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按人文关怀要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按人文关怀要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按人文关怀要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按人文关怀要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按人文关怀要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帮助人确立正确的思想、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人的精神世界问题。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人文关怀要求。然而,现实中诸多不注重人文关怀的现象,影响了教育效果,如:有的靠职权压制人,不尊重人格尊严,不从情感上关爱教育对象,使教育缺乏感召力;有的一味强调牺牲奉献精神,不关注部属正当利益诉求,人为地把品质高尚与个人利益要求对立起来,使教育缺乏生命力;有的光说官话空话,无视部属思想困惑问题解决,使教育缺乏吸引力……。当前,随着改革推进和经济转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徒增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特点和规律,在“三性”上下工夫。

一、讲求艺术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它是一门艺术,只有遵循这种艺术才能达到效果。一是用人格的力量教育人。人格是一个人的灵魂与脊梁,它常常会产生无穷的榜样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者之所以常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的使者”等称号,人格力量是主因。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既来自于讲道理,更来自其良好的品行和修养,做到为人师表。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只会形成“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恶性循环,难以产生人格魅力。二是用情感的力量感染人。情是开启心扉的钥匙,是架起心灵的桥梁,情通才能理达。上下级间应加强沟通联系,注重情感培养,克服颐指气使、以势压人、以权压人方式,学会尊重人,做到以情换情。要注重讲话艺术,富有人情味,谨防语言“带刺”,伤人人格,善于用情真意切、生动有趣的话语滋润人的心田,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打动人、引领人。三是用知识的力量启迪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一个领导对新知识新技能知之甚少,在大众面前道不出多少耐人寻味的道理,必定难以树立威信。因此,领导者平时要博览群书,既要学政治、经济、管理方面知识,又要学心理、

美学、文学艺术方面知识,力争博学多才。这样,为扫除群众的思想“疑点”、“盲点”奠定基础,才会给人以教益和启迪,达到解疑释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效果。

二、突出针对性。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深刻变化,使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抱着“存在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原则,突出针对性。一要正确处理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事实上思想问题的解决往往有赖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时实际问题解决好了,思想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当然,思想问题的解决可以缓解实际问题未解而引发的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或替代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或回避现实问题的解决。凡是群众的愿望和利益诉求是合理的,应尽力给予满足或解决;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要耐心做好说服解释工作。总之,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二要科学分析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一些领导眉毛胡子一把抓,常把心理问题误作思想问题来对待,结果事倍功半。对于心理问题,必须通过科学、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式来渗透教育或通过加强心态预测和心理预警,帮助部属调节心理,改变心理认知、信念、情绪、行为和意志。当然,解决心理问题也需要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间的理解沟通方式。实践证明,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有利于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三要善于对待思想问题与个性问题。有的领导错误地把部属的个性特点当成思想问题。如把经历复杂看成思想不纯,把崇尚新生事物看成是图虚荣,把爱提意见看成是“目中刺”,把追求进步看成是狭隘等,人为地拉大了上下级间的心理距离,导致思想隔阂、情感疏远和情绪对立。为此,领导者应与时俱进,不以老眼光看新问题,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新特点。要善于抓住部属身上的“闪光点”,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做好工作。

三、注重科学性。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和民主意识的增强,传统教育方式和强制性灌输方式受到新的挑战。按人文关怀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探索新的内容、方式和手段,注重科学性。一是注重人文精神培育。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是净化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风貌,使人成为一种具有崇高

境界和人格的主体。因此,重视人文精神培育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基础。通过加强中国特色理论的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端正人生价值取向,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能力,解决“信念”“信心”“信任”等深层次思想问题;加强沟通联系,建立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相互信任的平台,营造宽松、融洽、和谐氛围,实现自我和谐及其与他人、社会、自然间的和谐。二是着眼个人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找准位置。教育者不仅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还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要多倾听部属的意见,多了解部属的性格脾气、兴趣爱好、重要日子及朋友圈子,多关心部属的工作、学习、生活及进步,积极为其排忧解难,促其科学发展。要注重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促其形成健全人格、崇高品质和良好心理,实现全面发展。三是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领导干部要敢于突破思维、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使思想政治工作更符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如在教育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仁义、德治与法治等内容,吸收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借鉴外国道德教育采取讲解、讨论、看录像、演剧、唱歌、辩论等方式;运用多媒体影视及局域网等手段,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充实,教育方式方法转型,增强趣味性、渗透性和感染力。还要把握教育层次,做到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避免“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同时要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做到冷热适度、刚柔适度。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论析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论析 [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独立的机构、人员、课程予以保证的单独系统,不太关心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况。结合现实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以人为本,结合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和在人的相互交往中,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指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化”是一种过程,一种趋势,一种发展。生活化与抽象化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关注人、服务人、发展人。本文试图在思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弊端的基础上,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 一、脱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实际 “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度泛政治化,一度目标过高,内容太空,方法单一,效果不好。”[1]事实告诉我们,不论是理想信念教育也好,还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也好,仅仅传授知识和在政治上提出要求是不行的。还应重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因素的培养。也就是说,要密切联系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不仅要重视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应重视非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重视在日常生活世界开发非智力因素,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育,便不可能达到由知到行的转化,更不可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恰恰是日常生活世界的心理活动、恋爱婚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个人发展、文化娱乐等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泛政治化的误区在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活世界的随意性、经验性、常识性、自由性、情感性、直接性、反复性、零碎性、松散性、多重性。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盛行假、大、空,败坏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声誉,丢掉我党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使人们怀疑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抗体”,不再相信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的实质是以虚假的说教,对政治信念的背叛,而不是真正对政治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现实性,必须走出泛政治化的误区,把教育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掘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和客体有明确的定位,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受教育者的客体地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教育的等级关系明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截然分离,教育者的地位具有神圣性,其意志具有不可违背性,受教育者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其主体性受到压抑。主体性的缺失在教育方法上的表现是,教育手段的灌输式、教训式和训诫式。在教育过程中表现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途径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途径探析 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而导致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疏离感与叛逆厌恶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益于他们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的提高。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相融合就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途径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思想意识以及价值选择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的不足,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出了些许建议。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人才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强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对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学者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 如有学者胡凯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界定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总的来说,是和脱离生活的尤其是理想化、知识化、工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而言的,它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根基这一本体性的规定。”[1] 有的人从教育模式的角度去定义它,如学者尚丽娟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找依托、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2] 还有学者唐汉卫在阐释“生活德育”的内涵时,认为“‘生活道德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热爱生活、了解生活、亲自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德性,学会过一种道德的生活,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里去培养一个人的道德。”[3]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我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有: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同大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针对现实生活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的需要出发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而不是由抽象的概念或理性知识来决定。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大学生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4],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改革开放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参照和借鉴哲学社会科学中相对成熟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既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科学依据和核心内容,又注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传播提供重要的依循,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首先在于它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以广大群众为主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时代特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我国的文化国情。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德治、讲礼仪,重伦理、讲道德,重理想、讲修养,重整体、讲和谐,重内在、讲人格的传统。正是这种文化传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巨大作用提供了条件。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地丰富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改革发展的路径,更以富有中国特色的面貌,融入世界的文化热潮,不仅在国内上下重视,而且声振海内外,成为我国的政治优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阐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阐 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立命之本,只有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本质内涵,才能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文章在近年来学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通过阐释胡塞尔、哈贝马斯、马克思等人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探查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阐释 [作者简介]焦勇(1976-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徐州 221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59-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是简单地回归日常生活,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科学解读,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内容、路径、方法,才能增强实效。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主

要有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观、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这些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大都是哲学理论,并不直接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为全面深入地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通过辨析这些理论,探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从而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生活世界学说最早由胡塞尔提出,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概括来讲,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具有多种含义,主要包括特殊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普遍生活世界和原生活世界。 特殊生活世界是社会中的每个人为了生活所构成的自我世界。特殊生活世界针对个体而存在,因为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行为习俗不同,体现的价值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生活世界都不同。科学世界也属于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理论思想中有两种不同的科学世界:第一种是绝对化和理念化的纯粹科学世界,第二种是可以被感知的主观科学世界,是科学技术改造和影响的生活世界,这两种世界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绝对化、理念化。胡塞尔赞同可以被感知的科学世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2012年第05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5,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3期) Total No .293 收稿日期:2012—03—08 作者简介:柳明旺(1968—),男,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柳明旺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知识技能水平,还要求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暴露出很多弊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但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落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要性;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042—02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结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 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学生 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去,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1.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对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服务的精神。 2.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扩招使大学生数量猛增,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只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的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成为社会的重要要求标准之一。大学生面临生活、就业、学习、感情的各方面压力,思想压力大,特别是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很容易出现迷茫的心 理,甚至会导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转变。大 学生虽然具有比较成熟的思想意识, 但是毕竟涉世不深、意志力不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 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能够从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帮助学生推开迷雾,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是落实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必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坚持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实证科学的形成是在人们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体现价值。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果不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去,只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现实,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也只限于书本的知识,在面对现实生活时仍然不知道怎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失去意义,虽然教育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却不明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现实相结合,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 4.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 24·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石振保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运行机制、队伍、技术路径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现代 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关键词] 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运行机制、队伍、技术路径和教学评价现代化。 1.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首要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进行全面的反思,廓清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那些过时、僵化、保守、甚至极“左”的思想,从僵化的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开放的、发展的、多维度的、不断创新的大思想政治教育观。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现代化的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树立人本观念。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发挥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的功能。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与为了人自身的发展统一起来,不仅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导向功能,更要注重促进教育对象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主发展;不仅要注重向受教育者灌输先进理论和思想,更要注重指导受教育者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创造。 其次,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高校正在致力于培养能力型、创造型、社会型的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德育与智育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书本与实践并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年轻一代具有健康的体魄及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风范、科学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促其发展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时效意识、信息意识、风险意识、人才意识、民主意识等。由此可见,按时代的要求确立切实可行的新的质量标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任重而道远。 第三,树立素质教育观。概括地讲,素质教育观一是教会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二是教会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创新与创造的能力;三是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从人才培养的质量上看,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及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年第2期

云投稿: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2011年第3期 *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品牌研究计划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文献与基本问题研究 (项目批准号:10XN I009)的阶段 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0 12 20 [作者简介]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 刘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三个领域;四对重大关系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要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规范和方法去认识、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包括三个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科学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问题上要处理好四对重大关系:一是科学化与经验化的关系;二是科学化与政治化的关系;三是科学化与人性化的关系;四是科学化与艺术化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 2826(2011)03 0020 08 科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诉求和趋势,也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那么,究竟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呢?它包含哪些内容,并需要处理好哪些相关的重大关系呢?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含义 科学 (Science)一词不是中国固有的,而是来自国外。英文的Science 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演化为Scientia,最后成为今天的写法。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谕吉将该词译为 科学 ,得到广泛应用。1893年,康有为将其引入中国。严复在翻译 天演论 等著作时,也用 科学 二字。此后, 科学 一词在中国逐渐流行。 [1](P258) 科学 一词在西方指的是分门别 类的知识体系。当然,这是就结果方面说,而就过程方面讲,是指科学家共同体探求知识、认识世界的过程。该词引入中国后虽然有一定变化,比如我们更加突出它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方面,但也始终保留了它的原有含义。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高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的理论和规范去揭示、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规律,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这里,关键词是 规律 ,根本要求是尊重规律和按规律办事。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指什么呢?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规律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活动层面和过程有不同的规律。如果要做大体的划分,则可分为三个层面:从宏观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从中观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其工作的规律;从微 观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质形成发展云投稿:yuntougao.com 张编辑QQ:1105665661

关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关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0-01-06T14:27:47.577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11期下供稿作者:刘国学[导读] 本质就是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教育的本质,也就是教育的本体刘国学 (武冈市皮肤病防治站,湖南武冈 422400) 摘要:如何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要求和变化,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多年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认为抛弃空洞的理论说教,寓教育于 生活,在生活中实现教育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生活化中图分类号:F272.9;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 一、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依托基层现实生活,从职工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形式,教会广大职工如何认清自身价值,以主体的角色主动积极地参与、适应和创造生活,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本质就是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教育的本质,也就是教育的本体。古往今来,多少教育家、思想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始终立足于人类的生活需求与素质发展。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现实的人”和“实践的人”的区别。因而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人本论”,这也要求教育必须尊重人的本质,以实践的生活为教育的本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向马克思主义人本论的回归。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在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因而就不能离开教育对象所处的实际社会生活。从本质上说,生活乃是教育的根基,一切教育只有在生活中并通过生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关注职工的“客观”存在,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以职工所处的全部生活为教育平台,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以及最终的目的和归宿。 二、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分析 价值是客体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实现则是这种属性作用于主体的过程及其结果。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检验才能体现其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付出,它要求个体要把社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以奉献为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确立职工的自我社会价值认同。如我站在现阶段还存在很多困难,还需要建立新的发展平台。这就要求全体职工以全站的利益考虑,而不是强调个人得失。在强调社会价值的同时我们必须尊重职工的个人需要,实现职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职工的现实生活需要,切实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职工切身利益,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要依靠有限的财力、物力去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适宜于职工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充分尊重职工的个人价值,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目的是使他们更好地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职工的个人利益存在于集体利益之中,要教育职工始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统一,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弘扬牺牲奉献精神,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反对个人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真正实现职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三、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1.实施“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相信职工的自我教育能力,在理解人、尊重人上做文章。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时,除了继续坚持灌输的原则,坚持不懈地进行主题思想教育外,还充分挖掘和整合基层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管理中,使职工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验生活。 在面对职工的困难时,由纯慰问性的精神鼓励向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排忧解难方向转变。如对困难职工,帮助职工克服困难,解除职工后顾之忧,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最实在、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应将“温暖工程”送到那些最需要的困难家庭,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2.构建“学习型基层组织”。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创建学习型基层组织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转变的有效途径。我们应把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组织或社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三贴近”的有效方式,将传统的职工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职工主动学习提高,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形式的创新。我站就将建设站文化和构建学习型组织有机融合,把日常学习用学分制的形式统计出来,作为考核员工和干部的重要指标;以弘扬服务精神为主线,以“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特别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比较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明显。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我们往往会迷惘,“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状况。为此,构建一个学习网络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依靠说教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各种现代学习途径,特别注重运用计算机这个“有形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交流学习。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可通过行业网站加强对职工的引导和教育,增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_平章起

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 可少的,进入到了意义的“解释”和“重构”的层面。不到这一步,比较研究就不能算完成。比较研究的这四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四种范式。在时间上依次展开的这四个阶段,在空间中它们作为范式又是并列的,在实际的研究中这些理论和方法往往交叉地或者综合地使用。我国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前大多数停留在“事实研究”、“关系研究”和“本质和规律研究”,成果比较零散,“翻译研究”基本未展开,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 平章起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30年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任务,进一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无疑是我们回顾总结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在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现代化转型过程。我想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队伍要求,谈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 基础上突出包容性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社会思想领域的多元多样多变,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现实境遇。面对党的中心任务从革命时期的阶级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实现相应的现代化转型。但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就是说,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初衷和归宿。而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区别于现代社会西方公民教育的本质所在。同时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尽管适应时代主题和党的工作任务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出发点,但这如果是以丧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代价,那么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实质上也仅仅是一个伪命题。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性原则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其显著的特征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增强。现代社会经济基础的结构性变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以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诉求,客观上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努力扩大自身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在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基础上,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在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发挥,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与感召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包容多样的基础之上。但是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元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多样和尊重差异就失去了立脚点,就丧失了根本。因而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尽可能地团结一切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坚持 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注重传统资源的 继承和国外经验的借鉴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不竭动力,同时还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过程始终的一条主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实质上就是要求破除思想政治教育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经验做法与实践模式。不必讳言,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仍然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然而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社会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中,应当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平衡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和功能,但意识形态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社会背景

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社会背景 1、“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 科技理性全面渗透到人们的实践生活领域。随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和发展,科学技术逐渐改变着世界,科技理性全面渗透到人们的实践生活领域,引发了人们对科学和技术的推崇和热捧。 人文社科界开始反思科技与人的关系问题。科技发展对人们生存状况的消极影响引起人们警惕,倡导回归生活世界、返璞归真、重新构建以人为本的生存模式和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一股新的潮流。 国内外的教育改革都体现着“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势。近些年来,国内外的教育改革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这一趋势。例如,20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里程碑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倡导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实质就是倡导将教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维度中,呼吁教育回归生活实践,以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2、“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在我国,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引发了我国教育学界对生活教育模式的深度探索和实践,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在时代变革、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与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道德失范、甚至违法行为屡屡发生在青年人们群体中时,人们开始痛定思痛: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成为脱离生活的道德说教,而必须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实现生活化转向,才可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征服人心、塑造心灵的价值旨归。 3、脱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主要表征 (1)思想政治教育功利化 现代教育陷入功利主义。当前,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人们越来越沉溺于追逐物质利益,这使得“人陷入物质主义泥坑而难以自拔,是否有用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尺度”,人成了自身所创造的物质的奴隶。面对物质主义的泛滥,教育没能坚持阵地,迷失了它的终极价值,变为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教育,现代教育陷入功利主义,带来了两个弊端:一是学问成了政治的工具,失掉了应有的主动性和尊严性;二是认为仅有创造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人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思想政治教育在功利性的影响下,过分强化工具性价值,目的性价值被排挤到角落里,甚至出现人们人格扭曲的情况。 (2)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

[思想政治]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坚实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完成其目标的前提则是马克思主义方法。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我们必须以达到根本理论、实践方法和指导思想的科学化目标为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加高效地完成其孕育国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诉求。其意识形态属性和其本身之间是目的与途径的联系而不是互相排斥的。 科学化/教育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在改革开放的步伐中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学科。在当今严峻复杂的世界形式、思潮文化不断涌现、我国传统文化遭遇西方别有用心的人西化的背景下,将学科的发展科学化,是现实需求的必然抉择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诉求。 一、正确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其指导思想为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基本“科学”认知的本质要求,为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目的,而对其在科学探究、系统理论构建、运用实践等发面进行科学的实效性的规划、发展和完善。“它在扬弃经验化的同时保留经验于自身;在明确自身与政治性的区别的同时,保持与政治性的统一;在借用标 准化和精确化的同时,仍然体现人性化和人文关怀;在尊重规律和实现专业化的同时, 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1] 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基本发展想法与方向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象的独立性、科学化的方法论、将研究的范畴体系化、借鉴并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等来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基础、建设和发展。这些努力和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道路得到进一步拓宽。但限于当前研究视野较窄,研究以及考察的不足,因此影响到了其科学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科学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现象,因此它不能变成科学的盲区。人类的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范围与对象已扩展和延伸到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领域。科研人员的工作不仅是研究自然界,还要研究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一项基本的教育实践活动普遍存在。针对如此广阔的社会活动领域,科学不能熟视无睹。思想政治教育因其特立独行的领域与活动,完全有理由发展成科学的研究对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已积累丰富的经验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为其实现科学化作了充足的准备。社会的每个政治团体、宣传集团或是阶级都有适当的教育与宣传经验积累。无论是

[思想政治]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政治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对公民进行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必然要求,也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发展飞速的时代下保持积极形象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提升而提升的,是随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深入而逐渐实现过程。首先我们要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然后具体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含义,最后探讨在当今社会有哪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可行途径。 1.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必要性 自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变得越来越好。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送来了经济上的回暖,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有了一个展示平台。但是,依旧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如此之高,功能如此之大,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影响如此之深,从而造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误解、排斥等不科学的认识。 1.1 歪曲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动摇对党的信念 我国把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为凝聚民族,指引方向,激发动力的首要方针。而在当前世界复杂多变的局面中,有些人无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定位,而歪曲地怀疑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抱以消极的心态,对党的信念开始动摇,错误地看待我国的社会变革。这些人不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然不会积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2 把思想政治教育冠以现实主义的帽子,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培育精神文明的学科,属于文化层次的产物,不会直接产生物质财富。许多人看不到切实的物质产物,就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是十分庸俗的功利主义行为,将思想政治教育扣上现实主义的帽子,轻视冷落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所有意识形态学科的贬低。学生中的功课实用论也属于功利主义,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全是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性可言,也与自己的生活相差甚远,因此对这一门学科提不起兴趣。这是由于学生心智不成熟,涉世不深所造成的。老师必须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一方面,尽力提起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对思想政治的理解提升到引导民族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工具这一层面上来。 1.3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缺乏科学的认识 由于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价值,很多人无法重视这一学科,将其看作是一种强制性的思想教育与政治教化,把它排除在科学范围外。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摆在显要的位置,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价值观,让人们看到这一学科的科学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2. 政治思想教育科学化的基本含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路径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总结出一个科学化的路径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把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高校工作的第一位,成为了高校大学教育发展的新导向。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必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的路径做了深刻的分析,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标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配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的选择性、独立性、差异性等思想活动不断增加。这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强意识、创业意识、人才意识的养成提供了条件,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的负面问题。比如,一些国外敌对势力往往会利用大学生分辨能力弱的特点,通过网络传播工具来误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水平,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现状的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化和标准化,在学术讨论会上被提出并加以研究。教师已经从研究对象、方法以及体系发展到从规律性、目的性、有效性等多个角度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容,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分歧的意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已经成为了教师必然的追求,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但是教师必须要预防两种错误倾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一是倾向“科学标签化”,把科学放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前面,显示出只重视形式,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发展。二是倾向“自然科学化”,利用自然科学来判定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这种方法就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价值性,只是依照自然科学中的模式来构建的体系。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改革的必要性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改革是学科的自身需求 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缺少严谨的逻辑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们的思想,改变人们思想层面,诸如价值观念与政治思想的态度的转变,很难显现出其准确的预测性以及指导性。但是,经过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三十年来不断努力,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质疑彻底消除了,但教育中还是有一些系统性的欠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向着科学化去努力发展。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改革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第一章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是思政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教始终并推动其发展3制约着思教领域其他矛盾) 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点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思想与行为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相互关系范畴。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总和(理性感性情感意志)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关系: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思想,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具有反作用。(表现略)思想转化为行为需①外部条件,行为的环境支持因素(风气,舆论,习俗)②内部条件,行为必须通过动机态度等环节。动机转化为行为受到两个制约①文化观念,动机形成后能否表露受价值准则判断的制约,符合公认准则就可以②合适的行为方式选择。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与客体关系 4内化和外化。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范畴。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注意,理解,接受)三环节。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产生良好行为结果的过程。制约因素;①内部制约因素是个体的价值观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作用和对行为方式的选择。②外部制约first内在动机外化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和条件。Second个体意识是否外化受到制约third 从众效应的影响(公共场合尤甚)关系:二者是思教过程密不可分的环节。两者统一性表现为;①实践活动是两者的共同基础②目的相同,最终都为了通过良好行为产生良好社会效应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二者对立性表现在:①两者处于思教过程的不同阶段②作用不同,内化是输入,外化是输出③成果不同④所用方式方法不同。 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行为,以维护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实践活动,带有强制性。关系:1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关系;一方面思想教育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可以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效果。2奖励与惩罚关系;①批判往往告诉人们不该做什么,批判过多可能使人无所适从。②过多的批判指责使人产生挫败感产生隐蔽的对抗行为。③单一的使用批判惩处办法容易导致简单粗暴或惩罚主义,如果将批判变成发泄个人的工具批判将失去任何效力。 学科特点: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带明显阶级性,是阶级性与真理性的高度统一。 2实践性,在长期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发展 3综合性,研究中对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做综合考察,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 借鉴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教建设, 1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坚持本质规定性(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与时俱进);坚持基本原理(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