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通信仿真技术

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通信仿真技术

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通信仿真技术
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通信仿真技术

《计算机通信仿真技术》实验指导书

钟诚编

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 Matlab和Simulink软件环境认识 (3)

实验二信号产生/观测设备与信源编/译码 (5)

实验三调制与解调 (10)

实验四信道与误码率的计算 (13)

实验五通信系统仿真 (15)

课程编号: 11215101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课程总学时:48 适用学期:第5学期

实验学时:20 开设实验项目数:5

撰写人:钟诚审核人:胡广浩教学院长:范立南

实验一 Matlab和Simulink软件环境认识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对Matlab软件的界面、使用方法、常用计算函数

●了解对Simulink环境认识的界面、使用方法、常用模块

二、实验类型

验证型(4学时)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利用Matlab软件的计算和图形演示功能,对常用信号进行模拟认识,并加深对Matlab软件的印象,了解其使用方法;并对Simulink的仿真环境及常用信号和系统的产生、常用模块的使用方法有所了解。

四、实验仪器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内容:

(一)Matlab软件认识

1.认识Matlab软件的界面

2.主要的数学函数指令:

sin(正弦), cos(余弦), tan(正切), atan(反正切), exp(指数), log (对数), sqrt(平方根), abs(绝对值), angle(相角), conj(复共轭), imag (复数虚部), real(复数实部)

实验步骤:

1.在实验之前仔细阅读附录中关于Matlab软件平台的基本介绍。

2.利用桌面的快捷图标或是从开始-程序-Matlab打开Matlab软件

3.在命令窗口定义时间变量t

4.将时间变量t代入数学函数指令中,为新变量赋值(如:“x=sim(t)”)

5.利用绘图指令将赋值的函数的图形绘制出来

6.对于连续时间函数,用plot指令(如:“plot(t,x)”)

7.对于离散间函数,用stem指令(如:“stem(t,x)”)

8.依次用上面实验内容中提到的12种函数指令为新变量赋值,并绘图、将所用的指令和得到的图像记录下来,完成实验报告

(二)Simulink环境认识

1.认识Simulink环境认识的界面

2.认识Simulink模块库中的主要常用模块:

常用系统模块:

Derivative(时间微分),Integrator(时间积分),State-Space(状态空间系统),Transfer Fcn(线性传输函数),Transport Delay(输入延时),Variable Transport Delay(输入可变时间延时),Zero-Pole(零极点传输函数),Hit Crossing(检测交叉点),Quantizer(量化),Rate Limiter(限制输入信号的变化比率),Relay(继电器),Saturation(限制输出信号的范围)

数学操作模块:

Abs(产生输入信号的绝对值),Complex to Magnitude-Angle(计算一个复信号的幅度/相位),Complex to Real-Imag(计算一个复信号的实部/虚部),Dot Product(产生点积),Gain/Matrix Gain(将输入乘以一个常数),Math Function(实现某个特定的数学函数),MinMax(产生输入信号的最大值或最小值),Product(产生输入的积或商),Sign(指示输入信号的符号),Sum(计算输入的和或差),Sin(实现某一特定的三角函数)

实验步骤:

1.在实验之前仔细阅读附录中关于Matlab和Simulink软件环境的基本介绍。

2.利用桌面的快捷图标或是从开始-程序-Matlab打开Matlab软件,然后点击Simulink快捷按钮。

3.按“新建”快捷按钮,建立一个新的模型文件。

4.依次用上面提到的模块搭建成模型,运行,并观看结果:

5.完成实验报告

[例]

1.从Simulink模块库中的Source中选择Pulse Generator、Repeating Sequence、Sine Wave 和Step几个信号源拖拽到新建的模型文件窗口中

2.从Simulink模块库中的Sink中选择示波器Scope拖拽到新建的模型文件窗口中,并复制

3.将Continouse中的Derivative(时间微分)拖拽到新建的模型文件窗口中

4.将以上模块用信号线连接起来(如下图),同时修改各个模块的参数

5.运行(点击快捷按键“?”)

6.观察并记录结果

7.用常用系统模块和数学操作模块中的各个模块依次替换Derivative(时间微分)模块并重复以上各个步骤,观察并记录结果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所得结果(包括图形)记录下来后,与实际理论结果比较验证,并分析异同及原因。

七、注意事项

1.在使用plot命令绘图时,要保证表示横纵轴坐标的数据长度要相等。

2.在仿真运行之前要仔细检查各个模块的参数的设置,否则运行时可能会出现错误。

3.仿真步长的设置:要保证仿真运行时的仿真步长<所有模块中最小抽样时间的一半。

八、预习与思考题

1.一般曲线的绘制应该注意什么?

2.如果在同一个图形窗口中分别绘制多条曲线应该采用哪条指令?

3.如果想在Matlab窗口下查询某一条指令的使用方法,应当使用哪条指令?

4.Simulink模块库有哪几个子库?

5.如果仿真步长设置得太大了会出现什么问题?

实验二信号产生/观测设备与信源编/译码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在利用Matlab仿真时如何产生所要的信号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观测

●了解用通信工具箱提供的模块实现信源编/译码的方法

二、实验类型

设计型(4学时)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利用Matlab软件的计算和图形演示及Simulink的仿真环境功能,对常用信号发生器和观测进行模拟认识,并加深对Matlab软件的印象,了解其使用方法。

利用Matlab软件的计算和图形演示及Simulink的仿真环境功能,使用通信工具箱提供的模块仿真信源编/译码对通信系统常用的信源编码和译码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模拟认识,并加深理解。

四、实验仪器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内容

(一)信号产生/观测设备

1.认识通信工具箱仿真模块中的信号产生模块

噪声产生器:Uniform noise generator(均匀分布随机噪声产生器), Gaussion noise generator(高斯分布随机噪声产生器), Poisson noise generator(泊松分布随机噪声产生器), Random-integer generator(均匀分布随机整数产生器), Rayleigh noise generator (瑞利分布随机噪声产生器), Bernoulli random binary generator(伯努利随机二进制噪声产生器), Triggered read form file(触发读取文件)等

2.认识通信工具箱仿真模块中的信号观测模块

Triggered write to file(触发写入文件),Eye-diagram scatter plot(眼图与散布图),Sample-time eye-diagram scatter plot(抽样时刻眼图与散布图),Error rate(误码仪)实验步骤:

自行设计系统结构,自定参数,在上面提到的信号产生模块中至少选择三种或以上构成仿真系统后,利用上面提到的信号观测模块显示或记录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并将系统结构图、实验步骤、输出波型或记录数据的文件名以及实验中所采用的主要参数如实地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例]

1.在实验之前仔细阅读附录中关于Simulink通信工具箱的基本介绍。

2.利用桌面的快捷图标或是从开始-程序-Matlab打开Matlab软件,然后点击Simulink快捷按钮

3.在模块库中打开“Communication Blockset”通信工具箱模块库

4.按“新建”快捷按钮,建立一个新的模型文件

5.打开Communication Blockset 中comm Source/comm Sink两个模块库,并从中找出上面提到的几种模块(如图所示):

6.依次用上面提到的模块搭建成模型,记录每个模块设置的参数,运行,并观看结果

●信源模块:如下图中,当其它模块参数设置好后,将Triggered write to file模块中的参数设置成如图所示,点击后,在Matlab的命令窗口中键入:,记录结果

其它信源模块照此例执行(不同模块需要采用不同的参数,请随时修改之)

●信宿模块的认识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来进行:

点击Matlab的帮助菜单:Help→Demos→Blocksets→Communications→Phase Noise effects in 256 QAM,将其中的Eye-diagram scatter plot(眼图与散布图)输出参数改成Eye-diagram&scatter plot,然后运行,观察结果,记录参数,并在实验报告中指出每一个参数是什么含义。

7.在Matlab工作窗口中键入:“commlib 1.3”后参照教材P53操作了解通信工具箱仿真模块库。

8.整理记录,完成实验报告

(二)与信源编/译码

1.信源编码:Sampled quantizer encode(信号量化器),Enabled quantizer encode(触发信号量化器),DPCM encode(DPCM编码),A-law compressor(A律压缩器),μ-law compressor(μ律压缩器)

2.信源译码:Quantizer Decode(量化译码),DPCM decode(DPCM译码),A-law expander(A律扩张器),μ-law expander(μ律扩张器)

实验步骤:

自行设计系统结构,自定参数,在上面提到的信源编码模块和对应的信源译码模块中至少选择三种或以上编译码方式构成相应的仿真系统后,利用上面提到的信号观测模块显示或记录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并将系统结构图、实验步骤、输出波型或记录数据的文件名以及实验中所采用的主要参数如实地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例]

1.在实验之前仔细阅读教材中关于信源编/译码工具箱的基本介绍。

2.利用桌面的快捷图标或是从开始-程序-Matlab打开Matlab软件,然后点击Simulink快捷按钮

3.在模块库中打开“Communication Blockset”通信工具箱模块库

4.按“新建”快捷按钮,建立一个新的模型文件

●标量量化器实验

(1)打开Source Coding等模块库,将模块拖至新建文件窗口,并连接如图

(2)设置每个模块参数如表(未标记者为默认值):

(3)点击运行

(4)观看Scope、Scope1~5结果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说明每个示波器模块输出的是什么信号波形

●预测量化器实验

(1)打开Source Coding 等模块库,将模块拖至文件窗口并连接如下图

(2)设置每个模块参数如下表(未标记者为默认值):

(3)点击运行

(4)观看Scope,Scope1~3结果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说明每个示波器模块输出的 是什么信号波形

压扩器实验 (1)打开Source Coding 等模块库,将模块拖至文件窗口并连接如下图

(2)设置每个模块参数如下(未标记者为默认值)

(3)点击运行 (4)观看Scope,Scope1~5结果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说明每个示波器模块输出的是什么信号波形

5.记录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将所得结果(包括图形)记录下来后,与实际理论结果比较验证,并分析以上这些

模块可以用来仿真哪些类别的信源或是信宿。

2.将仿真编译码所得数据与理论上的编译码结果比较,分析异同并说明原因。

七、注意事项

1.在仿真运行之前要仔细检查各个模块的参数的设置,否则运行时可能会出现错误。

2.仿真步长的设置:要保证仿真运行时的仿真步长<所有模块中最小抽样时间的一半。

八、预习与思考题

1.常用和信号产生与观测模块都有哪些?

2.以上几种信号产生模块所产生的信号可以分别用来仿真通信系统中的哪一部分信

号?

3.信源编码的对象是谁?

4.量化时的量化区间应该如何设置?

5.量化过程中如果仿真步长设置不当会发生什么问题?

实验三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用通信工具箱提供的模块实现调制解调的方法

二、实验类型:

本实验为设计型实验。(4学时)

三、实验原理

利用Matlab软件的计算和图形演示及Simulink的仿真环境功能,对常用模拟/数字调制和解调方式进行仿真认识,并加深对通信工具箱提供的模块仿真调制和解调的过程的印象。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内容:

(一)模拟调制解调

1.调制

DSB-SC AM passband(抑制载波双边带振幅调制),QAM passband(通带正交调制),

FM passband(通带频率调制),PM passband(通带相位调制),SSB AM passband(单边带振幅调制),AM with carrier(大载波振幅调制),DSB AM baseband(双边带振幅基带调制),QAM baseband(基带正交调制),FM baseband(基带频率调制),PM baseband (基带相位调制),SSB AM baseband(单边带振幅基带调制),AM with carrier baseband (大载波振幅基带调制)

2.解调

DSB-SC ADM passband(抑制载波双边带振幅解调),QADM passband(通带正交解调),FDM passband(通带频率解调),PDM passband(通带相位解调),SSB ADM passband (单边带振幅解调),ADM with carrier(大载波振幅解调),DSB ADM baseband(双边带振幅基带解调),QADM baseband(基带正交解调),FM baseband(基带频率解调),PM baseband(基带相位解调),SSB AM baseband(单边带振幅基带调制),AM with carrier baseband(大载波振幅基带调制)

实验步骤:

自行设计系统结构,自定参数,在上面提到的信号调制和解调模块中至少选择三种或以上调制解调方式构成仿真系统后,利用上面提到的信号观测模块显示或记录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并将系统结构图、实验步骤、输出波型或记录数据的文件名以及实验中所采用的主要参数如实地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例]

1.在实验之前仔细阅读附录中关于Simulink通信工具箱的基本介绍。

2.利用桌面的快捷图标或是从开始-程序-Matlab打开Matlab软件,然后点击Simulink快捷按钮

3.在模块库中打开“Communication Blockset”通信工具箱模块库

4.按“新建”快捷按钮,建立一个新的模型文件

5.打开Analog Mo/Dem模块库,选择上述调制方法中的至少六种调制解调方式(12个模块)依次用上面提到的模块搭建成如下图所示的模型,运行,观看结果,并将所有示波器的输出记录下来。(模块中的参数中,所有的载波频率设成100Hz,待传输的正弦信号频率设为1,仿真时间设为10秒,仿真时间步长设为0.001秒,其余参数请根据课上老师讲解内容设置。)

6.记录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二)数字调制解调

1.调制

MASK mod(MASK调制),Square-map QASK mod(矩形星座QASK调制),Circle-map QASK mod(环形星座QASK调制),Arbitrary-map QASK mod(任意星座QASK调制),MFSK mod(MFSK调制),MPSK mod(MPSK调制),MASK mod baseband (MASK基带调制),S-map QASK mod baseband(矩形星座QASK基带调制),C-map QASK mod(环形星座QASK基带调制),A-map QASK mod baseband(任意星座QAS 基带K调制),MFSK mod baseband(MFSK基带调制),MPSK mod baseband(MPSK 基带调制)

2.解调

MASK Demod(MASK解调),Square-map QASK demod(矩形星座QASK解调),Circle-map QASK mod(环形星座QASK调制),Arbitrary -map QASK mod(任意星座QASK调制),MFSK demod(MFSK解调),MPSK demod(MPSK解调),MASK demod baseband(MASK基带调制),S-map QASK demod baseband(矩形星座QASK基带调制),C-map QASK demod(环形星座QASK基带调制),A-map QASK demod baseband(任意星座QASK基带调制),MFSK demod baseband(MFSK基带调制),MPSK demod baseband (MPSK基带调制)

实验步骤:

自行设计系统结构,自定参数,在上面提到的信号调制和解调模块中至少选择三种或以上调制解调方式构成仿真系统后,利用上面提到的信号观测模块显示或记录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并将系统结构图、实验步骤、输出波型或记录数据的文件名以及实验中所采用的主要参数如实地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例]

1.在实验之前仔细阅读附录中关于Simulink通信工具箱的基本介绍。

2.利用桌面的快捷图标或是从开始-程序-Matlab打开Matlab软件,然后点击Simulink快捷按钮

3.在模块库中打开“Communication Blockset”通信工具箱模块库

4.按“新建”快捷按钮,建立一个新的模型文件

5.打开Digital Mo/Dem模块库,选择上述调制方法中的至少六种调制解调方式(12个模块)依次

用上面提到的模块搭建成如上次实验形式的模型,运行,观看结果,并将所有示波器的输出记录下来。(模块中的参数中,所有的载波频率设成100Hz,待传输的正弦信号频率设为1,仿真时间设为10秒,仿真时间步长设为0.001秒,其余参数请根据课上老师讲解内容设置。)

6.记录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仿真所得结果(主要指波型)与理论上的调制解调波型比较,分析异同并说明原因。

七、注意事项

1.注意仿真步长的设置:要保证仿真运行时的仿真步长<所有模块中最小抽样时

间的一半。

2.[说明]有些模块参数的设置有时间上的要求如下,请同学们在设置参数时注

意!

八、思考题

1.

常用的模拟调制/解调方式有哪些? 2.

常用的数字调制/解调方式有哪些? 3. 从仿真结果上看,以上几种调制解调方式有哪些根本的不同?

实验四

信道与误码率的计算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使用通信工具箱对信道的仿真

2. 了解Matlab 误码率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类型:

本实验为综合型实验。(4学时)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利用Matlab 软件的计算和图形演示及Simulink 的仿真环境功能,对常用通信系统的信道类别进行模拟认识,并加深对通信工具箱提供的模块参数设置和使用的印象。

利用Matlab 软件的计算和图形演示及Simulink 的仿真环境功能,对常用通信系统的信道类别进行演示认识,并加深对通信工具箱提供的模块参数设置和使用的印象。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内容:

(一)信道仿真

认识通信工具箱仿真模块中的信道模块:

AWGN channel(AWGN信道), AWGN w vary para(可变AWGN信道), Binary Error channel(二进制误码信道), Max-err lmtd b-err channel(限定二进制误码信道),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CE(瑞利衰落CE信道),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w vary para CE(可变瑞利衰落CE信道),Rayleigh noise channel CE(瑞利噪声CE信道),Rician Noise channel (Rician噪声CE信道),Rician Noise channel w vary para CE(可变Rician噪声CE信道)实验步骤:

自行设计系统结构,自定参数,在上面提到的信道模块中至少选择三种或以上以适合的调制解调方式构成仿真系统后,利用前面提到的信号观测模块显示或记录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并将系统结构图、实验步骤、输出波型或记录数据的文件名以及实验

中所采用的主要参数如实地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例]

1.在实验之前仔细阅读附录中关于Simulink通信工具箱的基本介绍。

2.利用桌面的快捷图标或是从开始-程序-Matlab打开Matlab软件,然后点击Simulink快捷按钮

3.在模块库中打开“Communication Blockset”通信工具箱模块库

4.按“新建”快捷按钮,建立一个新的模型文件

5.打开Channel模块库

6.依次用上面提到的模块搭建成模型,运行,并观看结果

7.记录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二)误码率的计算

实验步骤:

1.利用桌面的快捷图标或是从开始-程序-Matlab打开Matlab软件

2.在Matlab命令窗口中键入“commgui”

3.在误码率仿真工作窗口中的下拉菜单中选择不同的方式

4.输入不同参数

5.开始仿真

6.观看仿真结果

7.记录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将仿真所得结果(主要指波型)与理论上的调制解调波型比较,分析异同并说

明原因。

2.比较不同调制解调方式、同样参数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分析哪一种调制解调方

式的抗噪声性能最好,并说明原因。

七、注意事项

模块参数的设置在时间上要满足要求。

八、预习思考题

1.常见的信道类别有哪几种?

2.同一种通信系统调制信号在不同类别信道中传输会有什么不同?

3.总体上看,误码率曲线有什么共同特点?

4.相同条件下,不同调制方式的误码率曲线有何不同?

实验五通信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完整构成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类型:

本实验为综合型实验。(4学时)

三、实验原理

利用Demos中已有的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加深对常用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结构、类别进行演示认识,并加深对通信工具箱提供的模块参数设置和使用的印象。此外,通过对模型运行结果的分析和试验参数的修改,熟悉现代通信系统仿真的实际应用方法。四、实验仪器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内容:

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运行分析。

实验步骤:

1.利用桌面的快捷图标或是从开始-程序-Matlab打开Matlab软件;

2.在菜单栏中选择“Help—Demos”;

3.在左侧索引窗口中选择“Blocksets—CDMA”,依次运行以下几个模型:

IS-95A Forward Traffic Channel End-to-End(IS-95A正向业务信道端到端)

IS-95A Forward Traffic Channel Detection(IS-95A正向业务信道检测)

IS-95A Reverse Traffic Channel Detection(IS-95A逆向业务信道检测)

IS-95A Forward Traffic Channel Codec(IS-95A正向业务信道编解码)

IS-95A Reverse Traffic Channel Codec(IS-95A逆向业务信道编解码)

IS-95A Reverse Traffic Channel Transmitter(IS-95A逆向业务信道发送)

4.分析以上几个模型的构成、参数设置特点,并运行、记录实验结果,写入实验报告;

分析系统功能、特点,将结论写在实验报告里。

5.在Demos左侧索引窗口中选择“Blocksets—Communications—Modulation”,依次运行以下两个模型:

Filtered QPSK vs. MSK

GMSK vs. MSK

6.分析以上几个模型的不同调制系统的构成异同,并运行、记录实验结果,写入实验报告;分析以上两个模型中的系统功能、特点比较,将结论写在实验报告里。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比较不同调制解调方式、同样参数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分析哪一种调制解调方式的抗噪声性能最好,并说明原因。

七、注意事项

模块参数的设置在时间上要满足要求。

八、预习思考题

1.总体上看,完整的通信模型的构成上有何特点?

2.设计或分析一个完整的通信模型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Matlab使用方法和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 2、熟悉Matlab的数据表示、基本运算和程序控制语句 3、熟悉Matlab绘图命令及基本绘图控制 4、熟悉Matlab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帮助命令 使用help命令,查找sqrt(开方)函数的使用方法; 2、矩阵运算 (1)矩阵的乘法 已知A=[1 2;3 4]; B=[5 5;7 8]; 求A^2*B (2)矩阵除法 已知A=[1 2 3;4 5 6;7 8 9]; B=[1 0 0;0 2 0;0 0 3]; A\B,A/B (3)矩阵的转置及共轭转置 已知A=[5+i,2-i,1;6*i,4,9-i]; 求A.', A' (4)使用冒号选出指定元素 已知:A=[1 2 3;4 5 6;7 8 9]; 求A中第3列前2个元素;A中所有列第2,3行的元素; (5)方括号[] 用magic函数生成一个4阶魔术矩阵,删除该矩阵的第四列 3、多项式 (1)求多项式p(x) = x3 - 2x - 4的根 (2)已知A=[1.2 3 5 0.9;5 1.7 5 6;3 9 0 1;1 2 3 4] , 求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 求特征多项式中未知数为20时的值; 4、基本绘图命令 (1)绘制余弦曲线y=cos(t),t∈[0,2π]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y=cos(t-0.25)和正弦曲线y=sin(t-0.5),t∈[0,2π] 5、基本绘图控制 绘制[0,4π]区间上的x1=10sint曲线,并要求: (1)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 (2)坐标轴控制:显示范围、刻度线、比例、网络线 (3)标注控制:坐标轴名称、标题、相应文本; 6、基本程序设计 (1)编写命令文件:计算1+2+?+n<2000时的最大n值; (2)编写函数文件:分别用for和while循环结构编写程序,求2的0到n次幂的和。 三、预习要求 利用所学知识,编写实验内容中2到6的相应程序,并写在预习报告上。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new)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以太网的组建(2学时) 实验名称:以太网的组建 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布局;认识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结构与连接方法; 2、掌握简单的局域网组网方法; 3、掌握简单的局域网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 1、观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1:观察所在机房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2:画出机房网络拓扑结构。 步骤3:通过Internet搜索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结构和连接方法。 2、组建简单的局域网 步骤1:将计算机网卡插入PCI插槽,并安装网卡驱动程序,记录网卡驱动程序名称。 步骤2:制作双绞线(直通线) 步骤3:用双绞线将安装网卡的计算机与交换机相连。 步骤4:将交换机通电 步骤5:网络操作系统配置,每个网卡对应一个本地连接,在本地连接属性中进行局域网基本配置。 3、局域网基本配置 步骤1:选择网上邻居属性,如图1所示。选择本地网卡对应的“本地连接”属性,查看并记录本机安装的网络组件,如图2所示。 图1 网络连接属性图2 网络组件 步骤2:命名计算机,例如,命名为:netuser,如图3所示。并配置TCP/IP,例如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设置为:192.168.0.1 255.255.255.0。

图3 计算机命名图4 配置TCP/IP 步骤3:将同网络其他计算机分别命名,计算机名不能重复。 IP地址分别为:192.168.0.2~192.168.0.254,IP地址也不能重复。 4、使用集线器与交换机组建的以太网 在包跟踪软件中,分别使用集线器和交换机组建如图所示的以太网。各计算机的TCP/IP 配置信息根据下表进行配置:(MAC地址请记录在表格空白处) 使用集线器组建简单的以太网 模拟数据包运行结果:(PC0—>PC2)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 2012年8月

实验说明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并能利用所学原理进行相关设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它是一门专业主干课,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熟练的上机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实验课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特别是通过设计和综合实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本实验课程共开设5个实验项目。 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学生须在实验前预习相应实验内容,熟悉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要求、制定好上机步骤,弄清实验目的;实验每次均为2学时,学生须按时到场;要求学生掌握微型机的各种基本操作及在实验中得到提高。 考核及报告: 实验时立将各种问题与结果记录下来,实验内容可以通过截图等方式存入U盘,并在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内容;任课教师对每次记录都要进行检查、分析、登记;课程总成绩应为理论考核、实验成绩的综合;其中实验课程成绩占30%,理论课成绩占70。

实验一局域网网络结构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功能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掌握按地理范围分类的四大计算机网络,即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和互联网。重点了解局域网的结构。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5种结构,即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重点掌握总线型、星型。 二、实验内容 1.到学校计算机中心了解计算机网络结构,并画出拓扑结构图,分析属于什么网络结构。2.观察每台计算机是如何进行网络通信的,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设备。 三、实验步骤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学校计算机中心,完成本次的实验内容,并写出实验报告。观察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 (1)记录连网计算机的数量、配置、使用的操作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建成的时间等数据。 (2)了解服务器、多媒体设备是如何连接到计算机上的(根据现有条件,了解相应的网络设备)。 (3)认识并记录网络中使用其他硬件设备的名称、用途及连接的方法。 (4)画出拓扑结构图。 (5)分析网络使用的结构及其所属类型。 四、思考问题 1.在多媒体实验室中网络拓扑结构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如何区分? 2.为什么局域网中使用的是总线+星型?使用其他网络结构是否更好?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书 (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二O一四年十月

前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实验成绩考核: 实验成绩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总评成绩的20%。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1.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总共3次及以上者; 2.未按时完成实验达3次及以上者; 3.缺交实验报告2次及以上者。

计算机控制技术范立男实验指导书

百度文库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A/D、D/A转换实验 (2) 实验二:数字PID实验 (4) 实验三:大林算法 (8) 实验四:炉温控制实验 (11)

实验一:A/D 、D/A 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A/D 、D/A 转换原理 2、熟悉8位A/D 、D/A 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类型 验证性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1、通过数据通道接口板完成8位D/A 转换的实验,转换公式如下: V V K K K V U ref ref o 52/)222(8006677+=+++= 例如:数字量=01010001 K 7=0,K 6=1,K 5=0,K 4=1,K 3=0,K 2=0,K 1=0,K 0=1 模拟量0.12/)222(8006677=+++=K K K V U ref o 实验中,根据输入的数字量,D/A 转换为模拟量,其结果经 A/D 采集并显示在计算机上。实验示意图见图1-1。 图1-1 实验示意图 2、通过数据通道接口板完成8位A/D 转换的实验,转换公式如下: 数字量=模拟量/N 2Vref 。其中N 是A/D 转换器的位数,Vref 是基准电压。 例如:N=8 Vref= 模拟量= 则数字量=×28 =51(十进制) 实验中设置的模拟量由D/A 转换取得,此模拟量经A/D 转换为数字量,并显示在计算机上。实验示意图见图1-2。 图1-2 实验示意图 序 号 名 称 主要用途 1 SAC-CCT 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实验系统 构成实验所需的硬件电路 2 PC 机 输入参数,观察运行结果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6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逯鹏编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2016年11月

学生实验须知 一实验要求 1 认真进行实验预习和准备,应教师要求于实验前完成实验准备; 2 按照安排的时间、地点和分组签到和参加实验。因故调换应提交调换申请并经教师批准; 3 在指定实验台(位置)进行实验,不得随意调换,不得动用非实验设备; 4 实验时,主动参与,认真细致,互助合作,注意安全。有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 5 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设备,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果,经认可后方可离开。 6 损坏设备,应予以赔偿。 二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1 在院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用纸上书写报告; 2 书写整洁,符号、表格和曲线规范; 3 实验记录数据真实客观,实验结果分析认真正确; 4 按时呈交,实验报告作为教学档案由院留存。 三实验成绩评定 1 每项实验的成绩综合学生出勤、实验过程(参与程度,实验结果,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内容和规范性)给出。不参加实验或参加实验不提交报告者,该项实验成绩为0分。 2 实验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表; 3 不参加实验及不提交报告达三分之一者,将被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

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 掌握Ping、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 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进入DOS模式: (1)“开始”-> “运行”-> 输入“cmd”; (2)在DOS环境中输入“cd\”,回车; (3)继续输入“md 学号+姓名”,回车; (4)继续输入“cd 学号+姓名”,示例如下图所示。本实验后续内容,需在此目录下完成。 2. 参照附件一:IP地址的查看与配置,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2)使用“ipconfig”命令,怎样查看本机的物理地址?截屏记录,并根据截屏回答物理地址具体是多少? 3. 参照附件二:网络连通性的测试,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时,本机通常向被测试计算机发几次请求? (2)执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7e9459061.html,”,是否可以获取https://www.doczj.com/doc/7e9459061.html,对应的IP 地址?截屏记录其IP地址。 (3)执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7e9459061.html,”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7e9459061.html,”,记录两者执行后的参数“平均往返时延”各为多少?并截屏记录。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指导图文稿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指导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2章典型实验 第2章典型实验 目录 2.1.Windows网络实验 实验1 Windows_网卡配置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Windows计算机网卡的设置 【实验器材】四台安装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 一台集线器,网线【实验组网图】 图2.1. 【实验任务】 1.配置所有PC的IP地址; 2.搭建实验的基本环境,看PC相互之间是否能ping通,记录ping完后的结果。

【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任务】撰写实验报告 2.说出在图形界面配置网卡的方法 【实验指导】 1.配置机器的IP地址 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必须具有一个IP地址,这样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才能够访问本台计算机。计算机的IP地址可以通过手工配置,也可以通过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自动获得。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的详细方法请参考DHCP测试文档,本部分只是介绍手工配置计算机的IP地址。1.1网络连接对话框 在桌面上找到网上邻居图标,右键点击,弹出快捷菜单(如下图) 图2.2. 在上图中点击属性,弹出网络连接对话框(如下图) 图2.3. 1.2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在上图中右键点击本地连接图标(如下图) 图2.4. 在上图中通过点击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的属性,(或者通过左键双击图 2.101中的本地连接图标也可以通过点击图2.102中快捷菜单中的状态属性,得到本地连接状态图2.103,然后通过点击图2.104中的属性),弹出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图2.5. 图2.6. 1.3 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 对图2.104可以通过左键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或者通过左键选中,然后左键点击属性(R)按钮,进入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图2.105)。 图2.7.

计算机基础实训指导书

<<计算机基础应用>> 实训指导 任 务 书 实习班级:09风能2班 指导老师:高鹏 实习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教研组审核: 审核时间 实习时间:2009年12 月14日至2009年12 月18 日

实训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训》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通过综合练习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与基本操作技巧。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字处理、表处理和幻灯片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网络知识,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实训内容: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使用及基于此平台的应用软件Word 2003 、Excel 2003 、PowerPoint 2003 、IE 6.0等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基本知识的掌握。 实训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训时间:2009年12月14日至2009年12月18日 实训班级:09风电(2)班 实验教材和参考书:《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训教程》 注意事项: 1、每个学生要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做到安全用电,不准在机房充电。如发生问题,后果自负。 2、每个学生要爱护公物,如发现公物损坏或丢失,照价赔偿。 3、上机人员必须配合机房内的卫生保洁工作,不准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不乱仍纸屑,果皮等杂务,严禁携带零食,饮料,等入内,严禁吸烟。 4、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个学生交每天的实验报告,每个学生每人一份。 5、在走廊内不得大声喧哗,与他人打闹。 6、保持机房肃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打闹,不影响他人。 7、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不得随便拆卸计算机配件,不得擅自更改设置和私设密码。严禁私自安装、卸载更改计算机程序。 8、上机结束,按要求关闭机器电源并做适当整理,方可离室。 考核办法: 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任务,并及时对当天的实习内容按忧、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分,并要求在晚自习写出当天的实验报告,于次日上课前交回。 实训具体任务: 第一天实训任务: windows 基本操作 1.1文件及文件夹操作训练。 1.2 计算器的使用。 1.3数学公式的输入。

《网络综合实训》指导书

《网络综合实训》 任务书 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训班级:网络121 设计时间:第15、16周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4年 11 月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网络综合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基本技能训练,是理论和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技能训练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训、毕业实训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高职高专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依赖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目标 本实训教学总学时为56学时,主要目标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设计方法、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实战能力。 三、实训设计原则 目前对网络技术人员人才的职业要求是,能够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本实训教学设计思想是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充分体现了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模拟了实际网络工程从无到有的构建并进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做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 四、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根据项目实际又将其分为2个子项目,每一子项目都从本专业技能结构的某一个需求开始,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补充需要的理论知识。 (1) 项目一:基本技能强化实训(26课时) 本项目是综合性强化练习,项目涵盖网络设备调试基本技能的几个重要部分,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巩固和加强网络设备调试与优化的基本功和技能。 (2) 项目二:校园网网络总体系统方案设计(30课时) 本项目以实际需求,分析网络流量、提出新网络系统的建设思路以及新系统的网络设计目标和范围,再根据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分析以及能够提供的费用和网络运行给学校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学校提供是否可行的决策依据。 四.实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1.优秀:按实训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有创新性。严格遵守实训管理制 度与实训纪律,实训态度认真、积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自我进行资料收集 并引用合理。实训过程完整、规范;设计报告结构完善、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论述充 分、图表准确,文字描述准确流畅。

《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课程代码:E 实验学时数:8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适用学科专业: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其它网络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软件技术基础 执笔者:段景山编写日期:2016-09-01 审核人: 一、实验简介 1、教学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实验,学生应掌握的原理、技术、分析方法等,以及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要求)(1)帮助学生熟悉使用基本的网络设备和通信软件工具;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信协议及其关键技术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3)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路由选择算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4)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5)培养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内容简介 (本课程实验包含的实验项目名称,通过本课程实验学生应提高的能力以及实验学时分配)本课程实验采用小组实验形式,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交换机和路由器设计搭建实验网络环境,利用自行开发的通信实验软件完成计算机通信网的关键协议设计和操作分析。 3、实验类型 (验证、设计、综合等,设计型实验给出设计指标和要求,综合型实验明确相关知识点)通信协议原理实验(一): 类型:设计型 指标和要求:本实验特点是由实验者代替计算机,体验各种方案选择下实际的执行过程,因此主要参数指标是操作时限,为了达到时限要求,实验者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能采用过于复杂的方法,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熟练度。 (1)在无差错信道条件下,完成20余个汉字+英文字母+数字的编码,发送、接收和解码,要求解码结果准确无误,操作耗时不超过10分钟。

(2)在3%信道误码率条件下,实现要求1中信息的传输,完成差错控制,要求解码结果准确无误,操作耗时不超过20分钟。 通信协议原理实验(二) 类型:设计型 指标和要求:本实验主要指标是操作时限要求。 在3%信道误码率下,实现设计20余个汉字+英文字母+数字的编码,发送、接收和解码,操作耗时不超过5分钟,需要采用基于滑动窗口的协议机制加快传输速度,以及引入流量控制机制,减少开销。 距离矢量算法原理实验: 类型:综合性 涉及相关知识点: (1)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2)路由器工作原理 (3)路由器工作过程 (4)路由信息处理的事件驱动机制 (5)分布式路由算法的协作方法和最佳路由法则收敛性 (6)距离矢量算法的弊端 (7)无穷计数现象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原理实验: 类型:综合型 设计相关知识点: (1)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2)路由器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3)路由信息处理的事件驱动机制 (4)分布式路由算法的协作方法和最佳路由法则收敛性 (5)链路状态算法与距离矢量算法的区别 4、考核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第三版)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 (第三版)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2009年3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 一、目的 通过为一周的实训,巩固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强化的各种基于工作的过程的各种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处理Word文档的综合应用、Excel高级数据管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高级制作技巧及Internet网络综合应用能力,并为学生参加计算机水平考试及办公自动化考试作好准备。 二、实训内容提要 1.Word中文处理的综合应用 2.Excel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 3.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综合应用 4.申请邮箱、收发邮件、Outlook Express的使用 5.信息检索与信息的综合应用 6.利用Serv-U 软件创建与配置FTP站点,实现文件的上传与下载。 7.Web 站点的创建与配置,网页的浏览(选) 三、考核 1.考核方式 操作部分由各部分指导老师现场打分,最后由负责指导老师汇总。 2.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内容包括:成绩评定为100分制。Word 高级应用25%,电子表格综合应用25%,PPT综合应用 10%,Internet操作10%,实操报告(心得体会,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收获等)20%(包括考勤),模拟题试题10%. 四、提交实训成果 1.实训成果(作业、作品等) 2.实训报告:按照实训报告模板的格式去写,包括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包含一些截图,一周实训的体会、收获及今后努力方向等,文字要在2500字以上。篇幅在4页左右(含截图)。

说明: 1.由于各个班级教学学时及专业的差异性相差很大,而实训内容丰富且有一定难度,而实训的时间较短且集中,因此实训指导老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与水平,在指训指导书中挑选实用性强且与计算机水平考试有一定关联的题目进行实训。 2.选择实训的原则: ●在1~10中选择8题 ●11~17中选择5至6题 ●18~21必选,22根据机房情况选择 ●模拟题选择一套 3.带实训的老师一定要认真负责,结束后及时登记实训成绩,收齐学生的实训成果,并写出该班的实训总结,记录成光盘交到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第1部分实训内容 实训1 制作用户调查表 [操作要求] 按照下面的步骤编排出如图1样文所示,并以“实训一.doc”为文件名保存。 1.输入文字 ●在文档中,输入表格的标题及最后一行的文字。 2.插入表格 ●插入“样文”的表格及输入其中的字符; ●表格的前三行高固定值1厘米,各列宽3.5厘米,表格中的字符设为宋体、四号, 水平左对齐,垂直居中; 3.设置文本 ●表格标题设为黑体、二号字,居中对齐; ●表格末行设为幼圆、小四号字,其中,“回函请寄:”几字设为加粗; ●表格外边框的线宽为1.5磅。 4.编排格式 ●在文档头部插入一行由“剪刀”和“-”号组成的字符串; ●按“样文1”所示位置,插入艺术字库中第1行第2列式样的艺术字; ●艺术字设为隶书、36磅、红色,无环绕。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CISCO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CISCO版 实验一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实验 (2) 实验二 EIA568标准与双绞线水晶头制作 (15) 实验三交换机差不多配置 (22) 实验四交换机VLAN配置 (28) 实验五路由器差不多配置 (35) 实验六配置静态路由 (40) 实验七动态路由RIP配置 (46) 实验八动态路由OSPF协议配置 (55) 实验九访问操纵列表ACL实验 (65) 实验十网络地址转换NAT实验 (71)

实验一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实验 一、实验内容 学习使用网络差不多设备,掌握设备性能和配置方法,熟悉LINUX 和WINDOWS环境的TCP/IP协议配置方法,熟悉Internet环境,学习使用DOS下的常用网络命令。 二、实验目的 了解网络适配器、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硬件设备,熟悉多种网络操作系统,如LINUX和WINDOWS,掌握TCP/IP协议在不同操作系统下的安装与配置,初步掌握TCP/IP 协议的应用。掌握WINDOWS 环境常用网络命令的用法,学会使用网络命令查看网络信息,解决网络故障。 三、实验工具 Quidway R2621模块化路由器、QuidwayS3026E交换机、Console 配置线缆、双绞线、V24串口线缆、调制解调器、网络检测设备、PC等。 四、实验要求 熟悉TCP/IP协议标准,准确理解IP地址及其子网划分方法,理解网关和子网掩码及其DNS的概念和原理;学习使用各种网络

设备,掌握TCP/IP配置方法,熟练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 五、实验内容 (1)在计算机上配置IP地址等TCP/IP属性信息 (2)学习使用windows环境下常用的网络命令 1.IP地址与以太网卡硬件地址查看命令:ipconfig 2.网络连接测试命令:ping 3.地址解析命令:ARP 4.文件传输命令:FTP 5.显示协议及其端口信息和当前的 TCP/IP 网络连接: Netstat 6.操纵网络路由表:Route 7.将文件传输到正在运行TFTP 服务的远程计算机或 从正在运行 TFTP 服务的远程计算机传输文件:Tftp 8.Tracert:该诊断有用程序将包含不同生存时刻 (TTL) 值的 Internet 操纵消息协议 (ICMP) 回显数 据包发送到目标,以决定到达目标采纳的路由。 9. windows NT下的Net命令 10.远程登陆命令Telnet 11. 域名查询nslookup命令 六、各命令讲明 (一)ipconfig 命令 Ipconfig命令应该是最最基础的命令了,要紧功能确实是显

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虚拟实验系统)

实验1 1位全加器 ?实验目的 ?掌握全加器的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熟悉组成原理虚拟教学平台的使用。 ?实验设备 与非门(3片)、异或门(2片)、开关若干、指示灯若干 ?实验原理 1位二进制加法器单元有三个输入量:两个二进制数Ai,Bi和低位传来的进位信号Ci,两个输出量:本位和输出Si以及向高位的进位输出C(i+1),这种考虑了全部三个输入量的加法单元称为全加器。来实验要求利用基本门搭建一个全加器,并完成全加器真值表。 ?实验步骤 各门电路芯片引脚显示于组件信息栏。 1. 测从组件信息栏中添加所需组件到实验流程面板中,按照图1.1所示搭建实验。 图1.1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流程图

2. 打开电源开关,按表1设置开关的值,完成表1-1。 表1-1 实验2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简单运算器的组成以及数据传送通路 ?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实验设备 74LS181(2片),74LS273(2片), 74LS245(2片),开关若干,灯泡若干,单脉冲一片 ?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如图2.1所示,实验中的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LS373)锁存,锁存器的输入连至数据总线,数据开关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A和B),并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显示灯相连,显示结果。 ?74LS181:完成加法运算 ?74LS273:输入端接数据开关,输出端181。在收到上升沿的时钟信号前181和其 输出数据线之间是隔断的。在收到上升沿信号后,其将输出端的数据将传到181, 同时,作为触发器,其也将输入的数据进行保存。因此,通过增加该芯片,可以通 过顺序输入时钟信号,将不同寄存器中的数据通过同一组输出数据线传输到181 芯片的不同引脚之中 ?74LS245:相当于181的输出和数据显示灯泡组件之间的一个开关,在开始实验后

计算机网络实验上机指导书实验五

计算机网络上机指导书昆明理工大学信自学院

实验五:静态路由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静态路由的基本原理 2.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流程,熟悉静态路由的配置命令 3.掌握测试静态路由连通性的方法 【实验学时】 建议3学时 【实验原理】 静态路由是指由用户或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当然,网管员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的缺点在于:当网络发生故障或者拓扑发生变化后,静态路由不会自动改变,必须有管理员的介入。 配置IPv4静态路由时,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目的地址与掩码 在ip route-static命令中,IPv4地址为点分十进制格式,掩码可以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也可用掩码长度(即掩码中连续‘1’的位数)表示。 ●出接口和下一跳地址 在配置静态路由时,可指定出接口interface-type interface-name,也可指定下一跳地址nexthop-address,是指定出接口还是指定下一跳地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实际上,所有的路由项都必须明确下一跳地址。在发送报文时,首先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寻找路由表中与之匹配的路由。只有指定了下一跳地址,链路层才能找到对应的链路层地址,并转发报文。 在某些情况下,如链路层被PPP封装,即使不知道对端地址,也可以在路由器配置时指定出接口。这样,即使对端地址发生了改变也无须改变该路由器的配置。 ●其它属性 对于不同的静态路由,可以为它们配置不同的优先级preference,从而更灵活地应用路由管理策略。例如:配置到达相同目的地的多条路由,如果指定相同优先级,则可实现负载分担,如果指定不同优先级,则可实现路由备份。 缺省路由是在没有找到匹配的路由表入口项时才使用的路由。在路由表中,缺省路由的目的地址和子网掩码都是0.0.0.0。在使用ip route-static配置静态路由时,如果将目的地址与掩码配置为全零(0.0.0.0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Windows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次实验对Windows操作系统有初步的认识,熟练使用鼠标,对系统进行合理、个 人化的设置,加深一些基本名词的理解。 2.掌握对任务栏的操作,了解窗口各部位的名称,能够熟练改变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3.掌握各种创建快捷方式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快捷方 式。 4.熟练使用开始菜单提供的各种方法运行程序、对文档进行各种操作。 5.能够使用控制面板对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6.学会如何创建文件夹,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管理个人计算机。 二、实验内容 1.(1)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 (2)将系统的时间样式设置为“tt hh:mm:ss”,上午符号为“上午”,下午符号为“下午”。(3)在桌面上建立记事本程序“NOTEPAD.EXE”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notepad”。的位数“2”,其余缺省值。 2.(1)在桌面上建立进入"MS-DOS方式"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MS-DOS"。 (2)改变屏幕保护为"三维飞行物",屏幕墙纸为居中的"Clouds",外观方案为"枫树"。(3)将计算器程序"Calc.exe"的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程序"项中,快捷方式名为"计算器"。 (4)设置系统数字样式:小数位数为"3",数字分组符号为",",组中数字的个数为"3"。3.(1)设置屏幕的背景图案为“Bricks”,墙纸为的“Forest”、居中。 (2)设置Windows的货币符号为“$”,货币符号位置为“1.1¤”,负数格式为“-1.1¤”。(3)在桌面上建立画图程序“PBRUSH.EXE”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paint”。(4)设置Windows的数字格式为:小数点后面的位数“3”,数字分组符号“;”,组中的位数“2”,其余缺省值。 4.(1)在桌面上建立写字板程序"Write.exe"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写字板",并将此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程序"项中,。 (2)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飞行Windows",飞行中的Windows数目为"20",密码为"123123"。 (3)设置任务栏"不显示时间",并使任务栏"自动隐藏"。 (4)设置系统时间样式为"H:mm:ss",短日期样式为"yy-MM-dd"。 5. 在桌面上新建一个以自己姓名为名称的文件夹。启动"计算器"程序,在其帮助系统的索引中查找关键字"扩展精度",然后以所获得的帮助信息为内容,在以自己姓名为名称的文件夹中建立一个名为precision.txt的文本文件。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14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 王春露邝坚编著 2007.3 – 2013.4

目录z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简介 z DLX处理器简介 1. 实验一WINDLX模拟器安装及使用 2. 实验二指令流水线相关性分析 3. 实验三DLX处理器程序设计 4. 实验四代码优化 5. 实验五循环展开(选作)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简介 DLX是一个虚拟处理器。该处理器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JohnL .H ennessy教授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David A. Patterson教授在其《计算机体系结构:一种定量的方法》一书中提出的。该处理器反映了新一代处理器的特点。通过了解DLX处理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利用DLX模拟器进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综合地了解和运用有关处理器指令系统的设计、流水线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内容的理解。 DLX处理器简介 第一节 DLX基本结构 DLX是一种典型的Load/Store型指令集结构。它不仅体现了当今多种机器的指令集结构的共同特点,而且它还体现出未来一些机器的指令集结构的特点。这些机器的指令集结构设计思想都和DLX指令集结构的设计思想十分相似,它们都强调: (1) 具有一套简单的Load/Store指令集; (2) 注重指令流水效率; (3) 简化指令的译码; (4) 高效支持编译器。 DLX是一种易于学习和研究的处理器结构模型。这种类型的机器正在日趋流行,而且其结构非常易于理解。 1.DLX中的寄存器 DLX中有32个通用寄存器(GPRs),分别将其命名为R0,R1…R31。每个通用寄存器长度为32位。 另外,DLX中有32个浮点寄存器(FPRs),分别将其命名为F0,F1…F31。每个浮点寄存器长度为32位。这些浮点寄存器可以用来保存32位的单精度浮点数,或者通过相邻两个浮点寄存器奇偶对FiFi+1(i=0,2,4…,30)来保存双精度浮点数,这种组合而成的64位双精度浮点寄存器在DLX中分别被命名为F0,F2…F28,F30. 2. DLX数据类型 DLX提供了多种长度的整型数据和浮点数据。对整型数据而言,有8位,16位,32位多种长度;对浮点而言,有32位单精度浮点数和64位双精度浮点数。浮点数据表示采用的是IEEE754标准。DLX操作都是对32位整型数据及32或64位浮点数据进行的。 3.DLX的寻址方式和数据传送 DLX提供了寄存器寻址,立即寻址,偏移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四种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字段的大小为5位,用来标识32个通用寄存器或浮点寄存器。

计算机网络实训报告

2015-2016第二学期2014级 综合设计实训报告 专业:信息安全技术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姓名:李昊佳 指导教师:杨明 实训时间:2016.06.27——2016.07.22

应用技术学院 一目录及实训安排 1.1目录 一目录及实训安排2 1.1目录2 1.2 实训要求3二拓扑及总体规划4 2.1.环境背景: 5 2.2.详细规划配置步骤: 5三详细配置如下:10 3.1 Router1配置10 3.2 Router2配置12 3.3 Router3配置13 3.4 Router4配置14 3.5 Router5配置(运营商)16 3.6 Router6配置17 3.7 SW1配置18

3.8 SW2配置20四功能连通测试23 4.1.PC与运营商路由之间ping连通测试23 4.2.内网WEB服务功能测试24 4.3.测试PC1和PC1远程管理S1 25五知识点汇总26 5.1.交换机的telnet远程登录配置26 5.2.单臂路由28 5.3.非等价负载均衡30 5.4.NAT 33六心得35 1.2 实训要求 1 根据实训的目的、要求认真准备。不迟到、不早退;严守课堂纪律;听从指导教师的指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每天向指导教师通报当日所做内容的进度及成果。 2 积极思维、认真操作、独立完成、遇到困难向指导教师提问,坚决杜绝抄

袭他人成果的行为。 3 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不许玩游戏、聊天、嬉笑以及做其它与实训无关的事情。 4 自觉保持实验室环境,实验结束后将自己座位周围的废弃物带走。每日两次按组清扫实验室内的卫生。实验过程中,严禁在实验室中吃任何食品,如若发现有在实验室中吃东西者在完成当天的设计任务后,清扫实验室卫生一天。 5 未经指导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拆、挪计算机,试验结束后经指导教师检查完设备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6 每位学生要在每天实训结束前向组长提交一份实训工作日志,再由组长制作一份该小组每天的工作日志。 7 学生在答辩时以小组为单位,组长首先进行系统总体介绍,之后每位同学都要结合自己的分工讲解自己所做的部分。 8 严格执行实习进程安排。 9 明确实习目的,端正实习态度,虚心向实习单位的营销人员学习。 10 遵守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服从实习单位安排,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11 积极思考,认真领会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2 认真做好笔记,细心观察,注意收集各方面的素材,按要求填写实习日志。 13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老师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14 实习期间,注意应经常与学校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及时汇报实习情况,听取老师对实习过程的指导与建议。 二拓扑及总体规划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验指导书新

一、实验名称:实验一局域网网络结构的认识和物理网络组建(2学时) 二、仪器、设备: 1、安装有RJ-45接头以太网卡的计算机 2、集线器或交换机 3、双绞线 4、 RJ-45插头 三、参考资料: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目的 掌握局域网——以太网的物理网络组建方法,能熟练制作直通双绞线与交叉双绞线的方法。 五、实验重点、难点 六、实验内容 1、认识各种类型的双绞线; 2、双绞线的制作,交叉线的制作; 3、计算机与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连接; 4、交换机和交换机的互联、交换机和集线器的互联、集线器和集线器的互联; 5、两台计算机间的互联。 七、实验原理 (一)、双绞线的制作 T568B的排线顺序为: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月双绞线制作步骤: 1.根据实际需要,剪下一定长度的双脚线,然后把一头的外皮剥除2-3 厘米; 2.将双绞线反向缠绕开; 3.根据标准排线:注意这里是非常重要; 4.铰齐线头; 5.插入水晶头(注意水晶头的顺序和双绞线的对应关系); 6.用压线钳把线压紧; 7.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另外一头的制作; 8.使用万用表或测试仪测试 交叉线制作步骤如下: 交叉线用于两台电脑间不用集线器HUB而直接连接,以便使两台电脑之间共享。 步骤1:利用斜口错剪下所需要的双绞线长度,至少 0.6米,最多不超过 100米。然后再利用双绞线剥线器(实际用什么剪都可 以)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厘米。有一些双绞线电缆上含 有一条柔软的尼龙绳,如果您在剥除双绞线的外皮时,觉得

裸露出的部分太短,而不利于制作RJ-45接头时,可以紧握 双绞线外皮,再捏住尼龙线往外皮的下方剥开,就可以得到 较长的裸露线。 步骤2:接下来就要进行拨线的操作。将裸露的双绞线中的橙色对线拨向自己的前方,棕色对线拨向自己的方向,绿色对线拨向 左方,蓝色对线拨向右方。 步骤3:将绿色对线与蓝色对线放在中间位置,而橙色对线与棕色对线保持不动,即放在靠外的位置。 步骤4:按照EIA/TIA 568B规定,最好的接线方法应该是: 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而另一端的接法应该是:左起:白绿/ 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二)双绞线连接网卡与集线器 使用直通联接。 (三)双绞线连接两个集线器 一般来说,通过“Uplink”联接时使用直通线;通过其他口相连时使用交叉线。 (四)两台计算机通过网卡互联 使用交叉线 (五)网络调试 可以用通过ping命令调试网络是否连通。 格式:ping ip地址 八、注意事项 水晶头弹簧片应向下,双绞线和外保护套应压入水晶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