车间,1984年甲车间工人平均工资为120元,乙车间为130
元;1985年,甲车间工人在全厂工人中的比重提高,乙车间的比重下降.在两车间工人平均工资没有变化的情况下,1985年全厂总平均工资比1984年全场总平均工资( )
增加
减少
持平
不能作结论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减少
标准答案:减少
二判断题
1.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相互推算()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错
标准答案:错
2.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准上都相同()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错
标准答案:错
3. 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错
标准答案:错
4. 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0.0
用户解答:对
标准答案:错
5. 离散变量只适合于单项式分组.()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错
标准答案:错
6. 当相关系数接近与+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错
标准答案:错
7. 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错
标准答案:错
8. 统计指标是客观事实的具体反映,不具有抽象性()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0.0
用户解答:对
标准答案:错
9. 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减少,说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错
标准答案:错
10. 普查一般用来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它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对
标准答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