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赵友亭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

在全国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是丰厚的人文景观确立了其在我国的独特地位。面对着凝重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建筑文化背景,作为文物的载体、文明殿堂的山西博物馆,以明敞的空间建立其必要的物理功能,以简练的建筑语汇展示了着名文物大省的风采,反映了华夏文明发源地特色,传承与光大了山西传统建筑文化,升华了山西现代城市品质。

山西博物馆的设计思想根植于山西,以山西文化为背景

和给养,在深刻剖析山西古建筑内在生命力的基础上,找出传统建筑深层内涵的延续本质,从而激发出创作灵感,巧妙地捕捉到了“如斗似鼎”这一灵光闪现为突破点,反复推敲,逐渐成型,并兼容了多种文化内涵,以单纯简炼的体形,凝重浑厚的风格,较高层次地达到了这一标志性建筑的外观审美要求。简洁而不失意象丰富,单纯而独具有个性魅力,凝重飘逸而不厚重沉闷。并能使人们从这似曾相识的体形中既可以感悟到“斗”所代表丰收喜悦、纳财聚宝的象征意义,也可以体会到“鼎”所追求的四方安定、太平盛世、吉祥如

意的美好期盼;从而巧妙地使这两个古老的形体赋予了现代

的生命。并以“借龙图之气,法一一古建之道,隐

斗鼎之形,见——青铜之色,融生态之绿,创——时代

之筑”的设计理念,总体呈现-------- 殿堂之壮美、圣坛之神

怡,以“如斗似鼎、如山似阙”、“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的建筑形态,贴切把握了山西历史文脉,集中体现了建筑的

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标志性。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持续发展与人文主义已成为不变

的主体,设计者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滨河周围环境以及博物馆所处的场所特性,融合和利用汾河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塑造出绿色与生态、人本与文脉、传统与时代共融的空间氛围。

山西博物馆位于美丽的汾河公园的西侧,是公园景色的

延伸与拓展,站在汾河河畔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因而

其外环境就成为整个滨河景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博物馆

的总体布局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构图形式中轴对称,主轴

线前为东礼仪广场,中为主体建筑,后为西端主题广场。次

轴线则由北边景观广场、主馆、南端休憩广场连贯而成。站在汾河东岸,目光掠过广阔的河面、颐人的绿地及滨河西路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空间层层递进,轴线清晰,使人感受到的美不仅是感性的,更有古典美学的理性美。从滨河西路进入东广场,以入口为起点,水池、柱列、草坪、跌水

直至主馆一起形成一个强烈的轴心序列,因而确立了其在整

个博物馆外环境的核心地位。在设计中,东广场作为进入博

物馆空间序列的起点,其空间进程被设计成为阅读三晋五千

年文明的过程。参观者步入广场沿中轴方向下沉式广场中平

静的水面下,可见隐含着、隽刻着九龙的九个石台九宫

格,广场夏季可作旱地喷泉或一池静水,冬季为整洁的场所; 广场两侧两排共根龙形灯柱,以钢化玻璃构成在近人高

的外挂,反映三晋文化的石浮雕及云文图案,二棵柱代表二干枝,并面向广场的一册侧,结合灯光设十二属相的玻璃浮雕图像,这使参观者一进入广场就深深地被历史氛围所感染;铺地、水面、小品穿插组合,既强化了空间文化氛围,又增强了环境的整体性,突出了空间的序列感、纵伸感,营造出可读、可感、可戏、可亲的颐人环境。

沿着平静的水面穿过广场,拾级而上,有渊远流长喻意

的两侧跌水将空间序列向大平台延伸。走过宽阔的大平台进入主馆之内就达到了序列的高潮。沿中轴线穿过主馆达到西广场,视线所及处大台阶、水池、方格绿化继续强调的东西轴线使序列空间得到了延伸,西广场空间丰富,形态多样,层次鲜明,沿台阶向下走,半圆形的巨大水池中静伏着七只铁牛,大尺度的红沙岩浮雕墙成为水池的底景,大型浮雕秦王点兵气势磅礴,主体鲜明,与水中铁牛相互映衬,以盛唐起源的侧面则展示了三晋悠久的文化,又给人以很好的视觉

效果。独特的空间和充满表现力的环境使整个序列有一个戏剧的结局。

主馆南侧休息广场完全依照自然的原则,以大片绿地为

构成基调,配以小品、硬化、步道营造出闲庭信步的轻松氛围,参观者步行其间,既可消除参观带来的疲劳,又可在广阔绿地的烘托下体验主馆建筑的恢弘气势,草地中巨型镜面条石与草地数目的搭配,使中国气质中那份雅致和灵秀显露了出来,散落在草地中的石刻、雕像形成园林式的室外展场。

北广场是博物馆与其对景一一滨河体育中心之间的

个节点空间,既是北面景观路内馆区内的延伸,又是烘托主馆优雅气质的景观广场。北入口是博物馆另一个主要集散广场,方形草坪组合切入全路面,平实的空间效果体现出质朴

的环境性格,达到了外面空间效果与建筑形象的统一。

在室外装修设计中,我们在坚持博物馆基本设计理念和

总体风格的前提下,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设计,在山西博物馆

外立面材料及色彩的选取中,我们深刻挖掘山西的地域文化

特征,提练中国古建内在的精神气质,决定以凝重的黄色花岗岩及古朴的青铜或仿青铜来体现山西博物馆的咼贵品质。

在这些厚重的建筑材料的衬托下,通透的玻璃幕墙与轻盈的金属隔栅板透露出建筑的时代气息。

远古近代,青铜作为国家重器的铸材为古人尊崇。山西

博物馆的众多细部构件,都采用了青铜或仿青铜,使人仿佛置身于时空的遂道中,思绪在古老文明中穿梭。主馆各入口分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铜雕来代表四方,以铜管网格中嵌入铜球的构架来诠释古建筑中门的概念。支撑主馆四角的四根青铜巨柱无疑在主馆体型的塑造中起到了举足

轻重的作用,粗大的柱身使艺术家的再创作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在这里我们将以山西古老文明为主题,在柱身饰以装饰性的雕刻来充实博物馆的建筑形象,使其更加丰满生动。

山西博物馆辅楼的设计使人们深刻体会到山西的地域

特色,产生山、关、城、阙的联想,尤其是经过论证调整后的形体更

为整洁、纯美。大平台的设计是主馆室外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平台浮以国产花岗石为主,暗红色与黄色色彩的变化及大面积毛面与带状、点状花面花岗岩穿插对

中有对比,对比中有协调的平台铺地。铺贴方

式的组织则传达出中国传统图案的神韵,草皮的组织更赋予其生气勃勃的现代气息。

山西博物馆各入口的大台阶所极力渲染的氛围无疑令

人震憾,它们为烘托主体的气势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在材料的选择上,它们与大平台一脉相承,在做为主入口的东面除花池外,我们在大台阶上设置了叠水,赋予其几许活力与灵气,而叠水源头的形成则是古建筑檐口滴水的构建进行的变异和简化,渊源、生息、文脉、与天合一等各种意境,诗意的凝结其中。

本次室外装修设计新增的重要部分是对夜景照明作了

详细的设计工作,博物馆不仅是滨河路夜景风景线上的亮

点,并且与滨河公园绚丽的夜景照明交相辉映,共同描绘着太原市灿烂的夜空。夜景照明采用泛光照明为主,投光为辅的照明方式,用设置于四角辅楼屋顶的泛光灯将主馆主体照亮,主馆根部设一圈地埋投光灯作为主馆基部的照明,每个盎头后都藏有小灯,主馆檐口及采光顶饰以节日彩灯,它们将构勒出主馆的轮廓,辅楼根部的斜草皮处也设有泛光灯。

此外,大平台的花池内设有草坪灯,作为辅楼的辅助照明,以地埋灯的点光源与光带的线光源以及草坪灯的面光源交相辉映,构成大平台上丰富的夜景照明。此外,每级花池、水池的侧壁安装踏步灯,同时,水池内装有水下投光灯,东广场的龙形灯柱等,不同类别的灯装饰产生出不同形式的光束,置身其中的博物馆建筑群在夜幕下显得格外耀眼动人。

山西博物馆室内设计是室外设计的延续和升华,是人们

与建筑近距离对话的核心,尤其,下列几个公共庭堂的设计

更为重要:博物馆前庭、中庭、茶室、录相厅、贵宾厅、报

告厅和展厅。当由室外大台阶至大平台,通过一道具有传统拼贴图案的花岗岩铺地,便进入了博物馆的第一个室内空间――前厅,它是博物馆室外序列空间的延续,是整个室内空间的开端,由室外一系列空间进入室内的第一感觉将在此形成,所以它对整个室内空间起着创造意境、烘托主题、激发和感染观众参观情绪的作用,而且也是进入博物馆中庭的准备。

前厅的设计风格在呼应建筑外观的同时,以简约、明快

的手法塑造出一个典雅、宁静的纯色空间,烘托出凝重、质

朴的文化氛围。墙面大面积采用了黄沙岩,沙岩的天然机理

及土黄的色彩是对黄河文明与黄土文化山西这一地域

特性的体现。主入口正对的是采用红沙岩以三晋魂作主题的二层通高浮雕,它以黄河为纽带,以中国画散点于涂的方式,浓缩了三晋大地光明、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三晋人民豪放、洒脱的精神风貌,不仅在空间上起着画龙点睛、突出主题的意义,还起着引导分流的作用。前厅吊顶的设计是古建筑中举折、飞椽、檐口的抽象提炼,并与二层吊顶浑然一体。

穿过前厅的这个次高潮空间便步入整个博物馆空间序

列的高潮——中厅空间,中厅采用空棱剔透的应县木塔的外形进行了艺术性的抽象、概括、提炼,形成了中央大堂的内核,色彩为单纯的白色,传神塑造了现代纯色空间所传达的历史神韵。八角形的走道挑檐层层向上回收,结合顶部的八角攒尖天窗,形成了一个意念深刻、空棂明晰的木塔形态,含蓄的折射了应县木塔的举折、挑檐、栏杆、斗拱、直棱窗等建筑符号,并巧妙的利用垂板过度解决了空调出风的要求。八角攒尖顶为叠级仿青铜构件,写意地刻画了应县木塔顶部的古建筑符号,同时垂直玻璃巧妙的解决了大堂的眩光问题,每层围绕中厅是四片喻于韵律的折片撞沙岩黄浮雕,沙黄的浮雕凹槽层起,更烘托了塔的神韵,整体中厅尺度适

山西煤炭博物馆导游词_1

( 山西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2074 山西煤炭博物馆导游词Tour guide of Shanxi Coal Museum

山西煤炭博物馆导游词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是煤炭工业的科普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是崇尚科学和文明的象征。下面是带来的山西煤炭博物馆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山西煤炭博物馆导游词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是煤炭工业的科普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是崇尚科学和文明的象征。中国煤炭博物馆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和地位,被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称号,被山西省授予“山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光荣称号。 中国煤炭博物馆分东、西两院,占地约11公顷,建筑面积约90,000平方米,由陈列大厅、中国煤炭科教文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办公研究楼和现代科技学院等组成。 中国煤炭博物馆基本陈列总体规划为“七馆一井”: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

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现在,对外开放的有煤的生成馆、煤炭 与人类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和模拟矿井。另外还新开发了古代壁画馆和煤矿安全教育馆,在全国煤炭工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行业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山西煤炭博物馆导游词 山西是产煤大省。20xx年8月,我们一家人参观了中国煤炭博物馆。 我们迈过煤炭博物馆的大门,就走进了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煤炭资源分布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煤炭的分布情况。看完了分布图后,我们来到了一根6米高的巨型煤炭浮雕柱的前面,上面有人物、动物、植物,一派快乐和谐的生活景象。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瞧,这就是煤的生成馆。”我高兴地冲着妈妈说。我们进入了侏罗纪时期的原始森林,这里不仅有恐龙骨架,还有一些动物、植物的化石和它们的标本,旁边还有几只恐龙模型。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恐龙模型跟前摆好姿势正要拍照留念,突然听到从恐龙模型里传出恐龙的吼叫声,当时我被吓了一跳,连忙跑到妈妈的身边,回过神后,才明白是音箱发出的声音。 讲解员带着我们来到一扇大门前,给大家每人发了一张面巾纸,面对我们疑惑的眼神,讲解员只是微微一笑,就带我们进屋了。啊!原来我们进入了电影院。几分钟后电影开始了,我们一下子就被电影带到了一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电影是立体影像,一棵树倒了下来,椅子就随之颤动,我被吓得赶紧闭上了眼睛;狂风大作时,风能把我的头发吹得飘了起来;遇到下“雨”时,“雨水”真的洒落在我们的脸上、身上。这时,纸巾就有用了,可以用它来擦拭脸上的水滴。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灿烂的文明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灿烂的文明 ——参观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有感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的多民族国家,拥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消亡的国家,世界最早的铜冶炼技术、农业、造船技术、酿酒技术、乐器、哲学著作和军事学著作都是在这里起源。现在的考古工作者,通过考古挖掘文献记载等方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古代中国的大门,使我们对中国历史有着更清晰更深刻的了解。 去年寒假,我来到了国家博物馆,开启了“古代中国”的程。“古代中国”分“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期”“明清时期”8个部分,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我参观了从远古时期到南北朝约3000多年的历史,共五个部分。我仔细参观了各个时期考古所挖掘出的物品以及这些物品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可谓是一一俱全,红山文化的玉龙、商朝的四羊方尊、汉朝的击鼓说唱陶俑、战国时期的尖足布都是各个朝代的代表文物,以前我都是在历史书上看它们的图片,这回终于看到了实物。虽说有些可能是仿制的,但它的历史价值却毫不受损。我一直很喜欢商朝的“四羊方尊”,因为它造型奇特,雕刻精细,比其他固

定形状的青铜器要有趣得多。这次既然见到了实物,当然是要大饱眼福了。方尊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其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是在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出土的器物,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说明当时的商文化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这个暑假,我再次来到了国家博物馆,接着上次“古代中国”的旅程,继续了解“古代中国”灿烂的文明。唐朝作为当时与阿拉伯帝国并列的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所以被称为“大唐盛世”。跟许多人一样,我也很喜欢唐朝,喜欢当时的文化,“隋唐时期”自然成为了我要仔细学习了解的部分。通过参观,我看到了许多唐朝的手工艺品,骑驼乐舞三彩俑、花鸟人物螺钿青铜镜、三彩马等都是其中有名的物品。还有一些农业工具,如曲辕犁、筒车等。我非常佩服当时的人们,在那个年代也可以做出许多精细的工艺品,用各种巧妙的方式耕作,即使是现在,有些也是我们难以达到的。 “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

中国煤炭博物馆实习报告

中国煤炭博物馆实习报告 姓名:王志颖 学号: 实习名称:中国煤炭博物馆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1102班 2013年11 月9 日 目录 一、市场营销专业生产实习任务书----------3页 二、实习报告-------------------------------5页 1)企业概况---------------------------------------5页 1、企业介绍-----------------------------------------5页 2、参观景点-----------------------------------------5页 2)情况分析---------------------------------------6页 1、中国煤炭资源的特点-----------------------------6页 2、煤的种类-----------------------------------------9页 三、实习体会-------------------------------10页 市场营销专业生产实习任务书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本专业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本次实习有助于学生对其所掌握的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理论认识上升到实践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

所学有关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为本专业学生深入学习后续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以后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了达到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积极、主动地进行实习调研活动,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1.了解该山西煤炭及醋企业的基本概况:发展历史、组织机构、经营范围、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等内容,了解煤炭及醋的基本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2.分析山西煤炭及醋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 3.深入分析山西煤炭及醋企业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 4.分析山西煤炭及醋企业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发展对策。 5.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位同学认真独立完成实习报告。 三、实习程序及时间安排 本次实习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参观调研煤炭产业营销(11月4日—11月10日) 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上网查阅、收集整理有关煤炭及山西煤炭产业的二手资料; 第二阶段:到省煤炭博物馆参观、调研; 第三阶段:校内撰写有关山西煤炭产业营销的实习报告。 第二步:参观调研山西醋业营销(11月11日—11月17日) 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上网查阅、收集整理有关醋产品及山西醋业营销的二手资料; 第二阶段:到东湖醋园参观、调研; 第三阶段:校内撰写有关山西醋业营销的实习报告。 四、实习报告要求

山西煤炭博物馆简介

山西煤炭博物馆简介 中国煤炭博物馆地处山西省太原市,位于美丽的汾河公园西岸,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是煤炭工业的科普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是崇尚科学和文明的象征。中国煤炭博物馆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和地位,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称号、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煤炭博物馆收藏有我国煤炭行业从古到今与煤的生成、发现、开发、利用相关的文物、标本、史料、文献数千件,并以其精美的陈列向您叙述着华夏民族煤炭开采几千年的历史,讲述着煤炭本身的许多奥秘。其永久性展览内容包括:“煤海探秘游”及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 “煤海探秘游”是中国煤炭博物馆历时多年精心打造的大型煤炭科学技术永久性科普展览。10000平方米的空间里,以现代化的表现手法,浓缩了我国悠久的煤炭历史。“煤海探秘”基本陈列总体规划为“七馆一井”: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在全国煤炭工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行业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太原煤炭博物馆分七个厅: 一、序厅 步入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宇宙天穹下14组蓝色发光柱体承托的“中国煤炭分类”中的14种煤炭标本,形象点明了陈列的主题:中国煤炭(高低错落的柱体与蓝色透明光,寓意森林与海洋的长期作用形成煤炭;宇宙天穹——自然——能源——煤炭——中国。 二、煤的生成馆: 在煤的生成厅,设计者通过一系列化石、标本和地质史料向观众揭示了煤炭来自于植物这一科学结论。厅中复原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森林景观。巨大的硅化木、高耸的标准地层、恐龙的吼叫声、流水的滴答声、巨型恐龙骨架、复原放大可进入参观的植物细胞,给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以强大的冲击力。特别是构思奇特、内容丰富的四维动感影厅,观众在短短6分钟内,即可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立体感受侏罗纪生存环境,亲身体验风、雷、雨、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自然景象,在惊险和娱乐中体验煤炭的生成过程。 植物成煤的条件:绿油油的植物怎样变成黑黝黝的煤炭?陈列的煤系地层中,植物化石、栩栩如生的枝叶、交错重叠的茎根,诉说着亿万年前曾经的桑田沧海。地质年代的研究表明这样的成煤期地史上主要经历了三次。 三、煤炭与人类馆

新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古代文物鉴赏

新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 ——古典艺术品观赏及 文物鉴赏选修课心得 一、前言。 (1)考察背景: 本学期,我选修了国宝鉴赏课。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欣赏了自人类史前直至清末的一系列名贵文物,有的藏于故宫、国家博物馆,有的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或者分散在全国各地,更有的远在海外。我们无法一览穷尽所有宝物,但基于北京这个古老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珍宝中的佼佼者。于是,我展开了此次考察。

这是我第二次到访国家博物馆,基于课堂所学的知识,我比第一次到访时,对于古典文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可以说,每看到一件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给我们的珍宝的真品抑或是仅仅只是复制品(一些珍贵画稿的复制品),都让我感到一阵喜悦,也感到震撼,实物比课堂上的画片更加打动人。 这份考察报告用以记录此次考察的准备工作、具体过程,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因为所学知识有限,深入考究的能力尚且有限,文中涉及的面比较宽泛,特此说明。 (2)考察意义: 我主修的专业是法语,并非艺术类的学科。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另辟蹊径地选修了这样一门学科。我想,这一方面是出于我的个人兴趣,在高中时期,我对中国历史很有兴趣,阅读了一些历史文献,发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发展紧密相关,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品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极大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我。作为一个现代的大学生,尤其是一个女生,我认为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是极其必要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自身气质自然可以得到升华。 另外,结合我自己所学的法语学科。我希望在完成大学学业的基础上,能够在未来至少在欧洲国家及一系列使用法语的国家里进行数年的学习或者旅行,来了解各地的文化风俗。艺术,是一个重要的

参观中国煤炭博物馆参观后记

参观中国煤炭博物馆参观后记中国煤炭博物馆座落在太原市迎泽大街和晋祠路交汇处,占地面积6公顷,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有陈列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放映厅和办公研究楼组成。 是中国唯一的煤炭行业专业博物馆,他的煤炭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博物馆永久的陈列《模拟矿井》,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是少见的,他集合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应用了高新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现代展示手段来营造出逼真的媒巷,古代手工采煤,近代打眼放炮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工作面以及地质构造等八个景观。 今天下午,在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的组织带领下,我们一行8人有幸参观了位于太原市的中国煤炭博物馆。 在导游的带领下首先参观煤的生成厅,入步煤的生成厅您就会感受到浓厚的煤炭气息,15平方米的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6米高的巨型煤炭浮雕煤柱,弥足珍贵的煤精雕刻工艺品和蓝色宇宙苍穹中巨大的地球模型,以及象征煤炭精神——燃烧自己,奉献人类——的煤炭旺火,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探求欲望油然而生。

在煤的生成厅,设计者通过一系列化石、标本和地质史料向观众揭示了煤炭来自于植物这一科学结论。厅中复原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森林景观。巨大的硅化木、高耸的标准地层、恐龙的吼叫声、流水的滴答声、巨型恐龙骨架、复原放大可进入参观的植物细胞,给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以强大的冲击力。特别是构思奇特、内容丰富的四维动感影厅,观众在短短6分钟内,即可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立体感受侏罗纪生存环境,亲身体验风、雷、雨、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自然景象,在惊险和娱乐中体验煤炭的生成过程。 其次,我们参观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与人类息息相关,煤炭从它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煤炭用于冶铁,铁器大规模使用,促进了农耕社会的繁荣:煤炭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热能,使蒸汽机发明所孕育的近代工业革命成为现实:20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煤炭仍然是电力能源的原动力;目前,煤炭正以清洁能源、高效能源的崭新面貌跨入新世纪,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凝聚了数千年无数代煤炭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既有领先世界的辉煌,也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在4月20日,我们几人怀着既好奇又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国家博物馆。人来人往中,我们终于进入了国家博物馆 走进国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常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听讲解员介绍,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尝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 带着一种兴致勃勃的感觉,我回到一层,又辗转上了一个隐秘的半层高的台阶,寻觅到了“李可染、黄胄和潘天寿艺术大展”展馆。 这三个馆是独立的,馆外照例有大师们的画册出售,价格不菲。黄胄和潘天寿两个馆我只是粗粗转过,之后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馆中的多媒体屏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为父亲制作的生平简介,以及一段大师的绘画录像。 在这面幕墙前,我逗留了一个小时,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画作非常吸引我,对我自己的绘画也有很大的启发。他是所有近代国画家中,少数能把画面做的气势磅礴而又细如发丝的一位人物。看过展厅里他的真迹,再细细品味大师的生平,及创造这些画作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一点:“认真对画,认真做人”。对待喜欢的事物,真的需要潜心研习,并且在承继传统的过程中追求创新、不断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画,是他的代表作《万山红遍》。那宣纸上的红,面积那么大,却一点也没让人感到“堵”。红颜色无论在国画还是西画里都是很难控制的,他却能运用的这么自然,丝毫没有造作之感,真令人叹为观止! 其它的作品里,我喜欢有一张画教堂的,那些建筑的边线用水墨表现的是那样有趣;还有他画的最熟练的牧童:悠闲,传神;还有他中年时期的山水,水面上点点的风帆,山峡间的奇峰古刹……. 观看“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是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除陈列了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外,还立足于陈列主题的需要,以雕塑、油画、国画、场景、复原、沙盘、电动图表、模型、零距离触摸屏、电子翻书、高清全息投影等多种手段,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表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和视觉的冲击力。展览共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览生动地再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奋斗历程,展现

中国煤炭博物馆导游词

中国煤炭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专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机和展示中心。中国的煤炭储量虽然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但却是世界上煤炭生产与销售最多的国家,产量和销量占全球的一半,其中1/4来自山西。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的煤炭产量和外调量,不仅位居全国之首,而且拥有全部14个煤种。鉴于山西煤炭在全世界都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国家把中国煤炭博物馆建在太原。 中国煤炭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具有鲜明的特色,不仅突出了煤炭行业特性,而且具有浓厚的文博氛围,集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独特的科技知识普及形式,新颖的科普载体设计,丰富的内容展示,将您带入一个科学的殿堂,一个煤炭历史的王国。 眼前的序厅充满浓厚的煤炭气息,15平方米的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6米高的巨型煤炭浮雕煤柱,弥足珍贵的煤精雕刻工艺品和蓝色宇宙苍穹中巨大的地球模型,以及象征煤炭精神“燃烧自己,奉献人类”的煤炭旺火,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探求欲望油然而生。 煤的生成厅,设计者通过一系列化石、标本和地质史料向我们揭示了煤炭来自于植物这一科学结论,厅中复原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森林景观,巨大的硅化木、高耸的标准地层、恐龙的吼叫声、流水的滴答声、巨型恐龙骨架、复原放大可进入参观的植物细胞,给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以强大的冲击力。特别是构思奇特、内容丰富的四维动感影厅,观众在短短6分钟内,即可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立体感受侏罗纪生存环境,亲身体验风、雷、雨、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自然景象,在惊险和娱乐中体验煤炭的生成过程。

煤炭与人类息息相关,从它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周代煤炭的开采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并开始了地下采煤;汉代时用煤炼铁;在北宋时期则用煤炭烧制陶瓷,首创了焦炭炼铁……在中国人用煤1500年后,马可波罗才把令他惊叹的“可以燃烧的黑色石块”,也就是煤炭的开采利用知识传到欧洲。煤炭用于冶铁,铁器大规模使用,促进了农耕社会的繁荣;煤炭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热能,使蒸汽机发明所孕育的近代工业革命成为现实;20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煤炭仍然是电力能源的原动力;煤炭正以它清洁能源、高效能源的崭新面貌跨入新世纪,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凝聚了数千年无数代煤炭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既有领先世界的辉煌,也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 接下来请大家跟我一起去领略地下模拟矿井的风采,中国煤炭博物馆地下模拟矿井是亚洲最大的地下模拟矿井,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参观路线800米。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是少见的,他集合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应用了高新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展示手段来营造出逼真的媒巷,古代手工采煤,近代打眼放炮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工作面以及地质构造等八个景观。在模拟矿井中,以中国煤炭开发历史和开采技术、劳动工具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大量实物原型以1:1比例的复制品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地下“煤炭游乐宫”。 现在进入的是窄小、黑暗的古代矿井巷道,因为没有任何支护,煤块随时会砸到人头上,照明靠小油灯,通风靠自然风,工作环境恶劣,令人分外揪心。请看这一位侧卧在地上的矿工,正在用镢头沿着煤层底部刨出一道深槽,从而使得上面的煤炭脱落,俗称“刨根”,旁边一位站立的矿工再用“捅枪”把没有掉落

中国国家博物馆 高古玉

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古玉 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古玉 2013-07-08 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山文化玉龙 新石器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 高26厘米 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关于龙的原型,研究者们提出过各种假说,如蛇、鳄鱼、蜥蜴、鱼、鲵、马、牛、猪、鹿、熊、虎、蚕、蛴螬、松树、云、闪电等等。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墓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应属红山文化中的这种蜷体玉龙,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北天门肖家屋脊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 关于龙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蜥蜴说,鳄鱼说,至于龙首则有来自马首、牛首或猪首之说。这件玉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

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似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山文化卷龙 新石器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 辽宁朝阳牛河梁出土 高7.2厘米、宽5.2厘米 卷龙是红山文化标志玉器之一。龙身圆形,额头隆起,吻部前凸。除头顶的三角形大耳,大眼睛以及吻部的多道皱纹由比较简洁的线刻划外,光素无纹饰。首尾之间有横向窄缺口,或连或断,或为一道不明显的划纹。颈背部对穿一小孔,可穿系佩挂。在红山文化大墓中,卷龙多位于墓主的身躯上面,可能穿绳佩于胸前,应是当时的一种礼仪用玉和宗教用器。红山文化墓葬中往往有成批的玉器出土,这些玉器一般个体都较小,且有穿孔,被认为是佩饰,其中各种动物类的玉饰雕琢尤为精细,如玉龟、鱼形石坠、玉鸟、双龙首玉璜等。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中国国家博物馆 良渚文化玉璧 新石器良渚文化 1984年浙江余杭钟介出土 直径17.6厘米、孔径5.2厘米 璧是良渚文化最有特征的玉器之一,在大墓中经常与琮、钺等构成固定的玉器组合。《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

山西博物馆 介绍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赵友亭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是丰厚的人文景观确立了其在我国的独特地位。面对着凝重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建筑文化背景,作为文物的载体、文明殿堂的山西博物馆,以明敞的空间建立其必要的物理功能,以简练的建筑语汇展示了着名文物大省的风采,反映了华夏文明发源地特色,传承与光大了山西传统建筑文化,升华了山西现代城市品质。 山西博物馆的设计思想根植于山西,以山西文化为背景和给养,在深刻剖析山西古建筑内在生命力的基础上,找出传统建筑深层内涵的延续本质,从而激发出创作灵感,巧妙地捕捉到了“如斗似鼎”这一灵光闪现为突破点,反复推敲,逐渐成型,并兼容了多种文化内涵,以单纯简炼的体形,凝重浑厚的风格,较高层次地达到了这一标志性建筑的外观审美要求。简洁而不失意象丰富,单纯而独具有个性魅力,凝重飘逸而不厚重沉闷。并能使人们从这似曾相识的体形中既可以感悟到“斗”所代表丰收喜悦、纳财聚宝的象征意义,也可以体会到“鼎”所追求的四方安定、太平盛世、吉祥如意的美好期盼;从而巧妙地使这两个古老的形体赋予了现代的生命。并以“借——龙图之气,法——古建之道,隐——斗鼎之形,见——青铜之色,融——生态之绿,创——时代

之筑”的设计理念,总体呈现———殿堂之壮美、圣坛之神怡,以“如斗似鼎、如山似阙”、“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建筑形态,贴切把握了山西历史文脉,集中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标志性。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持续发展与人文主义已成为不变的主体,设计者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滨河周围环境以及博物馆所处的场所特性,融合和利用汾河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塑造出绿色与生态、人本与文脉、传统与时代共融的空间氛围。 山西博物馆位于美丽的汾河公园的西侧,是公园景色的延伸与拓展,站在汾河河畔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因而其外环境就成为整个滨河景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博物馆的总体布局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构图形式——中轴对称,主轴线前为东礼仪广场,中为主体建筑,后为西端主题广场。次轴线则由北边景观广场、主馆、南端休憩广场连贯而成。站在汾河东岸,目光掠过广阔的河面、颐人的绿地及滨河西路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空间层层递进,轴线清晰,使人感受到的美不仅是感性的,更有古典美学的理性美。从滨河西路进入东广场,以入口为起点,水池、柱列、草坪、跌水直至主馆一起形成一个强烈的轴心序列,因而确立了其在整个博物馆外环境的核心地位。在设计中,东广场作为进入博物馆空间序列的起点,其空间进程被设计成为阅读三晋五千

XX年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XX年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XX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XX年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历时三年的改扩建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馆。3月11日,我有幸来到这里参观,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 走进国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常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听讲解员介绍,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尝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两轴”“一区”,然后跟随讲解员踏上了“复兴之路”。经过修改完善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新开幕。这是国博改扩建工程竣工后最新推出的第一个基本陈列。陈列通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揭示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遥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条“复兴之路”上,听着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油画、文物展现在眼前。让我也受到了教益。 在建筑风格和展示上,我同样得到一些感触:原建筑与新建筑的结合、展览上历史文物与多媒体科技的融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改扩建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已在人们的脑海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序开放公告(2020)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序开放公告(2020) 根据中央关于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实际,决定2020年5月1日起错峰限流预约开放。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开放时间为每天9:00-17:00 (16时停止入馆),周一例行闭馆(节假日除外),夜间场次暂时取消。 2.每日限流3000人,采取全员线上限量预约,当日16时前可预约7日内参观,不接受团体预约和现场预约。 3.全天分三个时段错峰入馆:9:00—10:00时段500人,10:00—13:30时段1500人,13:30—15:30时段1000人,额满为止。 4.限量预约开放期间,观众入馆须配合进行身份证核录、出示本人实时健康码(也可通过北京健康宝小程序提前申领当日健康码)、接受健康监测,未见异常后方可入馆。 5. 限量预约开放期间,暂停人工讲解服务,观众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文明有序观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保证开放工作安全有序,感谢支持与配合。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0年4月29日 参观须知 1.观众须按预约时段自北门西侧经消毒通道入馆接受安检,错过预约时段者谢绝入馆。 2.观众入馆参观时须全程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禁止在展厅内饮食集聚、追逐打闹、大声喧哗、触摸展柜展品等不文明行为,服从工作人员疏导安排。 4.参观期间如突发发热、咳嗽、气促等身体不适状况,请及时联系工作人员,按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处理。 5.观众如有参观问题咨询或意见诉求时,可拨打电话(略)。 6.疫情防控期间,对拒不配合及扰乱秩序者,由工作人员协调公安部门依法处置。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中国煤炭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 各位游客们,前面就是迎泽大桥了,迎泽大桥是1954年太原市在汾河上建的第一座大桥。桥的西面就是我们下一站要参观的景点——中国煤炭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国家级煤炭行业的博物馆。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山西的煤炭产量和外调量,不仅位居全国之首,而且拥有全部的14个煤种。鉴于山西煤炭在全世界都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国家把中国煤炭博物馆建在太原。近年来还被中外游客誉为全国必去的博物馆之一,山西科技旅游的首站。 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到博物馆进行参观。中国煤炭博物馆分东、西两院,占地约11公顷,建筑面积约90,000平方米。中国煤炭博物馆基本陈列总体规划为“七馆一井”。新开发了古代壁画馆和煤矿安全教育馆,在全国煤炭工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行业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序厅 步入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宇宙天穹下14组蓝色发光柱体承托的“中国煤炭分类”中的14种煤炭标本,形象点明了陈列的主题:中国煤炭(高低错落的柱体与蓝色透明光,寓意森林与海洋的长期作用形成煤炭。 煤的生成馆 在煤的生成厅,设计者通过一系列化石、标本和地质史料向观众揭示了煤炭来自于植物这一科学结论。厅中复原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森林景观。巨大的硅化木、高耸的标准地层、恐龙的吼叫声、流水的滴答声、巨型恐龙骨架、复原放大可进入参观的植物细胞,给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以强大的冲击力。特别是构思奇特、内容丰富的四维动感影厅,观众在短短7分钟内,即可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立体感受侏罗纪生存环境,亲身体验风、雷、雨、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自然景象,在惊险和娱乐中体验煤炭的生成过程。观影过后,我们了解到了植物成煤的条件,需要有温顺的气候,植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地形以及地壳的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山西煤炭丰富的储量,显示了山西在远古时候是一个植物和水很丰富的地区。 煤炭与人类馆 煤炭与人类息息相关,煤炭从它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煤炭用于冶铁,铁器大规模使用,促进了农耕社会的繁荣:煤炭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热能,使蒸汽机发明所孕育的近代工业革命成为现实:20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煤炭仍然是电力能源的原动力;目前,煤炭正以清洁能源、高效能源的崭新面貌跨入新世纪,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凝聚了数千年无数代煤炭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既有领先世界的辉煌,也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煤炭与人类厅,主要包括了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煤炭与近代工业革命、煤炭与现代生活、煤炭开发技术进步和煤炭与未来世界五个专题。 模拟矿井 没有下过矿井,我们就无法体会矿井工人的艰辛。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模拟矿井,切身感受一下。中国煤炭博物馆地下矿井是亚洲最大的地下模拟矿井,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参观路线800米。矿井主要设有八大景观:古代煤窑、运输大巷、近代煤巷、炮采工作面、地质隧道、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影视播放区、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在模拟矿井中,以我国煤炭开发历史和开采技术、劳动工具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大量实物原型或1:1比例的复制品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地下”煤炭游乐宫”。 请看这一位侧卧在地上的矿工,正在用镢头沿着煤层底部跑出一道深槽,使得上面的煤炭脱落,俗称“刨根”。旁边一位站立的矿工再用“捅枪”把没有掉落的煤炭捅落下来,俗称“落垛”。然后大块煤人来背,小块煤装进筐,人匍匐在地上托拉到井口,摇动绳铃,井上工人听到铃声,就把煤筐用辘轳提升到地面。整个古代采煤过程简单、原始而危险。近代炮掘工作面这种半机械化、半手工式的炮采法,均利用原木支柱支护工作面顶板,从井口,回风巷到工作面安装了“局部扇风机”通风,电灯代替了原始的煤油灯,相对古代矿井安全了许多。 现在来到了采煤、落煤、装煤、运煤全部机械化的现代综掘工作面。这一部掘进机工作时,螺旋形的钻头边旋转边落煤,并随着铁臂上下左右移动,强悍的钻出一条拱形巷道。它依靠履带向前移动,把钻落的煤炭堆在机器前方的铲子上,铲子两边的蟹爪式机械臂,又把煤炭拨到中间的运输带上,转动皮带就会把煤炭传送到地下煤仓,装车拉运,最后提升到地面。 现在,中国煤炭博物馆已经成为集旅游、购物、休闲、观光为—体的特色景点。煤博会展已经成为省城太原乃至山西省范围内的一个品牌。好了,中国煤炭馆的旅程到此就结束了。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国博参观感 今天学校组织了我们学生参观了国家博物馆,我们准时的来到了这里。哇!我被眼前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了。俗话说,从这个国家的博物馆就能联想到这个国家的精神风貌,中国果然是名不虚传啊!放眼望去,这个建筑的设计中西结合,既有西式的高贵典雅,又不失中式的简洁朴实。 我们进到了大厅里,里面的景象更是美轮美奂。我还没欣赏够,讲解员叔叔就开始带我们参观了。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古代的彩陶,到了展馆里,一个个精美的彩陶就展现在我的面前,不过我们不是瞎参观的,可是有任务在身的,我们整个班级又被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要解开两个关于彩陶的小问题,我们这一组问题相对较难,分别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彩陶和观察彩陶的几大类图案。不过这也难不到我们,不一会我们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讲解员叔叔告诉了我们:中国彩陶发现较晚,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也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彩陶主要位于黄河流域,北方的颜色较浅,南方的颜色较深。其主要的纹理有动物的,有植物的,有几何的,还有人类的,这些都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彩陶不仅由于装饰,还记录了当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内壁以黑彩

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古代的人们把鱼神化,象征着富裕和多子,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最后,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国脉》,我不禁感叹这个国家博物馆的时代悠久,同时,这些藏品都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珍贵的物品,也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虽然这次参观只有半天,但是我从中学习了许多知识。中国的历史长河是我们永远也参透不完的,但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去挖掘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煤炭博物馆实习报告

山西煤炭博物馆 实习报告 学院:矿业工程 专业:采矿工程 班级:1408 姓名:岳家军 学号:2014003581 日期:2016.06.30

一、实习性质及目的 (一)实习性质 采矿煤博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煤矿机电方二年级学生即将学 习专业课程前的一次实践过程,是大学学习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二)目的 通过本次生产实习,锻炼学生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 1.通过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煤矿以及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情况,巩固专业思想,坚定为煤炭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2.使理论更好的结合实际,对煤矿生产建立全面系统的概念,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并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3.培养团队意识与劳动意识,为以后工作奠定牢固基础。 认识实习是高等院校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 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

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井巷工程的知识、井下开采的过程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我们在实习中了解到了煤矿生产系统,以及现代煤矿开采作业的工作组织与实施基本情况。通过参观实践,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通过生产实习,使我对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为即将学习的专业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要求 1.学生必须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一切实习活动,实习期间不得无故缺席和离开实习地点。 2.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煤炭博物馆的规章制度,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保证整个实习期间的学习、参观安全。 3.虚心向老师和导游学习,密切配合现场工作人员,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认真做好实习笔记,技术消化实习内容。 4.培养劳动意识、经济观点、安全意识、团结写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 三、实习时间 本学期第18周周三上午 四、实习地点 山西省太原市中国煤炭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游记

中国国家博物馆游记 这周五,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郊游活动去国博。我认为从外面非常的壮观,从里面有非常的有知识文化。国博也是 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博物馆。在天安门的东侧,建筑有两种: 一种是老建筑,一种是新建筑,两种在一起显得更完美。 我们首先看了一部关于国博的电影。讲述了关于它的历史与构造。然后,我们就去了古代中国这个回顾中国历史的 展厅。我们一人发了个学习单和垫板然后开始了我们的旅程。“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 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 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 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 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就和 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其中,有几个展品特别的完美与精致。“后母戊鼎”青铜 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在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 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 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 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此外,经光 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 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 中可见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 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 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新

山西省煤炭资源简况

山西省煤炭资源简况 经过五十年勘查查明:山西省总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含煤地层约6.4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左右。主要的成煤时代为石炭二迭纪和侏罗纪。根据含煤地层的发育特征及其构造组合,将山西的含煤区域划分为六个大的煤田和八个面积不大的煤产地。六大煤田分别是:大同煤田、宁武煤田、太原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和河东煤田。八个煤产地分别是:浑源煤产地、五台煤产地、繁峙煤产地、灵丘煤产地、广灵煤产地、阳高煤产地、垣曲煤产地和平陆煤产地。六大煤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含煤面积的92%。 探明:埋深在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6600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11.9%,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位居全国第三。截至到2004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800多亿吨,保有储量2600多亿吨,占全国保有探明储量的26%,居全国之首。全省119个行政县(市、区)中,赋存煤炭资源的有94个,其中,有68个县(市、区)煤炭年产量在百万吨以上。 探明:山西省煤炭资源品质优良,煤类齐全,从低变质的褐煤、长焰煤到高变质的贫煤、无烟煤,省内均有分布。煤炭种类的分布特征是:由北向南,煤的变质程度逐渐增高,依此分布

着低变质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不粘煤)、中变质煤(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高变质煤(瘦煤、贫瘦煤、贫煤、无烟煤)。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其中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在市场上具有极佳的品牌效应。大同煤田弱粘结煤以低硫、低灰、发热量高而享誉中外;河东煤田离石、柳林、乡宁矿区的主焦煤被誉为煤中的“精粉”;沁水煤田晋城矿区的“兰花炭”更是名闻遐迩,是化工用煤的佳品。 探明: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较好,除北部宁武煤田平鲁一带赋存8米以上巨厚煤层,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外,其它地区大多为中厚煤层,总体地质构造简单偏中等,主采煤层厚度稳定,大部分煤层瓦斯含量不高,宜于井工开采。 查明:煤层气是一种自生自储的天燃气, 是一种新型洁净能源。其成分以甲烷为主,大都以吸附、游离、溶解三种状态充填在煤的各种孔隙中。山西六大煤田有13个区块储存煤层气,在全国12个大型富气区中,我省就占了阳泉—寿阳、潞安、晋城、三交北、离柳—三交五个。山西煤层气资源量约10万亿立方米,占全国14.34万亿m3的三分之二,居全国第一位。其中河东煤田中段、沁水煤田北部和南部资源丰富,占全省煤层气资源量的90%以上。煤层气的发热量是民用煤气的2—2.5倍,每立方米煤层气可生产民用煤气3立方,且综合价格仅为煤气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