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01-14真题

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01-14真题

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01-14真题
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01-14真题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信息化

2、翻转学习

3、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二、问答题

1、简述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取向

2、简要说明媒体选择的依据

3、制作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简表

4、学习目标编写的注意事项

三、论述题

1、归纳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并阐述他们的适用范围及运用方式

2、简述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评述所给材料中的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2012年教育技术学和教学系统设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建构主义

2.经验之塔

3.学习资源

4.信息素养

5.CAI

二、简述(每题15分,共60分)

1.多媒体软件开发流程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试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过程模型

4.谈谈你对“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理解

三、论述:

从教学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的角度谈谈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四、材料分析:

材料一:…………

问题:评价学习目标分析

材料二:…………

问题:从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的角度谈谈对(材料中的)设计方案的认识2011年

一、术语解释(每个6分,共18分)

1.量规

2.教育技术(AECT2005定义)

3.学习媒体

二、简述题(每题13分,共52分)

1.以媒体技术发展为主线,制作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简表

2.简述教育信息资源的特点

3.简述学习需要的实践意义

4.简述学习设计与教学设计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共30分)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传统教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上的许多变化,请梳理并论述(图见课本)

四、材料分析题(共50分)

材料一节选自中国教育报,请仔细阅读材料,谈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意义

材料一

评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卢姆主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自1956年问世以来被认为是美国对全球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著作,他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

在广泛吸收各方面的评阅意见之后,修订者与1999年对该书修订的初稿进行了修改。修改的书名改为《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称《修订版》。同原版相比,《修订版》的最大变化是提供了一个两维目标分类框架,后者在处理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的关系问题上超越了原分类学。他将认知教学目标按两个维度分类。一个维度是知识,知识被分为四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原认知知识。另一个维度是每一类知识的掌握都分为六级水平,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修订版》认为,有效教学必须回答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你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第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结果评估)?修订的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的整套理论和案值分析都是为了回答这三个问题而设计的。

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修订的分类学强调区分教学目标“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两维目标分类框架已经做了科学回答。为了防止混淆,《修订版》特别强调目标“不是什么”。该书第二章指出:“有些教育人士有将结果和手段混

淆的倾向。目标描述结果――希望的结果,希望的变化。诸如阅读教科书,听老师讲课、从事实验和外出旅游等教学活动都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简言之,教学活动,如果被明智的选择和适当的运用,将导致陈述的目标实现”。在该书的结论部分,作者进一步指出“如果不能把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中区分出来,这将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当把重点放到教学活动上时,学生的兴趣可能更多的来自交流活动,而不是从活动中学习。因为经验是重要的老师,必须从经验中学习”。该书分析了教师为什么会将目标拟定为活动的三个原因。原因之一是鉴于现在强调学生表现的评估,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现设为目标,如把“给议会写一封信”、‘实施一项实验’作为教学目标;原因之二是,活动是可以观察的,便于老师对单元教学进程进行评估;原因之三是,有些教师深信教学活动(如经验)有自身的价值,所以认为活动与目标二者之间并与二致。尽管有这些误解,该书最后指出:‘我们往往不适当的强调‘教-学’,活动(手段)的成功,而不是学生学习(目的)的成功。’‘碰到一项活动,教师只须一个基本问题:‘我期望学生去参加(或完成)这项活动之后学到了什么?’’,‘简言之,如果你知道了要去何处,那么你就更有可能到达那里。’

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修订版》强调用分类表指导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修订版》反对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相混淆,这并不是不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内心体验。相反,由于有目标分类学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认知活动的指导会更具体和更有针对性’

《修订版》说:“与教学问题相关的结论有两个。第一,特定的知识类型有规律伴随特定的认知过程。特别是记忆和事实性知识、理解和概念性知识以及运用程序性知识,他们往往相互联系在一起,知晓这些规律进行教学,能使老师们更好的备课并更有效的授课。第二,如果不能把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中区分开来,这将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教授往往强调策略,而且通常是强调自我调解。另外,反省认知知识的发展形成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期,而通常不止一个教程或者一个学期。”

材料二是关于影响教学行为诸因素的内容分析,请指出它应用的是哪一种内容分析方法,并尝试用归类分析的方法展开分析(20分)

“影响教学行为的诸因素”分析(图解法)

2010年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

一、术语解释(每个5分,共15分)

1、量规

2、教育技术

3、教育信息素养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4、简述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5、画出“戴尔经验之塔”,并简述其理论要点。

6、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与方法。

7、简梳理你本人所掌握的与教育技术相关的知识和相关技能。

三、材料分析(共25分)

8、本案例节选自教学片段案例------《尊重与引领》,请对潘玉婷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予以评价,并说明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关系。

四、设计题(每题25分,共50分)

9、结合实际需要,选择一个课程,撰写一个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应包括:简要说明;设计思路;平台的主要模块;平台的功能和特色。

10、任意选择《教学系统设计》中的一个章节,用三维目标方式编写一份学习目标。

2009年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

一、简述题(每题13分,共52分)

1.简要分析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两者之间的区别于联系

2.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要说明

3.简述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

4.简要分析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论述题(共25分)

5.谈谈你对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认识

三、材料分析题(共19分)

6.以下是一位大学教师编写的关于《中国人的心理》课程的一份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请结合该方案,论述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四、设计题(每题27分,共54分)

7.请选取《教学系统设计》课程中的某一内容,用Webquest模板(前言、情境、任务、过程、结果和评价)设计网络探究学习

8.结合实际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撰写一个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应包括:简要说明(所属学科、使用对象、教学时数、拟解决的教学问题等);知识内容结构;设计思路;软件结构和主要模块;课件功能与特色

2008年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

一、术语解释(每个5分,共35分)

1.信息素养

2.认知策略

3.经验之塔

4.教育信息资源

5.学习风格

6.先行组织者

7.前端分析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8.简要分析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9.简述学习媒体的特性,结合具体媒体说明学习媒体的分类

10.简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作用

11.简述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综合题(共25分)

12.谈谈你对中、美教育技术发展历史及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3.本案例选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认识生肖》,请予以评价

14.以下是一个教学设计模板,请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2007年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个5分,共25分)

1.教育信息化

2.教学媒体

3.学习资源

4.学习测量与评价

5.学习环境

二、问答题(共60分)

6.简述教学策略的结构,并说明其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5分)

7.用图表的形式说明各种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与功能(15分)

8.指出成分显示理论与加涅“九阶段教学”策略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5分)

9.简述WebQuest的组成部分及设计要点(15分)

三、简述题(共30分)

10.试论述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30分)

四、材料题(共35分)

11.请指出上例中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成功与不足之处(17分)

12.请指出上例目标编写的成功与不足之处(18分)

2006年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个4分,共20分)

1.流媒体

2.发现学习

3.知识管理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初始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6.教学内容分析就是在确定好总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借助于图解分析法、A 、B 、 C

和D 等方法,分析学习者要实现总的教学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或形成什么态度。

7.教育技术是由三个不同的起源融合而成,它们是E 、F和G 。

8.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依照抽象程度的不同,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划分为H 、I 和J 三大类

9.奥苏贝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

的适当观念建立K 和L 的联系。

三、问答题(共48分)

10.简述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8分)

11.简述学者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理解上存在的几种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10分)12.简述AECT 94定义与AECT 04定义的区别和联系(10分)

13.用图解分析法画出网络教学评价模型(12分)

14.简述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或称九大教学事件)(8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5.回顾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由此分析我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

16.美国学者Cuban与1986年研究发现,每当新技术出来时,教育技术研究人员总会进入一个怪圈:欢喜(exhilaration)、科学地可靠(scientific credibility)、失望(disappointment)、埋怨教师(teacher-bashing)。互联网能逃脱这个怪圈吗?为什么?请结合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请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材料题(18分)

17.以下是两个教学目标编写实例,请指出以上两个实例各采用的是哪种类型的编写方法,并分别指出各子教学目标所属的领域及目标层次等级

2005年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

一、解释下列术语(30分)

1.ITS

2.A TI研究

3.学习媒体

4.信息素养

5.知识管理

6.教育信息化

二、简述题(共55分)

1.简述教育技术研究的元方法

2.简述基于项目学习和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异同

3.简述宏观教学系统设计观的基本内容

4.说出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如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依托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且强调以“学”为中心,那么师生的角色、任务、教学活动会发生哪些改变?

三、论述题(20分)

“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试论述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

四、设计题(25分)

假如你是教师,你对《教育技术学》课程的教学如何进行设计

五、案例分体题(20分)

这份材料节选于《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9期,请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理论基础和教学过程控制等方面给予评价

2004年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

一、用自己的话解释些列术语(每题5分,共30分)

1.EPSS

2.学习资源

3.学习过程

4.现代远程教育

5.教学系统开发

6.教学设计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协作学习研究者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协作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通常把学习者协作学习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分组、进行学习和最后评价。请在这三个阶段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的特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归纳出基于Web的协作学习过程模型。2.简述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3.简述视听教学理论对教育技术学发展的作用

4.假如你考上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方向研究生,请设计一份今后三年的学习、研究计划

三、论述题(共60分)

1.请谈谈新三论、网络传播、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论对教育技术所带来的冲击2.请谈谈教育技术对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作用

3.请论述你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变化的认识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阅读以下内容(教学过程片段),请加以评析

2003年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

一、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术语(每个3分,共18分)

1.教育资源

2.掌握学习

3.远程教育

4.量规

5.学习媒体

6.先行组织者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7.教育技术是由三个不同的起源融合而成,它们是▁▁、▁▁和▁▁。

8.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世纪▁▁年代末;▁▁被誉为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媒体是人体的延伸“是由▁▁提出的。

9.▁▁世纪▁▁年代,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开始利用无声电影、幻灯等进行教育活动10.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依照抽象程度的不同,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划分为▁▁、▁▁和▁▁三大类

11.系统科学理论可综合为三个基本原理,它们是▁▁、▁▁和▁▁

12.皮亚杰把人的发展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13.奥苏贝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和▁▁的联系。

14.在教育技术领域中,CSCL是指▁▁。CMI是指▁▁。VR是指▁▁。EPSS是指▁▁。

ITS是指▁▁

15.施拉姆传播模式强调传授双方只有▁▁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

16.按照联网计算机所处的远近不同,计算机网络分为▁▁、▁▁和▁▁

三、问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7.介绍你读过的教学设计书籍,并指出教学设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18.简述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差异

19.简述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

20.什么是学习?网络时代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21.在教育技术的各个范畴中,运用的历史最为悠久,请举例说明教育技术运用的范畴22.教育技术史权威赛特勒在其教育技术史专著中提出:“技术的重点在于工作技能的塔高和工作的组织,而不是工具和机器”。请根据此话谈谈你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23.试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作用和意义

24.随着网络教育的开展,设计与开发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课程成了网络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试论述网络课程应如何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五、材料题(14分)

25.这是一位小学自然常识教师编写的关于飞行器发展的一份教学设计方案,请谈谈你的认识。

2002年教学设计部分

一、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学习策略

2.教学模式

3.微格教学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4.简述小组交互学习的使用要点

5.简述学习风格的要素

6.简述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特点

7.简述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指标体系

8.简述教师如何赢得学生的尊重

三、论述题(10分)

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四、材料题(9分)

这是一位大学教师编写的关于《中国人的心理》课程的一份课堂教学设计,请谈谈你的

感想

2001年教学设计部分

一、术语解释(共12分)

1.层级分析法(2分)

2.智力技能(2分)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分)

4.教学策略(2分)

5.内外结合学习需要分析法(3分)

二、论述题(28分)

1.试利用图解分析法对教学设计课程中“学习目标的阐明”这一章节进行学习内容分析(8分)

2.试论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小组协作学习优化教学效果(10分)

3.试论述根据学习风格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0分)

三、设计题(10分)

请设计一套课堂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指标

706教育技术学基础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深圳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技术学基础》是为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运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教育信息化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三、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教育技术学概述 (1)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牢固掌握教育技术学概念的内涵; (2)熟悉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和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分析这些知识与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关联; (3)能够从不同角度和脉络分析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掌握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4)熟悉当前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前沿动态。 2、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1)掌握学习资源、媒体资源、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掌握网络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系统与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掌握幕课资源、微课资源的结构功能以及教育价值。 3、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 (1)熟悉典型的学习过程理论,并能够分析这些理论对信息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影响;(2)掌握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主要教育功能,能够在网络教学支持平台中设计教学活动;(3)掌握有代表性的信息化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4、教学系统设计 (1)熟练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影响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2)深入掌握不同类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方法; (3)能够设计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安排和转换; (4)熟悉幕课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5、教学系统开发 (1)掌握教学系统开发的含义、教学系统开发的技术,熟悉当前网络教学系统开发的新技术; (2)掌握网络课程设计中的需求分析、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路线; (3)掌握网络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与应用的知识; (4)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软件和移动学习软件开发的技术方案。

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

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 华东师大教育技术题80分: 一、概述题(每题5分) 1、教育技术 2、课程开发 3、学习理论 4、教育媒体 5、微格教学 6、个别化教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电视作为教学媒体有哪些优缺点,为了增加它的应有范围你有什么建议? 2、以一传播模式为例,说明传播理论的基本观点,它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3、你对计算机网络教育了解多少,为了它更好的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4、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哪些环节,每一环节需要做哪些具体工作? 5、集体教学中常用哪些媒体?选择媒体时有哪些原则? 另外的70分为C语言和计算机基础题。 北师大考数学(物理类)和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数据结构(PASCAL或C语言均可)。数学包括(极限、导数,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级数、微分方程、线形代数)。(150分) 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的题如下: 一、名词解释(3x10=30分) 1、学习动机 2、学习方式 3、五段教学法 4、范例教学 5、文纳特卡制 6、认知结构 7、元认知(余下的3个实在想不起来了)。 二、简答题(5X12=60分) 1、怎样理解“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2、影响迁移的因素及如何促进迁移的教学原则。 3、简述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解释。 4、布卢姆对认知的分类。 5、迈克卡对学习策略的分类 6、浅述行动研究的方法。 7、如何对知识进行分类。 8、课堂中声像呈示行为的功能及形式。 9、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的联系。 10、格拉斯的问题解决模式。 (余下两个想不起来了) 三、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联系(10分) 四、数据结构中(有10个选择、一个画图、一个编程)。(50分) 2003年陕师大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技术学专业试题 (一)教育技术学导论(75分) 1、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教育技术?两者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教育技术观? 2、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对于当今教育改革有哪些重要意义? 3、请举出教育技术研究的六大热点领域?并就其中一个做详细说明。 4、教育技术在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5、谈谈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二)教学设计(75分) 一、填空: 1、教学的定义(在教学设计书第一页) 2、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复试试题整理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复试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复试 今年的复试比重加大了,去年复试占40%,今年涨到50%,也就是初试550分与复试330分直接相加,再排名。其中笔试100分,机试100分,英语面试60分,专业课面试70分。复试不再是考死知识,更是考验学生的科研潜能,写作能力(主要是以后写论文),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复试介绍: 4月9号上午九点开始笔试2个小时100分(回忆版) 笔试:1.谈谈你对教育技术贡献最大的人物的认识并介绍他们的贡献。(非常不好意思的是,这是2012年考过的,所以我也没怎么认真地看,就。。。。。。。华东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2.谈谈你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3,你认为在本科期间应该开设什么课程,为什么?(应该是限定在教育技术本科期间)4.对着电视拍照时,电视屏幕会出现闪烁,这是为什么? 5.要输入1~100个数,已经输入了99个,而且没有重复的,请问用什么方法最快找出遗漏的那个数。(我用的是查找) 6.某商人进货时都是1000件一大盒,可是顾客购买的数量比较少,比如17件,25件,商人要把这一大盒分成10小盒,而且顾客购买时,都是整盒出售,请问他应该怎么分?

7.三人住宿问题 8.一个瓶子里装着一个类似于细胞的东东,隔2秒钟会分裂一次,就是1个变2个,2个变4个。。。。。。若开始时装入一个细胞,2分钟后充满瓶子,问:开始时装入2个细胞,多长时间后充满瓶子? 9.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说明网瘾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元凶。 根据某某人的数据:中国有80%的青少年犯罪与网瘾有关,20%的网瘾少年有过犯罪行为。 (应该是才能够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 其中,1,2是一道大题,每题25分,3,4,5,6,7,8是一道大题,每小题5分。9是一道大题,20分。 4月9号下午主要是上机测试,在上机之前,有个小心理测试,这个不计入总分,正常填写就成了。 机试大约2个小时,我们做的比较慢,所以老师往后拖了15分钟。 原卷: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 2013年研究生复试题(计算机应用实践技能考核) (作答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与答案

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特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域是教育;同时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A)。 A. 在教育中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B. 在教育中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C. 采用视听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D.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满分:5 分 2. 静态视觉图像中,(B)结构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强的感觉 A. 横线结构 B. 垂直结构 C. 斜线结构 D. 曲线结构 满分:5 分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教育传播环境的是(D) A. 校园环境 B. 教室环境 C. 人际关系 D. 教师 满分:5 分 4. 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形态的和(B)的技术。 A. 精神形态 B. 智能形态 C. 神化形态 D. 物质形态 满分:5 分 5. 下列教学方法在实践的发展中与教育技术的形成无关的是(D) A. 视听教学的发展 B. 程序教学发展 C. 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 D. 学科教学的发展 满分:5 分 6. 下面哪项不属于程序教学的原则?(D) A. 小步子原则 B. 自定步调原则 C. 及时强化原则 D. 引起注意原则 满分:5 分 7. 下面哪项不属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D) A. 随机通达教学 B. 抛锚式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程序式教学 满分:5 分 8.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教学人员、(B)和技术人员三个部分。 A. 服务人员 B. 管理人员 C. 执行人员 D. 监督人员 满分:5 分 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C) A. 合作学习 B. 意义学习 C. 数字化学习 D. 自主学习 满分:5 分 10.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C)五个方面 A. 监督 B. 总结 C. 评价 D. 判断 满分:5 分 11. 支架式学习是指(B)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1. 概述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肩负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校、企业、军事、社区和远程教育等领域的教育教学创新,开发与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前身是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主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育信息技术环境、教育信息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以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专业既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如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认知规律、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等),又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问题(如远程开放教育、教育信息化及其支撑技术、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及企业培训等),致力于培养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代码

040104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教育技术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及能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在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区域和行业特点,在现有办学基础与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学校各种资源优化配臵的整体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各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创新的契合点,建立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实现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监控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动态调整,确保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本专业典型岗位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考博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考博真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考博真题040101教育学原理(2004,2006---2013) 具体清单: 科目一:教育原理2004,2006---2013 科目二:中外教育思想史2006---2013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2002,2004,2007---2013) 具体清单: 科目一:教学论2002,2004,2007---2010,2012,2013 科目二(01,02方向):教育心理学2002,2003,2004(1),2004(2),2005,2007---2010,2012,2013 科目二(03方向):数学教育学2002,2004,2009---2011 科目二(04方向):语文教育学 040103教育史(2006---2012) 具体清单: 科目一:中外教育史: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2009---2012 中外近现代教育史2007 外国教育史2009---2012 科目二:史学理论与方法2009 040104比较教育学(2007,2009---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外国教育史2009---2012

中外近现代教育史2007 科目二:比较教育学2007,2009---2011 040105学前教育学(2003---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学前教育学2003---2011 科目二:儿童心理学2004---2011 040106高等教育学(2002---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高等教育学原理2002---2011 科目二:高等教育的历史与比较2002---2011 040107成人教育学(2012新增) 具体清单: 科目一:成人教育原理 科目二:家庭与社会教育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2008---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技术与职业教育原理2008---2011 科目二:科学技术概论2008---2011 040110教育技术学(2002,2003,2006---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教育技术综合基础2002,2003,2006---2011 科目二(01方向):软件基础2002,2003,2006---2011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不断的冲击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洞察其发展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便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即是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它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传媒教学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这三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思想,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它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教学中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常常如吸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扩充知识信息量,促进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拓宽。三、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速度慢、范围窄的缺点,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宽的全方位人才。四、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五、有力促进教学相长。现代媒体参与之后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息的流向成为双向的,多维的,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由此,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另外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立体三维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至今,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要达到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下面是14个知识领域(area)及其中的知识单元(llnits)和知识点(topiCS)的描述:1离散结构(DS) 1.1函数、关系和集合(核心)DS1 1.1.1函数DS11 1.1.1.1满射 1.1.1.2到的映射 1.1.1.3逆函数 1.1.1.4复合函数 1.1.2关系 1.1. 2.1自反 1.1. 2.2对称 1.1. 2.3传递 1.1. 2.4等价关系 1.1.3集合 1.1.3.1文氏图 1.1.3.2补集 1.1.3.3笛卡儿集 1.1.3.4幂集 1.1.4鸽笼原理 1.1.5基数性和可数性 1.2基本逻辑(核心) 1.2.1命题逻辑 1.2.2逻辑连接词 1.2.3真值表 1.2.4式 1.2.4.1合取式 1.2.4.2析取式 1.2.5永真性 1.2.6谓词逻辑 1.2.7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1.2.8假言推理、否定式推理 1.2.9谓词逻辑的局限性 1.3证明技巧(核心) 1.3.1蕴涵、逆、逆反、置换、非、永假等概念 1.3.2形式证明结构 1.3.3直接证明 1.3.4反例证法 1.3.5逆反式证明法 1.3.6反证法 1.3.7数学归纳法 1.3.8强归纳法 1.3.9递归数学定义 1.3.10良序 1.4计数基础(核心) 1.4.1计数变元

1.4.2求和与相乘的规则 1.4.3包含排斥 1.4.4算术和几何级数 1.4.5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 1.4.6排列组合 1.4.7基本定义 1.4.8恒等式 1.4.9二项式定理 1.4.10递归关系 1.4.11实例 1.4.12 Master原理 1.5图与树(核心) 1.5.1树 1.5.2无向图 1.5.3有向图 1.5.4生成树 1.5.5遍历策略 1.6离散概率 1.6.1有限概率空间、概率度量、事件1.6.2条件概率、独立性、贝叶斯规则1.6.3 整型随机变量、期望 2程序设计基础(PF) 2.1程序设计基本结构(核心) 2.1.1变量、类型、表达式和语句 2.1.2高级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语义 2.1.3输人和输出基础 2.1.4顺序、条件和循环控制结构 2.1.5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2.1.6程序结构分解基础 2.2算法与问题求解(核心) 2.2.1问题求解策略 2.2.2问题求解算法 2.2.3算法实现策略 2.2.4调试策略 2.2.5算法的概念和特性 2.3基本数据结构(核心) 2.3.1基本类型 2.3.2数组 2.3.3记录 2.3.4字符串和字符串处理 2.3.5数据在存储器中的表示 2.3.6静态分配、栈式分配和堆式分配2.3.7运行时的存储器管理 2.3.8指针和引用 2.3.9链式结构 2.3.10栈、队列和哈希表的实现策略2.3.11树和图的实现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很短暂,可是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远远没有结束,现在我就把我自己在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在我看来,现代教育应体现在“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之上,我国的教育事业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教育,发展到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成为现实,也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同时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突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的质量及其教学中的效果如何,自然成了这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了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

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体现在: 一.实质与内容 1、它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 2、它强调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它认为学生只要能和学习资源发生联系,就能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3、它是用系统方法对各种教学方式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4、它可以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不同层次,当前的应用方式主要有: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广播、电视远距离教学方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个别化交互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远程通信教学方式。 二.指导思想: 1、现代教育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是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关注的中心是学习者的需求,课堂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活动和创造的过程。

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复试题目

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复试题目 笔试内容: 1、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学习理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阐述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2、阐述某学习动机理论,并举例说明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3、根据你的理解阐述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阐述如何在中小学应用实践推广。 4、学校搭建了一个学习管理平台(LMS),为了更好地支持研究性学习,如果你是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请说明你需要对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做哪些修改调整? 5、国际多媒体图片标准格式有哪些?列举一二,并说明其特点。 6、谈谈什么是学生成绩评定中的百分位与标准分。 计算机应用技能:这门课的考试不同以往,不再是让你做一个课件了,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探索能力的考察。不过总的来说不是很难。 题目: 1、访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同侪互评平台“网站,然后参照所给案例对网站的功能进行描述,请使用WORD软件编辑并保存。 2、画出该网站的全局E---R图,工具不限。 3、实现网站中“学号批量生成“部分的算法程序,工具不限。 外语口语考试:根据往年的情况,华东师大不考听力的,只是由考生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后,由老师随便提问一些关于专业英语的问题,比如用英语说说什么是ICT、E-Learning、CBE,介绍一下为什么报考华东师大教育信息技术系,来上海的感受等,以及该学校的专业研究方向有哪些等等。会问到你对什么感兴趣,以及你学过哪些软件等。 面试:参加面试的老师大约有七八位,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后,从桌上抽一张纸并回答上面的问题,问题种类很多,涉及计算机应用、网络、学习理论、远程教育等等各个方面,不过如果你抽到的题目不会可以告诉老师不会,然后换题,这对你的成绩不会影响太大,关键的是老师会看你原来做过什么东西,参与过什么研究、有没有搞过什么课题、项目(这些是比较重要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01-14真题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信息化 2、翻转学习 3、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二、问答题 1、简述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取向

2、简要说明媒体选择的依据 3、制作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简表 4、学习目标编写的注意事项 三、论述题 1、归纳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并阐述他们的适用范围及运用方式 2、简述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评述所给材料中的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2012年教育技术学和教学系统设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建构主义 2.经验之塔 3.学习资源 4.信息素养 5.CAI 二、简述(每题15分,共60分) 1.多媒体软件开发流程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试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过程模型 4.谈谈你对“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理解 三、论述: 从教学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的角度谈谈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四、材料分析: 材料一:………… 问题:评价学习目标分析 材料二:………… 问题:从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的角度谈谈对(材料中的)设计方案的认识2011年 一、术语解释(每个6分,共18分) 1.量规

2.教育技术(AECT2005定义) 3.学习媒体 二、简述题(每题13分,共52分) 1.以媒体技术发展为主线,制作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简表 2.简述教育信息资源的特点 3.简述学习需要的实践意义 4.简述学习设计与教学设计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共30分)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传统教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上的许多变化,请梳理并论述(图见课本) 四、材料分析题(共50分) 材料一节选自中国教育报,请仔细阅读材料,谈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意义 材料一 评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卢姆主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自1956年问世以来被认为是美国对全球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著作,他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 在广泛吸收各方面的评阅意见之后,修订者与1999年对该书修订的初稿进行了修改。修改的书名改为《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称《修订版》。同原版相比,《修订版》的最大变化是提供了一个两维目标分类框架,后者在处理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的关系问题上超越了原分类学。他将认知教学目标按两个维度分类。一个维度是知识,知识被分为四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原认知知识。另一个维度是每一类知识的掌握都分为六级水平,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修订版》认为,有效教学必须回答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你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第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结果评估)?修订的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的整套理论和案值分析都是为了回答这三个问题而设计的。 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修订的分类学强调区分教学目标“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两维目标分类框架已经做了科学回答。为了防止混淆,《修订版》特别强调目标“不是什么”。该书第二章指出:“有些教育人士有将结果和手段混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课程总结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课程总结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课程总结 这门课是研一开设的与教育技术学理论最近的课程,也是本人认为最轻松活泼的一门理论课。关于课程总结本人从四个方面展开:系统反思、学习情况总结、论文情况总结、教师教学评价。由于个人行文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海涵。 一、系统反思: 又到岁末,课程都陆陆续续结束,无外乎焦老师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老师可谓是煞费苦心地为我们传递新知识新事物,为我们介绍了不少的书籍,也在一开始就给我们指出了作为研究生应该有的价值取向,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我们应该是这个年代“最青春、最美好、最富有创造性”的青年学者,以及老师再开始就为我们制定的阅读建议,这些无不反映出老师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无不表达出老师对我们的努力专研奋发向上的殷切期待。但是临近期末看到自己手中的笔记,记录下的这些话语,自己心头很是不安,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这门课程不合格对不起老师的谆谆教诲。老师布置的三大平时作业:多看书;写博客;逛论坛。我都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完成。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我对得起自

己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人不可能同时做好许多事情,于是我选择做我自己喜欢的,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是计算机网络教育与应用的,当初报这个方向就是因为喜欢网络,所以我上来就想要提高自己的网络技术水平,但是技术部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加之网络所涉及的面实在太广,想要精通所有的方面,不下一番功夫真的很难有成绩。因此平时上什么我手里必定带着一本与网络有关的书籍。作为学生这样做是很不应该,但是我在想,从幼儿园到大学,满堂灌的现象是否在研究生的学堂中同样存在呢?结果是在焦老师的课堂中,我经常放下我手中的书,来聆听一些新的思想,接受新思维,得到新启示。这或许就是这门课程我得到最多的。 这些新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对于教育来说,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另一个就是second life这款游戏对教育的启示。 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那么教育技术就是用来解决教育问题的,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在许多教育技术学出身的同学中认同的却不多。教育技术不是摆设,也不是花拳绣腿,我们不是简简单单地就将先进的工业技术、工程技术,放到教学课堂中,而是让它们实实在在帮助我们解决某些教学问题,甚至是某一特定教学问题。最近在跟导师研究的一个实验室软件管理项目,导师发出这样的感慨: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真是不可或缺啊!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在与软件公司交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试卷答案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玉溪师范学院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 (试卷编号:A ) 120 考试方式: 考试考查 闭卷开卷仅理论部分其他 ) 学院: 专业: 班 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考试地点: 考试时间: 月 日 时 分 单项选择题,多选无效!请把答案填到答题卡上,试卷上无效! 1. 根据AECT05定义,教育技术学的三个研究范畴不包括( )。 A .创造 B .管理 C .应用 D .评价 2. 认知主义心理学流派认为学习是( )。 A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 B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C .学习是刺激——反应——强化 D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3. 建立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 )。 A .加涅 B .斯金纳 C .华生 D .皮亚杰 4. ABCD 法设置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是指( )。 A .对象、行为、条件、标准 B .对象、结果、条件、程度 C .对象、结果、条件、标准 D .对象、行为、条件、结果 5. 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教育家是( )。 A .加涅 B .奥苏贝尔 C .布鲁纳 D .布卢姆 6. 教育评价的功能不包括( )。 A .激励功能 B .诊断功能 C .调节功能 D .排名功能 7. “个体的知识既不是预先生成的,也不是完全来自经验,而是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活动中。”,这反映的是( )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建构主义 D. 人本主义 8. 教育技术的范畴涉及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协同作用的 B. 线性的 C. 顺序排列的 D. 互为倒置的 9.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突出强调的是( )。 A. 学生的“学” B. 教师的“主导”作用 C. “学教并重” D. 自主学习设计 10. 关于学习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 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B. 各种学习理论的主要差异在于对学习本质的不同理解 C. 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D. 各种学习理论都非常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11. 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 A. 布卢姆 B. 布鲁纳 C. 加涅 D. 奥苏贝尔 12.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 )。 A. 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三个环节 B. 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三个环节 C. 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评价反思等三个环节 D. 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三个环节 13. “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持这一观点的学习理论流派是( )。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建构主义 D. 人本主义 14.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 A .学习理论 B .教学理论 C .系统理论 D .艺术理论 15. 关于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下面陈述错误的是( )。 A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科 B .教育技术学是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C .教育技术学是技术学科 D .教育技术学是应用学科 16. 从资源教学应用的角度来看,教育技术学历史演变的阶段是( )。 A .视觉教学——直观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学 B .直观教学——视觉教学——视听传播——视听教学——教育技术学 C .直观教学——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学 D .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直观教学——教育技术学 17. 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建立程序教学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皮亚杰 B .华生 C .弗洛依德 D .斯金纳 18. 评价教学媒体材料的基本标准不包括( )。 A .教育性 B .新颖性 C .技术性 D .艺术性 19.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目标,其典型特征是( )。 请考生注意:答题时不要超过“装订线”,否则后果自负。

AECT教育技术学定义

AECT教育技术学定义 年美国AECT关于教育技术的演变: 1963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s is that branch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concerned with the design and use of messages which control the learning process. It undertakes: (a) the study of the unique and relativ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both pictorial and nonrepresentational messages which may be employ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for any reason; and (b) the structuring and systematizing of messages by men and instruments in a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ese undertaking include planning, production, selection,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oth components and entire instructional systems. Its practical goal is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every method and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which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ers' full potential.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考研资料《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笔记与课后题的答案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 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共识: 。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性 。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 。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化行为,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 。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 。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体现在: 一、传统的学习观念是基于“世界是客观的、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观念,基于这种观念,知识被视作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有关世界的知识是可靠的;而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客观世界的现实映象。而建构主义则不将知识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中的意义;于是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 二、区分了知识与信息(或者说区分了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信息(简单知识)是稳定的、自足的、结构良好的、客观的,而知识(特别是复杂知识,是以智慧的高度看待的知识?)是不稳定的、开放的、结构不良的、主观的。简单知识观把知识看成是可以以某种方式捕捉到、记录下来、可以积累、加工、储存、分配,可以分割,可以以语言和符号明示,可以以现成方式打包并加以传递;因而,教学就是对这种简单知识的传递、传授、传播,而学习就是对所教知识的复制与同化的过程。而复杂知识观则认为知识总是和认知者相关,与认知者在特定情境中孜孜不倦的求知过程相联系,因此,知识总是包括认知者对真理的质疑、对知识的渴求、对知识的建构与理解以及所有这一切发生的情境脉落,因而,知识难于直接访取或传递给他人,不可能以现成的孤立的方式掌握的,掌握这种知识需要掌握组织成系统形式的知识的不同方面。 三、另外,知识同时具有个人与社会两个维度(以上观点似乎只强调知识对个体的意义,但是建构主义者同样认为知识具有社会这个维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