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走进作文教学(0)

诗歌走进作文教学(0)

诗歌走进作文教学(0)
诗歌走进作文教学(0)

让诗歌走进作文教学

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断的陷入困境,到底让学生写什么?怎么写?千篇一律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记叙文,议论文,学生写得不胜其烦,老师改得筋疲力尽,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人难以满意。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我想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写写诗歌,有了诗歌的融入的作文,才会有浓郁的文化文学气息。当然,诗歌这种文体确实很难把控,但也最易造就学生。或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思,多用,活用,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学或许会有收益。

基于这种想法,我让学生写写诗歌,没有想到学生的热情高涨,本来布置每个学生写两首,可是有很多同学写三首四首。融入了自己最深、最真的情感体验,

摹写诗歌,感性的认识自然社会与人生,我们是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浪漫迷人,充满幻想与甜蜜,让人心驰神往。让诗歌走进作文教学,我们的社会浮躁,我们都太功利化,高中生生十七八岁的年龄,正是写诗歌的年龄。诗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诗歌因有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排列形式美,节奏美,韵律美,这些象磁石一样吸引着中学生.诗歌写作恰好满足了学生求美的愿望.十六七岁的年龄是诗一般的年龄,也是点燃激情文学梦和澎湃着诗情的年龄,具有写诗作文的冲动和渴求.有哲人曾经说过:“每个青少年本质上都是一位诗人。

此时,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较快,思想活跃,较少保守,在思维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成分,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在内容形式上都更加丰富多彩.中学生自我评价较高,成就感强.这些为诗歌写作提供了心里基础.诗歌恰好地成为中学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劳动并抒发情感的好方式.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把诗歌抄写在贺卡上的行为.

《石榴》的诗:石榴,石榴,你一定是一个江洋大盗,要不然,你的肚子里为何会有这多珍宝?在“诗言志”,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个人感情的。感情可以激越、豪放,也可以低回、幽怨。不过刚才黄华同学说的诗歌像画,倒告诉我们诗歌应该注意形象的塑造,这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高尔基也说:“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诗歌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诗歌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诗歌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诗歌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诗歌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诗歌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投影呈现:有关花、月、海水、火焰、鸟、脚印等图片)

但是,在功利文学的逼迫下,在世俗风气的排挤下,本应属于青年的诗歌开始呻吟,开始流泪。作为有高尚操守与抱负的我们,应该去热爱诗歌,拯救诗歌,因

为诗与人类、岁月以及光荣同在。

(投影呈现:热情与火焰属于诗,青春与生命属于诗,歌声与呻吟同样属于诗:

诗与人类、岁月以及光荣同在。)

有一位同学的诗歌习作《清江大桥》:"两个桥墩\ 犹如巨人的双脚\ 坚实地踏在江心\ 任凭悠悠岁月从脚下流过\ 长虹般的桥拱\ 是巨人伸展的双臂\ 把两岸连在一起\车辆便在上面穿梭."在写的过程中,教师先指导他首先对桥进行观察,主要是以桥的形状为联想点.通过观察桥的形状,他告诉教师他感受到它特别像人的样子,桥墩是双脚,而桥拱是双臂,桥下之水是人生岁月.想不到学生想像竟是如此的丰富,并有较强的创造性.

同时,为了写出诗,写好诗,学生须认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认识生活,认真学习诗歌写作知识,学习诗歌佳作写作特点,使他们的思想素养,文学素养都有所提高.写诗是创造性劳动,学生在写诗过程中,要在构思上创新,要创造诗的意境,要创造新的形象,要讲求语言的创新,他们的创新精神,创造力就在写诗中形成.

总之,写诗既提高了学生的素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美感许程媛写的《寒夜》,取材小说《祝福》。(朗读)

寒夜

破竹竿敲击着青石板

被新年的礼花淹没

路,已到尽头

倒下,期待还是幻灭

罪恶的黑手

总在午夜出现

并且打扮成喜庆的模样

雪花落尽

明天已经开始

这首诗抓住了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实质进行构思,结尾的对比,表达出了作者的对幸福的珍视的感情。

生19:我们组的周达文写的《美丽的童话》很好,是根据《边城》来写的,不过是一首爱情诗哦。(读)

美丽的童话

青山孕育绿水播种

一段缠绵的心事

在月光和歌声里发芽

淳朴的人性动人的爱情

在湘西的河流旁

在封闭的社会里

越是纯洁越是美丽

是童话也是现实

醉人的对歌

醉人的夜

青春的心啊

随着的河水的旋律

悄然跳动

这首诗抓住了课文里景物特点,有了这样的细节,抒情也格外自然。

师:的确写得不错。刚才大家写诗的时候,我注意到还有一些格律诗写得不错。(下课铃响)

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再一一让大家欣赏了,课后我们将作进一步的整理,出一期小报。我想:通过这次练习,大家对诗歌想必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诗歌是情感

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

(投影呈现:“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

最后,我建议大家鼓掌一次,一是为了我们班级诞生了一批新兴诗人,二是为了感谢听课老师莅临指导。

(学生鼓掌)

山花

这山坡上烂漫的

是星星点点的火种吗?

那么红,那么小,那么茁壮

走了二万五千里的长途

住了十来年的窑洞

在这里绽放成燎原之势

眼前的这朵

开在我脚下的墓边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某个傍晚

激战的空隙

可曾有一双年轻的手

把它轻轻摘下,插上自己的枪杆?

在这个秋天

泥土里已经没有硝烟的味道

一群群山民

裹着头巾,采摘着花的种子

除了她们的说笑

四周一片安宁……

悬棺

你是豪商富贾,

还是达官贵人?

为何将自己置于陡崖

举步维艰?

名利和荣辱,

都变成这三四块苍凉的石板,在后人的瞻仰中

任风吹日晒,雨淋雪打

把自己安顿得再好

也难免遁入险境

任何人的巨掌

都敌不过沧海桑田。

磨盘路

一个个巨型磨盘

打磨完粮食

打磨完时光

又来打磨人脚下的路

路两旁是水

路前后还是水

尖叫和恐惧无济于事

就连退缩也无法回头

路在眼前

但你要下脚慎重

一粒粒棋子散落山间

每一步都是人跟天地博弈……

【书香悠悠按语】

本文是山东大学二附中语文教研组长秦晓玲老师写的一篇语文教育感悟,观点新颖,操作性强,令人深思,特转贴于此,

供有关人员参考。

有幸听过中国教育学会作文教研室主任田玉博士的一次报告,获益匪浅。他一开始就谈到:语文教学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数量、阅读效率不理想。仔细想想不无道理。真正读过四大名著的有多少?初中学生阅

读速度达到课程标准提到的每分钟500

——600字的有多少?随年级的递增,学生写作存在障碍的有多少?还有:学生中因某种原因不喜欢学习语文的有多少?一系列问题引人深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妨借用田玉博士的一句话,那就是:做温暖人心的语文教育。我从中提炼出三个关键词:教育、语文、温暖人心。第一招:引用诗词佳句

例子:1 语文在哪里?

在大自然优美的景色里。看野渡横舟,残阳如血,品读“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秋思;览四季更替,赏花开花落,领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襟怀;登泰山之颠,眺东升红日,吟诵“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的豪情------不错的,语文就在你身边,不需要华章丽句,不需要浓装艳抹,是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净,是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是那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神秘------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子2 语文在哪里?

在人间的真情里。它是恩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的无私奉献;是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肠挂肚;是挚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知心话语------语文是人间的亲情见证,是对一切感情的最好诠释。它是余光中先生“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望眼欲穿;是连战先生“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良好祝愿;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动情哽咽------真情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它会使你终生受用不尽。

例子3语文在哪里?

在人间的真情里。它是恩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的无私奉献;是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肠挂肚;是挚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知心话语------语文是人间的亲情见证,是对一切感情的最好诠释。它是余光中先生“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望眼欲穿;是连战先生“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良好祝愿;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动情哽咽------真情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它会使你终生受用不尽。

例子1那润万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那满皇都的烟柳,牵来了一片撩起闲绪的朦胧.……静看满塘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可是潇洒的杨万里?更让我醉心啊,乘上落霞,与孤骛齐飞;泛舟秋水,共长天一色。

例子2墙头上的一枝红杏,恰是从满园春色中走出来的奈不住寂寞的一叶芳菲;远山的天空挂着一声不响的落日,已苍凉了的大漠中笔直的孤烟;窗前的小雨,也敢与枕前冰凉的

泪水滴到天明;啾啾蝉鸣、嘶嘶鸟语,暗淡不了深林清幽……所有这些,都是你的精彩,我可爱的语文!

效果分析-

使文章语言富有激情,而且意味深长,很有感染力.

使文章富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彰显作者的写作功底.

我国素来被称为诗的国度,整个中国文学史几乎就是诗歌发展史。诗歌主宰着文坛,滋养着诗人,传承着中华文明,推动着人类进步……面对古人留下的美轮美奂的诗歌,教师如果能够从中吸取写作经验,挖掘写作素材,点拨写作思路,引发写作灵感,培养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看,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比重,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面对这一新形势,适时研究作文教学与诗歌教学的内在联系,努力使二者在语文课堂达到和谐统一,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

我们知道,写作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学生成功完成一篇作文,包含着诸如知识、经验、情感体验、生活态度、语言修养等方面的能力,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清晰的思考力、良好的记忆力、较强的表达力。无庸置疑,我国古典诗歌创作非常全面深刻的体现了这些写作元素。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些方面的能力呢?下面结合写作的基本能力来阐述。

一、分析诗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古典诗歌,是诗人带着特定的情感观察周围人、事、物之后情感体验的结晶。优秀的诗歌都是诗人“情语”与“景语”的融合,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正是诗人们敏锐的观察力才触发了他们的写作灵感。引导学生看诗人怎样观察,观察到了什么,怎样“记录”下来的,这种引导方式很有典型性、形象性。例如:指导学生练习景物描写,可以拈出杜甫名篇《春夜喜雨》的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把这两句作为成功观察的典范,让学生明白:观察景物首先应该选取景点,这是描写的前提。这里作者便选择了“郊野之外”和“大江之上”两处典型景点作为观察对象。其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方式,也就是立足点的问题。从全

诗看,这两句是诗人定点远眺观察到的。再次,观察顺序,这里写景按照由野径到江船,由地面(径)到天空(云),由静到动,由暗到明的顺序来描写。两句诗十个字便可以挖掘出这么多的观察技巧,这是其他任何例子都无可比拟的。由于例子言简意丰,更方便学生记忆理解领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当堂把这两句改写成散文片段,同学间交流点评,课下再布置写景的观察日记。这样的工作定期反复两三次,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品味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联想和想象是基本而且十分重要的写作能力。联想是由此及彼观察思考问题的方法,缺乏联想力就不能顾及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不能正确的分析概括。就写作而言,联想是拓展思路把相关材料从记忆中调出的关键,联想与立意密不可分,积极的联想可以使文章主旨明确而突出。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高尔基也说:“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转引自金开诚《文艺心理学》p27,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景再现,如果作者不去驱谴自己的想象,就没有活跃而丰富的情感运动,写出的文章也就不会打动人心。

正因为联想力与想象力在作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正因为诗歌最广泛、最深刻、最典型的依靠了联想与想象创造而成,所以选择适合于学生的诗歌,特别是浪漫主义成功之作,作为例子展示给学生,一方面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例子认识到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另一方面,丰富、生动、典型的例子也让他们领会到怎样运用联想与想象构思作文。又因为一个人联想力与想象力的强弱和他的积累的数量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应该以品味欣赏诗歌为主。另外,成功运用联想和想象方法创作的诗歌,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力,激发写作灵感,更容易使学生进入写作状态。

诗仙李白的作品教材选入的很多,几乎每一篇都能作为训练材料。并且李白是学生接触最早最喜欢的诗人之一,选择他的诗歌,学生更乐于接受。例如鲁教版七年级教材选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感受诗人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一个个色彩斑斓的物象在诵读中自然而然飞进学生的脑海,一种种情思在诵读中萦绕在学生的心间。笔者以为,这样的天籁之作是无须多讲的,讲多了反而会破坏诗的意境,诵读是最好的感悟方式。同样的,在诵读中也就完成了对学生联想力想象力的培养。接下来,趁着学生的热乎劲,选用诗中的几种事物,再随意加几个名词,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练习,爱写什么写什么,爱写多少写多少,只要有中心意思,语句通顺就可以。写完之后,再给爱表现的同学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这就很好了。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任务。真有个别学生实在不会写,让他会背,能知道这首诗成功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就行了。作文课不见得非要太过于苛刻,太功利性,只要维护了学生的兴趣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而教师的宽容恰恰是维护学生兴趣的有效做法。

三、大胆改写扩写,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思维力是指大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反映的能力。作文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学生的写作活动,从审题、立意、选材到布局谋篇、加工润色都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而研究学生写作实际,不会构思恰恰是最关键的结症。许多初中生写不出一篇条理清晰的作文,就是因为不会构思,缺乏最基本的思维习惯,所以,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特别重要。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即构思能力)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像开始练习书法一样,要从临摹开始。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作文构思的套路让他们有路可循,这是一个把思维过程剖析给学生看的过程,让他们熟悉构思的规律,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教师与学生一起写下水文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古诗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力。优秀诗歌都有独到新颖的构思,让学生在改写扩写中规范自己的写作思路,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放开胆量,结合所知,不拘一格,合理改造。

哪一类古诗适合于选用呢?首推叙事诗。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写,在扩写中领会诗人构思过程,学习布局谋篇的技巧。例如扩写白居易的《卖炭翁》。这是一篇内容浅显、主题深刻的叙事诗,适合初一学生改写。要求学生按原文思路扩写成五六百字的记叙文,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方法、对比的作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写成后选出几篇优秀之作评议,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难度,例如,扩写或改写屈原的《山鬼》,提示学生注意学习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正确认识诗歌的寓意;推荐扩写课外诗歌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联系历史背景扩写杜甫的《石壕吏》。

实践证明,改写扩写的最大好处是让学生进入作品的情景,体验作家们的写作过程,他们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扶手”,这种做法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多次训练必能熟能生巧,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组织活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记忆力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能力。作文过程中所要求的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现这三种能力。写作是输出材料的过程,识记适量的诗词文赋对写作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初中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占优势趋向于抽象思维,属于过度阶段,这就决定了这样一个现实:记住的东西不一定理解,理解的东西不一定准确再现。为了增加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检查他们理解掌握情况,经常组织一些诵读比赛,擂台赛,专题板报,手抄报,诗歌创造展示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以上围绕观察力、联想与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五种基本写作能力论述了诗歌在作文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读诗学做人,仿写学作文,从这个角度讲,深入探究作文与诗歌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

一个命题,值得深入探究。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

?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素描即改写,只是这

种改写更加灵活、自由。在记诵的基础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2005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片断)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 《归园田居》素描练习

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注意:不是翻译)练习时间:10 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

?透过晨雾暮霭,陶渊明与家人葛衣芒鞋,荷锄园田;在屋子周围的柳树

和桃树伸展出最迷人姿态的季节里,他与友人在树下饮酒作诗畅聊至天

明。那时,炊烟从远处村落袅袅升起,雏鸟刚刚发出稚嫩的鸣叫,姿态骄

傲的公鸡在树颠呼喊天明,远处农家大黄狗的嬉戏,惊醒了熟睡中的小

儿――――――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虽清贫但宁静,虽守拙但归真。

?微风带着湿润的水气丝丝缕缕地吹来,远处的草屋显出一份朦胧的趣味,

不远的一簇菊花轻轻地摆动着花瓣。旁边的河里,偶尔有几只调皮的鱼跳出了水面,又扑回水里。

?注意:描绘应该符合诗歌的意境的前提下,进行想象和加工

练习2:

“尘网”扩展练习:

1、自选角度,描绘陶渊明厌恶的“尘网”

2、他陷入尘网回归田园的心情

练习时间:10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

官场: 他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在门阀的偏见里成为零,他倔强的个性和直爽的谈吐在巧言令色的人群里是个异类,他强烈的自尊和不与权贵为伍竟成为施展抱负的绊脚石;一切的一切都被时间织成一张尘杂大网,笼罩着他,日渐一日将他紧紧束缚。

心情:归”,多么甜蜜的字眼,只有离开母亲太久的游子才会为这个字的流泪,只有离开故渊的鱼儿才理解这个字的美好,只有被关在金笼里的鸟儿才知道这个字的意义。而如今的他却像乳儿一刻也离不开母亲,像鱼儿一刻也离不开水,像鸟儿笼中绝食只是为了使灵魂回归枝头。(“羁鸟”

“池鱼”)

练习3:

请根据以下资料,构思一篇文章(将练习1、2融入其中)

诗文及其他素材

1、诗文: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2、个性: 崇尚自然向往园田自由高傲爱菊爱酒

3、重要事件: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园田

思考时间:3分钟

学生叙述,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归》的构思

时间:彻底与官场决裂归园的前一夜

地点:彭泽县衙

人物:41岁的陶渊明

情景:“尘网”,“园田”

事件:陶渊明接到迎接“乡里小儿”的信函后,在县衙边饮酒边思考,最终决定回归田园

六、课堂小结:

1、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2、不怕修改

七、作业(选做题):

1、完成所构思的作文

2、任选一首诗歌,进行素描

作是需要天赋的,而这种天赋又只出现在少数人的身上,所以就出现了大多数学生一提作文就哀叹无话可说,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会产生一种厌倦和恐惧,因此,如何让学生不怕写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写作诗歌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老套的让人不愿再去思考,但恒久以来它稳定的存在证实了它的价值,要让学生不怕写作,首先要让学生爱上写作。在我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这种怕,我采取了写作诗歌的形式。诗歌这种文体确实很难把控,但也最易造就。难在它对语言的一种精准要求上,易在它能最直接的抒发人的情感,所以写简单的诗歌,对于初中生来说也就成了能最舒服的把他们的情感抒发出来的一种形式,而一旦学生试着探求自己的情感并将之书写,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也就不远了,而且现实中许多作家的写作之路也正是从写诗开始,如张炜,

贾平凹等

当然选择诗歌的题目也很关键,得是学生感兴趣的不陌生的,最好老师还得起一定的示范作用。记得刚开始,我让学生以歌曲名字的形式给自己的小组命名,于是班里不再是一组,二组,而是《樱花草》、《我们都是好孩子》、《橄榄树》等让孩子们倍感珍惜的名字,针对他们的这种珍惜的心理,我又试着让他们以自己的组名为题目来写诗,并且我首先在每一个题目下面写了一首,示范给

学生看,都很简单,学生既能看得懂,又能意识到诗歌语言的特点,所以他们很兴奋的接受了这种形式,兴致勃勃的抒写起自己对于组名的情感。接着我抓住他们写作诗歌的热情,每一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起一个简单的名字让学生们写诗,一时间,从班里的第一名到最后一名都成了疯狂的“诗人”,那段他们经常拿着自己的作品到我的办公室里找我赏析,作品虽然都很幼稚也难以符合诗歌的要求,但是最起码他们有了写作的热情,我想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而且孩子们中间也不乏优秀作品,比如有一个学生曾写过一首名为《石榴》的诗:石榴,石榴,你一定是一个江洋大盗,要不然,你的肚子里为何会有这多珍宝?在看到这首诗歌的那一刻,我为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天真的情怀激动不已。

二、教师的口语表达在引导学生写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初中学生处于个性成长的起始阶段,潜意识里对情感,审美等有了更深的要求,这个时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口语表达对学生耳濡目染的作用就表现的异常明显,尤其是教师对于美的表达与理解最直接的给予了学生关于写作的许多信

号与刺激。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瞬间:当我满怀热情,用心地去描绘我所经历的一些或美或感动或愤怒,学生或是感叹或是流泪或是皱眉,他们在那一瞬间的感情变化实实在在证明了教师的口语表达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远比我们那干巴巴的讲述有力的多。受这种现象的鼓励,我一直坚持在教学过程中用丰富美妙的语言对学生表达我对美对生活对感动的一些感受,比方我会对他们描述我的大学雪景对我的震撼,对他们描述我骑车经过公路旁,碰到的一丛花,对他们描述我读过的书,我经历的事,在描述过程中,我力求自己语言精准,美丽,饱含情感,我尤其注重教学中的情境教育。逐渐的我发现我似曾相识的语言出现在孩子们的作文中,日记中,时间长了,比我的语言更美的语言也出现了,很自然很轻

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对生活的种种感受说与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学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教授不再是一种讲授,而是一种对话,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所要传达的意指。

三、及时的鼓励性评价与欣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润滑剂

被肯定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及其渴求的一件事情,并能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于是及时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教学过程中从不放过每一次对于学生习作的评价,哪怕就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种表达的还很含糊的思想,但是明显的你会发现被鼓励被表扬的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高了,也许你只是一句美丽的谎言,但是在学生的心里那是一

句语言中的巨人,是一种希望!

在我以上的三个观点中,恰当的情感启发是它们能够顺利实现的前提,只有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只有挖掘出学生心中最真切的情感回音,他们才会有那种积极的写作意识。走进诗歌(课堂实录)

执教者:东方雪

(课前:多媒体投影屏幕上呈现“走进诗歌”的教学课题,自动播放以八首唐诗为主题的书法、山水画结合的画面。明确教学内容,渲染教学环境。)

一、谈诗

师:我们现在就走进——

生(齐):诗歌。

师:首先想请各位说说,诗歌像什么?

(投影呈现:“诗歌像什么?”)

生1:诗歌像音乐。特别是古典诗词,就像一支支动听的古曲,旋律优美。

师:确实,古代的不少诗作都是可以来吟唱的,比如说乐府诗。那么新诗呢?生1:好象直接作歌词不多了。不过诗歌也自己的节奏,这和音乐上的节奏还是一致的。

(教师板书:“音乐”。)

生2:诗歌像火山。我读过郭沫若的诗《地球,我的母亲》,充满热情。

师:激情,强烈的抒情。是不是?

(教师板书:“抒情”)

生3:有的诗歌好象不抒情的。

师:哦?举例说说。

生3:比如柳宗元写的《江雪》,就像一幅画,一个老渔翁在寒冷的江面,“独钓寒江雪”。

生4:错。那也是抒情。那老渔翁就是作者本人的形象,独钓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但是还不屈不挠。

师:好。

(教师板书:“形象”。)

生5:我觉得诗歌虽然有形象,但是有的诗还是读不懂。所以,我说诗歌像被乌云遮住的月亮。

师:为什么会读不懂呢,大家再说说看。

生6:有的诗人思想深刻,恐怕我们没有那种经历,所以不大理解他的诗。

生7:诗一般都比较短,但是内容,不,是内涵丰富。

师:也就是说,语言很简约、概括。

生7:是的。跟小说比,它的语言是够吝啬的了。

(教师板书:“概括”)

师:大家说的很好。诗歌的特点也就是:内容的抒情性,材料的形象性,语言的概括性,节奏的音乐性。

生8:我还想说。诗歌像垃圾。

(满座皆惊)

师:说说你的理由吧。

生8:现在,很多文学刊物上都没了诗歌。卖的好的杂志基本上都是小说、散文

之类。我还听说,诗人的生活很穷,贫困潦倒。诗歌卖不出好价钱,不是像垃圾一样吗?

师:你说到这样的现实也一直让我内心沉重而且痛苦。在我的眼中,“诗歌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诗歌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诗歌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诗歌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诗歌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诗歌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投影呈现:有关花、月、海水、火焰、鸟、脚印等图片)

但是,在功利文学的逼迫下,在世俗风气的排挤下,本应属于青年的诗歌开始呻吟,开始流泪。作为有高尚操守与抱负的我们,应该去热爱诗歌,拯救诗歌,因为诗与人类、岁月以及光荣同在。

(投影呈现:热情与火焰属于诗,青春与生命属于诗,歌声与呻吟同样属于诗:诗与人类、岁月以及光荣同在。)

生:(一齐鼓掌)。

二、写诗

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是相通的,因为她们的内核都是

情感。

(投影呈现: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是相通的,因为她们的内核都是情感。)

我一直在这样想,近乎执着一念的地步了。作为艺术大家庭中一名重要的成员——文学,她的各个样式(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之间当然也是相通的了。因此我们今天就来做一次尝试。需要明确的任务是:能开发非诗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进行传达和创造。这话说的有点玄,它的意思其实就是,要你把一篇不是诗歌的文章改写成一首诗,可以创造性的发挥,但是原作中的情感(感情和感想)不能变味。知道了吗?

生(齐):知道。

师:好象我们大家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你们写之前,总希望先看看老师

是怎么做的。今天还要不要啊?

生(齐):要。

师:其实,我自己也感觉写得不好,以前呢,没有外人,关上大门,都自己人,今天来了不少别的学校的老师,还有很多研究语文学习的专家,我还真有点怕别

人取笑的。

生9:不要紧的,学习嘛。

师:好,那我就豁出去了。反正“贻笑大方”的一个积极启示就是可以请教大方之家的指点。前几天,我从网上找来一篇散文,题目叫《顺其自然》,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读,大家认真听,把握其情感内涵,然后你就可以对我改写的诗说

三道四了。

师:请我们班级朗诵比较好的汪晓雨同学到讲台上朗读。

(投影呈现:《顺其自然》全文。音乐按钮:“高山流水”)

师(问汪晓雨):要不要配乐朗读?

汪晓雨:不要了。(开始朗读,读完学生鼓掌。)师:读得跟以前一样好。下面,我来读读我写的诗吧。题目是《禅意》。

(教师朗读。投影呈现:《禅意》全文。)

禅意一定有座很高很高的山

才能接纳如此丰富的思想

纤尘不染,喧杂不闻

僧在山上,云在山上

一定有间很破很破的庙

才能成为出家之后永远的家

茅檐不扫,青苔自生

风在院中,声在钟中

一定有丛很绿很绿的草

才能标示出禅机的意义

走进“生活化”作文大舞台,让语文作文教学放射灵动的光芒

走进“生活化”作文大舞台,让语文作文教学放射灵动的光芒 发表时间:2019-01-09T11:23:39.87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作者:卢小坤 [导读]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生活。语文源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纵观哪一篇名篇佳作,不是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哪一首诗词元曲 卢小坤(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水布垭中小学校湖北巴东 444329)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2-042-01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生活。语文源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纵观哪一篇名篇佳作,不是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哪一首诗词元曲,不是提炼于阅历的丰厚与沧桑;哪一部小说戏剧,不是对生活的再度艺术创作与还原。脱离了生活,语文将是一口干枯的古井。如何把把习作教学与生活结合以来,如何借助生活练就读写能力,就是我们值得反思与探究的问题。 一、倾诉成长的烦恼,感知真实生活 成长中的少年,都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些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家庭,来自与同学的交往……但是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他。《成长的烦恼》这一单元的写作训练,实际就是感受真实生活,把真实生活再现于课堂。我率先示范,豪不隐瞒地诉说自己,人到中年感受工作重负的烦恼,家庭琐事的烦恼,孩子教育的烦恼,身体不健康体力不支的烦恼,人际交往名利计较的烦恼等等。说一说自己的烦恼的闸门一经打开,学生也就会纷纷效仿,滔滔不绝。与父母不合的烦恼,同学相处的烦恼,学习生活的烦恼,青春期发育的烦恼,甚至还有长相身材不好的烦恼,心里自卑的烦恼等等。有些学生天性坦率直爽,可以做到无所不言,也有一些胆怯羞涩的学生,不能坦然面对自己剖析自己,还需要进一步鼓励。再进一步探讨解脱烦恼的良方妙药,也就水到渠成。得出的结论是不好说就写,写信沟通交流,解决误会;放下架子,真诚谈心,做到换位思考,化解矛盾;还可以借助小礼物的惊喜,缓解矛盾,增进友谊。学生在敞开心扉之后总结提炼,《妈妈的唠叨》,那是妈妈别样的爱,孩子要学会珍惜和理解。《老虎木雕》,只因为一个小物件而结成的误会,生活中时有发生,却不能因小失大,毕竟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心胸,比金钱更重要的还有友情。 二、走进戏曲大舞台,体验艺术生活 尽管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当代的中学生喜爱者甚少,了解者甚少。记得当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时,看到五彩斑斓的京剧脸谱,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啊,奥特曼来了。让我着实大吃一惊,心底掠过一丝悲凉。原来,学生对戏曲知识如此茫然无知,兴趣全无。我依然兴致勃勃地为学生示范演唱《玉堂春》选段《苏三起解》,引领学生一起男女声合唱《夫妻双双把家还》,推荐他们观看黄梅戏《女驸马》,还现场跟着老师学做一两个戏曲中的虚拟动作。又用知识比拼的方法激励他们识记戏曲知识。学生在比一比、听一听、唱一唱、做一做的基础上,终于激发了对中国戏曲的了解与喜爱,进而议一议,写一写,与中国戏曲结缘的点点滴滴,精彩呈现来自于生活真实体验的习作:《第一次听戏》《第一次侃戏》《第一次学戏》《第一次唱戏》《我最喜欢的一出戏》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艺术生活的粗浅体验,才有了这次习作的成功飞跃。才可以做到中国戏曲的引领由远到近,由陌生到熟悉,由冷淡到喜爱,也算是为传承民族文化迈出了不小的一步。 三、话说我也追星,走近名人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等。你崇敬的人物是谁呢?他在你心中占有什么地位?你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在《我也追星》的作文训练中,我发现,当代中学生更多地倾向于对影视歌三栖明星的崇拜,很有些盲目又盲从。看重的是明星的外表、服饰、地位、名气。而不能做到真正了解明星,不能体察他们的成就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全面看待他们的优缺点。我让他们搜看电视节目《杨澜访谈录》,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从电视中了解名人,从电视中学习语文,彷如与名人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从而更为真切地感受名人。不只是影视歌三栖明星值得崇敬,更有文坛、政坛、科学等方面的名人值得崇敬,而且对于名人要有所取舍地崇敬,不可盲目迷信地崇拜。有一位同学《小议崇敬与崇拜》,正确地区分了两者的概念不同,“崇敬”指特别尊敬,比“崇拜”的程度轻,对象指人。“崇拜”着重指特别钦佩,程度比“崇敬”重,有时甚至达到过分迷信的程度,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又分别举例崇敬名人带来的精神激励,过分崇拜明星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导大家调整心态,摆正位置,不可盲从。 四、与马共舞,感佩动物生活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在《走近马的世界》作文口语训练中,我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收集资料,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图书等查找关于马的成语、俗语,马的故事。课前收集工作也是一种生活化语文的体现。有了来自生活语文的体验,才有了课堂积极踊跃的精彩展现。学生津津乐道争相诉说马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比如伯乐相马、老马识途、按图索骥、秦琼卖马、千金买马骨等。我也利用网络让学生观看艺术作品中的马: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韦偃的《双骑图》,近代徐悲鸿的《八骏图》,还有雕刻作品《昭陵六骏》。又一起倾听音乐作品琵琶曲《十面埋伏》,《二胡曲赛马》等。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了马的豪迈和剽悍,自然而然与马产生了一种密不可分的情感,于是乎,《马,人类无言的朋友》,《马,我为你哭泣》的作文自然天成。人与动物需要和平共处,珍爱动物,关爱生命的作文立意也就孕育其中。也有的在为马的悲惨命运哭泣的同时,也豪不留情地鞭挞了人类的残酷无情、狭隘自私。 在《漫话探险》这一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多想,也能效仿长江第一漂的饶茂书,领着学生漂流一回,尝试探险生活,记录所见所感的江流特性;我多想,也能效仿徒步中国的壮士余纯顺,领着学生徒步千里,留心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记载一路的风光无限。只是这一切都难以在现实中实践。没有了生活的真实体验,到哪里去寻得世人惊叹的奇章妙句?没有了探险大自然的真实经历,又怎么能拥有炽热火烈的心胸情怀?脱离了生活的习作,大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附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语文课堂、习作教学的源头活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正是返璞归真、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模板 古诗教案设计一、【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 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 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 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 力感悟古诗,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 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 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 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尝试背诵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 想象的能力利用课文插图及多媒体课件,借助想象,加深理 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阅读古诗的兴趣体会 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体会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怀乡思亲、孤独寂寥、壮志难 酬、与友人依依惜别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并描述诗句 所描绘的画面难点:通过反复朗诵,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所 要表达的情感四、【课前准备】六、【教学过程】一、上课导入:1、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2、

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 谁写的吗?你们了解他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感受一下??请看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 的热情]二、解诗题,知作者1、你知道作者哪些诗或事?从 题目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 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 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过渡:你看,这些都离 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 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方法]三、“三读”知诗意1、趣读,体会音韵美要你来读,你怎么读?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 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 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 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 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 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 导b展示汇报: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 仿写诗歌(作文教案) 语文版

仿写诗歌(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教育的艺术》),我们正可以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2、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3、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教学重点: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会仿写诗歌。 二、内容新授 1、营造诗的氛围,感受诗的魅力。欣赏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之所以选这一首,一者熟悉,二者这首诗的意象之优美、情感之浓郁、节奏旋律之美妙,可谓诗中上品。通过朗诵,一种氛围自然形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诗歌上。 2、品味诗歌、领悟方法,学会仿写。 品味诗歌,然后根据平时大家读诗的体会和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诗歌写作指导,共同讨论诗歌写作的特点,即诗歌应饱含感情,注重意象不宜平铺直叙,应有些比喻象征,还要有韵律到音乐性的效果. 总结写诗应该注意些什么?(多媒体显示) 一、要有浓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情感美音乐美 二、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像美意境美 三、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构思美想像美 (1)写诗首先要酝酿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多媒体显示)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些诗句分别抒发的是爱国情、别离情、母子情、兄弟情、爱情、友情。)这些诗句为什么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无情即无诗,诗是跳出来的心。诗,首先以情动人,写诗,首先要酝酿感情。 (2)写诗只要抓住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有了感情是否就能写出美妙的诗句呢?(多媒体显示) 春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 我赞美你红红的花,

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古典诗词教学完美结合

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古典诗词教学完美结合 作者:张季芳 单位:长沙市麓谷中心小学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让学生广泛涉猎、吟咏记诵古诗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供了源头活水。但传统的古诗教学偏重讲解注释,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把古诗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枯躁无味的逐字逐句的意译中,根本就不能品味到我国古诗独有韵味美和意境美,忽视学生创新能力、情感智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由于多媒体课件声、形、情兼备,视、听、说相融,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形象地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鸟虫鱼、风霜雨雪等“活生生的事物”呈现于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身犹如临其境,观其形,闻其声为之动容,在心灵上感受美,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从而唤起学习的欲望。因此,信息技术为构建新型的古诗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下面就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一改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选一个“文音画形结合,语境与意境结合,感知、理解与想象结合,拓展和积累结合”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但古诗的美是借助语言文字间接表现的,而不像美术、音乐、影视作品通过看得见的色彩、声音、形体等来表现的,而学生要凭借他们浅薄的阅历,借助语言符号把作品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到自己脑海中,获得一些直觉的感受,这对于具有善于以直观和形象为主接受事物思维特点的小学生不能不认为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能根据实际需要创设声像兼备、动静结合的情境,对小学古诗教学起到难以代替的作用。《村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的情景。情景交融,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然而,让小学生刚接触古诗,就能感受全诗的基调并不容易,因为他们的初步阅读只是简简单单地读字。这时,教师播放一段事先制作的春天美景的动画,让学生在桃红柳绿、渠水潺潺、鸟语花香的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情境渲染下很快对

让作文走进生活

让作文走进生活 摘要:诗人何其芳曾经说过:“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寻找生活化的写作内容,本应引起所有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但是观察当前高中生写作现状,效率低、内容干却是课堂常态。为转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必须在作文课堂上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手段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 关键词:作文生活化;教学方法;多媒体;2016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 曹雪芹先生曾经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正如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高中作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习作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立足于学生生活,从生活中为学生供应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 一、教学过程生活化 传统作文课堂,教师给出一个话题,立刻安排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习作。学生没有准备时间,对于所给话题没有独特的感悟,写出来的文章犹如空中楼阁,一点不接地气。让作文走进生活,就是转变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教师要在课上给学生体验、酝酿的时间,让学生将目光集中在所要解决的话题上。

例如,在《奖惩之后》(2016年全国卷1作文题目)课堂写作过程中,按照以往的教学过程,教师可能给学生找几篇范文,分析模板,安排学生当堂写作。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关注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与话题之间的互动,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事实上,《奖惩之后》是最适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的,考试成绩难道不是时时牵动着学生的神经?教师可在习作之前,组织班级学生对漫画内容进行一次讨论:你如何看待漫画中家长的做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 高中生写了这么多年作文,已习惯于正襟危坐、埋头苦写的课堂教学流程,却忘记了将笔尖点入生活,因此,习作时常常脱离实际,空泛无味。安排学生习作前进行简单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也能在“头脑风暴”中升华写作情感,加深对习作话题的理解。教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学会将这些真情实感体现在字里行间。 二、教学手段生活化 现在的高中生是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成 长起来的,传统“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起了逆反心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校园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再现生活情境,将作文教学延伸到现实

小学语文全部诗歌教案

小学语文全部诗歌教案 【篇一: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教学这首诗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你们在课外都积累了哪些古诗?学生反馈背诵。 (2)由旧知引入送别诗。 2.指导读诗题,解诗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试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题,想想怎样读比较好? (2)指名读课题,学生思考: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提醒: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 (3)教师总结,重点强调: 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老二,因此称他为元二。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唐朝时设立在西北 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 (4)师指导读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积累的一系列古诗,引导学生走进美 妙的古诗世界,创造学习古诗的氛围。读清、读懂题目,为后面的 理解诗意、品味感悟诗情奠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1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请 同学们看大屏幕,谁来读读阅读提示?(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两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3)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 教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生组词。(舍、朝等)。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舍”。要求:这是教材中要 求掌握的生字,大家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人字头的写法。教师巡视。(4)学生齐读古诗。 2.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提醒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地名时,教师可适时出示从渭城到安西的地图,引导学生体会渭城至安西的路途遥远。 (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老师发现学生理解的难点,并适时指导 理解难理解的词语。(如朝雨、轻尘、故人等) (4)指名学生具体生动地概括诗的大意。 (5)出示背景视频,教师总结诗意并抒情解说,学生回顾古诗大意,体会古诗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境。 3.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1)师配乐范读古诗。(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诗。(学生互读、师 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3)学生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使学生能够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在读的基础上,学生交

小学诗歌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诗歌教学设计模板 鹤山小学信息化教学“三为主四环节”教案《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主备课人:张杰班级:四年级班等级: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词语,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仔细体会两首诗的意境,提高欣赏水平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展开联想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好,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你们

借助注释和老师布置的预习,自学这首诗二、学习古诗1、理解词语我们一起朗读古诗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中读懂的讲一讲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2、理解诗句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3、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来赞叹这欣欣向荣的春天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在花丛中干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4、理解意境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和着音乐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三、总结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情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我们就用上一节课的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游园不值》二、学习《游园不值》1、了解作者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2、释诗题齐读诗题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3、抓字眼,明诗意

写作——仿写诗歌

写作——仿写诗歌 1.借助意象来抒发情感。 2.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3.用精炼、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情感。 品味、欣赏、交流、尝试 1.营造诗的氛围,感受诗的魅力。欣赏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诗歌上。 2.讨论交流一下,诗歌写作要注意什么? 提示: (1)要有浓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情感美,音乐美 (2)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象美,意境美 (3)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构思美,想象美 3.具体做法,如何实现? (1)写诗首先要酝酿情感。 小组合作交流,哪些诗歌中 体现了这一观点, 是否如此?【知识链接】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个性导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

(2)写诗只要抓住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你知道哪些事物代表了诗歌中典型的涵义吗? 例如:明月——团圆;杨柳——离别 (3)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 4.学以致用,大胆写作 (1)阅读下边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 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 吮着它 ,香甜甜 上学后, 母爱 , , 长大后 ,母爱藏在枕头里 ,枕着它 ,爱意绵绵 (2)小组交流,展示,看谁写得好! (3)小组推荐,班级展示。 1.以《乡愁》一诗为范例,创作小诗一首。 1.你学会写诗了吗? 2.你还有哪些疑惑?【我的问题】 所以,情感必须用意象来 表达,而有情感无意象的却不 能成为诗。 修辞手法的运 用也很关键

黄传福:古典诗词教学

黄传福:古典诗词教学 2016-01-14 上传:赵广志创意语文教研 广东黄传福2016/1/13 20:01:17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或限于学校教学条件,或限于本身思维局限,或限于学生知识水平,长期以来普遍采用模式多是“讲授——接收——接受”教学模式(即传统教学模式)。晴空秦皇岛吴炳2016/1/13 20:01:19 有请黄老师 广东黄传福2016/1/13 20:02:15 考究一下这种教学模式就能发现,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申明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或复习)——传授新知识——掌握运用——巩固加强——检测提升。”这种程序化的思维模式有其优胜之处,但在学生思维突破上也有其无法避免的弊端。 晴空秦皇岛吴炳2016/1/13 20:02:44 诗歌教学真的是我们教学中用力很多,收效很小的一个版块。 广东周晓2016/1/13 20:02:47 高三更是如此 广东黄传2016/1/13 20:02:53 信息时代的教育界在教学模式上尝试做了一些改进,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但许多课堂在本质上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其实改变不大。 广东黄传2016/1/13 20:03:06 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课堂上文章的欣赏与学生的写作,目的性都太明确,尤其是应试目的,更是大大挫伤了阅读的积极性。虽然我们改变不了这个教育大局,但是古典诗歌的特殊性却让我们在教学品鉴上有了拓展的空间,可以尝试用我们个人的学识来改变教学的模式,而且容易有成效。 广东黄传2016/1/13 20:04:22 好,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晴空秦皇岛吴炳2016/1/13 20:04:27 黄老师说的是,在教学模式上改变,真的需要个人的素养 广西莫2016/1/13 20:04:28 审美性 广东黄传2016/1/13 20:04:39 古典诗歌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理解与运用往往因人而异,否则很容易变得人云亦云,失去“诗味”,变成纯物化的文字。诗歌中寥寥数语即可营造耐人寻味的“意境”,诗人往往都运用一

走进生活大课堂——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思路

走进生活大课堂——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思路 发表时间:2012-06-15T09:16:01.82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霞 [导读]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那么,在作文教学中。 摘要:构建生活作文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用作文,就会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关键词:生活;作文教学;生活写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细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呢?笔者认为:应该渗透和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有时代气息、有灵性的习作来;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 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这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学校、家庭,自然、社会,生活大世界,同学教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媒体舆论、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童心、童言童趣,习作必定一片生机盎然。 本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军训以及军事会操表演,学生从训练到表演,都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去体验、感受其中的苦与乐;按照惯例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去“手拉手”学校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迷人秋色。笔者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住在城市里的孩子们看到春天一望无际的田野异常兴奋,欣赏到秋天硕果累累的美景不禁欢呼雀跃。活动中,农民伯伯讲了许多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同学们将所思、所想、所疑一一向农民伯伯请教,提出了许多问题,越问兴致越高。在“农村的变化”的调查、走访中,学生认真观察村容村貌,耐心走访农家,做了迅速、详实的记录,不仅锻炼了手、脑、口、耳并用能力,更磨练了学生的意志;笔者为学生创造了条件,他们尽情地展现创造的火花;而且他们跟着“农家娃”学会了不少的农家活,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技巧。这样,学生习作有了生活素材,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如笔者注重给学生一个人际交往、语言、思维的“操练场”,在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生活。在习作前,笔者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搜集所写人物的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如利用学校周边资源组织调查活动:采访、参观、访问,还利用每周一节的语文活动课举行“故事会”、“辩论会”、《瞧我的绝活儿》一类主题活动等等。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二、让生活走进作文 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可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因此,在生活作文教学中,笔者通过优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如在写春景的习作前,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古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名篇,让他们去野外观赏一番明媚的春色,以增加直接感受。接着结合《我走进春天》的语文活动课,让孩子们诵春诗、话春景、品春趣,促进生活体验的内化,最后才进行写作,可谓“水到渠成”。学生的习作充满生活气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时代的光辉,题材之广,构思之新,表达之巧,真让人有“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欣喜。 三、提倡生活写真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如学生有这么一篇《争吵》中的片段:“近来,我天天没有好心情,上课无精打采,回家做作业精力总是集中不起来。我被父母吵架的事烦死了。爸爸搓麻将像着了魔似的,常常是晚饭也不回家吃,一向勤恳的妈妈也像发了疯似的沉溺于六合彩,几乎天天与爸爸争吵……”五十六位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写出的作文也迥然有别。 四、让学生习作凸现个性风采 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将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变成机械、枯燥、虚假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针对传统作文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个性的倾向,在生活化作文实践中,笔者十分重视个性化作文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1.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 让作文教学向生活开放,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充实学生的个人生活。利用节日、队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见闻、感受,为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作文打好基础。 2.鼓励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 在传统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习作要体现个性化,首先要让学生写

诗歌教学设计理念

诗歌教学设计理念: 让诗歌走进课堂是个新的课题,让校园弥漫诗歌是一种书香的氛围,如何走进我也几度思索几度探求。教完一篇课文,让学生用诗歌的形式概述主题,或抒发感想心得,这又谈何容易。我也尝试着去写,但总觉得语言生硬,缺乏感情的流露,我感悟到要写出好的诗句,必须有激情,有心的感悟。象写好的一篇文章,你再仔细观察,没有心灵的感悟也不会写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优秀诗文都是伟大人物心灵活动的结果,是智慧的结晶,是滋养学生心灵成长的沃土。我除了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学习诗词的韵律章法外,最关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对优美诗句的感悟,点燃他们创作诗歌的激情,今天我讲的《理想中的我》这节课公开课,也是基于这一根本目的。 我们知道,幼儿三岁入园,经过小班、中班、大班三年的幼儿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朦胧有了对未来的憧憬,到了小学,特别到了中高年级,他们对理想、对未来更有了清晰的遐想空间,也就是说在他们金色童年中,已经有了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他们的心中都有一幅美好未来的诗情画意。我就是通过谈理想的诗篇去激发他们用诗歌表达理想,用美的诗句表达向往美好未来的憧憬,点燃起他们诗情画意的激情,让他们用心去感悟,去遐想,去表达。 第二个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就应该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东西,诗是最美的语言,提起唐诗总让人齿颊生香,于是我把诗的教学渗进语

文课堂,事实证明,在学生心中都有一种美好的韵律,因此这种教育不是一种高调,而是水到渠成的,当同学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勤奋学习,积极向上,把自己和祖国的建设发展为一体,融入其中,感悟其中的时候,就达到了一个最高的境界,让每一个同学都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的洗礼。

儿童诗歌课程教案设计

儿童诗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正确使用语句创作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体验儿童诗的创作过程,共同交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儿童诗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信心。初步培养审美意识,对生活的热爱,抒发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诗,所以对于写诗并不陌生,只要让学生明白了儿童诗的特点,再引导会改写,能补充诗,并创造意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就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学生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从生活中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类型的诗,所以对诗并不陌生,在前几学期的学习中经常会联系仿写一些简单的小诗或是诗歌中的一个小节。但是并没有特别系统地学习过诗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方法,所以用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尤为适合,孩子们都非常有兴趣写。 四、教学过程(课前学生自由诵读) (一)解读儿童诗,把握基本特征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学过许多诗歌,最近,我们就刚刚学完两首儿童诗———《我想》《儿童的水墨画》,我也听说,最近,同学们课下也阅读了许多儿童诗歌,谁愿意将自己喜欢的诗歌向大家展示一下?(请两位同学朗诵)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看出,大家很喜欢儿童诗。那么,儿童诗与一般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大家不妨结合自己读诗的感受谈一谈。 (鼓励大家谈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课件出示: 格式自由情感饱满 语言凝练意境优美 想象丰富巧用修辞 格式提醒:可以是像《儿童的水墨画》那样以组诗的形式来写,但要注意围绕一个主题,表现一个中心。 (二)赏析儿童诗,领悟精妙构思 刚才,从同学们的交流看,大家既爱读,又会读,真有一双慧眼啊!其实,儿童诗本来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诗歌,我们看着倍觉亲切。这些诗,构思精巧、缜密。这些诗,不但大人能写,而且我们儿童也能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儿童诗。板书:学写儿童诗 下面,我们先来共同欣赏一首儿童诗,来学习儿童诗的构思方法。 大海睡着了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

把古典诗词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

把古典诗词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丰富自由的想象、精彩绝伦的语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中学生也应以积极的心态去借鉴学习,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亮色。 熟读诗词,把古典诗词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将延伸我们文章的内涵。但如何融入呢?这里笔者为大家介绍一种新的作文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诗歌如“画”一般的意境,即诗体散文化。此类作文,既可以强化对古诗文的理解记忆,提高同学们的古诗鉴赏水平,又可以激发大家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语言运用水平,还能思古追今,增强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此种作文训练模式受影响于台湾作家张晓风发表于1999年《读者》上的《不朽的失眠》(原文略)和边建松的《永恒的悲怆》,2002年此类高考作文《刺秦》也获得高分。下面我们来看后两篇文章。 永恒的悲怆 ——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边建松 (一) 你哭了! 你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你,竟悲怆地哭了! (二) 这不就是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那著名的黄金台吗?当年燕昭王征发民工筑此高台,置千金万金于其上,以待国士之至。后来,乐毅来了,带着他那满腹的计谋。乐毅率兵伐齐,大破之。以弱小之燕,竟能打败强大之齐,真真出人意料。再后来,苏秦兄弟也来了,带着他们那狡黠的洛阳市民的智慧。苏秦身佩六国相印,率五国之兵而攻秦。不可一世的虎狼之秦,竟不敢开函谷关而迎敌,成为天下笑谈。黄金台的构建,为远离中原的燕国迎来了多少复兴建国的良机。 (三) 弯月如钩。 在淡淡的月光下,古台的四周渐渐地蒙上一层薄薄的岚霭,远处的群山,则更加显得莽莽苍苍。大地睡了,群山睡了,先前还闪闪烁烁的几点农家灯火,也相继睡了。一只失群的鸿雁扇动着无力的翅膀,揪心地哀鸣着,从不远处飞过。四围,只有深感大难将至的促织,在这孤寂的秋夜,沙哑地唱着秋的最后的挽歌。 (四) 大唐的威风,已传遍四夷。有的人因财色以交权豪,有的人因时运以佻荣位,有的人通过婚姻而巴结上权贵。而你,却从山清水秀、沃野千里的蜀中,爬过艰难的蜀道,经繁华的长安、洛阳,无端被秋风误,流落到这黄沙直上、满目疮痍的塞外苦寒之地。 (五)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 在这举目无亲的黑夜,你就这样幽幽地坐着,听任汩汩的血在血管内流淌,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地咬啮你自己无奈的躯体。 如钩的残月,颤颤巍巍地向西滑落。独坐秋夜,你无拘地放肆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也

《写一首诗》教学设计

《写一首诗》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诗,首先献给母亲,因为对母亲的爱体会最深。本单元所选的几首现代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练、意境深邃,其中最能让学生体会深刻并产生共鸣的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因此本教学设计从献给母亲这个角度出发,通过感性的认识和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写诗的兴趣。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主要通过“写作引导”“初步品读”“拓展阅读”“试一试”等几个环节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阅读和创作。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 二、写作引导 1、老师深情地朗读: “母亲”,人间最美好的词语,最甜蜜的呼唤!她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就像种子隐藏在地心里。当我们极度孤苦无助的时候,在我们无比幸福欢乐的时刻,不经意地,她会从我们嘴里蹦出,就像芳香在晴空里或细雨蒙蒙时从玫瑰花蕊中散发那般自然。 “母亲”,人间最庄严、最圣洁的称呼!她意味着哺育的责任和爱的义务。譬如太阳是大地的母亲,她用自己的热量哺育大地,用自己的光芒照彻大地,用海浪和溪水的音乐温柔大地的梦乡。 “母亲”,人间爱的使者,美的化身!她饱含着希望、爱戴以及人类心灵中所能包容的一切温柔、甘美和甜蜜。她是怜悯、慈悲、同情、宽容的源泉。她爱并被爱,她奉献爱的同时也传播爱的美德。世界因此而美丽。 2、我们每一个人都沐浴在母爱的阳光里,享受温馨的同时,感激的情愫便自然地漫上心头。母爱是如此美丽和高贵,我们怎样才能回报其万一呢?(学生谈回报母爱的种种方式)

明确:——爱,只有用爱来回报。把心里爱的情怀抒写出来,让母亲看到一个懂事的、智慧的你,这该是多么令人兴奋! 3、那写什么呢?要说抒发情感最热烈、最直接的方式,非诗歌莫属了。就让我们一起来写诗吧!愿激情洋溢的诗歌载去我们对母亲的爱和祝福,载去我们对母爱的景仰和赞美。在母亲生日或者母亲节的时候,把自己的诗献给母亲。 4、写作提示:不要认为只有诗人才会写诗。只要你有诗的情愫,用最简朴的语言,也能写出最精彩的诗歌来。 5、明确目的:当然,诗歌也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如押韵、重章叠词、锤炼词语……但今天我们主要是体会诗歌的情感、想像。 三、初步品读 幻灯演示: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美丽的红色康乃馨, 孩子一声轻轻的祝福, 母亲一行灼灼的热泪。 母亲一行灼灼的热泪, 流进孩子未垦的心田, 孩子未垦的心田, 萌动了爱的新芽。 (选自《新语文写作》) 简评:母亲节、康乃馨、祝福语、懂事的孩子、感动的母亲,而母爱则隐藏在幕后。诗歌开头用时间短语婉转地表示母亲节,不仅避免了语言直白的粗陋,而且阳光五月本身也给人佳节的温馨感觉;献给母亲的花,渲染了一片温馨的抒情氛围;诗末两行,仿佛能听到爱在滋长,比生命的乐曲更美妙。 四、拓展阅读(幻灯演示下面几首诗) 阅读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诵下面两首诗,仔细品味其中蕴藏的深厚感情。 2、思考:这两首咏母亲的诗,写作的角度有什么不一样?你更喜欢哪一首?

浅谈小学生诗歌写作的仿写训练

浅谈小学生诗歌写作的仿写训练 小学生的诗歌写作在作文训练中已经显得非常重要。苏教版就有很多仿写诗歌的内容,这些带着方向性的训练让我们看到了诗歌写作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本人一直认为,诗歌写作教学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诗歌的仿写训练使小学生的诗歌创作有了坚实的基础,在仿写中获得了写作的热情。学生还在仿写过程中研究诗歌的语言,进行诗歌写作的尝试,铸炼了自己的语言,培养了诗化的语言能力,获得了诗歌表现的一般技巧。可以说,它的意义非同一般,为小学生在作文中张扬心神、表达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现在小学生的作文有套路化的倾向,无论从作文的内容还是从作文的形式,都显得陈旧、没有活力。尤其是语言做作、矫情、空洞和缺失灵性,细细分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作文训练的思维定势,而诗歌写作就可以改变这样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 https://www.doczj.com/doc/7e9118723.html,收集整理局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教育的艺术》)我们正可以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所以诗歌仿写训练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进行诗歌写作的仿写训练呢? 一、反复吟哦,仿诗歌语言 诗歌,作为一种分行排列的文学样式正是以其仪态万方的形式之美而成为阅读者的最爱。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 在仿写训练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读仿写的诗句,领略其中蕴含的语言美。如学习《水乡歌》这首诗歌时,就可以抓住这一特性,让孩子们在读中想,在想中读。孩子们在富有节奏的读书声和丰富的想象中,看到的是淡淡水乡景,品到的是浓浓水乡情。只有把诗歌的反复吟诵与对诗歌意象的想象再生有机融合,才能深刻领会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才能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达到仿写的目的。在强化感性认识后,让学生明白诗歌语言不仅仅在于分行,还有节奏美、形象美、含蓄美等特点。 二、品味经典,仿创作技巧 写诗首先要酝酿情感。诗歌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还要懂得写诗只要抓住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想象应该是诗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诗歌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还必须使用比喻等各种修辞手法。 抓住心灵的敏锐感觉,培养创作的良好习惯,是写好诗歌的经验之谈。人类的心灵深处是一个丰富的宝藏,那里有写不尽的诗歌。告诉孩子,要热爱我们的生活。要依靠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要学会联想,在思维过程中始终不脱离具体事物的形象,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丰富的联想、想象。只要我们这样去积累生命体验和形象感觉,很多生动具体的形象画面和情感体验就会在头脑中互相联结、沟通,情感体验就会丰富而深刻,思维表达就会活跃而形象,我们的情感表达就离诗歌不远了。 在诗歌的创作中,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使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浓烈丰富,比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把愁绪的浓重抒发得淋漓尽致。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有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仿写诗歌,在学习感悟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中所运用的技巧能够熟悉,甚至能够掌握,所产生的效果必然非同一般。 三、遵循规律,仿诗性思维 什么是诗性思维?我们将诗歌与其他文体相比,发现它有更强的情感度、精炼性、形象感和音乐节奏。诗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处于欲吐而后快的心理状态,此时思维异常活跃,想象新颖奇特,构思富有创意,词法句法和修辞手段丰富多彩,与常规思维有异,提倡顿悟,我们称这种思维为“诗性思维”。实际上,诗性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它要求作者想他人之所未想,具有新颖的见地和立意。诗性思维也是一种情感思维,它要求作品有真情实感,情有所系,防止作品情感的空泛苍白,因而使作品具有更多的亲和力;诗性思维还是一种形象思维,它要求作品通过更多的形象性,创造出鲜活的意象和灵动的境界,因而使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诗性思维在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小学生有了诗性思维,他们的作文包括他们的表达都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语言的新颖、情感的纯朴、想象的奇特等,都会让人们对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新的期待。 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永葆一颗童心,从而永远做一个“任性的孩子”。要教育孩子学会关注整个人类的命运,关注整个人的生存状态,从宏观上把握生命,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诗性思维,要不断鼓励学生对语言的创新,还要鼓励学生对事物以及人生有新的独特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