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和比例试卷

比和比例试卷

比和比例试卷
比和比例试卷

比和比例单元习

一、 填空。

1.________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基本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3.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比例,把

87×103=8

3×10

7

该写成比例_____ 。 4.50000000厘米=_________千米, 5千米=___________厘米。 5.因为125=36

15,所以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分数值一定,分数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成正比例。

7.________________一定,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面积成正比例。

8.如果6a=5b,那么a:b=_____: ____, a:5=____:____。

9.甲数乙数的比值是24

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_______:______。

10.π是圆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比的比值。 11.将2、5、8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

12.3:4.5的比值是_________,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__________。

13.在一幅1:6000000地图上,量得两个城市之间

的距离是5厘米,两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_千米。 14.甲数的

61和乙数的4

1

相等,甲数和乙数的比是_________。如果甲数比乙数多1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_________。

1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乙数比甲数多

________%。

16.甲数和乙数的比是5:3,甲数和乙数的和是24,

则甲数是( )。

17.今年我市小学五年级举行学科素质竞赛,获奖人数

为360名,一、二、三等奖的人数比是1:2:3。获二等奖的有( )人。

18.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25,甲数:乙数=( ):

( )。

19.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0,这三个数的比是3:5:

7,它们分别是( )、( )、( )。 20.甲乙两数的比值是8

6

5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二、 选择。

1.与51:61

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61:51

B 、6

1

:5 C 、 5:6

D 、6:5

2.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10

1

,盐和水的比是( )。

A 、1:8

B 、1:9

C 、 1:10

D 、1:11

3.如果X =43

Y ,那么Y :X =( )。

A 、1:43

B 、4

3

:1 C 、3:4

D 、4:3

4.圆的半径与圆周长(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没有关系

5.在一幅地图上,量得AB 两城市距离是7厘米,

而AB 两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3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 、150

B 、15000

C 、150000

D 、 1500000

6.把4.5、7.5、21 、 10

3

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其内

项的积是( )。

A 、1.35

B 、3.75

C 、33.75

D 、2.25 7.小明从家里去学校,所需时间与所行速度( )。

A 、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8.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8天

完成。甲乙效率的最简比是( )。

A 、 6:9

B 、 3:2

C 、 2:3

D 、 9:6

9.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6:2:1,这个

三角形是( )。

A 、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

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10.甲与乙的工作效率比是6:5,两人合做一批零

件共计880个,乙比甲少做( )。

A 、 480个

B 、400个

C 、80个

D 、40个 三、 求比值。

145

2:0.72

74:17

1

321:23

1

四、 化简比。

75

1:0.24

12.6:0.4

201:151 五、 解下列比例

X :154=31:1.5 21:51=4

1:X

25X =752.1 25.025.1=6

.1X

531:0.4=272:X 2.8:5

4=0.7:X

六、 应用题

1.一幅地图,图上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朝阳小学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20米,宽

75米,用3000

1

的比例尺画成平面图,长和宽各

是多少厘米?

3.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5周需133

1小时。用同样

的速度绕地球12周需多少小时?(用两种方法

解答)

4.同学们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用两种方法解答)

5.飞机每小时飞行48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60千

米。飞机行421小时的路程,汽车要行多少小时?(用两种方法解答)

6.一个县共有拖拉机55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台数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 3:8,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7.用84厘米长的铜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8.修一条公路,每天修0.5千米,36天完成。如果每天修0.6千米,多少天可修完? (用两种方法解答)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

六(4)班第三单元比和比例测验卷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姓名:班级: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从A地到B地,甲要走3小时,乙要走150分钟,甲、乙两人时间之比是() A、6 : 5 B、1 : 50 C、5 : 6 D、4 : 3 2、两地相隔的实际距离是500km,而地图上的距离是5c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3、一台电脑的原价是6700元,现打九五折,那么这台电脑的现价是() A、原价的95% B、原价的9.5% C、原价的5% D、比原价降低了95% 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5 : 4,那么乙数比甲数少() A、20% B、25% C、8% D、125%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5、5:13=() ()= ÷. 6、化简比:0.25吨 : 80kg=_____________. 7、根据等式:0.6×5=A×B ,用1.5和2作为内项,写出一个比例式______________. 8、1.25=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数);46%=_____________(小数). 9、我校参加消防演练,如果六(3)班学生实到40人,病假2人,事假2人, 那么缺席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__________. 10、一本文艺书共150页,小高同学上星期从第一页看起,看了全书的40%,本星期接着 看,应从第_______页看起. 11、一双皮鞋原价250元,因换季打折,故以75元出售,则这双皮鞋打了__________折. 12、在一副52张(无大王、小王)的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牌, 拿到梅花的可能性是______,拿到10的可能性是_______. 13、若x:y=2:3,y:z=0.2:0.3,则x:y:z= . 14、小明有一笔银行存款,定期一年,按年利率1.8%计算,到期时可取得利息54元,小 明的这笔存款的金额是________________元. 三、解答题(第15、16、17题各8分)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附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共22分,每空1分) 1、 3÷4=( )∶8= 24 =( )%=( )折。 2、大、小两个齿轮的齿数比是8:5,小齿轮有40个齿,大齿轮有( )个齿。 3、甲数的 54等于乙数的4 3 ,甲、乙两数的比是( ):( )。 4、把两个比值都是2 1 的比,组成一个内项为6和5的比例是 ( )。 5、 6∶4=3∶( ) ( )∶51=5∶8 1 6、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5000000 1 ,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 )千米。在这幅地 图上量得A 、B 两地距离是3.4厘米,实际距离是( )千米。 7、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 ),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 8、一张精密仪器图纸,用 2.4分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8毫米长,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 9、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 宽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如果6a =8b ,那么a :b=( ):( )。 11、如果 N M =A (M 、N 均不为0),当A 一定时,M 和N 成( )比例;当N 一定时M 和A 成( )比例;当M 一定时,N 和A 成( )比例。 12、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个外项的积是24 ,其中一个内项是3 ,则另一个内项是( )。 二、选择(共20分,每题2分) 1、一个比的前项扩大4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 缩小4倍 B 扩大4倍 C 不变 2、铺地面积一定,( )和用砖块数成反比例。 A 每块砖的边长 B 每块砖的面积 C 块砖的周长 3、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 A 1∶3 B 1∶9 C 1∶27 姓名: 班级: 学号: 装 订 线

六年级《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95—9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教师给大家两个数字2和3,让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学生说出很多,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板书:2:3 2/3 和2÷3,教师再出示6和9,请同学们用这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式子,生说出2:3=6:9,教师由此引入:比和比例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成果,教师提出要求:(1)把你整理的方法告诉同学(2)讲解清楚,语言简洁(3)在别人讲解时要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质疑。 2、全体交流

让部分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评价自己的作品,然后其他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再进行评价。 3、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方法都不错,整理的很认真,那么比和比例有哪些区别,我们再来一起整理一下好吗? 师生共同整理比和比例的区别。 整理完后,教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师: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结合课始处的2:3、2÷3和2/3让生说一说。 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引入化简比。 师:化简比和求比值是一回事吗?我们通过例子来说明吧。 师板书4:2/5分别让学生化简比和求比值。通过计算让学生说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不同。 师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想用你们刚才复习的知识来解决它们吗?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路程与时间比的比值是 ,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比的比值是 2、把2吨:7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3、一件工程,甲做需要6天完成,乙做需要10天完成,甲与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5、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5:4:3,已知乙、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56,则甲数是 。 6、如果4A=5B ,那么 A :B= . 7、如果x=6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 ,则另一个内项是 。 9、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 是 : ,女生比男生少. 10、x 与y 成反比例关系,根据条件完成下表. x 15 20 30 40 y 400 240 200 100 二.选择题 11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盐和水的比是( )。 12、两个正方体棱长的比是3:5,它们体积的比是( ) :125 :25 :5 13、与 14 ∶ 1 6 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 16 ∶ 14 B 、 13 ∶ 12 C 、 12 ∶ 1 3 14、甲数比乙数多21,甲、乙两数的比是4: 1,甲数是( )。 D. 35 15、 被减数一定,减数与差 ( ) 。 A 成反比例 B 成正比例 C 不成比例 16、如果甲数的 43等于乙数的3 2 ,则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A. 8:9 B. 9:8 C. 1:2 D. 2:1 三、计算 17.求比值: 64:8 : 小时:30分. 18.化简比: :7 4 1平方米:2000平方厘米 吨:500千克 …………………………………密……………………………………………封………………………………………线……………………………

比和比例专项练习题

比和比例专项练习题 一.填空 1、0.6=3:( )=( )÷15=( )成=( )% 2、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这幅地图的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 4、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5、从A 地到B 地,甲用12分钟,乙用8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 6、如果x ÷y = 712 ×2,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4=5: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7、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 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 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5 ,另一个外项是( ) 9、把甲数的7 1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比乙数多( )。 二,选择题 1、一本书已看总页数的60%,没看页数与总页数的比是 ( ) A、2:3 B、3:5 C、2:5 2、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3、甲与乙的工作效率比是6:5,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共计880个,乙比甲少做( )。 A 、 480个 B 、400个 C 、80个 D 、40个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6:2:1,这个三角形是( )。 A 、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三,计算 (1)求比值。 145 2:0.72 1.35:2.4 (2)化简比 201:15 1 12.6:0.4 9分:0.4小时

比和比例(一)教案

比和比例一 主备人:庙头小学学校张双燕审查人:韩凤霞 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2——3题,完成练习十七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进一步理解比和分数的意义; 2、通过复习回顾,使学生掌握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3、通过复习比较,明确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有什 么关系? 4、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和性质及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教法: 教师通过回顾复习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目标 学法: 学生通过回忆、观察、思考,感知,举例分析,总结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具:教材及投影 学具:常规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定向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转入对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的复习。 2、出示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比和分数的意义及区别; (2)掌握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3)牢固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4)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知道两者区别。 第二步:自主学习 1、自学前的指导(1分钟) 出示自主学习单,引导学生明确自学内容,自学提纲,自学方法,提出自学要求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2、学生自主学习(7分钟) (1)学生按照自主学习单上的内容自主学习。 (2)老师巡回指导。 第三步:合作展示: 1、小组交流自学中个别不会的问题; 2、老师巡回指导,质疑,个性问题随机指导,共性问题做好记录。

3、展示组内成果,老师根据各组结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展示自学结果。 第四步:归纳提升 (1)引导学生认真关注各组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共性问题。 (3)引导学生质疑、答疑、点拨。 A、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B、老师质疑,解决预设问题。 预设问题: 1、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异同:化简比是一个比,而求比值结果是一个数值。 化简比并求比值:0.2kg:150g 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 (4)老师简要梳理本节知识点。 第五步:检测反馈约15分钟 (1)发课堂检测单 (2)要求学生独立做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评改纠错,在组长指导下纠错到位(兵教兵)。 第六步:总结拓展约3分钟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本节知识点及之间关系。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以及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教后反思: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

1 / 4 第十八讲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 一、填空。 1、4:10=2:5那么( )×( )=( )×( )。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0.625,另一个外项是( ) 3、如果甲数是乙数的5 2,那么甲数与乙数成( )比例 4、有男生40个人,有女生30个人,请问男生与全班的比是( ) 5、如果a:b=4:9 ,那么a:4=( ):( )。 6、数值比例尺1:6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 )千米的距离。 如果实际距离是180千米,在这幅图上应画( )厘米。 7、用36的因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 ):( )。 8、M N =Y (M 、N 都不为0),当Y 一定时,N 和M 成( )比例;当N 一定时,Y 与M 成( )比例;当M 一定时,( )和( )成( )比例。 9、小红按10:1的比例放大一个90度的角,放大后的角是( ) 10、A 的32相当于B 的4 3,A :B=( ):( ) 11有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是1:2:3,请问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12、农场里鸡比鸭少4 3,请问鸡与鸭的比是( )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0.15: 0.05 和 48:16 可组成比例。 ( ) 2、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 ( ) 3、一幅图上距离是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是6米它的比例尺是1:2 ( )

2 / 4 4、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和一条边长成正比例。 ( ) 三、选择。 1、如果6x=7y,.写成比例是( ) A 、6:7=y:x B 、x:y=6:7 C 、6:x=7:y D 、6:y=7:x 2、用 3、7、9、21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下面的哪个式子是正确的( )。 A 、21:3=7:9 B 、3:7=9:21 C 、9:3=7:21 D 、3×21=7×9 3、下面每组的两个量中,成正比例的量是( ),成反比例的量是( ) A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一定的,它的底和高 B 、一本故事书,已经看的页数和没看的页数 C 、一袋大米,已经吃了的和没吃的 4、能与15 :9组成比例的比是( )。 A 、13 :15 B 、 3:5 C 、5:3 D 、15 :115 5、在比例尺是100 1的平面图上,量得一个房间的长为8厘米,宽为5厘米,它 的实际面积是( ) A 、40平方厘米 B 、40平方分米 C 、40平方米 6、电话通话费按一定标准收通话费,则每月应交电话费与通话时间(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7、一个长方形的一条边长是15厘米,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长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是按 ( ) A 、3:1 B 、1:3 C 、1:5 8、夏庄小学操场长108米,宽64米,画在练习本上,选( )的比例尺比较合适。

比和比例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填空(每题1.5分,共30分) 1、0.6=3:()=()÷15=()成=()% 2、1:0.75的比值是(),把它化为最简的整数比是() 3、比例4:9=20:45写成分数形式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形式是() 4、18的约数有(),选出其中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5、在比例尺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3 ,另一个外项是() 7.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4,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8、我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2,学校的国旗宽是128厘米,长应该是( )厘米。 9、三角形底一定,它的高和面积成()比例。 10、用0.2 、6、30、1这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和() 11、某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4/5,女职工与男职工的人数比是() 12、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4,它们的体积比是() 13、如果3a=2b,那么a:b=():() 14、从A地到B地,甲用12分钟,乙用8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 15、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面积比是() 16、甲乙两数之比是3:4,它们的和是1.4,则甲数是(),乙数是() 17、一个比8:15,如果后项增加60,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增加() 18、在比例尺是的学校平面图上,量得教室的长8厘米,宽6厘米,教室实际面积是() 19、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0%,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20、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4/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21、一种精密的机器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是4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22、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与深圳之间的距离是26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能正确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 2、通过整理,提高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系统性的认识。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知识点。 谈话: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多少男同学?多少女同学?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比的知识”说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关系,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关系。 追问:你能再说一个比和刚才的比组成比例吗? 组内交流一下方法。 二、梳理知识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和整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1、请打开书,填写84页例1的表格。 (1)引导学生逐步梳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2)刚才我们复习了比的基本性质,那同学们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商不变的性质呢? (3)说说这三个性质的共同点。 看来,比、分数、除法是有互通性的,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比、分数、除法的区别以及它们的联系。 2、请同学们填写84页例2的表格。 (1)小组合作学习,梳理表格。 (2)指名学生汇报。

(3)提问: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a : b=a÷b=(强调b≠0) 三、做一做 1、求比值。 45∶72 ∶2 4∶ 我们根据什么求比值?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2、化简比。 ∶0.7∶0.25 4∶ 我们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一个比,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3、解比例。 ∶X = ∶2 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巩固应用 1、餐馆给餐具消毒,要用100mL消毒液配成消毒水,如果消毒液与水的比例是1:150,应加入水多少毫升? 2、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420米,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总结收获。 (温仁小学胡景敏)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听课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比、求比值和解比例。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三、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师生共同回忆已学知识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和比例)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1)你能举出一个比和一个比例的例子吗 举例:比:: 比例:80:84=20:21 ①比和比例的意义各是什么 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和比例各部分名称是怎么样的 比: 比例: ③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这些性质分别是什么的依据 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化简比的依据)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解比例的依据)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比例

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2)结合上述表格,你能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和比的基本性质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吗 我们在应用这些性质和规律时,都是将各部分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结果不变。 2.求比值和化简比:

(1)先求下列各个比的比值,再化简比。 18:12 5.1:5.0 05.021: 5331: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 比例尺 一副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 比。 4.正、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人教版·小学毕业测试卷(数学)(五)比和比例

人教版·小学毕业测试卷(数学)(五) 比和比例 一.填空题。 1. 将2:5=8:( )。 2. 把0.5×80=4×10改写成一个比例是( )。 3. A 除以B 的商是2.5,A 与B 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 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成( )比例。在一定的路程内,车轮的周长和它的转数成( )比例。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成( )比例。如果8X =Y ,那么X 与Y 成( )比例;如果X 8=Y ,那么X 与Y 成( )比例 5.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1.2,另一个外项是( ) 6.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5,甲数占乙数的( )( )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 。 7. 甲数的32等于乙数的5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8. 把甲数的71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9. 盐水的浓度是20%,盐和水的质量比是( ),50千克这样盐水含盐( )千克。 10. 把30米长的钢管按7:8分成两段,较长的一段是( )米。 11.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108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4:2,它的体积是( )。 12.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二.判断题。 1. 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整数比。………………………………( ) 2. 同一圆内,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π:1。…………………………( ) 3. 比的前项乘7,同时再把比的后项除以71,比值不变。……………( ) 4.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不为0)除以两个外项的积,所得的商是1。( ) 5. 商一定,被除数与除数成正比例,所以差一定,被减数与减数也成正比例。( ) 6. 解比例就是解方程,所以方程就是比例。……………………………( ) 7. 若2A=3B ,则A :B=2:3。……………………………………………( ) 8. 正方体的体积和棱长成正比例。………………………………………( )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练习题

比和比例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一.填空(每题1.5分,共30分) 1、0.6=3 : ()= ()* 15=()成=()% 2、1: 0.75的比值是(),把它化为最简的整数比是() 3、比例4: 9=20: 45写成分数形式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形式是( 4、18的约数有(),选出其中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5、在比例尺1: 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3,另一个外项是( ) 7、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4,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8、我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 2,学校的国旗宽是128厘米, 长应该是()厘米。 9、三角形底一定,它的高和面积成()比例。 10、用0.2、6、30、1这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和() 11、某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4/5,女职工与男职工的人数比是() 12、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 4,它们的体积比是() 13、如果3a=2b,那么a: b=():() 14、从A地到B地,甲用12分钟,乙用8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15、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16、甲乙两数之比是3: 4,它们的和是1.4,则甲数是(),乙数是() 17、 一个比8: 15,如果后项增加60,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增加( ) 18、在比例尺是的学校平面图上,量得教室的长8厘米,宽6厘米,教室实际面积是( 19、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0%,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20、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4/5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21、一种精密的机器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是4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22、在一幅比例尺是1: 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与深圳之间的距离是26厘米。北京与深圳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千米。 23、A、B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600千米,把它们画在一幅比例尺是1: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学难点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43-27 5.65+0.5 4.8÷0.4 1.25÷100×1% 0.25×40 2- 二、归纳整理.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1.回忆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演示课件“比和比例”】2.分组讨论: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3.总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

同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3)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解比例:12 :x=8 :2 4.巩固练习. (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3)解比例:∶=8∶2 (二)求比值和化简比.【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1.求比值:4∶12 化简比:4∶49 2.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能够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3.巩固练习. (1)求比值. 45∶72 ∶3 (2)化简比. ∶0.7∶0.25 (三)比例尺.【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提问: (1)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比例尺是) (2)什么叫做比例尺?这个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00倍) (3)比例尺除了写成,以外,还能够怎样表示? 2.巩固练习. 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9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在这幅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条长480千米的高速公路,在这幅地图上是多少厘米?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测试题

词语 词语复习要做到能正确地读,写已学过的词语,理解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能按要求给词语进生归类。 (一)、积累词语: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每篇课文后面要求说说写写的词语,都应该正确地读写及积累。 (二)、理解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 (1)弄清这个词语中,两个关键性的字的意思,然后考虑整个词语的意思。例凝神谛听这个词,其中谛是仔细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集中注意力仔细地听。 (2)有些词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要注意它们的比喻或引伸义。例:目瞪口呆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惊讶的样子,而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 (3)要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这茶叶的香味吓煞人。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前一个煞是杀的意思,后一个煞是极的意思。 一、辨析词义辨析词义的方法: (1)要搞清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团结和勾结,都有一个为了一个目的联合和结合的意思。团结用于好的方面,而勾结用于坏的方面,指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结合。 (2)注意运用的对象。如:爱戴和爱抚,前者用于党、领袖、英雄,后者用于老一辈对后代。 (3)注意范围的大小。如:辽阔和广阔,都是指面积广大,但辽阔比广阔所指的范围更大。 (4)注意程度的轻重。如:喜爱和酷爱,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爱比喜爱的程度重。 (5)考虑词语搭配的习惯。如提高水平,改进方法,改善生活等。 二、用词造句要做到: (1)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它的使用习惯,特别要留心这个词语用在什么场合,常跟哪些词语搭配。 (2)把意思表达完整。 三、词语的归类或排列,常见的可以从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概念大小,相关相对关系等方面来考虑。 成语归类 1.表示人物品质的: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2.表示人物外貌的:身材魁梧、亭亭玉立、老态龙钟、西装革履、婀娜多姿 3.表示人物动作的:洗耳恭听、昂首阔步、拳打脚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 4.表示人物神态的:扬眉吐气、怒目而视、火眼金睛、面红耳赤、热泪盈眶 5.表示“哭”的词语:泪流满面、泪如雨下、泪眼汪汪、泪如泉涌、嚎啕大哭、 6.表示“笑”的词语:喜笑颜开、眉开眼笑、哈哈大笑、嫣然一笑、微微一笑 7.表示“人物心情”的成语:忐忑不安、惊慌失措、闷闷不乐、激动人心、焦急万分8.表示喜悦的:笑容可掬、微微一笑、开怀大笑、喜出望外、乐不可支 9.表示愤怒的: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勃然大怒、怒气冲冲、咬牙切齿 10.表示憎恶的:可憎可恶、十分可恶、深恶痛绝、疾恶如仇、恨之入骨 11.表示悲哀的:伤心落泪、欲哭无泪、失声痛哭、泣不成声、潸然泪下 12.表示忧愁的:无精打采、顾虑重重、忧愁不安、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13.表示激动的:激动不已、激动人心、百感交集、激动万分、感慨万分 14.表示舒畅的:舒舒服服、高枕无忧、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心旷神怡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 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89吨大豆可榨油31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8. 甲数的32等于乙数的5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9. 把甲数的71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 ()(。 10. 甲数比乙数多4 1,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11. 在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在4 :7 =48 :84中,4 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12. 4 :5 = 24÷( )= ( ) :15 13.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 的(—)。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14. 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 )。 15. 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 )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 的钱数( )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 )比例。 16. 如果x ÷y = 712 ×2,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4=5: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二、 判断 1. 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

比和比例复习 郄家庄小学左向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等。能够应用比例尺、比例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依据比和比例知识点的内部特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整理,在进一步理解知识概念的同时,掌握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各知识点的概念、判断及应用。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扫除学习障碍。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比例。(板书课题) (二)回顾与整理: 1. 回忆:请大家回忆,在比和比例里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要求:想到几个就说几个?不能说了坐下,让其它同学继续补充。 预设: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尺。 过渡:比和比例的知识点多,我们先小组交流填表,然后全班交流。 2. 全班交流:(下面一起讨论各个知识点。) 要求:请同学填表,并你选择一个知识点,说说自己对它的认识。每填完一个表格,后面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1)比:两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求比例中未知项的过程); (4)求比值:根据比的意义求比值,方法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5)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把不是最简整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过程。(化简比的方法)(6)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7)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8)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9)可以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来放大和缩小 (10)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过渡:刚才同学任选知识点进行交流,交流完后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条线把它们串联起来。 3.整理: ⑴分类整理(比、比例):要想使这些知识点我们在脑子变得有条理,把比和比例作为分类标准,把这些知识点分成两大类,你准备怎么分? 比:求比值、化简比、比的基本性质、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按比例分配、比例尺 ⑵知识联系:这样分类后,感觉它们一个个孤立的点。我们知道知识的点与点之间是有联系,比如求比值我们是根据比的意义,所以可以把它俩串成知识线。你还能像这样找一找其它知识线吗? 5.小结:通过一步步整理,我们现在看这部分知识,已经形成一个知识网 复习时,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点,还要连接知识线,更要编织知识网,只有这样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四、结束: 同学对比和比例的概念已经很清楚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难免会出现差错,下面我们就以课本上的例4来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2、4:10=2:5那么()×()=()×()。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0.25,另一个外项是() 5、Y=KX(K 一定),Y与X 是成()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 6、两个人的身高比是4:3,高个的160厘米,矮个的是()米。 7、A牌纯净水比B牌纯净水的容量多20%,A牌纯净水与B牌纯净水容量的是最简整数比是()。 8、数值比例尺1:6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千米的距离。如果实际距离是150千米,在这幅图上应画()厘米。 9、用36的因数组成一个比例是1:()=():()。 10、单价、数量和总价三种量,当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成()比例;当总价一定时,数量和单价成()比例;当数量一定时,()和()成()比例。 11、子恒用3分钟写了36个字,照这样的速度,5分钟可以写()个字,写108个字需要()小时。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0分) 1、0.15: 0.05和48:16可组成比例。() 2、两个圆周长的比是2:5,它们半径的比也是2:5 。() 3、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 4、在一幅平面图上,图上距离是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是6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 2 . () 5、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和一条边长成正比例。()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8分) 1、如果6x=7y,.写成比例是() A、6:7=y:x B、x:y=6:7 C、6:x=7:y D、6:y=7:x

2、用 3、7、9、21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下面的哪个式子是正确的()。 A、21:3=7:9 B、3:7=9:21 C、9:3=7:21 D、3×21=7×9 3、下面每组的两个量中,成正比例的量有() A、一本童话故事书,已经看的页数和没看的页数 B、男学生数一定,女学生数和全班人数 C、一袋大米,已经吃了的和没吃的 D、圆的周长和直径 4、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中,成反比例的量有() A、圆的周长和圆周率 B、如果A× =4×那么A和B C、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它的底和高 D、房间面积一定,铺地方砖的面积和所需块数 四、解比例。(12分) (1)0.4:0.8=9:x (2)0.24 :x=4: 1.5 (3)8.4: 1.4=x: 1.2 五、应用题。(48分) 1、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个火车站的距离是2.4厘米。求甲乙两个车站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2.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3. 在6 :5 = 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是比的(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4. 4 :5 = 24÷( )= ( ) :15 12的约数有(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 )比例。 9. 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 101,盐和水的比是( )。 10. 如果X =4 3Y ,那么Y :X =( )。 11. 圆的半径与圆周长成( )比例。 12. 小明从家里去学校,所需时间与所行速度成( )比例。 13.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8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最简比是( )。 14.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6:2:1,这个三角形是( )。 二、计算 1、求比值。 10:15 : 3 2 1:7 2、化简比。 : 12 : 201 :151 三、解比例

25:7=X:35 7 : X = : 23:X= 12: 14 531:=272:X :54=:X 25 .025.1=8X 四、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96和X 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2. 45 和X 的比等于25和8的比 3. 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 和36。 五、应用题 1. 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 各多少吨 2、一个县共有拖拉机55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台数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 3:8,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3、用84厘米长的铜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4,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4:5,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5、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测试题

比和比例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24= =24 :( ) =( ) % 2、用2、 3、 4、6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式:( ) (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其中一个内项是,则另一个内项是( )。 4、小林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骑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成( )比例. 5、在A×B=C中,当B一定时,A和C 成( )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成( )比例. 6、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1的零件图上长应画()厘米。 7、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8、、A的与B的相等,那么A∶B=()∶(),它们的比值是()。 9、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0、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 11、糖水的重量一定,糖的重量和水的重量成( )比例. 12. 甲乙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们的齿数比是7:3,甲乙齿轮的转数比是( ). 二、判断题: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2、两根同样长的钢筋,其中一根锯成3段用了12分钟,另一根要锯成6段,需要24分 钟。 ( ) 3、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4、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5、把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扩大2倍得到一个新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6、 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 7、如果3a=5b,那么a:b=5:3。 ( ) 8、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 9、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 10、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 三、选择题: 1、一条路的长度一定,已经修好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小学生数学报》单价一定,订阅份数与总价()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比例尺表示 A、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B、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 C、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 :800000 4、在比例尺是1 :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 :3,那么甲、乙两个圆的实际的直径比是() A、1 :8 B 、4 :9 C、2 :3 5、表示x和y成正比例的关系式是( )。 A、x+y=k (一定) B、 = k C、 = k (一定) 6、在下面各比中,能与:组成比例的比是( )。 A、4:3 B、3:4 C、:3 D、: 7、一项工程,单独做甲队要10天,乙队要8天,甲乙两队工效比是( )。 A、10:8 B、5:4 C、8:10 D、4:5 8、下面不成比例的是( )。 A、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B、某同学从家到学校的步行速度和所用时间 C、圆的体积和表面积 9、总是相等的两个量()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0、、每台电视机的价格一定,购买电视机的台数和钱数成()。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不成比例 四、计算。 1、口算。 56+47= 12.6÷3=0.36÷0.9= 910+70= 0.25×0. 4= 16×5=1÷0.25=+ = 12+0.8= 2、解比例: 3:x = 9:15 = :=x: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