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新部编本第1课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新部编本第1课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新部编本第1课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新部编本第1课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多媒体展示)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

3、教师板书《春》,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

6、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

7、第二遍播放CAI 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

内容吗?。

8、设计提问:a、春天在哪里呀?

(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c 、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 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d 、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 f 、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绘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

g 、老师邀请小组成员上台演唱自己创遍的歌词,体验创遍过程中的快乐 9、教师导入:“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 (唱歌、跳舞、郊游……) 10、分组活动 三、课堂小结:

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需要我们每 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然,去 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大树妈妈》、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大树妈妈》

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方的四幅图理解歌曲。

3.通过对小树的讨论“你为小树做了什么?”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编表演动作,然后一组一组地表演给大家看。

二、编创与活动

1.认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休止一拍,“ ”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2.分小组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准确地拍击歌曲的节奏。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郊游》、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郊游》

1.完整地聆听歌曲,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拍击节奏、读歌词 等活动,积极地听,感受音高,为准确地演唱歌曲做好听觉上的准备,达到 轻松地学会歌曲。

2.结合歌曲的表演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去效游?心情是怎样的?每人用一

听 《滴哩滴哩》音乐自由地

舞蹈、歌唱

第二课时

3.视学生的能力情况,发

动学生创编带有“0”奏歌谣,使学生有兴趣地掌握“0”准确休止的时值。

4.在演唱歌曲时,遇到带有“ ”乐句,要唱的轻松自然,不要因为有八 分休止符的出现而使旋律的演唱变得生硬,以致破

坏了歌曲的整体效果。

句话说说自己效游时的发现等等,启发学生带着情感表现歌曲的内容。

3.分小组创编动作,熟悉加入小鼓的节奏,完整地边唱边表演歌曲。

二、编创与活动

1.课前准备沙子、豆子、饼干盒、饮料盒等物品,分小组将自己的设想实现。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创新。

2. 确定节奏型,随着歌曲的演唱,敲击自制的乐器。

三、课堂小结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出发》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听辨和感受《出发》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终止线。

2、请学生说说《出发》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出发》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出发》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教师总结。

教学内容:《郊游》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与演唱《郊游》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用歌声、语言来表现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律动进教室。 师:刚才听到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歌曲用欢快、跳跃的旋律歌唱了美丽的春天和小朋友在春天里欢乐的情绪。 2、复听。请同学们认真的聆听,听听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你们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二、新歌教学: (一)创设情境 1、课件:背景音乐:歌曲《郊游》,学生回答问题。 师:春天真是太美了。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教师范唱《郊游》歌曲。)(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二)熟悉歌曲旋律: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郊游去吧!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跟老师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案)

第一课《春天》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 1.完整聆听全曲。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展示给大家看。 三、表演《布谷》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 2.听歌曲的录音,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2.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表演《小雨沙沙》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2.再听范唱,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布谷》: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第二课《放牧》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设计 一、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二、表演《牧童》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三、聆听《牧童》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四、表演《放牛歌》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全册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感受 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1 .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 色。2 教学目标.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3 .能够用 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4 。.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和 《大鼓和小鼓》5 .歌曲《大雨和小雨》1 教学内容.歌曲 《大鼓和小鼓》2 (一).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3 课时安排四课时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 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教学重点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 喜悦。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 但没有从声音教学难点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通过本课的教 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 基础。 .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1 教学教具准备.电子琴、打击乐器。2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时课一第教学随笔 教学内容:.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3。.歌曲《大雨 和小雨》 2.寻找生活中的声音。1 教学目 标:.能够准确朗读歌词。 2.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 的声音。1 .能创造几种声音。 4。.学唱歌曲《大 雨和小雨》3 教学过程:(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设计.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 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1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吸 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 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2放教材中城市、

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设计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3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鱼的歌曲.1 。《大雨和小雨》2 )(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4。.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3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1.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2 创造能力).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3 课后反思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学随笔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1 、能够熟练朗读歌词。2 。、会唱《大鼓和小鼓》3 教学过程: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象,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来了 第一课时 教学容 唱:《报春》 听:《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1.用自然、优美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报春》,较好地表现三拍子的韵律,感受歌曲明朗活泼的情绪。 2.欣赏《杜鹃圆舞曲》,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不同乐器音色的特点,能尝试设计符合乐曲风格特点的动作,并随乐曲段落的变换律动。 3.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音乐中的春天,乐于表达对音乐、对春天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仔细聆听歌曲。 难点:.正确掌握四分休止符的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天)春天来了,你感觉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是的,春天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季节,天气变暖和了,河里的冰都融化了,植物都发芽了,听,小鸟也唱着动听的歌儿从从南方飞来了。 三、感受体验 1.录音唱《报春》 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2.复听 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歌曲,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想想,你能用什么合适的动作来表现它?(小组讨论)(三拍子,可以用拍手一次、拍腿两次来表现三拍子的律动,也可以左右晃动身体来表现,左三拍、右三拍。) 3.和老师一起随音乐律动,感受三四拍的强弱变化。 4.学唱曲谱 (1)复习柯达伊手势唱C大调音阶上行下行。并唱一唱分解和弦135三个音,然后倒过来再唱。 (2)认一认歌谱中出现的音及休止符。并跟琴边做柯尔文手势把曲谱连起来唱一唱,注意带有四分休止符的地方要空一拍。 (3)划拍子完整唱一唱,不足处纠正。 5.有节奏的读歌词。 (1)老师使用响板,带着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 布谷0 |布谷0 |在森林里|叫——| 让我们|唱—吧|跳吧—|跳—吧|

最新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0年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精编版

小学导学案 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 年级:一年级 学科:音乐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导学案1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导学案2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学习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教学基本要求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 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分音符。 (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学习音乐知识:顿音记号 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导学案3

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东亭学校小学二部田甜 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春之歌》、《春风》,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教学内容 聆听《春之歌》 聆听《春风》 表演《大树妈妈》 编创和活动 1.认识“0”(以四分音符为一拍,“0”休止一拍,“0”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第一课时 内容: 1.歌曲:《大树妈妈》. 2. 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重难点: 通过演唱《大树妈妈》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准备: 琴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2 聆听歌曲录音,感受音乐情绪及歌曲内容 3 学习歌曲,(听唱法) 4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歌曲处理,歌曲表达了 6 表演歌曲 1)齐唱 2)个别表演 7 背唱歌曲 三小结; 第二课时内容: 歌曲:《郊游》 重难点: 演唱中正确运用各种记号 准备:

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歌曲教学 1. 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 听唱法学唱歌曲 .3 歌曲难点处理,(歌曲第二部分) 4. 表演歌曲 5. 律动表演 三、小结 第三课时内容: 聆听《春之歌》、《春晓》复习歌曲重难点: 体会不同体裁歌曲的不同风格 准备: 琴录音机 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复习《大树妈妈》 二、. 表演唱《大树妈妈》 分小组表演,个别演唱。 三小结 四聆听《春晓》《春之歌》录音,感受音乐情绪及歌曲内容。 跟随音乐,做律动。 五小结 第二课难忘的歌 教学目标 一、能随《都有一个红亮的心》念一句京白和做一个亮相的动作,表现出对京剧独特韵味有兴趣。二、能随歌曲《少年先锋队队歌》哼唱,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能正确听辨童声音色,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卖报歌》,并背唱歌曲。四、能按“强、弱、次强、弱”的规律边唱《共产儿童团歌》边拍击。五、能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为本课歌曲伴奏。教学重点 能正确听辨童声音色,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卖报歌》,并背唱歌曲。教学难点能按“强、弱、次强、弱”的规律边唱《共产儿童团歌》边拍击;能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为本课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 视听唱法结合教具多媒体、琴、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和内容设计。 第一课时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集(人音版) 第一课《好朋友》 一、教学内容: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2、聆听《口哨与小狗》 3、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4、表演《拉勾勾》 二、教学总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三、教材分析: 1.管弦乐《玩具兵进行曲》 很多作曲家都写过以玩具兵为题材的儿童歌曲,例如皮埃尔的《玩具兵进行曲》,伊格鲁的《玩具兵阅兵式》,柴科夫斯基的舞剧《胡桃夹子》中的《玩具兵小进行曲》,波埃鲁涅的《玩具兵》等。但是,德国作曲家莱昂?耶塞尔写的这首《玩具兵进行曲》是其中流行最广的一首。 莱昂?耶塞尔生于1871年。《玩具兵进行曲》据说是作曲家回忆起小时候做的一个甜蜜的梦,用梦境里的故事写成。内容是这样的: 晚上,小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爬了出来。他们先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打闹嬉耍。正当天刚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的逃回玩具箱子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刚才是一场美丽的梦。 这支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C大调,2/4拍。前面有个短小的引子,描写玩具兵正以小喇叭和大、小军鼓为前导开始游行。里面加有木琴和木鱼声,那叮叮笃笃的音响更增加了儿童的乐趣。第一部分情调明朗活泼,第二部分主题雄壮而有气势,反复时,加进了短笛、木琴、小钟琴,显得活泼风趣。然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接尾声。在尾声里,作曲家用半音阶快速下行滑音,将玩具兵发现小主人醒了那惊慌失措而迅速地逃回箱子里的动作描绘得十分生动、逼真,乐曲最后用一个长音结束。 2.管弦乐《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C大调,2/4拍 3、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你的名字叫什么》是一首天真的富有童趣的创作歌曲,2/4拍,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规整,多为一音一字,词曲结合紧密,以亲切的询问名字的方式,自报姓名,互相认识,作为友谊的开始。这首歌作为起始课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自然的条件,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陌生感,使学生对音乐课和音乐老师多一份亲切感。 歌曲在课本上采用儿童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配上活泼的插图,使学生看起来亲切,缩短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心理距离。 4.歌曲《拉勾勾》 《拉勾勾》是一首优美的儿童歌曲。3/4拍,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拉勾勾是小朋友的一种游戏,游戏时两个人用自己的小拇指勾在一起,口唱歌谣,表示友谊。作者正是抓住了儿童这一游戏特点,创作了这首歌曲。歌曲的节奏平稳、舒展,三拍子的运用增加了亲切感,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春天》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 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3、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四、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 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 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 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 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 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 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 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 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 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 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后,提示学生回答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2.可提示学生在纸上用线条或图形画出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3.边听边表演歌曲。 聆听《春晓》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 2.分小组创意,结合古诗词做表演或配乐诗朗诵。 表演《小树快长高》教学基本要求 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方的四幅图理解歌曲。 3.通过对小树的讨论“你为小树做了什么?”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结合课本上的口风琴吹奏标记,根据本班学生的水平决定是先奏后唱,还是先唱后奏,把演唱、演奏放在不难为学生的基点上操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爱护,逐渐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 5.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编表演动作,然后一组一组地表演给大家看。 编创与活动 1.认识“0”(以四分音符为一拍,“0”休止一拍,“0”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2.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准确地拍击歌曲的节奏。 3.还可以视学生的能力情况,发动学生创编带有“0”的节奏歌谣,使学生有兴趣地掌握“0”准确休止的时值。 4.在演唱歌曲时,遇到带有“0”乐句,要唱的轻松自然,不要因为有八分休止符的出现而使旋律的演唱变得生硬,以致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效果。 表演《郊游》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要有让学生听会的思想,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歌曲。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可提示学生拍击节奏、读歌词等活动,积极地听,感受音高,为准确地演唱歌曲做好听觉上的准备。 2.可结合歌曲的表演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去效游?心情是怎样的?每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效游时的发现等等,启发学生带着情感表现歌曲的内容。 3.分小组创编动作,熟悉加入小鼓的节奏,完整地边唱边表演歌曲。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全册

第1课春天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聆听《春晓》,表演《春晓》、《布谷》,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 2、演唱《春晓》。 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全曲,问: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完整地聆听歌曲《春晓》。 问: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4、听歌曲《春晓》分小组编创动作。 5、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布谷》、《小雨沙沙》。 教学过程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 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 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录音,分小组拉手: 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 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第三段反之,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4、课后小结。 第2课放牧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牧童短笛》、《牧童》,唱《牧童谣》、《放牛歌》,感受牧 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 演奏方法和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 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内容 1、表演《牧童谣》; 2、认识三角铁、双响筒; 3、聆听《牧童短笛》、《牧童》;表演《放牛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聆听歌曲《牧童短笛》和《牧童》。 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短笛》。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集 ()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春天》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 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

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 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 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小燕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2.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3.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布谷》:

小学音乐教案-一年级音乐第2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第2册全册教案 《音乐》第2册教案 第1课《我爱珠江》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 《翠亨村出了个伟人》,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2、通过学唱《落水天》,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感。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复习巩固 “do re mi”三个音的音高及手号。3、听赏《广东狮子 锣鼓》,让学生感受广东民间鼓乐及歌舞,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等节奏型。4、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教材内容分析《翠亨村出了个伟人》是一首根据广东民歌的风格写的歌。旋律优美,表达了人民对伟人孙中山的赞颂的喜悦心情。歌曲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歌颂珠江口香山岛翠亨村出了孙中山这个伟人,歌曲充满广东民歌的风味,节奏平稳,带有摇荡性。《落水天》是流行于广东地区乡情味极浓的一首民歌。富于特色的节奏型贯穿全曲,歌词朴实感人,表现了旧社会穷人遇到下雨天没有雨伞的可怜情景,同时又具有风趣的内涵。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与练习:1.运用上学期学过的节奏乐器为歌曲表演作伴奏,让学生更生动地去表现音乐;2。为了进一步建立“撒”的相对音高概念,我们可以让学生 随着音高变化打出相应的手号。《广东狮子锣鼓》是广东过年过节举行盛大庆典的鼓乐,民间伴有舞狮活动,使节日气氛更浓,更喜庆。重点:学生感受广东民间鼓乐及歌舞学习以

音乐的方式与同学交往。难点:边听音乐边模仿舞狮子的动作。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听中设问。播放高胡及广东民间 乐器演奏的《翠亨村出了个伟人》旋律。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2、讲故事。教师播放课件《翠亨村 出了个伟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孙中山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孙中山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伟人孙中山是广东的骄傲。3、范唱。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 要重视范唱。因为这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生动的范唱,有可能给学生留下毕生都值得回味的印象。4、听音乐,朗读歌词。播放《翠亨村出了个伟人》音乐,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教师的范唱中感受歌颂孙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读歌词。5、唱唱比比。学生模仿教师的范唱,一句一句地学唱此曲, 比比谁模仿得最好。6、结合表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 式表达歌曲内容及情绪。可以女生问,男生答;或教师问,学生答等。让学生创编简易律动,边表演边唱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第二课时学唱《落水天》教学过程:1看中听。 播放课件《落水天》,引导学生从广东民间风土人情中感受广东民歌的风格,情调。2听中读。播放《落水天》旋律,教师 先有节奏的带读,再让学生读,让学生通过有节奏的读歌词,感受这首广东民歌风味的特色节奏型。3听中画。播放《落水天》旋律,请同学用老师发给的白纸临摹书中《落水天》的情景画。学生通过绘画,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音乐下册 年级:二年级 任课教师:___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听辨和感受《出发》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终止线。 2、请学生说说《出发》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出发》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出发》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郊游》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与演唱《郊游》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用歌声、语言来表现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律动进教室。 师:刚才听到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歌曲用欢快、跳跃的旋律歌唱了美丽的春天和小朋友在春天里欢乐的情绪。 2、复听。请同学们认真的聆听,听听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你们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二、新歌教学: (一)创设情境 1、课件:背景音乐:歌曲《郊游》,学生回答问题。 师:春天真是太美了。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教师范唱《郊游》歌曲。)(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二)熟悉歌曲旋律: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郊游去吧!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跟老师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人音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人音版) 第1课春天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聆听《小燕子》,表演《布谷》,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 2、聆听《小燕子》。 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全曲,问: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比较合适,分小

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4、完整地聆听歌曲《小燕子》。 问: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5、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6、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7、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布谷》、《小雨沙沙》。 教学过程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 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录音,分小组拉手: 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 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第三段反之,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4、课后小结。

第2课放牧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儿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方法和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内容 1、表演《牧童》; 2、认识三角铁、双响筒; 3、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表演《放牛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 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好朋友》 课时1——1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视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律动。 2、新学期寄语 3、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a、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b、复听全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 展示给大家看。 c、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 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2、聆听《你的名字叫什么》《口哨与小狗》 A 完整地聆听歌曲。 B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 听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分小组编创动作。 D 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歌唱并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课时:1——2 课题:表演《拉勾勾》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拉勾勾》,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鼓励学生为歌曲自编动作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拉勾勾》,并和《你的名字叫什么》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备课人:龙祎滢 第1课我们喜爱的歌曲 第一课时《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教学目标: 1.能随歌曲的演唱录音或老师的范唱一起演唱《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音乐的体验与演唱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向孩子们宣扬 健全的人格。 3.培养人们的英雄气质,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唱过《国旗国旗真美丽》,《娃哈哈》, 等歌曲,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曲,名字叫《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听到这个 歌曲名,你们会想到什么? 老师先提几个问题:(1)这里的我指的是谁?(2)祖国和我是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呢?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歌曲里藏者呢!我们一块去寻找吧! (二)学唱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1.听一听: (1)听听歌曲的情绪,并做出正确的选择:A难过的 B激动的 C深情的(2)听听歌曲的节拍,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A 2/4 B 3/4 (3)听歌曲中有没有前奏、间奏或尾声,如有就做出小记号,以便在唱歌 的时候做提醒。 (4)听你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并在歌谱上找出来。 (5)听歌曲有没有反复的地方,从哪里开始反复? (6)听歌曲的速度,并作出正确的选择:A快速 B中速 C慢速 2.看一看 同学们看一看,歌曲中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曲谱里有没有不懂的音乐符号? 有的话,请把它们找出来吧!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下 册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小树快长高》、《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郊游》。教学难点: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方法:录音机。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春” 3、教师板书《春》,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 7、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要求:听一听,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 8、第二遍播放CAI 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吗学生听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 9、设计提问:a、春天在哪里呀(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c、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d、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 f、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来描绘一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例如:这里有蓝天,这里有绿草、还有那哗啦啦的小河水……

一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音乐第1册第四单元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音乐第1册第四单元教案(人音版)第四单元动物说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动物说话》(学习歌谣) 2、用木鱼为歌曲伴奏(学习木鱼的演奏方法),掌握二拍子的强弱。教学目标: 1、能够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歌声的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木鱼,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准确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教具准备:木鱼、歌曲录音、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现出它的动作、神态及模仿出叫声)。(提问:“谁能说出老鸭与小鸭的叫声有什么不同?”) (声调高低不同、粗、细不同) 1、学一学,叫一叫 2、学习歌谣 ① 初步的学习,只要求学生按节奏读下来, ② 提示2/4拍的强弱,结合书中标记颜色的深浅进行练习(告诉学生颜色深的地方强,浅的弱)。 ③ 认识木鱼:木制打击乐器,声音短促,是节奏性乐器,老师示范它的敲击方法, 并请学生也来试一试。 ④ 为歌谣加入打击乐伴奏 1)先敲强拍 2)敲击出●○ 二、学习歌曲《动物说话》 (师):“听到老鸭与小鸭叫的这么高兴,其它的动物也忍不住叫了

起来,你们听。” 1、师生先对照书中的表格,学习歌词: 老师说出动物的名字,学生说出叫声后,按节奏拍手。(由于节奏是个难点,需多进行练习) 2、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 3、随老师的伴奏,视唱歌曲(可先不加入拍节奏) (对演唱中的不足进行纠正) 4、提示学生:怎样演唱能表现出很爱小动物的心情? (用你的表情、声音、动作来告诉大家) 5、熟练地、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6、加入拍手等不同的节奏动作来烘托气氛,使学生情绪更加激动。 7、加入动作表演及木鱼的伴奏。 8、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创编歌词,自编动作表现自己喜爱小动物的心情―自选头饰。 三、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轻音乐《袋鼠》 2、聆听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1、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教学重点:感受小动物可爱的形象,让孩子们更加喜爱动物。 教学难点:想象并表达出动物的神态。 教具准备:录音、头饰 教学过程: 一、欣赏轻音乐《袋鼠》 1、请学生们观看动画片《袋鼠》片断,然后请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概情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