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炮制学 (2)

中药炮制学 (2)

中药炮制学 (2)
中药炮制学 (2)

名词解释枫Оo偞12:39:03

a62353485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反制:反制是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热制寒。抢水洗:风选:连刀:饮片:看水头:伤水:药物吸水过多。泛油:泛油又称“走油”,是指药物中所含挥发油、脂肪、糖类等,因受受热或受潮而在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对抗同贮法:是采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霉变的贮存方法。炒黄:逢子必炒:火候:炒炭存性:炒焦法:土炒法:麸炒法:提净法: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制霜法:燀法:将药物置于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扣锅煅法: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

简答题

1炮制对四气五味影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不同的性和味相配合,就造成了药物作用的差异,炮制通过对药物性味的影响,来达到调整药物治疗作用的目的。炮制对药物性味的影响大致包括:一是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二是通过炮制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味,扩大药用的用途。

2简述中药炮制品贮藏过程中变现象

炮制品常见的变异现象包括:虫蛀即被虫蛀蚀;发霉即表面或内部寄生或繁殖了霉菌;泛油即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返软、发黏、颜色变深,发出油败气味等;变色即炮制品的天然色泽起了变化,气味散失即炮制品固有的气味散失或变淡薄;风化即含结晶水的矿物药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潮解熔化即固体药物外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黏连即树脂类或胶类药物黏结成块;挥发即药物的挥发成分挥散,失去油润,产生干枯或破裂;腐烂即鲜活药材发生败坏现象。

3简述净选加工的目的及常用的方法

净选加工是中药炮制的第一步骤,其主要目的是1.分开药用部位,使作用不同的部位分别应用,使之更好地发挥疗效;2.将药物进行分档,使其在水处理和加热过程中分别处理,达到均匀一致;3.除去非药用部用,使用药剂量准确或减少服用的副作用;4.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保证药物符合用药的净度。采用的方法有:挑选、筛选、风选和水选四种方法。4甘草作为炮制辅料时,为什么能起解毒作用

甘草汁制药的作用是缓和药性和降低毒性。其机理是:甘草中的甘草酸能解毒,它能吸附毒物,水解后产生的葡萄糖醛酸,能和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生成体内不易吸收的产物从尿中排出;甘草酸还具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加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5简述炒黄法的炮制目的

炒黄的方法是将药物置锅中,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和/或发泡鼓起,和/或种皮爆裂,并透出固有气味为止。炮制目的是:1.缓和药性或降低毒性2.破坏酶保存苷,利于贮存3.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增强疗效

6清炒法包括哪些?其炮制目的是什么?

清炒包括:炒黄、炒焦、炒炭。炮制目的是:1.增强疗效2.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3.缓和或改变药性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5.利于贮存

7楂、焦山椒、山楂炭的功效有何区别?

8苍耳子炒后为什么能去毒?

苍耳子的毒性成分主要是毒性蛋白和苍耳子苷,其中毒蛋白是一种细胞原浆毒,其毒性常损

害肝、心、肾等内脏实质细胞,出现黄疸、心率不齐、蛋白尿,尤其以损害肝脏为甚,能引起肝昏迷而迅速死亡。炒制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并使所含的苍耳子苷也凝固在细胞中不易溶出,因此能破坏其毒性。

9简述黄连各炮制品的临床功能?

黄连生用苦寒性较强,长用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姜炙黄连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增强其呕吐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吴茱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

10为什么熟大黄能缓和泻下作用,大黄炭能止血?

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是由于大黄中具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类衍生物及番泻苷,经过酒蒸以后含量大大降低,尤其是结合型大黄酸显著减少,番泻苷仅余微量,因此,泻下作用缓和;大黄炭能止血是因为大黄炭中番泻苷及结合型蒽醌衍生物几乎不存在,泻下作用极弱,而具止血作用的大黄酚和大黄素-6-甲醚含量显著增高,前者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伤口渗出、改善血管脆性、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后者也明显的促凝作用,另外炭素也具有吸附作用,因此大黄炭能止血。

11简述醋炙法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醋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

2.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均匀。

3.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炒之。

4.树脂类和动物粪便类药物,不能先用醋拌,否则黏连成块,或呈松散碎块,使炒制时受热不均匀,以致炒不透或易炒焦。

12先炒药后加盐水的炮制方法适用于哪些药物?为什么?

13简述炮制用蜜的炼制方法和理由

14简述麻黄各炮制品的临床功能

15为什么煅淬能将坚硬的药材变成酥脆?

16 简述扣锅煅观察观察火候的方法

17为何常用蒸法炮制黄芩?请简述其机理

18简述黄芩各炮制品的临床功能?

生黄芩清热泻火解毒能力强,用于热入气分,湿热黄疸,乳痈发背。酒制如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黄芩炭清热止血为主,用于崩漏下血,吐血衄血

19地黄有哪些炮制品?各有何作用

20为何黑豆汁制首乌后其泻下作用减弱而补益作用增强?

首乌中含结合型蒽醌衍生物,具泻下作用。其所含卵磷脂具补益作用,经黑豆汁蒸制20小时以后,结合型蒽醌含量降低,致使致泻作用减弱,而卵磷脂及还原糖含量随蒸制时间延长而增长,还原糖也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因此两者协同,使补益作用更加突出。

21简述姜半夏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22发酵与发芽法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药物的发酵与发芽均系借助于酶的作用,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通过发酵和发芽的过程,改变药物原有的性能,增强或产生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以适应临床辨证论治各方面的需要。

23简述升华制霜法

24雄黄为何“忌火煅”

25何为水飞法,简述水飞法的目的?

目的:1.除去杂质,洁净药物2.使药物质地细腻,便于内服外用3.防止药物在干蹍过程中粉末飞扬,污染环境和身体健康4.除去药物中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适用范围:水飞法适用于不溶于水的矿物药、贝壳类药物的炮制;提净法适用于溶于水的矿物药的炮制。

论述题

1试述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有哪些影响?

酒,醋制增强疗效。酒能溶解游离生物碱或其盐类,药物经酒制后能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从而提高药物疗效;醋能与游离生物碱结合成盐而易被水溶出,增加水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疗效;加热使生物碱发生降解,降低药物毒性,如毒性的乌头碱在高温条件下水解成毒性小的多的乌头原碱,但是加热也会使对热不稳定的生物碱失去活性,如山豆根;一些小分子生物碱如槟榔碱,一些季铵类生物碱入小檗碱易溶于水,因此在水泡,水浸等操作时,应精良缩短与水接触时间,即用少泡多润法,减少生物间的流失,保存药效;净选可获取药物的有效部位,提高药材质量。

2试述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有哪些影响?

加热可使挥发油挥发,水制使挥发油香气散失,因此有效成分是挥发油的药物宜“不见火”或抢水洗;含刺激性挥发油的药物,可加热使其挥发油含量散失,缓和药性。还有一些药物经加热炮制后,不仅挥发油含量下降,而且质也发生变化,产生新的成分,有的还改变药物作用,如煨肉豆蔻,荆芥炒炭等。

3炮制品在贮藏中有哪些常见的变异现象?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4中药炮制品的目的。举例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3)增强疗效。(4)改变或曾巧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5)便于调剂和制剂。(6)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7)矫臭矫味,便于服用。(8)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

5药物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各式用于哪些药材,举例

6炙法与炒法的异同点有哪些

7大黄有哪些常用的炮制品,其临床功效及适应征有何不同

8黄柏的炮制工艺,炮制作用及临床作用各是什么?

9白矾炮制时应注意些什么?为何其炮制温度应控制180~200°之间

10叙述川乌的炮制工艺及炮制作用,阐明其炮制原理,叙半夏的炮制工艺及炮制作用

中药炮制学-华佗杯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236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A型题指最佳选择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每道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是()。A A.中药炮制 B.无毒 C.药性缓和 D.药力持久 E.资源丰富 2.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B A.《新修本草》 B.《雷公炮炙论》 C.《神农本草经集注》 D.《本草蒙荃》 E.《炮炙大法》 3.《本草蒙荃》的作者是()。A A.陈家谟 B.李时珍 C.张仲岩 D.雷敩 E.孙思邈 4.《炮炙大法》的作者是()。B A.缪希雍 B.雷敩 C.陶弘景 D.葛洪 E.唐慎微5.饮片片型的规定:异形片一般不得过 ( A )。 A.15% B.10% C.5% D.3% E.1% 6 .在炮制处理时宜选用蒸法破坏酶的活性以 保存药效的是()。D A.五倍子 B.黄精 C.人参 D.天麻 E.附子 7.制备六神曲的原料主要有()。B A.苦杏仁、赤小豆、鲜地丁、鲜青蒿、鲜苍 耳草、白面 B.苦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 辣蓼、白面 C.苦杏仁、白扁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 辣蓼、白面 D.桃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白面 E.桃仁、白扁豆、鲜地丁、鲜青蒿、鲜辣蓼、白面 8.下列几组药物中不宜加热处理的是() A.石榴皮、龙胆草 B.龙胆草、柴胡 C.柴胡、槐米 D.大黄、白芍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E.当归、元胡 9.对于含生物碱类药物通常用何种辅料炮制(A)。 A.米醋 B.蜂蜜 C.米泔水 D.姜汁 E.盐水 10.柴胡炮制时通常采用何种辅料炮制 (E )。 A.盐水 B.蜂蜜 C.米泔水 D.姜汁 E.米醋 11.现代研究表明白术中燥性成分是(A )。A.挥发油 B.苍术酮 C.白术内酯-Ⅰ D.白术内酯-Ⅲ E.多糖 12.白芍宜切成( C )。 A.丝 B.厚片 C.薄片 D.段 E.块 13.需去芦的药材有(D )。 A.薄荷 B.麦冬 C.五味子D.桔梗 E.木通 14.除去骨碎补表面绒毛的方法是(C )。A.刷去法 B.刮去法 C.砂烫法 D.挖净法 E.火燎法 15.山楂炒焦后刺激性降低的原因是( B)。A.挥发油含量降低 B.有机酸含量降低 C.总黄酮含量降低 D.多糖含量降低 E.产生焦香气 16.王不留行炒爆的标准以完全爆花者占 ( E)。 A.40%以上为宜 B.50%以上为宜 C.0%以上为宜 D.70%以上为宜 E.80%以上为宜 17.栀子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炮制品是(D )。A.生栀子 B.姜栀子 C.焦栀子 D.栀子炭 E.炒栀子 18.治疗崩漏下血,月经不调应选用( D)。A.当归 B.酒当归 C.炒当归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中药炮制学(重要资料)

中药炮制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 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 水制:渍、泡、洗 水火共制:蒸、煮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4. 制则(定义、举例) 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制大黄】 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之意。【盐制知母】 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生姜制半夏】 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麸炒枳壳、煨木香】 5)相喜为制 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 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等经过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经,能更好地发挥治疗肾经疾病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试题

中药炮制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2分) 1、醋炙能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延胡索 B、香附 C、莪术 D、柴胡 2、宜切成段的药物有() A、大戟 B、甘草 C、麻黄 D、黄芪 3、桂枝除杂质常用的方法是() A、挑选 B、水选 C、筛选 D、风选 4、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臭、矫味作用的辅料是() A、酒 B、醋 C、盐水 D、姜汁 5、马钱子的炮制方法是()? A、沙炒 B、土炒 C、米炒 D、滑石粉炒 6、人参的非药用部位为() A、枝梗 B、残茎 C、皮壳 D、芦头 7、代赭石煅淬多采用() A、醋淬 B、酒淬 C、水淬 D、药汁淬 8、蜜炙黄芪多用于治疗() A、气衰血虚之证 B、表卫不固的自汗 C、痰热咳嗽 D、咽喉肿痛 9、鹿茸净制加工时需() A、刷去毛 B、烫去毛 C、燎去毛 D、挖去毛 10、治疗痰热惊风抽搐宜选用() A、法半夏 B、制南星 C、胆南星 D、清半夏 11、雷公炮炙十七法记载于哪本书的卷首?( ) A、《本草经集注》 B、《新修本草》 C、《炮炙大法》 D、《雷公炮炙论》 12、发酵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 A、30-40% B、50-60% C、70-80% D、90%以上 13、心与肉作用不同,须分别入药的是( )

A、麦冬 B、莲子 C、远志 D、巴戟天 14、治疗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的上清丸,宜选用( ) A、生黄柏 B、酒黄柏 C、盐黄柏 D、黄柏炭 15.川乌炮制减毒的原理是( ) A、乌头碱溶于水 B、乌头碱水解 C、总生物碱含量降低 D、乌头碱被破坏 16、具有和中缓急作用的白芍炮制品是( ) A、生品 B、酒炙品 C、醋炙品 D、土炒品 17、炉甘石煅淬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疗效 B、降低毒性 C、改变药性 D、清洁细腻药物 18、一般性质的药物,人工干燥温度以不超过 ...多少为宜?( ) A、37℃ B、50℃ C、80℃ D、90℃ 19、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辅料是( ) A、甘草汁 B、黑豆汁 C、吴茱萸汁 D、姜汁 20、用于治疗食积兼脾虚常选用山楂的哪种炮制品?( ) A、生山楂 B、炒山楂 C、焦山楂 D、山楂炭 21、西瓜霜的制霜原理是( ) A、去油成霜 B、升华制霜 C、煎煮成霜 D、渗析制霜 22、白矾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 A、明煅 B、煅淬 C、扣锅煅 D、提净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般药材的净度标准为() A、无霉败品 B、无杂质 C、无虫蛀品 D、大小分档 2、白术的炮制方法有() A、炒焦 B、麸炒 C、土炒 D、盐炙 E、酒炙 3、可用醋炙法炮制的药物有() A、延胡索 B、乳香 C、五灵脂 D、香附子 E、穿三甲 4、采用先炒药后加辅料拌炒的药物有() A、车前子 B、香附 C、乳香 D、川芎 E、五灵脂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资料

中炮复习思考题总结 第一章炮制绪论 ⑴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及中药饮片的释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⑵简述中药炮制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⑶我国古代炮制专著有几部?写出其成书年代及作者。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⑷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有哪些? 《国家药品标准》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炮制规范》是中药饮片炮制必需遵循的法规。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叙述中药炮制的制则与制法。举例。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3、简述中药辅料作用的理论。 1.酒制升提; 2.姜制发散; 3.盐制肾软坚; 4.醋制入肝住痛; 5.童便制除劣性降下; 6.米泔制去燥性和中; 7.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 8.土制补中; 9.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 10.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11.蜜制甘缓增益元阳;12.黑芝麻制润燥益阴; 12.麦麸皮制抑酷性和胃(健胃);13.乌豆汤、甘草汤解毒缓性,14.矾汤制去辛烈减毒、安胃; 15.糯米制润燥而择土。 方法理论: 1.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 2.炒以缓其性,泡以剖其毒,浸能滋阴,炼可助阳; 3.炭药止血; 4.煅者去坚性。 4、举例说明饮片生熟异用的理论。 生熟理论是总结生熟饮片性能变化、功效异同。 生品(生药):净制或切制的中药加工品; 熟品(熟药):加热、加辅料、发酵制霜等处理的加工品。 生熟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清(泻)熟补:如地黄、甘草、何首乌; 2.生峻熟缓:如大黄、麻黄、巴豆等; 3.生毒熟减:如乌头、附子; 4.生行熟止:如蒲黄、益智仁、木香。 5.生升熟降(气厚味薄者):如莱服子; 6.生降熟升(味厚气薄者):如苦寒药,大黄、黄连等。 1.如何理解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组方用药的要素。依据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综合考虑病情的性质、个体以及气候环境的差异。中药一药多效的药性作用特点。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1)根据病情需要,通过炮制对中药性能和作用进行调整,以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 (1)益智仁生品辛温燥烈,温脾止泻、摄涎唾(益智散)。 (2)盐炙后则主入肾经,温肾涩精、缩尿(缩泉丸)。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 A、张景岳 B、雷敩 C、张仲岩 D、缪希雍 E、李时珍 2、指出下列哪项炮制原则属于“从制”() A、胆汁制天南星 B、胆汁制黄连 C、酒制地黄 D、姜炙黄柏 E、酒制黄连 3、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炮制以提高其溶出率() A、食醋 B、盐水 C、米泔水 D、蜂蜜 E、姜汁 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 A、姜炙 B、甘草制 C、荷叶制 D、米炒 E、麸炒 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 A、缓和辛燥之性,以免伤中 B、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C、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D、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E、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6、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等 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A、米泔水 B、甘草汁 C、黑豆汁 D、盐水 E、胆汁 7、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是() A、40-50℃ B、50-60℃ C、60-70℃ D、70-80℃ E、80-90℃ 8、欲发挥黄柏清上焦湿热作用,宜选用的炮制品是() A、生黄柏 B、萸黄柏 C、姜黄柏

D、酒黄柏 E、黄柏炭 9、具有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等作用的辅料是() A、食盐水 B、酒 C、生姜汁 D、甘草汁 E、米醋 10、清除骨碎补表面的绒毛的方法是() A、刷净法 B、刮除法 C、砂烫法 D、挖净法 E、火燎法 11、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 A、5 ㎏ B、10㎏ C、10-15㎏ D、15-20㎏ E、10-20㎏ 12、欲缓和大黄泻下作用,增强活血祛瘀功效,宜选择() A、生大黄 B、大黄炭 C、蜜大黄 D、酒大黄 E、熟大黄 13、能缓和麻黄辛散发汗力,增强宣肺止咳平喘作用的炮制品是 A、生麻黄 B、炙麻黄 C、麻黄绒 D、炙麻黄绒 E、泡麻黄 14、炮制朱砂成细粉的方法与哪项无关() A、水飞水粉 B、碾成粉 C、研磨成粉 D、煅烧成粉 E、以上都不是 15、芒硝的炮制辅料是() A、胆汁 B、白矾 C、甘草 D、萝卜 E、童便 16、石膏煅制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疗效 B、降低毒性 C、减少副作用 D、便于制剂和调剂 E、产生新疗效 17、发酵法的适宜温度是() A、18℃-25℃ B、30℃-37℃ C、5℃-10℃ D、25℃-30℃ E、45℃-50℃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三)

中药炮制学试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首先提出炭药止血理论的历史文献为() A 黄帝内经 B 本草蒙荃 C 雷公炮炙论 D 十药神书 2 国家级法规为() A 中国药典 B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 C 全国种药炮制规范 D 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 3 炙药用黄酒的含乙醇量为() A 10~15% B 15~20% C20~30% D 50~70% 4 最早的炭药是() A 地榆炭 B 血余炭 C槐花炭 D 蒲黄炭 5 传统炮制理论认为药物醋制后可引药入() A 胃经B肝经 C 心经 D 肺经 6 饮片包装的大规格重量为() A 1~10kg B 5~10Kg C 10~50kg D 5~8kg 7炒后缓和寒滑之性的是() A 王不留行 B 牵牛子 C 牛蒡子 D决明子 8 土炒的主要目的是() A 增补中益气 B 增健脾补胃 C 增补阴生津 D 增健脾止泻 9 抢水洗又称作() A 淋法 B 淘洗法 C泡法 D 漂法 10 用于治疗血虚便塘时应首选() A 酒炙当归 B 油炙当归 C 土炒当归 D当归炭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麸炒能降低挥发油含量,缓和药性的药物是() A 苍术 B 僵蚕 C 枳壳 D 山药 E 白术 2 煅淬药物常用的淬液有() A 酒 B 醋 C 盐水D药汁 E 蜜水 3 煮制后可降低毒性的药物有()

A 吴茱萸 B 硫黄 C 藤黄 D 珍珠 E 朱砂 4 胆南星的炮制作用主要有() A 改变药性,辛温变苦凉 B 增强化痰作用 C 除燥烈之性及毒性 D 用于痰热惊风抽搐等症 E 偏于清热而治痈肿 5 下列能为临床制备新药的炮制方法有() A 发芽法 B 发酵法 C 干馏法 D 提净法 E 烘焙法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 大黄酒制后引药下行,能在下焦产生清降热邪的作用() 改:引药上行`上焦 2 风选是根据药物和杂质体积大小不同,借风力将杂质除去() 改:质量不同 3 黄芩宜采用浸润法软化() 改:蒸润法 4 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以不超过50℃为宜。() 改:80℃ 5 黄芪蜜炙后可增强补气作用。(√) 改: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切制: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炮制工艺。 2 炒炭法:将净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 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 3 醋炙法:净或切制后药,加入定量米醋拌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4 人工干燥: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对饮片进行干燥的方法。 5 干馏法:药物放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产生汁液的方法。 五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清炒法所用火的程度分为文火中火武火文武火。 2 栀子的炮制品种有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 3 盐炙时盐的用量一般为100:2,水溶解盐时,水的量一般为4~5倍。 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 简述酒`醋`盐的性味,功效以及作为炮制辅料的主要作用?

中药炮制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我国古代第三部炮制专著是(E) A、《本草纲目》 B、《省农本草经》 C、《雷公炮炙论》 D、《炮制大法》 E、《修事指南》 2、中国炮制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是(E)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E、清代 3、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B) A、陈嘉谟 B、缪希雍 C、李时珍 D、雷斅 E、张仲言 4、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炮制的专目是(E) A、修事 B、修拣 C、炮炙 D、炮制 E、修治 A、修治 B、制造 C、炮炙 D、修事 1、《本草蒙筌》中指出药物炮制称(B) 2、《本草纲目》药物正文炮制项称(A) 3、《雷公炮炙论》药物正文中炮制称(C) 4、《修事指南》药物正文中炮制常称(D) 1、雷公炮炙十七法不含的方法是(BE) A、镑 B、润 C、炙 D 、炮 E、泡 2、《本草纲目》记载的炮制方法有(ABCDE) A、火制 B、制霜 C、加辅料制 D、制曲 E、水火共制 1、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雷斅,成书于南北朝刘宋时期,载药300种。 3、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包括净洗加工、饮片切制、炮制。 4、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药力反失。” 5、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中药的发现和应用、火的发明和应用、酒的发明和应用、陶器的发明和应用。 1、“秫米汤”中的制半夏是经修治过的半夏。对 2、《素问·缪刺论》中所说的“角发”“燔治”即是当今的血余炭。对 3、“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始载于《本草经集注》。错 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对 5、古代炮制十七法就是雷公炮炙十七法。对 1、简述中药炮制及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科学。 2、中药炮制的发展时期及其特点。 中药炮制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是炮制理论形成时期;清代(公元1645 年至1911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扩大应用时期;现代(公元1911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第二章中药炮制及临床疗效 1、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药物的毒副作用称为(C) A、相反为制 B、相资为制 C、相畏为制 D、相恶为制 E、相从为制 2、“炮制不明,药性不准,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记载于(A) A、《修事指南》 B、《金匱玉函经》 C、《本草蒙筌》 D、《医学入门》 E、《炮炙大法》 3、姜汁制栀子可称为(B) A、从制 B、反制 C、相恶制 D、相杀制 E、相资制 A、制其形 B、制其性 C、制其质 D、制其味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 一、名词解释 1.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 2.反制:纠正药物的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 3.抢水洗:对药材进行快速洗涤,缩短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 4.下色: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的现象。 5.毒性:是指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 6.上水:是指药物蒸制时间过长,质变柔软,不易干燥,似含大量水分的现象。 7.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8.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9.扣锅煅法:是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 10.圆气:是指药物在蒸制过程中,由于火力较大,使水分大量蒸发,而在蒸器周围出现大量蒸汽的现象。 二、填空题 1.中药材必须进行炮制才能入药。 2.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为宜。 3.山楂经炒制后破坏了部分有机酸,减弱酸味,又增加苦味_,对胃的刺激性降低,增加其消食导滞的功能。 4.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砂烫,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 5.麻黄生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发汗作用缓和,宣肺平喘作用增强。 6.酒是一种常用辅料,一般炙药多用药酒,浸泡药多用白酒。 7.含鞣质类的药物在炮制时不能用铁器工具进行处理。 8.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以不超过60℃ 为宜。 9.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润法等 10.剁刀式切药机适宜于全草、根茎类药材的切制,不适宜于团块、颗粒状药材的切制。

11.饮片切制一般药材的质地不同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切制原则。 12.药材软化的要“软硬湿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 13.全草类药材宜切成段。14.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净制、切制、炮炙。 15.在炒炭过程中,药物炒至一定程度时,因温度很高,易出现火星,特别是全草类的药物,须喷淋适量清水以免引起燃烧。 三、简答题 1.中药炮制的目的 目的: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②增强药物疗效;③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④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⑤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⑥便于调剂和制剂;⑦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⑧矫嗅矫味,利于服用。 2.一般中药饮片贮藏保管方法有哪些? ①充分干燥,防止虫卵繁殖;②控制温度、湿度,防止发霉变质;③选择密闭容器,防止氧化变色;④避免高温,克服走油现象;⑤相生相克,对抗同贮。 3.麻黄可分离成哪些药用部位?各部位功效有何不同? 麻黄可分离成根、茎分别入药,麻黄茎发汗解表功能,麻黄根能止汗作用。 4.叙述王不留行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称取王不留行: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炒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置于预热好的炒制容器,用小火加热迅速翻炒,炒至大多数爆成白花时,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王不留行炒爆后质松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并药性偏温,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5.斑蝥为什么用米炒为宜? ①能使斑蝥受热均匀,使部分斑蝥素升华而含量降低,从而使其毒性减弱;②斑蝥呈乌黑色,单炒难以判断火候,而米炒既能很好地控制温度,又能准确指示炮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药炮制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A 现代科学理论 B 中医基础理论 C 中医中药理论 D 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2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 五十二病方 B 雷公炮炙论 C 炮炙大法 D 修事指南 3 为使矿物药质脆易碎,便于调剂和制剂,多采用() A 炒法 B 炙法 C 煅法 D 提净法 4 须挖去毛的药物是() A 枇杷叶 B 金樱子 C 骨碎补 D 鹿茸 5 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A 3%~6% B 15% C 7%~13% D 25%以下 6 炒后产生止血作用的是() A 荆芥 B 地榆 C 槟榔 D 白茅根 7 麸炒时,每100公斤药物用麸() A 5公斤 B 20~25公斤 C 30公斤 D 10~15公斤 8 制何首乌常用的辅料是() A 生姜汁 B 甘草汁 C 黑豆汁 D 炼蜜 9 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是() A 酒蒸法 B 清蒸法 C 水蒸法 D 醋蒸法 10 清上焦实热,宜选用() A 大黄 B 醋大黄 C 熟大黄 D 酒大黄 二配伍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A 极薄片 B 薄片 C 厚片 D 段 E 丝 1 白芍宜切(薄片) 2 大黄宜切(厚片) 3 麻黄宜切(段) 4 陈皮宜切(丝) 5 黄柏宜切(丝)

A 清热,凉血,止血,生津 B 养阴清热,凉血生津 C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D 凉血止血 E 补血止血 6 地黄(B) 7 熟地(C ) 8 鲜地黄(A ) 9 生地炭(D ) 10 熟地炭(E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山楂的炮制规格有() A 山楂 B 炒山楂 C 焦山楂 D 山楂炭 E 麸炒山楂 2 炒焦是将药物炒至:() A 表面焦黄色 B 表面焦褐色 C 内部颜色加深 D 内部焦褐色 E 有焦香气味 3 马钱子的炮制目的是:() A 降低毒性 B 缓和药性 C 质地变脆,宜于粉碎 D矫嗅矫味 E 便于除去绒毛 4 下列哪些炮制过程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A 净制 B 切制 C 原药材质量 D 辅料炮制 E 加热炮制 5 有效成分为苷类的中药,常采用哪些方法炮制以杀酶保苷:() A 炒黄 B 蒸法 C 煮法 D 煅法 E 燀法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炮制:指与火有关及一些更广泛的加工处理药物的方法 2复制法: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3炙法:净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的炮制方法。 4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5辅料: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除主药以外加入的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质 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清炒法分为:炒黄炒炭炒焦。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专科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专科 ( 专业(类) 日午考)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 B ) A 、张景岳 B 、雷敩 C 、张仲岩 D 、缪希雍 E 、李时珍 2、指出下列哪项炮制原则属于“从制”( B ) A 、胆汁制天南星 B 、胆汁制黄连 C 、酒制地黄 D 、姜炙黄柏 E 、酒制黄连 3、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炮制以提高其溶出率(A ) A 、食醋 B 、盐水 C 、米泔水 D 、蜂蜜 E 、姜汁 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 A 、姜炙 B 、甘草制 C 、黑豆汁制 D 、米炒 E 、麸炒 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 C ) A 、缓和辛燥之性,

以免伤中 B 、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C 、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D 、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E 、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6、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A 、米泔水 B 、甘草汁 C 、黑豆汁 D 、盐水 E 、胆汁 7、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是() A 、40-50℃ B 、50-60℃ C 、60-70℃ D 、70-80℃ E 、80-90℃ 8、欲发挥黄柏清上焦湿热作用,宜选用的炮制品是() A 、生黄柏 B 、萸黄柏 C 、姜黄柏 D 、酒黄柏

E 、黄柏炭 9、具有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等作用的辅料是() A 、食盐水 B 、酒 C 、生姜汁 D 、甘草汁 E 、米醋 10、清除骨碎补表面的绒毛的方法是() A 、刷净法 B 、刮除法 C 、砂烫法 D 、挖净法 E 、火燎法 11、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 A 、5 ㎏ B 、10㎏ C 、10-15㎏ D 、15-20㎏ E 、10-20㎏ 12、欲缓和大黄泻下作用,增强活血祛瘀功效,宜选择() A 、生大黄 B 、大黄炭 C 、蜜大黄 D 、酒大黄 E 、熟大黄 13、能缓和麻黄辛散发汗力,增强宣肺止咳平喘作用的炮制品是() A 、生麻黄 B 、炙麻黄 C 、麻黄绒 D 、炙麻黄绒 E 、泡麻黄 14、炮制朱砂成细粉的方法与哪项无关() A 、水飞水粉 B 、碾成粉 C 、研磨成粉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全

绪论 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 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各举3例说明。 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酒炙仙茅、阳起石,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蜜炙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白矾、石灰、皂荚制半夏、南星;蜂蜜、童便、黑大豆、甘草、豆腐制川乌。 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如米泔水制苍术:麸炒枳实;煨木香。 制其形: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白芍切片;当归和甘草分根梢入药;莲子分莲子肉和莲子心。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能。升提的酒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同相反为制”)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紫河车酒炙,乳香和没药醋,矫味矫臭。而且紫河车酒制增加了辛温之性味,温肾壮阳之力更强;乳香、没药增加了酸味,更专入肝经。制其质:即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如穿山甲砂炒至酥泡,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卒等,均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或易于粉碎。何首乌黑豆汁拌煮后,味转甘而性转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 五、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①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反制: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从制: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②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

引言 甘草、茯苓等常见的重要药材,大都需要经过炮制工艺后才能作为药材使用,这一过程专业且工艺讲究,既能够将药材的原本天然药性保留下来,又要去掉药材本身的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且由于临床上的应用普遍,需求量高,因此需要炮制方便,药性保留充分。本文将以甘草这一药材为研究对象,从甘草的基本概述出发,通过对甘草炮制工艺的梳理和研究,以及经过炮制工艺后药效的发挥情况、临床应用普及说明,对该药材以及其炮制工艺发展进行一定的了解和整理,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甘草炮制的概述 1.甘草的来源、产地 甘草是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以一位中草药,其还有很多好听的别名,如: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从甘草的种植常分布于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可以大概得出其喜好干燥环境,适合生长在砂土或者是砂质壤土地带。 2.甘草的炮制方法 甘草作为一种重要中药药材具有解毒、抗炎、抗变态反应、祛痰等功效,但是其在作抗炎作用中,由于琥珀酸盐的活性较高,毒性也巨大,因此在入药使用时,需要进行炮制,以降低其毒性。 甘草的炮制方法主要通过将晾晒好的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搅拌均匀后用热气焖十分钟,随后倒入锅内炒至深黄色,待粘性消失后晾干,便炮制出炙甘草。 此外,甘草在炮制时还可以加入麦冬、阿胶、人参、生姜等热性药物,以中和其凉性。 3.甘草的炮制作用 《本草纲目》:“甘草外赤中黄,包兼坤离,味浓气薄,资金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善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经过炮制后的炙甘草甘温益脾,且由于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蜂蜜,因此味道较之甘草更加甘甜,性温而不燥,具有补气、润肺、止咳的功效。还能顾护中气,养胃调脾 二、甘草炮制的成品性状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中药炮制学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中医用药的特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山楂经炒后对胃的刺激性降低,主要是破坏了部分_________。 3.炮制辅料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和_______。 4. 茯苓可用_______拌衣。 5.炒炭应掌握的原则____________。 6. 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________,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7.酒炙法中,一般每100kg药物用黄酒_____kg。 二、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分,共15分。 1. 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 A.汉代B.秦代C.周代D.原始社会 2. 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 3. 大黄酒炙属于下列何种制法() A.相资为制B.相反为制C.相畏为制D.相恶为制 4. 含甙类的中药,一般不用那种辅料处理() A.酒B.醋C.盐D.姜E.蜜 5. 米炒斑蝥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药物毒性B.缓和药物性能C.提高成分浸出D.矫臭矫味 6. 白芍切片后曝晒呈() A.红色B.绿色C.黑褐色D.黄棕色 7. 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 A.醋B.生姜汁C.酒D.甘草汁 8. 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三类分类法B.五类分类法 C.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D.以药用部位来源属性分类法 9. 清沙王不留行应炒至() A. 外表黄白色,稍具斑点B.外表深黄色,具香气 C.外表焦黄色或焦褐色D.爆裂成小白花 10. 蛤粉炒法适用的药物是() A.胶类药材B.动物类药材C.树脂类药材D.矿物类药材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 中药炮制的专着有() A.雷公炮炙论B.神农本草经C.炮炙大法D.本草蒙荃E.修事指南 2. 中药炮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A.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B.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研究C.炮制方法研究D.饮片质量标准研究E.提取分离方法研究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 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二章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一节中药制药论 一.制药原则 清代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凡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其制之义又各不同,或以相反为制,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以相畏为制。而制法又复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亦称之为传统的制药原则 二.含义与应用 1.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黄连,酒大黄。 (黄连苦寒,吴茱萸辛热,用吴茱萸制黄连,可以吴茱萸的辛热杀黄连的大寒之 性。) 2.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蜜制甘草。 (蜂蜜甘平,益气补中,和百药。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气和中作用,二者药性 相似,蜜制甘草可增强甘草的补中益气作用。蜜制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 效。) 3.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能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 如姜半夏。 (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等;生姜发表,止呕,开痰作用,以生姜炮制半夏可抑 制半夏的使人呕吐副作用,降低毒性,增强化痰止咳作用。) 4.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减弱某些中药的副作用。 如米泔水制苍术。 (苍术芳香燥烈,米泔水甘平,益气除烦,可缓和苍术的燥性。) 5. 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 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增强商品价值。 如醋制乳香、没药。 6. 制其形: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如:碾、捣或切制,不同药用部位分开入药 7.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性能。 如酒制黄连 8.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如醋制乳香 9. 制其质: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质地。 如王不留行炒至爆花,穿山甲、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淬等 第二节中药生熟论 1.生泻熟补:有些中药生品具有泻下作用,炮制后泻下作用缓和,能够产生滋补的功效。 如生地黄清热凉血而主泻,熟地黄滋阴补血而主补。 2. 生峻熟补:生品作用猛烈,制熟后大为缓和。如大黄。 3. 生毒熟减:生品毒性很强炮制后毒性降低。如乌头。

中药炮制学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2.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①探讨炮制机理②改进炮制工艺③制定饮片标准 3.举例说明什么是炮制原理: 炮制原理: 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药物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理化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药理作用改变和这些作用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作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如: 减毒、增效、缓和药性及产生新药效等。历史上对炮制原理的解释: 如炒炭止血——红见黑止。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等现代部分已研究清楚药物炮制的原理: 如醋制xx、煮xx、草乌、附子等。 4.中药炮制发展的四个时期: ①xx至宋代代: 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 是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 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现代:

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第二章 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①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②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③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2.炮制对升降沉浮的影响: ①生升熟降,例: 莱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用于涌吐风痰,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②酒炙升提,例: 黄柏清下焦湿热之药,经酒炙之后作用向上,兼能清上焦之热③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沉浮,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①醋制入肝经,例: 青皮入肝、胆、胃经,用醋炒后,可增强对肝经的作用②蜜制入脾经,例: 甘草入、心、肺胃经,蜜炙后补脾和胃③盐制入肾经,例: 知母入肺、胃、肾经,具有清肺、凉血、泻相火的作用,盐灸后则主要作用于肾经,可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 4.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①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②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马钱子等③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第三章 1.中药炮制的目的:

完整版中药炮制学 整理笔记.doc

》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①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任务;②熟悉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发展情况,熟悉重要的中 第一节概述 中药:以天然药物为主要来源,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分三种商品形式: │①中药材:中药的原药材;②中药饮片:经过切削、炮制供煎汤剂的中草药。③中成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 ┝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我国医药学独有的制药术语。 │┌在古代是指制药总称,在现代多指单味药材加工成饮片。炮制的同义词,历代有炮炙、修治、修制、修合、修事、治削、合和、合药、饮片加工等。 │└“炮”字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制”字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的任务?不同专著的炮制名称: ┍张仲景《金匮玉函经》┇炮炙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雷敩《雷公炮炙论》┇书名以“炮炙”,正文多用“修事” └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缪希雍《炮炙大法》┇炮炙 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陈嘉谟《本草蒙筌》┇制造 ◆中药炮制的起源:┝李时珍《本草纲目》┇修治 ┍起源于用药实践,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张仲岩《修事指南》┇书名以“修事”,正文用“炮制” ┕中药炮制产生的前提条件┌①中药的发现和应用;②火的出现和应用,炮生为熟,形成了中药炮制的雏形(火制); ◆中药炮制发展本草著作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 春秋战国~宋代 (B.C.744~A.D.127 9) 炮制技术起始和形成1《五十二病 方》 是我国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止出血者燔发” 2《黄帝内 经》 \战国至秦 汉 ①从中可见当时已注意到有毒药物的炮制~“治半 夏” ②“角发”、“燔治”即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 “口父咀”~当时的切制饮片 3《神农本草 经》\ 汉代 (东汉末 年) ①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经验 ②收载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③对药物的产地、采集、药物真伪鉴别有些概括 ④书中总结了四气五味、七情配伍等基本原则,初 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的基础 4《金匮玉函 经》 张仲 景 东汉①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学说的先导;②阐明了药物 粒度与药效的关系 5《本草经集 注》 陶弘 景 南北朝(梁 代) (502-536 年) ①第一次系统归纳炮制技术,说明了部分炮制作用 ②首创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法;又创诸病通用药 ③7卷,载药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 菜、米食、有名未用 ④记载了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鉴别等 内容 6《雷公炮炙 论》 雷敩南北朝(刘 宋) ①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的 产生,载药300种 ②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用,广泛运用辅 料炮制药 《新修本 草》 7《唐本草》 李绩 苏敬 唐代 (公元659 年) ①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②全书54卷,载药850种,新增药114种 ③全面总结唐以前的药学成就,图文对照开创了世 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本草拾陈藏唐代 (741①10卷,收载《唐本草》未载药物692种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A型题及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A型题及答案 ( 一 )A 型题 2 .除 (E ) 外均用炒黄法炮制 A .黑芝麻 B .葶苈子 c. 花椒 D .苍耳子 E. 苍术 3 .炒后缓和寒滑之性的是 (D ) A .王不留行 B .牵牛子 C .牛蒡子 D .决明子 E .蔓荆子 4 .既可炒黄又可麸炒的是 (E ) A .白芥子白术 B .山药芡实 C .茺蔚子芡实 D .紫苏子薏苡 E .薏苡仁芡实 ( 二 )B 型题 A .酸枣仁 B .决明子 C .蔓荆子 D .槐米 E .牵牛子 5 .缓和峻下之性的是 (E ) 6 .杀酶保苷的是 (A) 7 .缓和寒泻之性的是 (B) 8 .缓和辛散之性的是 (C ) 9 .增强止血作用的是 (D ) A .赤芍 B .槐米 C .紫苏子 D .薏苡仁 E .胡芦巴 10 .既可炒黄又可盐制的是 (E)

11 .既可炒黄又可蜜制的是 (C) 12 .既可炒黄又可酒制的是 (A ) 13 .既可炒黄又可炒炭的是 (B ) 14 .既可炒黄又可麸炒的是 (D ) ( 三 )C 型题 A .决明子 B .牵牛子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5 .炮制后可降低泻下作用的是 (C) 16 .炮制后可增强滋补作用的是 (D) 17 .生晶偏于清泻肝火的是 (A) 18 .生晶偏于逐水消肿的是 (B ) A 变升为降 B .变降为升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9 .黄柏酒制的作用是 (B) 20 .炒莱菔子的作用是 (A ) 21 .炒使君子的作用是 (D) 22 .大黄酒制的作用是 (B ) ( 四 )X 型题 23 .炒后易于粉碎的有 (C 、 D) ?王不留行 B .黑芝麻 C .白芥子 D .牵牛子 E .葶苈子24 .炮制后去小毒的有 (A 、 C 、 D 、 E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